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职高职有效衔接助力现代职教体系构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7769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中职高职有效衔接助力现代职教体系构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探索中职高职有效衔接助力现代职教体系构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探索中职高职有效衔接助力现代职教体系构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探索中职高职有效衔接助力现代职教体系构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探索中职高职有效衔接助力现代职教体系构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探索中职高职有效衔接助力现代职教体系构建.docx

《探索中职高职有效衔接助力现代职教体系构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中职高职有效衔接助力现代职教体系构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探索中职高职有效衔接助力现代职教体系构建.docx

探索中职高职有效衔接助力现代职教体系构建

探索中职高职有效衔接助力现代职教体系构建

邓志革

自2011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重点,正在从注重规模发展转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这实际上反映了新时期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型质量观,既是对职业教育增强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关注与要求,更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期望与诉求。

当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列入了国家专项规划,成为了国家行动。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强调,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未来10年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我们要坚持问题入手,科研先行;统筹规划,系统设计;着眼长远,分步实施;分类试点,创新实践;放眼国际、立足高远;以中高职协调发展为切入点,2012年要重点推进中职和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10个方面的有效衔接,力争10年内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是什么

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内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征作了简要概括:

“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规划纲要》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描述,包含了三个定语,明确了三个特征:

第一,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这是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外部适应性,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逻辑起点,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这个体系必须是开放的,需要统筹,需要合作,以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对接。

第二,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这是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部适应性,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本目的,要求这个体系应该以育人为本,强调人的终身发展。

第三,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这是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系统协调性,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实现手段,要求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突破培养层次的局限。

由此可以归纳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三个基本内涵:

一是适应需求,就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遵循职业人才成长规律,实现科学定位、科学分工和科学布局。

二是有机衔接,就是统筹协调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课程衔接体系为重点,促进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资源、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领域相衔接,切实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多样化。

三是多元立交,就是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沟通,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重,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支撑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

2、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和结构

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类型的教育,其内部体系既要有层次又要有结构。

层次包括专业层次和学科层次。

当前我们的职业教育只有学校层次,分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但这并不代表职业教育的专业层次和学科层次,一些中职学校和高职学院所办的相同专业竟然学习的内容也一样,完全体现不出层次来。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层次和学科层次体现要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体系、教学过程、人才标准等方面有所区分,分别给予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不同的内涵。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部结构体现在层次结构和类型结构上。

在层次结构上,我们要设计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数量,如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本科和专业硕士层次各自的数量。

同时在职业教育体系之内,面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各自的人才培养数量也要具备合理的结构。

结构的设计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相匹配。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为什么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源在于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为国家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二是为解决高考的“独木桥”问题搭建技能型人才的立交桥,三是为职业教育实现科学发展建立一个合理的结构。

1、建立并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指出:

“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大力提升教育水平,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经济发展的优势、动力和源泉。

我们要尽快把经济增长从依靠增加人力资本数量转变到依靠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上来。

”在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培养大量技能型和高端技能型人才,迫切需要加快建立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但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适应经济社会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突出表现在职业教育的结构、层次和质量上。

专题调查显示,北京市“十二五”期间技能人才缺口近60万人,特别是满足产业升级和创新型企业“十百千工程”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缺口达10万人。

就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来说,高新技术产业现已成为其主导和支柱产业,适度发展一定的本科及以上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既是可行的,也是必需的。

例如,江苏作为我国“经济大省”和“高教大省”、“职教大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首位,但其目前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主导和支柱产业,对本科及以上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十分迫切。

调查显示,“十二五”期间苏州市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部分低端制造业要转移到苏北和中西部地区,这样苏州将减少100万低端产业工人,增加50万本科及以上人才。

因此,苏州市提出“十二五”末新增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要达到15.5年,平均已达到了本科层次。

但由于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被严格限制在专科层次,成了变相的“断头教育”和“终结性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达地区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

2、建立并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形成学习型社会的迫切需要。

加快建立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也是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形成学习型社会的迫切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职业教育面向人人、服务区域、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作用,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

由于目前职业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质量、结构、规模、效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也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从各地的实践来分析,许多省市将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作为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重点和突破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如北京市提出的职业教育分级制度,从鼓励终身学习的要求出发,建立灵活开放学习制度,以适应不同对象的学习需求,要求职业学校改变办学功能,把非学历培训、转岗培训和成人继续教育纳入到职业学校教育范畴,并且在制度设计上统筹考虑。

这一分级制度使学习者可以通过连续学习,也可以通过多次学习,实现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

这将有利于加快形成“大职业教育”的局面,为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提供切实有效的全方位服务。

