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故宫导游词.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8357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故宫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故宫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故宫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故宫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故宫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故宫导游词.docx

《最新故宫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故宫导游词.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故宫导游词.docx

最新故宫导游词

 [故宫完整版导游词]

  北京故宫,全名北京故宫博物院,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家宫殿,是中国古代汉族宫廷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建筑杰作,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故宫完整版导游词

它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故宫导游词完整版,欢迎查阅!

  景点讲解题

  题一:

午门前讲解故宫(历史沿革中清明两朝概况;紫禁城名称的由来;紫禁城的布局;午门及午门广场)

  题二:

故宫前朝(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太和殿及太和殿广场;中和殿、保和殿)

  题三:

故宫后廷(乾清门及乾清门广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

  题四:

故宫后廷外东路(宁寿全宫;珍宝馆;宁寿全宫中其他建筑;千叟宴;珍妃井)

  题五:

故宫后廷内西路主要建筑御花园(养心殿;储秀宫;御花园)

  讲解提示:

  故宫是一株宏大的宫殿建筑群,是导游讲解的难点、重点。

讲解过程注意按景点顺序讲解,每处景点要讲解清楚其历史沿革、建筑特点、用途和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题一:

午门前讲故宫

  各位团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参观故宫博物馆,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时故宫的午门前,在进入故宫之前,我先就故宫的情况向大家作个简单介绍。

  故宫,又称紫禁城,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

建于1406-1420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了。

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宫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紫禁城这一名称是怎样得来的呢?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主要恒星分为三恒、四象和二十八星宿。

三恒是太微恒、紫微恒河天市恒。

其中紫微恒居中,是天帝居住的地方,称为“紫宫”。

封建帝王自称是天帝的儿子,所以他们也把自己居住的皇宫象征为人间的紫宫。

而且皇帝居住的地方戒备森严,不许庶民百姓接近,是绝对的禁地,又称为禁宫,所以故宫又被叫做紫禁城。

  故宫为北京的城中之城,坐落在北京的中轴线上,背靠景山,面南朝阳。

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由无数房屋、高大的城墙和宽阔的护城河组成。

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相当于两个标准的足球场那么大。

共有宫殿房屋8704间(1973年统计),这上千座房屋由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护卫着。

  故宫始建于永乐四年(1406)。

为营建这座宏伟的建筑群,明成祖朱棣派遣大臣到全国各地采备上好的建筑材料,明代采用上好的楠木,大都取自云、贵、川及两广地区;金砖产自苏州;汉白玉取于北京的房山。

在建造过程中,动用工匠23万,民夫百万人。

经过十四年的建造,紫禁城终于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竣工。

永乐十九年元旦,朱棣迁都北京。

从此故宫开始成为明清两朝皇帝的生活之所。

明代从成祖朱棣到思宗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在此生活起居、治理国家。

清代从清世祖福临到逊帝溥仪,共有10位皇帝在紫禁城生活起居和治理国家。

  在这五百多年的时间里,紫禁城可谓是饱经风雨。

明朝,在紫禁城建成后,人祸天灾就不断发生。

永乐十九年(1421)四月,紫禁城启用不到百日,前朝三大殿就被一场大火烧毁。

此后前朝三大殿、乾清宫、坤宁宫、奉天门、午门等处。

先后在正德、嘉庆、万历各朝屡遭火毁。

到崇祯年间又遇到战火,建筑、文物都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

  清朝证券入住紫禁城以后,经数代皇帝的经营,紫禁城逐步恢复了元气。

在此期间,清朝统治者在重建已毁宫殿建筑的基础上,又对部分区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如文渊阁、南三所、西五所、宁寿全宫、斋宫、毓庆宫等。

