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一模考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6690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5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一模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生物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一模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生物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一模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生物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一模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生物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一模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一模考试.docx

《生物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一模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一模考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一模考试.docx

生物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一模考试

2015年安徽省淮南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3分)(2015•淮南一模)下列对相关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用健那绿染色后,由于细胞不进行有氧呼吸,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

B.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选用可溶性淀粉溶液作为底物

C.

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提取液中溶解度最低

D.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

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考点: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分析:

1、分离色素原理:

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2、线粒体用健那绿染色后细胞保持活性.

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

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解答:

解:

A、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用健那绿染色后细胞保持活性,能进行有氧呼吸,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A错误;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选用可溶性淀粉溶液作为底物,B正确;

C、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结果显示叶绿素b距滤液细线的距离最近,说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C正确;

D、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

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故选:

BC.

点评:

本题考查观察线粒体实验、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与酶相关的探究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实验的原理,特别是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与酶相关的探究实验,要注意的细节较多,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3分)(2015•淮南一模)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运输取决于自身氨基酸序列中是否包含了信号序列(引导蛋白质定向转移)及信号序列的差异.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过程形成多聚核糖体,加快了多肽链合成的效率

B.

③过程输出的蛋白质中信号序列被切除属于对蛋白质的加工

C.

无信号序列参与的蛋白质留在了细胞质基质

D.

蛋白质经⑥、⑦过程进入相应结构时无选择性

考点: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

分析题图:

图中①表示翻译过程;②表示内质网对蛋白质的加工过程;③表示高尔基体对蛋白质的加工过程;⑤⑥⑦⑧表示翻译形成的肽链进入各种细胞结构.

解答:

解:

A、图中①表示翻译形成多肽链的过程,翻译时一个mRNA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多聚核糖体,使得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多肽链,加快了多肽链合成的效率,A正确;

B、③表示高尔基体对蛋白质的加工过程,高尔基体可将多条多肽链加工成较成熟的蛋白质,此过程输出的蛋白质中信号序列被切除属于对蛋白质的加工,B错误;

C、题图中所示的蛋白质中,只有⑤所示的胞质可溶性蛋白不具有信号序列,此蛋白质留在了细胞质基质,C正确;

D、某些蛋白质经⑥过程进入线粒体时,需要线粒体膜上载体蛋白质的协助,此过程具有选择性,某些蛋白质经⑦进入细胞核是通过核孔进入的,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也具有选择性,D错误.

故选:

D.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器的协调合作、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3.(3分)(2015•淮南一模)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若出现了以下情况.下列对相应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精子的种类及数量比

对相应情况的分析

A

AB:

ab=2:

2

这两对等位基因必定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

AB:

Ab:

aB:

ab=1:

1:

1:

1

这两对等位基因必定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C

AaB:

b=2:

2

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D

AB:

aB:

ab=1:

1:

2

有一个A基因突变成了a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精原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基因型不同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1个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最终产生1种2个精子.因此,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共产生了2种4个精子.据此答题.

解答:

解:

AB、由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子,说明含A与B的染色体自由组合,含a与b的染色体组合.因此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为AB:

Ab=1:

1或aB:

ab=1:

1,A错误,B错误;

C、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为AaB:

b=2:

2,其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A和a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致,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C错误;

D、有一个A基因突变成了a,则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可能为AB:

aB:

ab=1:

1:

2,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结合两者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4.(3分)(2015•淮南一模)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图甲若表示离体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则cd段K+外流需要消耗ATP

B.

图乙中的温度在a时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但活性很低

C.

图丙中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

D.

图丁为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曲线,d时刻染色体数目与该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考点:

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酶的特性;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膜电位的变化、酶的活性、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细胞分裂等,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

解:

A、图甲若表示离体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则cd段K+外流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A错误;

B、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图乙中的温度在a时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但活性很低,B正确;

C、由于b点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图丙中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从而使种群数量迅速增多,C正确;

D、图丁为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曲线,d时刻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染色体数目与该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D正确.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膜电位的变化、酶的活性、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细胞分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3分)(2015•淮南一模)关于物种的形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新物种的形成

B.

地理隔离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C.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D.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不同的基因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考点:

物种的概念与形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自然选择作用是通过个体的表现型而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生物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

解答:

解: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

B、地理隔离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B错误;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C正确;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不同的表现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物种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掌握,试题难度一般.

6.(3分)(2015•淮南一模)免疫治疗是应用免疫制剂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使机体对疾病产生恰当的免疫应答,从而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如注射疫苗、抗体以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免疫增强剂以控制机体的免疫状态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免疫抑制剂能使T细胞增殖受阻,不利于器官移植

B.

利用免疫增强剂可增强体液免疫对癌变细胞的清除

C.

吞噬细胞对抗原处理后可以呈递抗原信息给其他淋巴细胞

D.

