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九江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江西省九江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
1.请你正确填写单位:
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_________,质量约为50_________。
【答案】
(1).dm
(2).kg
【解析】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5cm=16.5dm左右;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
故答案为:
dm;kg。
【点睛】对物体长度、质量、重力等进行估测,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平时结合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如:
人高、教室高、一步长、步行速度、楼梯阶梯数、物理课本长和宽、教室内空气质量等等,多观察多思考,必要时做出正确判断。
2.如图所示是中国民族音乐改编的交响乐演奏,主奏正用二胡演奏音乐,二胡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二胡弦_________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二胡主奏还是大提琴协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
【答案】
(1).振动
(2).音色
故答案为:
振动,音色。
3.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_________减弱噪声,城区主干街道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答案】
(1).声源处
(2).响度
【解析】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35分贝;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
声源处,响度。
【点睛】知道噪声监测器的用途,且能真正的理解响度的定义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4.“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青睐,在“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诗句中,霜的形成是_________现象,该过程中需要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
(1).凝华
(2).放热
【解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
故答案为:
凝华;放热。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判断。
分析物态变化时,首先要分析生成物的状态,然后再分析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从而判断出是什么物态变化。
5.干湿泡湿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在_________时要吸热(填物态变化名称),所以这个温度计的读数比另一个温度计的读数小;在相同室温下,两个温度计的读数差越大,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_________。
【答案】
(1).汽化
(2).少
【解析】干湿泡温度计测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基本原理:
干泡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湿泡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打开湿布后,湿泡上的水分汽化(蒸发)吸热,因此湿泡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低;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少时,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快,温度下降的较快,干、湿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大。
故答案为:
汽化;少。
6.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在界面的_________侧(选填“左”或“右”),此过程中还有部分光发生了反射,反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
【答案】
(1).左
(2).60°
【解析】试题分析:
由图示可知,折射光线是靠近法线的,所以应是从空气射向玻璃的,所以可知界面的左侧是空气,由图示可知,入射角为60o,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60o。
【考点定位】光的折射与反射
视频
7.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通过实验归纳得到的结论是: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3)∠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
(1).β
(2).α
【解析】实验时,将反射光线所在的纸板向前或向后折时,可以看到反射光线消失,所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通过实验可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
故答案为:
β;α.
【点睛】此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了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各个分实验分别探究了两角大小和三线之间的关系.实验探究题是中考中必不可少的题目,要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8.如图所示是医学上常用的内窥镜,它是一种在细管顶端装有小型摄像机的医疗器械,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检查时,要使观察更加仔细,就要减小观察范围,此时应该使内窥镜细管顶端_________患处。
(选填“接近”或“远离”),这是通过改变物距的方法来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所成像的大小。
【答案】
(1).接近
(2).增大
【解析】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要使观察更加仔细,就要减小观察范围,相当于使像增大,像距增大,需要减小物距,因此要使内窥镜细管顶端接近病患处。
故答案为:
接近;增大。
9.科学家们研制出了一种超轻材料“碳海绵”﹣﹣世界上最轻的一类物质,把一块“碳海绵”放在狗尾巴草上,狗尾巴草的茸毛几乎没变形。
“碳海绵”比同体积的普通海绵轻得多。
说明“碳海绵”这种材料的_________较小,将“碳海绵”压缩80%后仍可恢复原状,这说明“碳海绵”的_________好(选填“弹性”或“塑性”)。
【答案】
(1).密度
(2).弹性
【解析】
(1)“碳海绵”比同体积的普通海绵轻得多,由
可知,说明“碳海绵”这种材料的密度较小。
(2)将“碳海绵”压缩80%后仍可恢复原状,这说明“碳海绵”的弹性好。
故答案为:
密度;弹性。
10.小红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由此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
ρ乙=_________;用甲、乙两种不同物质做成质量相同的实心体,则它们的体积之比V甲:
V乙=_________.
【答案】
(1).9:
4
(2).4:
9
【解析】试题分析:
当体积都为V=6cm3时,对应的m甲=9g,m乙=4g,
所以密度之比
,质量相同时,体积之比
.
