保教知识与能力选择题专题答案全面.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08158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教知识与能力选择题专题答案全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保教知识与能力选择题专题答案全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保教知识与能力选择题专题答案全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保教知识与能力选择题专题答案全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保教知识与能力选择题专题答案全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教知识与能力选择题专题答案全面.docx

《保教知识与能力选择题专题答案全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教知识与能力选择题专题答案全面.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教知识与能力选择题专题答案全面.docx

保教知识与能力选择题专题答案全面

保教知识与能力选择题专题及答案

试卷

题序

总分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测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2.幼儿看见同伴欺负别人会生气,看见同伴帮助别人会赞同,这种体验是()。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自主感

3.幼儿如果能够认识到他们的性别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说明他已经具有()。

A.性别倾向性

B.性别差异性

C.性别独特性

D.性别恒常性

4.让脸.上抹有红点的婴儿站在镜子前,观察其行为表现,这个实验测试的是婴儿哪方面的发展?

()。

A.自我意识

B.防御意识

C.性别意识

D.道德意识

5.个体认识到他人的心理状态,并由此对其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推测和解释的能力称为()。

A元认知

B.道德认知

C.心理理论

D.认知理论

6.儿童最早玩的游戏类型是()。

A.练习性游戏

B.规则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建构游戏

7.实施幼儿园德育最基本的途径是()。

A.教学活动

B.亲子活动

C.阅读活动

D.日常生活

8.《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规定托幼园所工作人员接受健康检查的频率是()。

A.每月一次

B.半年一次

C.每年一次

D.三年一次

9.从学科知识取向转向儿童经验取向的代表性教育著作是()。

A.《理想国》

B.《爱弥儿》

C.《大教学论》

D.《林哈德与葛笃德》

10.被黄蜂蛰伤后,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涂肥皂水

B.用温水冲洗

C.涂食用醋

D.冷敷

【答案】

1.[答案]B。

解析:

自然实验法是指在日常生活等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控制一定的条件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自然实验法比较接近人的生活实际,易于实施,又兼有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优点,所以这种方法被广泛用于研究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领域。

2.[答案]B。

解析:

道德感是幼儿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标准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是在掌握道德标准的基础上产生的。

看到同伴欺负别人会生气,看到同伴帮助他人会赞同,是孩子评价别人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时产生的内心体验,属于道德感范畴。

3.[答案]D。

解析:

儿童对性别的认知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是性别恒常性的发展。

所谓性别恒常性,即对性别基于生物特性的永久特征的认识,它不依赖与事物的表面特征,不会随人的发式、衣着、活动的变化而变化。

通常将儿童性别恒常性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阶段(2~3岁),儿童首先形成性别认同,即有识别自己和他人性别能力;第二阶段(4岁)性别稳定性阶段,儿童认识到随年龄的增长,人们的性别是稳定不变的;第三阶段,性别一致性阶段,儿童认识到性别不会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性别--致性的获得意味着儿童完全获得性别恒常性。

4.[答案]A。

解析:

一般认为人从2岁开始就有了自我意识,标志是通过“点红测验”。

所谓“点红测验”就是悄悄地在婴儿的鼻子上抹上一点胭脂,然后把婴儿放到镜子面前,如果婴儿知道镜子中的是自己,就会去擦鼻子。

5.[答案]C。

解析: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一种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能力。

他们开始理解自已所思考的、知道的、感知的以及所相信的也许与其他人有所不同,并开始了解到人们的许多行为是由他们自已的认识和信念引起或推动的。

儿童的这种能力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理论”。

6.[答案]A。

解析: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游戏以练习性游戏为主,这也是儿童最早出现的一种游戏形式。

这种游戏是为了取得机能性快乐而重复练习的活动。

7.[答案]D。

解析:

日常生活和游戏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

8.[答案]C。

解析: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规定,托幼机构在岗工作人员必须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项目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

9.{答案]B。

解析:

从学科知识取向转向儿童经验取向是现代儿童教育的立场,该立场在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中初露端倪,在卢梭的《爱弥儿》(1762年)中孕育成型并诞生,在杜威的教育学理论中发育成熟。

10.[答案]C。

解析:

黄蜂的毒液呈碱性,可用食用醋涂擦伤口,中和毒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哪一种不属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倡导的幼儿学习方式?

