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高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8645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高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备考高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备考高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备考高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备考高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考高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1.docx

《备考高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高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1.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考高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1.docx

备考高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1

【备考高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1)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程师孟字公辟,吴人。

进士甲科。

累知南康军、楚州,提点夔路刑狱。

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乃至,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师孟曰:

“必俟报,饿者尽死矣。

”竟发之。

徙河东路。

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溉灌。

师孟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集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

知洪州,积石为江堤,浚章沟,揭北闸以节水升降,后无水患。

判三司都磨勘司。

接伴契丹使,萧惟辅曰:

“白沟之地当两属,今南朝植柳数里,而以北人渔界河为罪,岂理也哉?

”师孟曰:

“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滕口说,遽欲生事耶?

”惟辅愧谢。

出为江西转运使。

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

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

加直昭文馆、知福州。

筑子城,建学舍,治行最东南。

徙广州。

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城。

及交阯陷邕管,闻广守备固,不敢东。

时师孟已召还,朝廷念前功,以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判都水监。

贺契丹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介东向。

师孟曰:

“是卑我也。

”不就列。

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

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涿人移雄州,以为言,坐罢归班。

复起知越州、青州,遂致仕,以光禄大夫卒,年七十八。

(节选自《宋史·程师孟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

B.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

C.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

D.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朝廷考试者的称谓。

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一直沿用到清朝。

B.河东,代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省西南境,山西在黄河以东。

秦汉时期,“河东”指河东郡地,唐朝以后泛指山西。

C.契丹,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源于东胡,北魏时自号“契丹”。

唐朝末年,迭剌部首领阿保机统一各部族,建立辽国。

D.日昃,亦称“日仄”“日侧”等,为天色纪时法。

“昃”意为太阳偏向西方,“日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下午六时前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师孟有担当重实干,讲求功效。

任职夔州时为了便于治理,提出搬迁治所,设置常平仓的建议,并坚持立即开仓发粮赈灾。

B.程师孟重视水利建设,造福百姓。

在任所根据地貌特点兴修水利,改造良田,加固河堤,疏通河道,使百姓不再受洪水祸害。

C.程师孟捍卫国家利益,据理力争。

他坚决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面对契丹的指责和傲慢无礼,他义正辞严地进行有力回击。

D.程师孟为官能力突出,政绩卓著。

历任各种职务,他都能注重实际,结合实情,并取得很好的效果,政绩在同列中堪称第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白沟之地当两属,今南朝植柳数里,而以北人渔界河为罪,岂理也哉?

②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答案】

(1)B

(2)D

(3)D

(4)①白沟地区应当属于两国,现在宋朝种植了几里长的柳树,却认为契丹人在界河里捕鱼有罪,难道合理吗?

②州城被贼寇毁坏,后来有警报,百姓惊惶逃窜,地方官相继来到,都说这里土质疏松恶劣不可以筑城。

【解析】【分析】

(1)“渝”是“渝州”的意思,作“于”的宾语,所以在“渝”后断句;“建请置仓”是完整的动宾结构,所以在“建”前断句,在“仓”后断句;“凶岁”是“适”的宾语,所以在“岁”后断句;“即”是“就”的意思,一般表承接,是断句的标志性词语,所以在“即”前断句;“他储”是“其他储粮”的意思,作“发”的宾语,所以在“他储”后断句;“吏惧”是完整的主谓结构,所以在“惧”后断句。

译文:

程师孟上奏把治所迁移到渝州。

夔州没有常平仓储粮,他建议设置常平仓,恰逢灾年,赈济灾民的仓粮不够,立即假托命令发放其他储粮,不等待回复。

官吏害怕,告诉他不可以这样。

故选B。

(2)D项,““日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下午六时前后”错误,“日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二时前后。

故选D。

(3)D项,曲解文意,“政绩在同列中堪称第一”错误,依据原文“治行最东南”可知,程师孟任福州知州时,政绩在东南地区堪称第一,并非在同列中堪称第一。

故选D。

(4)赋分点:

①“两属”:

属于两国;“渔”:

动词,捕鱼;“岂”:

副词,难道;“理”:

名词作动词,符合情理。

②“为……所”:

被动句;“骇”:

惊惶;“相踵”:

相继。

故答案为:

⑴B;⑵D;⑶D;

⑷①白沟地区应当属于两国,现在宋朝种植了几里长的柳树,却认为契丹人在界河里捕鱼有罪,难道合理吗?

