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休闲基地投资环境评估报告优秀投资环境评估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7721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4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农业休闲基地投资环境评估报告优秀投资环境评估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生态农业休闲基地投资环境评估报告优秀投资环境评估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生态农业休闲基地投资环境评估报告优秀投资环境评估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生态农业休闲基地投资环境评估报告优秀投资环境评估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生态农业休闲基地投资环境评估报告优秀投资环境评估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农业休闲基地投资环境评估报告优秀投资环境评估报告.docx

《生态农业休闲基地投资环境评估报告优秀投资环境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农业休闲基地投资环境评估报告优秀投资环境评估报告.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农业休闲基地投资环境评估报告优秀投资环境评估报告.docx

生态农业休闲基地投资环境评估报告优秀投资环境评估报告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___建设单位___法人代表__联系人___通讯地址___联系电话__传真__邮政编码___建设地点___立项审批部门__批准文号___建设性质_新建√改扩建□技改□_行业类别

及代码_农业服务业

A0519__占地面积

(平方米)_13082.03_建筑面积

(平方米)_19000_绿化面积

(平方米)_4186__总投资

(万元)_3000_其中:

环保投资(万元)_60_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_2.0%__评价经费

(万元)_2.5_预期投产日期_2009年1月__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概述

1、项目由来

政府为振兴当地经济,大力提高当地三产经济水平,招商引资,发展农业旅游、旅游林业、观光林业,计划兴建绿色生态休闲基地。

2004年12月,经。

县发展改革委员会核准通过了关于生态农业基地建设项目的立项。

本项目是绿色环保型产业,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就业并提高山区农民文明意识进而提升区域文明程度,促进山区农民突破封闭状态,参与市场经济并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同时可带动该乡现有农副产品的开发和深加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06年11月,。

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绿色生态农业基地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并与。

市。

县环境保护局协商,本项目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上报。

2、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

沟。

现为荒山无人居住区域。

西侧约20米有一条长约25公里、宽7米的柏油公路。

详见《图一、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

二、建设规模

本项目在原有种植、养殖等传统农业基础上,形成集科研、护林养林、观光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化绿色生态农业休闲基地。

总投资:

3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60万元。

总占地面积:

13082.03平方米(边坡、河滩、部分林地、闲置荒地)

总建筑面积:

19000m2,其中:

农业科技楼:

3栋

观赏厅:

2个

管理用房:

2个

配套服务设施:

5栋

总平面布置详见《图二、项目平面布置图》,

员工编制:

施工期施工人员为150人,运营期为200人。

三、工程内容

本项目的主要构筑物见表1。

表1本项目的主要构筑物

序号

_

建(构)筑物

_

面积(

m

2

__

1

_农业科技楼1、农业科技楼2_660/个___农业科技楼3_680__2

_观赏厅1、观赏厅2_1000/个__3_服务楼(1~5)_2800/个__4_管理用房1_700___管理用房2_300__四、公用工程

给排水:

给水为自备井。

排水,所在地区未建立完善的市政排水管网系统。

本项目产生的污水,经化粪池由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供电:

由地方供电局安装变压器,位置按设计要求布置三处。

供暖:

本项目不新建燃煤、燃油的茶水炉、锅炉。

建筑室内采用电热器取暖。

 

__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选址为。

,现为荒山无人居住区域,不存在移民问题。

本项目属新建项目,周围无工业污染源。

故不存在原有污染问题。

本项目的建设不涉及占用农田,只是部分林地有所调整,施工中部分植被和地表有所改变,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__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一、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

,现为荒山无人居住区域。

县被誉称的西北大门,距城区74公里,境内面积2000平方公里,人口27万。

位于。

县的东部山区,距县城50公里,距市区90公里,东与。

接壤,地处东经115°44'至116°34',北纬40°16'至40°47'。

二、气候与气象特征

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属温带与中温带、半干旱与半湿润带的过渡连带。

气候冬冷夏凉,年平均气温8℃。

乡域全年各月平均气温以7月最高,达23.2℃,1月最低,为-8.8℃,此区无霜期为100-170天以下,冻土深度为1.4米以上。

辖区年平均降水量达460毫米,汛期是6月15日--9月15日,占全年降水量的72%;历年平均风速达3.1米/秒,最大风速为24.0米/秒,全年各月平均风速以1月最大,达4.1米/秒,8月最小,仅1.7米/秒。

风向夏秋季为西南风,冬春季为西风和西北风。

蒸发:

