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纺织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3848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纺织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陕西纺织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陕西纺织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陕西纺织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陕西纺织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纺织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研究.docx

《陕西纺织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纺织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研究.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纺织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研究.docx

陕西纺织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研究

陕西纺织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研究

摘要:

专业建设是学校建设的基础工程。

本文通过对中国和陕西纺织服装业的调研,分析中国和陕西纺织服装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前景以及纺织业岗位(职业群)人才需求。

结合陕西纺织院校专业设置现状,论证纺织职教院校重点专业、长短线专业、名牌专业创建与新专业开发的条件和因素,

关键词:

陕西纺织职业教育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也是一项关系到学校生存、发展和兴衰的重大课题。

因此,专业建设的研究,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学校专业设置的社会依据

纺织职业教育,应以纺织工业为依托,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审定和研究专业设置。

1.1中国纺织服装业现状、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1.1.1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现状

1、我国纺织、服装业在世界纺织业的地位

根据WTO公布的相关统计资料,1980~2002年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增长了269%,年均增长12.2%,比世界出口年均增长速度6.26%高出一倍。

同期中国纺织品出口占世界市场的份额持续增长,由1980年的4.62%,居世界第九位,到1995年跃升至第一位,占12.34%,到2001年达到15.64%,2004年达17%。

2005年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仅增长5%。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了21%,在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比重达到了24%的新高,增速均在世界增长水平之上。

据预测,到2008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估计将达到1000-1200亿美元,约占全球出口总额的30%左右。

数据表明,我国在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中的第一大国地位日趋突出。

主要出口地区为欧盟、美国和日本等。

2、我国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可以用一个综合指标来表述,那就是它与企业的关联度。

在国家统计局2000年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中,纺织工业的影响力系数达到125%,超过各行业平均值25%。

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国家财政收入、出口创汇和积累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

改革开放24年以来,全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5635亿美元,其中进出口贸易顺差4136亿美元,为同期全国外贸顺差的2.2倍;纺织品服装出口为国家外汇储备增加、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值稳定,以及引进外资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2)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社会经济活动

国内纤维需求从1981年的355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1500万吨,中国增加量是同期世界增长总量的1/3。

其中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两类消费的比重从20年前的约20%上升到46%,正在成为中国纺织经济新增长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①人口增长因素:

目前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仅为6.6千克左右,低于世界7.5千克的平均水平。

到2005年,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可达到7.4千克左右。

“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200万人,新增人口消费按人均7.4千克计,五年将净增纤维消费量45万吨。

②消费结构变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纺织品的需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城市消费更加注重个性化、舒适化、高档化(品牌化)和时尚化。

③纺织品应用领域变化:

我国纺织品在衣着用、装饰用、产业用三大领域纤维消费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的纤维消费结构有着很大的差异,衣着用比重偏大,产业用、装饰用比重较低。

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农业、水利、交通、建筑等行业对产业用纺织品需求的增加,特别是纺织新技术的运用和新材料的开发,将进一步拓展纺织品的应用领域。

(3)纺织工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为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做出了较大贡献

①扩大就业的需求:

纺织工业从业人数1980年为613万,2003年达年到1800万。

据测算,我国纺织品出口每增长1亿美元,可增加7300人就业。

②解决中国农民、农业、农村问题的需求:

纺织工业使用国产天然纤维2003年为620多万吨,关系到1亿农民的生计;纺织工业是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重要领域,当前大约有1300万农民子女在各类纺织企业从业。

纺织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将有利于推动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

综合以上分析,纺织服装业作为出口创汇的主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3、我国纺织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纺织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主要反映在信息化和科技开发创新能力上。

具体表现如下:

(1)高性能、高功能性纤维的开发、应用较少

高性能化学纤维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新材料之一,是用以国防、航空及其他工业的重要材料。

如碳纤维,其质轻如铝,而强力高于钢(其强度是铁的10倍,比重是铁的1/4,并且有很好的耐高、低温性和耐化学性等,是制造宇宙飞船、火箭、导弹、飞机的重要材料),目前在我国的需求量已达到4000多吨,而生产能力仅为60多吨,并且属于不连续性生产,生产成本极高,性能也不稳定。

