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将岳钟琪其人其诗.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4479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名将岳钟琪其人其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清代名将岳钟琪其人其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清代名将岳钟琪其人其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清代名将岳钟琪其人其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清代名将岳钟琪其人其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代名将岳钟琪其人其诗.docx

《清代名将岳钟琪其人其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名将岳钟琪其人其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代名将岳钟琪其人其诗.docx

清代名将岳钟琪其人其诗

清代名将岳钟琪其人其诗

  军包围,全军覆灭。

  此时,川边的土司、头人见西藏局势混乱,也纷纷暴乱。

  或称霸一方,或剿掠行旅,一时之间,川边也无宁日。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康熙再次西征,以皇十四子允禵为北路大军统帅,进驻青海西宁,筹划入藏行动。

  命都统法喇由四川组织南路军进军拉萨。

  这年夏历五月,南路军从打箭炉(今四川康定)出发。

  四川永宁协副将岳钟琪为先锋,奉令率兵相机收复里塘、巴塘等地。

  岳钟琪率兵从打箭炉经中渡(今雅江县)直抵里塘。

  在平定里塘叛乱过程中,有一次他仅带600人去招抚叛乱份子,但是当地头人达哇兰坚持反叛立场,拒不接受招抚,岳钟琪当机立断,擒首逆七人,斩于军前,并杀散叛乱分子3000余人。

  此举极大地震慑了其他反叛各部,纷纷献出户籍,请求归降,因此很快平息了里塘叛乱。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定西将军噶尔弼令岳钟琪带4000人为前锋,先行到察木多(今昌都)待命。

  岳钟琪率军到达预定地点后,获悉叛军已调集部队扼守三巴桥,以阻击清军西进。

  昌都距叛军驻地600华里,中间隔着怒江天险,三巴桥则是进藏第一险,敌若断桥,则守隘难于飞越。

  在此新情况下,岳钟琪审时度势,果断决定:

宜乘敌未集而先发制之。

  于是选拔懂藏语的士兵30余人,穿藏装抄小道持檄昼夜兼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抵达叛军首领驻地——洛隆宗,出密檄晓示地方官,告知以利害,令其协助缉捕噶尔等人。

  于当夜擒5人,斩数人。

  藏军头领惊慌失措,以为神兵天降,只得请降。

  在进军西藏过程中,岳钟琪深知西藏僧俗首领大多是受新疆准噶尔的胁迫,对准噶尔部专制西藏和扩张教权的野心早巳不满,遂趁势招抚六部数万户,打通了直达拉里的通路,为进军拉萨铺平了道路。

