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共产党现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6344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共产党现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国外共产党现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国外共产党现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国外共产党现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国外共产党现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外共产党现状.docx

《国外共产党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共产党现状.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外共产党现状.docx

国外共产党现状

国外共产党现状

2010-08-0210:

52:

00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

湖南省《新湘评论》杂志

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严重挫折,一些国家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一个连着一个丧失政权,丢掉了江山。

有10个社会主义国家易帜,土地面积缩小了2/3,人口减少3亿多,共产党减少了50多个,党员数量减少2000多万。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时陷于低潮。

  就在全世界面露惊异之时,一些进步人士把头转向中国,邓小平轻弹烟灰,镇定地宣告:

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

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

他指出: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以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有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果然,经过近20年的调整,国外共产党组织的力量有所恢复,并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目前约有100多个国家存在着共产党或坚持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政党,共产党组织的总数约有130个,国外共产党党员总人数约有1400多万。

国外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有7个,参政的共产党有11个。

  

国外共产党组织基本情况

项平

  苏东剧变至今已经20年,世界各国坚持下来的共产党组织并没有如国外右翼人士预言的那样湮没消亡,而是在经历了危机、分化、重组和更新后,从捍卫生存到谋求新的作为,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1世纪的发展。

  国外执政的共产党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

越南共产党、朝鲜劳动党、古巴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经受住了苏东剧变的考验,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一直较为稳固。

近20年来,各党党员人数普遍有所增加。

如越南共产党党员从苏东剧变前的200万增加到现在的310多万,朝鲜劳动党党员从300万增加到400万,古巴共产党党员由70多万增加到80多万,老挝人民革命党党员由8万增加到12万多。

  非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

主要有3个:

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于2001年、2005年在议会选举中两次取胜,连续成为执政党。

该党原为苏联共产党的地方组织。

苏联解体后,党的力量受到很大削弱,一度处于地下状态。

1994年,开始进行公开活动并于当年召开代表大会,重新建党。

该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强调自己是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一切劳动者的政党。

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在2008年的大选中,党的领导人赫里斯托菲亚斯当选为总统。

该党党章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先锋队组织。

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在2008年4月的议会选举中一鸣惊人,成为议会最大党并成立了由尼共(毛主义)中央主席普拉昌达领导的新政府。

苏东剧变后,尼共(联合马列)依据尼泊尔国情适时调整自身的政策纲领和斗争策略,抓住苏东剧变后尼泊尔进入民主化时期的机遇,多次参与联合政府或者自己单独执政。

  原苏东地区的共产党

  在原苏联地区,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实力最强,影响最大。

1991年,这个党曾被取缔,后经艰苦斗争重新争得合法权利。

此后,俄共不但积极参加了历届国家杜马选举,而且推举领导人参加了三次总统大选。

近年来,俄罗斯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俄共复兴的势头受阻;其内部思想分歧也日益加剧,多次发生分裂,力量受到很大削弱。

党员人数由2003年初期的50万人下降到目前不足20万人,基层组织由2003年初的17500多个减少到14700多个,目前有地方分部约2400个。

乌克兰、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共产党也是较有影响的共产党,但苏东剧变后,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失去了执政地位。

在原苏联地区的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非常有限,有的共产党状况不佳,有的根本不允许重建共产党,有的共产党始终没有获得合法地位。

  苏东剧变的政治地震,使前东欧地区的共产党受到了毁灭性打击,在波兰、罗马尼亚以及南斯拉夫解体后独立出来的巴尔干诸国,几乎看不到共产党人的踪迹;但在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共产党人重建了自己的组织,只是名称不同,力量不等,影响各异。

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捷克共和国的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共产党。

该党由原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演化而来,是后共产主义的东欧地区唯一没有在其名称中放弃使用共产党称号的前执政党。

步入新世纪以来,该党的选举成绩一直相对稳定,是议会第三大党。

目前该党拥有党员人数约11万。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

  目前,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存在着共产党组织。

在西欧地区,经过苏东剧变冲击后坚持下来的共产党,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组织和力量基本稳定下来。

其中,较有影响的有法国共产党(3万多党员)、葡萄牙共产党(13万多党员)、意大利重建共(9.6万党员)、意大利共产党人党(3.5万党员)、西班牙共产党(4万多党员)和希腊共产党(3万多党员)。