(2)机电一体化的先进纺织机械性能差距大

我国纺织机械与国际先进纺机相比,工艺性能,加工精度和机器的稳定性差、高新产品软件开发能力弱。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棉纺织设备、化纤设备虽有了长足进步,但仍有差距,在印染、毛纺、丝绸、针织、产业用设备等方面的差距更大;在优质、高效、高产、环保、节能、人性化诸方面也都有着明显的差距。

(3)开发创新能力弱,缺乏专业技术人材

纺织缺少自己品牌,模仿多,自我开发少;重硬件,轻软件;重生产,缺管理。

其关键是人材匮乏(特别是缺少专业技术人才、生产技工、熟悉纺织专业的管理和经营人才),一般企业专业人才比重仅为2%。

(4)信息化水平和现代物流系统尚未形成

在现代商品经济中,降低原材料成本为“第一利润源”,降低活劳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第二利润源”,物流为“第三利润源”,而物流则有着巨大的潜力(美国物流产业总规模达9500亿美元)。

现代流通的特征是信息化,流通的主体是物流化。

而快速反应是在全球化和网络经济时代物流的主要特点。

目前我国纺织行业的物流销售还停留在以有形市场为主(商品专柜、代销,交易市场直接采购)上,其反应慢,信息化水平低,资源使用效率较低,市场营销比较落后。

而且在纺织各行业间未形成紧密的产业链,产业与市场间尚未形成紧密的物流立体销售网络。

1.1.2中国纺织服装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1、入世带来的机遇

加入世贸组织后,直接面对国际资本的竞争,有利于激发我国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与创新,建立优胜劣汰的机制;随着贸易、投资领域的全方位开放,给纺织工业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大力拓展国内外两个市场,带来新的机遇;纺织品服装贸易由双边框架转向了多边框架,有利于改善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市场环境,扩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和跨国经营;由于入世可受多种纺织品协定的保护,我国将享受在纺织品服装出口上的无差别待遇,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公平的竞争地位。

2、入世带来的挑战

(1)在我国入世的一系列双边、多边协议中,针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保留了一些特殊的保障条款,利用这些条款设置新型壁垒、制造贸易磨擦,将成为我国入世后进口国对我实施限制的重要手段,随着贸易的不断增长,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在我国入世后,美国、欧盟等国家就纷纷出台各种法案措施,频繁对我实施限制和制裁。

(2)我国加入WTO和一体化后,依然面临难以取代的竞争对手的挑战。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主要面对三大对手:

一是高档产品对手,主要是发达国家和后起的工业化国家(地区)。

二是中国同类产品的竞争对手国,如墨西哥、土耳其等国,它们利用区域性自由贸易区免税、无配额和原产地政策等,仍然保留着部分比我国优惠的地位。

三是其它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和地区,有些劳动力成本比我国还低,而出口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与我国差别不大。

所以,国际贸易一体化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纺织品出口仍保留一些有利的地位,在某些方面我国依然面临着难以取而代之的挑战。

3、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据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贸易经济增长与纺织品生产及贸易相关关系的经验数字分析,在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发展时期时,是纺织纤维消费快速增长的阶段,当人均GDP达到或超过5000美元之后,纺织工业生产开始在总体上进入衰退期,该国将成为纺织品净进口国。

目前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即使到了2020年实现人均2000美元的第三步经济发展目标,纺织品消费仍处于明显的上升期。

因此,在今后的30~50年,我国纺织工业和纺织品出口应该是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1)按2002年行业测算数据,我国纺织服装产品销售总值的28%是在国际市场实现的。

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经济资源,开辟多元化市场,仍将是我国纺织工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方略。

(2)全球纺织品服装消费日趋体现个性化、舒适化、功能化、时尚化和流行周期短的特点,纺织品消费必将向两极化发展,以中高价和高档市场为目标的零售商及服装加工商必将注重品牌、产品设计、高质量和华贵的为特征;批量的服装零售商则更关注价格、快速变化和购买的方便性。

(3)提高纺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是提高纺织产业竞争力关键,在5-10年内,以培育一批具有先进生产力水平和原创品牌,具有国际化经营能力的纺织大企业、大集团的为目标,把一些有条件的纺织企业培育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知名企业集团,逐步形成以民族资本为基础的跨国企业骨干;加大对品牌建设的投入,打造更多的纺织名牌;鼓励外资企业在“上档次产品”和重点技术研发方面进行合作;提高外资企业对全国纺织工业和地方经济的贡献率。

