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重点名词解释及问答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256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0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胚胎学重点名词解释及问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组织胚胎学重点名词解释及问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组织胚胎学重点名词解释及问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组织胚胎学重点名词解释及问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组织胚胎学重点名词解释及问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织胚胎学重点名词解释及问答题.docx

《组织胚胎学重点名词解释及问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胚胎学重点名词解释及问答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组织胚胎学重点名词解释及问答题.docx

组织胚胎学重点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2人体胚胎学总论

胚盘embryonicdisc在受精后第二周胚泡植入时,内细胞群的细胞增殖分化,逐渐形成由上胚层和下胚层紧贴在一起的圆盘状结构称为胚盘或二胚层

受精fertilization获能精子进入卵内,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

原条primitivestreak胚发育至第三周初,胚盘外胚层细胞增殖迁移至胚盘外胚层中线上形成一条增厚的细胞索,称为原条。

原条头端略膨大,称为原结,继而在其背侧中线出现一浅沟,称为原沟。

原条的出现确定了胚盘的方位,原条所在一端为尾端。

丛密绒毛膜chorionfrondosum随着胚胎发育进展,极端滋养层处的绒毛因定位于基蜕膜,血供充足和反复分支,生长茂密,形成丛密绒毛膜,将和基蜕膜一起组成胎盘。

植入implantation胚泡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为植入。

发生在受精后的5-12天。

胚泡blastocyst受精后第四天,桑葚胚进入了子宫腔并继续分裂,细胞间出现小腔隙,腔隙逐渐汇合,形成一个囊泡状的胚,称为胚泡。

胎盘placenta是由胚胎的丛密绒毛膜和母体的基蜕膜共同组成的器官,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门户,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

3上皮组织

基膜basementmenmbrane是上皮基底面与深层结缔组织之间的薄层膜状结构,PAS反应呈阳性。

由透明板,致密板,网板构成。

4血液

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stemcell,HSC骨髓中的干细胞,是最原始的造血细胞,具有高度自我复制能力、多向分化能力、细胞的不均一性,可生成各种血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溶血hemolysis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过量水进入细胞,细胞膨胀成球形,甚至破裂,血红蛋白溢出,称为溶血。

血影ghost溶血后残留的红细胞膜囊称为血影。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

外周血中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直径略大于红细胞。

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现蓝色细网和颗粒,为残留的核糖体,故称网织红细胞。

5固有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基质matrixofconnectivetissue为无定形的凝胶状,填充在细胞和纤维之间,其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多糖和结构性糖蛋白。

肥大细胞mastcell是疏松结缔组织常见细胞,起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形态较大,可释放白三烯及颗粒内容物,与过敏与炎症反应有关。

浆细胞plasmacell由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转化而来。

可以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消除抗原对机体的危害,还可加速巨噬细胞对抗原物质的吞噬和清除。

巨噬细胞的来源,分布,结构特点及功能

来源:

由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分化而来。

分布:

有趋化性。

结构特点:

细胞表面有褶皱和伪足样突起,胞质内含发达的GC,丰富的溶酶体、微丝、微管,以及吞噬的异物颗粒

功能:

1吞噬作用:

分为特异性(细胞膜上有多种受体,抗体Fc受体,补体C3受体和纤维粘连蛋白受体)和非特异性(直接黏附)

2抗原呈递作用:

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B淋巴细胞

3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如溶菌酶、肿瘤坏死因子(TNF),红细胞生成素(EPO)、集落刺激因子CS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EGF,凝血因子,补体,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

6软骨与骨

破骨细胞osteoclast骨组织中由分化的巨噬细胞形成的多核细胞。

具有溶骨功能。

成骨细胞osteoblast分布在骨组织表面,合成和分泌骨基质的有机成分,形成骨基质内的胶原纤维和基质的细胞。

无分裂能力,与类骨质骨化有关。

骨细胞osteocyte位于骨组织内唯一的一种细胞,长寿命、无增殖能力。

骨单位osteon,Haversiansystem:

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多,长筒状,其方向与骨干长轴一致

骨板bonelamella:

骨质的结构呈板层状,称骨板

间骨板interstitiallamella:

位于骨单位之间或骨单位与环骨板之间,是一些形状不规则的平行板,是骨生长和改建过程中哈弗斯骨板或环骨板未被吸收的残留部分

同源细胞群isogenousgroup:

靠近软骨中央,细胞较成熟,体积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而且多为2-8个聚集在一起,它们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而来,故称同源细胞群

软骨陷窝cartilagelacuna:

基质内的小腔称软骨陷窝

软骨囊cartilagecapsule:

糖胺多糖在基质中的分布不均匀,紧靠软骨陷窝的部位硫酸软骨素较多,此处呈强嗜碱性,形似囊状包围软骨细胞,故此区域称软骨囊

7肌组织

心肌闰盘intercalcateddiscofcardiacmuscle心肌细胞间的连接结构,在HE染色体的标本中呈着色较深的横形或阶梯状粗线。

肌节sarcomere骨骼肌中,在相邻两条Z线中的一段肌原纤维叫做肌节,由1/2I带加A带加1/2I带构成,是肌原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8神经组织

synapse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

通过它的传递作用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

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结构分为突触前部、突触间隙和突触后部。

胶质细胞(中枢和周围)的分布,形态和功能

教辅P76

9神经系统

10循环系统

法洛四联症tetralogyofFallot这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大。

其原因多由于主动脉肺动脉隔偏向肺动脉侧,引起肺动脉狭窄,右心室排血受阻,压力增高,导致右心室代偿性膨大。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是指由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的血循环,它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心脏传导系统cardiacconductionsystem由特殊的心肌纤维组成,其功能是起搏并将冲动传导到心脏各部,使心房肌和心室肌按一定节律进行收缩。

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位于室间隔两侧的左右房室束分支以及分布到心室乳头肌和心室壁的许多细支。

起搏细胞pacemakercell又称P细胞,多分布在窦房结和房室结内。

细胞较小,呈梭形和多边形,胞质内细胞器较少,有少量的肌丝束和吞饮小泡,含糖原较多。

起搏细胞是心肌兴奋的起搏点。

移行细胞:

分布在窦房结和房室结周边及房室束内,细胞比心肌纤维细而短,胞质内的肌丝束较P细胞的略粗。

起传导冲动的作用。

浦肯野纤维Purkinjefiber(束细胞bundlecell)一种特化的心肌细胞,位于心室的心内膜下层,组成房室束及其分支。

细胞较心肌纤维粗,有1-2个细胞核,细胞间有较发达的闰盘,且与心室肌纤维相连,能快速传递冲动,将冲动传导至整个心室肌。

11免疫系统

APC,antigenpresentingcell抗原呈递细胞。

是指能捕捉、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特异性的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分为专职和非专职性两种。

前者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等,后者包括某些内皮细胞和一些上皮细胞等。

DC,dendriticcell树突状细胞。

因胞体具有许多树枝状突起而得名,散在分布于多种组织和气管内,是一类具有很强免疫刺激能力、能启动T细胞初级免疫应答的抗原呈递细胞。

单核吞噬系统mononuclearphagocyticsystem单核细胞穿出血管后分化而成具有强大吞噬能力的细胞系统,包括巨噬细胞、肝Kupffer细胞,小胶质细胞、破骨细胞、尘细胞。

有强烈的自主吞噬能力,可分泌淋巴因子,并且是抗原呈递细胞。

血-胸腺屏障blood-thymusbarrier:

由胸腺皮质的毛细血管及其周围结构组成,包括皮质连续型毛细血管、内皮连续的基膜、含巨噬细胞的血管周隙、上皮基膜、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突起,具有独特的屏障作用。

滤泡树突状细胞folliculardendriticcell,FDC又称小结树突状细胞,并不源于骨髓细胞,也不表达MHC分子,细胞表面有丰富的Fc受体和补体受体CR1,可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

