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8438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4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总体规划纲要.docx

《总体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体规划纲要.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总体规划纲要.docx

总体规划纲要

 

《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总体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慈溪市委《关于制定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是阐明发展思路,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行为方向,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指导今后五年慈溪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立足科学发展继续走在前列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紧紧抓住大桥经济圈的发展机遇,充分凸显大桥经济核心区和先发地的战略地位,建设经济社会协调、科技人文相融、人与自然和谐的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城市。

(一)发展背景

良好的现实基础。

“十五”期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以快促好的主旋律,以大建设、大开放、大调整、大提高为四大抓手,积极实施城市化、增强区域竞争力、科教强市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建设都市创汇农业、特色先进制造业、休闲旅游和现代物流“四大基地”,大桥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发展目标提前一年顺利完成,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7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50亿元。

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集聚效应逐步增强,杭州湾新区和慈东工业区开发初见成效。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体系不断完善。

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综合交通建设快速推进,下姚江、上虞汤浦、曹娥江三大引水工程建设全面启动,滩涂围垦成效显著,以河道清理、农村环境整治为主的综合环境明显改善。

各项综合配套改革取得新的突破,体制机制创新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活力继续增强。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对内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

社会事业较快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平安慈溪”建设扎实推进。

这些都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专栏1“十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指标

“十五”计划目标

2005年

“十五”年均

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275

375

14.4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26000

36961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45.5

50

31.2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亿元)

300

564(五年累计)

27.0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

113.54

135

13.9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

第三产业占35%

5.5:

61.3:

33.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4060

19019

12.6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7500

8445

8.9

城镇登记失业率(%)

<3

2.4

城市化率(%)

50

59.5

自营出口总额(亿美元)

10

31.5

42.4

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4

9.6

48.9

人口自然增长率(‰)

<5

1.82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5

32

面临的发展环境。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方兴未艾,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为慈溪实现新一轮大开放,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速融入国际化进程提供了重大机遇。

随着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内外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围绕资源、技术、市场、人才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人民币汇率和国际油价变动的风险增加,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国正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明显加快,对我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体制机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环杭州湾产业带成为浙江省的“主发展极”,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兴建以及余慈区域规划的启动,为慈溪打造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构筑环杭州湾特色产业带,建设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城市,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人才、科技瓶颈制约严重,资源环境与加快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促进要素集聚、产业优化布局、人口集中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中心城市功能较弱,城乡发展差距有所扩大,统筹发展的压力明显增加;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产品供给能力相对滞后,暂住人口管理、安全生产、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二)总体要求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模式转型为主线,积极探索具有慈溪特色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继续实施“四大抓手”,加快建设“四大基地”,努力构建平安慈溪,着力打造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慈溪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十一五”时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更加突出又快又好发展、更加突出集聚集约基本导向、更加突出城乡一体发展、更加突出促进产业升级、更加突出保护生态环境、更加突出和谐社会建设”的六大基本原则,大力实施大桥带动、城乡一体、集聚集约与科教兴市四大战略。

——实施大桥带动战略,促进又快又好发展。

充分发挥大桥经济效应,建设大桥经济核心区和先发地。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充分利用杭州湾新区和慈东工业区的优势,以都市创汇农业、特色先进制造业、休闲旅游和现代物流“四大基地”建设为抓手,优化产业结构,构建规模化产业基地,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实施城乡一体战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探索“中心带动、片区联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清晰的市域空间格局。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发展农村、以产业化推动农业”的进程。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消除城乡统筹体制障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实施集聚集约战略,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

扎实推进发展模式转型,走集约发展之路,加快要素资源整合,优化功能区布局,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资源集约,增强中心城区和片区的集聚、辐射功能。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更加注重消化吸收再创新,建立区域性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品牌战略。

加快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推动城乡基础教育向均衡化和优质化发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完善终身教育。

积极引进和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推进学习型城市和创新型城市建设,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三)发展目标

我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是:

到2010年,力争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市建设取得明显突破,基本建成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

