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9084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珠海市文园中学2014年中考二模

语文试题

说明:

1.全卷共6页,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一、基础部分(共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1)子曰:

“,不亦君子乎?

”(《论语》)(1分)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

(马致远《秋思》)(1分)

(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2分)

(4)《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水清的句子是:

,。

”(2分)

(5)请把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

(4分)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1)母亲xìnfú()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2)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yìfèntiányīng()。

(3)他们yàngyàngbùlè()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

(4)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shēngnìjì()。

3.下列文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人要善于把握自我,一个人到世界上去奋斗,去追求,也许_______,也许败归。

②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人们________感情的方式越来越方便,但传播内容的雷同也会给传播双方带来厌倦感。

③我们要处理好放开收购市场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________保护好耕地,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A.凯旋传达确实B.胜利传递确实

C.胜利传达切实D.凯旋传递切实

4.下面这段话中,没有语病的一处是()(3分)

A创建文明城市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而且可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B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

C我们要树立“珠海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观念,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的主人翁姿态参与到投身创建活动中去。

D我们要共同维护珠海文明形象,形成助人为乐、扶贫帮困、和谐友善的社会风尚。

5.请仿照划线句子,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4分) 

每个人都有财富。

知识是财富,它能增长智慧,也能净化心灵;,,;挫折是财富,它能积累经验,也能磨练意志。

二、阅读部分(共46分)

(一)孙权劝学(10分)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蒙乃始就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见往事耳/胡不见我于王

C.但当涉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D.孰若孤/孰视之

7.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8.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4分)

答:

(二)鹳雀之家(9分)

仇悆①为东州一邑宰,晨起视事,方受牒诉②,有鹳雀翔舞庭下,驱逐久之,方去。

明日复来。

仇心异之,遣一吏迹所止,而观其为何。

既出城数里,见一大树,鹳雀径止其上。

视其颠,则有巢焉,数子啁啾其中。

其下方有数人,持锯斧绳索,将伐之者。

吏遽止之,且引其人与俱见。

仇问:

“伐树何为?

”曰:

“为薪耳。

”又问:

“鬻之得几何?

”曰:

“可得五千。

”仇即以己钱五千与之,且告之曰:

“是鹳连日来,意若求救者。

异类而有知如此,尔不可伐。

”其人遂去,因不伐树。

【注释】①仇悆[yù]:

人名。

②牒诉:

公牒诉讼。

9.请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分)

(1)仇心异之()

(2)鬻之得几何()

10.对画线句“是鹳连日来,意若求救者。

异类而有知如此,尔不可伐。

”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只鹳连着几天来,好像是向我求救。

与我们不同类的鸟都能做出这样(求救)之事,你们就不要讨伐它了。

B.正是鹳一连几天到这来,意思好像是求救。

与我们不同类的鸟都能做出这样(求救)之事,你们就不要砍伐那棵树了。

C.这只鹳一连几天到这来,看它似有求救之意,这样的有灵识的禽鸟,你们切不可再砍伐那树。

D.正是鹳连着几天都这来,好像是向我求救。

这样的有灵识的禽鸟,你们不可以讨伐它了。

11.请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分析仇悆是个怎样的人。

(4分)

(三)论友谊(10分)

西塞罗

①我以为,友谊的基础是美德。

别人相信你有美德,所以才与你建立友谊。

你若放弃了美德,友谊也就不存在了。

②因此我们早已定下了一条保护友谊的准则:

不要求他人做不名誉的事;别人求你做不道德的事,你也不要做。

A请朋友做事.必须以名誉为限。

B如果为了朋友的缘故而做犯法的事,尤其是背叛国家,那是绝对不道德的。

如果确认是道德的,便应毫不迟疑地去做,并且永远热诚。

③我以为那些错把功利当作基础的人,实在是丢掉了友谊的基础。

我们愉快,不是由于从朋友那里得到了物质利益,而是由于得到了朋友的爱。

如果我们的资助使我们得到了愉快,那是因为其资助是出于真诚的爱。

请问天下有没有谁愿意只能享受无穷的财富,而不能爱别人,同时也不能得到别人的爱?