清廷还特别重视防火,才去了许多防火措施。

首先。

是对紫禁城所有重要建筑进行防火结构的改造,增设防火墙、加厚墙体、封护房檐等。

其次、建立火班并且定时进行演练以防不测。

第三十配备消防器材,增加太平缸、激桶、水桶,以备不时之需。

这些措施有效地防止了火灾的发生,使紫禁城再现辉煌。

但是到了清末时期,由于国力的衰弱,清政府无心管理,故宫再次走上下坡路。

  清宣统三年(1911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

根据民国政府与清廷签订的《清室优先条例》,清廷人员仍可居住在紫禁城的内廷部分。

民国二年(1913)十月十日,袁世凯在紫禁城太和殿内举行了大总统就职典礼。

他将殿内的皇帝宝座撤掉,换成西施的靠背椅,并去掉了前朝所有匾额上的满文。

1924年11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修改了《清室优待条例》,要求溥仪立即迁出故宫,不然就要在景山上向故宫开炮,溥仪被迫搬出故宫。

清廷退出紫禁城后,1924年11月7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清查清廷的财产,筹备成立博物馆事宜。

经过酝酿确定博物馆的名称为“故宫博物院”,并于1925年的10月10日举行故宫博物院成立典礼,紫禁城从此正式队社会开放。

解放50余年来,政府对故宫博物院的维护、保养、研究投下巨资,使紫禁城再次焕发青春。

  下面向大家介绍下故宫的建筑布局。

  故宫的建筑布局主要分为前朝和后廷两大部分。

  前朝位于紫禁城中轴线南部。

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主体,坐落在一沓巨大的“土”字形须弥座上。

因为这里是举行大朝会、体现国威帝尊的地方,所以这里的宫殿特别高大辉煌。

前朝两翼东侧为文华殿建筑群,西侧为武英殿建筑群。

  后廷部分位于中轴线北部,是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宁寿全宫(东)、慈宁宫为两翼的建筑群。

它是帝后生活起居、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所以也称为“后寝”。

  紫禁城共有四道门,四个方向的正方位各开一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午门,就是紫禁城的正门。

因为在古代“午”代表正中、正南。

午门城台正中建筑为重檐庑殿顶城楼,九五开间,代表皇帝的九五之尊。

城台上部由门口、钟鼓楼和雁翅楼组成。

由于午门为紫禁城的南门,南为朱雀,所以整个建筑是红墙黄瓦。

又因为整个城台为“凹”字形就像展翅飞翔的鸟,所以又叫“五凤楼”。

午门城台开有五个门,正门三间,东西两侧分别开左掖门和右掖门,东西向。

南面正门三间,北面五间,这种规制叫“明三暗五”。

另外,大家注意五个门的前后不同。

门洞南面为方形,背面为圆形,电表了天圆地方。

午门正门是专供皇帝出入的。

但是在清代,经殿试进士及第而考中三鼎甲者,在发黄榜的那天可以从正门出宫一次,以示奖励,皇后在皇帝大婚时可以从正门进宫,一生仅此一次。

在殿试的时候,贡士按名次单数走左掖门,双数走右掖门。

此外,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大朝礼时,三品以上文武百官走左门,宗室王公走右门,三品以下官员按文东武西的制度从左右掖门进出。

外国使节从西掖门进出。

  明清两朝在午门前举行的活动分两类。

一类是逢年过节与官民同乐的活动;另一类是一些正式的典礼,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个:

一个是颁朔礼,每年的阴历十月初一,皇帝要在这里举行一个大的仪式,即向全国颁布次年的历书。

这部历书在明代和清代早期是由一个机构来编写出来的,这个机构叫钦天监。

钦天监将编号的历书进献皇上,以皇上的名义在此举行一个仪式,然后把历书颁布全国。

  另一个重要的活动室献俘典。

在明代比较少清代比较多,尤其是康、雍、乾这几代,国内地方势力的平叛,还有对外的作战非常多,而且经常取胜,凡是获胜了都要在此举行隆重的献俘礼。

仪式的内容就是将战俘押解到午门城楼下,城楼上下都会站有很多军士。

皇帝会在官员的邀请下登楼,坐于楼的正中位置,然后军士把战俘押解过来,双手反绑,向皇帝跪拜,然后听从皇帝的发落。

  除午门外,午门广场周边共设五个门,正南为端门,午门两观城台南侧,东为阙左门,西为阙右门。

这两门之南为朝房各42间,东朝房(吏、户、礼科)南侧为太庙右门,西朝房(兵、刑、工科)南侧为社稷坛左门。

阙左门、阙右门之北各有东西向朝房三间,原为王公朝房,现为故宫售票处。

  一提起午门,大家可能马上想起“推出午门斩首示众”这句话。

其实午门前并未斩过人。

这里是明朝实施“廷杖”的地方。

廷杖就是对在朝廷上违逆了皇帝意志的大臣用棍子打的刑罚,处罚地点在午门外御路西墀之下。

明朝成化年以前,廷杖只是象征性的,并非真打。

后来逐渐演变成真打,不是发生伤人致死的事件,其中有两次廷杖轰动朝野。

一次是正德十四年(1591),正德皇帝朱厚照腰刀江南选美,群臣阻谏,正德皇帝不但不听,还将劝谏大臣处以廷杖之刑,一次被打158人。

死15人;另一次是明嘉靖三年(1524),因“大礼仪”事件,廷杖大臣134,死17人。

  题二:

故宫前朝

  各位朋友,穿过午门,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故宫。

故宫中这第一进院落就是太和门广场。

首先我们看到是内金水河,它子西向东婉言流过太和门广场,上边有五座汉白玉石桥,就是内金水桥,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质为一身的意思。

金水桥下市内金水河,内金水河从紫禁城西北角筒子河涵道引入紫禁城,沿紫禁城内西侧南流,至武英殿东向,经武英殿门前,再东经涵道至太和门前。

又经涵道东出至文渊阁前水池,从文渊阁东出经三座门前石桥,最后流入无门东侧筒子河,全长2100米。

内金水河的作用不仅是故宫中排水的主要通道,也是宫中营造用水和灭火的主要水源,同时还起到了分隔空间、点缀景观的作用,使太和门广场在雄浑中不失秀美。

  跨过金水桥,这片广场曾经是明代皇帝玉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

何谓“御门听政”呢?

这“御门”即指太和门,即前朝的正门,初建于明永乐年间,当时叫奉天门,明嘉靖年间改称皇极门,清顺治年后改称太和门。

“听政”是指听取政事。

明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不到百日,三大殿被大火烧毁,朱棣曾在此御门听政,处理国家朝政。

清朝入关后,清世祖福临的登基典礼、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封吴三桂为平西王等活动都是在太和门举行的。

  太和门东庑中间的门叫协和门,西庑中间的门叫熙和门。

太和门、协和门、熙和门加上前朝三大殿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称为“六合”。

在太和门两旁还有两道门,分别为昭德门和贞度门。

  过了太和门我们就来到了故宫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广场。

太和殿广场几本呈正方形,整个院落平坦宽阔,气势非凡。

中间御路以青石,两侧青砖墁地。

北有太和殿,南为太和殿,东为体仁阁,西为弘义阁,面积约3万平方米,是整座紫禁城面积的1/24。

整个广场可容纳近7万人。

在每年的元旦、冬至以及皇帝登基、大婚、万寿这些重大活动的时候,都要在太和殿以及太和殿广场举行隆重的大朝礼。

  大家请看,远处正前方是一片汉白玉雕砌的三层高台基,呈“土”字形,俗称“三台”。

台基高8.13米,台边缘高7.12米,三层台基间,分列着18尊鼎式香炉。

在每一层基座的边缘都伸出很多小龙头,那些小龙的名字叫“螭”(chi),是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这些小龙头实际上是大殿的排水系统。

如果仔细看会发现每个龙头的嘴里都有一个小孔,即喷水孔,三层基座之上共设小龙头1142个,每当下大雨的时候,雨水便从1142个龙头嘴里的小孔内排出,非常壮观。

为管中一景,被称为“千龙吐水”。

三重台基承托着雄伟的三大殿,这就是故宫的中心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其中太和殿位于“土”字形须弥座的南部,各位可以先在这里留个影,然后我们就去参观太和殿。

  好!

