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字的诗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5034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0字的诗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150字的诗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150字的诗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150字的诗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150字的诗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50字的诗歌.docx

《150字的诗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0字的诗歌.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50字的诗歌.docx

150字的诗歌

1~50字的诗歌

篇一:

情感诗(50字)作文

精选作文:

情感诗(50字)作文花前月下,惆怅徘徊孤影独酌,叹花惜月伤魂泣极,鸿硬犹在曾几何时,痴心于尔苦苦迷恋,吾心不悔山东临沂郯城县育才中学初一:

renyiran5211314

篇一:

背诗词,表情感,写作文

背诗词,表情感,写作文

作者:

李平

来源:

《新课程·教师》20XX年

诗词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唤起我们相应的联想和情感体验。

读诗词,如看画卷,加上各自的理解甚至比看画卷有更多的空间和内涵。

读诗词,不出家门,仅于深宅,便能纵横天下,游览四海。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一下子把你带入了塞北,空旷,荒凉,博大,苍茫。

“落

日”“长河”“孤烟”“大漠”,景物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从而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

身处这种境界,定会让你陷入沉思。

在这种境界里,你一定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忽见。

”好一幅夏夜乡村美景图,没有多余的色彩,仅黑白两色,但幽静,神秘,好一个诱人的去处。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是一幅清寂淡雅的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一幅旖旎和谐的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一幅娴静空远的画,“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一幅惊喜绝妙的画?

?

青山细水,柔风浮云,温情呢喃,这是画,但比画更具有想象的空间,这是画,但可让读诗人任意涂抹挥洒。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我渴望背上一个旅行包,与王维一起去这人间绝境,与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掬一捧清泉,滋润心田。

“留得残荷听雨声”好一个凄迷的雨夜,好一份别致的凄情。

雨打残荷,声音一定很空灵。

3.用诗词,道破某种心情

人生百味,酸甜苦辣咸,有时我们的某种心情,还真不知道如何表达。

诗词却能恰如其分,为我们一语道破,帮我们疏泄。

有时,心情发霉,百事无心,“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很多时候,心情发亮,就会“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就会“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就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生活和事业中处处会遇见“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窘境,常常会“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常常会“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总之,无论何时,无

论何地,不管何种心情,总有诗词帮你宣泄,这时,背上的重压、心里的焦躁,全都像扎了针的气球,慢慢地消了。

以上种种感受,不足以表达诗词的美妙,我们成人有义务传承这一灿烂文化,而语文教师首当其冲。

如何教会学生读诗词、用诗词,我感到责任重大。

二、我教学生读诗词

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说过:

“语文能力不是讲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写出来的。

书读好了,就变成自己的语言。

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方法,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要读字当头,一切都在其中。

”作为语文教师,我深赞此话,并付之于行动。

(或利用实景,或利用多媒体图片)面临大江,我教孩子们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伫立杨柳岸,我们会同柳永轻吟“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桃花红了,我们“忙趁东风放纸鸢”。

雪花飞了,我们惊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满月时,我们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梅花开时,我们齐赞“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每年春天杏花随风飞去的时候,一颗颗米粒般的青杏便展露出来,此时,我总会教孩子们念起“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留恋在东坡描绘的美景中,真的会物我两忘。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利用一切可提供诗句的机会让学生在情境中读诗、背诗、领悟诗。

有时,我还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表演诗词。

如,读岳飞的《满江红》,我让全班孩子头系红巾,手持“战旗”,分左右立在操场上,一人扮作岳飞,其余皆岳家军。

在《精忠报国》音乐的激昂旋律中,大家一边诵读,一边起舞。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读出了学生的浩然正气,舞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促进了全班学生的凝聚力。

“无心插柳柳成荫”,我的班级工作也变得一顺百顺。

用同样的方法,不同的舞蹈,我们诵读了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更深入地理解了红军将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及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

