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专业知识和网络研修讲座.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6233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教师专业知识和网络研修讲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教师专业知识和网络研修讲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教师专业知识和网络研修讲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教师专业知识和网络研修讲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教师专业知识和网络研修讲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教师专业知识和网络研修讲座.docx

《高中教师专业知识和网络研修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教师专业知识和网络研修讲座.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教师专业知识和网络研修讲座.docx

高中教师专业知识和网络研修讲座

高中教师专业知识及网络研修讲座

旬邑中学于亚妮

讲座一《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三种素养》

教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有良好的素养。

其中,具备专业知识素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必须的。

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素养、普通文化知识素养和教育学科知识素养。

 

一、语文知识素养 

  教师的劳动是一个复杂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要成功的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的了解。

“资之深,则左右逢源”。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从传统的知识观来说,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从现代知识观来说,则包括言语知识和言语行为知识。

统而言之,语文教师的语文知识素养主要体现在语言学、文字学、文章学、文艺学等方面。

 

  (l)语言学。

语言学概论,了解语言的本质、结构及其发展规律,了解语言与社会以及其它学科的关系,了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及其最新成果,了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学习现代汉语,掌握现代汉语的系统知识。

懂得普通语音学,熟悉汉语的声、韵、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语音系统;了解语义学和词汇学的基本原理,通悉语义和语境的关系,掌握词的构成和组合规则,明确词的基本意义与引申意义、比喻意义之间的关系,熟知辨析词义的方法,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熟悉词汇的发展变化。

学习古代汉语,具有较为系统的古汉语基础知识。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熟悉古今词义的变化了解古汉语的句型结构,熟悉古代重要辞书的查检方法。

 

  

(2)文字学。

学习文字学,把握文字的性质和作用,熟知文字的起源和发展规律,了解一般文字的基本原理。

尤其要学好汉字学。

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掌握汉字的音、形、义的构成,熟悉汉字的笔画、笔顺与各种结构,掌握规范汉字,掌握查检汉字的各种方法,掌握识字法,正字法和写字法。

另外,要明确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文章学。

学习文章学,首先要了解文章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文章本身的构成规律,熟悉文章的主旨、结构、表达方式等要素,了解它的内部联系。

学习阅读学,研究文章的阅读、分析和鉴赏。

掌握各种实用文章的阅读方法,熟悉各种阅读方式、明确各种阅读方式的目的要求,研究阅读的反应过程和训练方式,懂得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学习写作学,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及常用文体知识,对内容与形式、素材与题材、思想与思路、语言与文风等有深刻的理解,能对中学生的写作起到切实而有效的指导。

 

  (4)文艺学。

学习文艺学,了解文艺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文学作品的结构规律,学习中外文学史,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基本内容,熟悉各个时期主要的作家与作品,对驰名中外的作家作品特色有所了解,熟悉常见的作品。

学习美学,懂得一些美学知识,懂得结合语文教材的特点进行审美的教育。

懂得一点文艺和文艺批评的的基本理论,提高对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还应对电影、电视、戏剧、曲艺、音乐、美术知识有所涉猎。

  

二、普通文化知识素养。

 

  (l)思维科学。

首先,要通晓它的基础理论——思维学,其次,要懂得它的技术理论——科学方法论,再次要熟悉它的应用理论——思维培育学。

思维培育学,包括抽象思维的培育、表象思维的培育、直观动作的培育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育等等。

 

  

(2)社会科学。

语文课程有着广泛的社会内容,语文教师要具有很强的理解语言的能力外,还必须有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才能准确地把握思想内容。

要学习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史;经济学、法学、文化学、学习民族习俗、风土人情:

学习人际交往等。

此外,还要关注哲学、伦理学、地理学、环境学、军事学等的发展。

总之,要博览群书,了解社会,体味人生。

 

