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培训讲座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8724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6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培训讲座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班主任培训讲座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班主任培训讲座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班主任培训讲座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班主任培训讲座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主任培训讲座稿.docx

《班主任培训讲座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培训讲座稿.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主任培训讲座稿.docx

班主任培训讲座稿

班主任培训讲座稿

新华实验小学班主任培训讲稿

漫谈班主任工作技巧

非常激动,受学校委托,今天有幸与全体班主任共同探讨班主任工作的技巧。

虽然自己在学生德育工作上摸爬滚打了10余年,但毕竟自己从未担任过班主任工作,所以,为了准备今天的讲座,我只有四处剽窃,拜读了众多优秀班主任的管理成果,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希望能给各位班主任老师以启迪和参考。

何为班主任工作技巧?

班主任的管理技术主要显示为人与人之间(尤其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技巧与技艺。

具体地说,这种技巧与技艺主要涉及一些处理“人事”的技巧与技艺。

班级中的“人事”并不复杂。

学生群体中的这些“人事”主要包括学习事件、情绪事件,偶尔也会遇到一些“暴力”事件、“偷窃”事件,等等。

作为班主任,常见的问题是:

如果学生群体中出现“偷窃”事件怎么办?

如果学生与某个教师发生冲突怎么办?

如果学生破坏班级规范怎么办?

1、万玮老师的“兵法”

这些案例都是万玮老师的经验。

万玮老师是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的数学教师。

1973年出生,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

2004年出版《班主任兵法》,万玮老师因此书而迅速成为中国教育界年轻的“知名教师”。

在《班主任兵法》这本书中,万玮老师讲述了不少细致的管理故事。

我们推荐三份案例:

一是案例“学生哭喊着冲出教室”;二是“怎样对待优秀学生的问题”;三是“怎样处理班级失窃事件”。

案例1:

“学生哭喊着冲出教室”

有一次,杨良同学受到同学的围攻,老师到现场后也对杨良同学提出批评。

没想到杨良大声喊叫地冲出教室。

班主任让学生把杨良拉回来后说了一段话:

有一点我想请大家考虑,如果全班所有人都批评你,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你能承受得了吗?

大家一定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果你去办公室,所有的老师都批评你,你也会难以接受的……。

所以,这一次杨良同学虽然犯了错误,跑了出去,但这个错误是可以原谅的,大家说是不是?

如果我们欢迎杨良同学回来的话,我们大家就一起鼓掌表明我们的态度。

全班同学鼓掌,在热烈的掌声中,杨良的脸上现出了激动的神色。

在接下来的课中,杨良听得特别专注,虽然他没有举手发言,但是从他坚定的目光中我能看出来,他已经被我收服了。

(万玮著:

《班主任兵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页)

案例2:

“怎样对待优秀学生的问题”

梅兰和菊花是班级里两个成绩非常好的女生,可是这两个人我怎么也喜欢不起来。

我发现这两个人太傲慢了。

大凡成绩好的学生都会有一点傲气,她们从心底里认为好成绩是自己取得的,而与老师关系不大,因此,即使教师表扬他们,她们也会觉得这是自己应得的,不会很感激老师。

反而是那些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没少挨老师批评,和教师的感情却十分深厚。

他们知道自己表现不好,长大之后为自己以前的过错而深感不安,他们是真的感激老师,因此毕业之后也能时常记得回母校看望老师。

那些成绩好的学生,甭指望他们毕业之后还能回来看你。

万玮老师“治理”这两个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办法是:

故意冷漠对待,使之孤立。

冷漠、孤立之后再给予温暖。

于是这样的学生就学会了尊重和感激。

说白了就是:

先制造痛苦,再出面拯救(电影《教父》里的人笼络人心时,好像也经常用这样的办法。

案例3:

“怎样处理班级失窃事件”

对班主任来说,班级里发生失窃事件是极为头疼的。

对失窃事件的处理也是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巨大考验,稍有不慎,便会陷入尴尬境地。

比较常见的做法是用言语感化。

比如说:

同学们,今天,某某同学的什么东西丢了,而拿东西的人就在我们当中。

在老师的眼中,我们班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最纯洁可爱的。

我不相信有人会故意做这样的事情。

我想,一定是有人觉得某某同学的东西好玩,就借去玩了,但是后来却忘了还……。

言语感化之后,再告诉他们还东西的方式:

第一种是规定一个截止时间,在这个时间前希望这位同学来找老师。

这个办法比较困难。

第二种是让这位同学自己悄悄地把东西放回去。

第三种是比较绝的办法:

准备一个只开一个小口的大箱子,每名学生在教室外面排队,每个人轮流进去一次。

到最后,打开箱子,东西便会在里面。

万玮老师不用这些老办法,他提供了两个案例:

1.小光的“好译通”被人偷走了。

这个“好译通”是他妈妈花2000多元买的。

晚自习快结束时,老师宣布:

我们班的小光同学丢失了一个很贵重的好译通,这个好译通可能现在还在我们教室里。

我们今天晚上要好好地找一下,争取把它找出来。

今晚要是不把这个好译通找出来,我们大家都甭想回去睡觉。

第一,每个同学先把自己的抽屉和书包找一遍。

然后,所有的人到教室外面去排队,由老师和几名班干部在教室里再找一遍。

这一步保证好译通会在某个同学的口袋了。

第二步,老师再宣布,五分钟后,准备搜身。

现在想要上厕所的同学先上厕所。

这时候有学生说要去上厕所。

老师同意。

另一个学生也要去,老师说,等一等,一个个地去,等前面的人回来了,下一个再去。

很多学生上厕所之后,突然,有一个从厕所回来的学生大声喊:

老师,好译通找到了。

在厕所的窗台上。

(编者按:

但愿那个学生不把好译通扔进茅坑里。

2.灵灵的80元钱被人偷走了。

很多同学说班上的旦旦同学翻过,很多证据表明是旦旦偷了钱。

目标已经锁定了,但做老师的不能强迫旦旦承认。

于是万玮找旦旦谈话,不问他是否偷了同学的钱,而只问他为什么喜欢翻同学的书包。

然后引导他承认他翻过灵灵同学的书包。

现在老师不愿意调查是谁拿的钱,也没人说是你拿了灵灵的钱,但是你总该为你做的错事付出一点代价。

现在你拿出80元先垫给灵灵,这事就算解决了。

你也算是花80元买个教训,以后别再翻别人的书包了。

万玮的管理技巧大量地借助于“兵法”。

以“兵法”来解决班级管理问题也许是不错的办法,一部《孙子兵法》、一部《三国演义》流行几百年而不断受人景仰和关注,本身就说明“兵法”是有魅力的。

不过,如果教师以为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收拾”学生,就是为了让学生“听话”、“服从”、“驯服”,这就难免受人指责和非议。

万玮老师在《班主任兵法》这本书虽然特意解释:

以“兵家”为主,但辅之以“爱心”,但这本书处处显示为“如何收服学生”、“如何制服学生”、“如何收拾学生”。

这是《班主任兵法》这本书留下的隐患和缺憾。

有人看了《班主任兵法》之后,写过一篇很有意义的质疑文章:

《我们为什么收服学生?

》。

这篇文章提醒说:

“教师绝不是为收服学生而存在的……”。

“磨掉学生的棱角再进行打造,这不是现代教育的做法,恰恰是专制社会人(奴)才培养的模式。

在《班主任兵法》这本书中,我们确实也可以找到类似这样一些话语:

“XX彼此以后再见到我时果然毕恭毕敬,谦卑无比。

”“他完全恢复了一个普通学生的软弱模样。

”“他两手并拢,贴紧裤缝,一副诚惶诚恐谦恭的样子。

”从书中的描述来看,万玮老师是把“学生被收服了”视为自己教育的成功。

如果我们从教育目的这个角度来看,所得出的结论可能正好与万玮老师完全不同。

学生的软弱、谦卑,不是我们的教育要达到目的,也不是达成教育目标所必须的条件。

相反,张扬个性,鼓励创新,正是现代教育的要义。

教师对学生的这种谦卑姿态倒应该保持必要的担忧和警惕,没有必要通过种种手段让学生低下“高贵的头颅”。

管理的根本精神是“民主”。

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主发展,这是管理的核心目的。

2、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

1999年李镇西老师出版《爱心与教育》(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这本书至今在中小学领域都在发生影响。

翻开这本书,有一句话立刻跳出来:

常常有人问我,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我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这本书里面的很多故事在中小学老师那里流传,下面这则事尤其让人心酸:

安妮是初一下学期从外地转学到班上的。

她身材瘦弱,脸色苍白,说话细声细气,学习较差还常请病假。

但是,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她爱迟到。

我曾把任安妮的母亲请来,问是不是有什么特殊困难。

她母亲说,没什么,就是任安妮动作太慢。

我多次找任安妮谈心,要她养成雷厉风行的好习惯。

但没有看到成效。

那天早晨安妮又迟到了,我让她站在外面。

大约5分钟后我怕校长看见,便让她进教室。

近来后她走到自己的座位想坐下。

我说:

“谁让你坐下?