三、我教学生用诗词,写作文

学习诗词是为了运用,若能将古诗词巧妙地移植到自己的文章中,定能使文章文采斐然,营造出浓厚的文化底蕴。

当学生的诗词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我便开始引导他们把学到的诗词用到作文中去,以求文章生辉添彩。

1.用诗词作题,画龙点睛

用古诗词做文章题目,一是不落俗套,新颖脱俗,使人有为之一振的感觉;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

台湾作家琼瑶是运用诗词为文章命名的高手,如,《人在天涯》(断肠人在天涯)、《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庭院深深》(庭院深深深几许)、《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等。

再如,三毛的小说《蓦然回首》,用的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诗句。

在平日的作文命题时,我便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诗词,如,写景文章用《胜日寻芳》《万紫千红》(白居易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写夏夜星空用《坐看牵牛织女星》,写做过的傻事、糊涂事用《只缘身在此山中》等,既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又蕴

含深刻的双关含义,对文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以诗句结尾,强化主题

结尾的方式很多,或总结全文,以揭示主题;或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或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或造句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

无论是哪一种方法,以古诗词结尾,更能达到强化主体的效果。

如,一学生《亲情》的结尾:

“亲情是朱自清文中父亲的背影,亲情是孟郊慈母手中的针线,亲情是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的感叹,亲情是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祝愿。

3.化用诗词,别致传神

逛街日当午,汗滴脚下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只有耕耘者才知道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写野花“林边草丛中,寂寞开无主。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游山)?

?

每个人的外衣都是防水的,入云深处,便是不下雨,挥一挥衣袖,也是一袖的雾水。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昨夜,风依旧,雨依旧,往事绿肥红瘦,舞动阵阵温馨。

旧梦无痕,青鸟般掠过风,掠过雨。

李清照的辞令,又静静地开放出冰清玉洁的光辉。

“昨夜雨疏风骤”“海棠依旧”。

漫道,枯藤老树西风瘦马,是羁客亦无须肠断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

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词将会改善我们为人做事的质地,不断加厚和刷新我们的人生底色,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品位,陶冶我们的审美情趣,健全我们的人格。

永远宣扬它,永远传承它,我们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20XX年冬月一个晚来天欲雪的夜晚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莲花路小学)

誗编辑王团兰

篇二:

情感与作文浙江省特级教师姜汉林情感与作文姜汉林

姜汉林,男,1943年1月出生,江苏通州人。

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

中共党员。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

学中文系。

曾在嘉善县教育局教研室和教科室工作,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工作。

系浙江省文学学会、省语文学会、省写作学会会员,嘉兴市作家协会会员,嘉兴市学术委员会委员,嘉善县作协名誉主席,嘉善县

作为老师,首先应当十分注重培养和陶冶学生的写作激情,这种激情应该是健康的、丰富的和有个性特征的,而决不是标语口号式的。

在这基础上教给学生写作技巧,进行必要的批改和评讲。

作为学生,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陶冶情操,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多读点书,扩大知识面。

如此,教师教得得法,学生学得得法,还担心作文水平不能较快地提高吗?

[成功探源]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这是一个永不过时的热门老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以下简称《至文》)对如何提高作文水平的见解,完全摒弃了一般的看法,另辟蹊径,从情感与作文的关系上引经据典,议论纵横,极力证明自己的一个新颖独特的观点:

激情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要想提高作文水平,应当从培养学生的健康、丰富、富有个性特征的情感入手,然后才是授之写作技巧,并进行批改、评讲。

这种观点考生在开篇就明确指出,而后阐明了“情”与“文”的关系——先有“情至”,后有“至文”,并用鲁迅先生的文章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为例加以论证。

最后以自己对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实践的看法体会,进一步论证要较快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应当十分注重培养和陶冶学生的写作激情”。