水面蒸发量多年平均值为1746毫米,陆地蒸发量多年平均值为400毫米。

三、水文、地质地貌

辖区内主要河流有。

河。

该河发源于四海镇的海字口,流至。

后分别接纳了源自转山子村和古道村的两条支流后流入。

域,注入白河,全长37公里,。

境内约长25公里,河床宽度为12至15米,偶有断流。

水源均为泉水,水质清纯且无污染。

辖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山系属燕山山系,最高峰海拔1381米,最低海拔550米,南北边界水平距离约6.4公里,东西边界水平距离约5.9公里,沟壑密度达1.76公里/平方公里。

地形十分复杂,主要山峰有二磋磴沟顶,海拔1366米;猴石梁头,海拔1318米;梯子沟顶,海拔1280米;其次还有三十六盘梁和烟筒沟梁等。

山上岩石多为砾岩、砂岩、  火燧石条带白云岩、硅岩、石灰岩。

四、自然资源状况

1、水资源

乡辖区内地表水资源量丰富,多年平均过境水量为0.0347亿立方米(1996年-2003年),可利用量仅为0.0017亿立方米。

乡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量0.0069亿立方米,平水年(P=50%)可利用量0.0035亿立方米,偏枯水年(P=75%)可利用量0.0052亿立方米。

污水排放量0.0002亿立方米,污水未被利用。

现有塘坝24座,其中。

河及主要塘坝14座,总蓄水量382000万立方米,现有扬水站37座,渠道17公里,管道0.041公里。

2、土壤资源

辖区内在海拔550-1300米山地分布有大面积淋溶褐土,其中在1000米以下的阳坡因山坡坡势较陡,土层较厚,一般在50厘米左右。

山地阳坡在1000米以上,阴坡700米以上分布有山地棕壤,该土壤是在基性岩上风化而成,土壤较粘,微酸性,土壤肥沃,水分条件较好,枯枝落叶层较厚,水土流失轻微,是造林的基地,低山区(550--900米)是农田,为耕作褐土。

3、动植物资源

辖区内植物主要有榛、二色胡拨子、灌丛、荆条、白草、五角枫、鹅耳枥等小乔木林,覆盖率为82.77%。

1000米--1381米的阴坡,分布以三亚绣线菊、平榛灌木从为主。

伴生树种以六道木、胡枝子等为主,草本以白草、铁杆蒿等为主。

植被生长势强,覆盖度较高,一般在60%以上;1000米以下的阳坡、半阳坡分布以荆条、三亚绣线菊、小叶鼠李为主的灌木丛,伴生树种以溲疏、酸枣为主,草本植物以白草、羊胡子草为主,大都生长不良,覆盖度低,一般在30%左右;800米以上的中山区,主要分布着辽东栎、山杨、椴树等次生林,总覆盖度在70%以上;800米以上的阴坡,半阳坡,主要分布有阔叶混生的辽东栎林,伴生树种有椴树、山杨、山榆等;800米以上的阳坡,主要分布着辽东栎、山杏等次生林,树下伴生灌木以荆条、小叶鼠李、绣线菊为主,其次在1000米左右阳坡分布有中部分侧柏,大部分呈灌丛状态;在800米以下的沟道、坡脚上,是多以苹果、栗子、核桃、红果为主。

野生动物有野鸡、野兔、狍子、獾,偶有豹子出没。

__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一、社会结构

下辖15个行政村,29个自然村,1553户,3972口人。

主要集中在。

、八亩地、小川等沿河七个村子,共972户,人口2510人,占总户数和总人口的63%。

平均每户2.56人。

全乡外出打工的有90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2.7%,青壮年的34.3%。

青壮劳力外流现象比较严重。

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仍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和采集山货、劳务输出等副业生产。

2003年底,该乡完成总收入为5105.1万元,人均劳动所得为4403.2元,同周边乡镇相比是较高的 ,从整体来看,。

的经济现状,尚属温饱型。

二、经济结构

经济以农业为主,现有耕地5214亩,农作物主要是种植玉米,兼种豆类杂粮和一些蔬菜。

全乡林场面积19.4万亩,主要有杨树、松树、柏树、白桦树和杏树等。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制定了全乡的三大产业,即以板栗、仁用杏为主的林果业;以蛋鸭、小尾寒羊为主的养殖业;以民俗旅游为主的休闲业。

目前,全乡共种植板栗58.7万株,其中幼苗51.4万株,成树7.3万株;仁用杏8万株;养殖小尾寒羊1500只;蛋鸭4万只。

到2003年底,到该乡来旅游的人数约为11270人次,民俗旅游收入总计约为51.2805万元。

县旅游总人次约为600万人,旅游总收入约为6亿。

三、文物保护

本项目周围无名胜古迹、重点保护文物。

 