  在北海和波罗的海沿岸,还有一些共产党组织继续存在,并在近些年有所发展。

芬兰共产党为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最大的共产党,在国内有一定影响,虽然在议会中没有代表,但在包括赫尔辛基在内的一些城市拥有地方议员,该党宣称拥有党员3000人。

瑞典共产党在1995年召开重建大会,在2006年议会选举中获得438张选票。

丹麦的共产党组织约有1000名党员。

挪威共产党约有500人。

德国主要有3个共产主义派别。

目前英国主要的共产主义政党,一个是英国共产党(也称“晨星报派”)为英国最大的共产党组织,在2008年的党代会上宣称拥有党员941人;另一个是20世纪70年代从老英国共产党分裂出来的新英国共产党。

  美国共产党是美国左翼政党中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政党。

经过多年的重建努力,美共力量有所恢复,目前几乎每个州都有美共的分支。

登记在册的共产党员约有5000名,党员成分主要是产业工人,也包括一些科技人员、教育和医疗工作者等。

  日本共产党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非执政共产党之一。

近十几年来,日共一方面抓组织建设,一方面进行纲领路线的调整和变革,其自身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目前,日共的党员人数从1994年的不到36万增加到约40万,党支部发展到25000个,党的基层组织网覆盖全国。

但在国会选举中,日共的劣势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在2007年的日本参众议院中,日共总共只有16个议席。

据日本共同社2008年4月的一项调查,日共目前的民众支持率为4.1%,其中在30多岁男性中的支持率为11%,在20多岁女性中的支持率为9.4%,都是历史最好水平。

日本共产党至今仍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大的共产党组织。

  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

  苏东剧变对发展中国家共产党同样造成了深刻而广泛的冲击。

但从实践看,绝大多数共产党并未因此瓦解。

相反,亚非拉地区许多共产党的实力和影响甚至有所扩大。

  在亚洲地区,印度的共产党力量比较强大。

印共成立于1920年,在20世纪6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争论中,该党分化为印度共产党、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印度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3个党。

其中印共(马)的力量最强。

截至2004年,该党宣称拥有党员约86万,群众组织的成员约4915万,是全印度最大的左翼政党,也是资本主义国家中人数最多的共产党。

目前,印共(马)在西孟加拉邦执政已逾30年,与其他民主政党在另外两个邦联合执政也有多年历史。

另一共产党派别印度共产党也表现不俗,现有党员60万人左右,下属群众组织的总人数约600万。

此外,亚洲地区较有影响的共产党还包括叙利亚共产党(费萨尔派)、叙利亚共产党(巴格达什派)、斯里兰卡共产党、黎巴嫩共产党(约有党员5000人)等。

其中,前3个共产党在本国议会中拥有一定的议席数,通过执政联盟参与执政。

  在非洲地区,南非共产党是最有影响的共产党组织。

苏东剧变后,南非共产党成为国内的合法政党。

此后,其组织规模迅速扩大,党员人数由1990年的2000人上升到现在的8万人。

1994年以来,南非共产党作为三方执政联盟的重要一方,连续参与执政。

其他国家的一些共产党组织,如塞内加尔独立和劳动党、留尼汪共产党、莱索托共产党等,也在本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在拉美地区,至今约有20个共产党组织活跃在政治舞台上。

巴西共产党是其典型代表。

巴共的党员人数由1992年的1.2万发展到今天的约25万,是仅次于古巴共产党的拉美第二大共产党组织。

另外,智利共产党、阿根廷共产党、秘鲁共产党、玻利维亚共产党、哥伦比亚共产党、委内瑞拉共产党等也相对活跃。

目前,乌拉圭共产党通过执政联盟参与执政。

经验·教训·启示

 边吉中

一名俄罗斯少年胸挂列宁画像

  纵观二战后外国共产党发展变化的历程可以看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大大推动了世界的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

非执政的各国共产党在为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的长期斗争中,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也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同时也要看到,各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的斗争实践,既有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也有许多值得汲取的深刻教训,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曲折的和艰巨的事业,必须在正确认识所处发展阶段的前提下,处理好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与各个阶段的最低纲领之间的关系,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二战以后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的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问题上,都表现出一种“左”倾的、幼稚的理想主义倾向,不懂得争取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漫长的、艰巨的、复杂的,只有通过若干不同的历史阶段的斗争和努力,才能一步一步地迈向理想目标,因而不善于立足于现实去制定出与所处历史阶段相适应的最低斗争纲领,由此导致了许多“左”的政策和实践,造成了不良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后果,结果是欲速而不达。

