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贵要略考试笔记个人整理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07564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贵要略考试笔记个人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金贵要略考试笔记个人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金贵要略考试笔记个人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金贵要略考试笔记个人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金贵要略考试笔记个人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贵要略考试笔记个人整理版.docx

《金贵要略考试笔记个人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贵要略考试笔记个人整理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贵要略考试笔记个人整理版.docx

金贵要略考试笔记个人整理版

金贵要略考试笔记个人整理版

金匮要略笔记

绪言

1.《金贵要略》是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

东汉仲景于公元205年完成。

原著前22篇,计原文398条,方剂205,用药155味.。

建立了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

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辩证为辩证核心,创制应用广泛、配伍严谨、疗效显著的杂病治疗经方。

2、王殊发现《伤寒杂病论》的节略本,林亿等人对此节略本进行校订。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原文:

1、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脏真元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

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搏,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事、金刃、虫兽所伤。

以此祥之,病由都尽。

(论发病)

2、问曰:

上工治未病,何也?

师曰:

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四季脾

王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已病防传)

词解:

1、元真:

指元气或真气

2、客气邪风:

泛指外来致病因素

3、膏摩:

用药膏熨摩体表的一种外治法

4、未至而至:

时令未到而时令所主的气候已到

5、五邪中人:

指风、寒、雾、湿、饮食五种病邪侵入人体

6、厥阳:

阳气上逆

7、下利请谷:

指泻下清稀,完谷不化

8、淸便自调:

指大便已恢复正常

问答

1、治未病(广义:

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传和狭义)p23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原文:

1、夫痉脉,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痙病脉症总纲)

2、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3、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太阳病,身体强,几几然,脉沉迟,用瓜蒌·桂

枝汤)

4、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根汤主之(欲作刚痉证

治)

根汤方:

桂枝汤+麻黄,根

5、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阳明痙病证治)

6、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

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

当利其小便。

(湿病治法之一—利小便)

7、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汤)·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寒湿在表)

8、风湿在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9、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寒湿兼气虚)

风湿兼气虚证

主证:

风湿,身重,汗出,恶风,脉浮。

病机:

卫气虚弱,感受风湿。

治法:

益气固表,祛风化湿。

代表方:

防己黄芪汤(防己,甘草,黄芪,白术,生,大枣)p120

10、风湿兼阳虚(表阳虚——桂枝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加大桂枝,附子剂量;白术附子汤=改前方之桂枝)(里阳虚——甘草·附子(+白术,桂枝)汤)

11、太阳中热者,暍是也。

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2、伤署湿盛——瓜蒂汤

词解:

1、将息:

养息、调养,是服药后护理之法

2、卧不着席:

指手足向后伸仰,卧时腰背不能着席,即角弓反之意

3、齘齿:

指上下牙齿相摩,切磋有声

4、中暍:

即伤暑

问答:

1、痉病的特点:

其脉紧弦、口噤、背反。

2、痉病的治疗禁忌:

禁大汗、禁下、禁火攻。

3、外湿宜发汗,內湿宜利小便

百合狐蜮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原文:

1、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

饮食或由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百合病脉证)

2、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百合病正治法)

3、蚀于喉为蜮,蚀于阴为狐。

(狐彧病分类)

4、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狐彧病外治法)

5、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阴阳毒症状比较)

6、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

词解:

1、百脉一宗:

谓人体百脉,同出一源

2、中病:

谓治疗方法切合病情,服药后病情明显好转

3、声暍:

说话声音嘶哑。

问答:

1、百合病

临床表现:

心神不宁之饮食异常,精神异常,行为异常,感觉异常;阴虚热之口苦,小便赤,脉微数。

病机:

心肺阴虚热

治法:

养心清肺,益阴清热(正治法)

代表方:

百合地黄汤

.2、狐域病病机:

病因湿热虫毒,治法清热燥湿,杀虫解毒;药物服甘草·泻心汤或赤小豆·当归·散(酿脓),外治苦参汤(前阴),雄黄(熏后阴)

3、阴阳毒症状比较

中历节病风脉证并治第五

1、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

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中风病脉症)

2、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麻黄,白术,

防风,附子,生,甘草)汤主之。

(风湿历节)

3、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麻黄,芍药,黄芪,甘草)汤主之。

(寒湿历节)

词解:

1、半身不遂:

指患者左侧或右侧肢体不能随意运动

2、贼邪不泻:

外邪侵入人体后留滞不出。

贼邪,即虚邪贼风之意。

3、僻不遂:

指口眼斜,不能随意运动

4、身体魁羸:

形容关节肿大,身体瘦弱

5、脚肿如脱:

两脚肿胀,麻木不仁,似与身体脱离

问答:

1、中风与历节的区别:

中风以猝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斜为其特点,多因正气亏虚,偶受外邪诱发致病。

历节主要表现为疼痛遍历关节,甚则肿胀变形,其发病除正气亏虚外,尚与感受风寒湿邪有较密切的关系。

2、风湿历节与寒湿历节的鉴别表p72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原文:

1、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去

甘草)主之(血痹重症证治)

2、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3、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4、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病机:

肝阴不足,心血亏虚

主症:

虚烦不眠,烦扰不宁,舌红脉细数等

治法:

养阴清热,宁心安神

方剂:

酸枣仁汤(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

词解:

1、不仁:

肌肤麻木或感觉失灵

2、痹侠背行:

指脊柱两旁有麻木感

问答:

1、虚劳病是劳伤所致的慢性衰弱性疾病的总称。

2、虚劳失精:

病机阴阳两虚;治法调和阴阳,潜阳固涩;方药桂枝(汤)·加龙骨牡蛎·汤

3、虚劳里急:

病机阴阳两虚,寒热错杂;治法建中缓急,调和阴阳;方药小建中汤

4、虚劳干血:

大黄蜇虫丸,治法:

缓中补虚(即寓补益阴血于缓消瘀血之中,使瘀血去新血)

5、虚劳不寐:

病机肝阴不足,心血亏虚方用酸枣仁汤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

原文

1、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虚热肺萎)

2、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泻肺之峻剂)

3、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寒饮郁肺)

4、痰浊郁肺——皂荚丸

5、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麻石生草)加半夏汤主之(饮

热迫肺)

6、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词解:

1、浊唾涎沫:

浊唾指稠痰,涎沫指稀痰

2、目如脱状:

形容两目胀突,如将脱出的样子,是呼吸困难患者常见的症状

问答:

1、肺痿是肺气痿弱不振,以多唾浊沫、短气为主症。

2、肺胀即肺气胀满,多由风邪外袭,水饮停,邪实气闭,肺失宣降所致。

5、咳嗽上气四方鉴别p103

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

原文:

师曰:

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1、奔豚分型

肝郁化热(奔豚汤)

阳虚寒逆(桂枝加桂汤)

阳虚饮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原文;

1、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基

础方)主之(主症)

2、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重症)

3、胸痹急症——薏苡附子汤

4、胸痹轻症——茯苓杏仁甘草汤;橘(皮)枳(壳)汤

5、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厚朴,瓜蒌实)汤主之

(实邪为主),人参(+白术,干,甘草)汤亦主之(正虚为主)

6、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暑椒,附子,干)丸主之(心痛重症)

考病例

主症:

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

病机:

痰饮壅盛,痹阻心脉

治法:

通阳宣痹,温化痰饮

方剂:

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实、薤白、半夏、白酒)

 7、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8、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病机:

阳气衰微,阴寒盛)

词解:

1、太过不及:

脉象盛于正常的为太过,弱于正常为不及,

2、阳微阴弦:

关前为阳,关后为阴。

阳微,指寸脉微;阴弦,指尺脉弦

3、心下痞:

指胸中胃脘有痞塞不通之感

问答:

1、胸痹:

胸膺部满闷窒塞甚至疼痛,影响及肺,甚则喘息咳唾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原文:

1、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实热证)

2、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桂枝去芍药加厚朴三物汤)

(里实兼表证)

3、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里实兼少阳证)

4、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里实胀重于积)

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里实积重于胀)

6、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半夏,甘草,大枣)汤主之(寒饮逆

满)

7、心胸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蜀椒,干,人参,饴糖)(脾虚寒盛)

考病例

主症:

其满为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痛为不可触近,呕不能饮食

病机:

脾胃阳虚,阴寒盛

治法:

大建中气,温中散寒

方剂:

大建中汤(蜀椒、干、人参、饴糖)

8、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p15(寒实结之征)(温

下剂祖方)

9、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羊肉汤主之

词解:

1、胠:

指胸胁两旁当臂之处

2、雷鸣切痛:

形容肠鸣重,如同雷鸣;腹痛剧,如刀切之状

3、白汗:

《医统正脉》本作“白津”,开美本作“自汗”

问答:

1、寒疝是因寒气攻冲而引起的以腹中拘急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

.前者重用厚朴,专攻行气,主治胃肠道间胀重于积之证;后者重用大黄荡涤,主治胃肠道间积重于胀之证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原文:

1、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

词解;

肝著:

指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所致之病证。

肾著:

寒湿留着于肾之外府,引起腰部沉重冷痛的病证(甘苓术汤)

问答:

1、肾着治法:

主症:

腰中冷痛,如坐水中,形如水肿,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

病机:

寒湿侵袭,阳气痹阻

治法:

温中健脾,散寒除湿

方剂:

甘苓术汤(甘草、白术、干、茯苓)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原文:

1、脉偏弦者,饮也(饮病脉症)

2、问曰:

四饮何以为异?

师曰:

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

在胁下,咳而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能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四饮与主症)

四饮区别:

痰饮:

饮停胃肠,心下满闷,呕吐清水痰涎,胃肠沥沥有声,形体昔肥今瘦

悬饮:

饮流胁下,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息不能平卧

溢饮:

饮溢肌肤,身体沉重疼痛,甚至肢体浮肿,当汗出不汗出,或伴咳喘

支饮:

饮邪支撑胸肺,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平卧,其形如肿

3、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治疗原则)

4、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痰饮·饮停心下)

病机:

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水停心下

主症:

胸胁支满,目眩,心下动悸,还有一些脾虚症状

治法:

健脾渗湿,通阳利水

5、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痰饮·饮及脾肾)

6、假令瘦人脐下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痰饮·下焦饮逆)

7、病者脉浮,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

之(后期治疗:

以温阳化饮利水,健脾补肾为主,方用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加减)(甘遂,半夏,芍药,甘草)

8、肠间饮聚成实——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前后分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