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北伐: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鹰鸽攻防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424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启北伐: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鹰鸽攻防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重启北伐: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鹰鸽攻防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重启北伐: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鹰鸽攻防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重启北伐: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鹰鸽攻防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重启北伐: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鹰鸽攻防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启北伐: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鹰鸽攻防战.docx

《重启北伐: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鹰鸽攻防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启北伐: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鹰鸽攻防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启北伐: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鹰鸽攻防战.docx

重启北伐:

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鹰鸽攻防战

【作者简介:

辣笔小球,现为某大型投资集团合伙人。

南京大学法学硕士,曾为《经济观察报》调查记者,以记者之名,行“侦探”之实。

著有长篇推理小说《潜伏在资本市场》、

《欲望之门》,译有经济学著作《工作、消费、新穷人》等,目前正在攒写《猫与鸦:

日本推理文学史》,即将杀青。

公元234年,五丈原将星陨落,“六出祁山”成为诸葛亮最后的绝唱。

此后,蜀汉政权

再也没有大规模北伐的战事,直到公元253年,姜维才重启北伐。

距诸葛亮逝世,已经整

整过去了20年。

这20年间,除了镇北大将军王平坐镇汉中,迎击来犯的曹爽、夏侯玄,以及蒋琬坐镇汉中,筹划出汉水东征上庸,以及姜维曾几次率领“小分队”出击雍州,发动了一些边境骚扰战外。

后诸葛亮时代的整整20年,蜀汉都没有再向魏国发动过大规模战役。

这20年,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几乎被完全“删节”,给读者印象是:

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北伐大志,继续书写着可歌可泣的英雄悲歌。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在诸葛亮死时,姜维年方32岁,正值壮年,而到姜维终于可以领军北伐时,他已是一位52岁的老

将了。

这20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修生养息了整整20年的蜀汉政权,又再度由姜维领衔向魏国发动了北伐战争?

在《三国志·蜀书·姜维传》中,对于姜维独当一面,正式走向历史舞台的记载是这样的:

“十六年春,(费)祎卒。

夏,(姜)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这里的

“十六年”,即蜀汉延熙十六年,亦即公元253年。

关键的信息是,费祎死了。

费祎春天才死,姜维便于夏天出兵。

那么,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重臣费祎,又是怎么死的呢?

据《三国志·蜀书·费祎传》,

“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在坐,祎欢饮沈醉,为循手刃所害。

”也就是说,费祎死于刺杀。

正是因为费祎的遇刺,姜维的出兵才扫平了最终的障碍。

在后诸葛亮时代的前20年里,费祎作为鸽派的代表,一直不主张对曹魏用兵,魏国的降将哪怕是心念故国,又有什么必要刺杀鸽派的费祎呢?

费祎遇刺与姜维北伐的一前一后,给历史留下了一个新的谜团。

费祎遇刺,既得利益者并不是曹魏政权,而是蜀汉政权中的鹰派。

蜀汉鹰派的领袖是谁?

姜维首当其冲。

谁是刺杀费祎的幕后黑手,我们有理由把头号嫌疑人锁定姜维。

但即便把姜维锁定为刺杀费祎的头号嫌疑人,把姜维送上“历史法庭”,姜维亦会被无罪释放,因为证据不足。

姜维虽然有铲除费祎的动机,但细究之下,依然是疑点重重,尤其说不通的地方。

仅就蜀汉内部的鹰鸽之争来看,这是一个死结,但若将历史推理的视野放宽,把吴国鹰派诸葛恪以及费祎遇刺之前的吴国政坛惊变,作为变量“借”过来,费祎血案的背后的故事就变得惊心动魄起来了。

登场的演员除了姜维、诸葛恪之外,或许还有夏侯渊之子夏侯霸,以及南疆战神张嶷和蜀汉政坛的新贵陈祗,当然,刘禅的戏份也会很足。

01.蒋琬“东征”

诸葛亮死后,姜维掌握兵权前,蜀汉政权自后主刘禅以外的二把手先后是蒋琬和费祎。

为了更好的梳理后诸葛亮时代的前20年,我们有必要把蒋琬、费祎、姜维这三位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顶梁柱的活动脉络理清楚。