②州城被贼寇毁坏,后来有警报,百姓惊惶逃窜,地方官相继来到,都说这里土质疏松恶劣不可以筑城。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答题时,应根据平时课内对文化常识的知识积累与不断复习,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然后做出判断。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附参考译文】

   程师孟字公辟,吴人。

考中进士甲科。

历任南康军知军、楚州知州,提点夔州路刑狱。

泸戎多次侵犯渝州,边境使者的治所在万州,与渝州相距遥远,有警报常常十天才能传到,程师孟上奏把治所迁移到渝州。

夔州没有常平仓储粮,他建议设置常平仓,恰逢灾年,赈济灾民的仓粮不够,立即假托命令发放其他储粮,不等待回复。

官吏害怕,告诉他不可以这样。

程师孟说:

“如果一定要等到回复后才发放,挨饿的人都死了。

”最终将这些储粮发放下去。

调任河东路。

山西地区土山很多,山旁连接着河流,春夏大雨,水像黄河一样混浊,俗称“天河”,可以用来灌溉。

程师孟出钱开渠筑堤,用河水中的淤泥改造出一万八千顷良田,并把这些事情聚集起来写了《水利图经》,颁发给州县。

程师孟担任洪州知州时,聚积石块修筑江堤,疏通章沟,揭开北闸来调节水位升降,此后就没有发生水灾。

程师孟兼任三司都磨勘司。

迎接陪同契丹使者,萧惟辅说:

“白沟地区应当属于两国,现在宋朝种植了几里长的柳树,却认为契丹人在界河里捕鱼有罪,难道合理吗?

”程师孟说:

“两国都应当信守誓约,涿郡有档案可供审查,您不管双方誓书,空口乱说,难道是想滋生事端吗?

”萧惟辅惭愧道歉。

出任江西转运使。

袁州出现盗贼,州中官吏充当内应,所以很长时间抓不到盗贼。

程师孟给几名奸吏戴上镣铐送进监狱,盗贼立即被擒获。

加封直昭文馆、福州知州。

他修筑内城,兴建学校,治理成绩在东南地区堪称第一。

调任广州。

州城被贼寇毁坏,后来有警报,百姓惊惶逃窜,地方官相继来到,都说这里土质疏松恶劣不可以筑城。

程师孟在广州六年,修筑了西城。

等到交阯攻陷邕管,听说广州守备坚固,不敢再向东。

当时程师孟已经被召回朝廷,朝廷顾念他以前的功劳,让他担任给事中、集贤殿修撰、判都水监。

程师孟奉命前去祝贺契丹国君生日,到了涿州,契丹设宴,迎接的人面向正南坐,涿州官员面向西坐,宋朝使者和副使者面向东坐。

程师孟说:

“这是轻视我们宋朝。

”不肯就位。

从下午争到傍晚,随从的人惊恐失色,程师孟说话的口气更加严厉,呵斥契丹迎接的人更换位置,于是改为参加迎接的人东西相向。

第二天,涿州人在郊外为他饯行,程师孟骑马疾驰而过,不予理睬;涿州人移文到雄州,以此上告,程师孟因此被罢官。

后又起任越州、青州知州,于是退休,以光禄大夫的头衔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祖太武皇帝,讳焘,太宗明元皇帝之长子也。

泰常七年四月,封泰平王,五月,为监国。

太宗有疾,命帝总摄百揆,聪明大度,意豁如也。

八年十一月壬申,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于是除禁锢,释嫌怨,开仓库,赈穷乏,河南流民相率内属者甚众。

   二年春,车驾至自北伐,以其杂畜班赐将士各有差。

庚申,营故东宫为万寿宫,起永安、安乐二殿,临望观,九华堂。

初造新字千余,诏曰:

“在昔帝轩,创制造物,乃命仓颉因鸟兽之迹以立文字。

自兹以降,随时改作,故篆隶草楷,并行于世。

然经历久远,传习多失其真,故令文体错谬,会义不惬,非所以示轨则于来世也。

孔子曰,名不正则事不成,此之谓矣。

今制定文字,世所用者,颁下远近,永为楷式。

   三年春正月壬申,车驾至自北伐。

班军实以赐将士,行、留各有差。

乞伏炽磐遣使朝贡,请讨赫连昌。

二月,起太学于城东,祀孔子,以颜渊配。

四年夏五月车驾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先行。

戊戌,至于黑水,帝亲祈天告祖宗之灵而誓众焉。

六月甲辰,昌引众出城,大破之。

临阵杀昌弟河南公满及其兄子蒙逊,虏昌君弟及其诸母、姊妹、妻妾、宫人万数,府库珍宝车旗器物不可胜计。

辛酉,班师,留常山王素、执金吾桓贷镇统万。

   敕勒万余落叛走,诏尚书封铁追讨灭之。

诏曰:

“夫士之为行,在家必孝,处朝必忠,然后身荣于时,名扬后世矣。

近遣尚书封铁翦除亡命,其所部将士有尽忠竭节以殒躯命者,今皆追赠爵号;或有蹈锋履难以自效者,以功次进位;或有故违军法私离幢校者,以军法行戮。

夫有功蒙赏,有罪受诛,国之常典,不可暂废。

其宣敕内外,成使闻知。

   先是,辟召贤良,而州郡多逼遣之。

诏曰:

“诸召人皆当以礼申谕,任其进退,何逼遣之有也!

此刺史、守宰宣扬失旨,岂复光益,乃所以彰朕不德。

自今以后,各令乡闾推举,守宰但宣朕虚心求贤之意。

既至,当待以不次之举,随才文武,任之政事。

其明宣敕,成使闻知。

(节选自《魏书·世祖拓跋焘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四年夏五月/车驾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先行

B. 四年夏五月/车驾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先行

C. 四年夏五月/车驾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先行

D. 四年夏五月/车驾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先行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监国”,本文指古代皇帝因故不能亲理国事,指定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的人选。

B. “壬申”,古人用天干地支纪年、月、日或时。

本文中的“壬申”为天干地支纪年。

C.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最早起源于西周,各个朝代称呼有所不同。

D. “敕勒”,中国古代民族,为原始游牧部落,又称赤勒、高车、狄历、铁勒、丁零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拓跋焘聪明大度,心胸开阔。

太宗患病期间,让他立朝摄政,总管朝中事务,他不负众望,做事干练,应付自如。

B. 拓跋焘尊孔修文,致力汉学。

他尊崇孔子,提倡儒学;汉字因多体并用,多有错误,他下令创造新字,规范推行。

C. 拓跋焘治军严格,赏罚分明。

无论是他率军北伐归来,还是褒奖尚书封铁的将士,都严格按照功劳等级给予封赏。

D. 拓跋焘礼贤下士,推举贤良。

地方官对待贤士多有粗暴逼迫的不当行为,他严厉批评这种行为,要求尊重爱护贤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于是除禁锢,释嫌怨,开仓库,赈穷乏,河南流民相率内属者甚众。

②夫士之为行,在家必孝,处朝必忠,然后身荣于时,名扬后世矣。

【答案】

(1)D

(2)B

(3)C

(4)①于是解除不合理的制度(规定),消除嫌隙仇怨,打开仓库,赈济穷困贫乏的人,黄河以南的很多流民相继来归附朝廷。

②士大夫行事(应重品行),居家必定恪守孝道,置身于朝廷必定忠诚,这样以后才能荣耀于当时,名声传扬于后世。

【解析】【分析】

(1)这段文字是讲述世祖拓跋焘征讨赫连昌的举措,意思是四年夏季五月,世祖西讨赫连昌,停驻在拔邻山,筑城,放弃笨重的物资,以轻锐骑兵三万人先行。

然后抓住“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等结构并列的动词进行断句,最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四年夏五月”,表时间,后面应该停顿。

