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陈情表》教案9 沪教版第五册.docx
《高中语文《陈情表》教案9 沪教版第五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陈情表》教案9 沪教版第五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陈情表》教案9沪教版第五册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陈情表》教案9沪教版第五册
教学目的
一、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二、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三、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一、本文写法上的特点:
融情于事
二、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一、 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二、熟读背诵
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
三、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
凄苦,悲凉; 第二段:
感激,恳切;
第三段:
真挚,诚恳; 第四段:
忠诚,恳切,期待。
1、 指导学生背诵第一段。
2、 总起: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父死母嫁---祖母抚养---少年多病---无亲无戚---祖母病卧
2、熟读第二段。
3、指导背诵第三段。
孝治大道---不矜名节---宠命优渥---祖母病笃---不能废远
4、熟读第四段。
5、讨论:
结合上节课反复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意?
6、完成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一、 导入课题
二、 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
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2、朗读思考:
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
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尽忠日长,尽孝日短:
先尽忠后尽孝。
三、赏析语言
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四、作品评价
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文构思慎密,语言精粹的特点。
1、讨论:
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引导:
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
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2、讨论:
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教学后记】
《陈情表》教案
【教学设想】
专题名称取自李商隐的《锦瑟》诗: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重点在“情”字上,揭示了本专题的基本内涵,就是感受、理解、认识丰富多样的感情。
这里有令人难忘的亲情,有刻骨铭心的爱情,还有温馨动人的友情,展示人的高贵博大的心灵世界。
阅读熔铸深刻的高尚情感的作品,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培养健康的人格,更好地去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人生。
本专题分三个板块:
“如泣如诉”、“执子之手”和“旧日时光”,分别对应着亲情、爱情和友情。
第一板块选了两篇经典文言文。
李密对自己坎坷遭遇、艰难处境的曲折“陈情”。
归有光对祖母、母亲、奏子的深情追忆,无不是如泣如诉,哀婉动人,让人读后感受到亲情的美好与动人。
第二板块选了两篇戏剧作品,一中一外,一别一聚,一悲一喜,构成互补关系。
《西厢记》对恋人不忍分别悲苦心情的细腻刻画,《罗密欧与朱丽叶》对青年男女一见倾心的动人描写,让我们陶醉在优美的意境之中,对爱情这一人类情感的高峰体验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第三板块选了三首歌颂真挚友情的诗歌,它们以个性化的语言和意象,传达出多样的情感内涵。
让我们陶醉在友情的旋律中,认识到“友谊地久天长”,需要爱的付出,需要彼此的勉励,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融合又各自独立。
学习本专题文章,要从细节、景物、台词、意象等人手,准确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语言的深层意蕴,评价感情的表达效果,提高解读作品的能力。
本文编排在“此情可待成追忆·如泣如诉”(苏教版)板块,属于“文本研习”要求,编者的意图是,借该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再借本篇体会亲情的真挚美好,培养自己良好的情操人格。
本文在阅读上有难度,教学时要扫除文言理解的障碍,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和品味。
【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方法】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对难于理解的段落,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策略,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教学步骤与内容】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陈情表》教案苏教版
一、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熟悉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二、课文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陆游的《书愤》吗?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一表真名世”,指得就是我们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出师表》,这篇文章的确是名世、传世之作。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
”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
《陈情表》的确是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怎么个好法呢?
《古文观止》评论它,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那么有多动人呢?
人言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后人续)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读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
三、诵读全文
1.老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仔细领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及个别难读字的发音。
2.请几位学生分读全文。
读后板书易读错字音。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门衰祚薄 茕茕孑立 常在床蓐
猥以微贱 生当陨首 责臣逋慢 犹蒙矜遇 过蒙拨擢
宠命优渥终鲜兄弟 期功强近 岂敢盘桓庶刘侥幸
除臣洗马 刘病日笃
3.由全班齐读,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
凄苦,悲凉;
第二段:
感激,恳切;
第三段:
真挚,诚恳;
第四段:
忠诚,期待。
四、探究课文
【问题设计】
1、课文题目是《陈情表》,那么,⑴是谁陈情?
⑵向谁陈情?
⑶陈什么情?
(或者设问:
本文作为臣子写给晋武帝的表文,牵涉到了三个主要人物:
祖母,晋武帝和自己。
围绕着三人的关系,李密要陈述哪几种情?