()

A.强化学习

B.直接感知

C.实际操作

D.亲身体验

2.小班幼儿玩橡皮泥时,往往没有计划性。

橡皮泥搓成团就说是包子,搓成条就说是油条,长条橡皮泥卷起来就说是麻花。

这放映了小班幼儿()。

A.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B.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

C.象征性思思维的特点

D.抽象逻辑思维的特点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图画来评价幼儿发展的方法()。

A.观察法

B.作品分析法

C.档案袋评价法

D.实验法

4.一名从未见过飞机的幼儿,看到蓝天上飞过的一架飞机说“看,一只很大的鸟!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反映的特点是()。

A.过度规范化

B.扩展不足

C.过度泛化

D.电报句式

5.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

A.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学会分享

B.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儿童学会分享的重要学习形式

C.儿童能够学会分享是因为儿童天性本善

D.儿童学会分享是因为成人采取了有效的惩罚措施

6.评价幼儿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指标是()。

A.体重和头围

B.头围和胸围

C.身高和脚围

D.身高和体重

7.《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教育目标较多使用“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汇,这表明幼儿园教育强调()。

A.知识取向

B.情感态度取向

C.能力取向

D.技能取向

8.幼儿在户外活动中扭伤,出现充血、肿胀和疼痛,教师应对幼儿采取的措施是()。

A.停止活动,冷敷扭伤处

B.停止活动,热敷扭伤处

C.按摩扭伤处,继续活动

D.清洁扭伤处,继续活动

9.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指向的是()。

A.解放儿童的观察力

C.解放儿童的智力

B.解放儿童的体力

D.解放儿嚣的创造力

10.幼儿以积木、沙、雪等材料为道具来模仿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是()。

A.裴演游珑

B.结构游珑

C.角色游或

D.规则带戏

【答案】

1.A。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2.B。

直观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

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

题干中幼儿对“包子”“油条”和“麻花”的认知是在其对橡皮泥的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建立的,即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露自身的动作。

3.B。

“以作品为依据,具有客观性”是作品分析法的特点之一,题干中教师对幼儿评价以“幼儿的图画”为依据,正是作品分析法特点的体现。

4.C。

“语言泛化现象”是指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对一些语言单位的理解或使用超出了目标语音范围的现象。

题干中幼儿把“飞机”说成是“大鸟”,这里的“大鸟”已经超出了“大鸟”的正常指称范围。

5.A。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幼儿社会行为获得的重要方式,观察学习是指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6.D。

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某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如身高、体重、坐高、肩宽、头围等,真中身高和体重是最重要和常用的形态指标。

7.B。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目标表述上较多地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汇,突出了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8.A。

担伤多为关节处软组织受伤,患处疼痛,运动时疼痛加剧,可出现肿胀或青紫色淤血。

处理时,可用冷水敷于患处,一天后再改用热敷。

9.D。

陶行知批判和反对束缚儿童的封建礼教,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即对儿童应实施六大解放。

10.B。

建构游戏,又称结构游戏,是指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如:

积木、沙石、泥、雪、金属材料等)进行建构活动的游戏。

这种游戏对幼儿手的技能训练和发展思维能力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被称为是“塑造工程师的游戏”。

 

1.—名幼儿画小朋友放风筝,将小朋友的手画得很长,几乎比身体长了3倍,这说明幼儿绘画特点具有()。

A.形象性

B.抽象性

C.象征性

D.夸张性

2.1岁半的儿童想给妈妈吃饼干时,会说:

“妈妈”“饼”’“吃”井把饼干递过去,这表明这阶剧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

()。

A.电报句

B.完整句

C.单词句

D.简单句

3.—名4岁幼儿听到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结果他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这一现象主要说明幼儿()。