现在我们面前这座高台上的宏伟建筑就是太和殿,也就是民间所说的“金銮宝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的正殿,被视为黄泉的象征。

太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原名奉天殿,嘉靖年间重建后改称皇极殿。

清初顺治年间改称太和殿,康熙年间又两次大规模改造,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太和殿的规模。

“太和”二字出自《周易*乾*彖辞传》中的“乾道变化,各证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

”“太”即大,“和”即和谐。

意思是在天道的主宰夏,阴阳和合,太和元气常运不息,万物和谐共存。

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殿高35.05米,面积约2377平方米。

它是紫禁城乃至全国现存的最高、最大、最尊贵的宫殿,也是现存的中国宫殿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太和殿在清明两代是举行大朝礼的地方。

每逢元旦、冬至、万寿,即皇帝生日这三大节及皇帝登基、大婚、命将出征、金殿传胪等重大活动都要在他喝点举行隆重的庆典。

此外,冬至圜丘坛(yuan)大忌、孟春圜丘坛常雩(yu)礼、孟春祁谷坛前一日,皇帝也都要在太和殿阅视祭祀祝版。

  大家请抬头看太和殿的屋顶,太和殿屋顶是采用古建筑中等级最高的重檐庑殿顶。

屋顶正脊上两头的这两大琉璃构件叫大吻,吻上的龙形有镇火的意思。

除了装饰性,它的使用功能是密合殿顶正脊和垂脊的交会处,以防风雨侵蚀。

这两个大吻高3.4米,宽2.68米,重4.3吨,由13块琉璃构件组成,是现存古建中最大的吻。

太和殿殿顶四面坡的筒子瓦上镶有琉璃帽钉两排,垂脊上还有10个垂脊兽,分别是龙、凤、狮、海马、天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脊兽钱是骑凤仙人。

脊兽和帽钉既有装饰作用又有实用性,他们起着固定屋顶琉璃瓦的作用。

在我国古代,脊兽的数量依照建筑物的等级高低而不同,数量越多,代表了殿宇等级越高。

太和殿的脊兽共有10只,全国只有故宫的太和殿是这样。

此外,太和殿装饰用的彩绘也是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一起登上高台来看看太和殿的内部陈设。

太和殿由72根巨柱支撑,其中66根大红漆柱分布两侧,6根沥粉贴金蟠龙金柱分列宝座两旁。

大殿内的地上是“金砖漫地”,这种金砖主要产于江苏省苏州,是专门为皇宫烧造的细料方砖。

之所以叫金砖,是因为这种砖烧制时间130天,质地细密,敲之有金石之声。

太和殿内的主要陈列室皇帝的宝座。

宝座位于二米高的须弥式地平床上,通体雕以金龙,椅子后面是雕龙金漆的七扇屏风。

金銮宝座是明代的遗物,清朝的皇帝继续使用。

在袁世凯复辟的时候,曾经将它换成了一个西式靠背坐椅。

解放以后,专家们在库房内发现了宝座的残件,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整修,终于恢复了宝座原貌。

  现在请大家抬头看,宝座的上方时蟠龙藻井,上圆下方,深1.8米,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最下层是方井,中层为八角形,上部为圆形。

