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7955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马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马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马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马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

《马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

马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A。

 培根、洛克B.斯密、李嘉图

C。

 黑格尔、费尔巴哈 D. 圣西门、傅立叶

2。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学说体系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广义的马克思主义B。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

C。

 毛泽东思想D。

邓小平理论 

4。

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不包括()

A。

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

B。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

 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

 爱因斯坦说:

“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

6.下列各项不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ﻫ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B.思维能否产生理论 ﻫ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7。

凡是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

唯物论B.唯心论

C。

二元论D。

一元论

8.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

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

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9.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

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

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10。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

“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意识具有()

A.客观性B.能动性

C.对象性D.任意性

12.下列观点属于错误理解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是()ﻫA.客观世界制约和决定主观世界ﻫB.主观世界能动地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C.主观世界派生客观世界

D.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辩证统一的基础

13。

 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

A.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空气严重污染

B。

过度毁林开荒导致严重水土流失

C。

人的生辰八字决定其一生命运

D。

 人的社会环境影响其一生命运

14。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5.在运动和静止关系问题上,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

A。

唯物辩证法B。

形而上学

C。

相对主义诡辩论D。

主观唯心主义

16。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一种()

A。

相对主义观点B。

辩证法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D。

折衷主义观点

17.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

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

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

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

对这个事例的寓意理解错误的是()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和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18。

 在我们分析人时,既要看到其缺点,又要看到其优点,这一工作方法的理论依据是()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

19.《孙子兵法》曰:

“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同是根据《兵法》但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这说明(   )

A.矛盾具有普遍性,两者没有共性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C.《兵法》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0。

 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

A。

逻辑分析法B.阶级分析法

C.矛盾分析法D。

精神分析法

21。

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否定之否定规律B。

对立统一规律

C。

质量互变规律D。

本质表现为现象的规律

22。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B。

辩证否定的原理

C。

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  D。

对立统一的原理

2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是()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联系发展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24。

以下对发展的特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发展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

B.世界处于发展中,但是仍然存在发展中的复辟和倒退

C.世界处于发展中,因而每一个具体事物都处于前进和上升的过程中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25.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

A.因果观上的唯物主义观点B.因果观上的唯心主义观点

C.因果观上的形而上学观点D.因果观上的相对主义观点

26。

“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体现出来的。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过程

B.偶然性存在于必然性之中,必然性背后隐藏着偶然性

C。

偶然性通过必然性来表现自己并为自己的发展开辟道路

D.必然性通过偶然性来表现自己并为自己的发展开辟道路

27.规律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普遍性,另一个是()A。

客观性B。

变动性ﻫC.社会性D.能动性

 

28。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ﻫ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B.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而得到实现的ﻫC.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D.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知的,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

29。

下列说法中,属于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是()

A。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

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D.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30.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人们()

A.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按照共同拟定的计划改造自然和社会

31。

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这种正确态度的理论基础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的原理

C.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

3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

主休对客体的直观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自由创造

C。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

主体对客体的简单摹写

33。

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在于()

A.只是对事物的外部联系的认识B.是不可靠的C.没有客观依据D.是人的感官自生的

34。

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

 直接性和形象性B.间接性和抽象性

C. 客观性和实在性    D。

 具体性和历史性

3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B.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36。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ﻫ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的观点ﻫ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作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37.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

这说明任何真理都具有()

A。

绝对性B.相对性ﻫC.全面性D.客观性

38。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不包括(  )

  A.真理原则侧重于主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B.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C.真理原则说明认定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D.真理原则体现了人的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39.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B.阶级斗争理论

C.社会发展理论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

40.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  )

A。

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宿命论观点

41.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其原因不包括()

A。

 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

地理环境不能影响生产的发展

D。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生产方式制约  

42。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

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 B。

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

C。

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

43.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

A.地理环境B.风俗习惯

C.伦理道德D.物质生产

44.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物史观不认为()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发展B。

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完全同步D。

社会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45.上层建筑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把它们划分为两个部分。

这两个部分是()

A.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B.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

C.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4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A。

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统一B。

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统一

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D。

劳动者与劳动工具的统一

47.生产力反映的是()

A.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人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

48.支配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是()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

C.社会基本经济规律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49。

 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A.经济关系B。

政治关系

C。

思想关系D。

血缘关系

50.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B.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51.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是否具有思想意识B.是否具有自然属性

C.是否能制造和使用工具D.是否具有宗教信仰

52.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ﻫ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结成社会关系

53。

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人的价值追求 B.人的政治立场

C。

人的情感态度D.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4。

划分经济社会形态所依据的标准是()

A。

生产力的水平B。

生产关系的性质

C。

社会意识的内容 D。

政治制度的状况

55.判断社会进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

A.社会秩序的稳定 B.民主程度的提高

C.自然环境的改善D.生产力的发展

56.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下列对此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社会形态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B.社会形态的发展受自然规律的支配

C。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纯粹自发的过程

D.社会形态的发展不受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57。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

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

先进与落后、创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矛盾

 

58。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有多种,但最基本的动力是()

A。

阶级斗争   B。

社会改革

C。

科学技术革命D。

社会基本矛盾

59.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A.政治标准B.经济标准

C.道德标准D.社会标准

60。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

直接动力B。

根本动力

C。

最终动力D。

唯一动力

61。

阶级斗争归根到底是()

