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北京四中网校题集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0133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7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北京四中网校题集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自然地理北京四中网校题集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自然地理北京四中网校题集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自然地理北京四中网校题集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自然地理北京四中网校题集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北京四中网校题集总结.docx

《自然地理北京四中网校题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北京四中网校题集总结.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地理北京四中网校题集总结.docx

自然地理北京四中网校题集总结

                 单元检测详解答案

              

 

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

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

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

下图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下图,回答2—3题。

  

  

2.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

  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

  C.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3.飞机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1)题,分析①图,从近地面到海拔6000米高空,气温降低了50℃左右,远高于理论值,气温降低速率高于垂直递减率,而在3000—6000米范围内气温降低速率更高。

(2)题,分析各图中近地面与高空的气温差,④图温差最小,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最弱,有利于飞机平稳飞行。

  【答案】

(2)B  (3)D

 

12.读某时海平面平均气压(单位hPa)图,回答1—3题。

  

  

(1)M处的气压数值可能为(  )

  A.1020、1012.5   B.1017.5、1020

  C.1017.5、1015    D.1015、1012.5

  

(2)N处的盛行风向不可能是(  )

  A.南风  B.西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3)图示地区4月份因大陆气团与海洋气团交绥而降水较多的地方为:

(  )

  A.①  B.②  C.③  D.④

  12.【解析】第

(1)题侧重于思维能力的检测。

在一个气压的“鞍部”出现新的封闭的等压线,这只能,也必定有两种情况:

在那里出现了一个更低的气压区域,或者出现了一个稍高的气压区域。

而且,所要求判断的等压线的值,与相邻的等压线的关系,只能等值,或者相差一个“梯度值”(相当于等高线图中的一个等高距)。

考生首先要确定图中的等压距为2.5hPa,M点处的等压线位于两条1015.0hPa等压线之间,并确定M点处的气压值应在1015.0hPa±2.5hPa。

(2)题是地理学中与物理学联系紧密的知识内容。

地理知识本身就具有综合的特质。

本科考生中,有相当多的人有一种惧怕理科知识内容的倾向,这正是能力不足的地方。

该题立意在于检测考生的理性思维品质。

天气现象是非常复杂的,题目要求考生判断出不可能出现的风向。

图示时刻N地位于北低南高近似于平行的两条等压线之间。

由于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此时N地的风向可能为各种偏南风和西风,而不会出现东北风。

第(3)题是中国气候最基本的知识。

放在这里,实际上只是检测考生对地图熟悉的程度。

考生通过读图应能够识别出图中大部分地区为我国东部沿海,4月份因海陆气团交绥产生的雨带应位于南部沿海,而④地在华南的雷州半岛以北,所以,应选择答案D。

【答案】

(1).C

(2).D(3).D

  

 

14.(16分)下图表示某研究小组实测的上海市某日14时气温分布状况。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补绘出35.0℃、35.5℃的两条等温线。

  

(2)P点夏季的盛行风向为    。

若仅考虑当地的气温分布,P点此时近地面的风向为  。

  14.

  【解析】此题立意在于考查考生的动手绘图能力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P点位于上海市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偏南风。

图中P点所处市郊,比中心区气温略低。

中心区气流上升,郊区气流过来补充,P点位于中心区西北方向,故风向为偏北风(西北风)。

  【答案】

(1)绘图略  

(2)偏南风(东南风)  偏北风(西北风)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

图2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

读图2,回答10-12题。

  

  10.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③②①D.③①②

  答案:

A

  解析:

雪线高度分布规律是由副热带向两侧的高低纬递减,气温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而降水量分为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和极地少雨带,总结如下:

  赤道地区降水最多、副热带地区和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地区气温最高,两极地区气温最低;

  副热带地区雪线最高,两极地区雪线最低。

故正确答案为A。

以地中海地区为例:

地中海介于亚﹑欧﹑非三洲之间,西出直布罗陀海峡通大西洋;东南经苏伊士运河出红海,进入印度洋;东北经达达尼尔海峡﹑马尔马拉海﹑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黑海相通,在交通和战略上均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地中海周围共有18个国家和地区,除了对政区的考查外,涉及到的主要考点还有:

  ①沿岸重要海港:

直布罗陀﹑巴塞罗那(西班牙)﹑马赛(法国)﹑热那亚(意大利)﹑亚历山大(埃及)﹑的黎波里(利比亚西北)﹑阿尔及尔(阿尔及利亚首都)等。

  ②航海问题:

由于盐度不同导致的轮船吃水深浅变化(盐度高,轮船吃水浅);航行方向不同、季节变化等对航行速度的影响(顺风顺水航行较快);苏伊士运河对轮船吨位的要求(可通过吨位不超过20万吨的轮船)等。

