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2589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0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x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x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

新建昆明铁路枢纽东南环线

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

(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2)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

(3)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

(4)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

(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6)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二编制范围

适用于新建铁路昆明枢纽东南环线D2K71+150~DK78+130里程内的涵洞施工。

三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

1、工程概况

3.1地质情况

昆明枢纽东南环线昆阳至昆明南站段,线路行进于滇池东侧并绕滇池环行。

属滇池断陷盆地及滇中高原丘陵-中低山区地貌,地形起伏不大,地面高程1880~2040m。

滇池四周为丘陵、低山,中部较低,地形平坦。

地表多为农田,植被不发育。

区域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岩体较为破碎,风化程度较高,岩土体自稳性差;线路围绕滇池行进,覆土层厚度大,且多分布软土、膨胀土及液化砂土。

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发育。

3.2气象情况

本区属中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特点是类型多样化,时空变异大,冬干夏湿、春季多风、春夏多旱、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

气温一般在13℃以上,7~8月份最炎热,1~2月最冷。

全年平均降雨量1048.2mm,主要集中在5~10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8%左右,尤以5~8月为甚,占总雨量的60%。

3.3主要工程量

涵洞工程数量统计表

序号

中心里程

孔数-跨径

(孔-m)

长度

(m)

钢筋

(T)

混凝土(m3)

1

D2K71+413

1-4

2

D2K72+156

1-2.5

3

D2K72+230

1-1.5

4

D2K72+250

1-1.5

5

D2K74+710

1-1.5

6

D2K76+620

1-2.5

4施工总体方案

涵洞基坑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钢筋在加工场统一制作,现场绑扎成型,浆砌片石工程水泥砂浆采用搅拌机现场拌合,机翻斗运输。

框架涵砼采用现场浇筑施工,混凝土输送车运送至现场,泵送入模,插入式机械振捣,整个框架分为底板、涵身和顶板两次浇筑。

盖板涵基础及墙身采用现场浇筑砼施工,混凝土输送车运送至现场,泵送入模,插入式机械振捣,钢筋混凝土盖板采用集中预制,人工配合吊车安装。

倒虹吸内模管采用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圆管,提前按设计要求的配筋在预制厂预制,外套管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

4.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分布

4.1项目组织机构

为完成工程任务,我部在现场设立“中铁七局昆明铁路枢纽东南环线工程第六项目经理部”,负责在施工现场按合同要求组织工程的实施,按期优质完成本工程任务。

项目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4.2组织机构职能

4.2.1技术部

技术:

接受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技术交底,负责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审核设计标准,进行图纸核对、岗前培训、技术交底,临时工程设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技术方案、工艺细则及应急方案和技术资料的收集、管理、归档、保存等工作。

保证各项技术工作规范、科学、正确、有序开展,为每道工序生产合格产品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参与工程质量的评定与验收,对各种工程技术问题的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测量:

负责工程的测量工作,接收设计院的控制桩位及资料,组织复核;施工测量要保证其测量放线的准确性,精度满足规范要求;保管各种内、外业测量资料。

4.2.2安质部

安全:

负责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施工安全保障计划的编制并检查落实;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施工中日常安全检查及事故分析,严格安全操作程序,督促检查安全设施的设置和管理,检查作业人员安全防护品的佩戴和使用,参与事故分析。

质检:

负责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质量检查计划的编制并检查落实,监督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制定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组织质量教育和QC小组活动,督促搞好工序质量管理,组织对工程质量检验和试验及其状态控制,提交工程质量检验分析报告,对工程质量进行自检评定,检查各工序的成品、半成品施工质量,完成各种质量检查记录。

4.2.3工程部

调度:

负责工程的施工生产调度及现场管理,主管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施及调整,负责协调各部门、各施工队的关系,组织召开工程例会,及时沟通与建设单位、监理的联系,解决好施工生产的协调与调整工作。

4.2.4物资设备部

物资:

按施工计划负责工程材料的采购、运输、入库、点验、登记、保管、发放等管理工作,做到采购、订货、验收、搬运、贮存、发放和使用手续完备,记录齐全,具有可追溯性;保障各种施工材料、成品、半成品的供给,组织搞好物资储备,确保节假日的物资供应。

设备:

保证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机械、设备、机具的配套、正常使用和维修工作。

4.2.5计划财务部

计划:

负责工程的全面计划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生产作业计划,按期上报各种报表,做好计划保障、调整工作。

负责工程对外合同的保管,完善内部合同管理,负责工程计量与支付工作。

财务:

保障工程资金管理、调配和使用,专款专用,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开展工作。

4.2.6工地试验室

试验:

按照国家、铁道部现行有关的标准和作业规程,负责本工程试验、计量管理工作;负责试验、计量设备器具的鉴定、校准、维护和保养;负责采购材料的抽样和检验,提供正确、完整的试验资料;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质量分析提供分析报告。

4.2.7综合办公室

行政:

负责工程实施中的项目经理部日常行政事务管理,主管文件的起草和递送、保管,项目会议的组织服务,项目经理部的生活、卫生管理,工程现场消防、治安保卫、综合治理及案件查处等工作。

医保:

负责施工一线职工的医疗、预防、保健和初级抢救等工作。

4.3劳动力组织

4.3.1劳动力组织:

结合涵洞施工特点并充分考虑全施工段的工程特点,综合考虑工期目标、施工工艺和方法等,以结构合理、高效精干、技术素质高、专业对口、施工经验丰富、各工种搭配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劳动力配备。

施工人员将根据施工计划安排分批组织进场(见下表)。

月份

工种

2010年

6月

2010年

7月

2010年

8月

2010年

9月

2010年

10月

2010年

11月

2010年

12月

月份

工种

钢筋工

15

30

30

35

35

30

20

钢筋工

砼工

8

12

12

15

15

12

10

砼工

模板工

10

20

20

25

25

20

15

模板工

管理人员

27

27

27

27

27

27

27

管理人员

合计

60

89

89

102

102

89

72

合计

4.3.2劳动力管理和队伍培训措施

劳动力管理:

根据施工计划各工点要合理安排劳动力使用计划,特殊工种和关键岗位人员要按计划提前组织并有一定的储备。

正式施工前,我部对施工人员统一进行岗前培训,就各种工艺、程序、规程等,明确设计标准、技术要求、施工工艺、操作方法和质量标准,培训结束考试考核,合格者颁发合格证。

在施工人员进场时和各分项工程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并对特殊工种、危险区域操作进行专项安全交底。

队伍培训:

参加本工程施工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施工经验,为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经过培训,使所有管理和施工人员熟悉安全施工知识、工作热情饱满,态度认真负责,安全优质高效的完成施工任务。

2、大临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设计

根据施工要求提前完成,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大临工程布置本着节约耕地、保护环境、方便施工和尊重地方民风民俗的原则进行修建,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为地方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创造有利条件。

本标段工程为满足施工需要修建的临时工程有:

生活、生产营地、施工便道、临时供电、临时供水、钢筋加工场、混凝土拌合站等。

“新建昆明铁路枢纽东南环线工程第四项目经理部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附后。

2.1施工便道

线路所经地区主干道公路交通拥堵,县道只有一条横穿马金铺乡,再加上高新区建设运输车辆多及附近采石场砂石料车辆多,使得呈贡县至澄江县的县道经常堵车排队,目前只有昆玉高速一条高速公路距线路较近缓解交通压力,可作为材料运输的主干道;但是线路横穿的村庄,乡村泥结碎石道路纵多,可以服务本项目施工。

结合道路现状,我部在连接既有道路的基础上,沿线路左侧修筑6米宽施工便道,拉通整个线路,便道标准为:

路面宽度6m,厚50cm,每隔200m设会车道一处,采用灰土垫层、泥结碎石路面,根据地基情况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加固。

2.2施工营地

根据施工段的特点、组织机构设置、任务划分及施工调查资料,本着“满足施工、合理布局、节约投资”的原则确定项目部驻地建在DK64+400线路右侧200米外,占地面积约为4800平方米,供现场施工各部门工作、生活使用。

架子队驻地设在DK64+300线路右侧附近,占地2500平方米。

2.3钢筋加工厂

涵洞钢筋加工场设置在DK64+270线路右侧附近,占地在2.5亩左右,涵洞钢筋在钢筋加工场统一制作后运至现场绑扎成型。

2.4混凝土搅拌站

在DK64+460线路右侧200米外租地15亩,建一个电脑控制的全自动搅拌站,拟采用一台120型拌和站进行施工,设计存料能力为10000立方混凝土,每小时可以拌制混凝土40m3,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混凝土拌和站配备混凝土罐车5辆,保障现场混凝土供应。

3、施工用电

根据现场实际调查,我部拟在DK66+300处设置一台500KVA变压器,DK64+600设置一台315KVA变压器,DK60+400处设置一台500KVA变压器,供沿线路基及构造物使用,同时,配备50KW发电机2台用于大电引入困难工点。

4、施工用水

项目部及拌和站采用打井来供应生活及施工用水。

生活用水需经净化处理后才能使用,施工用水在使用前均应取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施工测试

