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婉约词鉴赏第1讲词的起源与词的基本概念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8998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婉约词鉴赏第1讲词的起源与词的基本概念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婉约词鉴赏第1讲词的起源与词的基本概念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婉约词鉴赏第1讲词的起源与词的基本概念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婉约词鉴赏第1讲词的起源与词的基本概念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婉约词鉴赏第1讲词的起源与词的基本概念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婉约词鉴赏第1讲词的起源与词的基本概念教案.docx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婉约词鉴赏第1讲词的起源与词的基本概念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婉约词鉴赏第1讲词的起源与词的基本概念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婉约词鉴赏第1讲词的起源与词的基本概念教案.docx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婉约词鉴赏第1讲词的起源与词的基本概念教案

第一讲词的起源与词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词的起源,了解词的一些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与重点]

婉约为词的正宗

[教学内容]

一、词的起源

二、词的性质

一、词的起源与发展

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故俗称宋词。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阕。

”据《旧唐书》上记载:

“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

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词的流派主要有两种,一:

婉约派;二:

豪放派。

  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令。

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的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才写一些词,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以脂粉气浓烈的崇尚浓辞艳句而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花间派”,在词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

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收词30首,抄写时间不迟于后梁乾化元年(911),比《花间集》的编定(后蜀广政三年,940),早出近三十年。

所用词调,除《内家娇》外,其馀12调,《教坊记·曲名表》均有著录。

其中有慢词,亦有联章体。

敦煌词创作的早期与作者成分来源的民间性,使作品从内容、体制到语言风格,都表现出这些初期的词,初步脱离一般诗歌的大文化系统,开始独立成体的过渡性特征。

朱祖谋跋《云谣集杂曲子》云:

“其为词拙朴可喜,洵倚声椎轮大辂。

”可以用于对整个敦煌词的评价。

  在晚唐,西域的胡乐,特别是龟兹乐,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与汉族原有的以清商乐为主的各种音乐相融合,产生了一种新的音乐燕乐。

燕乐曲调繁多,有舞曲,也有歌曲。

歌曲的歌辞,就是后来词的鼻祖,当时叫做“曲子词”。

  唐代的燕乐歌辞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显著的特点,的形式。

这些歌辞在结构上有篇幅也是或长或短。

可见,这些歌辞都是配合或依照音乐演唱要求而变化其形式的,这说明因乐写词的燕乐歌辞是词的一个源头。

词的另一个来源是文人的诗歌。

唐代某些乐曲的曲拍声调与诗尤其是《杨柳枝》等曲调的歌辞,与格律诗并无多少的区别。

不过,以诗入曲也有不相合的。

为了适应曲调格式、需要做容大多是吟咏山水、抒情发志,或反映朋友情谊、离愁别绪的,这使词逐渐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点:

内容以抒写日常生活的情感为主,意境比较细巧,表现手法比较委婉,语言比较凝炼精致。

  词于宋代达到顶峰后,在元明时代衰落了三百多年后,在清代重新进入发展状态。

在文学史上,词以其特有的抑扬顿挫的音乐美、错综变化的韵律、长短参差的句法以及所抒发的浓烈深挚的感情,成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学体裁。

二、词的分类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一)词的分类

  词大致可分三类:

(1)小令;

(2)中调;(3)长调。

清毛先舒《填词名解》规定:

“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或可分为小令、慢词。

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一书中,主张把词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六十二字以内的小令……第二类是六十三字以外的’慢词’”。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了一些中调和长调。

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

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

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二)词的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词又因分段关系,还有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词的一段叫做片或阕。