A.听觉辨别力弱

B.想象力非常丰富

C.语言理解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

D.理解语言具有随意性

4.在商场,4-5岁的幼儿看到自己喜爱的玩具时,已不像2-3岁时那样吵着要买,他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安慰自己:

“家里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

”对以上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4-5岁幼儿形成了节约的概念

B.4-5岁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进一步发展

C.4-5岁幼儿能理解玩其他玩具同样快乐

D.4-5岁幼儿自我安慰的手段有了进一步发展

5.下雨天走在被车轮碾过的泥泞路上,晓雪问:

“爸爸,地上一道一道的是什么呀”爸爸说:

“是车轮压过的泥地儿,叫做车道沟。

”晓雪说:

“爸爸脑门上也有车道沟。

”(指皱纹),晓雪的说法体现的幼儿思维特点是()。

A.转导推理

B.演绎推理

C.类比推理

D.归纳推理

6.幼儿突然出现剧烈呛咳,伴有呼吸目难,面色青紫,这种情况可能是()。

A.急性肠胃炎

B.异物落入气管

C.急性喉炎

D.支气管哮喘

7.教师拟定教育活动目标时,以幼儿现有发展水平与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为依据,这种做法体现的是()。

A.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B.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D.布鲁纳的发现教学论

8.教师在幼儿书写准备的指导中,不恰当的做法是()。

A.用图画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B.书写自己的名字

C.养成正确的写画姿势

D.学习书写常见汉字

9.为了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能一物多玩,最适宜的方法是()。

A.教师集体示范

B.幼儿自主探索

C.教师分组讲解

D.教师逐一训练

10.在“秋天的书”美术舌动中,教师不适宜的做法是()。

A.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范画绘画

B.组织幼儿观察幼儿的树

C.堤供各种树的照片组织幼儿讨论

D.引导幼儿观察有关书的名画

【答案】

1.D。

解析:

幼儿绘画时伴随着想象,而幼儿的想象常常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某种特征或使用夸张的语言。

2.A。

解析:

双词句阶段(1.5~2岁)的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开始说由双词或三词组合在一起的句子。

儿童有时在双词句中省略了如助词、介词等功能词,就像我们发电报时月的语言,目此,这种句子也被称为“电报句”。

3.C。

解析:

4、5岁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在理解成人语言时,时常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如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儿童则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

4.B。

解析:

4~5岁幼儿的情绪调节进一步发展,能够在成人的指导下调节自己的情绪,案例中的幼儿能够在成人的引导下运用自我说服法进行情绪调节。

5.C。

解析:

类比推理是一种逻辑推理,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归纳推理,它是对事物或数量之间关系的发现和应用。

6.B。

解析:

支气管异物的症状表现为:

呛咳、吸气性呼吸困难。

如异物较大,嵌于气管分叉处,将导致吸气和呼气困难。

题干中幼儿表现出的症状与支气管异物的症状相符。

7.A。

解析: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上述题干中老师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将[亿师学教师考试研究院提供]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和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为依据正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区理论思想的体现。

8.D。

解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语言领域”中“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目标指出“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写画时姿势正确。

9.B。

解析:

“一物多玩”属于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期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科学探索活动中适宜的做法是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而不是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10.A。

解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

绘画活动要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范画进行绘画不利于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玩具,不是从功能角度分类的是()。

A.运动性玩具

B.建构玩具

C.益智玩具

D.传统玩具

2.婴幼儿的“认生”通常出现在()。

A.3-6个月

B.6~12个月

C.1~2岁

D.2~3岁

3.2~6岁儿童掌握的词汇数量迅速增加,词类范围不断扩大,该时期儿童掌握词汇的顺序

通常是()。

A.动词、名词、形容词

B.动词、形容词、名词

C.名词、动词、形容词

D.形容词、动词、名词

4.风疹病毒的传播途径是()。

A.肢体接触

B.空气飞沫

C.虫媒传播

D.食物传播

5.青青的妈妈说:

“那孩子小嘴真甜!

”青青问:

“妈妈,您舔过她的嘴吗?