井内蟠龙俯首向下,龙口衔一个铜胎中空的水银球。

这个球被称为轩辕镜,寓意下面宝座上的皇帝是轩辕黄帝的正统继承人。

藻井的设置一方面是烘托帝王的尊严,另一方面还有镇火的含义。

  号,再来看宝座前方,大家可以看到宝座前设有脚踏、香筒、甪端、仙鹤、宝象等。

香筒是皇帝上朝的时候用于放置檀香的,通过燃烧着的袅袅的香烟,烘托出一种神秘的气氛。

再来看象,身上驼着宝瓶,里面放有五谷,寓意天下太平,吉庆有余。

而象身四脚立地,稳如泰山,则象征社会和政权的稳固,称为太平有象。

甪端,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当今皇帝是圣明之君。

仙鹤被古人看作是一种长寿鸟,象征着江山长存。

  看完了太和殿内景,现在,让我们转过头来再来看看殿外的陈设。

在太和殿外的露台上左右各有一只龙头乌龟和一只铜鹤。

龟鹤都是祥瑞长寿的动物,摆在这里有千秋万代的含义。

再仔细观察一下,大家可能会发现,龟鹤实际上是香炉,龟鹤背上有一块可以开启的盖子,里面可以放香料,上大朝时燃香用,届时香烟从龟鹤口中逸出,烘托了一种神秘庄严地气氛。

此外,在太和殿丹陛的东南角还设有日晷。

日晷(gui)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器,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针从晷盘中心垂直穿过。

自古以来,皇帝就有向天下颁布历书的责任,所以日晷的设置是国家的重器之一。

太和殿西南角设有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放置在这里象征国家的统一和强盛。

这两件陈设象征皇帝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公正无私的,对天下百姓都是坦诚、平等的。

  此外,在太和殿外东西两侧还各有鎏金青铜太平缸两口,每口重约2吨。

鎏金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据说这么大的太平缸需要用黄金100两。

不幸的是,上面的黄金却被八国联军用军刀刮走了。

现在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缸身上留下的刀刮痕迹。

太平缸的主要用途是储水,以备日常洒扫庭院、防火之用。

据记载明朝时有热水处太监在每年的小雪节令,便给缸加盖,缸座底下加帖抽,用来生活,以防止缸内的水结冰,清朝时也是如此。

紫禁城内现在共有明清两朝遗留下来的铜质及铁质太平缸308口,其中鎏金金铜缸18口。

  以上就是太和殿的情况。

我刚才说了,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在古代,举行各种大典都要选良辰吉日,那么皇帝在何处等待这里是性时刻的来临呢?

就是太和殿后面的中和殿,那我们现在就去看看!

  中和殿位于太和殿和保和殿之间,正处于“土”字形须弥座的中部。

殿为方形,四角攒尖,鎏金宝顶。

中和殿在明朝初年称为华盖殿,嘉靖年间改称中极殿,顺治年间改为中和殿。

“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

  在明清两代,凡遇到三大节举行庆典前,皇帝在赶赴太和殿之前,都要在中和殿稍作休息,接受内阁、内大臣、都察院、翰林院官员及侍卫人员的朝贺。

如果遇到皇帝亲自参加方泽、太庙、社稷及历代帝王庙、先师孔子、朝日、夕月等重大几点的时候,皇帝还要提前一天在中和殿阅览祝文,检查种子和农具。

  过了中和殿,我们就来到了保和殿,它位于“土”字形须弥座的后部,为重檐歇山顶。

明初永乐年间这里叫做谨身殿,嘉靖时改为建极殿,顺治年间改为中和殿。

保和殿名称来源与太和殿相同,意思是统治者应该报纸天人合一,维护万物的平衡。

  保和殿在明清两代用途不同。

明朝的时候,在举行册立大典的是偶,皇帝都要在保和殿内更衣。

在年底,还要在此宴请文武百官。

在清朝时,每逢除夕,皇帝在这里举行宴会,宴请外藩王公。

公主下嫁的宴请活动也在这里举行。

到了乾隆皇帝以后,保和殿又多了一个用途,成为科举考试中殿试的地方。

  大家随我往后走,大家看,在保和殿后的台阶上的这块石雕丹陛,是艾叶青石雕刻而成的,石雕四周都是卷草纹,下端是海水江牙纹,中央是飞云簇拥的九条蛟龙。

制作非常精美,是难得的石雕珍品。

这块丹陛石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达200多吨,这是紫禁城内最大的一块石雕丹陛,采自北京房山境内的大石窝。

  好啦!