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理论诞生才160多年,实践也不过90多年,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只有60多年。

因此,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共产主义更是遥远未来的事情。

我们必须对此保持清醒的认识,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在坚持最高纲领的同时,更要制定好和实现好社会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思想和行动纲领,做好现阶段的工作。

切不可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超越阶段急躁冒进,急于求成。

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并用以指导实践。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反对从右的方面削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反对从“左”的方面把马克思主义推向教条、僵化的极端,坚持立足本国国情,并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汲取人类先进文明成果,不断以创新精神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纵观二战后各国共产党的理论建设,相当多的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列宁主义神圣化、绝对化、教条化,窒息了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对现实斗争中遇到的问题,都总是企图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找到现成答案;凡是经典作家没有论述过的问题,就不敢或不能去想、去说、去做。

在整个国际共运内部,相当多的共产党内,那种一波又一波的党内思想斗争、路线斗争、理论斗争十分尖锐,甚至十分残酷,以致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历史表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必须面对现实,就一些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作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

进入21世纪,世界还会发生难以预料的重大变化,各国共产党将处于更加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之中,必须以宽广的胸怀、世界的眼光、务实的态度和改革的意识,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坚持理论和体制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践相结合,走出具有本国特色的成功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完整准确地理解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革命就是促进生产力发展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正确处理阶级斗争与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关系问题,坚持以强国富民为己任,注意体现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

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社会公平的新社会,其中包括必须为实现社会主义创造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在这一过程中,共产党人必须同时承担两副历史的重担:

一是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二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维护和促进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

二战结束以来,多数非执政的共产党主要致力于阶级斗争和实现社会公平,对推动本国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是间接的、有限的,这使他们常常处于社会的边缘。

执政的共产党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也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了社会和经济发展这个主题。

这是在社会历史发生变化、时代主题发生变换后,许多国家的共产党陷于被动地位的重要的社会经济根源。

正确处理开展阶级斗争和生产力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关乎共产党特别是执政的共产党生存发展的重大课题。

这也是共产党得以长期执政的物质基础。

在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分配的问题,要特别防止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

共产党的社会政策必须注意防止两种片面性:

一是强调绝对公平,甚至把平均主义当成社会公平;二是只注重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和效率原则,不注重通过积极的社会政策来调节分配,最后导致贫富差距过大,引起社会动荡进而造成社会新的分裂。

  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问题,既要毫不妥协地坚决抵制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模式,又要顺应社会进步的潮流,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领导体制的完善,通过建立健全党内外民主监督机制,保证党的领导与国家权力机关职能作用的统一。

争取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历来是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大都背负着封建主义、半封建主义的历史包袱,再加上相对严酷的生存和斗争环境,普遍过于强调集中制和集权,因而未能建立起真正的党内民主机制。

发达国家的共产党生存在资产阶级民主相对发达的社会政治环境之中,有的深受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影响,只强调民主,不实行集中,使党变成了俱乐部式的松散组织;有的则简单套用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照搬苏共在战争年代形成的党建模式,把集中变成了实际上的集权,忽视了党内的民主诉求,使党与其所生存的社会格格不入,导致了许多党的衰亡。

共产党内的民主建设,关键是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只讲民主不讲集中不行,只讲集中不讲民主也不行,该讲集中的时候不讲集中也不行。

只有把民主与集中辩证地协调统一起来,才能建立健康、有效的党内民主制度。

保持党的团结和统一,防止和反对党内的派别活动和分裂主义,是共产党的内部建设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外国绝大多数的共产党都经历过分裂的痛苦,这种分裂往往成为党走向衰落甚至走向失败的起点。

历史经验表明,共产党往往并不惧怕来自外部的挑战和压力,但往往可能被内部的争斗和分裂所搞垮,这些深刻的教训必须汲取。

执政的共产党还必须解决好国家和社会的人民民主建设,即实行和完善人民民主的问题。

这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执政党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驾驭各种复杂局面和应对各种风险的根本途径。

  妥善处理领袖、领导集体与党的关系,建立领袖产生、更替和监督、制约的正常机制,在努力保持全党思想统一和组织团结的基础上,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并拥有全党拥戴的领袖人物。

