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高2017级高二下半期考试化学学科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1-15题每题2分,16-20每题3分,共45分。
)
1.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装修材料往往会是释放一种对人体有害的气体,他是下面物质中哪一种()
A.甲醛B.甲烷C.二氧化硫D.甲醇
【答案】A
【解析】
【详解】甲醛、苯、醚等常用于装饰材料的溶剂和防腐剂,对人体有害,为致癌物质,为装饰材料的主要污染物质,而甲烷、二氧化硫和甲醇不能由装饰材料释放出来,故选A。
2.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苯酚B.丙醇C.乙酸D.醋酸钠
【答案】B
【解析】
【详解】A.苯酚为化合物,其水溶液能导电,苯酚属于电解质,故A不选;
B.丙醇在水溶液中不导电,丙醇属于非电解质,故B选;
C.乙酸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乙酸属于电解质,故C不选;
D.醋酸钠在水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醋酸根和钠离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D不选;
答案选B。
【点睛】正确理解电解质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主要包括酸、碱、盐和水等。
3.核磁共振氢谱是根据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在谱中给出的信号不同来确定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种类的,下列有机物分子中,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只给出一种信号的是()
A.CH3CH2CH3B.C(CH3)4C.CH3CH2CH2CH3D.CH(CH3)3
【答案】B
【解析】
【详解】A.CH3CH2CH3中存在两种不同位置的氢原子,其核磁共振氢谱有两个峰,故A错误;
B.C(CH3)4为新戊烷,新戊烷分子中4个甲基位置完全相同,分子中只含有一种氢原子,所以其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个峰,故B正确;
C.CH3CH2CH2CH3中存在两种不同位置的氢原子,其核磁共振氢谱有两个峰,故C错误;
D.CH(CH3)3中存在两种不同位置的氢原子,其核磁共振氢谱有两个峰,故D错误;
答案选B。
4.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使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 )
A.地下钢管连接镁块B.金属护栏表面涂漆
C.汽车底盘喷涂高分子膜D.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
【答案】A
【解析】
【分析】
金属防腐的措施中,使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说明该装置构成原电池,被保护的金属作正极,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地下钢管连接镁块,Fe、Mg、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Fe失电子能力小于Mg而作正极被保护,所以该保护方法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A正确;
B.金属护拦表面涂漆,阻止Fe与空气、水接触,从而防止金属被腐蚀,属于物理方法,故B错误;
C.汽车底盘喷涂高分子膜,阻止Fe与空气、水接触,从而防止金属被腐蚀,属于物理方法,故C错误;
D.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充当电解池的阴极,属于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故D错误;
答案选A。
5.下列物质不是因为发生水解而呈碱性的是()
A.醋酸钠B.苯酚钠C.草酸钠D.氢氧化钠
【答案】D
【解析】
【详解】A.CH3COONa为强碱弱酸盐,醋酸根离子水解,溶液呈碱性,故A不选;
B.苯酚钠为强碱弱酸盐,苯酚根离子水解,溶液呈碱性,故B不选;
C,草酸钠为强碱弱酸盐,草酸根离子水解,溶液呈碱性,故C不选;
D.NaOH为强碱,电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溶液显碱性,溶液的碱性与水解无关,故D选;
答案选D。
【点睛】明确盐的水解原理为解答关键。
解答本题要注意审题,溶液的碱性不是因为水解造成的,说明该物质不属于强碱弱酸盐。
6.在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系物的是()
A.甲烷和2,2-二甲基丁烷B.1,1-二氯乙烷和l,2-二氯乙烷
C.乙二醇和丙三醇D.苯酚和苯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甲烷和2,2-二甲基丁烷都属于烷烃,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5个CH2基团,属于同系物,故A正确;
B.1,1-二氯乙烷和1,2-二氯乙烷,分子式相同,氯原子连接位置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乙二醇分子含有2个-OH,丙三醇分子含有3个-OH,含有官能团数目不相同,不是同系物,故C错误;
D.苯酚含有羟基,属于酚类,苯不含官能团,属于芳香烃,二者不是同系物,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正确理解同系物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同系物必须含有官能团相同,且官能团的数目也相同。
7.比较下列各组物质的沸点()
①乙醇>丙烷②正丁烷>异丁烷③1-丁烯>1-庚烯,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①乙醇与丙烷相等
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但乙醇分子间含有氢键,物质的沸点高,沸点:
乙醇>丙烷,故①正确;②同分异构体中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沸点:
正丁烷>异丁烷,故②正确;③由烯烃中碳原子个数越多,沸点越大,沸点:
1-丁烯<1-庚烯,故③错误;正确的有①②,故选B。
考点:
考查了有机物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的相关知识。
8.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既能起加成反应又能起取代反应,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乙烷B.乙烯C.苯D.乙炔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烷不含不饱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也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故A错误;
B.乙烯含有C=C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并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苯中的碳碳键位于单双键之间,是一种独特的化学键,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故C正确;
D.乙炔含有C≡C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并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答案选C。
9.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CH3Cl+Cl2→CH2Cl2+HCl
B.CH2=CH2+HO﹣H→HOCH2﹣CH3
C.2CH3CH2OH+O2
2CH3CHO+2H2O
D.