这种观点颇有见地,使其他许多感情相形见绌;高下雅俗,略加对照,一目了然。

这与从不同的立论是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它源于教师得法的作文教学实践。

从技法讲,《至文》也很有特色。

文题是至理名言,更显示作者立意非同凡响。

开篇交代文题的出处,而且作了通俗的解释,进而阐明自己的观点,摘引材料,一气贯下,层层递进,思维严密。

我们都知道,情感在文艺创作中是极为活跃的因素,在我们学生的写作的时候,也是极为活跃的因素。

古今中外许多文章大家的写作经验都告诉我们,能否写出好文章,首先决定作者是否具有真情而不是写作技巧。

因此,情感与作文之间的关系,既值得我们从事写作研究和写作教学的同志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研究,也值得我们学习写作的学生们的高度重视,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在写作的实践中自觉地调动自己的情感因素,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这将对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重大作用。

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说: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未见其人,覘文辄见其心。

”(>)意思是说:

写作者的情感活动起来了,文章也就写出来了,读者根据文章进入作品的情感之中,即使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比较掩蔽,读者也能从中发现作者的感情,虽然世代久远未见作者的面,读了文章以后也能从中知道作者的心情。

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说过: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清朝的袁枚则说:

“提笔先须问心情。

”还说:

“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

”:

“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

”这句话是>的编者吴楚材和吴调侯对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评语,把情感在作文中的地位说得清清楚楚,确凿不疑,是论述情感对作文地位和作用的至理名言,很值得我们研究写作者和学习写作的人很好地去研究与体会。

古今中外许多文章大家的写作经验都告诉我们,能否写出好文章,首先决定于作者是否具有真情而不是写作技

巧。

因此,情感与作文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既值得从事写作研究和写作教学的同志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重视,也值得我们学习写作的学生们重视,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写作实的结合上加以重视,也值得我们学习写作的学生们重视,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要写作实践中自觉地调动情感因素,将对自己的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重大作用。

本文就情感与写作技巧的关系这四个问题,与大家谈一些粗浅的意见。

先说情感在作文中的地位。

情感在文艺创作中是极为活跃的因素,在我们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它也是极为活跃的因素。

我们在写作中,如果十分注意调动情感这个极为活跃的因素,并使它在写作过程中自始至终激荡于作者的胸臆,奔泻于作者的笔端,进而便可以成为描形绘物,抒写情感的血肉。

这在文艺创作中是如此,即便是一般的记叙文、散文以及理论性的文章的写作,也总是作者

的情感导于前而文章成于后的。

对此,我们的前人曾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

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说: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未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

”(《文心雕龙.知音》)意思说:

写作者的情感活动起来了文章也就写出来了,读者根据文章进入作品的情感之中,即使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比较隐蔽,读者也能从中发现作者的情感,虽世代久远未见作者的面,读了文章后也就知道作者的心。

刘勰还说过:

“昔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

何以明其然?

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必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

”(《文心雕龙》)这里,刘勰提出了“为情造文”和“为文造情”两个极为重要的命题,对后世的文章学发展影响极大。

所谓“为情而造文”,就是说作者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需要而写文章,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是作者内心强烈思想感情不可抑制的必然流露,故成千古不朽之著作。

所谓“为文而造情”,就是说作者为了写文章而硬是编造自己思想情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则是矫揉造作、编织情感、夸大其辞、沽名钓誉之篇什,所以最终流传不远,后人不可知也。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十分强调情感对于作文的重要作用。

他说:

“人之文,六经道之;就六经言,《诗》又首之。

何者?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诗者:

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

?

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为大柄,决此以为大窦也。

”(《与元九书》)这段文字是“粗论歌诗大端”强调诗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诗要直接反映政治时事。

这里,他又特别强调了情感对治理国家和诗歌创作的巨大作用。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把“感人心”之情感的作用和地位说得如此重大显赫,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诗者、恨情”,这是白居易根据自己的诗歌创作总结出来的一条极为重要的经验,是对中国文学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并对后人的诗歌创作以及其文体的创作以巨大的影响,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认为感动人心的诗歌没有比情感更领先、更重要的了,感情好比是一个树的根。

