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2709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下册教案.docx

《科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下册教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下册教案.docx

科学下册教案

1单元神奇的机械

1、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3、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知道什么是机械;

难点:

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

教学准备:

一些常见的生活或生产用具,起子,开瓶器,菜刀,筷子,钳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老师遇到了一些困难,想请大家来帮帮忙。

2、出示一瓶啤酒,一包酸奶,一根胡萝卜。

提问:

老师想把啤酒打开,喝奶和把萝卜切片,应该怎么办?

3、学生讨论,提出办法。

(分别用到了开瓶器、吸管和菜刀)

二、探究新知:

1、感知机械:

(1)谈话:

其实刚才我们用的开瓶器、吸管和菜刀就属于机械。

(2)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汇报搜集到各种机械。

(3)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2、说明机械的含义:

(1)学生达成共识,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

这些工具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给我们带来什么方便,记录并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并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3、揭示机械的作用: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用机械的对比活动,体会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2)讨论机械的哪些部分降低了工作难度,进一步揭示机械的作用。

4、介绍古代机械:

(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造图片,讲解古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让学生感受先人的智慧。

三、拓展活动。

布置任务: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当中还有哪些装置也属于简单机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2、怎样移动重物

教学目标:

1、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2、知道杠杆的特点,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

3、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4、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被广泛运用,能够说出生活中运用杠杆的一些事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难点:

探究利用支点使木尺平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钩码、弹簧秤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趣。

1、谈话:

老师打不开罐头。

你们谁能帮助我?

2、操作者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提问:

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

4、操作演示后揭示杠杆。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工作原理。

1、谈话:

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3、游戏实践:

比比谁的力气大?

讨论:

为什么在这次比赛中力气小的同学能够以弱胜强?

谁帮了她的忙?

4、提出问题:

为什么使用杠杆可以将自己的力放大呢?

杠杆为什么能够省力?

支点、力点、重点三者之间的距离远近是如何影响搬动物体所用力气的大小的呢?

5、分组实践操作活动。

6、分析讨论实验数据。

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7、讨论:

⑴杠杆是否都省力?

⑵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

在什么情况下费力?

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

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省力的杠杆;费力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3、观察课本插图:

哪些是省力的?

哪些是费力的?

4、讨论: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他说得有道理吗?

你觉得是否可行?

 

3、斜坡的启示

教学目标:

1、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就是一面斜坡。

2、能够就斜面角度的大小与用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揭示规律。

知道斜面的角度影响拉力的大小,角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

3、知道螺旋是斜面的一种变形。

4、能发现身边一些利用斜面省力的事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知道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难点:

发现斜面的角度越小越省力。

教学准备:

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等图片和电教课件、斧子、葡萄酒开瓶器、瓶子上的盖子、水龙头、螺丝钉、一段圆木等;一个封闭的重盒子、长短不同的木板、铁架台或其他支架、弹簧秤、滑轮组、书、各种螺钉、各种楔形或螺旋的工具、三角形纸片;拉链、带盖子的塑料瓶等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斜面。

1、谈话:

假如有一个沉重的机器要你从低处搬到高处,你会怎么做?

2、交流,比较:

哪一种方法搬运起来更容易些呢?

二、观察斜面,分析斜面要素。

1、利用多媒体出示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楼梯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这些事物共同的特点。

2、交流、归纳总结:

都可以将物体提升到一个高度;都具有一个倾斜面。

3、揭示:

像盘山公路、桥梁引桥这样的斜坡或倾斜面叫斜面。

斜面是与水平面成一角度的平面。

4、讨论:

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哪些?

你如何来调整斜面的倾斜度?

5、图片出示两座高度相等、引桥长度不等的拱桥的图片。

提问:

如果你骑自行车上桥,上哪一座桥比较轻松些呢?

说说你以往的体验和感受。

6、谈话:

为什么同样高的拱桥,骑到上面所要用的力气不一样呢?

三、实践操作,研究斜面要素对力的影响。

1、出示问题:

一个斜坡的坡度大小(斜面的长短)到底是如何影响小车运动时拉力的大小的呢?

2、学生提出假设。

3、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4、交流:

你是如何设计实验的?

需要什么材料?

5、评点学生的实验设计,并作指导。

6、学生按假设的不同分组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填写活动记录。

7、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8、提问:

比较全班同学测得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9、出示盘山公路的图片,提问:

通往山顶的公路为什么不修成滑梯一样的斜面?

公路绕着山盘旋而上,与直上直下的道路相比哪些方面有了改变?

盘山公路为什么要修成这样呢?

四、认识变形的斜面。

1、实践操作活动:

从纸上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

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螺钉,组织观察并讨论:

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

3、小结:

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

斜面的斜坡越长,绕在圆柱形物体上的螺纹就越密。

4、讨论:

使用斜面可省力,使用螺旋也可以省力吗?