  (3)自然科学。

语文教师虽不直接向学生教授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但无论如何不能是“科盲”。

小而言之,要教好语文教材中的有关介绍自然科学的说明文,就必须弄懂文中所介绍的有关科学知识,如宇宙学、气象学、物候学、生物学、生物学、物理学等等;大而言之,‘要培养21世纪在世界上有竞争力的建设者,使他们从小就具有很强的科学意识。

如果语文教师对课文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一窍不通,就势必会在教学中出现科学性、常识性的错误。

 

三、教育学科知识素养 

  

(1)教育学。

语文教师首先应当学习教育的基本理论,比较系统的了解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方针、教育的目的、过程、内容和方式方法;学习比较教育学,了解中外名家教育思想,从中获得借鉴;学习课程与教学论,了解课程的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开阔视野,从中吸取有益的养料。

应关注教育和科学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

 

  

(2)心理学。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语文教师必须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了解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及发展的规律,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途径,努力用心理科学的规律指导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

 

  (3)学科教育学。

学习语文教育学,懂得语文学科的性质,掌握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过程、原则、方法;熟悉语文教育的对象,研究他们的共性与个性,掌握在教学全过程中根据语文训练特点实施德育和美育的规律。

学习语文教育史,了解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与教训,熟悉现代语文教育的演变与发展,把握语文教育论争的脉络与实质。

 

讲座二《新课程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高中教师需要努力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教育要求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与新课程同行,与课程改革一起成长。

新课程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1)教师要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

 课程意识是教师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中,对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有目的、有意义的反映及有方向、有层次的追求和探索,是教师执行课程标准、落实课程方案的内驱力。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具备的课程意识主要有:

①课程设计意识;②课程目标意识;③课程实施意识;④课程开发意识;⑤课程创新意识;⑥课程评价意识。

 同时,教师还应具备以下的课程能力:

①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②处理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编写教材的能力;③传导信息、组织教学的能力。

 

(2)教师要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专业工作方式

 一是要改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

二是要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三是应该学会与他人合作,变革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

 (3)教师要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能力

 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包括:

①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②合作教学的能力;③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能力;④综合评价能力。

 (4)教师要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自我反思与批判能力

 提倡反思,是新课程所强调的实践品格,是这次课程改革与以往的课程改革的根本区别之一。

教师能否通过反思,从众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在整体上构建起一个多元化的课程文化氛围,是高中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最终决定因素。

 反思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自我反思;二是与他人就共同性问题进行合作性反思。

 (5)教师要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教师必须从信息时代的教育特征及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重新界定自己的教育角色,认识信息技术的变革对教育现代化的影响,并逐步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和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担负起新课程所赋予的重任。

讲座三:

《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专题指导》

一、教学设计的诸多要素

1.学习者及其需求的分析

2.教学内容的分析

3.教学目标的确定和阐述

4.教学策略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5.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的设计

6.教学评价的设计

关注两个要素:

教什么:

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

怎么教:

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流程:

确立课堂教学目标——整合课堂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方法——构思课堂教学过程——组织语文教学评价

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何在?

1.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是对语文教学流程的宏观把握,是连接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

2.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可靠保证。

3.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能够发挥师生双方的创造性,增进语文课堂教学是交往互动。

4.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能够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见性和艺术性,便于驾驭课堂教学。

三、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五种病症

1.课时教学目标描述不明确、不具体、不可测,弱化了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2.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肤浅化、应试化、随意化及非语文化。

3.不少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手段和语文学习方式缺乏实效性的选择和点拨。

4.语文课堂教学陷入“教无定式”和“定式呆板”的两极。

5.在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上,教师常常是“自我独霸”式的评判学生。

四、有效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

(一)领会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原理

1.四大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一般系统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2.传播理论与教学设计

3.学习心理学与教学设计

(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特征:

目的性、预见性、针对性、层次性、艺术性、实效性、科学性、系统性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

1.要以新课标为准绳,将教师、学生、教材、教材编制及教学环境氛围多种教学因素综合观照,确保教学内容设计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