片与片之间的关系,在音乐上是暂休止而非全曲终了,正跟现代歌曲唱一次、两次合为一曲的情形一样。

曲终叫做阕。

一阕表示曲子到此已告终了。

下面再来一阕,那是表示依照原曲再唱一首歌,当然前后阕的意思还是连贯的。

  1、单调

  不分段的词即为单调,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

它很像一首诗,只不过的长短句罢了。

  2、双调

  分为前后两阕(或上下片)的词即为双调。

双调的词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调或长调。

双调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

这样,字数相等的就像一首曲谱配着两首歌词。

不相等的,一般是开头的两三句字数不同或平仄不同,叫做“换头”,字数不同的如《菩萨蛮》,平仄不同的如《浣溪沙》。

双调是词中最常见的形式。

  3、三叠

  三叠就是三阕,不多见。

如《瑞龙吟》、《兰陵王》。

如前两叠短,句法又完全相同,好象是第三叠的双头者,又叫做“双拽头”。

  4、四叠

  四叠即分为四段。

四叠只有《莺啼序》、《胜州令》(215字)两调。

  (三)词牌的来源

  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

律诗只有叫名不同罢了。

之所以称为“牌”,由演唱时要挂牌的做法而来。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以下几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宣宗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

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据说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渔歌子》,本为渔人歌之题;《巫山一段云》本为写巫山神女故事之歌题;《竹枝词》即来源于巴楚民歌《竹枝曲》(或《竹枝歌》)。

而《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来自民间的曲调。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李存勖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

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西江月》因李白有“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之句得名。

  3、本来就是词是题目。

《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拋球乐》咏的是拋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

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4、取最初所赋的对象。

如《临江仙》,初赋水媛江妃;《天仙子》,初赋天台仙子;《河渎神》,初赋祠庙;《小重山》,初乃宫词;《思越人》,初赋西子。

  5、采用人名或地名。

如《祝英台近》,由梁祝故事中主人公之一而得名;《沁园春》,由东汉沁水园公主而得名;《念奴娇》,由唐朝天宝年间宫廷歌女念奴而得名。

  6、按字数多少。

如《十六字令》、《百字令》。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

因此,词牌之外还词题。

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

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

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三、婉约为词的正宗

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两派的,一般认为是明人张綖(字世文,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正。

"徐师曾的说法与张綖相近。

婉约与豪放并不足以概括风格流派繁富多样的宋词,但可以说明宋词风调具有或偏于"阴柔"之美、或偏于"阳刚"之美的两种基本倾向,有助于理解宋词的艺术风格。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

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陈琳《为袁绍与公孙瓒书》:

"得足下书,辞意婉约。

"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

因此,前人多用"婉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软媚"(《词源》)、"绸缪宛转"(《酒边词序》)、"曲折委婉"(《乐府馀论》)等语,来形容他们作品的风调。

明人径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应当说是经过长时期酝酿的。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如《弇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我国词坛是一个群芳竞艳,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多彩多姿、千娇百媚的婉约词,为我国古典诗歌增添了无限光彩,也为我国文学的发展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

自唐五代以来,直至近代,婉约词继承民歌的优良传统,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首先是它具有“可歌性”。

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从动听,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婉约词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曲新词酒一杯”,这些温柔香艳之曲,怀人赠别之调,又多是歌伎舞女们在花间、樽前,轻歌曼舞中弹唱的。

一曲之后,余音绕梁,沁人心脾。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便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浅斟低唱。

这类“旖旎近情,铺叙展衍”的新曲,婉约词空前繁荣,风靡全国。

柳永的词,“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之。

可见当时传播之广。

直至近代,婉约词依然具有“可歌性”。

这是它的突出特点。

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文采灿烂的《花间集》,就是一部言情之作。

五代词人韦压,善于运用各种抒情手法,成功地抒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晏殊的《珠玉词》,抒情委婉。

如明珠美玉,光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

”(查礼《铜鼓堂词话》)。

作家们把肺腑中的真情,悲愁与欢愉,通过抒情的婉约词,曲折细腻地透露出来,赢得古今无数读者的同情与共鸣。

爱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

抒写爱情,反映在封建礼教统治下,人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遭到迫害、受到挫折时的悲愁与哀怨,也就成为婉约词的重要内容。

它首先表现在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与歌颂。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的作者,大胆坦率而又委婉曲折地写出“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表达了爱情永恒不变的心愿。