只有暴君肯过这样的生活。

没有信仰,没有爱,也没有对人的信任,一切都是猜疑、犹豫、憎恨,这样的生活里绝对没有友谊的位置。

④哲人思尼乌斯说:

“在命运不济时才能找到忠实的朋友。

”不可靠的朋友大约有两种:

一种是在自己得志、飞黄腾达时,忘了朋友;一种是见朋友有难而弃之不顾,逃之夭夭。

所以,在上述两种情形之下,仍能想到朋友,而不使友谊丝毫减色的人,才真正难能可贵.才可以称之为神圣友谊。

⑤“我们爱朋友犹如爱自己”——这样说是不恰当的,因为有许多事我们只是为朋友做,而不为自己做。

有时去恳求一个卑鄙的人,有时去冒犯一个不该冒犯的人,这些为自己本不值得去做的事,为了朋友便欣然去做了。

有目共睹,在许多情况下,有美德的人宁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朋友得到欢乐。

所以,应该说:

“爱朋友胜过爱自己。

⑥友谊还应该有一条准则:

不要为了自已过分钟情友谊、依恋友谊而妨碍了朋友的大事。

凡是舍不得离开朋友而阻止、妨碍朋友去尽他高尚的义务的人,不但无知、怯懦,而且简直就不懂友谊。

⑦美德之所以能创造友谊、保持友谊,是因为美德里有和谐、有坚贞、有忠诚、有无私、有明智、有善、有美、有爱。

一个人的美德一旦表现出来,便会光芒四射,并且借助这种光芒,照见别人的美德。

C忠诚与忠诚互相吸引,无私与无私携手并行,光芒与光芒交相辉映,结果便燃出友谊的光焰。

⑧先看准了朋友,然后再爱他。

不要因为先爱了他,就认作朋友。

因为,凡是心灵值得爱的人,才是值得去结交的人。

12.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演讲词始终围绕着“友谊的基础是美德”这一观点展开论述的。

B.第②段中画线的AB两句顺序可以颠倒。

因为AB句是并列关系。

C.第⑥段中加点词“不懂友谊”的表现是为了自己过分钟情友谊、依恋友谊而妨碍了朋友的大事。

也可以说是舍不得离开朋友而阻止、妨碍朋友去尽他高尚义务。

D.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子C运用排比和动词“燃”字,生动形象并突出了美德创造友谊,保持友谊的情形。

13.第④段哲人思尼乌斯说:

“在命运不济时才能找到忠实的朋友。

”,下列出自课文的事例不能证明这个名言的一项是()(3分)

A.“我”被困在悬崖上,其他小伙帮离“我”而去,杰利却喊来“我”的父亲解救“我”。

(《走一步,再走一步》)

B.安东尼奥因货船失事而违约,将被夏洛克割取一磅肉时,他的好友巴萨尼奥伸出援助之手。

(《威尼斯商人》)

C.小伙伴看社戏归途中肚子饿了,阿发冒着被妈妈责骂的风险,偷来自家的罗汉豆给小伙伴吃。

(《社戏》)

D.体育课上,“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万芳将自己的裤子换给“我”穿,回家后,万芳被妈妈罚站墙角一个钟头。

(《羚羊木雕》)

14.试简要分析第⑤段是怎样得出“爱朋友胜过爱自己”这一观点的?

(4分)

(四)冬天的橡树(17分)

①冬天里一个清新的早晨,年轻的安娜老师正在上课:

“名词是一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类……” 

②“我可以进来吗?

”一个瘦小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他脚穿一双旧毡靴,靴子前端沾满了泥,睫毛上挂满了白霜,圆圆的小脸蛋被风吹得红扑扑,似裂开一般。

③“又迟到了,莎乌斯基。

”安娜的声调带点儿哀伤,莎乌斯基赶紧溜到座位上。

都清楚了吗?