以表列之。

年份

蒋琬

费祎

姜维

大事记

234年/建兴十二年

为尚书令、

统领国事

为后军师

还成都,为右监

军辅汉将军

诸葛亮陨于武丈

原、蜀军退军

235年/建兴十三年

进位大将军

为尚书令

吴壹升车骑将军

督汉中

236年/建兴十四年

237年/建兴十五年

238年/延熙元年

出屯汉中

随蒋琬住汉中

239年/延熙二年

进位大司马

魏帝曹叡逝世

240年/延熙三年

241年/延熙四年

尚书令,至汉中

与蒋琬咨论事计

242年/延熙五年

监军,督偏军自

汉中还屯涪县

243年/延熙六年

自汉中还,住涪县

由尚书令升大将军,录尚书事

升镇西将军,领凉州刺史

邓芝迁车骑将军董允接替费祎为

尚书令

244年/延熙七年

闰月,督诸军赴救兴势;九月,还成都。

魏国曹爽、夏侯玄伐蜀,蜀镇北大将军王平在兴

势拒敌

245年/延熙八年

至汉中,行围守

246年/延熙九年

还成都

刘禅自摄国事;

尚书令董允卒

247年/延熙十年

升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出陇西,与郭淮等战于洮西;迎凉州胡王

入蜀;讨汶山夷

248年/延熙十一年

出屯汉中

249年/延熙十二年

出攻雍州,不克

而还

魏右将军夏侯霸

投蜀

250年/延熙十三年

复出西平,不克

而还

251年/延熙十四年

夏,还成都;东

北驻汉寿

蜀尚书令吕乂卒

陈祗接任

252年/延熙十五年

开府

出西平,获魏中

郎将郭循

吴帝孙权去世

253年/延熙十六年

遇刺身亡

率众围南安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后诸葛亮时代的第一位掌权者是蒋琬。

诸葛亮“密表后主曰:

‘臣若不幸,后事宜以嘱琬。

’”由此可见,蒋琬是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

蒋琬做得相当不错,在丞相逝世后,蜀汉政局得以平稳过渡。

《三国志·蜀书·蒋琬传》是这么勾勒蒋琬升迁轨迹的,“(诸葛)亮卒,以琬为尚书

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

从上表可以看出,蒋琬和费祎都先后任职尚书令,费祎和姜维亦曾共录尚书事,所以,先有必要把“尚书令”和“录尚书事”说清楚。

尚书令是一种官名,始置于秦朝,本为少府的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文书和传达命令,西汉时沿置,官职并不大。

西汉成帝时,随着朝廷的政务趋于繁琐,尚书的权力开始日益庞大,开始实行分曹治事,尚书令开始成为对君主负责一切政令的首脑,但因为并没有脱离少府序列,品级依然不高。

东汉章帝时期,“录尚书事”开始成为一种官名,录尚书事代

表掌握最高民政实权。

诸葛亮亦曾以丞相之名“录尚书事”。

一言以蔽之,谁官至录尚书事,谁就等于民政大权在握,而尚书令则是通往录尚书事的必由之路。

诸葛亮死后的四五年内,蜀汉和曹魏之间并无战事,甚至魏吴之间亦无大规模战事。

三国时代,因诸葛亮的陨落,和平了有四五年光阴。

短暂的和平之后,蜀汉政权再度开始蠢蠢欲动。

后主刘禅的第二个年号是“延熙”,熙是“振兴”的意思,结合刘禅的第一个年号——

“建兴”来看,延熙是意思应该是希望国运继续兴旺。

这一年是公元238年,当年正月,曹魏方面,司马懿带领大军兵伐辽东,意在一举剿灭公孙渊势力。

在蜀汉政权看来,魏军主力北上,是一个重启伐魏的大好时机。

更何况,此时魏明帝曹叡病危的消息应该也传到了蜀境。

继承刘备和诸葛亮遗志伐魏的时机终于到了!

据《三国志·蜀书·蒋琬传》记载:

“延熙元年,诏琬曰:

‘寇难未弭,曹叡骄凶,辽东三郡苦其暴虐,遂相纠结,与之离隔。

(曹)叡大兴众役,还相攻伐。

曩秦之亡,胜、广首难,今有此变,斯乃天时。

君其治严,总帅诸军屯住汉中,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

’”

这道诏书的意思是说:

时代变了,辽东三郡因为不满曹魏政权的暴政,已经宣布独立,辽东的燕王公孙渊更是被蜀汉政权视为了陈胜吴广之类的人物。

在蜀汉政权看来,伐魏的时机到了,蜀汉可以和东吴一起,东西夹击。

在这样的时局背景下,大将军蒋琬入驻蜀汉北门户汉中,做好伐魏准备。

次年,蒋琬由大将军升职为大司马。

蒋琬为大司马时,姜维是蒋琬的司马,相当于参谋。

蒋琬继承了诸葛亮的伐魏之志,但并没有“萧规曹随”,而是打算重新开辟一条伐魏路线。

在蒋琬看来,诸葛亮出秦川,路途艰险,“不若乘水东下,乃多作舟船,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