”这主要反映青青()。

A.思维的片面性

B.思维的拟人性

C..思维的生动性

D.思维的表面性

6.科学活动中,教师观察到某幼儿能用数字、图表来记录和整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该幼儿最可能的年龄是()。

A.6岁左右

B.5岁左右

C.4岁左右

D.3岁左右

7.最早提出“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首要考虑”这一-原则的文件是()。

A.《适合儿童生长的世界》

B.《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儿童权利公约》

8.《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规定,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

A.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知识为主

B.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知识为主、终身学习

C.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D.师德为先、幼儿为本、知识为主、终身学习

9.活动区活动该结束了,可是晨晨的游乐园还没有搭完,他跑到老师面前:

“老师,我还差一-点就完成了,再给我5分钟,行吗?

”老师说:

“行,我等你。

”一边说,一边指导其他幼儿收拾、整理....该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应该()。

A.与幼儿积极互动

B.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灵活调整

C.按作息时间表按部就班进行

D.随时关注幼儿的活动

10.教师要依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教育,下列现象,不属于幼儿个体差异表现的是()。

A.某幼儿往常吃饭很慢,今天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吃得很快

B.有的幼儿吃饭快,有的幼儿吃饭慢

C.某幼儿动手能力很强,但语言能力弱于同龄幼儿

D.通常男孩比女孩表现出更多的身体攻击性行为

  

1.[答案]D。

解析:

从功能角度,可将玩具分为建构玩具、运动玩具、教育玩具和表征玩具。

其中,教育玩具也称为益智玩具。

2.[答案]A。

解析:

婴儿5-6个月左右开始认生。

认生是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化,明显表现了感知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发展;表现儿童情绪和人际关系发展上的重大变化,出现对人的依恋态度。

3.[答案]C。

解析:

在幼儿对各类词的掌握中,幼儿掌握各类词的顺序:

儿童先掌握实词,后掌握虚词。

儿童对实词掌握的顺序是:

名词一动词一形容词。

4.[答案]B。

解析:

风疹发病高峰期为春季至初夏。

风疹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以鼻咽分泌物为主要传染源。

该病毒通过接触传播的传染能力不强,偶尔接触未必形成感染,其潜伏期为10~21天,此后表现为咳嗽、流涕、咽部疼痛、头痛、发热、食欲不佳等临床症状。

面部会首先出现皮疹,一个月内遍布全身。

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

5.[答案]D。

解析:

思维发展的表面性是指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进行,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青青的问题正体现了其思维的表面性。

6.[答案]A。

解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其科学领域中提到,5- 6岁幼儿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

7.[答案]D。

解析: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

按照《儿童权利公约》的精神,儿童享有的基本权利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

其中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关于儿童的一切行动 ,不论是由公私社会福利机构、法院、行政当局或立法机构执行,均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一种首要考虑。

8.[答案]C。

解析: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基本理念为:

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9.[答案]B。

解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指出:

(1)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

(2)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

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因此题千中所说的正是体现了幼儿一日生活安排应该照顾到幼几个体差异,同时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10.[答案]A。

解析:

幼几个体差异包括能力差异、气质差异性格差异。

B项属于气质差异,C项属于能力差异,D项属于性别差异。

A选项体现的只是暂时情况,并不是个体差异的表现。

1、下列哪一种活动重点不是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能力?

()

A、扣纽扣

B、使用剪刀

C、双手接球

D、系鞋带

2、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卵双胞胎的智商测试分数很接近,这说明()

A、遗传和后天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平行的

B、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较大

C、遗传对智商的影响较大

D、遗传和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相当

3、午餐时不小心掉在地上,看到这一幕的亮亮对教师说:

“盘子受伤了,它难过得哭了。

”这说明亮亮的思维特点是()

A、自我中心

B、泛灵论

C、不可逆

D、不守恒

4、初入园的幼儿常常有哭闹,不安等不愉快的情绪,说明这些幼儿表现出了()

A、回避型依恋

B、抗拒性格

C、分离焦虑

D、粘液质气质

5、桌面上一边摆了三块积木,另一边摆了四块积木。

教师问:

“一共有几块积木?