“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等结构并列,中间应该停顿。

故选D。

(2)B项,“本文中的‘壬申’为天干地支纪年”错误,本文中的“壬申”是天干地支纪日。

故选B。

(3)C项,“都严格按照功劳等级给予封赏”错误,原文是“三年春正月壬申,车驾至自北伐。

班军实以赐将士,行、留各有差。

”,意思是始光三年正月二十二日,世祖北伐归来。

拿军用物资赏赐从征将士,出战、留守者,多少不等。

可见,拓跋焘率军北伐归来,出战、留守将士均有赏赐,并非严格按功劳封赏。

故选C。

(4)①中,“禁锢”,封闭,束缚,限制,此处引申为不合理的制度;“嫌怨”,嫌隙仇怨;“穷乏”,穷困贫乏的人;“河南”,黄河以南;“内属”,归附。

②中,“士”,士大夫;“孝”,恪守孝道;“处朝”,置身于朝廷,在朝廷任职;“然后”,这样以后;“扬”,传扬。

故答案为:

⑴D;⑵B;⑶C;

⑷①于是解除不合理的制度(规定),消除嫌隙仇怨,打开仓库,赈济穷困贫乏的人,黄河以南的很多流民相继来归附朝廷。

②士大夫行事(应重品行),居家必定恪守孝道,置身于朝廷必定忠诚,这样以后才能荣耀于当时,名声传扬于后世。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

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

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参考译文】

   世祖太武皇帝,讳称焘,太宗明元皇帝的长子。

泰常七年四月,被封为泰平王,五月,监理国家。

太宗生病,命世祖总统百事,世祖聪明大度,应付裕如。

泰常八年十一月初九,登上皇位,大赦天下。

于是解除不合理的制度(规定),消除嫌隙仇怨,打开仓库,赈济穷困贫乏的人,黄河以南的很多流民相继来归附朝廷。

   始光二年春季,世祖北伐归来,以其各色牲畜份额不等地分赐给从征的将士。

三月初五,营造从前的东宫为万寿宫,营建永安、安乐两座宫殿,建起临望观、九华堂。

确立了一千多个新字,世祖下诏书说:

“过去帝轩,创立制度,营造万物,于是命令仓颉模仿鸟兽之迹创立文字。

从此之后,应时改作,所以有篆隶草楷各种字体,并行于世。

但是历时久远,流传下来多有失真,故致使文体错纰误漏,意义分歧,这不是示典轨于来世的办法。

孔子说,名不正则事情不能成功,就说的是这些。

今制定文字,把世间所要用的字式,颁布远近,永为楷式样本。

   始光三年正月二十二日,世祖北伐归来。

拿军用物资赏赐从征将士,出战、留守者,多少不等。

乞伏炽磐派使者前来朝拜纳贡,请求朝廷讨伐赫连昌。

二月,在京城东部建太学,祭祀孔子,以颜渊配享。

四年夏季五月,世祖西讨赫连昌,停驻在拔邻山,筑城,放弃笨重的物资,以轻锐骑兵三万人先行。

二十六日,到了黑水,世祖亲自祈天祷告祖宗神灵,歃血誓师。

六月初二,赫连昌率部出城,被世祖打得大败。

在阵前世祖军队杀死赫连昌之弟河南公赫连满以及其兄之子赫连蒙逊,俘虏赫连昌的弟弟及其母亲、姊妹、妻妾、宫人万余人,缴获府库中的珍宝车旗各种器物不可胜数。

初七,班师回朝,世祖留常山王拓跋素、执金吾桓贷镇守统万城。

   敕勒被迁徙的一万多个居民点叛离逃走,世祖下诏让尚书封铁追杀消灭他们。

世祖下诏书说:

“士大夫行事(应重品行),居家必定恪守孝道,置身于朝廷必定忠诚,这样以后才能荣耀于当时,名声传扬于后世。

朕最近派尚书封铁消灭亡命之徒,他所统领的将士有竭尽忠节而牺牲了的,现在全部追赠爵号;如有奋勇杀敌立下战功的,以其功劳大小给予官位;如有故意违反军法私离岗位的,以军法处决。

大凡有功蒙受赏赐,有罪遭到诛杀,这是国家的常典,不可有一时废置。

从今以后,不善的人可以改过自新。

把这宣告天下,让人们都知道此事。

   这以前,世祖征召贤良之才,而各州郡大多逼迫州中贤士前往京城。

世祖下诏说:

“每个被征召的人,官府应当晓之以礼,听任他们进退,岂有强迫他们的道理呢!

