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丹江口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3507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丹江口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省丹江口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北省丹江口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北省丹江口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北省丹江口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丹江口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湖北省丹江口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丹江口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丹江口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湖北省丹江口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市级联考】湖北省丹江口市【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生产、生活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焚烧垃圾发电C.天然气燃烧D.活性炭吸附异味

2.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A.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

B.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水体污染

C.节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加喜庆气氛

D.为节约资源,大力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3.有关分子和原子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电解水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C.电解水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

1

D.烧杯中有两支高低不同正在燃烧的蜡烛,在蜡烛对侧沿烧杯壁缓慢倾倒二氧化碳,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6.以下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①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②氢气、甲烷在点燃前均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③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途径之一

④氮气常用作保护气,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

⑤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⑥空气和冰水都是混合物

⑦过滤可以将硬水软化

A.2个B.3个C.4个D.5个

7.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验证分子运动B.

CO2的验满

C.

验证燃烧的条件D.

验证反应放热

8.下列实验设计不可行的是

A.可用MnO2区分水和过氧化氢

B.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C.可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CO2和O2

D.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

9.丁烯(C4H8)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丁烯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

2B.丁烯中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

C.丁烯分子中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D.丁烯分子中含有4个碳元素和8个氢元素

10.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

硅及其氧化物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Si+O2

SiO2②SiO2+Na2CO3

Na2SiO3+CO2↑③SiO2+2C

Si+2CO↑④Si+2NaOH+H2O

NaSiO3+2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属于化合反应

B.上述反应中共生成三种可燃性气体

C.Na2SiO3中Si为+4价

D.Si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1.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装置,下列关于图示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③说明CO被还原后的产物是CO2;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分解反应

A.①③④B.①④⑤C.①②④D.全部正确

1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红磷燃烧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在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双氧水

D.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二、填空题

13.用化学用语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__;

(2)2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_____;

(3)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写一种)______________;

(4)标注次氯酸钠(NaC1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

14.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请回答:

(1)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氢能B.核能C.石油D.风能

(2)汽车尾气是空气主要污染源,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

①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________种氧化物,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

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

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4NH3+3O2点燃6H2O+______。

15.如图,A是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C、D、E分别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A中x=_____;

(2)B、C、D、E四种粒子中有一种属于阳离子,它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__;

(3)B、C、D、E四种粒子中与A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填字母);

(4)A能与其他四种粒子中的一种形成化合物,该物质由离子构成。

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16.如图是一些探究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水是由________组成。

(2)关于B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实验时,红磷的用量不影响最终结果

B.实验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C.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D.红磷熄灭后,应立即打开弹簧夹

(3)C实验能否达到目的并说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7.A、B、C、D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若A为黑色固体单质,B和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且B是有毒气体,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可实现C→D的转化,C的化学式为________;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若A、B、D都是氧化物,且A和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C的用途为____________,D→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四、实验题

18.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

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常混有少量水蒸气,可通过盛有浓硫酸的F装置除去,则该混合气体应从F装置的__________口通入(填“①”或“②”)。

五、科学探究题

19.某化学小组将少量过氧化钠(Na2O2)粉末加入盛水的试管中,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甲同学:

生成氢氧化钠

乙同学:

生成碳酸钠

丙同学:

生成氢气

丁同学:

生成氧气

(1)大家一致认为乙同学的推测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

无现象

(2)______________

用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

(3)______________

有氧气生成

(4)______________

溶液变红

溶液显碱性

(得出结论)

(5)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拓展)

(6)根据所学知识,请你预测将少量过氧化钠粉末加入硫酸铜溶液中的反应现象_______。

六、计算题

20.某补钙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欲测定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假设其它成分可溶于水但不参与反应)。

反应前的总质量:

370g反应后的总质量:

363.4g

(1)该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______(填“有”或“无”)影响。

(2)计算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粮食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焚烧垃圾发电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天然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活性炭吸附异味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此依据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C

【详解】

A.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可净化空气、保护环境,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可防止水污染,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节日燃放烟花爆竹,既有噪声污染,又有大气污,此选项符合题意;

D.化石然料燃烧产物会污染空气,大力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然料,可减少空气污染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详解】

A.一个质子的质量与一个中子的质量近似相等,一个电子的质量是一个质子质量的

,所以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此选项正确;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电解水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此选项正确;

C.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此选项正确;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的缘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D。

4.D

【详解】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此选项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对生成物的叙述,不是实验现象描述,此选项错误;

C.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

2,此选项错误;

D.烧杯中有两支高低不同正在燃烧的蜡烛,在蜡烛对侧沿烧杯壁缓慢倾倒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进入烧杯后占据下方空间,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此选项正确。

故选D。

5.C

【详解】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此选项正确;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如:

氧化铜、氧化铁)发生反应,此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石蕊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生成的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此选项错误;

D.清明上河图是用墨画的,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墨中含有碳,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此选项正确。

故选C。

6.B

【详解】

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所以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此说法正确;

②任何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都有一个爆炸极限,在爆炸极限范围之内,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氢气、甲烷在点燃前均要检验气体的纯度,此说法正确;

③物质的着火点是不能改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此说法错误;

④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固体二氧化碳升华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此说法正确;

⑤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此说法错误;

⑥空气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冰水是一种物质,冰水属于纯净物,此说法错误;

⑦过滤可将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除去,不能将硬水软化,此说法错误。

故选B。

7.B

【详解】

A、浓氨水易挥发,大烧杯内酚酞试液变为红色,说明的氨气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了整个烧杯中,能验证分子运动,图中所示能达到目的。

B、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不能达到目的。

C、实验运用了对比的实验方法,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对比,能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两处白磷对比能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图中所示能达到目的。