再站一会!

她流泪了,但顺从地站在自己的座位前,并拿出书和大家一起读。

直到早读结束,她总共站了15分钟。

两节课后,安妮来向我请假,说头昏,想回家休息。

我很吃惊,问她是不是因为早晨站得久了。

她说不是,平时就头昏,是老毛病了。

我同意她回家休息。

第二天安妮的母亲来学校请假,说安妮病了,需要一段时间的治疗和休息。

这时,我开始感到自己做得有些过分:

可能任安妮当时已经病了,可我竟罚她站了那么久。

过了两个星期,安妮的母亲来学校,说安妮的病情比较重,得休学治疗。

我在吃惊的同时,内心深处暗暗庆幸自己总算甩掉了一个包袱!

半年之后,安妮返校复学,降到下一个年级学习。

在校园遇到我时,她总是羞怯而有礼貌地和我打招呼,喊“李老师好!

几个月后开始期中考试,那天刚考完最后一科,有学生来告诉我:

“李老师,安妮今天早晨……死了……”

我心里一颤,手中刚收上来的一叠试卷跌落在地上。

20分钟以后,我和十几个学生赶到殡仪馆。

安妮的母亲迎上来,用哭哑了声音对我说:

“您这么忙还赶来,感谢您和同学们了!

我心情沉重地说:

“太突然了,根本没想到。

安妮的母亲说:

“安妮6岁就患上了白血病,当时医生说她最多能活3年。

为了让她有个宁静美好的生活,我一直没有告诉她,也没有告诉任何人。

在许多人的关心下,她奇迹般地活了8年。

谢谢您啊,李老师!

任安妮在最后几天,还在说她想念李老师,想同学们。

她复学后一直不喜欢新的班级,多次说她想回到原来的班级。

可是,她就这么……”

这些话让我心如刀绞。

在安妮纯真的心灵中,尚不知道她所想念的“李老师”曾为她降到另外一个班而暗暗高兴!

我忍不住哭起来。

这是我参加教育工作至今,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因愧对学生而流泪。

当天晚上,我含泪写下一篇近五千字的文章《你永远14岁——写给安妮》。

第二天,我含泪在班上为学生朗读,表达悲痛的哀思和沉重的负罪感。

从那以后,我发誓:

决不再对迟到的学生罚站!

很多年过去了,每当听到周围的人称赞我“特别爱学生”、“从不伤学生的自尊心”时,我总是在心里感谢永远14岁的任安妮,因为她那一双怯怯的眼睛时时刻刻都在注视着我……剥夺了学生的尊严,就谈不上任何教育。

后来李镇西老师的管理经验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

近几年来,我思考得比较多的,不是所谓的“爱心教育”,而是民主教育。

他认为,爱心不一定包含着民主,而真正的民主必然蕴含着爱心。

“民主教育应该是当今中国教育的时代主题。

”这意味着班级管理的“法治”代替“人治”。

在班主任工作中,李镇西逐渐认识到,过去的班级管理模式实际上是“人治”。

因为“人

老师:

为了学习,为了班级荣誉,你能跑着来上学,这种精神非常好。

希望你在各方面都像这样严格要求自己。

同样一件学生迟到的事,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得到不同的教育效果。

第一位老师,站在学生的对立立场,对学生讽刺挖苦,学生当然不会服气,嘴上不说,心里已经和老师对立起来。

第二位老师,有一颗爱护学生的心,能体会学生的难处,站在学生的立场,说出的话让学生感到温暖。

小小的一件事,表现了不同的教育观念,不同的教育艺术。

从这件事的处理来看,教育艺术首先是观念的表现,其次是老师对偶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再次是在短时间里确定有利于学生进步的教育方式,表现了一个人民教师的爱心、责任心和教育艺术。

