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院解说词.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8618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0年院解说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60年院解说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60年院解说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60年院解说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60年院解说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0年院解说词.docx

《60年院解说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0年院解说词.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0年院解说词.docx

60年院解说词

铸就辉煌

——庆祝鞍钢(设计研究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成立60周年

踏着甲子轮回的节拍,穿越岁月留痕的洪流。

当冬日的晨光为鞍钢抹上第一缕金黄的色彩,当时光的脚步掠过2015年轮的刻痕,昔日的鞍钢设计院,今天的工程技术公司,已经悄悄走过了整整60个春秋。

从1955年1月20日建院开始,伴随着共和国钢铁业长子—鞍钢的不断发展,历经时代的变迁,几代设计院人“踏歌而行”,在鞍钢这片流金溢彩的大地上舞出了一阵阵沁人的馨香,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史诗般流淌的历程,钢铁般不屈的意志,英雄般涌现的人物,在鞍钢这艘钢铁业航母的辉煌史册上,用热血和青春刻下自己不朽的功勋。

“钢花熔铸铁血梦,倾世蓝图蕴华章”(意念狂草)

(逐渐推出小标题)

光荣•历史

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鞍钢遭受极其严重的破坏,从9月下旬到11月上旬,仅40多天时间,鞍钢的主要机械设备就被拆卸运走,连同其他一些被运走的物资共达七万余吨,生产完全瘫痪,此时的鞍钢竟然连铁钉、铁丝、薄铁板等都不能生产。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就在这一年的7月9日,满目疮痍的鞍钢开始恢复生产,一切从头,百废待兴。

从鞍钢开工后计划处下设的整图、设计室,到1955年1月20日基建设计处的正式挂牌成立,这就是鞍钢设计研究院的前身。

在钢花飞溅的年代里,老一辈设计院人为恢复鞍钢生产与技术改造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工作,用誓言无声的青春为鞍钢的复兴创造了重要条件,从那时开始至今,几代设计院人笔耕不辍,为鞍钢的建设改造绘制了无数的蓝图,见证了鞍钢的一步步崛起。

从流动的指尖到滴答的鼠标,从俯身而依的图板到折射光影的电脑,从已经泛黄褪色的手绘图纸到线条清晰明朗的机打蓝图,你会看到几代设计院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你会感受到鞍钢设计院的发展和壮大。

50年代初期,第一代设计院人在残缺不全的图纸中翻阅整理、细心查找技术资料,为恢复生产创造条件。

在资料严重匮乏的条件下,完成了新建两米三中板厂的设计,达到了当时苏联援建项目的水平。

随后,又完成了当时装备与操作达到国际水平的,全国最大的1513m3高炉设计,并将23号、24号平炉改建成一座500吨平炉,成为当时享誉全国的平炉王。

60年代,设计人员先后完成了10号高炉水力冲渣、二炼钢真空处理、冷轧矽钢片等工程设计。

同时又急国家所急,完成了重钢五厂、水城钢铁厂、通化钢铁厂、凌源钢铁厂等多项地方工程项目设计。

70年代,设计院在文革的冲击下,依然完成了鞍钢多项高炉、转炉的改造设计,并连创多个记录——设计出当时在全国最大、最为先进的2580m37号高炉,150吨三炼钢转炉和化工厂9号、10号焦炉。

六五~八五期间,刚从文革中恢复起来的鞍钢设计院就用她的臂膀肩负起鞍钢大规模技术改造的设计重任。

面对鞍钢厂内普遍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总图布局拥挤的现状,设计院人迎难而上,努力用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装备鞍钢,起到了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完成了三炼钢平炉改转炉的改造设计,建成了180吨国内当时自行设计制造的最大顶底复合吹炼转炉。

“九五”期间,鞍钢围绕三大重点工程开始了“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的第二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工程建设,图纸先行”,鞍钢设计院作为鞍钢技术改造的先头部队,以极大的热情、创新的精神,迎接这一次更大的挑战。

1996年10月15日开始,仅用9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平改转”设计,97年又完成全连铸,使鞍钢的炼钢工艺装备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随后,在消化吸收1780工程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又集成设计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700短流程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成为鞍钢引以为豪的典型工程。

2002年,鞍钢设计院变为独立法人单位,这支科研大军以“建精品基地,创世界品牌”为目标,精心设计,成为鞍钢“旧貌换新颜”的主力军。

这期间,参与设计了大连蒂森克虏伯2号镀锌线和鞍钢两条年产30万吨的彩涂板生产线,使鞍钢形成了从热轧板到冷轧板、彩涂板的完整产品系列。

作为技术总负责单位,完成了济钢1700ASP连铸连轧生产线,使鞍钢成为国内首家成套技术输出的企业。

随着鞍钢新2号、3号两座高炉拔地而起,西区2150生产线的建成投产,一座能够生产轿车板、家电板、管线钢等高端产品、年产500万吨钢的精品基地屹立于鞍钢西区。

其中,首次自行设计的260吨转炉更是让业内人士所瞩目,它使鞍钢的转炉无论从炉容还是控制水平都进入了当今世界先进行列。

今天,这些包含智慧和汗水的图纸存放于档案楼中,那是鞍钢建设发展的一笔丰富财产,向后人印证着那段难忘的岁月。

“熔炉锤炼热血沸,凤凰涅槃谱新篇”(意念狂草)