接种疫苗后,被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将其清除

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解答:

解:

A、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是由T细胞引起的,免疫抑制剂能使T细胞增殖受阻,因此利于器官移植,A错误;

B、利用免疫增强剂可增强细胞免疫对癌变细胞的清除,B错误;

C、吞噬细胞对抗原处理后可以呈递抗原信息给其他淋巴细胞(T细胞),C正确;

D、接种疫苗后,被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后记忆细胞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将其清除,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二、非选择题:

7.(18分)(2015•淮南一模)如图是不同条件对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图甲表示在最适温度及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该植物叶片CO2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中B、C、D是横坐标上的点;图乙是研究人员测定的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植物叶片的气孔导度(气孔开放程度)和胞间CO2浓度的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B段限制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B点时,为植物叶肉细胞主动运输吸收K+提供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C点时,叶绿体中磷酸分子的移动方向是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

(2)图甲中E点后曲线保持水平不变,此时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若图中其它条件不变,图甲中的C点骤变为B点时(填字母),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将上升.

(3)图乙显示随着土壤含水量降低,植物的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浓度逐渐升高,对此现象的推测是:

缺水状态下会导致光合产物的输出变慢,细胞内光合产物积累,最终阻碍了CO2的吸收利用.为判断上述推测正确与否,将培养在土壤含水量低条件下的植物幼苗分为A、B两组,A组植物幼苗进行正常供水(或浇水、补水)处理,B组保持原有状态.若A组植物幼苗光合速率不变,则推测不成立.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分析图解:

图1中,表示在最适温度及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番茄叶片CO2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A点没有光照,只能进行呼吸作用,B点为光的补偿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D点为光饱和点,表示光合作用最强时的最小光照强度,E点表示达到光饱和点时的光合作用强度.

图2中,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胞间CO2浓度成逐渐上升的趋势,二氧化碳时光合作用的原料,积累说明光合作用利用减少;而图中气孔导度首先具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然后呈下降的趋势,气孔导度降低,二氧化碳不能进入叶片,光合作用原料减少,从而抑制光合作用速率.

解答:

解:

(1)据图甲可知,AB段限制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B点时,为植物叶肉细胞主动运输吸收K+提供ATP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下,光反应阶段消耗磷酸分子,暗反应阶段产生磷酸分子,故番茄叶肉细胞中的磷酸分子在叶绿体中的移动方向是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

(2)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光照强度、CO2浓度.图甲中是在最适温度下,E点后曲线保持水平不变,故此时限制番茄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C点骤变为B点时,光照减弱,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被还原的C3减少,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短时间内C3含量将上升.

(3)图乙显示随着土壤含水量降低,植物的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浓度逐渐升高.为验证上述观点,将培养在土壤含水量低条件下的番茄幼苗分为A、B两组,A组番茄幼苗进行正常供水(浇水、补水)处理,B组保持原有状态.若A组番茄幼苗光合速率不变,则推测不成立.

故答案为:

(1)光照强度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

(2)CO2浓度B

(3)逐渐升高土壤含水量低正常供水(或浇水、补水)

点评:

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实验研究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8.(16分)(2015•淮南一模)蝴蝶的性别决定为ZW型,研究小组利用纯合蝴蝶亲本分别进行正反交实验,如图所示.已知:

蝴蝶翅膀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D、d和E、e)控制,其中D、d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当D和E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棕色;D存在而E不存在时表现为黄色;其余情况表现为白色.请回答:

(1)由上述实验结果推知,E和e基因位于Z(常/Z)染色体上.

(2)实验一的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理论上F2的雄性中纯合子占

,雌性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棕翅:

黄翅:

白翅=3:

3:

2.

(3)实验二的F1基因型为DdZEZe、DdZEW.

(4)若要根据子代翅膀颜色判断性别,可从上述实验中选取合适的F1棕翅作为母本(父本/母本)与亲本黄翅杂交,子代雌性个体的表现型黄翅及基因型DDZeW和DdZeW.

考点:

伴性遗传.

分析:

本题是对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综合性考查,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探究控制翅色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通过正交、反交实验的实验结果进行推理判断出基因的位置,写出相关亲本的基因型,然后根据亲本基因型用正推法对子代进行判断.

解答:

解:

(1)由题意可知:

D_E_为棕翅,D_ee为黄翅,dd__为白翅,研究小组利用纯合亲本分别进行正反交实验且后代有棕翅,故亲本为DDee(黄翅)×ddEE(白翅),由实验二(反交)F1只有一种表现型可知,一定是做父本(白翅)的一对显性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故E和e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2)由

(1)可写出实验一的各基因型.P的基因型:

DDZeZe×ddZEW;F1的基因型:

DdZEZe和DdZeW.Dd×Dd后代纯合子占

;ZEZe×ZeW后代雄蝴蝶中纯合子占

,故理论上F2的雄蝴蝶中纯合子占

.Dd×Dd后代:

D_、

dd;ZEZe×ZeW后代雌蝴蝶:

ZEW;

ZeW;两都自由组合:

B_ZEW(棕翅);

B_ZeW(黄翅);

bbZEW(白翅);

bbZeW(白翅),故雌蝴蝶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棕翅:

黄翅:

白翅=3:

3:

2.