__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大气环境、地面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地处。

市。

县东部的。

,与。

接壤。

根据2006年4月。

市环保局编制的《。

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

两县的大气环境质量见表2。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优美,周围无任何工业大气污染源,北侧仅有一条柏油马路为线状污染源,污染较小。

表2。

两县的大气环境质量

_

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为(%)

_

年均降尘量

(t/km2·月)__。

_76.6%_5.5(未超标)__。

_75.3%_5.5(未超标)__二、水环境质量现状

1、地表水

在。

市区的上风上水地,辖区内主要河流有。

河,流经。

,注入白河,最终流入密云水库。

属潮白河水系,北面的黑河、天河、白河以及南面的渣汰沟的水质均符合II类功能水体水质要求。

西面的古城水库和白河堡水库以及东南面的密云水库均为II类水体功能区。

密云水库其水体功能均为二级保护区。

2、地下水

根据2006年4月。

市环保局编制的《。

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

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2005年。

地区共布设监测井19眼,其中潜水井7眼,承压井12眼,各监测指标捡出状况见表3。

 

表3。

地区地下水指标含量检出状况表(摘录)

项目_Ⅲ类标准_潜水_承压水____未超标_检出超标含量_超标井数(眼)_未超标_检出超标含量_超标井数(眼)__pH值_6.5-8.5_7.51-7.96_-_-_7.66-7.92_-_-__溶解性总固体_≤1000_296-527_-_-_255-546_-_-__氯化物_≤250_8.2-33.7_-_-_7.1-40.8_-_-__六价铬_≤0.05_未检出-0.02_0.22_1_未检出-0.003_-_-__三、噪声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因处荒山,仅西侧约20多米有一条宽7米的柏油公路线状噪声源,无需背景噪声调查。

四、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辖区内有大面积淋溶褐土,有小部分棕壤。

其中在1000米以下的阳坡因山坡坡势较陡,土层较厚,一般在50厘米左右。

山地阳坡在1000米以上,阴坡700米以上分布有山地棕壤,该土壤是在基性岩上风化而成,土壤较粘,微酸性,土壤肥沃,水分条件较好,枯枝落叶层较厚,水土流失轻微,是造林的基地。

项目辖区内植物主要有榛、二色胡拨子、灌丛、荆条、白草、五角枫、鹅耳枥等小乔木林,覆盖率为82.77%。

评价区内无国家级别保护植物;野生动物有野鸡、野兔、狍子、獾等,评价区内无国家级别保护动物。

__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周围均为山体,没有工业项目,西侧仅有一条柏油公路,根据绿色生态农业休闲基地工程特点,结合工程对各环境要素的影响分析,确定本项目污染控制对象及环境保护目标。

具体见表4。

表4本项目主要的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因子_保护目标_影响因素_保护级别__大气_周围大气环境_油烟、扬尘和汽车尾气_一级__地表水_。

河水体_施工期引水和运行期生活污水排放_Ⅲ__噪声_村民_施工、交通_零级__生态环境_水生生物_施工期噪声、引水、运行期生活污水排放_Ⅲ___陆生生物_____植被、土壤和水土保持_开挖、取土石、弃渣等___社会环境_。

_土地利用、人群健康、移民权益、社会经济等_-__

 

__评价适用标准

 

_1、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一级标准,标准限值见表5。

表5环境质量空气标准限值(摘录)单位:

mg/m3(标态)

污染物

取值时间_SO2_TSP_NOX_NO2_CO_PM10__一小时平均_0.15_-_0.15_0.12_10.00_-__日平均_0.05_0.12_0.10_0.08_4.00_0.05__年平均_0.02_0.08_0.05_0.04_-_0.04__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根据功能采用Ⅲ类评价标准,见表6。

表6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摘录)单位:

mg/L

污染物_高锰酸盐指数_生化需氧量_氨氮_石油类_总磷_总氮__III类_≤6_≤4_≤1.0_≤0.05_≤0.2(湖、库≤0.05)_≤1.0__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见表7。

表7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单位:

mg/L

序号_项目_标准值__1_硫酸盐(以SO42-计)_250__2_氯化物(以Cl-计)_250__3_硝酸盐(以N计)_10__4_铁_0.3__5_锰_0.1__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根据功能采用Ⅲ类评价标准,见表8。

表8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摘录)