2.要紧紧抓住“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根核心缰绳,设计出“语文味”。

(文体美和语体美。

情感美。

语言美)

3.要以学习力生成为核心,突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的过程。

4.要精心设计教学法,一法为主,多法相辅。

(①目标自学法。

②点拔导学法。

③读写结合法。

④比较评析法。

⑤示范模拟法。

⑥题研讨法。

⑦探究发现法。

⑧情境感悟法。

⑨活动表演法)

5.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发挥教学评价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6.教学设计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简便易行,思路清晰,结构完善。

五、确立明晰、具体、透彻的课堂教学目标

1.理解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目标确立的原则

⑴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

⑵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目标。

⑶根据学生的认知状况设计目标。

⑷注重预设,同时注重生成。

⑸阐述要科学、规范。

规范的语文教学设计目标应包含四个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六、整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1.整合语文课堂教学须遵循教学原则

⑴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相统一的原则⑵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⑶听说读写联体共进原则⑷语文教学的美育原则⑸语文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辅相成的原则

2.整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原则

⑴方向要明晰:

依据新课标,观照教材;⑵前提要件一:

深入研究教材;⑶前提要件二:

深入解读文本;⑷内容适当:

教学内容正确而相对集中;⑸内容合理:

教学内容与目标一致;⑹内容适宜:

教学内容切合学生需要

3.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具体要求

在遵循“适应性”和“适度性”原则的观照下,紧扣培养学生的“运用、探究和审美”三个目标指向,整合出恰当充实、重点突出、疑点明确的课堂教学内容。

 ⑴要围绕专题和具体板块的教学主题而整合课堂教学内容。

 ⑵依据文体特点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整合。

⑶灵活运用教材

七、选择语文教学方法

1.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

要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内容,教师素质,学生特点,教学的组织形式、时间、设备条件。

2.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

①多样性原则。

②综合性原则。

③灵活性原则。

④创造性原则。

3.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重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⑴发现法

⑵讨论法讨论法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提供关注点;利用学生的背景知识;关注学生理解过程;关注课堂中师生互动

⑶个别化教学;⑷多媒体教学;⑸讲授法;⑹谈话法;⑺学组合作研讨法;⑻练习法;⑼读议讲练法;⑽单元(主题)教学法;⑾导读法;⑿情境教学法

(六)构思语文课堂教学过程

1.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2.几种常见模式

⑴引导——发现;⑵情景——陶冶;⑶五环节教学模式;⑷九阶段教学模式;⑸掌握学习;⑹七步互动读写一体化

三、优秀的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通常不过三条(知识;技能训练;情感人格的熏陶)

2.教学重点难点(可分可合,一定是三条教学目标里面的)

3.教法(九大类)一为主,其余为辅。

4.教学课时

5.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6.教学过程:

分四块

⑴设境导入;⑵研习课文;⑶课堂拓展;⑷布置作业。

7.教学反思

讲座四:

《校本研修的内涵及意义及方法》

第一校本研修是什么?

一、概念的辨析

首先,什么是校本?

按照专家的观点,校本就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通俗地说就是在校本部。

在学校里。

那么,校本是不是一定就是在一间学校里呢?

不一定,这太狭隘,应该是就学校而论,只要是学校里那怕是校际间交流也是为了学校也可理解为校本。

而不是其他科研机构开展的。

研修。

《辞源》上说,研,学习、遵循;著作、撰写。

修,磨、碾;研究、探讨。

针对学校教育工作而言,是想通过学校管理者、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教师的研究,提高教师教育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熟练应用已有的知识,服务于教育教学,又在教学和管理中提高自已,不断的更新自已,逐渐的构造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什么是校本研修?