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50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人均生产总值突破7万元。

形成以都市型生态创汇农业为基础、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十一五”期末,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3.5:

55.5:

41。

——形成城乡统筹新格局。

形成“一个中心、四个片区”市域空间布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农村剩余劳动力90%以上实现转移。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农村劳动力中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力的比重达到85%以上。

——完善公共服务新体系。

普及15年教育,实施9年免费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5%。

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

——提升人民生活新水平。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5%和10%。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五年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显著改善。

——增强要素保障新能力。

新增15万吨/日的供水能力,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达到500立方米。

新增建设用地5100公顷,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达到250万元/公顷以上。

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新增电力容量50亿千瓦时,基本建成以220KV为主的电网构架。

各类人才资源总量年均增长12.3%,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5%。

——构筑体制机制新优势。

推进民营企业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建立服务型政府。

健全信用制度和市场秩序,形成良好的市场经济规范网。

率先形成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

——塑造文化大市新形象。

传承“围垦、移民、青瓷”三大传统文化,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

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建设人文慈溪,文化设施更加完善,文化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不断提高。

——开创和谐社会新局面。

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机制,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建设平安慈溪。

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全面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力争达到36%以上,三类以上水体水质力争达到70%。

要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必须加快发展模式转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统筹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速度与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城市发展要更加强调协同发展、生态优先;区域开发要更加重视空间整合、布局优化;社会事业发展要更加凸显以人为本、重视民生,加快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追求数量、注重速度、扩张增量和依靠物质资源转向追求效益、注重功能、创新品牌和依靠科技教育人才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专栏2“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分类

指标

2005年

2010年

年均增长(%)

指标属性

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375

750

14

预期性

人均生产总值(户籍)(元/人)

36961

72800

预期性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50

100

15

预期性

三次产业比重

5.5:

61.3:

33.2

3.5:

55.5:

41

预期性

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8

2.5

预期性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

20.7

30

预期性

万人专利授权数(件/万人)

9.5

13.5

预期性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61

295

13

预期性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35

270

15

预期性

自营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其中:

自营出口总额(亿美元)

38.0

78.6

15.7

预期性

31.5

62.9

14.9

预期性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3.0

6.4

16.5

预期性

公路网密度(公里/百平方公里)

84.2

93.7

约束性

社会发展

城镇化率(%)

59.5

64.5

预期性

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

32

40

预期性

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18.5

28

约束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93

≥93

约束性

每千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张/千)

2.2

3

约束性

各类人才资源总量(万人)

10.1

18

12.3

预期性

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

1.82

≤2

预期性

五年新增城乡就业岗位(万人)

9.5(累计)

15(累计)

预期性

五年转移农业劳动力(万人)

8.5

10

约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2.4

≤3

预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019

30000

9.5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8445

13600

10

预期性

恩格尔系数(城镇/农村)(%)

35.7/39.4

33/38

预期性

资源环境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

1.3

≤1.0

约束性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立方米)

53.6

≤51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排放总量减少(%)

-

5(五年累计)

约束性

城镇污水处理率(%)

35

70

约束性

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人)

7.6

12

预期性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2

≥36

预期性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70

100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24.3

28

预期性

专栏3规划指标的属性

本规划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

►预期性指标是政府实现意愿的指标。

要综合运用财政、产业、投资和价格等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

►约束性指标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政府意志的指标,主要是公共服务和公众利益领域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

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

二、优化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形态,划分主体功能区域,以集中布局促进集约发展,合理引导生产力布局和要素流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功能定位清晰、片区布局合理、发展导向明确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一)优化区域发展格局

围绕建设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城市目标,以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为契机,树立大城市发展理念,突破行政区划概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规融合”,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拉开城市框架,强化城市功能,推进区域空间格局从“一体两翼”逐步向“一个中心、四个片区”发展,构建“中心城区——片区重点镇——农民集中居住区”新型城镇体系,完善产业区、居民区等功能区的空间布局,合理划分空间单元分布,形成中心带动、片区联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专栏4“一个中心、四个片区”区域空间布局