只有表达高亲和力Ig的B细胞才能和FDC结合,从而增殖分化产生高亲和力的抗体。

被膜下淋巴窦subcapsularsinus皮质淋巴窦的一种。

位于被膜下,为一宽敞的扁囊,包绕整个淋巴结实质。

其被膜侧有数条输入淋巴管通入。

小梁周窦pertitrabecularsinus皮质淋巴窦的一种。

沿小梁周围的淋巴窦为小梁周窦,它们多为较短的盲管。

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recirculating淋巴细胞通过高内皮微静脉,离开血循环,进入淋巴结,向髓质移动,最终通过输出淋巴管引流到胸导管或右淋巴管,从而再回到血循环。

这样,全身的免疫细胞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

胸腺小体thymiccorpuscle:

直径30-150um,散在分布于胸腺髓质内,由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包绕排列而成,是胸腺髓质的重要特征。

髓索medullarycord淋巴结髓质的组成成分。

它是相互连接的索条状淋巴组织,主要含B细胞和浆细胞,还有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

髓窦medullarysinus淋巴结髓质的组成成分。

与皮质淋巴窦的结构相同但较宽大,腔内有相互连接的网状细胞和较多的巨噬细胞。

脾索splenticcord脾红髓的组成部分。

由富含血细胞的淋巴组织构成,呈索状,在血窦之间相互连接成网,是B细胞的聚居区,(也有许多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T细胞)。

脾索是脾进行滤血的主要场所。

脾血窦splenticsinus脾红髓的组成部分。

在脾索之间连接成网,形态不规则。

纵切面上,血窦壁由一层平行排列的长杆状内皮细胞围成,内皮外有不完整的基膜及环形网状纤维。

横切面上,可见成立方形的内皮细胞沿血窦壁排列。

边缘窦marginalsinus脾的中央动脉分支而成的一些毛细血管,其末端在白髓和边缘区之间膨大形成的血窦,称为边缘窦。

它是血液内抗原以及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

淋巴小结lymphoidnudue又称淋巴滤泡,呈圆形或卵圆形,有较明确的境界,主要由B细胞组成。

边缘区marginalzone在脾的白髓与红髓交界的狭窄区域,包绕在动脉周围淋巴鞘和脾小体周围。

淋巴结,脾的结构特征,然后叙述一下下消化道的细菌若想致病需要经过的免疫屏障。

淋巴结

1、被膜无平滑肌和间皮

2、实质由皮质和髓质构成

3、主要结构为淋巴小结(浅皮质区)、深层副皮质区、髓窦、髓索等

1、被膜厚,含平滑肌,表面被覆间皮

2、实质由红髓、白髓、边缘区构成

3、主要结构为脾小体、动脉周围淋巴鞘、脾血窦、脾索等

4、均由淋巴组织构成,含淋巴小结和胸腺依赖区,都属周围淋巴器官。

胸腺、淋巴结为例,说明中枢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的异同

P128

中枢淋巴器官(胸腺)

周围淋巴器官(淋巴结)

支架

上皮性网状细胞构成器官的支架,网状细胞起源于内胚层。

由起源于间充质(中胚层)的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器官的实质

退化时间

发生较早,退化也较早。

进入青春期后即开始退化。

发生略晚,退化也较晚

抗原刺激的影响

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受激素及微环境的影响,不受抗原刺激的影响

淋巴细胞的增值与分化与抗原刺激有关。

在抗原刺激下产生大量特异性的T细胞和B细胞。

浅层皮质出现大量淋巴小结

功能

培养T细胞的场所

免疫应答的场所

淋巴窦

淋巴小结

相同点

均有被膜、小梁,均分为皮质和髓质。

均由淋巴组织构成。

12内分泌系统

甲状腺滤泡旁细胞parafollicularcell常单个嵌在滤泡上皮细胞间或散布于滤泡间的结缔组织内,细胞体积较大,呈卵圆形,H-E染色时胞质着色较浅,又名亮细胞。

胞质内有大量分泌颗粒,可以胞吐方式分泌降钙素。

Herringbody赫林体下丘脑垂体束的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