)
[⑴陈情者为李密。
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
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
⑵向晋武帝陈情。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帝曹奂称帝建立了西晋王朝,为人阴险多疑。
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⑶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愿乞终养”、“辞不赴任”。
]
2、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可是李密的一纸奏章,何以会让生性多疑的晋武帝收回成命的呢?
据文史记载,晋武帝览表后说:
“密不空有其名也。
”十分赏识李密的才华,才使李密免遭杀身之祸。
那么,李密的文学才华在表中表现在哪里呢?
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
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
请同学们自渎课文,积极思考并寻找答案。
[①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②表章开篇,落笔凄楚,六月父见背,四岁母改嫁,祖孙几十年相依为命,遭遇忧伤,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③表章的语言运用很有特色,全文以四字句为主,中间穿插使用排偶,变化有致,缓急相间,读起来朗朗上口,如: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一连四个四字句,借比喻,用夸张,短语急促,一气呵成,将祖母刘氏危在旦夕之情势形容殆尽,自然赢得晋武帝的赏识。
④表章将致孝不忘尽忠之意表达得很清楚。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而报刘之日短。
”这一“长”一“短”之比较,巧妙地提出了致孝后尽忠的两全其美的方法。
……]
3、李密的“孝”为何就能打动晋武帝的心?
[原来,司马氏是用屠杀篡夺皇位,所以难以“忠君”来号召天下,只能以“尽孝”来作为治理天下的施政纲领。
李密在表中审时度势,紧紧扣住这“孝”才使晋武帝不得不被他的孝情所打动。
]
【补充拓展】
忠孝是古代为人为臣的道德标准之一,特别是“忠”,更是历代君王为维护其统治而竭力推崇的。
晋武帝为什么不提尽忠,而要“以孝治天下”呢?
李密作为亡国之臣,为什么受到新朝的重用却不受宠若惊,反而在尽孝与尽忠之中选择了尽孝,并且要以孝心打动晋武帝呢?
有个成语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魏明帝时,司马懿是率军抵抗诸葛亮的主将。
明帝死后,年幼的曹芳继位,司马懿为太尉,他和曹爽受遗诏共同辅政,此后曹爽集团与司马懿集团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曹爽系曹魏宗室,占明显优势。
曹爽上表推举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把司马懿架空了。
司马懿不甘心,对外称病,暗地里却布置力量,伺机消灭曹爽集团。
249年,司马懿乘曹爽陪曹芳出洛阳祭祖之际,发动政变,诛灭曹爽集团,曹魏政权落到司马氏手中。
251年司马懿病死,其子司马师专政。
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立曹髦。
255年司马师死,他的弟弟司马昭蓄意夺取政权。
曹髦对司马昭的野心感到不安,召集一些亲信大臣商讨对策说: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后来这句话就成了固定短语,也就是说司马昭想什么,谁都明白,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260年司马昭杀曹髦,立曹奂为帝,政权完全为司马氏控制。
司马昭在诸葛亮死后,派十六万大军分三路攻蜀,后主刘禅出降。
司马昭灭蜀后,没赶上做皇帝就病死了,其子司马炎废魏帝曹奂自立为帝(晋武帝),建立西晋,建都洛阳。
由以上历史可知,司马氏是用屠杀篡夺的手段来夺取政权建立西晋的。
晋武帝当然清楚司马氏家族的发家史,所以讳谈敏感的“忠”,并且他认为当时战乱频频,内部矛盾重重,此时提出忠君没有社会基础,为此打出“以孝治天下”的旗号,用“孝”来维护君臣关系,维护社会的安定秩序。
这正是晋武帝为稳定局势、笼络人心而采取的怀柔政策。
在蜀汉灭亡后,李密这个以孝闻名的亡国之降臣,面对当朝的征召,如执意不从就会引起晋武帝的怀疑,引来杀身之祸。
在此情况下,李密巧妙地以晋武帝标举的“以孝治天下”为理论依据,婉转而深切地陈述了祖母年高无人奉养的实情,以真挚的感情、满腔的孝心来打动晋武帝,准许自己奉亲尽孝。
4、那么,李密的表章又是如何表达他的孝情呢?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首段点明“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暗寓尽孝无法应诏;
次段叙朝廷多次征召,但终因“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欲仕不能之进退两难;
三段说明自己并非欲保名节,实乃祖母病重,生命垂危,“祖孙二人,更相为命”;
末段则明确提出“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之尽孝请求。
五、小结
读《陈情表》我们可以看到:
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
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
少年孤苦无依的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帝王催促严厉的呵责,孝子忠诚恳切的哀告。
无论是形还是声,都以一种浓浓的情感为依托,那就是——孝情。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十七八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
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六、布置作业
1、熟读、翻译、背诵课文。
2、思考课文后面的“文本研习”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整理本课的语言知识。
二、赏析语言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
《陈情表》明显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
《古文观止》评论它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请你和同学讨论,说说本文在语言上有怎样的特色?