共产党的领导核心,特别是党的最高领袖的作用对党的事业至关重要。

能否形成一个以卓越的领袖人物为核心的坚强的马克思主义的领导集体,正确处理领袖、领导集体与党的关系,往往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长期以来,一些党忽视领导集体的作用,把党的领袖的作用绝对化、神圣化,甚至搞个人迷信、个人崇拜,实行领导者个人高度集权,靠领袖个人权威来维持党的统一。

也有一些党走到另一个极端,完全否定党的领袖个人的重要作用,不惜用全盘否定领袖的历史作用来推行所谓的“党内民主”,结果造成极大的思想混乱,不仅给党的历史抹黑,而且从根本上否定了党。

由于没有一套培养、选拔、推举的机制和民主程序,这些党常常因领袖接班问题而导致领导层内明争暗斗,有的党甚至因为内部夺权斗争激化而导致分裂。

所以,在现代政治条件下,一个政党,特别是共产党,必须有一个为全党所拥戴的稳定的领导核心和领袖人物,作为党的权威的代表,没有这个权威,党无以立身。

但领袖和领导集体的产生和确立,应通过党内充分的民主机制,通过一整套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来形成,否则,其合法性、权威性和稳定性都难以确立。

为了保证领袖和领导集体成员的政治和领导素质,必须注重造就大批高素质的、经得起考验的、善于治党治国的领导人才,以便优中选优。

对于这批人才,必须以适当方式严格培养、严格监督、严格管理,以防不称职的人进入党的领导核心。

这是共产党特别是执政的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需下大力气探索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始终不渝地立足于民族国家这一历史舞台,扎扎实实地把本国的事情办好,通过坚定不移地代表和体现自己的民族国家利益,为推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世界社会主义的斗争实践表明,社会主义理想和事业具有国际性质,但各国党面临的斗争任务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的。

任何一个国家的共产党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在自己的纲领主张中体现自己的民族国家利益,即不照搬别国的模式和经验。

但是,在很长一段时期,“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被前苏共严重扭曲,一些共产党也习惯于听从“一个中心”的指挥,对内遵循所谓“共同规律”,对外搞所谓“联合行动”,以此代表对本国国情的实际判断和对自己国家革命道路、发展模式的探索。

一些非执政的共产党长期依赖别国党的支持,为别国党的利益而开展斗争,结果在本国人民群众眼中成为外国的代理人。

有的党甚至只有依靠其他国家、其他党的支持和援助才能生存下去。

一些执政的共产党,则把苏联经验当作社会主义的楷模,对内照抄苏联模式,对外紧跟苏联,以“输出革命”为己任,甚至以军事手段来推进所谓的“世界革命”。

苏联共产党也自认为苏联模式是唯一的社会主义模式,对别国别党“偏离”苏联经验,不是妄加批判就是横加干涉,甚至党同伐异。

今天,各国的共产党,尤其是执政的共产党,必须正确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

国际政治斗争的现实和世界社会主义的现状不需要也不可能建立一个什么“指挥中心”。

各国共产党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最好的履行国际主义义务。

要始终不渝地向世界展示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发展、合作、进步的良好的建设性的形象,这有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有利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归根到底,也有利于世界社会主义的未来和人类的进步事业。

  科学地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长期竞争共存的历史进程,妥善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学会利用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来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

三战以来,各国共产党在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方面主要存在三种倾向:

一是过分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根本对立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就是谁战胜谁的问题;二是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过于简单和肤浅,认为资本主义已经穷途末路,岌岌可危,行将退出历史舞台,为社会主义所代替;三是把当今世界的许多文明成果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一概否定。

这些倾向导致各国共产党在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实践中出现许多偏差和失误。

总体看来,在国际共运中,许多党强调同资本主义作斗争的不可调和性,而较少研究现代资本主义中有无可资借鉴的积极因素,同非社会主义力量的关系搞得很僵。

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相互指责对方搞资本主义、修正主义,有时甚至兵戎相见。

这种“斗”使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内外环境始终是紧张的,也大大地消耗了党和社会主义的自身力量,损害了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声誉。

由于当代资本主义还有其生存发展、自我更新的能力,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在一个长时期内既相互斗争又相互联系。

