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浩萍 折形状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581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浩萍 折形状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齐浩萍 折形状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齐浩萍 折形状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齐浩萍 折形状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齐浩萍 折形状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齐浩萍 折形状 教学设计.docx

《齐浩萍 折形状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浩萍 折形状 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齐浩萍 折形状 教学设计.docx

《折形状》教学设计及反思

柳杜小学 齐浩萍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能够识别一些物体的主要形状。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3、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也改变。

4、知道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各种形状的美术浮雕、图片(锥、柱、台、球),

2.各种形状的纸筒等。

学生准备:

每人一张A4纸、胶带、课本、活动记录表。

●教学对象分析:

《折形状》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形状与结构》单元中的第1课。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折叠和弯曲以改变形状来增强材料的承受力,从而向学生渗透浅显的材料科学知识,为学生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为本单元以后几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理念: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在探究物体的形状承受力大小的关系时,依照猜一猜、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思维分析、动手实践、有序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四种基本图形。

1.(出示实物美术浮雕)谈话:

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说说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

(出示课件2)

2.讲述:

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锥体、柱体、台、球体四种基本形状构成的。

(PPT课件出示:

台灯、仙人柱、乌龟),欣赏由四种基本形状构成的建筑物。

(出示课件3)过渡:

这些建筑物为什么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呢?

下面我们来研究。

二、探究用一张纸托起一个重物的方法。

1、(出示一张A4纸)现在我们来挑战一下,这是一张薄薄的纸片,连站不站不起来(教师演示给学生看),你们能不能想办法用这张纸托起一本书的重量呢?

2.师:

谁愿来试试?

3.师:

为什么现在这张纸可以承受这本书的重量呢?

生:

因为改变了纸的形状。

生:

纸变了形状,有了支撑的,所以能把书支起来。

4.师:

我们把纸折了起来,改变了纸的形状。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折形状(师板书:

折形状)

三、探究纸的不同形状的承受力

1.师:

刚才我们只是简单的改变了纸的形状,就增加了它的承受力,那么要想增加纸的承受力,我们就得想办法改变纸的形状。

接下来同学们就把你课前准备好的纸拿出来很快折你们想折的形状。

(学生折叠,教师巡视指导。

2.师:

哪位同学愿把折叠的展示给大家看?

3.师:

刚才同学们折出了各种形状的纸,这些形状各种各样,它们的承受力一样吗?

(不一样)

4.师:

那我们怎么样才能证明他们的承受力不一样呢?

应该怎么做呢?

把高低、粗细不同的纸筒放在一起可以比吗?

(不可以)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现在来重点研究一下三角形纸筒、四边形纸筒、六边形纸筒、圆柱形纸筒,这四种形状的纸筒,看哪种承受力最大?

(教师展示四种形状并且板书三角形 四边形 六边形 圆柱形)

5.师:

折这四种形状的纸筒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说明实验注意点(同样的纸张、同一方向、规定粘胶水的距离……)生:

纸筒要一样高,不能有的横折,有的竖折。

生:

纸筒的接头要一样多,纸筒折得越小越牢固。

生:

纸要一样厚,否则就不公平。

生:

粘贴边的距离要一样;

生:

折出来的纸筒的每条边应该相等

6.学生折纸筒活动。

师:

现在老师给各个组已经准备了一样的A4纸,而且为了实验的结果准确一些,老师已经给大家在纸上把接头处的距离统一画出来了,大家粘的时候可以按照老师纸上的提示去粘。

各组同学还要注意的是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各种形状的纸各有一张,在粘双面胶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的去粘,万一要粘不好的话,就会影响到咱们后面的实验,所以提醒大家在粘的时候一定要看好再粘。

(出示课件4)

现在每个组派一名代表上来领材料,每个组的同学合作折出这四种形状的纸筒,咱们比一比那个组的同学折的又快又好。

(学生分组实验,分工合作。

教师对各组折的情况及时观察并反馈,折好后在桌面上放好)

7、谈话:

我们把纸折成这几种形状,目的是为了增加它们的承受力,你认为这四种形状谁的承受力最大呢?

谁最小?

把它们承受力的大小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进行排序。

各小组预测一下,并作好记录。

(师发实验记录表)(课件5出示)

8、师:

现在各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预测结果,(师把生的预测结果录入电脑表格)刚才仅仅是我们的预测,那是不是这样的呢?

要想知道大家说得对不对,怎么办?

生:

做实验!

(大家齐声而响亮地回答。

9.师:

对,只有通过实验才能验证我们的预测。

你们能说说准备怎么做这个实验吗?

生:

向纸筒上加的重物要一个标准,要一样大,一样重。

师:

我为大家准备的一样的书,行不行?