为什么要把钉子做成螺旋状的?

5、出示一段圆木,你可以把它掰开吗?

借助于什么工具可以把这段圆木分开?

观察斧子的剖面结构。

我们把这种形状叫做“楔形”。

楔形是两个背对背的斜面。

6、指导一学生操作实践,利用斧子的楔形结构将圆木劈开。

说说感受。

7、还有哪些工具也是楔形的?

8、组织学生观察拉链:

你是否尝试过用手把拉链的两边扣到一起?

怎么样把拉链的两边分开或者合上呢?

实践操作,体验拉锁的重要作用。

9、小结:

螺旋、楔形等都是斜面的变形。

五、学习应用,迁移拓展。

1、利用多媒体出示多幅图片,解释一下它们是如何省力的?

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4、拧螺丝钉的学问

教学目标:

1、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2、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是由一个轮固定在可转动的轴上构成的。

3、能够组装器材探究运用轮轴可以省力。

4、能够寻找出与螺丝刀相同性质的轮轴用具。

5、知道轮轴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能够识别出轮轴。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通过组装器材进行实验,发现运用轮轴可以省力。

难点:

通过实验、测量,发现轮与轴的直径相差越大,越省力。

教学准备:

汽车资料课件、模型、扳手、钥匙、游船图片及简单运动示意图,木头,螺丝钉,大小不等的螺丝刀,各种组装轮轴的部件,铁架台,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棍,线绳。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

大家都见过驾驶员开车,你知道汽车的方向是由什么部件控制的?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方向盘这种简单机械!

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

1、出示汽车方向盘的资料,观察分析:

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

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

2、交流观察收获、小结轮轴。

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

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

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

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

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轴上的物重(牛)小轮上的拉力(牛)大轮上的拉力(牛)

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7、小结:

轮轴能省力。

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

8、讨论研究:

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9、小结。

四、实践操作,迁移扩展。

1、操作竞赛:

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交流:

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用轮轴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3、提问:

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

为什么要使用这种简单机械?

(观察课文P10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

(1)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

轴是什么?

(2)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

4、谈话:

在日常生活中到父母工作的工厂、单位找找,还有哪些地方有轮轴?

五、课外实践操作:

用神奇绞盘抬物体。

 

5、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学目标:

1、知道滑轮的构造,知道滑轮有动滑轮和定滑轮之分。

2、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会在做滑轮的实验中通过数据分析说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4、知道两种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知道动滑轮、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难点:

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准备:

望远镜,旗杆顶部的图片,定滑轮和动滑轮的装置,铁架台,弹簧秤,钩码,线绳,有关电梯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观察滑轮。

1、谈话:

每天早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知道国旗是怎么样升到旗杆上去的吗?

2、讲述:

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装置?

那就是滑轮。

3、提问:

滑轮是一种怎么样的装置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滑轮,让学生观察,寻找结构上的特点。

4、交流讨论:

滑轮形状像轮子,轮子上有槽。

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

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

5、小结:

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

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

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6、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

教师利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或生活场景。

7、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

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

让我们继续学习。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

1、出示两种滑轮装置,教师操作演示提升重物。

提问:

在用滑轮提升重物时,两个滑轮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它们分别是什么滑轮呢?

2、阅读教材第11页上半部分的内容,了解两类滑轮的名称和结构:

定滑轮和动滑轮。

3、我们通过滑轮提升物体的过程中,用力的大小跟原来有没有变化呢?

学生提出假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书写部分假设。

4、分组实践活动:

⑴各个小组根据提供的滑轮、重物等分别做成定滑轮和动滑轮。

⑵实践操作,研究两种滑轮在提升重物时的不同作用。

5、交流实验现象,汇报实验收获。

6、分析实验数据,讨论:

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7、为什么两种滑轮具有不同的作用?

你可以用杠杆和平衡原理来分析一下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属于什么杠杆类型吗?

解释一下为什么使用定滑轮不能够省力,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8、讲述:

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实际上单独使用很少,应用的时候,常常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方便,于是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扬长避短,这样就组成滑轮组。

(出示使用滑轮组的场景)预测一下:

滑轮组有什么作用呢?

三、游戏体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布置游戏活动:

(1)游戏工具:

两根结实的木棍、8米长的绳子。

(2)游戏目的:

通过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体验滑轮组的力量,了解滑轮组的连接方式。

(3)游戏人数:

3—4人组成一组,共同进行活动。

(4)游戏方式:

A、将绳子的一端系在一根木棍上,然后将这根绳子绕过第二根木棍,再回到第一根木棍,然后再绕过第二根木棍。

B、请两位同学站在距离一米远的地方站稳,并握紧木棍。

C、第三位同学小心地拉动绳子的另一端。

观察并体验:

结果怎么样?