(4)在我国纺织品的消费中,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消费的比重从20年前的约20%上升到46%,正在成为中国纺织经济新增长点。

在发达国家,家用纺织品在纤维消费中的比重为30%—40%,而目前我国家用纺织品的消费占最终纤维消费比重不到20%,所以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随着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产业用纺织品也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1988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产量为53万吨,到2003年则达262万吨。

预计到2010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可能达到400多万吨。

1.2陕西纺织服装业的基本现状、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1.2.1纺织服装业结构的基本状况

陕西省目前有国有、合资的大型棉纺织企业十多个,80%通过了国家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在行业主要设备规模、产品年产量、产品水平、科技水平等方面获得了较大发展,其中棉纺设备水平已跨入国家先进行列。

近几年民营棉纺织企业的数量有所增加,但规模均较小;毛纺织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印染行业、丝绸行业、服装行业等均处于不很景气的状态。

1、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陕西纺织品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所占的比例如下表所示:

表1-52003年全国重要纺织品出口基地纺织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对比[2]

单位:

亿元

从业

人数

企业户数

工业增加值

(现实价)

资产合计

产品销售收入

产品销售税

金和附加

利润总额

出口交货值

合计

同比

%

合计

同比

%

合计

同比

%

合计

同比

%

合计

同比

%

合计

同比

%

全国

8322761

25803

3176.96

22.76

12097.54

17.58

12342.46

24.60

50.40

17.15

443.98

30.26

4185.91

21.98

江苏

1478746

5256

719.62

22.92

2328.08

16.20

2917.03

22.70

10.24

4.65

100.77

20.50

804.35

21.21

上海

1691658

1824

169.17

10.93

654.42

9.82

676.93

14.31

1.24

26.01

28.13

4.91

277.90

11.72

浙江

1188763

5624

604.12

27.72

2582.52

35.45

2858.58

30.40

13.72

22.99

143.66

25.61

1010.05

34.75

山东

4335534

2128

433.55

38.19

1468.04

32.97

1486.57

41.53

5.86

71.82

78.49

62.92

443.57

24.50

广东

3782261

3659

378.23

12.35

1215.32

4.91

1482.00

13.73

5.15

4.38

19.64

24.58

829.35

11.61

陕西

101925

109

17.72

12

105.84

0.88

52.52

11

0.25

0.50

-1.31

13.75

0.33

从表1-5统计数据可看出,我国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福建等地。

它们的各项经济指标占了全国的80%以上,而陕西在全国的份额所占比例很小。

2、存在问题

在对陕西纺织工业调查中发现,不少企业缺乏活力、连年效益不好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企业产品老化,质量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进一步调查分析,不难发现纺织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存在诸多问题:

⑴ 市场信息滞后,存在“三无”现象:

一是预测不灵,开发出来的新产品无利可图。

不少企业在开发新产品中不能准确预测市场变化,灵活应对市场变化,随时适应市场变化。

二是闭门造车,开发的新产品无竞争力。

一些企业开发新产品与市场脱节,导致企业走向亏损。

三是不能择优,开发的产品无市场。

有些企业对新产品没有做到择优开发,没有在适销对路上下功夫,结果成为滞销产品。

⑵ 企业技术落后,存在“三多”现象:

众多企业在产品开发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并不全是资金问题,而是技术问题。

不少产品在市场上处于平销状态,其原因主要是产品水平低。

“老面孔”多,只能在市场坐起“冷板凳”;“改进型”产品多,更新力度不大,有些甚至是过时或淘汰产品;“内向型”产品多,由于技术含量低,虽然在本地区有一定销路,但却难向全国推广,更难向国际市场进军。

⑶ 产品调整滞后,存在“三差”现象:

一是开发周期长,时效性差。

陕西纺织业大多是老企业,产品单一,若要搞技术改造,调整一个产品,须调整整个生产工艺和工序,使得产品从研制到定型,时间拖得很长,难以适应变化的市场。

二是“吃饭产品”多,效益较差。

一些企业在产品开发上,只顾眼前效益,尤其在企业困难时,只考虑“吃饭产品”,守摊意识浓,满足有一碗饭吃就行,错过了市场机遇。

三是产品创新少,竞争力差。

不少企业在产品开发研制和生产过程中,只局限于产品的质量,而没有从技术含量、文化含量和产品个性特征以及用户需求出发,生产出来的产品竞争力不够。

虽然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困难,但陕西纺织业能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企业由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综合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在行业主要设备规模、产品年产量、产品水平、科技水平等方面获得了较大发展,其中棉纺织设备水平已跨入国家先进行列。

1.2.2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陕西纺织服装业2003年从业人数约10.19万人。

据调查分析,企业实际上使用了相当数量的农民协议工,所以实际的从业人员可能远大于10.19万人。

根据1999年抽样调查,陕西纺织业职工队伍存在“二低一少”的状况:

“二低”,即一是文化水平低。

二是技术水平低。

“一少”,即工程技术人员少,只占职工总数的10%左右,且专业门类不齐。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一线从业人员没有经过正规职业培训。

根据2004年对部分国有大企业抽样调查,陕西纺织业职工队伍有所改善:

中专(包括技工在内)占16.45%,大专占6.85%,本科占2.30%,中专以下占74.40%,其中:

普通高中毕业占46.05,初中毕业占19.74%。

人员技术水平见表(1-6):

表1-6具有的专业技术职称或职业资格(技术等级)(304人抽样调查)

高级工程师或相当职称

工程师或相当职称

助理工程师或相当职称

技术员或相当职称

技师

高级

技工

中级

技工

初级

技工

非技术

工人

人数

5

5

28

13

4

26

40

71

114

比例

1.65

1.65

9.21

4.28

1.32

8.55

13.16

23.36

37.5

从以上数据可分析出:

2003年比1999年纺织企业的技术力量有所改善;在走访企业负责人的访谈中发现,由于现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被越来越多的采用,这点改善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企业既需要大量能掌握新技术的高级蓝领,同时需要这些人在生产中能有创新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1.2.3陕西纺织工业的前景展望

1、陕西纺织前景广阔,振兴有望

陕西纺织工业是建国初期建设的全国纺织工业基地之一,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为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陕西省十五规划指出,纺织工业要充分利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加快纺织、印染和服装加工业的更新改造,在“压锭、减员、增效”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实施总量扩张、技术升级、质量上档,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振兴纺织工业。

2、陕西纺织企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在陕西纺织企业发展方面具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放大优势近几年西部纺织同东部沿海纺织的差距正在拉大。

距离拉大,并不意味着西部纺织就没有优势可言。

就陕西省纺织企业来说,虽然棉纺企业只占全国3.28%,织机占4.5%,但无接头纱比例高达70%,无梭织机占有量达10.5%,无梭布比例占35%,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就是陕西纺织的优势。

陕西纺织业的发展,就要立足于放大棉纺织企业这块优势,形成优质坯布生产基地。

  

(2)加大技改力度纺织产品的提升,必须建立在先进技术的引进和研发上。

加大技改力度就是要企业能同市场的需求变化同振,有能力生产出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具有抗菌功能的纺织品、人性化产品、功能纺织品)。

(3)打破传统销售方式建立灵活多样的销售机制,使企业掌握在市场交易过程中的主动权。

纺织企业应将电子商务、网上交易……这些先进的销售形式付诸于实践而不只是仅仅停留在规划上。

1.3陕西、全国纺织工业三~五年的岗位(职业群)预测与人才需求

从对全国及陕西纺织服装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入世后,尤其是后配额时代,纺织业具有的竞争力主要为中、高档产品。

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要有高质量的产品,而高质量的产品源自严格的管理及相应的技术,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目前我国实践性的操作人才相当缺乏,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正是切合了这个实际。

据资料介绍,当前特别缺乏的六种人才是:

高分子技术人才;多种纤维混纺交织技术人才;现代印染和后整理技术人才;专业信息和软件开发人才;面料织物结构设计、花型设计、服装设计人才;懂专业的营销人才和管理人才。

以前我校高职毕业生主要就业渠道在省内。

近几年,随着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及东部地区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愈来愈多的学生选择省外就业。

