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科.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5806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拿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推拿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推拿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推拿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推拿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拿科.docx

《推拿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拿科.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拿科.docx

推拿科

 

护理常规

 

推拿科

目录

第一章中医急症护理常规1

第一节一般护理常规1

第二节高热2

第三节神昏4

第四节疼痛5

第五节中风7

第六节脱证8

第二章中医内科护理常规10

第一节一般护理常规10

第二节感冒11

第三节咳嗽13

第四节呕吐14

第五节便秘16

第六节泄泻17

第七节眩晕18

第三章推拿科护理常规20

第一节一般护理常规20

第二节腰腿痛护理常规21

第三节项痹护理常规23

第四节不寐的护理常规24

第一章中医急症护理常规

第一节一般护理常规

一、接待患者,初步分诊。

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二、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三、 病房环境

(一)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二)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三)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四、入院介绍

(一)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二)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5、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一)测量即刻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二)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三)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四)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五)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7、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8、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9、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10、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一)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

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

(二)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三)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四)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五)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0、遵医嘱准确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1、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2、 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

13、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4、 需急诊手术患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

15、对转科、转院的垂危患者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16、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二)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第二节高热

一、高热

 因外感六淫、疫疠之毒及饮食不洁等所致。

以体温升高在39℃以上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表或在里。

急性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可参照本病护理。

二、 护理评估

(一) 生命体征。

(二) 伴随症状及生活自理能力。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 辨证:

表热证、半表半里证、里热证。

三、护理要点

(一) 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高热期间应卧床休息。

3、烦躁不安者,应实施保护性措施。

4、 对于时行疫疠引发的高热,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

5、 持续高热不退或汗出较多者应避风,及时更换衣被,用温水擦身,定时变换体位。

(二)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体温骤降、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躁不安等情况。

2、神昏谵语、肢体抽搐等情况。

3、吐血、咯血、衄血、便血、溺血等情况。

4、高热不退、大吐、大泻等情况。

5、高热、喘促、不能平卧、汗出等情况。

(三) 给药护理

汤剂一般温服,高热有汗烦渴者可凉服。

服解表药后,宜少量饮温热开水或热粥,以助汗出。

(四) 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宜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忌食煎炸、油腻之品。

2、外感高热,宜进热汤,多饮温开水以助汗出。

3、 鼓励患者多饮水及果汁饮料,亦可选用芦根汤、淡盐水等以养阴增液。

(五) 情志护理

 内伤发热多病程长,患者常有烦躁、焦虑等情绪改变,安慰患者树立信心,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

(六) 临证(症)施护

1、发热恶寒重、头痛、四肢酸痛、无汗者,遵医嘱给予背部刮痧,以助退热。

2、 壮热者,遵医嘱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或针刺降温。

四、健康指导

(一) 保持心情舒畅,怡养情操,利于康复。

(二)注意病愈初期的休养,避免过劳,适当活动。

注意保暖,慎风寒,以免复感外邪。

(三)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

多食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忌烟酒。

(四) 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五) 积极治疗原发病。

(六)坚持遵医嘱服药、治疗,定期到门诊复查。

第三节神昏

一、神昏

因多种病证引起心脑受邪,窍络不通,神明被蒙所致。

以神识不清、不省人事为主要临床表现。

神昏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多种急慢性疾病危重阶段常见的症状之一。

病位在脑。

昏迷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二、护理评估

  

(一) 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变化。

   

(二)既往史、现病史和服药史。

(三)生活方式、排泄状况。

   (四) 心理社会状况。

   (五)辨证:

闭证(阳闭、阴闭)、脱证。

 三、 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取仰卧位,去枕,举颌仰额位。

有呕吐者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

随时吸出咽喉部分泌物及痰涎。

3、中暑神昏患者,应将其放置在阴凉通风的病室;烦躁不安者,加床档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有义齿者应取下;抽搐者用牙垫或包有纱布的压舌板置于上下齿之间,防止舌咬伤。