3、建立并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从根本上保障职业教育事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首先,当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规模都已实现大发展的状态下,迫切要求加强政府统筹管理系统的保障,强化办学条件预警、学籍管理、校企合作管理、技术研发管理和质量评价管理等系统建设。

否则,如此大规模的事业没有政府统筹协调管理下的体系保障,就只能停留在粗放型的发展,这样就难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甚至有可能会起负作用。

其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由规模为主转向质量为重,迫切需要强化职业教育科研系统的支撑。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明显缺乏强有力的科研支撑。

例如德国,其职业教育科研队伍庞大,构成多元,并确立了世界上最系统的职业教育研究范畴。

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科研的伴随与支撑,职业教育科研事业理应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生源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在部分发达地区。

在江苏,2000年出生的人口不到1990年出生人口的一半,这批人口将于2015-2018年初、高中毕业,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都将面临生源危机。

逐年下降的生源人数,需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充分发挥面向人人、服务终身的功能,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其服务面必须要拓展到所有在职业技能的获得和提升方面有需求的人,既可以使学生在职业教育体系内连续学习,也方便成年人“回炉”接受与其水平相适应的职业教育。

三、中高职衔接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与实施路径

1、中高职衔接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随着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经济界、产业界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知识、技能、文化等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的中职和高职学制培养已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脱节、断层、重复的问题十分严重,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之一。

因此,教育部提出的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就是2011—2012年实现中高职的“十个衔接”,即重点推进中高职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十个方面的衔接。

第二步是“十二五”期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

第三步是力争十年内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使之成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升级现代制造业、强化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基础,成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

由此可见,中高职衔接和协调发展,既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切入点。

2、中高职衔接的主要模式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中高职衔接的模式可谓多种多样。

从学制形式上看,目前全国各地中高职衔接的主要模式有以下几种:

①五年一贯制模式:

高职院校直接招收参加中考的初中毕业生,以高职人才培养为目标;在学籍管理上,前三年按照中职管理,后两年按照高职管理,五年学业期满考试合格者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

这是一种在教学计划上整体贯通、学籍管理上分段衔接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

②对口升学模式:

对中职应届毕业生,通过高考录取到高职进行深造的一种形式。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每年通过此种模式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的学生不超过当年中职学校毕业生的5%。

由于考试录取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少,学生入学后一般与普通高中毕业考上高职的学生统一编班、统一教学和管理。

学生要完成中高职共6年的学习。

③“3+2”或“2+3”衔接模式:

中职学校与高职学院联合办学,学生在中职学校学完三年(或二年)中职课程后,不用参加统一组织的高考,直接或通过高职院校组织的入学测试升入高职对口专业就读,高职学习二年(或三年),毕业成绩合格则授予大专毕业证书。

3、中高职衔接的实施路径

实施中高职衔接的路径和重点,就在于做好以下“十个衔接”:

一是人才培养目标的统筹与衔接。

在《教育部关于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

中职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高职的培养目标是高端技能型人才。

但是二者具体的规格和标准,目前并没有明确,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努力开展的工作之一,就是要给出中职和高职教育各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可以从部分专业做起,逐步完善。

二是专业结构布局的统筹与衔接。

去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目前正在修订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管理办法。

中职的新专业目录中已经有了对接的高职和本科专业。

这次高职新修订的高职专业管理办法也一定会参照中职的专业目录,研究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专业,做好专业设置的衔接和专业布局的统筹。

三是课程体系和教材的统筹与衔接。

要围绕中职和高职教育接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体系和教材的开发建设。

在同一个专业领域,中职学校课程体系和教材的开发设计,一定要有相同专业的高职教师的参与;同样,高职学校课程体系和教材的开发设计,也需要有中职学校相同领域教师的参与。

这样,中职与高职之间才能知晓彼此相同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门类、课程内容、课程难度及所使用教材等。

四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统筹与衔接。

中职和高职学校都要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在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教学内容和环节的侧重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教学安排上,针对有些内容相同或类似的课程,可以考虑进行统筹。

比如同样的实践课程教学,中高职之间可以互通互用或取长补短,这样可以避免中高职在教学安排上脱节或重复。

五是信息技术应用的统筹与衔接。

在信息平台建设、数字化资源开发、信息资源应用等方面,中高职学校之间可以互相开放、共享,统筹规划、集约建设一批信息资源,实现中职和高职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融合与共享。

六是人才成长途径的统筹与衔接。

要稳步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试点“体系建设考试制度”。

探索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试点,进一步完善五年一贯制、“3+3”、“3+2”等职业教育学制形式。

一定要打通职业教育这一类型教育人才的成长途径,尽量满足学生接受更高一层级教育学习的实际需求。

七是教师培养培训的统筹与衔接。

要努力构建职业教育师资的体系构建、制度建设、资源开发与共享。

要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制度、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上有所突破,在这个过程中,教育部对中高职学校会统筹考虑。