树没有根,就无所谓苗、花、果,诗歌若没有感动人心的情感也就无所谓诗歌了。

他又说:

“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发于叹,兴于咏,而后形于歌诗焉。

”(《进士策问》)仍然强调情感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清代的袁牧,是清初至清中叶二百年间最进步的诗论家,是清代“性灵”说的代表。

他的“性情”论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极深。

“提笔先须问性情,风裁休划宋元明。

”(《答曾南论诗》)“宦途少累神先定,

篇二:

必修一单元1(现代诗歌)

20XX届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必修一单元1)

本单元课文所选编的大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

这些诗作的主题,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

《沁园春·长沙》中青年诗人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

鉴赏诗歌有多种方法,如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尽可能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要知人论世,注意作品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思想状况,但又要避免用时代背景去简单地印证作品的思想内容,不以特定的政治事件或诗人的政治遭遇与作品内容一一对应;要注意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要品味诗歌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性的语言等。

当代翻译家辜正坤提出了中西诗歌鉴赏的十个角度:

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作者角度、作品角度、读者角度、年龄角度、性别角度、社会文化角度、阐释者角度和译者角度,这可供鉴赏诗歌时参考。

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

情感与意象,既是指单元鉴赏重点,也可以说是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即:

鉴赏现代诗歌,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要分析诗中运用的意象。

下面分别说说这两个方面。

诗歌是以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即使是叙事诗,也把抒发感情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

中国是诗的国度,抒情诗极为发达,“情”是诗的内核。

《毛诗序》中说: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钟嵘《诗品》中说: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情性,形诸舞咏。

……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乎诗。

”别林斯基说:

“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

”众多论述表明,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要的美学特征。

感情是诗歌的内容,人们可以把一部小说、一篇散文、一个剧本的内容复述得头头是道,但是,要复述一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却非常困难,你只能说它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思想。

感悟力差的读者,读一首稍微晦涩一点的诗,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可以说,诗歌的思想情感就相当于小说散文剧本叙写的内容。

诗评家吕进说得好,诗歌内容是“诗中生活的大海蒸发出的纯净、美丽的云霞。

读者从诗中所得到的是感情上的满足、启示与享受”。

正因如此,教学这个单元的诗歌,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如何体会诗中的情感呢?

尤其是如何把握比较含蓄甚至隐晦的诗歌如《雨巷》、《再别康桥》表达的思想情感呢?

可主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

欣赏技巧是重要的,但须提醒学生要有意识地增加生活阅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修养,尤其要广泛阅读中外名诗,培养对诗的感受力和读诗的趣味。

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说的就这是个道理。

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

欣赏一首诗,外行眼中只是词语与词语的连接,内行眼里却是意象与意象的组合,这些组合担负着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任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表面看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词语的连缀,六种似乎不相干的物象的拼凑,而从诗歌艺术角度看,是六个意象的组合,而这六个意象又是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是为表达诗人心中的情感服务的。

人们所熟知的古代诗词中常见意象如“春草”“杨柳”“梅花”“明月”“秋风”等,早已不是仅指客观事物本身,而是饱含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感情,读者一看到它们,就会引发丰富的情感联想。

新诗中的意象虽然不如古诗中的意象那样集中、鲜明,意蕴丰富,广为欣赏者所关注与接受,

但仍然是欣赏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要注意区分新诗中的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又称为实生活意象和象征性意象)。

描述性意象或实生活意象,在《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两首诗中用得较多,如前一首诗中的“云彩”“金柳”“波光”“水草”“星辉”“夏虫”等,后一首诗中在对大堰河辛苦劳作的生活场景的描写中,诗人用了集束描述性意象群,渗透了诗人对大堰河悲惨身世和凄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而像《雨巷》中的“丁香”“姑娘”等,则为比喻性意象或象征性意象,我们初中学过的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诗中的“土地”“黎明”“河流”“歌唱”等,也属于这类意象,它们表达的诗人思想情感丰富深刻,更吸引人,因而更值得揣摩、品味。