……很好,那么给我举几个例子。

”安娜问。

“猫。

”有人结结巴巴地开了头。

得到肯定后,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

窗户、桌子、牛肉……突然,像是刚从睡梦中惊醒,莎乌斯基猛地站了起来,急切地嚷道:

“冬天的橡树。

”他的话脱口而出,象是有个深藏在心底的秘密,非要倾吐出来与大家共享不可。

“坐下,莎乌斯基。

这就是迟到的后果。

橡树才是名词……”

④下课后安娜对莎乌斯基说道。

“你为何总是迟到?

从你家到学校走公路不过半小时啊!

”“可我从不走公路,我常抄森林里的一条近道。

”“这样可不太好,莎乌斯基,我不得不找你母亲谈谈。

她三点钟上班,两点钟上完课我们就一起去吧!

”莎乌斯基搓着指缝间的泥巴。

  ⑤放学了,莎乌斯基领着安娜沿着学校后边的小路走进了森林。

森林里一片白,只有高大婆娑的白桦树的树梢在高处幽然发黑,纤细的枝条伸展在蓝天中。

“是一头驯鹿过去了!

”看到安娜对地上的足迹感兴趣,莎乌斯基说,像是在说一位善良的熟人,“不过,您别怕,驯鹿是很温顺的。

”森林不断地延伸着,好像这些树、雪堆和寂静没有尽头。

突然,树木们似乎都毕恭毕敬地让开了。

在一片开阔、洒满阳光的林间空地中央,耸立着一棵高大粗壮的橡树,绽开的树皮上堆满白雪,使粗大的树干乍看上去象是灌注了白银。

“冬天的橡树”,安娜惊叹不已。

她走近橡树,在闪闪发光的树干下停住了。

莎乌斯基没有觉察到老师激荡的心情,在树根旁忙忙碌碌。

“快过来看呀!

老师。

”他大喊,他扒开一团沾着泥土的积雪和紧贴下面的枯草。

那里躺着一只僵硬的褐色青蛙。

“它在装死。

只要太阳把它晒暖一点,它马上就会跳走。

”莎乌斯基领着安娜在他熟知的小天地里漫游。

橡树脚下栖息着许多住户:

刺猬、甲壳虫、蜥蜴、瓢虫……安娜越看越入迷。

⑥“呀!

妈妈上班去了!

”莎乌斯基焦急地说。

安娜一看表,三点一刻。

她低头对莎乌斯基说道:

“没什么,莎乌斯基,这只能证明捷径并不是一条最理想的路,从现在起,你还得沿公路去学校。

”莎乌斯基一声不吭。

⑦天哪!

安娜痛苦地感觉到自己的无能为力,她想起了课堂的情形,她的讲解是多么苍白枯燥,而语言本身是鲜活美妙的,如同丰富的生活。

⑧“莎乌斯基,谢谢你带我散步,不过你也可以走这条路。

”“谢谢您,老师。

”莎乌斯基脸红了,他想对安娜保证今后决不再迟到,但又怕自己食言。

停了一会儿,他真诚地说,“老师,我送您……”“不用了。

我自己能找着路。

”安娜说,莎乌斯基从地上拾起一根小棍子,递给安娜,“要是驯鹿过来,您就抽它的背,它就会跑掉的,最好只是晃一晃,要不然它受了委屈会离开森林的。

⑨离去不远,安娜回望了橡树一眼,落日在树上洒一抹余辉,一个瘦小的身影站在树干下。

现在安娜明白了,森林中最让人惊讶的并非冬天的橡树,而是一个脚穿旧毡靴,身着补丁衣的孩子。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分)

16.这篇文章运用了伏笔的表现手法,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的分析。

(4分)

17.文章结尾安娜明白了“森林中最让人惊讶的并非冬天的橡树,而是一个脚穿旧毡靴,身着补丁衣的孩子。

”请联系文章内容说说这个“身着补丁衣的孩子”为什么是“最让人惊讶的”?