考点:
密度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
二、选择题
11.下表中记录的是小梦与其他三位同学测出的小石块的密度(注:
经查密度表可知,石块的密度为2.50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位学生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密度表中石块的密度为2.50g/cm3
B.只有小满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最接近密度表中的数据
C.只有张扬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答案】D
【解析】在实验中,只要操作正确,数据便是真实的。
几个组数据的不同,是因为在测量过程中存在误差的原因。
故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睛】此题是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题中上述现象也是实际实验中经常出现的,遇到这种情况,要能够分析原因,并且注意实验要讲求实事求是。
12.科博会上,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幼教机器人可以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的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D.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答案】C
【解析】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故B错误;
C、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C正确。
D、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而非音调。
故D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
13.如图,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故A错误。
B、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液化是放热的。
故B错误。
C、冰化成水是固态的冰雪变成了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故C正确。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
故D错误。
故选:
C。
【点睛】掌握熔化、液化、凝华几种物态变化的状态变化,吸热和放热情况是解决此题的基础。
14.如图是我们熟悉的二维码的图片,现在,无论是大街上,网络上还是生活中二维码已经随处可见,二维码也成为手机生活服务的重要入口,手机扫描二维码的原理是,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一张照片,识别软件正是依靠颜色的深浅来完成对二维码识别,关于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维码是光源
B.扫描获取二维码信息,是二维码反射的光经过摄像头对光的反射而成像
C.扫描时的噪声容易引起扫描的分析错误,所有扫描时要去噪
D.当扫描获取二维码信息,能将接收的光转换成数字信号
【答案】D
【解析】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为光的折射,故B错误;
C、扫描时是利用了光现象,周围的噪声不会引起扫描的分析错误,故C错误;
D、扫描仪获取二维码信息,是二维码反射的光经过摄像头对光的折射而成像之后,通过软件识别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而转换为数字信号,故D正确。
故选:
D。
15.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
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⑤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A.①②③④⑥B.⑤①②③⑥C.①②④③⑤⑥D.⑤①②④③⑥
【答案】A
【解析】利用质量和体积测盐水的密度,为了减小误差,要设计合理的步骤。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测量对象为量筒中的盐水,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用总质量减去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即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
这样避免步骤⑤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会有部分盐水附着在杯壁上,使测量盐水的质量偏小,密度偏大。
故合理的步骤是①②③④⑥。
答案为A,选项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人眼观察到物体,是因为光源发出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将光反射进人眼,人眼因此可以看到物体。
因此作出光路图,光线从发亮的灯泡发出,照射到为发光的灯泡,反射进人的眼睛,故应选D。
【考点定位】光的反射
17.下图是同学们所画的光路图,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ABC
【解析】A、该图是平面镜成像光路图,此时光的传播方向错误,即箭头方向标反了,故A错误;
B、该图是光的折射光路图,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应大于入射角,而图中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B错误;
C、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
故C错误;
D、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传播方向不改变,故D正确。
故选:
ABC。
【点睛】此题考查平面镜相关作图、光的折射光路图和透镜的光路图的画法,作图题是历年来中考的必考题目之一,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作图技巧。
18.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B.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
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固态酒精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A是错误的;在-117℃时,酒精处于固态,B是错误的;酒精的沸点是78℃,该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C是错误的;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D是正确的。
故本题正确选项是D。
【考点定位】晶体的熔化与液化的沸腾图像的应用。
三、简答与计算题
19.如图中的甲、乙两个房间的两壶水都已烧开,试判断哪个房间的气温比较高____,说明理由____。
【答案】
(1).乙房间的气温较高
(2).两个壶中的水都在沸腾,壶嘴一定都在喷出水蒸气,但甲壶嘴上方的“白气“很多,说明水蒸气遇到了较冷空气液化了很多小水滴。
而乙壶喷出的水蒸气很少液化,说明乙房间温度较高.
【解析】乙房间的气温较高;两个壶中的水都在沸腾,壶嘴一定都在喷出水蒸气,但甲壶嘴上方的“白气“很多,说明水蒸气遇到了较冷空气液化了很多小水滴。
而乙壶喷出的水蒸气很少液化,说明乙房间温度较高。
【点睛】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许多同学会认为水蒸气越多,温度越高,这是错误的。
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是受冷,温度差越大,液化现象越明显。
20.如表所示:
是一些介质中的声速,请同学们观察表格回答以下问题: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
空气(0℃)
331
冰
3230
空气(15℃)
340
铜
3750
煤油(25℃)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0
铁
5200
(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______,________?
(2)在长为850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33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____?
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_____?
(此时气温约为15℃)。
【答案】
(1).介质的种类
(2).温度(3).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000m/s(4).该金属管可能是由铝制成的
...............
