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电大护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4546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电大护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谈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电大护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谈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电大护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谈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电大护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谈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电大护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电大护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docx

《浅谈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电大护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电大护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电大护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docx

浅谈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电大护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浅谈病人与家属的心理护理

 

专业护理

年级XXX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

指导教师XXX

 

XX年XX月XX

浅谈病人与家属的心理护理

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心理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

心理护理越来越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处理不当不仅造成患者心理上的危害,而且也给其家属心理上造成严重影响。

在临床工作中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病患家属积极配合,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让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患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与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

做好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做好心理疏导。

关键词:

病患,家属,心理护理

 

1前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往工具,是信息传递最强有力的手段,它可以直接地与时地交流信息,沟通情感。

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与时正确的医治。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然而我们同时发现大部分家属也比较紧张焦虑恐惧。

他们过分照顾病人夸大病情,对医务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我们要想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首先要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

护理心理学是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的背景下诞生的一门新的应用学科。

对于从事护理专业的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护理心理学是由心理学和护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是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来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

因此,通过心理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能指导心理护理工作,还能了解自己在认知情绪意志方面的品质优劣,在能力气质性格方面的长短,这将有助于自我观察自我分析,有效调控自我不断完善自我,从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2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护理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护理人员对护理对象特殊行为方式的理解;有助于掌握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类型的护理对象的心理特征,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有助于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护理心理学是系统化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的特色所在。

因此,随着护理心理学研究的深入,自身体系的不断完善,现代护理学将会获得全面快速发展。

1.2研究目标

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与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减轻消除引起患者痛苦的各种不良情绪和行为,使患者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

1.3关键词定义

心理护理:

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

病人的心理需要主要表现为:

  

(1)躯体需要主要指病人的生理需要,如对空气休息睡眠饮食与水排泄活动安全等的需求。

  

(2)感情与精神需要病人需要亲人朋友的探视与关怀。

即便有病时,也希望继续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事业有成。

要求他人尊重自己,重视自己,关注自身的病情与预后等。

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在于:

(1)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正确与时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尽早适应新的角色与住院环境。

(3)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一个人生病后,其社会角色也随之而发生改变。

由于突然充当病人角色以与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改变,病人往往难以一下子适应,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不但有利于病人康复,还能贯穿于对病人实施的整体护理中,提高护理效果。

也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病人早日康复。

2心理护理常用方法

2.1心里支持法

指在精神上给病人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支持和援助。

目的是帮助人在最危急关头应对心理危机度过心理难关的第一步:

如提高对现实刺激的适应力;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其特点是心理护理最常用最基本最灵活的方法之一;属一般性心理护理方法。

不受任何治疗理论模式约束;无须特殊的设备条件就能掌握和运用。

2.2心里疏导

指护士与病人沟通过程中对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情绪问题进行疏通和引导,以消除心理问题。

心理疏导的具体做法:

(1)帮助病人客观了解自己的情况,根据问题性质,寻找原因。

即“针对”。

(2)帮助病人建立适当的宣泄途径,学会合理地排解不良情绪。

即“疏”。

(3)引导和帮助病人培养稳定的情绪,帮助病人形成自我调适的能力,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

即“导”

2.3认知疗法

即试图通过病人改变自己对人和事物的看法和态度,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认知疗法认为:

用什么方式思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体验什么样的情感。

即不良情绪负性的情绪非适应性行为是由曲解的认知引发的。

治疗的目的:

就是通过帮助病人改变对某些事物的认知,从而使患者的情感和行为得到相应的改变。

认知疗法的具体做法:

(1)向病人说明,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情绪和行为;

(2)帮助病人认识自己的认知是否存在偏离;

(3)帮助病人树立较合理的认知信念,并从思想上价值取向上作根本的改变;

(4)按科学化和逻辑化思维的方式进行有方案的经常性训练,直至矫正。

2.4行为矫正训练法

行为矫正训练:

是行为治疗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临床心理护理的一种重要方法。

常见的行为矫正训练方法:

松弛疗法脱敏疗法暴露疗法模仿训练、自表训练操作条件学习等。

行为矫正训练法的具体做法:

(1)准备阶段:

对心理学原理的学习;发现心理与行为异常者;确定训练方式。

(2)实施阶段:

集中训练对象;说明角色分配;治疗者演示在某种场合的适当行为语言与动作;受治疗者对相同场合的演练;二者交替互换角色;行为达标准后给予奖励。

2.5音乐疗法

科学且系统运用音乐的特性,通过音乐的特质对人的影响,协助个人在疾病或者残障的治疗过程中达到生理心理情绪的整合,并通过和谐的节奏,刺激身体神经肌肉,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使病人在疾病或者医疗过程中身心改变的一种治疗方式。

音乐疗法的原理:

(1)审美移情说:

音乐的特有魅力可对人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使情绪与情感在音乐情态的诱发中获得释放宣泄震撼与唤醒;

(2)共振原理说:

音乐是一种物质能量,借音响振动作用引起人体各部位的和谐共振,从而使各器官节律协调统一,改善紊乱;

(3)神经活动说:

音乐作用于边缘系统和脑干,调节大脑皮质,使内脏活动与情绪行为良好协调;神经体液兴奋可分泌有利健康的生化物质,产生良好的生化效用。

3患者家属心理问题

3.1恐惧与缺乏安全感

入院时对疾病缺乏认识,对环境陌生感到焦虑和紧张,反复询问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的答案,或不断打听医护人员的情况,希望得到经验最丰富的医护人员的医治;住院期间由于病情变化而引起的焦虑与紧张,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反复陈述病情,担心遗漏病情变化,还有由于长期住院经济负担较重而引起的焦虑,不安心治疗,要求减少检查或提前出院。

3.2焦虑和紧张

家属对疾病预后产生恐惧感,对其他相同疾病患者预后敏感,尤其是急危重患者家属更是悲观,避免谈与生死问题甚至字眼;由于心疼病人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检查治疗产生的恐惧,家属常表现为患者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不敢去看,或者躲开的行为。

3.3怀疑和不信任

对疾病的不了解,查阅网上或书籍与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并以自己查阅的资料为准,对医生的治疗方案表示怀疑,并拒绝配合医护人员的各种护理治疗;对医护人员的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信任,怀疑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更换主管医护人员;因医疗设施和环境的局限性引起对治疗能力和条件的怀疑,便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要求转院等。

3.4同病相怜感

相同疾病的患者家属之间亲和力极高,非常容易沟通,有同病相怜感,尤其是绝症或重症新人入院患者家属对老病人的经验信任程度超过医生。

3.5依赖感

患者家属对病人日常生活上的照顾也依赖护理人员,对自己缺乏信心,生怕自行的行为会伤害病人。

3.6容忍

对患者不正确的行为容忍和支持是许多家属的共同表现,他们对病人不合理要求尽量满足,甚至许多过激行为如辱骂医护人员也不劝阻,特别是一些绝症患者的家属,任其放纵,并对医护人员的制止表示不满。

4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4.1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1)有急有缓:

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首先处理紧急的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心理反应。

(2)沉着冷静:

在患者面前医护人员必须沉着稳重严肃,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护理工作,以稳定病人的情绪。

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也是对病人最大的支持和鼓舞。

(3)有的放矢:

积极寻找导致病人不良心理反应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护理。

如对疾病错误的认识而导致的焦虑,应首先对病人进行有关医学知识的解释和教育。

(4)与抢救同步:

情况允许时,心理护理可与抢救同步进行。

护士可边观察,边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或边实施操作边说明意图,以消除患者疑虑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5)心理换位:

护理人员应处处从病人角度考虑,谅解病人与家属的过激行为,更不能对病人进行训斥嘲讽。

与时医治或积极预防病人的心理创伤,想方设法使其在心理上尽快适应急诊情况。

(6)社会支持系统:

急诊病人多由亲友或同事陪送。

护士应从言谈举止上给其以适当安慰和必要的心理指导,支持和鼓励病人使其配合医疗护理工作。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少数预后不良的危重病人,应预先告之家属,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对救治无效死亡的病人,应和家属一道做好善后工作。

4.2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慢性病人因为需要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经历漫长的病程所以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