(一)校本研修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三句话揭示“校本研修”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1、“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

这是“校本研修”的根本目的。

“校本研修”目的:

是以促进学校、教师的发展为目的,实实在在、一点点、一步步、看得见的发展。

表现在“改进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

2、“基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

这是“校本研修”的基本问题。

“校本研修”问题:

是学校、教师实际中发现、思考、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由专家批示的问题,甚至是看起来很小、别人以为很肤浅,但必须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表现在“学主体,学校研修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要有促进教师发展的功能”。

3、“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发展”

这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对策。

“校本研修”对策:

“在学校(以在学校为主),由教师(以教师为主),有组织、有针对性“(包括学习、培训、进修)与”教育研究“(包括学科教研、教育科研)”统一的工作,从目的、内容、形式、活动到管理等方面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研与修”一体化,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化“以学校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教师教育”。

简单说“学校和教师的问题,主要由学校和教师通过‘研修’来解决”。

(二)对“校本研修”的概念界定

1、学术性界定。

所谓“校本研修”,是指以学校教育、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着眼点,以预定目标和学校、教师的发展规划为基本方向,以满足学校内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以学校自身力量、资源优势为主要依托,在学校、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在教师发展共同体(教的相互作用(影响)下,进而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与专业引领下,由学校自行设计与策划安排实施的一系列、分阶段、有层次的教师教育(包括教师培养、教师培训、教师进修、及教师继续教育)与教育研究(包括教学研究及常规教研、教育科研)有机融合的促进学的过程与活动。

核心是学校“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

2、实践性界定。

所谓“校本研修”,简单地说:

就是以学校为基地的师资培训或教师教育,即学校以教师互教式,与教学研究、教育科研融合在一起,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师教育活动

综上所述,校本研修,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人的终身发展,在学校中通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如进行同伙互助、专业和专家引领、实践中反思等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不断的更新自已,逐渐的构造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关于校本研修与校本教研

前几年在对校本教研谈得比较多,什么是校本教研呢?

校本教研,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校本研修不仅仅包括了校本教研,还包括了教师的培训和教育。

校本研修的外延比校本教研的外延更宽,包括得内容更丰富。

(三)“校本研修”三大要素

1、教师个人:

自我反思(实践反思)。

即教师对自我教学行为及结果的审视和分析过程。

自我反思是建立于教学经验基础上的,是校本研修活动的起点,是承担“校本研修的个人责任”的具体落实,教师只有在回顾基础上提提出问题,才能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2、教师小组:

同伴互助(共同发展)。

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它是建立在教师之间的合作基础之上,力求通过合作互动,同伴之间相互影响,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

3、教育专家:

专业引领(专业提升)。

校本研修的实质是理念和实践的结合,校本研修虽然基于学校,对学校问题进行研究,提升,需要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

第二校本研修为什么?

一、校本研修——实现教研工作重心的三个转移

校本研修是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

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积极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

通过学习,我们对传统的研修进行了重新审视,将研修工作的重心进行了转移,使研修工作职能得以转变。

1、由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研修转向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的人本研修。

研修的内容不仅仅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实施,关注教什么、怎样教,而更多的去涉及研修的对象、课程评价、教师与教材的关系、学生与教师、教材的关系,关注学什么、如何学,研究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系,研究学生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

2、由以灌输为主的指导性研修转向以互动探究为主的反思性研修。

传统的研修基本是自上而下的。

研修方式主要是“教练式”,是领导或权威向教师的单向传递。

正如一位优质课评比获奖教师所说:

“正式上课真赶不上试讲课,一课不如一课,越上越没有感觉,到了最后的这节评优课,课是我上的,但每一句话都不是我说的”,在整个评优过程中,教师不过是研究或实验的辅助配合者。

校本研修倡导新的教研方式。

因此,我们作为学校的领导和教研负责人由检查为主变为合作研究为主,不再以领导、检查者的身份出现,不是包办与代替,更不是限制与束缚,而是以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的身份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师所思、所想、所疑、所惑,及时提供专业咨询、信息服务与技术帮助,以一种积极互动的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与课改同行,与教师一起成长,正如老师所感觉到的,以前一见领导拿着凳子来看课,就吓得要命,生怕哪句话讲错了,和考核挂钩;现在领导来观课,再也不害怕了,巴不得领导多来几次呢。