  由于得到藏民的协助,南路大军在康熙五十九年八月二十三日(1720年9月29日)顺利地攻入拉萨,比北路军早到拉萨21天。

  占据拉萨的策凌敦多卜势单力薄,率残部狼狈逃回伊犁。

  康熙六十年(1721年),三十六岁的岳钟琪被清廷授予左都督,擢升为四川提督,成为清朝的封疆大吏。

  明末清初,占据青海的蒙古和硕特部,在首领固始汗的率领下进入西藏,控制了西藏全境,成为西藏的实际统治者。

  固始汗的后代分为两支,一支在西藏,以拉藏汗为首领;另一支在青海,以固始汗之子鄂齐图汗为首领。

  后来,青海蒙古被准噶尔汗噶尔丹发兵征服。

  噶尔丹败亡以后,青海才得以脱离准噶尔的控制,但各部落处于群龙无首的局面。

  于是清政府敕封固始汗之第十子札什巴图为亲王,统领青海蒙古各部落,协助清廷对付准噶尔。

  札什巴图去世后,其子罗卜藏丹津继承了王位。

  在清廷1719年至1720年平定西藏的军事行动中,罗卜藏丹津带着蒙古兵团随北路大军行动。

  但是战事结束以后,清廷中央政府实现了对西藏的直接管理,不允许罗卜藏丹津干予西藏事务,他因此甚为不满,于是趁雍正登基之初(1723年)发动叛乱。

  罗卜藏丹津叛乱,乃是逆历史潮流的分裂行动,又违背了青海地区各族人民渴望安定和平的愿望。

  雍正命川陕总督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四川提督岳钟琪为襄赞军务,出兵平叛。

  这年岳钟琪37岁。

  清军到达青海时已严冬,双方处于对峙状态。

  第二年刚开春,岳钟琪抓住春草未长,叛军人畜乏粮,分散屯驻牧养的时机,亲率铁骑对罗卜藏丹津发起突袭。

  岳钟琪率领五千精兵,一人两骑,从青海西宁城向西急行军,不分昼夜奔驰300里。

  终于在两天后的拂晓时分,发现了罗卜藏丹津的营帐。

  岳钟琪率兵猛扑罗卜藏丹津的营帐,叛军官兵才从梦中惊醒,战马未及备鞍,顿时溃不成军。

  罗卜藏丹津趁乱换上蒙古妇女的衣饰,带了二百多人逃奔准噶尔部,其母、弟、妹、妹夫一并被俘。

  此役岳钟琪以少胜多,一鼓作气乘胜追击一昼夜驰三百里,不见虏乃还,出师十五日,斩八万级。

  岳钟琪只用了15天时间,就把叛军占领的60万平方公里的青海土地,纳入清朝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范围,这是中国战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

  为中国西部边疆的巩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青海叛乱的平定,让雍正高兴异常,他说:

平定青海,实系岳钟琪

  之功!

授岳钟琪三等公爵,赐黄带及御制五言律诗二首:

其一岷峨称重镇,专阃赖干城。

  旧著宁边略,新闻奏凯声。

  风霆严步伐,云日耀麾旌。

  三捷成功速,欢腾细柳营。

  其二:

一扫搀枪净,师旋蜀道中。

  锦成休战马,玉寒集飞鸿。

  智勇原无敌,忠诚实可风。

  丹书褒伟绩,还与锡彤弓。

  雍正又赐金扇一柄,书御制诗一首:

星驰露布自遥荒,青海西头武烈扬。

  帷幄由来操胜算,风烟早已靖殊方。

  远宜王化金汤固,丕振军威壁垒张。

  风送铙歌声载路,鼎钟应勒姓名香。

  雍正三年(1925年)年羹尧失宠,谴调补杭州将军。

  雍正即命岳钟琪领宁远大将军印,署川陕总督,节制川、陕、甘三省兵马,率兵平定新疆准噶尔部勾结沙俄发动的叛乱。

  雍正五年(1927年)再领宁远大将军印,平定了蒙古噶尔丹策零在沙俄支持下发动的叛乱。

  这两次平叛大捷,安定了边疆,巩固了大清版图的完整,也让岳钟琪的威名远扬。

  年仅39岁的岳钟琪加封为兵部尚书,朝廷关于西部边疆的决策讨论,都要听取岳钟琪的意见。

  他以汉人而进入了大清皇权的核心层,成为皇帝最依赖的地方总督之一。

  自1719年至1732年,连续十三年间,岳钟琪兵不解甲、人不离鞍:

平西藏、定青海、进击准噶尔,为平定西部叛乱势力和收复国土驰骋沙场,成为维护国家统一、稳定西部、开拓西部的先驱。

  岳钟琪除以武功著称外,他在兼任甘肃巡抚、川陕总督任上,提出了一系列治理边疆的策略。

  其中最突出的有两大项:

一项是雍正四年(1726年)冬,奏请废除人头税,在陕甘两省推行摊丁入亩的征收政策;第二项是雍正六年(1728年),对乌蒙、镇雄等土司实行改土归流,强化了中央对边疆多民族地区的行政管理。

  为发展经济,方便牧民,雍正三年(1725年)岳钟琪奏请恢复河州、松潘互市;新开西宁丹噶尔寺市场,以便各族人民进行交易。

  为消除四川杂谷、金川、沃日土司相互争界械斗,岳钟琪将年羹尧过去强令金川割给沃日的美同等寨归还金川,而以龙堡三歌地赔予沃日,使部落间得以和平相处。

  为便于就近治理,清廷还根据岳钟琪奏议,将距康定甚远、不便遥控的昌都外鲁隆宗、察哇、坐尔刚、桑噶、吹宗、充卓诸部,宣谕由达赖喇嘛领辖;将四川巴塘隶属的木咱尔、祁宗拉普、维西诸地,划给就近的云南中甸管理。

  这些措施无疑促进了西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其影响延续至今。

  清王朝建立后,内外大臣多系满族人担任。

  岳钟琪作为汉人,以军功先后出任甘肃巡抚及川陕总督,手握四川、陕西、甘肃等西部三省军政大权,必然遭到满汉官员的嫉妒打击。

  而雍正多疑猜忌的性格,更让岳钟琪如履薄冰,惴惴不安,不敢有丝毫懈怠。

  就在他圣眷正隆、仕途得意之际,突然晴天霹雳,发生了一件令岳钟琪有口难辨的大事:

雍正五年(1727年)二月,有人居然在成都街头高呼:

岳公爷带领川陕兵马欲行造反!