5.1施工测量

开工前认真审核图纸,并对全线控制点进行复测并加密报监理工程师审核,作为施工控制的依据,施工过程中每3个月需对控制点进行重新复测,确保控制点数据准确,施工测量严格执行测量双检制,测量仪器设专人保管,并建立台帐,定期检定、校核,杜绝一切测量事故的发生。

主要测量仪器配备表

单位名称

测量仪器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昆铁四经部

全站仪

1

水准仪

4

经纬仪

1

塔尺5M

6

合计

全站仪1台,经纬仪1台,水准仪4台。

5.2工程试验

根据铁路工程的特点,工地试验室对本标段的工程进行常规测试与监测,以确保铁路工程质量优质、高效,主要检测项目送往局指的中心实验室。

主要试验设备以新购置为主,并从公司调集部分试验设备投入施工现场,以满足施工试验的需要。

试验设备见下表。

 

主要试验设备表

单位名称

类别

设备名称、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昆铁四经部

砼及砂浆

砂浆

塌落度筒

20

自备

贯入仪

1

自备

砼标准试模

混凝土标准试模

40

150*150*150

20

150*150*450

20

100*100*100

100KG磅秤

3

自备

温度计-30°~100°

10

自备

0~100°

5

自备

0~200°

5

自备

标准钢卷尺0-20m

1

自备

标准钢卷尺0-5m

5

自备

混凝土标准试模

6

100*100*100

6、内业资料

施工原始资料的积累和保存由分管人员负责,及时收集、整理施工原始资料,分类归档,确保数据记录真实可靠。

文件记录的整理工作由项目部负责组织填写整理,工程结束时装订成册。

质检工程师将全部质量保证文件和记录汇编成册,保存好原始资料,以备监理工程师检查时出具和竣工时随竣工文件移交。

五施工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

1、框架涵

框架涵施工工艺见《框架桥涵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框架涵采用现场浇筑砼施工。

混凝土集中拌和,混凝土输送车运送至现场,泵送入模,插入式机械振捣。

整个框架分为底板、涵身和顶板两次浇筑。

两次浇筑的接缝处保证良好的衔接面。

 

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1.1施工放样:

施工前组织测量放样,复测中线、高程,准确放出基础位置,并在施工中及时复核。

对设计确定的涵洞的位置、方向、长度、孔径、出入口高程以及排灌系统的连接等与实际地形地貌有出入的,及时与设计、监理联系,必要时进行变更设计。

1.2挖基:

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开挖时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放坡,基坑比设计尺寸加大1.0m,以便排水。

挖掘机开挖基坑至离设计基底标高30cm处时,改为人工挖除剩余土层,防止超挖。

开挖后地质及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挖基达到设计标高,核对地质及基底承载力,并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签证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3基底处理:

地基处理按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

涵洞基底砂夹碎石层、砂垫层、碎石垫层必须均匀、密实。

基础素混凝土立模经过验收后便可浇筑混凝土。

1.4底板施工:

底板混凝土分段浇筑。

混凝土采用串筒入仓,施工过程中,控制好混凝土塌落度,并做好沉降缝的处理。

1.5箱身钢筋、模板、混凝土施工:

为保证混凝土质量,框架小桥涵混凝土内模采用大块钢模,钢管支撑及轮扣式脚手架加固;外模采用18mm厚木胶板作面板,方木作肋,I16工字钢加固。

箱身模板安装见《箱身模板安装示意图》。

 

 

小桥涵钢筋在钢筋加工厂集中加工,运至现场绑扎成型。

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规定要求,便可绑扎底板钢筋、立模,经过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开始浇筑混凝土。

待底板混凝土达到规范规定强度后,搭设满堂支撑,上铺方木,铺设整修后的组合钢模板。

涂刷隔离剂后绑扎钢筋。

钢筋分块绑扎,垫好混凝土垫块。

模板拼缝严密,支架支撑要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混凝土采用泵送入模。

插入式机械振捣,振捣以混凝土泛浆不冒气泡为度。

保证混凝土外表整体美观。

混凝土浇注24小时后即进行养护。

混凝土拆除支撑和模板的时间经同条件下养护的混凝土检查试件试压后,按规范规定确定。

1.6混凝土翼墙施工:

翼墙混凝土一次性整体浇筑。

立模时应保证支撑牢靠,混凝土采用串筒入仓,施工过程中,控制好混凝土浇筑速率,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跑模现象。

1.7浆片翼墙、端墙:

施工时片石符合施工规范要求,镶面石、腹石的尺寸满足要求。

砌缝、错缝、分段分层的高度,长度等均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翼墙身浆砌片石勾缝按设计要求进行。