高考鉴赏诗歌的情感,可从分析诗中意象入手,才能深入而全面。

1.文学常识

①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我国宏大的无产阶层革命家、思维家和军事家,墨客,书法家。

代表作有《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采桑大堰河子·重阳》《七律·长征我爱这土地》《浪淘沙·北戴河》《卜算子·咏梅》等。

②戴望舒(1905—1950)诗人,中国当代墨客,生于浙江杭县。

重要作品有诗集《我的印象》《望舒草》《我爱这土地》《望舒诗稿》等,代表雨巷诗作《雨巷》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

1928年《雨巷》一诗在《小说月报》上刊出,受到人们注意,他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称号,成为中国新诗发展史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③徐志摩:

(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

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中学与郁达夫同班。

曾来天津求学于梁启超。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22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

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④艾青:

(1910--1995)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早年学于金华省立第七中学、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绘画系。

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并开始诗歌创作。

1932年回国,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被捕入狱,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1941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主编《诗刊》。

1949年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

1976年10月后重新获得写作权利,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主要作品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海岬上》等。

⑤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诗余、长短句、曲子词等,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

词按字数多少可以划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词有两大风格流派即婉约派和豪放派。

2.字音识记

《沁园春·长沙》

百舸(gě)橘子洲(jú)遒劲(qiú)...

峥嵘(zhēngróng)携(xi?

)遏(a)制....

漫江(mǎn)寥廊(liáo)挥斥(chì)...

惆怅(chàng)稠(chóu)密辟谣(pìyáo)....《诗两首》

彳亍(chìchù)颓圮(tuúpǐ)荇(xìng)

《大堰河——我的保姆》

瓦菲(fēi)叱骂(chì)凌侮(língwǔ)凄苦(qī)火钵(bō)忸怩(niǔní)典押(diǎnyā)荆棘(jīngjí)辉煌(huīhuáng)

苔(tái)苔藓(tāi)舌苔悄(qiāo)悄悄(qiǎo)悄然

菲(fēi)芳菲(fěi)菲薄切(qiè)一切(qiē)切磋

结(jié)结构(jiē)结实漂(piāo)漂浮(piǎo)漂白

3.形近字辨析

《沁园春·长沙》

稠chóu稠密惆chóu惆怅绸chóu绸缎

寒hán寒冬寨zhài寨子

《诗两首》

消xiāo消沉销xiāo销毁绡xiāo红绡

婉wǎn婉约剜wān剜菜惋wǎn惋惜

《大堰河——我的保姆》

尝cháng尝试偿cháng偿还

膝xī膝盖漆qī漆布

碾niǎn碾场辗zhǎn辗转

棵kē一棵稞kē青稞

己jǐ自己巳sì巳时已yǐ已经

4.词语成语积累

①层林尽染:

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变红,都像染过一样。

万类霜天竞自由:

万物都在秋光中自由竞相地生活着。

挥斥方遒:

挥斥,奔放。

遒,强劲。

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寥廓:

宇宙的广阔。

峥嵘岁月:

不寻常的日子。

②叱骂:

责骂。

辉煌:

光辉灿烂。

童养媳:

领养人家的小女孩儿做儿媳妇,等儿子长大以后再结婚。

这样的女孩儿叫童养媳。

典押:

典当。

忸怩:

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荆棘:

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漂泊:

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

《09年新课标高考考纲》关涉此单元的要求是: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99年高考全国卷、01年高考全国卷、03年高考全国卷,对此内容进行了考查,考查题型是选择题。

但从05-09年五年高考试题来看,各高考考卷均没有单独设题。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诗歌虽然不再单独考查,但是近几年出现了以现代诗歌作为作文的材料的命题趋向,如06年高考山东卷。

较以前相比,考查现代诗歌的方式变得更加灵活了,也更加体现新课标精神,希望20XX年的高考考生注意。

1.(1999年高考全国卷,语文,10)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爱这土地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