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525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4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韶关市“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韶关市“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韶关市“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韶关市“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韶关市“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韶关市“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研究.docx

《韶关市“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韶关市“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研究.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韶关市“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研究.docx

韶关市“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研究

(2016-2020年)

III

目 录

一、韶关市发展模式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 1

(一)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亟需转型 1

(二)经济结构面临调整 2

(三)中央政府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

(四)系统性生态文明建设思路的构建 4

(五)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 5

二、韶关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增加2014年的内容) 7

(一)自然生态系统 7

1.自然与环境 7

2.生态资源 8

(二)人类活动系统 10

1.生态经济建设 10

2.生态社会建设 14

3.生态政治建设 15

4.生态文化建设 16

三、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16

(一)指导思想 16

(二)战略定位 17

(三)规划目标 18

四、战略重点与主要任务 20

(一)推进生态发展方式,建设有力生态保护体系 20

1.依托功能分区战略,构筑生态发展格局 20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持良好的生态功能体系 22

3.强化生态安全预警机制,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24

(二)整合生态环境资源,打造新型生态产业格局 25

1.打造低碳工业体系 25

2.实现服务业新格局 26

3.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28

(三)培育生态文明理念,构建全民参与生态文化 30

1.全民参与,建设生态宜居家园 30

2.改善民生,夯实民意基础 31

(四)创新生态体制机制,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导向 31

1.推进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 31

2.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 32

3.探索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 33

4.推动节能环保服务市场化 34

5.建立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地区发展评价和考核制度 35

五、保障措施 35

(一)加强组织领导 35

(二)强化政策支持 36

(三)加强监督力度 37

(四)完善基础设施 38

(五)塑造生态品牌 39

韶关市“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研究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

党的十七大报告着重体现了“生态文明”理念,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进一步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

这些表述大大提升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一、韶关市发展模式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

(一)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亟需转型

41

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物质资料的同时也对人类生存的环境和人类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森林退化、臭氧层破坏、资源枯竭、环境激素泛滥等为特征的生态危机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日趋严重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人类本身的生存和发展。

为此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寻求新的文明形态和新的发展模式。

到今天,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作为一种共识已经确立和形成,生态文明的发展状况开始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经济结构面临调整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继续,外需增长放缓,投资和贸易保护加剧,贸易摩擦纠纷增多,气候变化等问题的竞争和博弈更加激烈。

韶关金融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加工贸易层次较低,出口商品结构有待优化,招商引资规模不大,缺乏战略性投资者,发展外向型经济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深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全面改革,把生态文明提到极高的位置。

就韶关来说,发展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韶关的长远发展要求不能再以资源的高消耗和环境污染换取经济增长,要求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共赢。

发展生态经济将有利于改变韶关经济发展方式,特别是韶关目前处于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如钢铁、水泥和电力等“高碳”行业的供应保证,这意味着这些行业的存在与发展有其合理性,要通过发展生态经济,降低碳排放强度,实现集约化发展,促进韶关经济结构化升级。

(三)中央政府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政府层面,从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概念至今,党和国家先后多次作出了一系列与此相关的重大决策。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要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就把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第一次载入了党的正式文献中。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整个社会文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之一。

全会也提出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一种对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关系的概括性描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之一,并且把“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作为2020年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的组成部分。

党的十七大正式把生态文明建设列为我国的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重要内容。

这些战略思想均将我们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提高到了崭新的高度,明确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进一步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大大提升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决定》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

这些都显示中央政府对生态建设的极端重视。

(四)系统性生态文明建设思路的构建

生态文明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生态制度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生态行为文明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经济文化形态。

正是因为生态文明的丰富内涵,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上努力。

首先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观念的转变虽然是软性约束,却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大前提。

转变了观

念,才会想出办法去解决那些影响和制约生态发展的突出问题。

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在不同层面应有不同要求,作为普通公民要树立生态环保意识;作为领导干部,则要推动环境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

生态文明观念普及要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切实增强“环境是最稀缺资源,生态是最宝贵财富”的意识,有生态建设紧迫感、危机感。

其次要从局部治理到整体治理。

自然生态的一座山脉、一条河流的治理不能被人为地分割开,“分区而治,画地为牢”,那样违背自然生态规律,要统一协调各层级各地域管理主体行为,共同承担治理责任。

再次要从政府管制到多元治理。

要扩大环保民间组织和社团组织,建立多元主体良性互动的治理格局,在资源配置上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及社会公民的作用。

(五)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

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是须臾不可脱离的。

离开生态文明单纯地去抓经济发展,不仅不会成功,反而会使经济发展远离既定的目标。

同样,离开经济发展来谈生态文明,也不会有真正地发展:

一方面,生态文明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基础"我们都知道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虽然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如果离开了生态环境这一前提条件,经济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所以,没有生态环境资源,经济就无法发展;采用非生态的发展战略,经济发展的价值就不能实现。

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经济发展就必然受到限制;不能持续地利用生态环境资源,经济发展的成果就会夭折和中断"促进生态环境的发展,是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源头活水;破坏生态环境,就是阻碍经济的发展。

另外,对社会持久的发展来说,

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在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之内是完全必要的。

我们在强调经济数量增长的同时,更应强调经济质量的改善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另一方面,生态文明的建设也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新型的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而生态文明建设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要靠发展来解决。

从生态环境的历史欠账来讲,如果我们要分步骤的加以偿还,就需要经济的支撑,因为无论是进行水污染的治理,还是空气污染的治理,都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

如果生产不发展,没有物力财力作保障,生态环境就难以搞好。

从资源消耗方面讲,如果要提高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量,就需要科学与技术的支撑,将资源消耗量尽量控制在可再生范围之内,而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也需要经济的发展作保障。

从实现产业发展的生态化来说,如果企业的建立、产业的发展要将生态的建设放在第一位,就需要彻底地实现污染治理的内部化,这就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安装治污设施,发展治污技术,无疑也需要经济发展的支撑。

可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建立在生态文明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才更有利于实现人、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如果我们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理念,那么在协调经济与生态的相互关系中积聚内部力量,谋求经济的极大发展是可能的。

当前,韶关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经济总量偏小,城市化水平不高,产业集聚程度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扶贫开发任务较重,社会建设、管理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