2、组织讨论:

(1)当你拉动绳子时,其他两位同学能够抓住木棍站在原地不动吗?

(2)如果把绳子再绕木棍一圈,结果会怎么样?

再绕一圈呢?

(3)绳子缠绕的圈数和你所需要的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吗?

3、拓展研究活动:

组装滑轮组,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4、找一找,你周围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

他们分别发挥着什么作用?

四、课外拓展研究。

1、课外探究:

升降电梯的秘密。

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滑轮装置。

(1)制作一种能够吊起重物的简单滑轮装置。

(2)制作能够升降旗的滑轮装置。

(3)制作能够来回传递便笺的滑轮装置。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教学目标:

1、能够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发现自行车有链条传动装置。

2、能够识别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比较出齿轮传动与链条传动的特点。

3、会利用瓦楞纸和塑料瓶盖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装置。

4、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5、能够在玩具和常见机械中找出它们的传动装置。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发现机械中的传动装置及其作用。

难点:

了解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准备:

自行车实物或图片,装配好的皮带传动装置模型,打开后盖的座钟,三球演示仪,皮带传动组件、齿轮传动组件、链条传动组件(工具箱配备)、橡皮筋、皮带轮,自行车,皮尺,粉笔,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观看录像,欣赏动力传递的过程。

2、结合录像解释:

这些可以把动力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

二、探究几种传动装置的结构和功能。

(一)探究皮带传动的特点。

1、教师出示一个皮带传动装置,操作演示。

学生观察:

这个传动装置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

2、教师操作皮带传动装置,学生观察轮子的运动状态。

3、交流讨论:

当大轮运动时,小轮是何种状态?

大轮和小轮的运动方向是怎么样的?

大轮和小轮转动的快慢一样吗?

动力是依靠什么传递到小轮上的?

4、分组操作实践。

5、交流汇报,操作演示。

6、讨论:

皮带传动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齿轮传动的特点。

1、电脑演示、放大座钟内部的传动装置,观察:

这种传动装置的结构跟皮带传动装置有什么不同?

2、观察传动装置的运动状况,了解此种传动方式叫“齿轮传动”。

3、分组操作实践:

各组利用工具箱内提供的材料做一个齿轮传动装置,研究传动特点并填写实验记录。

4、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5、讨论:

(1)在齿轮传动装置中,相邻的两个齿轮转动方向有什么特点?

(2)齿轮传动中,齿轮转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三)探究链条传动的特点。

1、依靠一根结实的链条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操作演示链条传动装置,学生观察两个轮子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

2、交流发现。

3、操作实验器材,体验链条传动的特点。

4、比较:

链条传动与皮带传动、齿轮传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巩固应用,迁移拓展。

1、谈话:

找一找玩具的哪个部分是起传动作用的,说一捉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种传动方式。

2、提问:

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机器分别运用了什么传动方式呢?

3、拓展迁移:

(1)玩一玩:

将两只注射器装满水,用胶管连通,推动或者拉动其中一只注射器的活塞,观察另一只活塞的运动,说一说其中的道理。

(2)了解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类型的传动装置。

 

2单元形状和结构

1、折形状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提出周围环境中与形状有关的问题,并设法解释;

2、使用恰当语言描述研究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1、能预测不同形状的结构哪种承受力大些;

2、初步学会改变纸的形状和纸筒形状,增大其承受力的方法。

3、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

4、了解形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2、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时能起重要作用。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初步学会改变纸的形状和纸筒形状,增大其承受力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蜂巢、乌龟、房屋、蛋壳、罐头盒、汤勺、台灯罩、瓦楞 纸等图片。

 学生准备:

图画纸、胶带、剪刀、厚书、笔袋(铅笔盒)、鸡蛋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讲述:

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等几种形状构成的,请大家试一试,由这些形状你还能变出哪些形状?

2、谈话:

(教师出示蛋壳、房屋等图片)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生物,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

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哪些形状构成的吗?

(二)、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

1、谈话:

纸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改变一下形状吗?

比比谁的方法多。

2、活动:

学生折纸,交流各自折的形状。

3、谈话:

刚才我们把纸改变成了这么多形状,谁能来给这些形状分分类呀?

4、活动:

学生分类。

5、谈话:

薄薄的纸片能改变成各种形状,也可以把纸折成纸筒的形状,如方形、六边形。

6、学生讨论。

(注意:

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

纸张的材料要相同,高度要相同等)

7、记录好预测结果:

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是几颗星?

8、谈话:

刚才仅仅是我们的预测,那是不是这样的呢?

我可以通过什么实验方法来证明我们的想法呢?