施工时搭设简易脚手架挂线,一次挂够高度,保证墙背平顺和墙体厚度。

1.8墙帽:

当墙身浆砌片石砌完后,抄平打点,用木模立板座,在涵外侧搭设作业平台,设扒杆在涵内搭作业平台,人工入模,插入式振动棒振捣。

1.9防水层、沉降缝施工:

混凝土涵身施工完毕后,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进行防水层施工。

就地砌锅灶,按配合比加热沥青,测定沥青温度,防止失火。

涂沥青油后铺浸煮过的沥青布二层,沥青麻布搭接不少于10cm,表面平整,与盖板面密贴。

涂最后一道沥青油,完成三油二毡防水层及沉降缝。

1.10出入口铺砌施工:

出入口的铺砌安排在缺口填土之后进行。

铺砌在按照设计施工的同时,力争与地形自然顺接。

挖填后铺砌,基底及侧面夯填密实。

端墙以上的坡面铺砌,坡面夯拍密实,兼顾坡面结构翼墙顶,使坡面平顺。

1.11基坑及台背回填:

在出入口铺砌完成,盖板安装完毕后进行回填土施工,回填时两边涵台背后同时对称填筑。

采用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能够充分压实的回填材料。

回填时分层摊铺,并用专用的小型压实机械对称压实。

严格控制回填土的含水量。

每层均压实到规范规定的压实标准。

对压实不到的位置在填料中掺入5%的水泥。

2、盖板涵

盖板涵施工工艺见《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施工工艺流程图》。

基坑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施工,浆砌片石采用挤浆法施工,混凝土采用组合钢模。

混凝土盖板集中预制,人工配合吊车安装,采用大模板。

水泥砂浆采用搅拌机现场拌合,机翻斗运输。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施工工艺流程图

2.1施工放样

施工前组织测量放样,复测中线、高程,准确放出基础位置,并在施工中及时复核。

对设计确定的涵洞的位置、方向、长度、孔径、出入口高程以及排灌系统的连接等与实际地形地貌有出入的,及时与设计、监理联系,必要时进行变更设计。

2.2基础开挖

严格控制平面尺寸和标高,严禁扰动基底。

土质基坑,基坑开挖放坡1:

0.5,采用挖掘机械开挖,人工配合,在基槽底面留一层20cm厚土层,以便压实后达到设计标高。

弃土、石及设备放置在距坑顶边缘1.0~2.0m外的地方,且不小于基坑深度,以减少压力振动,保证基坑边坡稳定性。

开挖过程中作好基坑排水工作,渗水较大时,可采用汇水井排水或井点降水。

当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时,对基底进行检测,如实际基底与设计不符,及时与设计、监理联系,采取适当措施处理后,进行基础施工。

2.3基底处理

施工前先将浮土清除,若有超挖现象,用砂砾补填夯实。

地基允许承载力不小于设计规定值,若达不到要求,及时向监理和设计部门反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需换填的基础,换填砂夹碎石或其它填料垫层,逐层整平夯实。

基底采用小方桩处理时,采用小方桩加固地基。

基坑检验合格后经监理工程师签证及时进行施工,避免暴露或浸水时间过长。

2.4主体施工

钢筋工程:

在加工棚下料和制作,运至现场绑扎成型,在钢筋骨架外侧设置水泥砂浆垫块,以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模板工程:

使用组合模板拼装。

固定模板的支架采用Φ48mm钢管制作。

支架的立面或平面安装牢固,钢管的搭接处用卡子上紧,防止振动、偶然撞击造成支架变形。

使用后的模板按规定及时修整保存,以备下次使用。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搅拌站集中拌合,采用输送车运输。

浇筑时一次浇筑成型,采用水平分层浇筑,循序渐进一次灌注完成;混凝土分层厚度不超过30cm,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混凝土浇筑完毕,裸露面及时进行修整、抹平养生时用塑料薄膜覆盖浇水养护,并根据气温控制洒水养护时间,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沉降缝:

按图纸要求设置沉降缝的道数、缝宽和位置。

沉降缝施工前,将相邻涵节缝隙清扫干净,去掉涵节缝隙中间灰尘等杂物,并使其干燥。

按图纸规定填塞嵌缝料,填塞后,检查涵节缝隙的密封程度。

2.5盖板的预制和安装施工

盖板采取在就近预制梁场集中预制,平板汽车运输至现场,人工配合汽车吊安装的施工方法。

盖板预制流程:

施工台座→安装底模→绑扎钢筋→立模→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移板、存放。

钢筋加工与绑扎:

在相应的台座上进行钢筋骨架绑扎。

钢筋按设计要求下料,弯制准确。

在钢筋绑扎之前,先在台座上准确地进行定位放线,确保钢筋的位置间距尺寸正确。

在台座顶标出主筋、箍筋、模板位置。

在钢筋外侧绑扎水泥砂浆垫块,确保钢筋的保护层。

模板立模顺序:

安装底模→涂脱模剂→贴接缝止浆海绵条→安装侧模→上拉杆→安装端模。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拌合采用自动计量搅拌站拌合。

用小型翻斗车将混凝土从搅拌站运至浇筑涵洞盖板板附近。

因盖板混凝土截面小,在外模一侧搭设高0.5m上料平台,上铺设2mm厚钢板,用人工上料入模。

养护、拆模:

混凝土养护采用常规洒水养护。

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14天。

安装预制混凝土盖板注意事项:

盖板安装前,检查成品及涵台尺寸、台帽平整度。

台帽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方能进行盖板安装。

盖板采用汽车吊吊装,安装后,采用高等级(1:

2)水泥砂浆填塞缝隙。

2.6基坑及台背回填:

在出入口铺砌完成,盖板安装完毕后进行回填土施工,回填时两边涵台背后同时对称填筑。

采用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能够充分压实的回填材料。

回填时分层摊铺,并用专用的小型压实机械对称压实。

严格控制回填土的含水量。

每层均压实到规范规定的压实标准。

对压实不到的位置在填料中掺入5%的水泥。

3、倒虹吸

3.1基坑开挖:

基坑放线与开挖按设计里程进行施工放线,并将控制桩位引至基坑开挖范围以外,便于施工过程中随时引线校核。

由于倒虹吸埋深一般均较浅,其基坑采用人工开挖。

3.2内模管安装:

倒虹吸内模管采用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圆管,提前按设计要求的配筋在预制厂预制。

摆放管节在管基上,并临时支承垫牢,管节间填塞和包裹设计要求的防水层。

3.3现浇钢筋混凝土外套管:

就位绑扎混凝土外套管的钢筋,支立模板现浇钢筋混凝土外套管,外套管混凝土振捣时要避免碰撞内模管管节,以防止管节移位,致使管节接缝不严造成漏水,影响使用。

3.4进出口竖井施工:

外套管混凝土达到一定设计强度后即可施工倒虹吸上、下游的连接构造物(竖井),采用人工挖槽就地浇注混凝土。

3.5安装附属设施及回填:

按设计要求安装拦污栅、铁脚蹬、井盖、泄水管及阀门等,进行灌水试验,检查倒虹吸是否漏水,合格后即对管槽及井槽回填土。

六总工期及进度计划安排

涵洞工程本着为路基工程提供工期条件的原则,结合路基施工进度及时开工,并与路基土石方工程相互协调、穿插进行,施工队内各班组流水作业组织施工。

涵洞工程较路基土石方工程至少提前1个月以上完成,以便进行涵侧、涵顶填土等工作。

涵洞施工总工期为2010年6月1日至2011年1月20日,工204天,具体工期安排如下表,施工中将结合征地状况合理安排劳动力及机械设备,当征地有困难时可将劳动力及机械设备调往已解决征地的范围施工,待征地解决后再集中力量全面施工,确定总工期目标不动摇。

 

涵洞施工进度计划表

序号

里程

结构类别

结构形式

开竣工日期

1

K59+273

框架

1-10.0m

10-12-10~11-1-25

2

K60+160

框架

1-8.0m

10-10-1~10-11-20

3

K60+838

框架

1-4.0m

10-10-10~10-11-30

4

K61+760

框架

1-4.0m

10-9-15~10-10-30

5

K61+850

框架

1-4.0m

10-9-16~10-11-5

6

K61+982

框架

1-6.0m

10-9-20~10-11-20

7

K62+400

框架

1-6.0m

10-10-20~10-11-30

8

K62+530

框架

1-4.0m

10-6-1~10-7-15

9

K62+711

框架

1-10.0m

10-8-5~10-9-30

10

K63+045.43

框架

1-8.0m

10-7-15~10-8-30

11

K63+380

框架

1-6.0m

10-6-20~10-7-30

12

K64+409

框架

1-5.0m

10-6-1~10-7-15

13

K65+044

框架

1-5.0m

10-7-20~10-8-30

14

K59+200

盖板涵

1-1.5

10-6-25~10-7-30

15

K59+380

盖板涵

1-3.0m

10-12-15~11-1-20

16

K59+670

盖板涵

1-3.0m

10-12-10~11-1-10

17

K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