*从英国运送货物到印度的航线分析,首先从英国到直布罗陀海峡是顺着加那利寒流,通过直布罗陀海峡时顺着密度流,在地中海内自西向东航行,如果是冬季则顺着西风,经过苏伊士运河是仍然顺着密度流,经过曼德海峡时逆着密度流,在印度洋自西向东航行,冬季逆风逆水,夏季顺风顺水。

  ③地质问题:

地中海将不断缩小(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挤压);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等。

  ④农业问题:

本区是希腊和罗马古代文明的所在地,农业开发历史悠久。

耐旱的农作物、木本经济作物与饲养牲畜相结合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特征。

农作物中,主要是小麦和大麦,其次是燕麦和玉米。

葡萄、木本作物油橄榄,以及无花果是该地区广为种植的经济作物。

受欧洲工业发展、工业城市集中的影响,市场需要大增的蔬菜、水果,当地蔬菜、水果业的生产受到极大刺激,许多地区传统的多样化农业已被专业化的商品性农业所替代,为市场提供商品的园艺农业占据重要地位。

  ⑤环境问题:

运输船的排污、漏油;地中海北岸多为发达国家,工业、生活污水排放多等。

5.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

读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3)题。

  

  

(1)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  )

  A.夏季  B.春末  C.冬季  D.初秋

  

(2)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  )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3)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要(  )

  A.半年  B.一年半  C.二年半  D.三年

 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对热带季风的风向的掌握情况,读图可知,此地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南亚、东南亚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由甲地到乙地,利用风力航行,只有在冬季时,可使船舶顺风顺水航行速度较快,故

(1)题选C。

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时,为了顺风,乙到丙可利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必须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而从丙到丁须利用冬季风,即东北季风,因此航行到丙地要等候下一个风季。

(2)题选C。

通过分析每一航段的时间可计算出这支商船完成整个航程所需时间。

  【答案】

(1)C  

(2)C  (3)B

 9.假设图示的冬季天气系统以12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简要说明A地在未来30小时内风向、风力及气温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不考虑地形的影响)。

9.【解析】本题要求学生要有很好的想象力和描述能力。

在气压图中判断天气现象。

而在运动中的气压图中,要判断某地天气的变化过程。

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要描述A地未来30小时的天气变化,前提是天气系统向东移动,因此,就相当于A地向西,不同部位的天气状况。

从这个角度去想,就比较容易描述了。

  【答案】A地未来30小时内因高压脊(或天气系统)东移,风向将由偏北转为东北风,再转为东风和东南风,同时,随着等压线间距缩小,气压梯度加大,风力略有增加,随着风向由偏北转向偏南,A地气温会略有上升。

6.图1表示某时期内我国北方某地上空不同高度SO2浓度的变化。

可能出现冷空气入侵的两个阶段是

  

  

  A.①和③  B.②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答案:

B

  解析:

冷空气入侵,导致该地区出现逆温现象,含二氧化硫的空气不易上升,所以较低处二氧化硫浓度大,故选B项。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日前宣布:

2006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是“沙漠和荒漠化”。

  2006年,我国北方多次出现大范围浮尘、扬沙天气,部分地区出现了沙尘暴。

据环保部门报道,仅4月16日至17日北方某城市降尘总量就超过30万吨。

  “怎么会有这么多沙尘?

它们从哪里来?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爱动脑筋的小林决定通过查找分析资料来探究这些问题。

  3.从小林查得的“我国沙尘暴源头和路径示意图”中可知,受沙尘天气影响的省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填写三个以上)。

图中还可判读出影响我国的沙尘暴有境外和境内两大源区。

境外源区主要是蒙古和__________(填国家名);境内源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___________(填省区名)。

  

  4.经查找与分析资料,小林了解到形成沙尘天气的主要条件除了沙源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从图中分析得出沙尘移动的方向是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林利用所得的资料绘制了一张“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发生频率季节变化”的统计表,请根据下表数据在相应位置上转绘成柱状图(直方图)。

  

  

  从中看出,沙尘天气的多发季节是_______________,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

  6.研究中小林归纳出荒漠化的形成除自然原因外,还有人为因素。

当前促使全球土地荒漠化加速发展的人为因素除毁林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7.资料反映,我国十分重视治理北方风沙危害。

  

(1)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建设包括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大部分的“_________”防护林体系。

 

  

(2)此外,在荒漠地区还大量种植适宜干旱环境的植物,这些植物具有的特征有()

  ①根系发达②叶片表面有角质层

  ③茎变态成刺④叶片大而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3.新、甘、青、宁、内蒙古、陕、晋、冀、京、津等(任意三个)

  哈萨克斯坦新疆

  4.大风等东南

  解析:

沙尘天气产生除沙源外还需有动力---风,从图上可以读出沙尘暴的路径大致从西北向东南移动。

  5.