故宫的前三点讲解到此结束,现在请大家参观保和殿并稍作休息,我们10分钟后集合,谢谢大家!

  题三:

故宫后廷

  各位团友大家好,我们接下来的行程是参观游览故宫的后半部分,即后廷。

说通俗些就是皇帝、后妃及其未成年子女生活居住的地方。

整个“后寝”分为五大部分,即中路、东路、西路、外东路及外西路,下面我分别给大家讲一讲他们各自的作用。

中路上分布着最主要的建筑,有皇帝朱的乾清宫,存放玉玺的交泰殿,皇后住的坤宁宫。

东路。

西路时皇帝的三宫六院居住的地方。

外东路是为退休的皇帝修建、用以颐养天年的地方。

外西路俗称寡妇院,是已故皇帝的后妃们养老的地方。

我们先来参观后廷的中路建筑。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时乾清门前,乾清门的作用最主要的就是“御门听政”。

御门听政从明永乐年间开始到顺治朝时期是在太和门举行,到了康熙年间,康熙帝将御门听政地点改在乾清门举行并逐步完善这种制度,要求冬春在辰正初刻(8点15分),夏秋在辰初初刻(7点15分)举行,所以又叫“早朝”。

康熙帝是清王朝最为勤政的皇帝,从14岁亲政以来,每天御门听政,一年四季无论刮风下雨从无例外。

但到了清朝后期,因为国势衰落,咸丰皇帝以后,御门听政就被取消了。

1925年10月10日,在乾清门这里举行了故宫博物院的成立仪式。

  跨入乾清门,我们面对着的就是乾清门广场。

乾清门广场时外朝和内廷的分界线,俗称“横街”。

东西各有一门,东面是景运门,西边为隆宗门。

景运门内北侧的排房叫“九卿房”,是文武大臣向皇帝上奏是等待宣见的地方;南侧房间时宗室王公的内朝房。

大家看,在隆宗门内北侧有一排低矮的排房,这是清朝非常重要的一个机构--“军机处”。

军机处建于雍正七年(1729年),当时雍正皇帝以西北用兵军情紧急的名义设立军机房,三年后改为“军机处”。

在军机处任职者无定员,多则六七人,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充任,称为“军机大臣”或“大军机”。

军机处职称每日晋见皇帝,商承处理军国事务。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使皇帝集权达到了顶峰,完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高度集中,

宣统三年(1911年)内阁成立后,军机处被裁撤。

  在乾清门内东侧,坐南朝北的房间时上书房,是供皇子们读书的地方。

西侧坐南朝北的房间为南书房,是康熙朝设立的宫廷御用机要秘书机构,即他的“私人秘书班子”,便于他与翰林研讨学问,又是他读书学习的书房。

这里发生最大的时间就是康熙擒鳌拜,相信看过电视剧《康熙大帝》和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对这一段故事已经是相当熟悉了。

南书房东边为宫殿监办事处,里面悬挂着康熙皇帝御笔题的匾额“敬事房”。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乾清宫,乾清宫是紫禁城后廷的主要建筑,是明朝至康熙皇帝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地方。

到雍正年间将皇帝住所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改到养心殿,但这里仍然是举行一些重要活动的地方,像皇帝死后停灵,皇帝每年举行的宴会,包括正月十五的灯宴都在这儿举行。

乾清宫的建筑规制以及殿外的陈设大都与太和殿相似,也是重檐庑殿顶,殿前也设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