不是由汉中北伐,而是由汉中东征。

根据蒋琬的战略部署,如果蜀汉水军沿着汉水、沔水东下,攻克上庸,那么,在东南方即可与吴国夹击魏国的荆州北部,如果继续东北进军,亦可进逼宛洛,这样就绕开了诸葛亮的战略目标雍州和凉州。

不过,因为蒋琬旧病复发的原因,这一伐魏计划被耽搁了,只沦为纸上谈兵。

蒋琬这一“破天荒”的伐魏构思,如果得到吴国的支持,由吴军从江陵出兵北伐襄阳,的确可以形成掎角之势。

但蜀汉政权内部对蒋琬的“大胆”有所顾虑,“众论咸谓如不克捷,还路甚难,非长策也。

这一来自成都的讨论,基本就给蒋琬的战略定了性,认为蒋琬的伐魏战略如果胜了还好,如果失败,退路会很麻烦,“于是遣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等喻指。

”喻指就是开导的意思。

费祎和姜维不同,姜维是自蒋琬屯兵汉中跟随时就跟了过来的,可以说亦是蒋琬战略的讨论者之一,尚书令费祎是被刘禅从成都派来的。

三国志的史书,对蒋琬、费祎、姜维之间的军事战略讨论并没有记载,但最终的结果是:

蒋琬放弃了东征。

在屯兵汉中的第六个年头,蒋琬向朝廷上书表示了自己在汉中屯兵六年却寸功未立的遗憾,认为虽然魏国强盛,但只要蜀汉和孙吴能够并力,即使不能灭魏,也可以打下魏国的一些城池。

但遗憾的是,吴国在这六年间的伐魏亦以失败告终。

所以,在与费祎等商量

后,蒋琬放弃了东征计划,决定还是沿用诸葛亮的北伐战略,攻打凉州。

值得一提的是,尽量蒋琬屯兵汉中时期,蜀汉并无大规模伐魏的战役,但姜维曾多次率领偏军西入,对魏进行了一些骚扰战。

蒋琬修正了自己的战略,表荐姜维为凉州刺史,让其西进凉州,如果姜维西征顺利,蒋琬的大军就作为后续力量支援姜维。

同时,蒋琬看中了战略要地涪县,这里水路交通发达,可以灵活面对各种战局。

所以,蒋琬从汉中往涪县。

三年后的延熙九年,蒋琬病故于涪县。

纵观后诸葛亮时代的蒋琬掌兵,虽有伐魏之志,但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并未与魏国发生真正的大规模交战。

蒋琬掌权的时代,对于蜀汉政权而言,是和平的10余年。

蒋琬的接班人费祎,则比蒋琬更加保守,是不折不扣的鸽派领袖。

在蒋琬时代,姜维和费祎有无矛盾呢?

从史书的记载中,看不出来。

但上表显示,姜维在延熙五年,便都偏军从汉中还往涪县,比蒋琬至此早了一年。

这是一个细节,其中的转折点,就是费祎。

据《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延熙)四年冬十月,尚书令费祎至汉中,与蒋琬咨论事计,岁尽还。

五年春正月,监军姜维督偏军,自汉中还屯涪县。

六年冬十月,大司马蒋琬自汉中还,往涪。

也就是说,费祎抵达汉中后,蒋琬才彻底放弃了自己的东征战略。

先让姜维还屯涪县,自己后一年才到。

而在此之前,费祎已经回成都复命去了。

费祎在蒋琬东征战略的破产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这里埋下伏笔不谈,在本文的最后,我们再重新点出。

02.费祎遇刺

延熙六年,费祎从尚书令升为大将军。

这个大将军不好当,还没上任多久,魏国就发动了伐蜀战争,魏国的大将军曹爽和征西将军夏侯玄进兵汉中。

姜维、蒋琬先后离开汉中后,汉中的守将是镇北大将军王平,王平在兴势据敌。

大将军费祎从成都,蒋琬等屯住涪县的大军为后续挺近,但费祎还未到汉中时,曹爽就战败撤军了。

费祎和蒋琬不同的是,尽管蒋琬并未真正意义上伐魏,但尚有战略蓝图,费祎则没有。

在费祎掌管最高兵权的时代,只有姜维对魏的小规模骚扰战,详见上表,不复赘言。

必须注意的是,裴松之在补注《三国志》时,在陈寿写到蒋琬之死时,补充了一则来自《魏略》的史料:

“琬卒,(刘)禅乃自摄国事。

蒋琬死于延熙九年,蒋琬死后,蜀汉政权的二把手自然是官职仅次于大司马的大将军费祎。

但第二年,刘禅就提拔姜维为卫将军,与费祎共录尚书事。

卫将军是个什么官呢?

简单地说,在东汉-三国时代,大将军依然是最大的将军,往下是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再往下就是卫将军了,刘备时代,蜀汉的马超和张飞分列骠骑将军和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