因此,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这一现实,树立同资本主义长期共存的观念、相互竞争的观念、求同存异的观念,正确、妥善地处理好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既始终保持忧患意识,警惕它“西化”、“分化”社会主义国家的图谋,又尽力争取同它们改善和发展正常的关系,巧于周旋,求得社会主义的生存、发展、壮大,这是事关执政的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战略问题,在当代世界显得尤为重要。

坚定信念回归传统

 柴尚金

《国际歌》作者欧仁·鲍狄埃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成为国外共产党和左翼力量的普遍诉求,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在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回归传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保持为工人和劳动人民利益代言的本性,进一步凸显了共产党的特色。

  走自己的路,不断革新调整

  根据形势的变化和本国本党的实际进行理论革新和政策调整,走自己的路,在20世纪后半期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已成为普遍潮流。

发达国家共产党的理论、路线和政策主张在苏东剧变前就有很大变化,苏东剧变加速了这一变化的进程。

意大利共产党最先提出要“走自己的路”,法国共产党(以下简称“法共”)提出“法国色彩的社会主义”,后来又出现“欧洲共产主义”、“新共产主义”等各种思潮和理论,其实质都是要根据本国的特点来寻找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

为了生存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共产党也对各自过去的传统理论普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与反思,对过去的目标和实践模式进行了程度不同的调整,革新党的活动方式,探索共产党生存、发展的新途径。

  然而,多数发达国家共产党的改革调整并没达到预期效果,反倒使得力量日益下降,处境更加艰难。

法国共产党多年来虽不断调整纲领、路线、政策,试图淡化共产党色彩,但仍难解决民众关心的问题,无力联合其他左翼和增加对传统选民的吸引力,力量不断下滑。

在2007年总统选举中得票率由2002年的3.4%下降到1.9%,议会选举中仅获得17席席位,比上次减少4席。

面对失败,法共内部分歧进一步加大,如何看待法共多年的“变革”成为党内很大的争议问题,不少人开始批评过去的“变革”。

  发展中国家共产党的改革调整总体上不如发达国家共产党那样深刻,力量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有的还略有上升。

部分国家的共产党如葡萄牙共产党、希腊共产党、西班牙共产党、印度共产党(马列主义)等始终保持左翼特色,坚持自己政策主张,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原有的支持者,力量还有所发展。

  为遏制影响力日趋下降的势头,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在不断反思和调整政策的基础上,改变过去的一些做法,在策略上开始显示出向传统回归和“左转”的新动向。

目前,法共全国书记比费不再提“变革”,表示要突出党的战斗性和政策的独立性,把反对新自由主义作为党的旗帜和主要任务,进一步突出法共的左翼色彩。

  立足根本,突出特色

  经过冷战后的政策调整和理论反思,特别是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外一些共产党认识到理论政策可以不断调整,但共产党的本色不能丢。

因而,他们更加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以维护劳动大众利益为工作重点,积极开展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

  南非共产党(以下简称“南非共”)自成立后即以非暴力的、合法的形式开展争取工人权益和经济社会平等权利的斗争,1990年恢复合法地位后一直与南非非洲国民大会(以下简称“非国大”)结盟,坚定支持非国大的政策主张,并和非国大一起参与执政。

近年来,南非共在发展理念上与非国大的分歧逐步扩大,多次公开批评前总统姆贝基及其政策,强调公平优先,要求采取更激进的政策维护穷人利益。

2007年南非共举行十二大,通过了《南非社会主义之路》的行动纲领,重申要努力“在国家权力、工厂、社区及经济、意识形态和国际领域等方面确立工人阶级的领导权”,呼吁重启国有化,使分配向工人阶级和穷人倾斜,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等。

在2008年底举行的南非共政策会议上,多数领导人再次呼吁要提升南非共在执政联盟中的地位,使南非共真正成为有决策权的政党,进一步表明南非共保持独立自主、突出共产党特色、尽快进入执政和决策核心舞台的意愿。

南非共这种做法提升了自己的形象,在2009年初大选中巩固了在执政联盟中的地位。

  长期以来,日本共产党(以下简称“日共”)始终保持共产党的特性,拒绝政府补贴,拒绝与其他大党结盟,在日本政坛中独树一帜,稳居日本第三大党地位。

日共注重从实际出发来调整党的方针政策:

为适应国情,政策主张适时温和,将“社会主义革命”口号变成“民主改革”的提法。

日本国民特别是年轻人对现状日益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