(逐渐推出小标题)

腾飞•十年

历史的一页终将翻过,砚上的笔墨却未凝干。

进入“十一五”,鞍钢集团设计研究院为适应鞍钢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企业发展展示了新的理念,注入了新的活力。

腾飞源于转变。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鞍钢设计研究院分阶段完成了鞍钢大批新建改造项目。

2008年9月10日,由鞍钢设计院技术总负责、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鞍钢鲅鱼圈钢铁项目竣工投产,标志着设计院工艺技术能力已经实现了由单条生产线向自主集成全流程冶金工厂设计的质的飞跃。

今天,登上高高耸立的鲅鱼圈综合办公楼观景台,俯瞰布局紧凑、机器轰鸣的现代化厂区,远眺碧波荡漾、货船穿行的大海,每一个设计院人无不激情澎湃、热血沸腾。

这是设计院人全身心致力于鞍钢建设的真实写照,这是设计院人技术实力提升的充分展现。

这是一个技术创新的时代,也是设计院聚力腾飞的开始。

在以战略推动企业发展的实践中,设计院摸索出“做强设计,做大承包,立足鞍钢,面向全国,逐步参与国际市场”的经营方向,提出来“三个转变”的战略模式——在业务模式上,由工程设计为主向设计与总承包并重转变;在核心技术能力培育上,由工厂设计为主向设计和工艺技术研发相结合、更加注重新技术开发转变;在市场开发上,由承担鞍钢任务为主向开拓鞍钢以外的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转变。

先后与越南、伊朗、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厂商接触洽谈,达成诸多意向,与中钢、五矿等大型企业签订合作议项,借船出海,不断开拓国外设计市场。

2009年9月,由工程技术公司承担设计分包,五矿公司负责施工和工程总包的俄罗斯车钢轨梁项目开工建设,在西西伯利亚寒冷的土地上,工程技术人员顶风冒雪、撇家舍业,历时3年成功地完成了这一国际工程,赢得了俄方的尊重,也展示了工程公司拓展国际市场的勇气和实力。

科学地规划,准确地定位,不懈地追求,鞍钢设计院人从不自我膨胀,也从不曾看轻自己。

面对市场的严峻形势,鞍钢设计院人用豪情万丈实现自我提升,在蓝图之外又画出另一抹彩虹。

总包提升效益。

2014年10月,当工程技术公司与一重在鞍钢签下四亿二千九百万的能源综合利用EPC合同时,谁能想到,2001年我们也曾与凌钢在这里签下一份当时最大的总包合同,但合同额却只是今天的零头。

十多年过去了,工程公司已经今非昔比,不但完成了由单一设计向总包、设计并重的全方位转变,而且通过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使工程总承包的规模越剧越大,已经占到公司营业收入的九成。

公司先后承揽了大型厂步进式加热炉、三炼钢LF炉、鞍钢厚板厂两座加热炉改造、热轧厂1700精轧机组增设液压AGC、鞍钢1700ASP生产线1号加热炉、1700ASP生产线1号加热炉、一发电厂除盐水站、热轧带钢厂和一炼钢厂新建100吨RH真空处理、鲅鱼圈3.8m中厚板、鞍凌2600m3高炉煤气干法除尘、鞍凌8万m3和5万m3煤气柜、线材步进式加热炉、西区3号板坯连铸灌注桩等多项工程的总承包业务。

在开展鞍钢内总包项目的同时,也承揽了唐山兴业工贸公司轧钢厂蓄热式加热炉、山西太钢热风炉双预热、东北特钢加热炉汽化冷却工程等地方总承包项目,工程总承包业务已走出鞍钢,面向全国。

从最初零经验的跌跌撞撞到现在有条不紊地组织实施,设计院的工程总承包走过了拼争与奉献并存、荣耀与汗水交融的难忘岁月。

2005年热轧厂1700ASP生产线1号加热炉投产,从旧炉拆除到新炉仅用了166天,工期提前34天。

鲅鱼圈3.8m中厚板总包工程,在项目立项投资被大幅度压缩的情况下,按进度节点,完成投资控制目标。

莆田热镀锌总包项目,技术人员后队变前队,奋战在施工一线,按期完成了建设目标。

通过总承包业务的开展,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效益,更为重要的是技术人员设计理念得到转变,改进了设计方法,积累了项目管理经验,开发了一批专有技术,锻炼了一批项目管理人才。