►一个中心:

即中心城区,包括浒山、宗汉、坎墩三个街道及横河等周边镇部分,是现代商贸金融区、行政文教区和创业宜居区。

►杭州湾片区:

包括杭州湾新区及周边镇,是慈溪市未来新城区和大桥经济龙头区。

►慈东片区:

包括龙山、三北、范市等镇,是大桥经济拓展区和临港大工业、先进制造业转移承接区。

►周巷片区:

包括周巷镇及周边镇,是区域性工贸功能区和特色产业集聚区。

►观海卫片区:

包括观海卫镇及周边镇,是中心城区功能拓展区和文化旅游休闲区。

 

提升中心城区功能。

按照商贸金融区、行政文教区和创业宜居区的定位要求,继续实施“东延、北扩、南调、西控、中更新”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和增强中心城区的综合功能,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

依托城市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和新城河工程,在东北部形成精品区块和生态景观绿轴。

有重点地建设一批标志性建筑、特色社区、专业街区和景观绿地,提升城市品位。

加快推进旧城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实施城市商务区等重点工程建设。

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明确片区发展方向。

杭州湾片区要依托杭州湾新区建设,加快相邻镇在区域规划、基础设施、产业配套等方面的对接与共享,继续推进四大基地建设,进一步增强要素的集聚与辐射功能,把杭州湾新区率先建设成为以产业为依托的现代化新城区。

慈东片区要以慈东工业区块开发建设为载体,加强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大力发展化工、电子、轻纺、机械等特色产业经济,推动慈东新区建设。

周巷片区要充分利用市场、产业和区位三大优势,积极推进家电制造等特色产业的集聚化发展,增强中心镇对周边镇的集聚与辐射,成为余慈、上虞地区的枢纽和重要的工贸功能区。

观海卫片区要依托特色产业和丰富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电器、电子工业和商贸、旅游服务业,完善片区内的资源配置,成为中心城区的功能拓展区。

建立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抓紧制定片区规划,加强片区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实现中心城区与片区之间、四大片区之间,以及农民集中居住区之间无缝对接、联动发展。

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区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生产要素在片区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合理转移,推进片区重点镇的中小城市化。

强化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功能,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支持片区之间交通连接、供水管网、电力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片区内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整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二)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根据自然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基础潜力,合理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大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完善区域开发政策、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引导形成合理的区域空间结构。

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开发强度已经较高、环境容量接近饱和、不宜大规模建设开发的区域,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周巷片区和观海卫片区。

这类区域要着力优化结构,提升效益,完善功能,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镇(街道)村空间布局,改善生产生活环境,重点培育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型的新兴工业和都市型生态农业。

重点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开发需求较高、适宜进行大规模工业开发和城市建设的区域,主要包括杭州湾片区和慈东片区。

这类区域要加强统一规划,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引导人口向片区和农民居住区集聚,逐步发展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

限制开发区域,主要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经济开发条件不够好的区域,包括南部丘陵生态区和北部滩涂生态区。

这类区域要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生态型工业,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养殖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引导山区人口向中心城区和四个片区转移。

禁止开发区域,主要是指具有较高生态保护价值和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区域,包括水源涵养区域、滩涂湿地。

这类区域要依法进行强制性保护,禁止任何有损于生态环境的建设活动,重点防止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加强河口滩涂湿地资源保护,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专栏5实施差别化区域开发政策

产业政策

人口政策

资源环境政策

公共投资导向

优化开发区域

转移一般加工工业,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加快吸纳高素质人才,适度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严控建设用地增量

强化资源环境保护投入

重点开发区域

提高配套能力,加快产业集聚

鼓励外来人口定居落户,促进人口集聚

控制环境污染,适当扩大建设用地增量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限制开发区域

适度发展生态型产业

引导人口向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转移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