设问:
1、我想提一个大家也许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陈情表》全文475字,大家找找看,作者一共用了多少个“臣”字?
这样的措辞可能会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你能体会到吗?
(学生独立阅读)
【全文一共用了29个“臣”字,其中除了“前太守臣逵”和“后刺史臣荣”中的两个“臣”字指朝臣外,其余27个“臣”字均是李密自称。
一口一个“臣”,心意切切,诚惶诚恐,卑微谦恭,将“听话者”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既感激皇恩之浩荡,又感谢武帝之宠幸,巧妙地拉近了与对话者的心灵距离。
】
2、这就是说,对自我地位的清醒认识和对皇帝拳拳敬意的溢于言表,使这一奏表的读者——皇帝如沐春阳。
我还想问一个问题:
写《陈情表》的真正目的是辞官不就,可在开篇部分李密倾诉了些什么?
你觉得,他这样做的用意可能是什么呢?
【寻常家事见真情。
开头部分是凡人俗事的家境铺叙。
拉家常是人际交往中沟通思想、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
我们学过的《触龙说赵太后》也是这样。
人皆有情,帝王也不例外。
这是对武帝进行情感诱导:
祖母对自己有养育之恩,自己对祖母存报恩之心,中间维系的还有“孤”与“独”构筑的亲情通衢和“相依为命”凝结的惺惺相惜,祖孙之情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岁月的积淀,实现了从血缘相连到心灵相通的逐渐演进。
亲情的滋养成为生活的慰藉,在经历了人生种种不幸之后,特殊的祖孙之情更成为了李密精神世界的一炳光辉的烛照。
】
小结语言特色:
(1)用词委婉,谦恭。
(委婉:
说“父死”,而说“慈父见背”,不说“母亲改嫁”,而说“舅夺母志”。
谦恭:
用“猥以微贱”“亡国贱俘”“至微至陋”“犬马怖惧”等典雅自谦的语言,表白自己卑贱的身份;
又用“寻蒙国恩”“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心。
又用“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来消除对方的误解;“伪”字用得特别好,这一用字细节,表明自己谦恭中对新朝的忠心。
)
(2)骈散并用
(借着排比、对偶句式整齐而和谐的节奏,反复强调语意,情感也得以加强。
)
三、总结本课古汉语语词、文化知识:
2 .古今异义:
至于,成立,告诉,不许,希冀,辛苦
3 .通假现象:
闵,零丁,蓐
4 .成语:
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土
5.判断句:
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今臣亡国贱俘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6.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7.修辞方式:
比喻,对偶, 婉曲(“舅夺母志”讳母亲改嫁)
8.文化知识:
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四、课堂及时练习:
1、指名上黑板默写,其他同学相互背诵课文,默写精彩句子。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翻译句子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
)
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
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难堪。
)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拳拳之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
五、布置作业
1、熟读、翻译、背诵课文。
2、预习《项脊轩志》。
【资料集萃】
资料卡片①
《毛诗序》:
“卫世子蚤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
”“舅夺母志”典出于此,但这是托词(因为封建社会里人们把妇女在亡夫以后的改嫁视为丑事),也是作者对母亲宽解的一种孝行。
从心理的通常情况看,似乎长者特别喜欢第三代(这就是咱们沛县所说的“隔辈亲”),似乎祖父祖母喜欢孙子胜过儿、媳喜欢子女;如果这种判断不误,那么,祖母刘氏对作者的特别喜欢是很自然的,再加上作者是一个失怙失恃的孩子,当然特别喜欢又加上特别同情了,这样,“悯臣孤弱”的“悯”其含义之深、程度之重可以贴切体会,祖母当然“躬亲抚养”了。
资料卡片②
《晋书·李密传》:
“密奉事以孝谨闻。
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可见作者对祖母感情的深切、侍奉的殷勤和依附的紧密。
从“而刘”到“废离”不过寥寥几句,却勾勒出陈情不仕的一个很重要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