A。

由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B。

由思想观念的分歧引起的

C.由政治主张的差异引起的D。

由宗教信仰的不同引起的

62.科学的发展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A.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B.哲学指导思想的正确或错误

C.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D.意识形态的先进或落后

63.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坚持“科技优先”的方针,其哲学依据不包括()ﻫ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ﻫC: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D:

科学技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64.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

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C。

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D.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65.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

A。

根本的政治路线B.根本的思想路线

C。

根本的组织路线D.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66。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

A。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不同的劳动过程

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是简单劳动,抽象劳动是复杂劳动

D。

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67。

商品经济成为最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的社会形态是()

A.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68。

不属于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的是()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矛盾

C。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69。

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

A。

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

C。

生产关系 D.交换关系

70。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

二者成正比B。

二者成反比

C。

二者总按相同比例变化D.二者总按不同比例变化

71。

决定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一般不包括()

A.生存资料B。

生产资料

C.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费用D。

教育培训费用

72。

除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外,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

A。

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B.剩余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D.利润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73。

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是()

A。

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B.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

C。

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转化形式D。

都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74。

价值规律是()

A。

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D.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75。

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

价值如何增值   B。

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

C。

剩余价值的实现 D。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76.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A。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77.产业资本循环采取的职能形式是()

A.生产资本、流通资本和银行资本

B。

生产资本、商业资本和银行资本

C。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D。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

78。

资本各形态中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

A.生产资本  B。

货币资本

C。

商品资本 D。

借贷资本

79.生产要素的购买时间属于资本周转过程中的()

A.生产时间B.流通时间

C。

劳动时间D。

停工时间

80.资本的周转时间是指()

A。

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B。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8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A.剩余价值B。

可变资本

C。

资本积累D。

剩余劳动

82.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A。

生产相对过剩B.需求绝对减少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83。

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A.议会制B。

三权分立制

C。

民主共和制D.普选制

84。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最直接后果是()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C.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D.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85。

对垄断价格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垄断资本家取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

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一种市场价格

C。

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D。

由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构成的

86.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指的是()

A.超大型、垄断性的银行资本

B。

在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领域活动的资本

C.垄断的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

D.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本的总和

8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到()

A。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B.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C。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88.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产生了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

国际垄断同盟C.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D.殖民地和宗主国

89。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

A。

其社会性质已发生本质改变B。

其基本矛盾已得到彻底解决

C.其社会发生了阶段性的部分质变D。

其社会主要矛盾得到了根本缓解

90。

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A。

十月革命及苏维埃俄国的建立B。

欧洲革命及民主国家的建立

C.“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实验D.巴黎工人起义和巴黎公社

91。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此材料出自以下那一部著作?

( )

A。

《德意志意识形态》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C。

《共产党宣言》D。

《哥达纲领批判》

9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D。

实现共产主义

93.在苏维埃俄国领导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负责人是()

A。

列宁B。

斯大林

C。

布哈林D。

托洛斯基

94.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A.消灭资产阶级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取得国家政权D。

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95。

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社会条件是()

A。

社会化大生产B.现代无产阶级

C。

马克思主义理论D。

市场经济体制

96。

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B.人与人关系的高度和谐

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D。

自然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

97。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 C.政治体制不同 D.意识形态不同

98。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

A。

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B。

按劳分配

C.按需分配D。

市场经济体制

99。

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

A。

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

B。

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

C。

人的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

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100。

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C。

消灭等级制度和阶级差别D.促使国家自行消亡

 

二、论述题

第四章

1、在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资源的配置。

有人因此认为,只要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答:

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然而,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其一,导致社会资源浪费;其二,导致收入两极分化;其三,阻碍技术的进步

2、有观点认为:

资本创造利润,劳动获得工资。

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土地产生地租)

此观点错误。

这是马克思批判过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提出的“三位一体"公式。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决定了社会各阶级的工人采取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形式,而获得这些收人的条件是劳动力的出卖、资本的占有和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各种收人的源泉都是工人创造的新价值,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实质是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共同瓜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但这种分配关系在社会表面和资本家的意识形态中却歪曲地表现为资本家获得利润是由资本提供了服务而应得的报酬;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是由于土地提供了服务而应得的报酬;工人获得的工资是劳动这种服务的报酬。

资本、土地、劳动这三种要素是三种收入的源泉,三种要素创造三种收人,谁也没剥削谁;这就是混淆了使用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创造,混淆了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分配,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

38流动资本是指再生产过程中价值发生增值的资本

此观点错误。

资本按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按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是两种不同的划分方法.

投在劳动力上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是可变资本.但就价值周转方式来讲,这部分资本也同投在劳动对象上的资本一样,属于流动资本。

不能混淆这两种不同划分方法,把流动资本看作是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

第五章

1、有观点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当拒绝全球化。

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答:

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在制定贸易和竞争规则方面具有更大的发言权,进而控制一些国际组织,所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然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经济全球化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增强经济的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使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也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便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2、有人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明资本主义制度会发生质的改变。

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

为什么?

答: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变化:

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3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5政治制度的变化,

然而,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基础上的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