2004年省外就业已达60%,省外就业的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

少量的也有去向西部的新疆,主要集中在新疆的哈蜜、石河子等地。

通过大量的调研和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从全国纺织业的产业分布分析,江苏、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和我省都需要大量的纺织专业、中、高级技术人才。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装饰品、窗帘等家用纺织品领域,人们越来越追求产品的功能性和配套性。

资料统计,近10年来,家用纺织品生产量已翻了10番,使家纺用品的地位得到很大提升。

也逐渐与服装面料区分开来,各自形成了独立的市场和专业的消费者。

包括家用纺织品在内的纺织品装饰布艺应是未来的热门专业。

3、根据中国服装协会对各地区的调查,全国现有39个服装产业集聚地,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

服装产业集聚地区的生产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近7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这里。

这些地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相当大。

4、从印染行业协会统计资料显示,印染产量较高地区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江苏、山东、河北、福建。

由此可见,我国东部对染整专业学生的需求量非常大,且各层次的学生都非常需要。

5、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和贸易摩擦的不断增加,纺织工业急需纺织品检测与贸易方面的才,尤其对于陕西,大专以上的高级纺织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人材较缺。

综上所述:

陕西的棉纺织专业、市场营销专业需求量较大;染整专业由于陕西大的厂家生产不很景气,需求量不大;纺织品装饰布艺方面由于陕西未形成生产能力,现阶段需求量虽不大,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故目前可先在纺织专业中设家用纺织品专业方向,逐渐过渡为纺织品装饰布艺专业。

江、浙、山东及广东一带对纺织、染整及服装专业及近年来兴起的纺织品装饰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只要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这此三个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分配形势会更好。

2.陕西纺织院校专业设置现状与分析

2.1基本概况

随着纺织业发展,我省纺织职业教育近年来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从形式上有公办、民办,成人教育、也有企业的培训机构;从模式上有学历教育,也有职业短期培训;层次上,有高职、中专、技校等教育层次。

到目前为止,我省涉及纺织职业技术院校有十余所,其中高等职业教育院校4所(普通高校开办的高职或相关专业2所、民办1所、独立高职1所),重点中专1所、重点技校1所,还有几所企业办技校和开办相关专业(服装)的其他学校。

从而形成了以纺织职业技术院校和重点中专为龙头,以技校、中专、大专为骨干的纺织职业教育网络体系。

有的院校将高职、中专、技校通过资源整合,一体化办学,使之具有培养从初级到中高级的应用型人才的能力。

这样既满足了个人的职业愿望,也可满足企业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保证了人才质量;既可以充分发挥各层次职业学校的教学特色和能力,也能保证各层次职业学校的资源充分利用,办学效益提高。

2.2师资队伍与结构

据抽样调查,纺织职教院校的教师(含实习、实验教师)队伍,经近年来的补充与建设,基本状况已大有改观,但也存在明显不足。

学历结构上,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教师总数约83.8%,虽符合学校评估指标体系要求,但比率仍偏低。

职称结构上,高级约占21.1%;中级约占48.8%,分布较为合理,师资力量较雄厚,但高级人员略有偏低。

年龄结构上,年龄在20--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分别占教师总数约23.6%、43.9%、22%、10.6%,年龄结构也基本合适,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比例较低些。

拥有技术等级证书的教师约占18.7%,相对职教院校要求差距较大。

教师专业分布较为齐全。

师生比约为1:

17.09,高于正常水平

2.3实验实习场所设施基本状况

各个学校近几年来都投入了一定的资金,配置了一批教学实验实习设备,在校外建立了实习基地,使学校的实验实习状况有了一定的改观,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纺织类实验设备除部分仪器较先进外,其余仪器还较落后。

在实习设备上,大型和先进的设备明显较少,基本依靠校外实习基地弥补,基本能保证现有学生使用。

电教等设备,部分机型较先进,多数能满足教学使用。

实验实习开出满足率平均约为70%左右。

2.4目前主要开设专业

高职和中专层次主要开设有纺织类、服装类、机电类、经贸类、纺织艺术类、电子信息类等几类专业,其中纺织类主要有:

纺织工程、现代纺织技术、染整技术等专业;服装类主要有:

服装设计、服装工程、制衣工程等专业;机电类主要有:

机电工程、机电一体化、纺织机电技术等专业;经贸类主要有:

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纺织艺术类主要有:

装潢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