变革催生动力。

2010年3月18日,鞍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个令人难忘、载入史册的时刻。

借助体制变革的东风,公司制定了《六年发展规划》,提出“转型—提升—跨越”三步走的战略发展思路,企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

把握节能减排趋势,培育战略新兴业务,工程公司走上打造自主品牌之路。

从2009年第一个鞍钢西区2号烧结机烟气脱硫总承包项目算起,今天这一品牌技术已经走进沙钢、通钢、邯钢、武钢等国内十几家钢铁企业,国内市场覆盖率已经达到50%,合同收入近10亿元。

与此同时,工程公司抓住国家推进节能减排的契机,加快发展节能业务的步伐。

在低温余热利用、电机节能、水系统综合节能、高炉干法除尘、煤气发电、富余蒸汽发电等技术领域形成了核心技术能力,已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近30项,为鞍钢节能创效1.3亿元。

通过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及合作方式,依托内部项目实践锻炼,公司节能环保技术能力得到提升,已打造出烧结烟气脱硫、煤气净化脱硫、焦化废水处理、冶金渣处理等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技术品牌。

公司初步形成了设计、总包、节能环保和运营四大业务模式。

在打造产品的同时,也锻炼了员工队伍。

围绕降低工程投资和提升产品质量,工程技术人员把工艺流程优化、指标优化、对标分析及方案结合等技术措施融入设计过程。

在莆田冷轧项目中,相关专业通过现场调研、优化工艺流程、反复验算和对标,使建筑占地面积减少10%,用钢量从每平米210公斤降到180公斤,能源介质用量降低近30%。

即将建成的西昌冷轧工程,采取超前策划、系统优化,在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做到了按节点100%履约,赢得客户信赖和尊重。

从设计院到工程技术公司,仅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已完成了鞍钢和地方大小总承包工程100多项,总承包也从最初提供进行全方位练兵的良好契机,逐渐蜕变成工程技术公司经济增长的支撑,这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打造工程技术产业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

它强大的生命力已为设计院的转型提升燃起了勃勃生机,催生出全体员工的豪迈与激情!

“明朝胸怀凌云意,再抒壮志续辉泓”(意念狂草)

(逐渐推出小标题)

辉煌•未来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回首过去60年,鞍钢工程技术公司以坚定的信念、创新的理念,用辛勤和汗水在工程的道路上浇灌出了硕果累累。

60年风雨历程,60年丹心永驻,60年无怨无悔,60年奋斗不息,60年成绩斐然,60年共创辉煌。

60年来,工程公司各项工作都得了质的飞跃——企业管理从原来机械的计划型管理转变为ERP信息化管理,清晰、有序;档案查询由原来费时费力的手工翻卡转变成快捷、方便的计算机条码查询;技术人员管理由原来的单一晋级制度转变为科学、合理的双通道成长机制;蓝图设计由原来低效率的手工绘图转变为直观、高效计算机的三维设计;计划管理由原来简单的视表管理转变为迅捷准确的网络时标调控;市场竞争由当初毫无章法的报价转变为搭建起冶金工程设计平台,能够快速报价……

滴水可将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多年来,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级优秀设计5项;省、部级优秀设计72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2项。

连续25年被评为辽宁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并多次被省、市、公司授予各类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拥有工程设计大师2人;省、市级管理和技术专家12人;公司技术专家34人;省百千万人才5人。

涌现出全国劳模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央企劳动模范1人;省劳模4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5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人员近20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今天,伴随着鞍钢集团吹响转型升级、打赢扭亏增效两大战役的号角,工程公司正以“六种发展理念”为指引,依托鞍钢工程技术板块雄厚的综合实力,向着企业跨越发展的方向奋进!

如今的工程技术公司,科研技术水平得到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得到跨越攀升,年销售收入从十年前的2个亿到现在的20个亿,利润从几百万增长到近6千万。

工程技术公司的发展史浓缩了一个钢铁科研企业的成长历程,这是一个设计梦想的历程,又是一个新的梦想的起点。

扎实奋勉、追寻梦想的工程公司人,正用新时期的“三个转变”铺开一幅更为广阔的愿景画卷——在核心能力上,从技术能力为主向技术、管理、资本运作等综合能力转变,成为鞍钢工艺技术提升发展的创新基地;在市场开发上,从承担冶金任务为主向跨行业及国际化转变,建设一个“服务专业化、市场国际化、运营信息化、装备现代化”的世界一流工程技术公司;在商业模式上,从专业技术服务向产业多元化转变,努力打造成受人信赖与尊重的工程咨询服务商、工程总包商、投资运营商。

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工程公司人以不变的信心,执着的追求,变革的勇气,不向任何困难低头。

胸怀壮大工程技术产业的梦想,工程公司人在鞍钢这片充满奇迹的天空中勾勒着一幅幅绝美的蓝图。

伴随着鞍钢这艘巨大“航母”光荣地挺进世界五百强,工程公司也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