3、由以单一封闭的个人研修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修模式。

传统的研修模式是老师手里拿着教材、教参、教案一个人闷头备课、上课,很少进行教学反思,出现问题总从学生身上找问题,从来不从自身上查找问题。

即便有疑难问题解决不了,也是一个人去想,很少找人一起研究研究。

针对这些现象,对教师研究修模式进行相关调整。

一是重视个人反思,反思是教研活动的基点。

通过写教后记,让反思成为教师工作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

二是重视同伴互助,通过组织型校本研修为教师的互动合作交流搭建平台,让教师在尊重中交流,在虚心中吸纳,在碰撞中领悟,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在互动合作中共同发展。

二、校本研修——创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学习平台

校本研修作为校本培训的突破口,学校努力为广大教师创建一个在线平台,营造一个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工作生活的发展空间,使它成为教师终生学习的帮助,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成为教师不断提升的舞台,成为教师成长的良田沃土。

1、以即时案例为载体的个体反思研究

现代教师培训应当采用“案例教学+实践反思”的模式,这才是造就经验教师和专家的必由之路。

其中案例处于纽带中介的地位,它是教学理论的故乡、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学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课堂即时案例、教后记、教学随笔的撰写,促使教师自觉反思,将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有机融合,不断增加教师的思考力、感悟力。

2、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堂行动研究

实践性智慧是缄默的。

它蕴含于教学实践过程中,难以形式化或通过他人的讲授获得,只能在具体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教师面对日渐深入的课程改革,需要有课例的专业引领,需要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

在教研活动中设置了由精品课、教研课、家常课三个不同层次组成的课堂教学研讨。

精品课展示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

教研课主题明确,采用集体备课,或一人上一课,众人研讨,或多人上一课,博采众长。

家常课旨在提供“原汁原味”的课堂,发现课堂中潜在的真实问题,共同寻找研究点,共同商讨、共享经验、共享成果。

3、以互动研讨为主要形式的专题性研究

反思很多不见效果的研修活动,究其原因,既有研修活动忽视了主体——教师,急功近利,舍本逐末趋向的原因,也有研修活动目标不明确,目标不集中的原因。

因此,研修活动的组织要让教师亲身主动地参与,研修内容应有针对有价值,要专题化。

学校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问题共同研讨,利用骨干教师敏锐的学术眼光和较高的理论、实践水平,捕捉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心做好准备,组织教师开展交流。

教师们亲身体会到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

极大地调动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发展潜力。

达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转变。

4、以问题为先导的课题行动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指出:

“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路。

”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进一步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

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充分调动主体教师投身科研的积极性,取得好的成绩。

三、校本研修——催生新型的管理模式

学校管理的变革,是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许多学校按照“人本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显校”的治校方略,以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教学管理变革为主线,逐步完善人本管理,创新一批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如新的备课制度、新的课堂管理制度、新的评价制度等。

)由过去的“官本”管理向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转变,由以管理成绩评价教师的单一评价标准向多元的教师评价方法转变。

1、备课制度的改革

提倡教案撰写形式的多样化。

提倡用电脑备课,建立文档。

内容上,要做到“三变二提倡”:

即变“台词式教案”为“板块式教案”;变教师的“教”案为学生的“学”案;变检查程式化的备课为检查再教设计和教后记,交流教学反思。

提倡写教后反思,记录教学成功之处、失败之处、教学机智、学生见解、再教设计;提倡作业设计分层次,有基础题、提高题、拓展实践题。

2、自荐式公开课与邀请式观课、议课

变以往公开课的指派式为自荐式。

将公开课的任务要求告知教师,让教师自愿报名参加,既调动了自荐教师上公开课的积极性,也避免了因指派而导致的诸多不利因素,而把这些机会当作挑战自我、展示自我、激励自我的平台。

让教师逐渐树立“我要锻炼,我要发展”的自觉意识。

邀请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