慢性病人一开始大都有侥幸心理,即不肯承认自己真的患了疾病,迟迟不愿进入病人角色;一旦是确诊断,又易产生急躁情绪,恨不得立即服上灵丹妙药,于朝夕之间把病治好。

这时他们对自己的疾病格外敏感格外关心,向医护人员寻根刨底,向病友“取经”,或翻阅大量有关书籍,渴望弄清疾病的来龙去脉,企图主动地把握病情。

但是,目前许多慢性疾病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特效治疗方法,所以迫使广大慢性疾病患者只好无可奈何地去适应漫长的疾病过程。

慢性病人随着病情变化,有时高兴有时悲伤有时满意有时失望;紧张焦虑忧愁愤懑急躁 烦闷等消极情绪也经常出现。

有些病人,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人格特征也往往发生变化。

那种兴高采烈生机勃勃的形象不见了,代之以动作迟缓情感脆弱谨小慎微被动依赖敏感多疑,自我中心等表现。

他们过分关注机体感受,过分计较病情变化,一旦受到消极暗示,就迅速出现抑郁心境,有时还可产生悲观厌世之感。

对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必须紧紧围绕慢性疾病程常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 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

心理护理应当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做到身心积极效应互相促进。

例如,慢性病人多出现疼痛发热呕吐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易引起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当亲切安慰,并与时妥善处理,病人自然就会情绪好转。

又如,慢性病人除每天口服药物外,还经常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这对那些痛阈低的病人来说也常常引起焦虑。

技术熟练的护士常常取得病人的信赖,即说明其中也包含了心理护理。

再如病人的饮食,不仅要考虑到病人的营养需要和禁忌,也要讲究色香味形量以与就餐的环境条件等。

经验证明,在良好的心理护理配合下,病人不仅能遵嘱就餐,而且还有饮食疗法的意义。

另外,幽雅的环境舒适的治疗条件,也具有心理护理的意义。

慢性病人大都空闲时间多,就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组织必要的活动,如欣赏音乐绘画看电视听广播等,活跃病房生活。

对于因病情反复和病程长而失去治疗信心的病人,更要多安慰多鼓励;以垂危病人更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轻柔,加强基础护理,使之生理上舒服,心理上也减轻对病危的恐惧。

4.3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1)病人术前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前一日探视病人时,必须详细阅读病历或询问病史,掌握其主要病情与心理特征。

询问病人时护士的仪表应该是举止端庄,文雅大方,清洁整齐,体态合适,表情自然,和蔼可亲,有责任感。

患者因术前的一系列检查准备和各种管道的留置,因缺乏医疗知识,把手术和麻醉想象得很可怕,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

此时,态度热情诚恳地和患者交谈非常重要。

如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要求,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安慰解释和鼓励,认真解答患者想知道的问题,减轻其不稳定心理,使其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2)病人术后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病人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的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活过来,颇感侥幸,这时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

由于躯体组织受到程度不同的损伤,都会体验到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又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情。

开始,他们感到当前的痛苦难熬,过2~3天疼痛缓解之后,就又担心预后了。

因此,对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a、与时告知手术效果

当病人回到术后室或是从麻醉中刚刚醒过来,医生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

告诉他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目的已达到,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疼痛的痛苦就能恢复健康了。

这时,有的病人可能产生新的疑虑,不仅怕疼痛,更怕伤口裂开,发生意外。

胸腹部手术理应咳嗽排痰,他们却顾虑重重,甚至强忍咳嗽。

这时护士应当重复讲述术前训练的咳嗽方法,鼓励他们大胆咳嗽排痰,并告诉他们适当的活动,伤口是不会裂开的。

同时医生和护士应当传达有利的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以免病人术后过度痛苦和焦虑。

b、帮助病人缓解疼痛

病人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静剂应用得恰当与否有关,而且与每个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