(4分)

18.安娜未能完成到莎乌斯基的家访,有人认为这是一次失败的家访,也有人认为是一次成功的家访,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感悟谈谈。

(字数100字左右。

5分)

三、作文(50分)

请以“在中寻找”为题。

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

(3)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4)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四、附加题(10分)

阅读下列两段文字,完成文后的三道题。

【甲】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

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最讨厌的是她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身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乙】她今天样子很凶,但当我问起她的头发为什么这样长的时候,她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

“看来这是上帝给我的惩罚,上帝说:

给你梳这些该死的头发去吧!

年轻的时候,我夸耀过这一把马鬃,到老来,我可诅咒它了。

你睡吧!

还早着呢……”

“我不想睡!

”“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她马上表示同意,一面编辫子,一面往沙发那边瞧,母亲就在沙发上躺着,脸朝上,身子直得像一根弦。

“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

你小点声说!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

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

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在她没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1.(甲)文段选自《》,作者是

(乙)文段选自《》,作者是(2分)

2.试简要分析【甲】段,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描写阿长?

【乙】段作者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外祖母的形象?

(4分)

3.对【甲】【乙】文段中出现的两位女性形象,你更喜欢哪一位,请简要说明理由。

(100字左右,4分)

语文试卷答案

说明:

1.全卷共6页,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一、基础部分(共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1)子曰: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1分)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秋思》)(1分)

(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约客》)(2分)

(4)《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水清的句子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分)

(5)请把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

(4分)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1)母亲xìnfú(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2)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yìfèntiányīng(义愤填膺)。

(3)他们yàngyàngbùlè(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

(4)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shēngnìjì(销声匿迹)。

3.下列文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D①“凯旋”与“败归”相对,比“胜利”更恰当;②“传递”是一个接一个送过去,“传达”是把一方的意思告诉给另一方;③“切实”切合实际;实实在在。

“确实”真实可靠。

)(3分)

①人要善于把握自我,一个人到世界上去奋斗,去追求,也许_______,也许败归。

②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人们________感情的方式越来越方便,但传播内容的雷同也会给传播双方带来厌倦感。

③我们要处理好放开收购市场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________保护好耕地,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A.凯旋传达确实B.胜利传递确实

C.胜利传达切实D.凯旋传递切实

4.下面这段话中,没有语病的一处是(D:

A处逻辑错误,应将“不仅…而且”的内容对调。

B处前后不一致,应删去“低、小”或者在“成功”后补上“与否”。

C处是重复,应删去“参与到”,在“投身”后加“到”,或删去“投身”。

)(3分)

A创建文明城市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而且可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B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

C我们要树立“珠海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观念,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的主人翁姿态参与到投身创建活动中去。

D我们要共同维护珠海文明形象,形成助人为乐、扶贫帮困、和谐友善的社会风尚。

5.请仿照划线句子,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4分) 

每个人都有财富。

知识是财富,它能增长智慧,也能净化心灵;友情是财富,它能分享快乐,也能分担忧愁;挫折是财富,它能积累经验,也能磨练意志。

二、阅读部分(共46分)

(一)孙权劝学(10分)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3分)

A.蒙乃始就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事/完成)B.见往事耳/胡不见我于王(了解/引见)

C.但当涉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只)D.孰若孤/孰视之(谁/通“熟”仔细)

7.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8.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4分)

答:

开卷有益,只要学习,就会有收获(1分);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1分)。

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1分)。

后天教育和学习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1分)。

(答对三点3分,语言通顺1分。

(二)鹳雀之家(9分)

仇悆①为东州一邑宰,晨起视事,方受牒诉②,有鹳雀翔舞庭下,驱逐久之,方去。

明日复来。

仇心异之,遣一吏迹所止,而观其为何。

既出城数里,见一大树,鹳雀径止其上。

视其颠,则有巢焉,数子啁啾其中。

其下方有数人,持锯斧绳索,将伐之者。

吏遽止之,且引其人与俱见。

仇问:

“伐树何为?

