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6461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docx

《论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docx

论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小学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准考证号:

考生姓名:

写作时间:

2012年10月14日

 

论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四川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

(指导老师:

【论文摘要】: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这些留守儿童正值生长发育、接受义务教育、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常年缺乏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不把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解决好,整个社会都将为农村下一代教育的缺失付出代价。

【论文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

具体而言,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城乡经济二元结构日益突出。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城乡间人口流动的局限被打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有效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但由此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并引起了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为此也成为各界研究和探讨的热点。

本文以南充市仪陇县义路镇长沟村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进而提出相关对策措施。

   一、现阶段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长期以来,为了维持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相对生活水平不过分降低,为了给家庭更好的经济后盾,供子女上学、盖房子……,年轻的劳动力不得不外出务工。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得进城的农民工其“农民”的身份难以改变。

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市民”待遇。

孩子教育费用过高,生活消费水平偏高……,加上他们本身工作的不稳定性,使得他们不得不将孩子安顿在家,由孩子的祖父、外祖父或是其他亲戚代为监护。

这样就衍生了农村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群体。

这是家长和孩子不得以而接受的痛苦的社会现实。

据统计,目前我国涌入城市的农民工高达1.3亿人左右,且多是20—35岁之间的青壮年,由此导致的留在农村没有父母照顾的留守儿童约占学龄儿童的20%左右。

  在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界定上,目前存在着1000万~2000万不等的数据。

这主要与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有关。

目前,大多数人使用的是2000万的说法。

这种说法一是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推断而出,另一是根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研究而出,如根据进城农民工数量(1.2~1.5亿)推断。

而且这一规模是在逐年增加的。

有研究称,农民工的数量每年以500万的速度增长,如果调查成立,那么就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可能每年增加约100万。

足以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

  留守儿童是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经商、打工,把他们留在原住处由亲人照顾,这部分儿童由于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关爱,身心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集中表现在其性格品质、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

    二、长沟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查

长沟村属南充市仪陇县义路镇,距县城50里左右,,群山环绕,垂直海拔900多米,一年四季分明,现有人口1200多口。

长沟村资源尤其是经济赖以发展的自然资源缺乏,农业生产条件落后,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效率不高,属于典型的小农经济社区,村民主要依靠喂养少量的畜禽(如猪、鸡、鸭……)来维持家庭日用开支。

村里勉强能称得上经济产业的就仅仅是几个小砖厂而已,村民收入水平低下(调查显示,现长沟村人均年收入仅800元左右,整个义路镇的人均收入虽然呈逐年增加,但就长沟村本身而言,由于其环境的局限,经济增长的步伐甚为缓慢),大多维持着春耕秋收的自给自足生活方式;长沟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素质普遍较低,思想封闭,意识落后,生活、卫生条件差,生态环境由于先前的肆意滥用遭到严重的破坏,植被覆盖率大大降低。

抽样调查显示全村平均文化层次还不及小学六年级水平,村里现在一共就十几个大学生。

  近年来,该村各方面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电视、电话等通讯工具普及率上升,村民基本脱离了从前奔走相告的信息传递方式;其他方面也有明显的改善,村民基本温饱问题得以解决,生活质量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该村近年来的一系列变化,除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外,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该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作用分不开的。

他们外出务工是为了更好的维持家计,抚养子女,给自己攒点积蓄以备不时之需……。

调查显示,现长沟村在外务工的大约有800多人,占全村人口近2/3。

另外,针对长沟村八村小学(长沟村唯一的一所小学)教育现状的一份调查统计显示,现长沟村有留守儿童130人左右,占全校学生的比重超过90%。

基本与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

   三、长沟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其特殊的环境,长沟村的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成绩差。

很多外出务工的家长一方面担心留守在家的孩子在学校寄宿无人照料生活不好,另一方面担忧孩子在学校没有落实的人管教会学坏,因而宁可让孩子每天走几个多小时的山路,回到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监护人家。

这样,就意味这这群走读生每天在无形中要放弃2~3个小时的学习时间。

每天早上6点钟就得赶往学校,浪费了晨读的好时光;放学回家吃完饭就得“赶”完功课,有时候怕时间来不及或贪图好玩,敷衍了事,不管对错,更不用谈及复习所学和预习未学了。

一天没有学习好却显得疲惫不堪。

长此以往,学习成绩怎么能上去呢。

  2、学校师资队伍方面的缺陷。

据调查,在八村小学的师资队伍中,就是以前那些老一辈的高中生为教师,来的新老师也呆不长,。

对成绩差的学生,他们开始还说,到后面渐渐的任其自流,不做有针对性的学习辅导和思想引导,最后甚至放弃不管,出言中伤学生(如烂泥敷不上墙……),把精力只放在少数几个成绩好的学生身上。