由于时代的进步,语言在词汇、表达方式方面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班主任教师必须注意丰富自己的语汇和语言表达方式,以丰富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方式。

教师的语言必须具备以下几性:

1、科学性

科学性是教师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

这一特征是由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的。

教师工作包括课堂讲授学科知识、课外组织班级活动,处理学生行为思想问题、家访与学生监护人谈话等内容。

无论哪一项活动都离不开科学文化知识,因而,教师语言的内容与其他行业相比,必定是专业性、学术性较强的语言。

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定理,每一次批评或表扬,其语言的运用必须是科学的,容不得半点含糊,更容不得谬误。

2、针对性

针对性是教师语言艺术的第二个特征。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而学生是千差万别的。

教师在运用语言技能技巧时,应因地因时因事而易,决不能千篇一律、单调重复。

教师语言的针对性是指教师在讲话时针对不同对象,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选择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教师语言的针对性有如下内容:

针对不同性别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语言方式。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

当你用同样的话语、同样的语气批评男学生和女学生的时候,男生可能感到不痛不痒,毫不在乎;而女生却感到受不了,心里委屈,甚至哭鼻子。

这种现象并不奇怪。

因为,男女生的心理承受力是不同的。

一般说,男生性格粗犷,说话直率,心理承受力较强;女生性格温和,说话委婉,对外界事物的刺激较敏感,心理承受力弱。

所以教师在言谈话语中稍不注意,女生就撅起嘴,而教师还不知道为什么。

因而教师对男生或对女生谈话应该采用不同的语言方式。

针对不同的时间、地点,选择不同的语言方式。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经常要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因此,谈话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谈话的效果影响是很大的。

如果时间地点场合选择不好,有时谈话效果适得其反。

一般来说,能不当着全班学生批评的,就不要在班上批评。

下课后,找一个僻静的地方推心置腹地谈。

能避开其他教师批评的,就不要当着许多教师的面批评。

到操场一角、花园一椅幽静之所谈,效果会更好。

针对不同性质的事件,选择不同的语言方式。

教师的工作内容是多方面的,上课时,宜语言严谨、简练,要注意逻辑性,要注意语言的启发性。

班会时,要注意语言的感召力、鼓动性。

课下,与学生谈天,要注意语言的亲切,学生犯了错误,性质严重的,教师与之谈话时,要有震慑力;学生所犯错误属无意或无关大局,教师点到而已,留有余地,让学生思考,自己改正。

针对性是教师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

许多班主任老师语言缺乏艺术性,常常是因为不注意语言的针对性造成的。

3、激励性

激励性是班主任语言的第三个特征。

教师语言,尤其是班主任语言,必须具有非常强的感召力,最佳效果是,号召时,要让学生听了之后,精神振奋,干劲倍增;抒情时,要让学生听了,如沐春风,心旷神怡;点拨时,要让学生低头沉思。

教师语言的感召力是教师语言追求的一个较高的境界,需要长时间的修养、演练、学习。

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天生不善于讲话,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每个人的讲话先天素质不一样,比如有的老师天性活泼,讲话时充满感情,具有较好的先天条件,有的老师天性腼腆,性格内向,讲话音低量小,在讲话方面先天素质较弱。

但这并不是决定讲话有没有激励效果的条件。

讲话声音大,并不见得有激励性,讲话声音小,并不见得没有鼓动效果。

关于教师讲话的激励性,有一个最低标准,那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如“很好”、“真棒”、“有进步”、“能行”、“再努一把力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等等,少用消极性的语言,如“你真笨”、“真没用”、“你算完了,你就这个样子了”等语言。

有时看起来是一句话,但有时会像一根刺一样深深扎在学生的心上,把学生的勇气泄光。

综上所述,科学性、针对性和激励性是教师语言艺术的三个突出特征。

这三个特征是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联系而存在的,也就是说,这三个特征必须以教师语言的教育性为基础,也就是说,教师讲话必须是为学生负责任的,对学生的发展有利的。

教师语言的构成要注重思想性。

班主任老师对孩子的发展起着积极地引导作用,因而,班主任的语言,必须热爱祖国、热爱学生、体现科学的世界观、广博的学识。

例如魏书生,他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不仅具有很高的逻辑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因此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达到这样的教育境界,实际上是广泛学习的结果。

教师的语言如何才能管用?