+Br2
+HBr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有机物分子里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代替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CH3Cl碳上的氢原子被Cl取代,属于取代反应,错误;B、加成反应发生在有双键或叁键的物质中,加成反应进行后,双键或三键打开,原来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各连接上一个新的基团,CH2=CH2+HO﹣H→HOCH2﹣CH3属于加成反应,正确;C、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错误;D、有机物分子里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代替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苯环上一个碳上的氢原子被Br取代,属于取代反应,错误;故选B。
考点:
考查了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的相关知识。
10.下列有机物的命名中,正确的是()
A.2,4-二甲基丁烷B.2,3,3-三甲基丁烷C.2-乙基戊烷D.2,3-二甲基戊烷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应该是2-甲基戊烷,A错误;B、应该是2,2,3-三甲基丁烷,B错误;C、应该是3-甲基己烷,C错误;D、命名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考查
11.对于原电池的电极名称,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负极B.正极为电子流入的一极
C.比较不活泼的金属为负极D.电流流出的一极为正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发生氧化反应
一极为负极,正确,不选A;B、正极为电子流入的一极,正确,不选B;C、比较不活泼的金属做正极,错误,选C;D、电流流出的一极为正极,正确,不选D。
考点:
原电池的构成
12.下列有关电解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电解池中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是阳极
B.电解任何物质阳极上失电子数与阴极上得电子数相等
C.电解氯化铜溶液时在阴极上有气体生成
D.电解NaCl、CuCl2两种溶液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相同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电解池中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是阴极,电解池中的阳极是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极,故A错误;
B.因为阴阳两极得失电子守恒,所以电解任何物质阳极上失电子数与阴极上得电子数相等,故B正确;
C.电解氯化铜溶液,阳极上生成氯气,电极反应为:
2Cl--2e-=Cl2↑,阴极上生成铜,电极反应为:
Cu2++2e-=Cu,故C错误;
D.电解NaCl溶液时,参加的物质是氯化钠和水,电解CuCl2溶液时,参加反应的物质只有氯化铜,所以电解NaCl、CuCl2两种溶液参加反应的物质不相同,故D错误;
答案选B。
13.如图表示的是钢铁在海水中的锈蚀过程,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金属腐蚀过程为析氢腐蚀B.正极为C,发生
反应为氧化反应
C.该金属腐蚀过程是吸氧腐蚀D.负极的反应式为O2+2H2O+4e-===4OH-
【答案】C
【解析】
【分析】
钢铁中含有铁和碳,在潮湿的环境中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碳作正极。
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正极上氧气反应生成了氢氧根离子,发生了吸氧腐蚀,故A错误;
B.碳作正极,发生的反应为还原反应,故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正极上氧气反应生成了氢氧根离子,发生了吸氧腐蚀,故C正确;
D.发生吸氧腐蚀时,铁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D错误;
答案选C。
14.2L乙酸溶液与足量的碳酸氢钠反应,反应到5分钟时,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为4.48L,则用乙酸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
A.0.04mol/(L·min)B.0.2mol/(L·min)C.0.02mol/(L·min)D.0.01mol/(L·min)
【答案】C
【解析】
【详解】乙酸与碳酸氢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CH3COOH+NaHCO3→H2O+CO2↑+CH3COONa,5分钟时,生成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
=0.2mol,反应的乙酸为0.2mol,用乙酸表示该反应的速率=
=0.02mol/(L·min),故选C。
15.下列各组有机物中,只需加入溴水就能一一鉴别的是()
A.甲苯、苯、已烯B.已炔、己烯、四氯化碳
C.已烷、苯、乙醇D.已烯、苯、苯酚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苯和苯都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不能鉴别,故A错误;
B.已炔、己烯都含有不饱和键,都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不能鉴别,故B错误;
C.已烷、苯都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不能鉴别,故C错误;
D.己烯含有C=C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苯与溴水不反应,发生萃取,苯的密度比水小,有机层在上层且呈橙红色;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现象各不相同,可鉴别,故D正确;
答案选D。
16.加入下列物质不能使CH3COOH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的是()
A.CH3COONa固体B.铁粉C.Na2CO3固体D.NaOH固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CH3COOH
CH3COO-+H+,结合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判断。
【详解】A.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c(CH3COO-)增大,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故A选;
B.加入铁粉,铁与氢离子反应放出氢气,使得c(H+)减小,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故B不选;
C.加入Na2CO3固体,碳酸钠与氢离子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使得c(H+)减小,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故C不选;
D.加入NaOH固体,氢氧化钠与CH3COOH电离生成的H+结合生成水,使得c(H+)减小,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故D不选;