污染物_色(度)_混浊度(度)_pH_氨氮mg/L_总大肠菌数(个/L)_细菌总数(个/mL)__Ⅲ类_≤15_≤3_6.5~8.5_≤0.2_≤3.0_≤100__

4、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0类标准,因本项目在郊区,要严于0类5dB,即昼间:

45dB(A),夜间:

35dB(A)。

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1618-1995)根据功能采用一级标准,见表9。

表9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摘录)mg/L

项目_pH_隔_汞_砷_铜_铅______水田_旱地_农田等_果园___一级_自然背景_≤0.02_≤0.15_≤15_≤15_≤35_-_≤35__6、《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__污

准_1、厨房油烟排放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型饮食单位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及油烟最低处理效率的规定,见表10:

  

表10油烟排放浓度限值  单位mg/m3

规模_中型__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_2.0__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_75__2、本项目污水经化粪池由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不外排,回用冲厕或回灌于果林,污水排放水质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蔬菜地回灌相关规定,见表11。

表1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摘录)单位mg/m3

序号_项目_单位_最高允许浓度__1_PH_mg/L_5.5-8.5__3_CODCr_mg/L_≤150__4_SS_mg/L_≤100__5_凯氏氮_mg/L_≤30__6_阴离子表面活性剂_mg/L_≤5.0__7_动植物油*_mg/L_≤5.0__8_粪大肠杆菌数_个/L_≤10000__9_蛔虫卵数_个/L_2__*:

执行。

市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307—2005)中一级标准B

3、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中不同施工阶段标准执行,其它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执行排放标准见表12。

表12噪声排放执行标准单位:

dB(A)

阶段_昼间_夜间__施工阶段(GB12523-90)_土石方_75_55___打桩_85_禁止施工___结构_70_55___装修_65_55__4、固体废物处置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国家及。

市的有关规定。

__

标_

本项目在正常运营情况下,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的量很小,对总量控制影响不大。

 

__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一、施工期工艺流程分析:

1、施工流程

工程施工包括筹建工程、准备工程、主体工程及完建工程四个部分。

各部分具体施工内容详见《图三、施工流程图》。

筹建工程

包括施工征地、工程招投标__

准备工程

包括场内交通、风、水、电、供应系统等设施__

主体工程

包括农业科技楼,观赏厅、服务楼、管理用房等__

投入运营

图三、施工流程图

2、主要工程规划概述

(1)果园条田规划

水平条田,外高里低,外沿30厘米宽,30厘米高,夯实。

鱼鳞坑,半径不低于1.5米,外沿30厘米宽,30厘米高,夯实。

(2)道路规划

木板路宽度>2.5米,长度220米;须加宽道路宽度>2.5米,长度150米;需加高道路宽度>2.5米,长度220米;新修碎石道路宽度>2.5米,总长度820米。

(3)管线规划

给水管线在区内道路下铺设,主干管管径为150mm,总长度2220米。

污水系统设化粪池收集,污水出水主干管管径为150mm。

二、运营期工艺流程

运营期对当地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厨房油烟、生活污水以及汽车的尾气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1、工艺流程图

油烟及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如《图四、厨房油烟及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2、工艺流程简述

(1)本项目设计安装2台浙江省台州市绿环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DJY型静电式饮食业油烟净化设备,均吊装在厨房内顶部。

(2)本项目采用自然生态处理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达标后回用冲厕和回灌果林。

 

 

 

__主要污染源:

本项目为生态农业项目,主要是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运营期对当地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的影响。

一、施工期的主要污染源

1、大气污染物

废气主要来自施工期弃渣倾倒和运输车辆的扬尘。

2、水污染物

施工期间,水污染源主要来自混凝土拌和废水、生活废水、基坑废水、含油废水,污染物以SS为主,基坑废水、混凝土拌和废水为间歇式排放。

3、噪声污染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开挖、砂石料粉碎、混凝土浇筑等施工过程。

4、固体废弃物

施工期的土石方产生的弃渣,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如不妥善处置,将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5、破坏植被及造成的水土流失

本项目占地13082.03m2,将破坏原有植被,主要为榛、二色胡拨子、灌丛、荆条等小乔木林,辖区覆盖率为82.77%,水土流失主要由施工期的开挖产生,如果不进行覆土恢复植被,将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运营期的主要污染源

1、大气污染物

运营期主要是厨房产生的油烟与停车场的尾气等。

2、水污染物

运营期间,没有生产废水,只有生活污水,预计2920m3/a。

3、噪声污染

运营期主要是厨房风机噪声。

4、固体废弃物

运营期,秋冬季节,果园内会产生大量的果树枯枝、树叶。

5、破坏植被及造成的水土流失

运营期,由于果园位处在山坡,地势高低崎岖,在灌溉时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

 