(3)实验二(反交).P的基因型:

DDZeW×ddZEZE;F1的基因型:

DdZEZe和DdZEW.

(4)亲本黄翅蝴蝶的基因型:

雄性:

DDZeZe,雌性:

DDZeW;F1棕翅蝴蝶的基因型:

雌性:

DdZEW,雄性:

DdZEZe.要根据子代翅色判断性别,所以选亲本雄性黄翅蝴蝶DDZeZe和F1雌性棕翅蝴蝶DdZEW,后代才会两种表现型,每种表现型只有一种性别.子代雌性个体的表现型及基因型为:

黄翅及DDZeW和DdZeW.

故答案为:

(1)Z

(2)

棕翅:

黄翅:

白翅=3:

3:

2

(3)DdZEZeDdZEW

(4)母本黄翅DDZeW和DdZeW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鸟类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単性状分析法和逆推法、正推法的灵活应用是解题的基本思路.

9.(16分)(2015•淮南一模)寒冷刺激会引起身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如图为人体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两种机理示意图,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寒冷刺激引起身体温度感受器产生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会形成冷觉;同时兴奋经传递、处理,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皮肤内毛细血管收缩,减少皮肤散热量.

(2)寒冷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神经中枢作用于胰岛,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该激素促进肝糖原分解,血糖水平升高,以对抗寒冷刺激.

(3)寒冷刺激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该激素会与受体a(填字母)结合,促进细胞代谢.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会增强,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

(4)胰岛素与相应受体结合产生生理效应,这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如果某人体内胰岛素的功能及含量均正常,但空腹时血糖浓度仍高于正常值,据图分析出现最可能的原因是受体b发生缺陷而不能与该激素结合.

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人体的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细胞代谢,提高细胞的产热量一维持正常的体温.

解答:

解:

(1)寒冷刺激形成的冷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同时兴奋经传递、处理,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皮肤内毛细血管收缩,减少皮肤散热量.

(2)寒冷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神经中枢作用于胰岛,引起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3)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该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甲状腺激素会与受体a结合,促进细胞代谢.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

(4)胰岛素的受体是图示中的受体b,胰岛素与b受体结合产生生理效应,这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由于受体b发生缺陷而不能与该激素结合,所以空腹时血糖浓度仍高于正常值.

故答案为:

(1)大脑皮层神经递质

(2)胰高血糖素肝糖原

(3)a负

(4)信息交流受体b发生缺陷而不能与该激素结合

点评: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细胞鉴定信息交流等,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10.(4分)(2015•淮南一模)为研究甲状腺的功能,某同学提出以下实验思路:

①将若干只未成年小鼠分为2组:

甲组:

不切除甲状腺(假手术)乙组:

切除甲状腺

②实验开始时和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耗氧量和体长,并记录.

③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要求与说明:

假手术指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耗氧量用单位时间的氧气消耗量表示;实验持续时间合适;实验条件均适宜)

请回答:

(1)预测实验结果:

如图坐标系中C、D线段分别表示甲、乙两组的体长变化,请在图中分别用A、B线段画出甲、乙两组耗氧量的变化趋势.

(2)上述分组时,还可增设丙组作为实验组,丙组:

切除甲状腺、给予甲状腺激素(或不切除甲状腺、给予甲状腺激素).

考点:

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实验要测定每只小鼠的耗氧量和体长,所以可推测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或耗氧量和体长)的影响.切除了甲状腺,则体内没有甲状腺激素,机体耗氧量降低,代谢缓慢,生长停滞.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增强,耗氧量增加.可设一组对照实验,即切除甲状腺后并给予甲状腺激素,测定小鼠的耗氧量和体长.

解答:

解:

(1)本题的自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有无,因变量为小鼠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情况,检测指标是小鼠的耗氧量和体长.故实验目的是探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或耗氧量和体长)的影响.甲组小鼠有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组小鼠的新陈代谢正常,故甲组体温正常;乙组小鼠因切除甲状腺缺乏甲状腺激素,故乙组小鼠体温会逐渐有所下降.甲状腺激素还能促进幼年动物的生长发育,故具有甲状腺的甲组小鼠体长能有所增加,切除甲状腺的乙组小鼠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体长不再增加.

(2)由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该过程需消耗氧气,故可用耗氧量作为检测指标.切除甲状腺后,小鼠体长不变的原因是缺乏甲状腺激素,小鼠不能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本实验还可增加切除甲状腺后给予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也可以是不切除甲状腺、给予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以便进一步确定是甲状腺激素在发挥作用.

故答案为:

(1)

A:

甲组耗氧量

B:

乙组耗氧量

C:

甲组体长

D:

乙组体长

(2)切除甲状腺、给予甲状腺激素(或不切除甲状腺、给予甲状腺激素)

点评:

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生理功能和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