4、 四肢厥冷者,注意肢体的保暖,严防冻伤、烫伤。

伴有肢瘫者,保持肢体功能位,定时翻身。

  5、遵医嘱留置导尿,记录24小时出入量。

6、 加强口腔、眼睛、皮肤护理。

可用盐水或中药口腔护理;不能闭目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皮肤清洁,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的发生。

   

(二)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遵医嘱设专人护理,做好危重患者护理记录。

   2、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面色、肢温、汗出、二便等情况,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3、 出现昏迷程度加深、高热、抽搐、呕吐、出血、黄疸等,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三)给药护理

  严格遵医嘱用药。

   (四) 饮食护理

  1、遵医嘱鼻饲,保证足够的营养及水分。

2、保持大便通畅,遵医嘱给予通便药或按摩腹部。

(五)情志护理

   患者若清醒之时,易产生恐惧、紧张、求生等心理变化,应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与康复氛围,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

(六) 临证(症)施护

  1、 气息急促、面色青紫、肢体抽搐者,应遵医嘱给予吸氧,随时吸出气道的分泌物。

   2、神昏高热者,遵医嘱给予针刺治疗。

   3、 脱证亡阳者,遵医嘱迅速给药,注意保暖。

4、突然昏迷、口噤手握、牙关紧闭、不省人事者,遵医嘱针刺人中等穴。

 5、 谵语狂躁、大便秘结者,遵医嘱鼻饲中药通便,必要时灌肠。

   6、尿潴留者可按摩膀胱区或遵医嘱行导尿术。

   四、 健康指导

1、保持情绪稳定乐观,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2、平素起居有常,作息定时,避免过劳。

   3、注意饮食调摄,做到饮食有节,进食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之食物,忌食肥甘、油腻、生冷、烟酒之品。

保持大便通畅。

4、 积极防治有关的感染性疾病;加强原发病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症、糖尿病等的治疗;避免药物中毒,预防中暑、烫伤等意外。

5、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体育锻炼。

第四节疼痛

一、痛证

因外感六淫之邪、内伤七情、饮食不节或遭受某些伤害等因素,或脏腑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所致。

以出现某一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头痛、心痛、胁痛、腹痛等。

二、护理评估

(一) 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及诱因。

(二) 呕吐物、二便等伴随症状。

(三)疼痛承受能力。

(四) 心理社会状况。

三、 护理要点

(一) 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伴有发热、出血时,绝对卧床休息。

3、疼痛未明确诊断时,尤其是腹痛者,禁用镇痛剂。

(二)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面色、生命体征等。

2、观察呕吐物、二便及伴随症状。

(三) 给药护理

汤药一般宜温服。

(四)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富营养。

2、热证忌辛辣烟酒;头痛、胸痹(心痛)、胁痛等忌油腻饮食;急性腹痛诊断未明确时应暂禁食。

(五)情志护理

1、稳定患者的情绪,解除思想顾虑,配合治疗。

2、 多与患者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安心养病。

四、健康指导

(一)保持乐观情绪,心情舒畅,防止七情内伤。

(二)注意气候寒暖之变化,避免六淫外袭。

生活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三)饮食以营养、易消化、无刺激为宜。

禁烟,忌食辛辣、油腻、酒浆、浓茶等。

(四)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

肥胖者,适当减少食量;高脂者,减少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丰富的饮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防止便秘。

(五) 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六) 早期发现,早期诊治。

第五节中风

一、中风

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

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

   二、护理评估

(一)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二)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 辨证:

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三、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

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3、 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

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5、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 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三)给药护理

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 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 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四)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2、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五)情志护理

   1、 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

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 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六)临证(症)施护

   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

2、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

 3、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

  4、 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

(四)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

  2、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

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3、 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

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

   5、 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的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