1、以“情”感人——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灵魂。

没有情感的语言是干瘪的。

某班一位学生家中遭火灾,家财被火“劫”一空。

班主任在班会课上,轻轻走到家遭不幸的学生跟前,用手轻轻抚摸着这位学生的脸颊,许久一言不发,只是用眼睛看着全班学生。

班主任的眼睛里充满同情和抚慰的神情。

全班学生看着老师,眼睛里慢慢有了泪水。

这时老师发言了,他说:

“水火无情,人有情。

同学们,你们的眼泪是从你们的心里流出来的,让我们的眼泪流在一起,让我们的手握在一起,帮助××站起来。

”说着班主任老师拉起了家中遭受火灾同学的手,另一只手拉起旁边一位同学的手,就这样,全班同学都站起来,拉起了手。

这位班主任老师的话并不多,也不激昂,但是充满了力量,因为他的语言是从他的心底流出的。

所以,这寥寥数语却震撼了全班学生的心,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三八”妇女节这天,一位女教师走进教室,学生们突然把一盆盛开的鲜花捧到她的面前,向她祝贺节日。

这位女教师当时没有讲长篇大论的话。

只是激动地说了一句:

“这花真美,可在我心中,最美的是我的学生。

”同学们用经久不息的掌声回答她那激动人心的话语。

2以“理”服人——中国有句俗语: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这句俗语是说“理”有非常大的力量。

有这样一个例子,某校一位高中男生拿着自己的日记给班主任看,班主任看过之后,大吃一惊,原来他遇到了最头痛的问题:

这位男生早恋了,并且是恋得死去活来。

这位班主任读了学生的日记,首先是感动,十分感动。

要知道一个学生把自己“见不得人”的东西拿给班主任看,这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对班主任抱着多大的信任啊。

感动之余,这位班主任也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但是他并没有马上找这位男生来做思想工作,而是等待能够把早恋危害说透的时机。

契机终于来了。

“几天后我班在湟水边劳动,他(早恋者)看着湟水说:

‘我从这儿丢下一片木片,它能漂到海里吗’我说:

‘可能吧,因为它总不停地向前漂去。

’接着我对他谈起自己第一次见到黄河的感受。

听着我的话,这位男生产生了共鸣,最后对我说:

‘黄河两岸生活过的人难以数计,可真正留下姓名的人太少了。

老师,您看我能做出一番事业,留下姓名吗’我趁机说:

‘我看不行’学生愣住了。

我接着说:

‘一个成就伟大事业的人,就得把全部的身心精力投入到追求的事业上。

尤其是一个人在青春年少之时,更要创造光辉的人生前景。

像你丢下去的木片,本来可以顺着黄河流入大海,可中间被什么东西挡住了,搁浅了,它就永远看不到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了。

’学生这时心领神会地笑了。

可他低头沉思后突然又问:

‘难道伟大人物就不恋爱结婚马克思、傅雷不都是早恋吗’这一下问题明朗了。

我想了想说:

‘伟大人物也是要恋爱结婚的,但只想恋爱结婚的人显然成不了伟大人物。

如果这与他们追求的伟大目标相冲突,他们一定能够战胜自己,处理好这一矛盾的。

反过来说,能克制感情的盲目冲动,恰是伟人的素质之一。

’学生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谈话,因为谈话中没有武断的训斥,也没有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而是以“理”打通学生的思想,使这位男生沿着“理”的道路重新找回了自我的位置,重又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这一番谈话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因为,这一位班主任教师把道理说得透、讲得清。

班主任用道理解开了学生心中的“死疙瘩”,自然会取得好效果。

许多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忘记了这个教育原理,在实际工作中,不通情理,不讲道理,只会发脾气。

动不动就是请家长,动不动就把矛盾上交德育领导。

学生口服心不服,表面服从,而内心逆反。

3、渗透技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这首诗经常被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引用来说明班主任语言的渗透艺术,我认为非常贴切。

我们大多有过雨中春游的经历,细细的春雨,柔柔的春风,说是雨又像雾,说是雾又分明听到了雨声。

不用打伞,但过不了多久,衣却湿透了。

这就是春雨。

班主任的语言应该像春雨一般滋润学生的心田。

4、激励原则——班主任对待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常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感情,所以,表现在语言上往往挑最有刺激性的词抛给学生,而不管学生受得了受不了。