渐渐地,落后的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真的就天生资智差,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别人,自我放弃,自甘惰落。

回家也不和监护人交流心中的感受,自我封闭,各种身心隐患渐渐积压于他们身上,严重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3、安全隐患。

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至关重要。

对留守在家的儿童来说,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作到面面俱到,监护人又缺乏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和保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事件屡见不鲜。

甚至被拐买、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

曲龙中心校上面就是一条主干道,车流量较大,加之有的回家较远且山路崎岖,小孩又喜欢嬉戏玩耍,因此,时或就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安全事件发生。

  4、缺乏亲情观和道德观念。

由于外出的父母(以往沿海城市如浙江、广东居多)常年在外奔波,从事的大多为体力活或经营点小生意,回家成本较大,所以回家的频率极低。

一年回家一次的较少,大多2年甚至3年才回家一次。

对留守子女缺乏足够的关爱和指导。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交流频率又低,使留守子女长期得不到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往往亲情意识淡化,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

而他们正处于情感培养,性格形成的转型时期,其身边的环境将直接影响他们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

与父母的长期分离,缺乏爱的培养,使他们极易形成内向、自卑、悲观、孤僻的性格。

另一方面,外出的父母由于补偿的心理,管不够,舍不得管,又管不了;监护人由于某种心理负担不敢管,不会管,管不了,对留守子女放纵溺爱,使其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加重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助长了他们自私任性,霸道专横,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性格。

 5、心理障碍。

充当监护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由于受年龄和文化层次的局限,在认知以及心理上和他们监护的孙辈之间都不可避免会产生代沟。

本身就年老体迈,加上一些家务活,无暇顾及留守儿童的情绪变化。

一般情况下,留守儿童在有心事时首先会选择老师作为倾诉对象,其次是监护人,最后是同伴。

上面讲到,由于长沟村小学教师资源严重缺乏,而且老师也不可能会面面俱到,学生有时候出于担忧不敢向老师倾诉,监护人又无力顾及,而和他们一样懵懂的同伴,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都很有限。

这样,情感长期得不到宣泄,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极为不利,甚至产生中种种心理疾病如:

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

一旦形成畸形的心理,要想矫正甚是艰难。

  但是在调查中,还有另一种现象存在,有极少数的留守儿童希望父母能在自己身边,但同时也表示能够理解父母外出的不得已和艰辛,他们在家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能较好的照顾自己,以便让在外的父母放心。

同时主动让爸爸妈妈和自己联系,与父母谈心。

对于此等现象,我们希望学校能做为模范激励,带动其他留守儿童。

  上面描述的长沟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无论对留守儿童还是对社区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如何及时研究探讨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显得至关重要。

但这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问题。

    四、影响长沟村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因素分析

长沟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进一步分析表明,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

  1、国家政策体制因素。

在我国,人地关系紧张的基本国情和城乡二元体制的矛盾,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存在而且难以改变。

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农民缺少人文的关怀,无论他们在城市务工多长时间,其农民的身份始终难以改变,无法享受“市民”待遇,面对高昂的教育费、生活费、医疗保险费……,加上他们本身工作的不稳定性,使得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不得不将子女留守在家。

  2、教育体系上的因素。

现阶段,虽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真正作出努力采取措施的地区还不多。

除了极少数地区的学校做出尝试外,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形成对留守儿童更加个性化、更具针对性的教育管理体制。

对留守儿童缺乏心理疏通和道德体智的培养。

从2004年起,中央已投入专项资金30亿元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重点补助“两基”攻坚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帮助新建和扩建一批寄宿制初中和小学。

这将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打造一个较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就长沟村小学而言,一方面教师队伍本身存严重的缺陷,而且现在老师学生下课后吃饭休息都要走路回到家里,需要帮助的学生就很难有和老师交流的时间了;另一方面,经调查许多学生由于家里远回家吃点剩饭咸菜,然后又急着向学校赶。

这对发育时期需要营养的儿童来说,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因此,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从生理上,现在曲龙中心校都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怀。

  3、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

儿童成长的环境由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构成。

一般来说,婴儿出生后第一个接触的社会环境就是家庭。

家庭教育对婴儿早期智力的发育,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一种好的家庭教育模式会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但是,到目前为止,根据抽样调查显示,长沟村村民的平均文化水平还不到初中程度。

作为家长,他们大多只有小学或小学都没有毕业的文化水平,而且苦于生计,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