  

  春季气温回升、气候干旱等

  解析:

绘制柱状图关键一是纵坐标的设计,从表中可以看出数据最大为4月份,是47%,根据题中的纵坐标为5个格,设计出每小格为10%,然后再转绘。

从表格中看出发生频率最多月份为3~5月,故为春季。

  6.过度放牧

  7.三北  A

年雨型——终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冬雨型——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1000mm)少雨型——终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与极地气候。

准确地使用文字描述气候特征:

如月均温在20°C以上称高温;月均温在10°C—20°C之间,可称温暖或暖热;月均温在0°C—10°C之间可称凉爽或温和;月均温在0°C以下则称寒冷或严寒等等。

而描述降水多少则要复杂一些。

因为一个地方的干湿状况与气温,蒸发量有密切的关系。

例1.读北半球某水文站某年实测流量和降水量图,回答

(1)~

(2)题。

  

  

(1)该河流的补给主要来源于(  )

  A.降雨和少量地下水   B.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

  C.地下水、融雪和降雨  D.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

  

(2)该河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

  A.东北三江平原  B.浙江南部  C.新疆塔里木河流域  D.青藏高原

  【解析】要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有哪些,其次要清楚每一种补给源,补给的时间,影响因素、补给量的大小等等,例如雨水补给的河流经流量随降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经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汛期出现在夏季,春季融雪补给的河流,汛期出现在春季,地下水是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源,它与河流有互补关系,三是要有读图分析解题能力,从图中可看出,河流径流量主要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该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在枯水期有少量地下水补给,再根据河流补给类型和降水量的多少断定此地为浙江南部。

  【答案】

(1)A  

(2)B

 例2.2003年秋季,泉城济南市许多干涸多年的泉群重新涌水。

下图表示济南市附近地貌类型,据此回答

(1)~(3)题

  

  

(1)这些泉群的主要补给区为(  )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⑤

  

(2)这些泉群的水源主要为(  )

  A.土壤水  B.潜水  C.承压水  D.地表径流

  (3)这次泉水由枯变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实施地下水回灌取得成效    B.2003年黄河中下游地区雨量大增

  C.退耕还林发挥了良好生态效益  D.南水北调东线将长江的水调入黄河

  【解析】地下水分为潜水和承压水,承压水有一定压力:

可导致泉水喷出;而承压水的补给区与分布区、排泄区分布不一致,补给区主要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地区、图中①②两点比济南低,不可能是补给区,而⑤地为花岗片麻岩,属于不透水岩层;故补给区为③④;大气降水增多导致地表径流量的增多,地表水下渗强烈,地下水可取得到较好的补给,从而导致地下水位进一步抬升,泉群重新涌水。

  【答案】

(1)A  

(2)C  (3)B

[相关知识链接]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活动(如水利措施和农林措施)对水循环可产生如下有利影响:

调节径流,加大了蒸发量和降水量。

水利措施中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径流,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修梯田、鱼鳞坑、谷坊、截水沟和平整土地等能增加入渗,削减洪峰,增加土壤水分,也可加大蒸发。

农林措施中,“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入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入海径流量,但对海洋来说从总量上变化不大,对海洋给大陆的水汽输送量影响是比较小的,在一定的程度上反而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围湖造田,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防洪抗旱的能力,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同时严重破坏了水产资源,使产量大幅度下降。

  沼泽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有些沼泽生物生产力很高,经排干后,可改造为水田、旱地、林地或草地,但有些沼泽的生产力是很低的,农业开发价值不是很高。

如果大面积排干沼泽不仅不会大量增加收入,而且会减少当地水汽蒸发量,破坏水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发展以芦苇为原料的工业,发展水产养殖业,针对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的条件,建立水产养殖业,针对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的条件,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发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它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例1.关于土壤与农业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和养分只能从土壤中获取

  B.农作物的生长,对土壤肥力不仅不会因利用耗损,反而会不断得到改良和提高

  C.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如果利用不当,则会引起土壤肥力减退

  D.我国温带草原广阔,广泛分布着富含有机质的黑钙土,是我国发展种植业的宝贵资源

  【解析】绿色植物生长所需水分和养分,有一小部分来自大气(水汽、CO2、O2等),在合理经营管理下,农作物的生长才能使土壤的肥力不会下降,否则土壤肥力将减退。

我国温带草原以及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危害严重,仅适宜发展畜牧业,不宜发展种植业。

  【答案】C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之一是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举例说明如下:

  

(1)气候与地貌相互影响。

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地貌。

如云贵高原的岩溶地貌形成于湿热气候条件;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则形成于寒冷气候条件。

反之,不同地貌条件下形成不同的气候特点。

如四川盆地全年高温,特别是冬季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高,这是与盆地地形以及秦岭、大巴山对冬季风的阻挡作用分不开的;印度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降水量最多的地方之一,是喜马拉雅山脉对西南季风产生抬升作用的缘故。