   6、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参加锻炼,加强肢体功能活动。

第六节脱证

一、脱证

因邪毒侵扰,脏腑败伤,气血受损,阴阳互不维系所致。

以突然汗出、目合口开、二便自遗、脉微欲绝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心、脑、经络、气血。

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可参照本病护理。

二、护理评估

(一) 生命体征的变化。

(二)饮食习惯,排泄状况。

(三)生活自理能力。

(四) 心理社会状况。

(五) 辨证:

气脱、阴脱、阳脱。

三、护理要点

(一) 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

3、 注意保暖。

4、 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气道通畅。

5、 尿失禁者,遵医嘱留置导尿管并定时冲洗膀胱,保持外阴清洁。

大便失禁者,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6、 准确记录出入量,患者6小时无尿,注意检查是否尿潴留,尿闭者应及时报告医师。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2、正确记录出入量,患者每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立刻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三) 给药护理

1、 严格按医嘱用药。

2、 中药汤剂宜温服。

(四)饮食护理

1、 饮食宜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

2、 病情好转后,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五) 情志护理

1、 患者元气已弱,劝慰患者安定情绪,注意静养。

2、 做好患者家属的劝慰工作,关心患者。

(六) 临证(症)施护

1、四肢不温,汗出者,可予四肢放置热水袋等保暖,遵医嘱如给予参附汤或艾灸。

2、 高热,遵医嘱给予十宣放血或针刺退热。

3、 喉中痰鸣、喘促痰厥者,及时吸痰,遵医嘱立即吸氧。

四、健康指导

(一)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过激。

(二)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三) 久病初愈,应注意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

随气候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防止正虚邪袭,变生他证。

(四)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忌食生冷、油腻刺激之品,饮食有节,忌暴饮暴食。

(五) 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第二章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一)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二)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

(一)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二)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三)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一)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二)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三)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四)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五)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一)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二)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三)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十、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一、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二、遵医嘱准确给药。

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三、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二)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第二节感冒

一、感冒

因外感风邪,客于肺卫所致。

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卫。

护理评估

(一)体温、寒热、汗出情况。

(二)有无咳嗽、咯痰。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辨证:

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暑湿袭表证、气虚感冒证、阴虚感冒证。

三、护理要点

(一)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重症感冒宜卧床休息,热退后适当下床活动。

(三)若汗出热退时,宜用温毛巾或干毛巾擦身,更换衣服,避免受凉。

(四)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体温、寒热、汗出、咳嗽、咯痰、痰色、舌脉及服药后反应。

2、服解热药后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出冷汗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药后无汗、体温继续升高、咳嗽、胸痛、咯血、或热盛动风抽搐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五)给药护理

1、风寒感冒者,汤药宜热服,服药后可给予热饮料,或盖被保暖,以助微汗出。

2、风热感冒者,汤药宜温服。

(六)饮食护理

1、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饮水。

忌辛辣、油腻厚味食物。

2、风寒感冒者,宜热食,忌生冷;风热感冒者,可多食水果;气虚感冒者,宜多选温补、易消化食物。

(七)情志护理

因感冒多次反复发作,情绪低落,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八)临证(症)施护

1、风寒感冒,发热无汗,遵医嘱针刺。

2、鼻塞流涕,可用热毛巾敷鼻额部或按摩迎香穴。

3、风热感冒口渴,可给予温开水或清凉饮料,或遵医嘱给予鲜芦根煎汤代茶饮。

4、便秘者,遵医嘱服用中药或中药泡水代茶饮。

5、暑湿感冒,头身疼痛者,遵医嘱针刺或采用刮痧疗法。

6、体虚感冒者,遵医嘱艾灸。

四、健康指导

(一)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

(二)自我穴位按摩,坚持每日凉水洗脸,预防感冒。

(三)注意四时天气变化,天暑地热之时,切忌坐卧湿地,汗出勿当风。

第三节咳嗽

一、咳嗽

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

以咳嗽、咯痰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涉及脾、肾。

呼吸道感染、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二、护理评估

(一)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及伴随症状。

(二)咯痰的性状、颜色和气味。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辨证:

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伤肺证、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

三、护理要点

(一)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

(三)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咯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

2、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咯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年老久病,痰不易咯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四)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2、风寒、阳虚者中药宜热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汗出。

(五)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2、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宜食清热润肺化痰之品。

3、肺肾阴虚咳嗽宜食生津、润肺、止咳之品。

(六)情志护理

保持精神愉快,对久咳不愈和肝火犯肺咳嗽的患者,做好情志调护,避免精神刺激,学会自我调节。

(七)临证(症)施护

1、风寒束肺咳甚者,遵医嘱给予背部拔火罐或镇咳药。

2、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干咳少痰、黏稠难咯,遵医嘱用中药雾化吸入。

四、健康指导

(一)鼓励患者适当户外活动,平时注意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改善肺功能。

(二)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寒暖,预防感冒。

第四节呕吐

一、呕吐

因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

以胃内容物从口吐出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胃,涉及肝、脾。

急性胃炎、幽门或贲门痉挛、胆囊炎、肝炎、胰腺炎等出现呕吐时,可参照本病护理。

二、护理评估

(一)呕吐物内容、颜色、气味、次数和时间。

(二)饮食、生活习惯。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辨证:

寒邪犯胃证、食滞胃肠证、痰饮停胃证、肝气犯胃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亏虚证。

三、护理要点

(一)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呕吐严重者,卧床休息,不宜过多翻身,吐后不宜立即进食。

(三)呕吐时宜取侧卧位,轻拍其背,吐后用温水漱口。

对卧床不起或神志不清者,可将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呛入气道而窒息。

(四)必要时将呕吐物留样送检。

(五)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和记录呕吐物内容、颜色、气味、次数和时间等。

2、呕吐剧烈、量多,伴见皮肤干皱、眼眶下陷、舌质光红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呕吐呈喷射状,伴剧烈头痛、项强、神志不清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呕吐物中带咖啡样物或鲜血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5、呕吐频繁,不断加重或呕吐物腥臭,伴有腹胀痛、拒按、无大便及矢气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6、呕吐频作、头昏头痛、烦躁不安、嗜睡、呼吸深大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六)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小量渐进热服。

(七)饮食护理

1、进食时保持心情舒畅,宜少食多餐。

2、肝气犯胃者,可给予理气降气食物。

3、食积者应节食。

4、虚寒性呕吐宜温热性饮食,忌生冷不洁和肥甘厚味之品,尤忌甜食。

(八)情志护理

消除患者恐惧、紧张心理,肝气犯胃者,保持心情舒畅。

(九)临证(症)施护

1、寒邪犯胃,可用鲜生姜煎汤加红糖适量热服。

2、食滞肠胃,欲吐不得吐者,可先饮用温盐水,后用压舌板探吐。

3、痰饮停胃,可频服少量生姜汁。

4、肝气犯胃,稳定患者情绪,遵医嘱针刺。

5、脾胃虚寒者,胃脘部要保暖、热敷或遵医嘱隔姜灸或按摩胃脘部。

6、胃阴亏虚者遵医嘱给予中药泡水代茶饮。

四、健康指导

1、注意生活起居,避免受寒或过于劳累。

2、讲究饮食卫生,做到饮食有节。

3、饮食一般宜软、易消化,切忌过饱。

第五节便秘

一、便秘

因气阴不足,或燥热内结,腑气不畅所致。

以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干结难解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大肠。

各种疾病引起的便秘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二、护理评估

(一)排便间隔时间、大便性状、便后有无出血。

(二)既往饮食习惯。

心理社会状况。

(四)辨证:

肠道实热证、肠道气滞证、脾虚气弱证、脾肾阳虚证、阴虚肠燥证。

三、护理要点

(一)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鼓励并指导患者根据病情作适当腹肌锻炼,有利于促进肠蠕动。

(三)指导患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