岳钟琪闻之色变,当即命提督黄庭柱将其捉拿严鞫,将此事禀奏清廷。

  雍正在上谕中说:

数年以来,在朕前谗谮岳钟琪者甚多,不但谤书盈箧,甚至有谓岳钟琪系岳飞之后,伊意欲修宋金之抱负者。

  岳钟琪懋著功勋,朕故任以西陲要地,付以川陕重兵。

  而奸邪之徒,造作蜚语,谗毁大臣,其罪可胜诛乎?

虽然事后查清,此谣言是一个叫卢汉民的湖南人因私事造蜚语,但有关岳钟琪的谣言已在全国不迳而走,他的政治生命无疑已罩上了一层阴影。

  岳钟琪清楚地看到:

年羹尧当年也曾这样被雍正夸赞,后果却极为悲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时隔不久,又发生了一起与岳钟琪有直接干系震动朝野的曾静、吕留良案。

  此案源于湖南靖州秀才曾静,深受明末清初学者吕留良激进的反清思想影响,他听说川陕总督岳钟琪为岳飞之后,与雍正不和,于是异想天开,认为岳钟琪既是岳飞之后,想必忠于汉人,最有可能实现反清复明的愿望,成就一番千古事业。

  于是亲自起草书信,遣弟子张熙投书

  岳钟琪,企图策动手握兵权的川陕总督起兵反清。

  张熙辗转数月,于雍正六年(1628年)九月二十六日,在西安拦轿投书。

  岳钟琪接过书信,微微扫了一眼,脸色顿时大变,喝令将张熙抓住送监、严刑审讯。

  并立即以一日三百里的快马专递向雍正上奏。

  鉴于卢汉民事件的影响,为了洗刷自己,审讯张熙时,岳钟琪特邀陕西巡抚西琳、按察使硕色坐在密室中听审,以作旁证。

  雍正得奏复旨说:

不宜酷狠用刑,当缓缓设法诱之。

  岳钟琪遂按雍正密旨放弃动刑,同张熙虚与委蛇。

  为了诱套出张熙的主使人,他假称愿与张熙共谋大事,佯与设誓,从而获得张熙信任,终于审出详情。

  岳钟琪连夜向雍正奏报:

张熙已将其师实在姓名、居址、并平素与伊师往来交好、诋毁天朝之人,各姓名、居址一一吐出。

  雍正下旨差刑部侍郎杭奕禄、正白旗副都统觉罗海兰至湖南,会同巡抚王国栋捉拿曾静审讯。

  因此进而牵连出早已过世的大思想家吕留良。

  这就是雍正年间最大的文字狱——曾静、吕留良案。

  此案株连甚广,首开清王朝大兴文字狱之先例,被杀的儒生达123人之众!

连入土半个多世纪的吕留良也被剖棺戮尸!

著作尽遭焚毁。

  岳钟琪在这场文字狱中的不光彩表现,被雍正褒奖为忠,然而他作为始作俑者,咎不可辞,历来颇遭汉族士大夫的诟病。

  事后,因军事需要,雍正仍委岳钟琪以重任,封为宁远大将军、加少保,责令岳钟琪进击准噶尔部的叛乱,但在雍正内心深处,却不断地加深对岳钟琪的疑忌,把岳钟琪看成潜在的极大威胁之一。