答案选A。
【点睛】明确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本题要注意审题,题意是“不能使CH3COOH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17.关于某有机物
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1mol该有机物可以与3molNa发生反应
B.1mol该有机物可以与3molNaOH发生反应
C.1mol该有机物可以与6molH2发生加成反应
D.1mol该有机物分别与足量Na或NaHCO3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相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分子中含有1个羧基和1个羟基,1mol该有机物可以与2molNa发生反应,A错误;B、只有酯基和羧基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则1mol该有机物可以与2molNaOH发生反应,B错误;C、只有碳碳双键和苯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该有机物可以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C错误;D、只有羧基能与碳酸氢钠反应,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钠反应生成1mol1氢气,与足量碳酸氢钠反应生成1mol二氧化碳,D正确。
答案选D。
考点:
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判断
18.有机物
的一氯取代产物最多有()
A.8种B.6种C.4种D.3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该有机物结构对称,其一元取代物有
共四种,答案选C。
考点:
同分异构体
19.镍镉(Ni-Cd)电池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
Cd+2NiOOH+2H2O
Cd(OH)2+2Ni(OH)2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阳极反应:
Ni(OH)2-e—+OH-==NiOOH+H2O
B.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C.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
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总方程式,放电时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Cd-2e-+2OH-=Cd(OH)2,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NiOOH+e-+H2O═Ni(OH)2+OH-,充电时阳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Ni(OH)2+OH--e-=NiOOH+H2O,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Cd(OH)2+2e-═Cd+2OH-,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充电时,阳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i(OH)2-e-+OH-=NiOOH+H2O,故A正确;
B.充电时,该装置是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故B错误;
C.电池放电为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Cd-2e-+2OH-=Cd(OH)2,消耗氢氧根离子,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减弱,故C错误;
D.放电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电解质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向负极Cd移动,故D错误;
答案选A。
20.美国海军海底战事中心与麻省理工大学共同研制成功了用于潜航器的镁过氧化氢燃料电池系统。
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池的负极反应为Mg-2e-===Mg2+
B.电池工作时,H+向负极移动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增大
D.电池总反应式:
Mg+H2O2+2H+===Mg2++2H2O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该燃料电池中,镁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Mg-2e-===Mg2+,正确;B、原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氢离子向正极移动,错误;C、原电池正极上双氧水得电子结合H+生成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所以溶液的pH增大,正确,D、电池总反应式是:
Mg+H2O2+2H+===Mg2++2H2O,正确。
考点:
考查原电池原理、化学电源
二、填空题(共55分)
21.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以验证产物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
当温度迅速上升后,可观察到试管中溴水褪色,烧瓶中浓硫酸与乙醇的混合液体变为棕黑色。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II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碎瓷片的作用___________;
(2)甲同学认为:
考虑到该混合液体反应的复杂性,溴水褪色的现象不能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其理由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乙烯与溴水易发生取代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
C.温度过高导致浓硫酸被还原产生的SO2也会使溴水褪色
(3)丙同学对上述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在I和II之间增加如图装置,则A中的试剂应为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B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
(4)写出该实验中生成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圆底烧瓶
(2).防止倒吸(3).防止暴沸(4).BC(5).NaOH溶液(6).吸收SO2(7).品红溶液(8).CH3CH2OH
CH2=CH2↑+H2O
【解析】
【分析】
(1)根据仪器的结构判断仪器a;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会造成烧瓶中气体的压强减小,反应在170℃时发生,液体容易暴沸,据此分析解答;
(2)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脱水性和氧化性,能将乙醇脱水生成碳,自身被还原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含有还原性;