D、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气球会胀大,图中所示能达到目的。

故选B

8.B

【详解】

A.水中加入MnO2无现象,过氧化氢中加入MnO2有气泡产生,可用MnO2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此选项正确;

B.CO2不支持燃烧,CO2中的CO燃烧不起来,此选项错误;

C.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O2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此选项正确;

D.两种水中加入同样多的肥皂水,出现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此选项正确。

故选B。

9.B

【解析】

A、丁烯的化学式是C4H8,由化学式可知,丁烯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

2,故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不可能是1:

2,故A错误;

B、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2个电子层,故碳元素在第二周期,正确;

C、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4,故错误;

D、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D错误。

故选B。

10.B

【详解】

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反应①属于化合反应,此选项正确;

B.上述反应中生成了CO2、CO、H2三种气体,CO、H2具有可燃性,CO2无可燃性,所以共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此选项错误;

C.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Na2SiO3中Si为+4价,此选项正确;

D.由题给信息可知,Si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此选项正确。

故选B。

11.C

【详解】

①氧化铜是黑色固体,铜是红色固体,玻璃管中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则氧化铜被还原为铜,说明CO具有还原性,此说法正确;

②实验中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此说法正确;

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CO被氧化后的产物是CO2,此说法错误;

④该实验中的尾气处理,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此说法正确;

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

CuO+CO

Cu+CO2,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此说法错误。

故选C。

12.A

【详解】

A、红磷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红磷的质量等于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质量,与图像相符,故A正确;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由于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是固体,故反应结束时,剩余固体质量不为0,与图像不符,故B错误;C、在未加入双氧水时,氧气的质量为0,与图像不符,故C错误;D、刚开始加热时达不到氯酸钾分解所需温度,不会放出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才有氧气产生,与图像不符,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13.N2Fe2+SO2或NO2

【详解】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2)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离子个数,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2Fe2+表示2个亚铁离子;

(3)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4)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次氯酸钠(NaC1O)中钠元素的化合价是+1,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所以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

14.C32CO+2NO

2CO2+N22N2

【详解】

(1)新能源包括氢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石油是传统的能源,是一种化石燃料,故选C。

(2)①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

2CO+2NO

2CO2+N2,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3种氧化物;②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NO

2CO2+N2;

(3)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前有4N、12H、6O,反应后有12H、6O,相差4N,氮气的化学式是N2,故填2N2。

【点睛】

解得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微观示意图所表示的意义,能捕获正确的化学信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确定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式。

15.8Mg2+ECaF2

【解析】

(1)①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得20=2+8+x+2,则x=8;

(2)根据C的质子数大于电子数属于阳离子,符号为:

Mg2+;(3)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A粒子与E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E粒子化学性质相似;(4)A能与其他四种粒子中的一种形成化合物,该物质由离子构成,D最外层电子数为7,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阴离子,9号元素是氟元素,所以能形成氟离子。

故根据化学式的书写原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CaF2。

16.氢元素和氧元素BC不能,因为反应有气体CO2生成且CO2扩散到空气中去了

【详解】

(1)电解水生成氧气、氢气,反应后有氧元素、氢元素两种元素,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A.实验时,红磷要过量,以耗尽氧气,如果氧气的量不足,消耗部分氧气,实验结果偏小,此选项错误;B.实验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否则影响实验结果,此选项正确;C.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以防与外界有气体交换,此选项正确;D.红磷熄灭后,冷却至室温再打开弹簧夹,此选项错误。

故选BC。

(3)C实验不能达到目的,因为反应有气体生成,生成的CO2逸散到空气中去了。

17.CO22C+O2

2CO供给呼吸(或支持燃烧)H2+CuO

Cu+H2O或CO2+Ca(OH)2=CaCO3↓+H2O

【详解】

(1)若A为黑色固体单质,则A是碳,B和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且B是有毒气体,B是CO,则C是CO2,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可实现C→D的转化,D是O2,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

2CO。

(2)若A、B、D都是氧化物,且A和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且A→B,则A是H2O2,B是H2O,C是O2,氧气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由于D是氧化物,所以D→B的化学方程式可为:

H2+CuO

Cu+H2O或CO2+Ca(OH)2=CaCO3↓+H2O

【点睛】

推断题往往以框图的形式出现,箭头指向端是生成物,解答此类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找出该题的突破口,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组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组是过氧化氢和水。

18.长颈漏斗2KMnO4△K2MnO4+MnO2+O2↑ABD②

【详解】

(1)a是长颈漏斗。

(2)加热高锰酸钾生成氧气、锰酸钾、二氧化锰;加热固体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A。

(3)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固液常温反应制取气体应选择发生装置B,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BD。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洗气装置气体是长进短出,所以用F装置除去水蒸气,该混合气体应从F装置的②口通入。

【点睛】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水溶性及密度选择收集装置。

19.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所以反应后,生成物中不可能含有碳元素说明无氢气生成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2Na2O2+2H2O=4NaOH+O2↑有气泡产生,有蓝色沉淀生成

【详解】

(1)大家一致认为乙同学的推测不正确,理由是: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所以反应后,生成物中不可能含有碳元素;

[实验探究]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

无现象

(2)说明无氢气生成

 

用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

(3)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有氧气生成

(4)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溶液显碱性

(5)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OH+O2↑;

(6)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故将少量过氧化钠粉末加入硫酸铜溶液中的反应现象为:

有气泡产生,有蓝色沉淀生成。

20.

(1)无影响

(2)75%

【详解】

解:

(1)该实验操作是通过反应前后装置的差量(即二氧化碳的质量)来计算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要求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所以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370g-363.4g=6.6g,设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

,解得x=15g

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75%

答:

(1)该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2)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75%。

【点睛】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式计算,易错点是由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