同时中高职学校之间也可以根据学校的专业优势和设置调整情况,推动校际之间教师的相互流动。

八是行业指导作用的统筹与衔接。

支持和鼓励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开展本行业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在教学指导、实习指导、教材指导、评价指导、规划指导、教师队伍指导、人才需求指导、专业布局指导等八个方面行业指导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行业指导的重要作用。

要逐步整合当前的中职和高职教育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转变为职业教育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开展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工作。

九是校企深度合作的统筹与衔接。

引导、鼓励中职和高职学校以专业和产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建立紧密联系,创新集团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并切实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的资源整合、优化作用,实现中高职之间以及与政府、行业、企业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

十是评价模式改革的统筹与衔接。

以综合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促进中职和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有效衔接。

四、我院在中高职衔接方面的实践探索与努力方向

近几年来,学院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结合办学实际,大胆探索中职与高职并重并举、有效衔接的办学之路,取得了一定成效。

学院升格为高职后继续保留中职学校,几年的办学实践证明,这是顺应国情、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最直接的方式。

作为省内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成效较为突出的一所高职院校,我院实行中高职不同层次学历教育并存,同时招收高中生、中职学生和初中生,既有大专部,又有中专部,实现中高职一体化、一条龙办学方式。

这样不仅实现了中高职师资、实验实训设备等办学资源的共享、互动,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大大促进了中职教育的发展。

一方面,学院建立了中高职办学资源共享机制和管理上的统筹机制。

学院本部的基础设施、实训设备、师资力量、企业资源、就业渠道等都与中专部共享。

同时,学院在常规管理、专业设置、课程改革、队伍建设、招生就业等方面,对中、高职进行统筹规划、统一安排,并建立了整体协调、有机衔接的管理机制,有效促进了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水平。

特别是学院实行“高职师资带动中职师资、积极开展对口交流”的队伍建设机制,快速、有效地提升了中职师资队伍水平,从根本上增强了中专部的办学实力。

另一方面,学院积极做好学生升学深造的有效衔接。

为了切实解决中职学生升学深造的后顾之忧,满足学生和家长的实际需求,学院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大专生,学生在中职部学习三年后,再到高职部学习两年即可拿到大专文凭。

同时学院鼓励中职毕业生积极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对成绩合格者,学院高职部予以优先录取。

当然,由于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实践探索的时间不是很长,我院在中高职衔接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课程体系和教材、教育教学过程等方面的统筹与衔接还不够理想,离教育部提出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今后,我院在中高职衔接方面的努力方向是:

(1)做好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统筹与衔接。

要进一步明确中职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规格,明确二者的不同层次和标准;要以汽车类专业为突破口,制定出中职和高职各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逐步实现所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紧密衔接。

(2)做好中高职专业结构布局的统筹与衔接。

根据学院对接汽车产业的办学总体战略,通过对上海通用、北汽控股、博世贸易、东方标准、深圳华强、南车时代等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分析,对中、高职专业实施整合、优化,调整中高职专业结构,实现中高职的主体专业相衔接,逐步形成以面向汽车制造、营销、维修等岗位群,覆盖汽车中高端两级人才需求市场的专业群为主体的专业体系。

(3)做好中高职课程体系和教材的统筹与衔接。

学院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和专业教师全程参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制定,根据中高职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系统构建课程体系,由浅入深设置课程内容。

在同一个专业领域,中职教师与高职教师相互参与对方课程体系和教材的开发设计,这样,在课程内容和教材开发方面既避免中、高职的重复,又做到逐渐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中高职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

(4)做好中高职教师培养培训的统筹与衔接。

要继续抓好中高职教师队伍的制度建设、培养培训、资源开发与共享。

做好中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衔接、企业实践锻炼衔接和中高职教师的相互流动。

依托大中型企业,共建中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整合校企人才资源,积极推行中高职“双专业带头人制”和专业教学团队共建制度。

(5)做好中高职校企合作和行业指导的统筹与衔接。

以中高职与政府、行业、企业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基础,进一步发挥汽车职业教育集团的资源整合、优化作用,整体提高中高职资源利用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

进一步强化与行业组织的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其在中高职教学指导、实习指导、教材指导、评价指导、规划指导、教师队伍指导、人才需求指导、专业布局指导等多方面的重要指导作用。

根据专业类别,逐步整合中职和高职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使其发挥专业建设方面的统筹与衔接作用。

同志们,学院二届一次教代会提出:

“我们要继续推进中高职衔接的办学实践。

要用好用足国家和省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各项政策,促进学院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在各自层面上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一项光荣的使命。

我们一定要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