病人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

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倦等也会加剧疼痛。

从环境方面来说,噪声强光和暖色也都会加剧疼痛。

因此,医生护士都应体察和理解病人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病人的疼痛。

比如,术后六小时内给予药物止痛,可以大大减轻术后全过程的疼痛。

等到体验到剧烈疼痛再给镇痛药,就会加剧以后的疼痛。

又比如,暗示可以减轻疼痛,听他喜欢的音乐也能减轻疼痛。

c、帮助病人克服抑郁反应

术后病人平静下来之后,大都出现抑郁反应。

主要表现是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与睡眠不佳等。

病人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不与时地排解,必将影响病人与时下床活动,而不尽早下床活动会影响病人心肺与消化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等。

所以要努力帮助病人解决抑郁情绪。

要准确地分析病人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注意他们不多的言语涵义,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

某些生活不便处要细致照顾,如喂饭协助写信等。

总之,使他们意识到既然已顺利度过手术关,就要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d、鼓励病人积极对待人生

外科病人手术后大都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恢复过程。

如果手术预后良好,即使再痛苦也有补偿的希望。

若术后效果不好或预后不良(如恶性肿瘤已转移),则还将挣扎在死亡线上。

病人在极度痛苦时,经不起任何外来的精神刺激,所以对预后不良的病人,不宜直接把真实情况告诉他们。

有一部分病人手术后带来部分机体生理功能的破坏(如胃切除)或残缺(如截肢),造成躯体缺陷的病人必然产生缺陷心理。

尤其人生中的突然致残,会给病人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创伤,所以对可能致残的病人,护士术前要交待清楚,并给予同情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勇敢地承认现实接纳现实。

4.4传染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病人被确诊为患传染性疾病后,不仅自己要蒙受疾病折磨之苦,更痛苦的是自己成了对周围人造成威胁的传染源。

为了避免疾病的传染和蔓延,患传染性疾病的人都要实行隔离治疗。

人是社会的人,都有爱与归属的需要,都有社会交往的需要。

隔离就是这些需要的限制与剥夺,这在病人的心理上必然要引起剧烈的变化。

传染科病人开始都产生一种自卑孤独心理和愤懑情绪。

他们一旦进入病人角色,立即在心理上和行为上都与周围的人们划了一条鸿沟,自我价值感突然落失,感到自己成了人们望而却步的人,成了惹人讨厌人的,因而感到自卑。

许多传染科病人不敢理直气壮地说出自己所患病种,经常把肺结核故意说是“肺炎”,把“肝炎”说成是“胆道感染”等,都是害怕别人卑视和厌恶自己的表现。

与此同时,不少人还产生一种愤懑情绪,悔恨自己疏忽大意,埋怨别人传染给自己,甚至怨天尤人,恨自己倒霉。

有这种愤懑情绪的人,有时还迁怒于人和事,易激惹爱发脾气。

医生护士应当了解传染科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与其情绪变化,并给予理解和同情。

应针对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讲清患了传染病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而且要讲清暂时隔离的意义,并耐心指导他们如何适应这暂时被隔离的生活。

因为许多传染性疾病具有病程长,难根治的特点,所以病人在治疗期间又易产生急躁情绪悲观情绪和敏感猜疑等心理。

他们往往因病情不能迅速好转而烦躁,也常因病情反复而苦恼,恨不得一把抓来灵丹妙药把病治好。

因为治病心切,有些人像海绵吸水一样搜集与己有关的信息,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敏感,经常揣度别人尤其是医生护士谈话的含义。

他们格外关注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十分重视各项化验检查。

应当注射什么针剂,应当服用什么药物,他们都想知道,尤其想掌握各项治疗的机理和效果。

根据病人的这些心理活动特点,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讲述某些传染病的病程规律,甚至宁肯把病程说得长一些,以便使他们安下心来积极治疗。

因为传染病人被隔离,与社会交往减少,因而护理传染科病人时,密切医患关系更为重要,使他们感到医务人员是精神上的依靠。

因此,医护人员的言行要使病人感到真诚温暖可信可亲可敬医患之间形成深厚的情谊。

当做某项处理时,注意讲清楚目的和意义,尽量消除病人的顾虑和猜疑。

4.5重危病人的心理护理

大部分病人疾病经过诊治可以治愈,但不论医学发展到什么程度,总有一小部分病人因医治无效而面临死亡。

不管死亡是突然发生或久病造成的,一般说护理重危病人和安慰这阶段病人的家属,是护理上最难处理的情况。

临终病人的心理状态极其复杂,E.Kubler-Ross将大多数面临死亡的病人心理活动变化分为五个阶段:

(1)否认期

不承认自己病情的严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

总希望有治疗的奇迹出现以挽救死亡。

有的病人不但否认自己病情恶化的事实,而且还谈论病愈后的设想和打算。

也有的病人怕别人悲痛,故意保持欢快和不在乎的神态,以掩饰内心的极度痛苦。

对于这样的病人,护士应当劝说家属不可当着病人面表现出难过,即使这样彼此心照不宣。

也可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2)愤怒期

度过了否认期,病人知道生命岌岌可危了,但又禁不住地想:

这种致死的病为什么落在自己身上!

怨自己命不好。

表现得悲愤烦躁拒绝治疗,甚至敌视周围的人,或是拿家属和医务人员出气,借以发泄自己对疾病的反抗情绪,这是病人失助自怜心理的表露。

护士要谅解宽容病人,真诚相待,说服家属不要计较和难过,并与医护合作,帮助病人度过愤怒期。

(3)妥协期

病人由愤怒期转入妥协期,心理状态显得平静安详友善沉默不语。

这时能顺从地接受治疗,要求生理上有舒适周到的护理,希望能延缓死亡的时间。

护士就尽量地安慰病人,为之解除疼痛,缓解症状,使病人身心舒适。

(4)抑郁期

病人已知道自己面临垂危,表现了极度伤感,并急于安排后事,留下自己的遗言。

大多数病人在这个时候不愿多说话,但又不愿孤独,希望多见些亲戚朋友,愿得到更多人的同情和关心。

护士要同情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允许亲人陪护和亲友探望,让病人同亲人在一起度过不可多得的时刻。

嘱咐亲人要控制情感,不要再增加病人的悲痛。

(5)接受期

这是垂危病人的最后阶段。

病人心里十分平静,对死亡已充分准备。

也在的临终前因疼痛难忍而希望速死。

如有一位仅28岁的青年,从事X线专业工作,因防护不善而患了放射病,由于极度疼痛,几次想自杀。

有些人病情虽很严重,意识却十分清醒,表现得留恋人生,不愿死去。

如有一位23岁的姑娘,患卵巢癌,肝转移,死前头脑清醒,含泪说:

“我愿意活下去,我还年轻,我需要工作……”。

协助病人安详肃穆地离开人世,使病人 家属感到安慰是护士的崇高职责,是情操高尚的表现。

护士是一直守护在临终病人身旁的人,要帮助病人整容,用生理盐水擦拭眼睛鼻孔和面部的污迹。

病人听觉是人体最后的丧失知觉的器官。

故不可议论不利病人心情的话,不可耳语。

有的病人来不与等到亲属到来就离开人世,就由护士代替其亲人接受并保存遗物,或记录遗言。

 

致谢

首先感谢学校在毕业之际给我们一个可能让我们把所有的知识总结起来的机会,这次论文设计让我感受到,我们护士要严格遵守诊疗和护理操作规程,还应根据不同服务对象应用不同的心理疗法,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常言道“言为心声”,语言是人与人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作为护理人员,应该充分利用语言,把一片爱心传递给患者,根据其心理问题逐一认真、正确的解释指导,从而获得理解和信任,解除或减轻术前焦虑情绪。

这次论文的设计经历使我深受启发和教育,受益终生;使我对以前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整体上的概括,学到了好多东西,也让我们具体了解到护理是高尚的职业。

在此,感谢各位老师、同学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邵小玲,董晓琪.200例住院患者营养问题的调查与护理干预[J].护理与康复,2007.6

[2]张翠红,陈佐明.住院抑郁患者团体治疗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

[3]袁长蓉.护理论文撰写中的规范化问题[J].解放军护理杂志,1996.03

[4]梅祖懿.科研设计与护理论文撰写[J].护士进修杂志,1994.08

[5]刘喜梅.护理工作日记在论文写作中的应用──我写护理论文的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1995.07

[6]王成英.撰写护理论文的体会[J].现代护理,2003.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