只是殿顶上的垂脊兽数量少了,只有9个;日晷、嘉量、铜龟和铜鹤小了,而且这里的嘉量是圆形的,体现出等级略微的降低。

与太和殿不同的地方时:

一是在乾清宫丹陛台下两侧各设有两座文石台,上面放置一个流金的“江山社稷金殿”,代表着江山永固。

另外在乾清宫丹陛台上下各有一对灯杆石座,用来逢年过节挂花灯。

  乾清宫中陈设与其他殿宇没有什么区别。

但最有名的也是最重要的是殿内正中悬挂的“正大光明”匾额。

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训,作为治国、修身、平天下的基本准则。

匾的后面是清朝自雍正皇帝以后放置秘密立储诏书的地方。

那有朋友可能要问了,什么是秘密立储?

“储”是皇储的意思,即是皇位的继承人。

秘密立储是清政权独创的一种皇位继承制度。

清政权子入关之前,以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方式,由八旗旗主公推皇位继承人选。

入关以后,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开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这就引起诸多皇子争权夺位的事件。

康熙年间曾几次立太子又废太子,心竭力枯,这一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

雍正皇帝即位之后,吸取前朝的教训,建立了秘密立储制度。

具体做法就是皇帝生前通过对诸多皇子的考察,将中意的皇子用遗诏的方式确定下来,一式两份密封在文件匣中,一份皇帝随身携带,另一份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面。

等皇帝驾崩之后,顾命大臣当着诸皇子的面将两份诏书同时去除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即遵照遗诏立新皇帝,这一制度的确立使皇权转移的过程实现了的相对的稳定。

用这种方式继承皇位的有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位皇帝。

  乾清宫在明朝一直是皇帝的寝宫,在这里发生过许多重大的时间,如“壬寅宫变”、“红丸案”、“移宫案”、“武宗戏火”、“崇祯出逃”等。

  “壬寅宫变”发生于明嘉靖年间。

由于嘉靖皇帝崇信道教,崇信炼丹,寻求长生,对太监宫女非常残暴。

宫女们忍无可忍,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起来进行反抗,决定在嘉靖皇帝熟睡时将其勒死,行动当晚由于宫女们国语紧张将绳索打了个死结,刺杀没有得逞。

事后,其中有一个宫女害怕将此事告诉皇太后。

皇太后将其十三人凌迟处死。

  “红丸案”发生于明万历年间。

朱常洛虽然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长子,但自幼没有得到父爱,20岁时才被立为太子。

朱翊钧驾崩之后,朱常洛即位,即泰昌帝。

因过度沉迷于酒色,朱常洛即位不久就病了,后服用大臣进贡上来的红丸,吃了第一颗感觉有所好转,所以又吃了第二颗,结果却一命呜呼,前后只做了29天的皇帝,所以被人们称为“一月天子”。

  移宫案是在一月天子朱常洛死了以后,他的爱妃李选侍野心勃勃,想要夺取朝政大权,因此挟持即将登基的皇太子朱由校占据乾清宫不离开,群臣用计将皇帝骗出来之后强迫李选侍移宫的事件。

  好,大家请随我往后走。

各位请看,我们面前这座四角攒尖顶的大殿叫交泰殿,取“天地交合,安康交合,安康美满”之意。

明成祖朱棣硬件北京紫禁城,当时内廷部分并没有交泰殿。

到嘉靖年间,世宗朱厚熜对北京的宫殿谈秒进行了许多的改造,此间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加建了交泰殿。

交泰殿是皇后的正宫,逢年过节,皇后都在交泰殿接受嫔妃、命妇的朝贺。

此外,依据礼法,每年春分皇帝都要到先农坛去亲耕。

祈求五谷丰登。

皇后则要去先蚕坛(今北海幼儿园)去祭祀蚕神。

在祭祀前皇后要在这儿验看采桑工具。

  交泰殿内上方悬挂着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