  而那些传说岳钟琪要谋反的类似谣言,时起时落,不从此始,不至此终。

  随着边疆叛乱的平定,生产的恢复发展,雍正对岳钟琪的疑忌便占了上风。

  到了雍正九年(1731年),雍正借口进击准噶尔的某些失利,以误国负恩为由,将岳钟琪尽夺官爵,交兵部拘禁。

  此时,那些忌恨岳钟琪的满汉大臣们,纷纷落井下石。

  大学士鄂尔泰等人参劾岳钟琪专制边疆,智不能料敌,勇不能歼敌。

  张广泗参劾他调兵筹饷,统驭将士种种失宜。

  雍正十一年(1733年),大将军查郎阿又奏岳钟琪骄蹇不法,同时参劾岳钟琪部将纪成斌、张元佐疏防,曹襄力纵贼,上奏斩纪成斌、降调张元佐,斩曹襄力。

  其实,曾经护卫大将军印的纪成斌、总兵曹襄力,都是屡立战功的悍将,终因三年前科舍图之役的一次失利,一个以疏防,一个以战败而处斩。

  雍正十二年,雍正在大学士们奏拟岳钟琪斩决的折子上法外施恩,改签斩监候(死缓),岳钟琪总算是保住了一条命。

  1735年雍正去世。

  乾隆二年(1737年),51岁的岳钟琪在经历了5年的牢狱监禁后,被赦归故里。

  岳钟琪回到成都,住在百花潭边的农村。

  农事之余,他或到河边垂钓,或赋诗抒怀,过了10年的平民百姓生活。

  岳钟琪岳钟琪的一首《述怀》诗记叙了他那时的心态:

豪华往事絮随风,耻向人夸百战功。

  浊酒未全浇块垒,名花才半绽玲珑。

  盖棺待论千秋后,大觉迟醒一梦中。

  读罢楞严空万象,小窗掩映月朦胧。

  楞严,指佛教经典《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简称《楞严经》。

  看来,这位读罢佛经的大将军已经看破红尘万象,打算在家乡的田野悄然渡过余生了。

  孰知到了乾隆十三年(1748年),岳钟琪的命运又一次发生转机。

  清廷因连年用兵征讨大金川莎罗奔叛乱,久攻不克。

  在大军无功而返时,乾隆想起当年立下汗马功劳、现已被贬为平民的岳钟琪,决定重新起用岳钟琪,授其总兵衔,召至军中,改授四川提督,赐孔雀翎。

  这时岳钟琪已六十二岁了。

  岳钟琪东山再起,重新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乾隆十四年(1749)春,乾隆新任命的主帅傅恒到达金川前线。

  他一上任即大力整顿部队,申明号令,斩除内奸,军容为为之一振。

  此时,岳钟琪在傅恒麾下制定出一个用兵三万五千人,预期一年,平定大金川的作战计划:

派兵一万作为主攻部队之一,出党坝及泸河,水陆并进;派兵一万作为主攻部队之二,自甲索攻马牙冈、乃当两沟,与党坝军会合以后,直攻勒乌围;在卡撒留兵八千,待主攻部队攻克勒乌围以后,与主攻部队配合,前后夹攻刮耳崖;党坝留兵二千保证后勤粮道,正地留兵一千防守泸河,还以四千兵作为机动部队往来策应。

  岳钟琪的这个作战计划得到乾隆批准后,平叛大军迅速向前推进,捷报频传,很快就兵临莎罗奔老巢勒乌围寨下。

  莎罗奔陷于弹尽粮绝,只好向清军乞降。

  岳钟琪获悉乾隆同意金川投降的旨意后,又以惊人的胆略向主帅傅恒请示,亲自带领十二名将士,不携任何兵器,策马深入勒乌围据点。

  金川兵见岳钟琪一行人到来,严阵以待。

  岳钟琪跨马缓行,两眼望着莎罗奔,笑问道:

你们还认识我吗?

莎罗奔惊愕地喊道:

果然是岳公爷啊!

当即率领叛军伏地行礼。

  然后将岳钟琪迎进营帐。

  岳钟琪向莎罗奔和金川兵宣布皇帝的威德,金川兵群起欢呼。

  莎罗奔头顶佛经宣誓,愿听从朝廷的命令。

  接着杀牛宰羊款待岳钟琪一行。

  第二天早餐后,莎罗奔便和他的侄儿郎卡跟着岳钟琪坐皮船来到清军大营投降。

  第一次金川之役就此胜利结束。

  捷报传到京师,乾隆大喜。

  加封岳钟琪太子少保衔、赏还三等公爵位,赐号威信。

  并赐诗褒奖:

剑佩归朝矍铄翁,番巢单骑志何雄。

  功成淮蔡无渐李,翼奋渑池不独冯。

  早建奇勋能鼓勇,重颁上爵特褒忠。

  西南保障资猷略,前席敷陈每日中。

  乾隆十五年(1750年),时年64岁的岳钟琪,奉命再次出康定,会同总督策楞,平定西藏珠尔墨特叛乱。

  两年后,66岁的岳钟琪又遣兵平定藏区的另外一次叛乱,并擒获作乱的杂谷土司苍旺。

  乾隆十九年(1754年),岳钟琪在镇压陈琨起义途中,病死于四川资州(今四川资中),终年68岁。

  谥襄勤。

  岳钟琪一生历事三朝,威望著海内。

  穷巷邃谷之民,贩竖妇人孺子之微,无不知有岳将军,在当时社会上颇有影响力。

  他沈毅多智略,严于治军,而与士卒同甘苦,人乐为所用。

  岳钟琪以汉人而拜大将军,满洲士卒隶麾下受其节制者,终清之世,唯岳钟琪一人。

  他作为封疆大吏,在清朝中央政府处理与西藏地方及川青甘藏族地区的问题上,皆发挥了重要作用。

  雍正采纳了岳钟琪提出的勘察西藏与川滇界限的建议,将中甸、里塘、巴塘、德格、瓦舒、霍耳等地具归内地,而将罗隆宗等部落,赏给达赖喇嘛管理,派员勘定了西藏与四川、西藏与云南的行政界限,随后又划出了西藏与青海的分界。

  他多次西出炉关,在康巴藏区留下许多足迹,雅江、理塘、巴塘等处皆是他曾经征战之地,他于进兵西藏时在雅江设渡,驻兵镇守,可谓开发康巴藏区的先驱者。

  在清代边疆历史上,岳钟琪实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今天,对这位战功赫赫而又命运多舛的一代名将,其功过是非尚待评价。

  如果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视角来看,他在维护国家统一、稳定西部、开拓西部过程中的历史作用是不能否定的。

  朔雪罡风沙场诗岳钟琪以文士改武职,能征惯战,工诗善对,是一位文韬武略兼备的儒将。

  生平诗稿甚富,传世诗作近300首。

  在岳钟琪的传世诗文中,值得关注的是他驱驰疆场的边塞之作。

  这些诗以其亲身征战的经历,真实地多角度的描绘了西部地区的边塞风光,抒发了西征将士建功立业的情怀、艰苦卓绝的军旅生活。

  在浩瀚的诗史上留下一个铁甲将军的沙场雅韵,铿锵之声。

  雍正七年(1729年),岳钟琪奉命西征噶尔丹。

  当他率领西征军从河西走廊一路西行,来到重峦叠嶂的天山脚下,他横刀立马,吟成一首五律《天山》:

偶立崇椒望,天山中外分。

  玉门千里月,盐泽一川云。

  峭壁遗唐篆,残碑纪汉军。

  未穷临眺意,大雪集征裙。

  此诗中的崇椒一词,意为高高的山顶。

  这首诗格调高亢,气象雄浑。

  描写作者站在天山脚下,极目远眺,巍峨的天山像一道屏障,将关内关外从中分开。

  回首东望,似乎千里之外的玉门关上高悬着皎洁的明月,白皑皑的盐泽犹如漂浮在蓝天上的一川白云。

  悬崖峭壁上遗存着大唐帝国的篆刻,茫茫荒漠上残留着汉军西征记功的石碑。

  面对着这令人震撼的西域风光,厚厚的积雪沾满了战士的战袍。

  下面这首《西藏口号》,是作者早年在西藏平乱时所作。

  展现了在天连寒草迷征马,雪拥沙场冷战袍的雪域高原上,西征将士的献身精神和豪迈气概:

  几度平蛮入不毛,心倾报国敢辞劳。

  天连寒草迷征马,雪拥沙场冷战袍。

  七纵计成三戍靖,六花阵列五云高。

  岳钟琪壮怀自若硎新发,匣剑时闻龙怒号。

  《夜宿西藏番寺口占》诗,则是形象地表达了西征将士的思乡之情:

清漏迟迟月转廊,声喧梵吹室凝香。

  重围不锁还乡梦,半夜分明到故乡。

  《军中杂咏》三首,写朔雪罡风的塞外气象,形象生动,意境深远,气势激越,读之令人热血贲张:

其一出塞男儿事,登台喜纵观。

  草残驱牧远,地阔设防宽。

  山与云争白,霜同日斗寒。

  长安何处是,东望雪漫漫。

  其二地在乾坤内,人居朔漠间。

  月寒川上草,松老雪中山。

  铁骑嘶沙碛,金戈拥玉关。

  楼兰诚狡黠,不灭不生还。

  其三列灶沙关外,营门淡晚烟。

  月光初照水,秋气远连天。

  归雁穿云去,饥乌带子还。

  征西诸将帅,转战又经年。

  此诗音韵铿锵,气象雄浑,写出了雄奇独特的边疆景象,抒发了作者出塞建功的壮志豪情。

  开篇以白描的笔法,记述远征的战士登上高坡,原野上塞草凋零了,山上的积雪和天上的浮云争白,地上的淩霜与严冬的残阳斗寒,举目东望,漫漫雪野,不由得怆然遥问,哪里是长安啊!