(3)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将二氧化硫吸收,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4)在浓硫酸作催化剂、170℃加热条件下,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据此书写反应的方程式。
【详解】
(1)根据图示,仪器a为圆底烧瓶;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会造成烧瓶中气体的压强减小,II中球形干燥管可以防止倒吸,碎瓷片可以防止液体暴沸,故答案为:
圆底烧瓶;防止倒吸;防止暴沸;
(2)浓H2SO4具有强烈的脱水性和氧化性,能将乙醇脱水生成碳,自身被还原生成二氧化硫,C+2H2SO4
CO2↑+2SO2↑+2H2O,SO2具有还原性,也可以与Br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氢硫酸而使溴褪色,反应方程式为SO2+Br2+2H2O=2HBr+H2SO4,所以BC正确,故答案为:
BC;
(3)二氧化硫能和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从而干扰乙烯的检验,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为防止二氧化硫干扰乙烯的检验,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可以用品红溶液检验是否存在二氧化硫,实验时要先吸收二氧化硫,再检验二氧化硫是否被除尽,则A中的试剂是NaOH溶液,B中液体是品红溶液,故答案为:
NaOH溶液;吸收SO2;品红溶液;
(4)在浓硫酸作催化剂、170℃加热条件下,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反应方程式为:
CH3CH2OH
CH2=CH2↑+H2O,故答案为:
CH3CH2OH
CH2=CH2↑+H2O。
【点睛】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的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为(3),要注意根据二氧化硫和乙烯性质的区别,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够与碱反应,而乙烯不能,同时需要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干净。
22.在一个U形管里盛有氯化铜溶液,按如图所示连接。
(1)如果把电键K接A,该装置应是________池,Zn是________极;碳棒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反应进行5min后,转换电键K到B,则这一装置是________池,C是________极,Zn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电解池
(2).阳(3).Cu2++2e-=Cu(4).原电池(5).正(6).Zn-2e-=Zn2+
【解析】
【分析】
(1)如果把电键K接A,该装置是电解池,①是阳极、②是阴极,阴极上铜离子放电;
(2)上述反应进行5min后,转换电键K到B,①电极材料是Zn、②电极材料是C和Cu,该装置构成原电池,结合原电池原理分析解答。
【详解】
(1)如果把电键K接A,该装置是电解池,①是阳极、②是阴极,阴极上铜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故答案为:
电解池;阳;Cu2++2e-=Cu;
(2)上述反应进行5min后,转换电键K到B,①电极材料是Zn、②电极材料是C和Cu,该装置构成原电池,锌易失电子作负极、②作正极,负极(Zn)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故答案为:
原电池;正;Zn-2e-=Zn2+。
23.分子式为C12H14O2的有机物F广泛用于制备香精的调香剂。
为了合成该有机物,某实验室的科技人员设计了下列合成路线。
试回答下列问题:
(1)C物质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A物质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
(2)合成路线中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3)写出E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写出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要求:
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②遇浓溴水能产生白色沉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羟基
(2).羧基(3).2-甲基-1-丁烯(4).氧化反应(5).
(6).
+NaOH
+NaCl(7).
(或
或
)
【解析】
【分析】
根据A和溴水的加成产物可判断A为
,反应②是卤代烃的水解反应,生成物B为
;B发生氧化反应得到C(
),由C、D的分子式可知,C发生消去反应生成D,且D分子中含有2个甲基,故D为
,反应⑤属于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则E的结构简式为
,E和D发生酯化反应生成F,F为
,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根据C的结构简式(
)可知,C中含有的官能团有羟基、羧基;A的结构简式为:
,碳碳双键在1号C,甲基在2号C,其名称为:
2-甲基-1-丁烯,故答案为:
羟基;羧基;2-甲基-1-丁烯;
(2)B为
,B发生氧化反应得到C(
),故答案为:
氧化反应;
(3)根据上述分析,E为
,反应⑤属于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NaOH
+NaCl,故答案为:
;
+NaOH
+NaCl;
(4)E为
,E的同分异构体满足:
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说明含有苯环结构;②遇浓溴水能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酚羟基,满足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有
、
、
,故答案为:
(或
或
)。
【点睛】从A的结构入手采取正推的方法推断,注意把握官能团的性质以及官能团的转化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为(4),要注意限制条件的解读。
24.某蓄电池的反应为NiO2+Fe+2H2O
Fe(OH)2+Ni(OH)2。
(1)该蓄电池放电时,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
(2)为防止远洋轮船
钢铁船体在海水中发生电化学腐蚀,通常在船体上镶嵌Zn块,或与该蓄电池的_____(填“正”或“负”)极相连。
(3)精炼铜时,粗铜应与直流电源的________(填“正”或“负”)极相连。
精炼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的c(Fe2+)、c(Zn2+)会逐渐增大而影响进一步电解。
甲同学设计如下除杂方案:
已知:
沉淀物
Fe(OH)3
Fe(OH)2
Cu(OH)2
开始沉淀时的pH
2.3
7.5
5.6
完全沉淀时的pH
3.9
97
6.4
①实验操作I的名称________则加入H2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应将方案中的pH调节到8,你认为此观点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
(4)该蓄电池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iO2
(2).负(3).正(4).过滤(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