  

(2)气候与水文相互影响。

不同气候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水文特征。

如南极洲,冰川面积广、体积大,是因为那里为世界的“寒极”;我国南方河流没有结冰期,是因为地处亚热带和热带,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亚马孙河流量大且稳定,水位变化小,是因为流域内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水文条件不同的地方,气候也有差异。

如湖泊、河流众多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反之,西北内陆的南疆因地表不缺乏,则是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

  2.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高度低于北坡,其原因是:

虽然北坡温度相对较低,但由于南坡降水较多,积雪冰川厚度较大,受重力影响下滑距离长。

读下图,回答8-9题。

  

    

  8.某两洲面积之和与某大洋面积十分接近,它们是

  A.亚洲、北美洲与大西洋      B.亚洲、非洲与印度洋

  C.欧洲、北美洲与大西洋      D.欧洲、非洲与印度洋

  答案:

B

  解析:

由所学知识与图中信息知A-G分别为大洋洲、欧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亚洲,H-K分别为北冰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9.从B大洲最大港口至C大洲最大港口,沿最短海上航线所经过的海峡依次是图2中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答案:

D

  解析:

由上题判断知B大洲最大港口为“鹿特丹”,G大洲最大港口为“上海港”。

从鹿特丹到上海港的最短航线依次经过的海峡是②-英吉利海峡,①-直布罗陀海峡,④-马六甲海峡,③-台湾海峡。

 9.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变化,主要依据土壤

  A.温度  B.孔隙  C.肥力  D.空气

  答案:

A

  解析:

遥感信息的形成是由于物体能够反射或辐射不同能量和性质的电磁波。

这些电磁波透过大气层被遥感平台上的传感器接收,形成遥感影像,并被传回地面的接收站,经过数据处理,就可以从中获得遥感信息。

不同的物体由于物理性质不同,它们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总能量大小以及在不同波段的能量分布是不一样的。

辐射能量往往和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辐射出的能量越大。

辐射能量的光谱分布也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能量峰值越偏向波长短的波段。

根据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能量的差异,遥感可以分辨不同的物体,并获得物体自身的一些信息,如地理位置、颜色、温度等,这就是遥感信息形成的原理。

根据遥感技术的特点,遥感技术主要能监测到土壤温度。

故选A。

 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表层海水流向地中海

  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表层海水流向红海

  曼德海峡——印度洋表层海水流向红海

  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表层海水流向波斯湾

  基尔运河——波罗的海表层海水流向北海

  土耳其海峡——黑海表层海水流向地中海。

 16.资料表明,近年来北冰洋海冰融化速度加快,流出北冰洋的洋流增强。

同期,墨西哥湾暖流较为稳定,北大西洋暖流速度减缓。

据此并读图5,回答下列问题:

  

  

(1)图5中A处洋流流速的变化表现为(加快或减少慢)。

  

(2)B处海水蒸发量增加,对同纬度东岸陆地造成的影响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可能受此影响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减慢

  

(2)增温增湿(降水量增加,增加其冬春的降水量),上升水汽随西风(带)进入欧洲(亚欧)大陆  新疆北部地区(或西北地区)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17-20题。

  

  17.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__。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____。

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___。

③处的地形属____山地。

  18.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19.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________(多项选择)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蛱 C.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20.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____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

判断依据是______。

  参考答案:

  17.②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易受侵蚀中间地层老,两侧地层新块状

  18.绘图(略)

  19.AC

  20.①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处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

 例3下图为等值线,a、b、c数值依次减小,判断1-3题:

  

  1.如果此图是巴西东南部的等高线图,那么降水量最为丰富的地点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如果此图为某地的等压线图,那么乙地附近的天气现象一般是(  )

  A.阴    B.晴    C.冷    D.暖

  3.如果此图为某海域等温线图,那么,流经乙线附近海域的洋流可能是(  )

  A.巴西暖流  B.西澳大利亚寒流  C.台湾暖流  D.千岛寒流

  [解析]

  1题为等高线图,乙处为山谷,丁处为山脊,因为巴西东南部盛行东南风,故乙、丙、丁都位于山地的背风处,甲位于迎风地带,降水较多。

  2题为等压线图,乙地附近位于低压槽,多有锋而形成,故为阴天。

  3题为等温线图,首先确定此海域在南半球,乙线附近为寒流,则答案中符合条件的只能是西澳大利亚寒流。

  [答案]1.A  2.A  3.B

19.(2004年全国文综三,36)下图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000米。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要叙述图示区域地形的突出特征。

  

(2)简要说明形成该区域地形特征的内外力作用。

  (3)简述M河的水文特征。

  (4)在开发利用M河时,应如何协调开发和环境的关系?

  (5)图示区域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      、    。

19[解析]:

首先根据经纬度确定图示范围为我国西南地区,其次根据等高线的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