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专门的心理疏导和道德观念的正确引导。

对作为监护人的祖辈来说,其文化层次更低,基本都是文盲,从认知、心理以及精力上都没有能力对留守儿童进行好的管教。

这样,给孩子就留下了生活行为上的无限制空间,认知能力上的局限空间。

这种家庭教育的突然缺位,潜藏着留守儿童产生性格极端、行为偏畸、心理障碍的危险。

  4、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认识度不够。

在长沟村这块世代为农(而且是小农经济)的环境中,还没有多少因为学历发家的人。

现在全村本专科大学生也就十来人。

在村民的眼中,到是那些在外务工的年轻劳动力能更好的维持家计,盖新房子或做生意……。

于是,在他们心中就无形中产生一种观念,读再多的书还不是一样要出去打工,我没有读多少书还不是一样天南地北挣钱。

在这种无暇顾及孩子学习的情况下,孩子的成绩很难出众。

于是,他们看来,自己留守在家的子女成绩不好是因为资质差,就是努力也不会有什么成效。

在这两种心理作用下,使孩子接触的观念也就是父母没有读多少书甚至没有读过书还不是一样挣钱、做生意……于是将人生发展的方向定位为长大后出门打工。

无形中助长了孩子懒惰的心理,打消了认真学习的积极性。

  五、有效解决长沟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途径与措施

我国的基本国情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都不会有根本的改变,而且只要“三农”问题得不到基本的解决,农民的生活状况得不到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将长期存在。

基于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大洪村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解决长沟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应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从政策体制上,努力创造条件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弱化乃至消除与户籍制度相配套的对农民工有歧视性的各种制度,如城乡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与住房制度等,从而消除农民工城乡流动的制度壁垒,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废除高过城市学生的教育费、学杂费等,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

从政策层面上鼓励更多的农民工将其子女带在身边,使他们能就地入学,从而逐步减少留守儿童的比例。

  2、从家庭教育方面,要广泛宣传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引起家长以及监护人的重视。

努力改变家长外出务工的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让他们在外出务工和孩子成长之间有个比较理性的认识进而做出合理的安排,要经常保持和孩子的联系、沟通(至少一个星期联系1次)。

不仅要从生活上关心留守在家的子女,更要从心理上加以疏通和引导,让孩子真正把自己的父母当作倾诉的对象。

同时,家长、监护人、学校之间要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更清楚的认识他们,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和方法,让孩子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下成长。

  3、从教育体制上讲,应加强农村中小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在调查中发现,曲龙中心校目前虽然在学生寄宿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仍缺少对他们的妥善管理,也就是仅仅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

因此,针对曲龙中心校的具体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管理:

首先,从教职工队伍建设上,除应注重教职工的专技能培训外,还应加强教职工的责任感培养,只有将对留守儿童的关怀落实到每位教职工身上,才能使留守儿童的教养得到基本的保障;其次,从学校设施上,逐步完善学校的硬软件设备,解决寄宿生的汤菜供应情况(可以是自助型,也可以让家长一学期或一学年交一部分生活费,最好有免费汤供应),让没有家长在身边的孩子生活质量有基本的保障;第三,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育规律的课程,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和专门的教育管理。

学校最好有专门的心理老师,对他们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惑,为留守儿童备档,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引导其身心的健康发展;第四,尽量多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如宿舍文化生活之类的比赛、体育项目比赛等),让孩子能在有老师、同伴的群体中成长,在充实课余生活的同时,为留守儿童一定程度上填补没有父母在身边所缺失的感情生活,培养他们独立自主、沟通交流的能力;最后,学校要每半年或一年召开有回家家长参加的家长会,与家长交流,让学校和家长双方都能更深入的了解学生,使学校内外产生合力效应。

同时,也让家长在权衡经济收入、抚养子女成长二者之间有个更加理性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

在这一点上,四川裕农中心学校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4、充分发挥村委会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作用。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

要依靠家庭、学校和社区三方面的协调努力,积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前面描述了长沟村的村委会机制和学校的周边环境,在这种对儿童安全潜藏危险的社区,及时建立并完善村委会建设显得非常迫切。

当前可以做的就是依靠传媒的作用,加强村民对留守儿童的责任感和爱心的培养,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某种意义上能像关注自己的子女一样关注身边的留守儿童,对他们倾注于关爱和呵护,从而建立一种无形的、有效的社区儿童保护体系。

  六、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并非最近才出现的社会现象,而且将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存在。

什么时候“三农”问题得到了缓解,农民能在国家的系列政策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得到实惠,有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到时候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方能得到一定的缓解。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实际也就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社会问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人文上整体把其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才能标本兼治,彻底解决,构筑真正意义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殷世东,朱明山.中国教育学刊[M].北京:

中国教育出版社,

2叶敬忠关注留守儿童:

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时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9

3廖其发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6.4.1 

4李达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现代教育报 2005.6.3

5杨开文 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可忽视 人民政协报

6朱敏  精心呵护,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007.5.3

7温铁军分三个层次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2006.7.13

8隋晓明中国民工调查群言出版社2005.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