9、学生:

只要在上面放重物就行了,比一比,哪种形状上放的重物多就是谁的承受力大。

10、提问:

同学们想一想,放在上面的重物应该怎么样?

11、讲述:

为了使实验的标准相同,放在上面的重物也应该是相同的。

12、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

13、交流各种形状的承受力。

14、提问:

通过刚才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15、教师演示:

(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很脆,猜猜多少本本子能将它压塌呢?

先学生预测,老师演示蛋壳的承受力。

16、谈话:

你们也想感受一下吗?

学生动手感受鸡蛋的承受力。

(三)、了解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运用。

1、讲述:

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它们的承受力是不同的。

我们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增大它们的承受力。

下面这些物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小组讨论后汇报;

(四)、拓展应用。

1、教师演示:

(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很脆,猜猜多少本本子能将它压塌呢?

先学生预测,老师演示蛋壳的承受力。

2、实验:

设计用最少的鸡蛋壳承受的重物最多。

3、小组实验后汇报。

 

 2、搭支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19页~20页

  教学目标:

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能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3、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4、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5、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认识这个建筑物吗?

(师手拿上海东方明珠塔的模型)(介绍有关东方明珠塔的知识)看到东方明珠塔你有什么感想?

想知道这样美丽、雄伟、坚固的高塔是怎样建成的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搭支架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①老师这里有几个平面支架,请你猜测一下:

哪种形状的稳定性最强?

  ②学生活动:

a、小组成员分工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不容易变形,省材料。

  ③汇报看和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小结:

三角形最稳固最省材料

  2、解决前面开课问题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东方明珠塔的结构,说一说它如此坚固的秘密吧!

  3、加固其它平面支架

  你能想办法使其它的支架变得稳固吗?

(学生动手实验)

  汇报(此处注意多鼓励学生)

  4、拓展为后继学习准备

  正因为东方明珠塔如此坚固美丽才使众多到上海的游人前往观赏,你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

那怎样的高塔才算好呢?

(高、稳、省材料)请同学们先在你的小组内设计一份高塔的图纸,咱们下节课进行一场建塔比赛好吗?

  三、全课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3、建桥梁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搭建几种桥梁。

  2、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

  科学知识:

  1、知道桥梁是由桥面和桥墩组成。

  2、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又结实的桥梁。

  3、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建桥梁的过程,体验造桥的艰辛与快乐。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搭建三种类型的桥并比较桥的坚固程度。

  三、教学准备

  有关搭建桥梁的材料、绳子、纸张、木棒、透明胶带等

  有关各种桥梁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导入

  1、读报导

  2、这是一则关于什么的报道?

(板写:

桥梁)

  3、你见过哪些桥梁?

  

(二)桥梁分类

  1、想了解更多的桥梁么?

  2、分发桥梁的卡片

  3、介绍你最喜欢的桥梁

  4、给这些桥梁分类,说说标准

  (三)搭建桥梁并研究

  我们来建自己的桥梁研究:

  2、展示材料:

  观察,想一想,怎样建桥梁?

 演示,搭建不同类型的桥梁

  归纳,把这三种不同的桥梁画下来。

(指导画简图,认识桥墩、桥面等)

  3、这三座桥梁中,那一座桥梁会是最牢固的?

  4、讨论、预测、填写

  关于桥梁的强度:

  1、我们怎样来比较他们的牢固程度?

  2、我们可以把重物放在桥梁的哪个部位呢?

是最牢固的部位?

还是最薄弱的环节?

(讨论)

  在图中,用向下的箭头表示出来。

  3、我们今天是用瓶装清水来作为重物,测量桥梁的强度。

(简单介绍矿泉水瓶子的容水的重量)

  分组活动过程:

  1、学生活动(约15分钟)

  2、指导及时记录数据

  3、汇报结果

  (四)总结分析研究结果

  通过大家的测试,你对这几座桥怎样的评价?

  1、最牢固的是哪一种桥?

  2、简介斜拉桥: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一种桥梁,省料,牢固。

正在广泛地被世界各地应用。

  (五)总结研究过程

  1、大家觉得今天研究了几种桥?

一座种还是三种?

  2、这三种桥有什么相同之处?

板写:

材料、跨度、宽度……

  3、这些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我们改变了其中的一个特点进行研究,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

  4、控制好了相同的条件,另一个因素才有了可比性。

  (六)拓展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对桥梁有了不少新的认识,课后还想继续搭建和研究桥梁么?

 古代劳动人民建了许多拱桥,那些石料是怎样搭建成拱形的呢?

我们一起看书了解一下

  1、为什么要夹纸片?

  2、拱是怎样形成的?

  3、你估计能承受多大的力量?

  这些问题都可以用课后的时间自己研究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