__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一、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废气主要来自施工期弃渣倾倒和运输车辆的扬尘。

项目建筑用地的地面已经平整完毕,无须对场地进行平土;在地基处理过程中,将应用挖土机和推土机等机械设备进行土地的挖掘、堆填等。

在土方挖取、搬运、倾倒过程中将有少量的土壤从地面、施工机械及土堆中飞扬进入到空气中形成扬尘。

1、施工扬尘主要影响因素

土壤的含水量:

含水量高的土壤不易散落进入空气。

土壤或粉状建筑材料的颗粒粒径大小:

颗粒大的物料不易随风扬起,粒径小的粉砂从料堆中随风飞扬。

气候条件:

气候干燥、风速较大时,下风向空气中的尘含量比较大。

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的运行速度对扬尘的产生量影响也很明显,运行速度较高时,扬尘量大。

2、施工扬尘排放影响分析

在不考虑风的作用下,挖土机扬尘主要产生于挖掘铲斗卸土时,土从地面上方向下落的过程中,湿度大和比重大的颗粒不易飞扬。

土壤中颗粒物粒径的大概分布是粒径大于0.1mm的组分占76%左右,粒径在0.05~0.10mm的组分占15%左右,粒径在0.03~0.05mm的组分占5%左右,粒径小于0.03mm的组分约占4%。

在忽略风力的作用下,粒径小于0.015mm的颗粒物能够飞扬,另外飞扬量还与土的降落高度有关,当风速为3~5m/s时,粒径为0.015~0.03mm的颗粒也会飞扬,风速越大,能够吹起的陈的颗粒粒径也越大。

3、建议

①为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加强扬尘污染控制,可参照并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建设部发的环发[2001]56号文《关于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中的相关规定。

②施工现场周边应设置符合要求的围挡。

施工车辆出入施工现场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泥土带出现场,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低速行驶,减少扬尘。

运送易产生扬尘物质的车辆应实行密闭运输,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遗撒或泄漏。

③混凝土搅拌站应设于工棚内;做好遮盖工作,避免易起尘原材料露天堆放,施工过程堆放的渣土必须有防尘措施并及时清运,竣工后要及时清理和平整场地;

④施工场地核运输通道定期洒水,及时清扫、冲洗,防止浮尘产生。

春季遇到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停止土方施工和工程,减少扬尘影响。

⑤对厂区进行适当的绿化,稳固路面硬化,并以吸附扬尘,促进当地的大气环境质量

二、水环境影响分析

①水体附近开挖:

在挖掘、平整等土地工程时,如果场地接近水体,则装运泄漏以及挖掘搅拌的余土可能大幅度增加水体浊度,降低水质,并且导致沉水、水植物以及河底栖生物的大量死亡,进而破坏水体生态系统。

②车辆运输及机械维护造成的含油废水渗漏:

由于车辆冲洗、加油、润滑油更换等等引起的含油废水泄漏,可能随着土壤渗入地下水以及地表水体中,对水体造成较严重的污染,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③施工期污水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及施工废水。

施工废水主要来自基坑排水、砂石料冲洗水,主要污染物为SS,生产用水量约2500m3/年,施工用水排放系数0.65,则施工废水排放量为1625m3/a;施工期平均施工人员150人,用水定额0.03m3/d,年用水1642.5m3/年,生活用水排放系数为0.75,

则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231.86m3/a,主要污染物为CODcr、NH3-N。

类比资料可知,废水中的CODcr为25mg/L,NH3-N为3.0mg/L;CODcr产生量30.8kg/a;NH3-N产生量3.69kg/a;

缓解措施:

本项目所在地为饮用水源保护区域,不允许新增污水排放口,因此对于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都应有相应的处理措施。

因施工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为SS,因此采用沉淀池处理,出水可以循环利用,污泥专人回收。

施工期废水排放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蔬菜地回灌相关规定,为防止灌概水质变化,设化粪池进行预处理,最终灌概果林。

由于项目规模不大,施工人数较少,通过以上措施,并加强管理,本项目不会对当地水环境产生大的影响。

三、噪声影响分析

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是施工场地噪声和材料运输的交通噪声。

其中施工场地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设备噪声、物料装卸碰撞噪声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噪声。

由于施工噪声是由多种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发出的,而且一般设备的运作都是间歇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