加叠课本时候应怎么放呢?

(交叉放)引导学生从重心高度,材料面积等方面思考,如何尽量减少实验误差?

生:

我觉得在往上放书时一定要小心轻放,如果从高处掉下来,一下就砸扁了。

生:

我认为还要放正,歪了不行。

师:

还要注意,使重物在纸形状上保持平衡,然后才能松开手。

已经被压坏的纸筒能不能再实验?

如果在某一个形状上放了3本书,它塌下去了。

那么,这个纸筒的承受力是多少呢?

生:

不能。

10.老师演示,以如何测压四棱柱为例,交待清楚实验注意点。

◆向纸筒上加的书或本子要统一标准;

◆往纸筒上放书时,要一本一本地加,放稳后才能松手;

◆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书本对纸筒撞击力;

◆放书本时要放正,要对准纸筒中心,以防倾倒。

提示:

(1)如果在一个纸筒上放了3本书就塌下去了,那么它的承受力是多少?

(2)四个纸筒能不能一起做?

11、(出示课件6)出示实验要求。

教师:

下面各组进行实验,注意大家要互相配合,一边做实验一边做好记录。

12、学生实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13、(出示EXCEL表)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在EXCEL上记录后求平均值。

各小组汇报一下本组实验的情况,老师把你们把数据记到EXCEL表格中,然后求出全班的平均数。

14、哪种形状纸筒承受力最大?

哪种承受力最小?

通过以上数据你发现什么?

15、小结:

(1)三角形纸筒顶得最少,承受力最小,四边形纸筒顶第二,六边形纸筒顶第三,圆柱形纸筒顶得最多,承受力最大。

边数越多的承受力越大。

(最多的边形就组成了圆)

教师板书:

(在圆柱形纸筒旁边)承受力最大

师:

为什么圆柱形纸筒承受力最大呢?

(出示课件7)

(2)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后,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而且,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也是不相同的。

(板书:

物体形状改变 承受力大小不同)

四、了解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运用

1.师:

刚才我们研究的几种形状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在实际生活中,物体的形状还有很多。

老师这儿有一种物体,大家猜猜看,它会是什么样的形状?

鸡蛋壳的形状,我们称之为拱形。

(出示鸡蛋),鸡蛋牢固吗?

生:

不牢固。

2.师:

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禁风,现在老师这儿有四个蛋壳,你认为它的承受力有多大?

生:

能顶三十本书。

生:

能顶四十本书。

3.师:

你们也想感受一下吗?

学生动手感受鸡蛋的承受力。

(演示蛋壳的承受力,学生活跃异常。

4.(出示课件7)师: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薄薄的蛋壳能够承受那么大的力,根据这个道理,人们发明了表面弯曲、形如蛋壳的薄壳建筑结构。

壳体在外力作用下,内力是沿着整个表面扩散和分布的。

建筑师们根据这种原理设计了许多如餐厅、商场等公共建筑的屋顶,这种屋顶可以做得很大、很薄,不但减轻屋面结构的重量,又能节省大量建筑材料。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建筑物体的图片。

(出示课件9.10.11)

(出示录像,播放古今中外的建筑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赏。

五、学以致用(出示课件12、13)一、填空

1.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由( )、( )、( )、( )这四种基本的形状构成。

2.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 )或( ),可以提高材料的( )。

且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也是不相同的。

3、( )形纸筒承受力最大。

二、判断

1、人们从一些动植物的形状中得到启发,设计了柱状钢管、瓦楞纸等。

( )

2、一张纸无论怎样是不可能托起科学课本的。

( )

3、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

附:

板书设计

1.折形状

三角形

四边形 物体形状改变

六边形 承受力大小不同

圆柱形 (最大)

《折形状》 实验记录表 组别:

第 组 记录:

纸筒形状

预测承受力

(排序)

实际承受力

我们的结论:

书本数

排序

三角形

四边形

六边形

圆柱形

教学反思:

带着问题进课堂,围绕问题展开课程的探究活动,只有带着问题的学生才会充满兴趣和好奇心,才能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课教师先创设情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如何利用一张纸成功的把一本书托起,学生的兴趣很浓,并且很快想出了很多的方案,于是老师就带领学生进行实践;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折、放,想出了利用不同的形状,增加纸的承受力,并付诸于实际,实验证明,学生已经知道了,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的总结;最后进行拓展,了解圆筒形的承受力及其中的原理。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展开,学生亲历了这个过程,才能真正的了解所学的知识。

科学课的教学,是过程性教学,学生必须要经历探究的过程,结果并不是很重要,但是过程很重要,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动手能力、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