(2)①由
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
;
②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
③查表知:
金属管可能是铝制成的。
答:
(1)介质的种类;温度;
(2)①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000m/s;②该金属管可能是由铝制成的。
【点睛】学会分析数据表,得到物理规律,同时熟练运用速度的公式及其变形是解答的关键。
21.如图所示,有一捆质量8.9kg,横截面积为20mm2粗细均匀的铜丝。
小红想知道这捆金属丝的长度,她选了一条同规格、同材料的短金属丝来间接测量这捆金属丝的长度,经测量得知短金属丝的长为1m,质量为0.178kg.求:
(1)这捆金属丝的总长度_____;
(2)这捆铜丝的密度______。
【答案】
(1).50m
(2).8.9×103kg/m3
【解析】
(1)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又因为这捆铜丝与选取的铜丝规格相同(即横截面积相同),所以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长度成正比;则这捆金属丝的总长度:
;
(2)这捆铜丝的总体积:
;则铜丝的密度:
答:
(1)这捆金属丝的总长度是50m。
(2)此铜丝的密度是8.9×103kg/m3。
【点睛】本题关键是要求出第
(1)问,解题思路是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利用比例法求解。
22.某同学在测量液体质量与体积关系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列表如下:
测量次数
1
2
3
液体的体积V/cm3
27
45
60
液体与容器总质量m/g
32
50
m
求:
(1)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kg/m3____;
(2)容器的质量是多少g____;
(3)表中m的值是多少g____。
【答案】
(1).1×103kg/m3
(2).5g(3).65g
【解析】
(1)
(2)设容器的质量为m0,液体的密度为ρ,由
可得
,
由表中数据知:
②-①得:
,解得液体的密度:
;将ρ=1g/cm3代入①可得容器的质量:
m0=5g;
(3)最后一次记录中,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为
。
答:
(1)该液体的密度是1×103kg/m3;
(2)容器的质量是5g;
(3)表中m的值是65g。
【点睛】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能够根据表中数据列方程解决问题是的关键。
四、实验与探究题
23.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的钟表,其分度值为_________,显示的时刻为15h_________min_________s。
(2)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丙所示,其中_________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_________℃。
(3)如图丁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其中正确放置的是_________刻度尺,物体长度为_________cm。
【答案】
(1).1s
(2).9(3).25(4).丙(5).﹣4(6).A(7).2.20
【解析】
(1)由图可知,表盘上有60个小格,对分针而言,60个小格为1h,则每个小格为1min;对秒针,一圈由60小格,每一个小格为1s;显示的时刻为15h9min25s;
(2)图乙温度计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上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值,分度值为1℃,因此图乙中的温度值为4℃.丙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下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值(也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分度值为1℃,因此图丙中的温度值为-4℃.因为晚上气温要低一些,所以丙温度计测量的是晚上的气温;
(3刻度尺使用时刻度越贴近物体误差越小,所以A的放置方法正确;图A所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刻度尺测刻度时,从零刻线开始测起的,物体的长度是:
2.20cm;图B所示刻度尺1cm又分为5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2mm,故刻度尺A更精确。
故答案为:
(1).1s
(2).9(3).25(4).丙(5).﹣4(6).A(7).2.20
24.小聪在测量玻璃样品密度实验时,操作过程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_________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均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把玻璃样品放在天平的左盘,往右盘加减砝码,调节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
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样品的质量为_________g。
(3)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如图丙,用细线系住玻璃样品轻轻放入装水的量筒内,则玻璃样品的体积为_________cm3,由此可得出玻璃样品的密度为_________g/cm3。
(4)测得玻璃样品密度后,小聪又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得知玻璃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答案】
(1).左
(2).左(3).27(4).10(5).27(6).吸收(7).非晶体
【解析】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由图1所示可知,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为使天平平衡,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2)由图2所示可知,样品的质量:
;
(3)由3图可知,量筒内水的体积为30mL,水和玻璃样品的总体积为40mL,样品的体积:
,玻璃样品的密度:
(4)玻璃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
故答案为:
(1).左
(2).左(3).27(4).10(5).27(6).吸收(7).非晶体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固体密度测量方法的掌握,用天平测质量,根据排水法用量筒测体积,是测固体的密度的基本方法,也是中考实验题考查的重点。
25.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规范组装器材,如图甲所示,应_________(选填“自上至下”或“自下至上”)固定各个仪器。
(2)点燃酒精灯,待水温升至90℃时,小亮同学每隔1min读出一次温度计示数,小欢同学及时记录在以下表格内,如此持续8min后停止了读数。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t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3)请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乙的坐标系中画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____,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
(4)小明小组当水刚好沸腾,便撤掉酒精灯停止加热,正当他们整理器材时,却发现其他组的同学在水沸腾后仍在观察和记录,小明立即明白了它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深究水在沸腾过程中_________的特点。
【答案】
(1).自下至上
(2).
(3).99(4).虽然继续需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解析】
(1)在使用酒精灯时,需要用其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得位置。
又因为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所以要根据温度计的长度确定横杆的位置,因此按照“由下至上”安装实验装置。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连线,如图所示:
;
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99℃,
(4)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需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
(1)自下至上;(3)如上图所示;99;(4)虽然继续需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点睛】本题考查结合图象分析液体沸腾的特点,会看液体沸腾的图象,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温度还要明确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中,让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1)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广具座标尺上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2)请根据物距与像距大小关系,推断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_(填序号);
A、5cm B、10cm C、15cm D、20cm
(3)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
①小明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调整光屏向_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②小芳不移动光屏,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也变清晰了,则该眼镜片是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
(4)重新使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位置如图所示,然后把凸透镜换成平面镜,观察平面镜也能看到一个正立、_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蜡烛的像,这个像位于标尺_________cm刻度处正上方,把光屏移到这个像所在的位置,光屏上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这个像
【答案】
(1).实
(2).B(3).左(4).近视(5).等大(6).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