”从幼儿的下列表现来看,数学能力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把三块积木和四块积木放在一起,然后一个一个点数

B、看了一眼三块积木,说出“3”,暂停一下,接着数“4、5、6、7”

C、左手伸出三根手指,右手伸出四根手指,然后掰手指数出总数

D、幼儿先看3块积木,后看了4块积木,暂停一下,说7块

6、对幼儿学习品质的正确理解是()

A、活动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倾向

B、活动过程中的学业习速度

C、活动过程中的知识积累

D、活动过程中的道德品质

7、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使用易于识别的生活行为规则标识图,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美化环境

B、便于幼儿看图说话

C、便于幼儿认识各种符号

D、便于幼儿习得生活技能和行为准则

8、教师引导幼儿擤鼻涕的正确方法是()

A、把鼻涕吸进鼻腔

B、先后一侧鼻孔,再轻擤另一侧

C、同时捏住鼻背两侧擤

D、用手背擦鼻涕

9、下列最能体现幼儿平衡能力发展的活动是()

A、跳远

B、跑步

C、投掷

D、踩高跷

10、对杜威“教育即生长”的正确理解是()

A、教育以儿童的本能和能力为依据

B、儿童的生成以教育目标为依据

C、教育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基础

D、教育应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

【答案】

1.C

解析:

双手接球更多培养的是幼儿大肌肉动作,完成《指南》中“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的目标。

2.C

解析:

遗传提供发展人类心理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题干中的双胞胎虽然生活的环境不一样,但是智商测试分数很接近,说明遗传对智商的影响较大。

3.B

解析:

自我中心性指的是幼儿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去解释认识世界,很难从别人的观点去看待事物。

主要表现在:

不可逆性、拟人性和经验性。

其中,拟人性又称泛灵论,指幼儿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做人,他们把自己的经验和思想感情强加到小动物和小玩具身上,题干体现的是泛灵论。

4.C

解析:

分离焦虑是孩子离开母亲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

最亲近的人从视线中消失了,孩子一下子就会不安起来,会用喊叫、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焦虑,呼唤亲人的出现,与题干表述相同。

5.D

解析:

幼儿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从感知动作开始,幼儿计数,不但要用眼睛看,而且还要动手去数,ABC选项中都体现了幼儿动手数数的过程。

只有D选项进入到了数的概念,拜托感知直接进行口头计算了,故D选项正确。

6.A

解析:

《指南》中要求我们要注重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因此A选项正确。

7.D

解析:

抓题干中的关键词“规则”即可得到答案。

8.B

解析:

擤鼻涕时应让幼儿上身稍微前倾,先用手指压住幼儿的一侧鼻翼,让幼儿稍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翼的鼻涕;在用同样的方法擤出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故B正确。

9.D

解析:

踩高跷能够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10.A

解析: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其本意并不是要把教育和生长混为一谈,实际上是揭示了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

杜威认为,当时的学校无视儿童的天性,他提出“教育即生长”的根本目的在于,将儿童共被动的、压抑的状态中解放除开。

生长论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果母亲能一贯具有敏感、接纳、合作、易接近等特征,其婴儿容易形成的依恋类型是()

A.回避型依恋

B.安全型依恋

C.反抗型依恋

D.紊乱型依恋

2.教师对幼儿说:

“不准乱跑,不准插嘴,不准争吵……”这样的话语,所违背的教育原则是()

A.正面教育

B.保教结合

C.因材施教

D.动静结合

3.下面几种新生儿的感觉中,发展相对最不成熟的是()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味觉

4.当教师以“病人”身份进入小班“医院”时,有六位“小医生”同时上来询问病情,每个孩子都积极地为教师看病、打针,忙的不亦乐乎。

结果教师一共被打了六针,对小班幼儿这种游戏行为最恰当的理解是()

A.过于重视教师的身份

B.角色游戏呈现合作游戏的特点

C.在游戏角色的定位中出现混乱

D.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