有些班主任的语言不仅带有刺激性,而且带有很强的挖苦和贬斥色彩。

什么“榆木脑袋”、“蠢得跟猪一样”,这就非常不好,这样的话,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学生反而会把教育的大门关上,从里面锁上,班主任从此休想进入。

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样的语言是失败的语言。

班主任老师应该经常看一看电视播放的儿童节目。

看一看,听一听,主持人怎样讲话,如何用词,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

5、震慑力——在有些情况下,“春雨”是不管用的。

比如,男生殴斗,如果这时还是和风细雨,春风拂面,和蔼可亲,那么很可能“你说你的,我斗我的”,最后也许闹出大事。

遇到非常事件,班主任的语言不妨像夏雷般让人警醒。

还是拿学生殴斗举例,遇到这种事,教师可以断喝一声:

“住手”我认为,这时的语言要简短有力,声音要有威慑力,甚至可以说是越严厉越好。

夏雷似的语言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当然,“夏雷”语言不是大声咆哮,更不是泼妇骂街,而是理智控制下的奔腾骏马,非常情况下的理智表现。

另外一种情况,遇到班里发生了比较严重的事件,比如,男生侮辱女生,说出不堪入耳的话。

班主任不妨发一次“怒”。

要让犯错误的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内心感到震动。

之后,班主任再说理,再渗透,再春雨,效果也许会更好。

当然,“夏雷”的方式主要是指班主任的态度,而不是指用词,更不能讽刺,更不能伤学生的人格。

这一点班主任必须注意。

6、沉默是金——沉默是无声的语言。

现代人际交往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在双方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在争论的场合,如果甲方适时地沉默不语,让乙方唱独角戏,乙方会因从甲方得不到任何信息而胡猜乱想,甚至惊慌失措,乙方最后会被甲方的沉默所慑服,从而服从于甲方的意志。

班主任一旦发现学生犯有比较严重的错误,而又一时弄不清情况的时候,为了使学生及时认识错误行为,可以适当地运用上述原理。

如班主任发现个别学生有偷盗或打架恶劣行为时,可以在学生面前保持一种稳重严肃的沉默态度,学生会在教师的沉默中感到一种力量,自觉主动地把问题说出来。

一位班主任在期末考试时发现一位学生作弊,这位教师的眼光与学生的眼光一对,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摇摇头。

课后,也没有说一句批评的话。

但是,这位学生在周记里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并以实际行动证明他实现了他的诺言。

适时的沉默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7、幽默的力量——幽默是语言批评方式的一种软着陆,它以笑声代替批评,以诙谐化解尴尬。

幽默首先创造的是一种和谐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被批评者不失面子,又接受了批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

许多班主任教师体会到了幽默语言的教育力量,所以在教育中经常运用幽默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而有些教师没有体会到幽默的威力,这种老师认为,怎么可以和学生开玩笑,那不是有失身份吗所以一天到晚脸上结了霜,板着面孔。

学生见了班主任像耗子见了猫,能避开,绝不打照面。

班主任不在,学生如百鸟鸣春,班主任一到,如雄鹰入林,死气一片。

班主任与学生隔着一个冬天,不用说和谐,师生之间连话都不过,更谈不上教育了。

话剧艺术里有一句话:

有一千位演员,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也可以说,有一千位班主任,便有一千种不同的语言特点。

二、班主任的体态艺术。

过去许多班主任不重视这个问题,或者说根本不知道体态艺术是什么。

其实,体态艺术在班主任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的内心世界是看不到的,人的内心世界又是可以觉察到的。

说人的内心世界看不到,是因为人的心理、思想隐藏在人的大脑中,看不到,摸不着;说人的内心世界可以觉察到,是因为人的心理、思想总要通过言语、行动表现出来,而为人所觉察。

人说话当然能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情绪,可是当人沉默不语的时候,人的脸、身、手也都在时时表露着人的内心世界。

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欲的情绪与情感,都可以通过脸部、身体、双手等部位显现出来,人们把这种表情叫做体态语。

因此,班主任老师不可不对体态语做一些研究。

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带有一定情感色彩、能够传递一定信息、表示一定态度的、在人的交际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非有声语言表现。

这种特定的身体态势可以支持,修饰或者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地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