在浩瀚无际的乾坤之内,在荒芜孤寂的戈壁大漠之间,面对着寒川上的荒草,朔气凛冽的青松雪岭,一队队铁骑在戈壁上飞驰,一队队战马在荒漠上嘶鸣,将士们奋勇挥戈,捍卫着祖国的疆土。

  不管敌人何等狡猾,不消灭这些反叛者我们绝不回去!

荒漠上夕阳西下了,暮霭沉沉,沙关雄峙,军帐巍然,一座座军灶飘散着缕缕炊烟,像一层薄薄的轻纱,笼罩在军营的上空。

  一轮皎洁的明月斜挂在碧澄的长天,晶莹的月光映照着粼粼的秋水。

  极目远望,肃杀的秋气在天际的群山崇岭之间弥漫飘荡,一行行大雁穿云破雾向遥遥的南方飞去。

  而我们这些远离故土挥戈西征的将士,依然转战在千里之外,年复一年,何日才是归期呵!

而他的另一首《军中感兴》,则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和自豪,写得绘声绘色,跃然于纸:

朔风吹帐卷号刀,大雪铃辕夜寂寥。

  万里旌旗开玉塞,三年戎马锡金貂。

  弓蛇毕竟成疑影,斗米何曾惯折腰。

  未向林泉消积习,山灵入梦远相招。

  《军中闻笛》是一首军旅抒情诗,寄托着前线将士对故乡的问候:

细雨微风夜气清,貔貅十万远连营。

  谁家长笛征人怨,何处高楼思妇情。

  塞上梅花翻古调,军前杨柳送边声。

  故乡烟月芙蓉水,三度缄书问锦城。

  《早秋塞上闻笛》诗,写一个碧天如水,月上牙旗的早秋天气,十万西征壮士的幽幽乡思,读来娓娓动人:

碧天如水暮愁生,月上牙旗分外明。

  小立却沾霄露重,初更愈觉葛衣轻。

  风飘玉笛刚三弄,秋入阳关第几声。

  十万健儿同掉首,一行鸿雁自南征。

  对于十年三出塞,百战九征场的岳钟琪来说,思念久别的亲人,也是人之常情。

  在他的《夜宴诸将席散独坐书怀》中,老去家何处,空闻醉有乡的惆怅则流露的更加直白:

老去家何处,空闻醉有乡。

  十年三出塞,百战九征场。

  瘦犬窥邻灶,饥鼠啮客床。

  寸心空恋阙,辛苦事戎行。

  下面这首《军中夜雨答高夫人见寄之什》,写作者在夜雨连绵、西风凛烈的寒夜对妻子的思念,千里迢迢,关山重重,只能以一封封书简来聊以慰藉。

  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雨淋铃帐觉衣单,天外西风雁阵寒。

  蝴蝶绣衿空有梦,芙蓉锦水好谁看。

  三川戎容恩开府,万里新疆诏筑坛。

  重叠涛笺相慰藉,戎臣极主倍加餐。

  岳钟琪无疑是清代诗坛上杰出的军旅诗人。

  生平著作甚富,撰有《蛰吟集》、《姜园集》、《复荣集》(上下)等诗稿,传世诗作近300首。

  其作品格调高亢,气势磅礴,音韵铿锵,情境真实,形象生动,诗味馥郁。

  他将诗与史融于一律,尤其是他的边塞之作,充满浓郁的异域情调、儒将的人文情怀。

  在对边塞风光的吟咏中,善于把西征将士的献身精神和久经征战、思念亲人的乡愁交织糅合在一起,既有慷慨悲歌的风骨,又不失热血男儿的侠骨柔肠。

  他的诗不仅反映了战争的酷烈,更洋溢着建功立业的雄心,显示出一种昂扬奋发的爱国情结。

  在清代诗史上留下一个爱国老将的沙场雅韵,铿锵之声。

  诗如其人。

  岳钟琪一生战功赫赫而又遭遇坎坷,甚至蒙冤入狱,但在他的诗中,却没有半句怨艾之辞,甚而对清王朝口口声声君恩今已负,臣罪死应当。

  这或许是岳钟琪置身于那个时代所采取的处世之道。

  我们诚然不必苛求古人,但也不能赞同他对清王朝的愚忠,他因此而遭世人诟病乃是势所必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