实行生态补偿,加强人口转业、就业培训

禁止开发区域

加快产业转移,减轻区域环境压力

加大人口转移力度

强制性保护,严禁生态用地改变用途

加大生态补偿额度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构筑市域交通网络。

按照“四横十纵”市级骨干道路布局,以大桥连接线为枢纽,构筑覆盖城乡、内外贯通、各镇(街道)15分钟上高速的城市快速交通网。

改建和完善水路运输网络,形成全方位、多功能的水运枢纽体系。

加快建设“九纵九横”的城市道路骨架系统,新建扩建一批城区交通主次干道,打通断头路。

加强城乡结合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大力发展公交事业。

规划建设一批公共停车场(库),缓解停车难问题。

在市区范围内预留轻轨轨道交通用地,搞好轨道交通与城市公交的衔接。

 

专栏6“十一五”市域交通规划图

完善公共设施体系。

加快供水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上虞汤浦水库引水工程、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兴建郑徐海涂水库,推进东部三塘横江等“三横十一纵”骨干河道建设,扩大市自来水公司供水能力和范围,建立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管网配套的供水网络,形成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同网同质。

建设北部、东部和教场山三个污水处理厂,建成覆盖市域的污水处理系统。

建设500KV观城变电所,新建、扩建220KV和110KV高压配电网,建设天然气电厂和风力电厂。

启动天然气工程管道和门站建设,引入东海天然气。

建立布局合理、使用方便、技术先进的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

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调整电信布局,推广普及数字电视,扩大农村有线电视设施建设。

积极促进通信、广播电视、计算机信息三网融合,继续实施“慈溪数码桥”工程,打造高效便捷、大容量、智能化的信息网络平台。

专栏7“十一五”市域水利规划图

三、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推进城市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力争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完善城乡一体化机制

建立公用设施城乡共享机制。

完善多渠道投入保障机制,加强片区规划衔接,确保城乡设施互联共建。

推进城市交通向农村延伸,全面完成乡村康庄工程建设,加快通镇公路和通村公路的建设与改造,高标准实现“村村通”目标。

加快实施城乡联网供水系统建设,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

改善农村环境,实施以保洁、治乱、增亮、添绿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工程,逐步建立城乡联动的垃圾、污水处理系统。

调整优化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高设施集聚集约水平。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电力、通信、公交等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体系,使更多的农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

建立促进农民居民化的政策机制。

坚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依法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权。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土地征用、农村宅基地使用、集体土地流转等办法,促进和规范土地合理流转。

逐步实施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吸引更多的农民进城生活。

消除阻碍农民居民化的体制性因素,逐步制定进城就业农民与居民同等待遇政策,积极提供同等的职业培训、子女就学、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平等竞争。

专栏8新农村建设工程

►水利基础设施:

建设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汤浦水库引水工程、郑徐海涂水库工程、慈溪市调蓄备用水库工程、城区骨干防洪排涝建设工程、四灶浦拓疏工程等。

►农业生产条件:

实施陆中湾两侧围涂工程、淡水泓围垦工程和徐家浦两侧围垦工程,围涂17余万亩。

建成标准农田50万亩。

启动家禽养殖场降温系统改造工程。

►农村社区化工程:

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和行政村改造。

继续开展园林式村庄和绿色村庄创建活动。

加快农村改路、改水、改厕、垃圾集中处理等各项整治工作。

►动植物防疫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基本建成动物重大疫病防控体系、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构建市、镇、村三级有害生物监测网络。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

实施二十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

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每年培训5000名农民。

►农村道路交通工程:

全面完成乡村康庄工程建设,提升村村通公路等级,推进公交线路向镇村延伸,完善市域半小时交通圈。

►农业信息化服务:

健全东方农业网站。

推进农业数字化进程。

►农村教育:

实现免费9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村标准化中小学校比例。

►农村卫生:

完成农村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农村居民实行社区医生责任制,形成“15分钟卫生服务圈”。

►农村文化体育建设:

东海明珠镇实现全覆盖。

村落文化宫比例超过70%。

启动农民健身计划。

►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

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面。

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

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救助制度。

►机械作业服务体系建设:

重点建设粮食和万亩单季优质晚稻全程机械化作业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