冯延巳的《长命女》,写夫妻祝酒陈愿,地久天长,永不分离。

韦庄的《思帝乡》“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歌颂了天真少女对爱情的热烈追求。

李清照的名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对爱情的表露,抒写她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

多情的词人,往往通过抒写离愁别恨,歌颂爱情的真挚。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秦观《江城子》)离歌一曲,动人心魄。

柳永的名作《雨霖铃》,抒写了浓烈感人的游子离情。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自然。

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等抒情小词,虽是儿女私情、离愁别绪,却写得清丽婉媚,情深意长。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韦庄《浣溪沙》)写爱情生活的回忆,离别相思的痛苦,洋溢着真情实感。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妇女特别是那些被压在社会低层的歌伎们的不幸遭遇和文人失意的痛苦,也常常在婉约词中如泣如诉地表现出来。

柳永仕途坎坷,长期浪迹于下层社会。

他的词往往以极大的同情,表现歌伎们身受的痛苦和精神面貌,以及与她们的爱恋之情。

“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镇相随,莫抛躲,彩线慵拈伴伊坐。

”《定风波》)词中既写出歌伎们所遭受的身心折磨,又表现出她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销魂。

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全词倾诉了“黯然销魂”的无限伤离之情。

显示了婉约词“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自然”的艺术效果。

婉约词也往往抒写感时伤世之情。

作家们把家国之恨、身世之感,或打入艳情,或寓于咏物,表面看似抒写爱情,描摹物象,实际上却别有寄托。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望江南》)、“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虞美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李煜在词中以鲜明的形象,炽烈的感情,借花月春风,抒写亡国之恨。

宋徽宗《燕山亭》,委婉悲痛地写出了国亡被俘后的无限感慨。

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运用比兴手法,以“美人香草”喻君子贤人;以男女喻君臣,抒写家国之事,身心之感,情致缠绵,哀婉含蓄。

词人们又往往借咏燕、咏柳、咏梅、咏杨花等,寄寓身世之感,抒难于明言之意。

如陆游的《咏梅》词,以梅花自喻,意在言外,引风流蕴籍,言情闲雅而不轻薄,辞语工丽而不淫艳,最为人们所赞赏。

战争破坏了和平安定的生活,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国破家亡之恨,生离死别之情,不断在婉约词中反映出来。

蒋兴祖女的《减字木兰花》“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将自己被虏离乡北去的无限痛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地反映了那个离乱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民身受的痛苦。

婉约词的又一特点是“以美取胜”。

它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展观自然美与生活美,歌颂人物的心灵美。

作家们把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和谐地统一起来,创作出大量具有诗情画意的绝妙好词。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李煜《浪淘沙令》)、“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醉别西楼醒不记。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晏几道《蝶恋花》)凡此,皆美妙动人,绚丽多彩。

往往片时佳景,一语留住;万端情绪,一语吐出。

一首词,可因一妙句而千古流芳。

“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楼春》),作者宋祁因而得到“红杏尚书”的美称!

“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于》),作者张先遂有“张三影”之称;“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贺铸因而被称为“贺梅子”。

还有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等等。

爱美是人之天性。

美的艺术形式,是沟通人类感情的桥梁。

创造美的意境,是婉约词的基本特征。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情、寻春之意,熔铸在一起,意境极美。

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全词绘出暮春景色,在美的意境中,蕴含着伤春情绪。

王渔洋在《花草蒙拾》中曾称赞道:

“‘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

苏轼《江城子》“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人物的形象美和生活美,在这美的意境中再现出来,鲜明、真切,如在眼前。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凄凉意境,令人销魂、断肠。

作者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以造成意境美,使读者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

纳兰性德怀恋亲人、歌咏自然的小令,清新婉丽,格高韵远,极富情味与美感。

他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在塞外风光的描绘中,透露出离愁别恨,一片乡思,于情景交融之中,展现出美的意境。

婉约词是按照美的法则来反映生活的。

作家们用精炼的语言、真挚的感情、美丽动人的艺术形象,反映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社会生活,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华彩纷呈,百卉竞妍,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为我国人民所喜爱,世代传诵,历久不衰。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