”曰:

“为薪耳。

”又问:

“鬻之得几何?

”曰:

“可得五千。

”仇即以己钱五千与之,且告之曰:

“是鹳连日来,意若求救者。

异类而有知如此,尔不可伐。

”其人遂去,因不伐树。

【注释】①仇悆[yù]:

人名。

②牒诉:

公牒诉讼。

9.请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分)

(1)仇心异之(认为……奇怪)

(2)鬻之得几何(多少)

10.对画线句“是鹳连日来,意若求救者。

异类而有知如此,尔不可伐。

”翻译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这只鹳连着几天来,好像是向我求救。

与我们不同类的鸟都能做出这样(求救)之事,你们就不要讨伐它了。

B.正是鹳一连几天到这来,意思好像是求救。

与我们不同类的鸟都能做出这样(求救)之事,你们就不要砍伐那棵树了。

C.这只鹳一连几天到这来,看它似有求救之意,这样的有灵识的禽鸟,你们切不可再砍伐那树。

D.正是鹳连着几天都这来,好像是向我求救。

这样的有灵识的禽鸟,你们不可以讨伐它了。

11.请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分析仇悆是个怎样的人。

(4分)

示例1:

①仇悆是一个善良,有恻隐之心,细心谨慎,公私分明,爱护一切生灵的人(2分)。

②这可以从他观察到鹳鸟一连几天到他的院落,然后派人随小鸟飞回住处,了解详情,当得知事情的原委后,他拿出自己的钱给伐木者,保护了鹳鸟的事情中看出来(2分)。

示例2:

①从他观察到鹳鸟一连几天到他的院落,然后派人随小鸟飞回住处,了解详情,看出仇悆细心谨慎(2分);②从得知事情的原委后,他拿出自己的钱给伐木者,保护了鹳鸟的事情中看出仇悆公私分明,善良,有恻隐之心,爱护一切生灵。

(2分)(性格2分,分析2分)

译文:

仇悆是东州一个县邑的县宰,早上起床处理事务,刚处理完公牒诉讼,就有只鹳鸟在庭下盘旋飞舞,仇悆驱赶了很久,它才离开。

第二天鹳鸟又来了。

仇悆心下就认为这鹳鸟奇怪,派遣一名府吏跟着它,直到它停下来的地方,看看它要做什么。

已经出城外数里后,视野里出现一棵大树,鹳鸟径直飞到树上并停在上面。

府吏看看树的顶上,原来有个鸟巢,几只雏鸟在里面啁啾鸣叫。

那树下站着几个人,都是手持锯子或斧头绳索将要砍树的人。

府吏赶忙(立刻)阻止,将他们都带到府衙见仇悆。

仇悆问他们:

“为什么要砍伐那树?

”答:

“用它做柴火罢了”,仇悆又问:

“卖了能有多少钱?

”答:

“五千钱”;仇悆便拿了自己的五千钱给了那些人,交代说:

“这雀鸟儿,一连几天到这来,看它似有求救之意,这样的有灵识的禽鸟,你们切不可再伐那树。

”那些人便离开了,于是没再伐那棵树。

(三)论友谊(10分)

西塞罗

①我以为,友谊的基础是美德。

别人相信你有美德,所以才与你建立友谊。

你若放弃了美德,友谊也就不存在了。

②因此我们早已定下了一条保护友谊的准则:

不要求他人做不名誉的事;别人求你做不道德的事,你也不要做。

A请朋友做事.必须以名誉为限。

B如果为了朋友的缘故而做犯法的事,尤其是背叛国家,那是绝对不道德的。

如果确认是道德的,便应毫不迟疑地去做,并且永远热诚。

③我以为那些错把功利当作基础的人,实在是丢掉了友谊的基础。

我们愉快,不是由于从朋友那里得到了物质利益,而是由于得到了朋友的爱。

如果我们的资助使我们得到了愉快,那是因为其资助是出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