这些都是刺史、守宰宣扬失旨,哪里是为朕增光,分明是在光扬为朕的不德。

从今以后,都由各乡闾推举,各守宰只管宣明朕虚心求贤之意。

贤才一到,应当以不次之举对待他们,随其文武之才,交任他们相应的职务政事。

明宣朕此意,让天下人都知道此事。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

南阳何颗见彧而异之,曰:

“王佐才也。

”中平六年,举孝廉。

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

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

彧每怀匡佐之义。

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

操与语大悦,曰:

“吾子房也。

”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

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

邈使人谲彧曰:

“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

”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

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

彧谏曰:

“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热麦约食菱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

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

众多以未可卒制。

彧乃劝操曰: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

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操从之。

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

“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操乃坚壁持之。

遂以奇兵破绍。

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

彧曰:

“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

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事遂寝。

操心不能平。

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

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乐。

谥曰敬侯。

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B.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C.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D.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宾之礼,是古代社会生活中对待尊贵宾客的礼节。

这种礼节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的“九宾礼”一样。

B.兖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东、河北、河南等的部分地区。

《尚书·禹贡》称:

大禹治水,划天下之地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

C.缟素,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故可引申指“白色”,也可代指“丧服”,还可代指“书画”,有时也喻指“俭朴”。

文中指的是穿上白色的丧服为义帝戴孝。

D.九锡,即“九赐”,是我国古代皇帝赐给有殊勋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象征最高的礼遇。

古代一些权臣常接受“九锡”,后来“九锡”成了篡逆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彧富有才学,深得众人赏识。

南阳何颙见到他,称他有“王佐之才”;袁绍对他敬重有加;他投奔曹操,曹操称他是张良一样的策士谋臣。

B.荀彧胸有谋略,颇有远见卓识。

他怀有匡正之心,选择英明的人去辅助;向曹操献计,把皇帝迎到许都,为“胁天子以令诸侯”打下了基础。

C.荀彧敏于决断,善于把握局势。

他识破张邈的阴谋,整顿军队做好防备,避免了变乱发生;官渡之战,他建议用奇计破敌,助曹操取得了胜利。

D.荀彧性格刚直,事主保持忠节。

他从忠贞德义出发,不支持曹操进爵国公,为自己埋下灾祸;他在病中看到曹操送的“空器”,于是饮药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②“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操乃坚壁持之。

【答案】

(1)A

(2)A

(3)B

(4)①趁此时奉迎主上以顺应万民心愿,执最大的公正来使天下信服,扶持大义来网罗英才。

②“情形败露,声势衰竭,一定会有转机,这是使用非常之计的时候,不可错失良机。

”曹操于是坚守壁垒(和袁绍)相持。

【解析】【分析】

(1)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将军”“兖州”“首事”“山东”“此”“天下”“要地”“虏”“熟麦”“食”“谷”“吕布”,虚词“以”“之”“也”“其”“而”“则”,“熟麦”意思是“成熟的麦子”,作“收”的宾语,意思是“抢收成熟的麦子”,为完整动宾结构,其后断开,排除C项;“约”的意思是“节约”,“蓄”的意思是“储存”,“食”和“谷”都是粮食的意思,分别作“约”和“蓄”的宾语,意思是“节食蓄粮”,意思完整,结构独立,前后断开;“资”的意思是“帮助,资助”,“一举”指“军事行动”,“一举”作“资”的宾语,意思是“助军事行动”,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再结合本句意思:

将军本以兖州为根本,所以能平定山东,这实在是天下的要地啊!

应立即分兵讨伐,使敌寇不能西顾,乘机收割成熟的麦子,节食蓄粮,以助军事行动,则吕布不难击败。

句子可以断开为: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故选A。

(2)A项,“这种礼节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的‘九宾礼’一样”说法错误,上宾之礼用于接待宾客,九宾礼是接待外交使者,两者不同。

故选A。

(3)B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