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考研真题精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7385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考研真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考研真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考研真题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考研真题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考研真题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考研真题精选.docx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考研真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考研真题精选.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考研真题精选.docx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考研真题精选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考研真题精选11

(总分:

70.00,做题时间:

60分钟)

问答题

(总题数:

6,分数:

70.00)

1.什么是公共物品?

私人市场本身能提供公共物品吗?

请解释原因。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公共物品是指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这就是说。

不能阻止人们使用一种公共物品,而且,一个人享用一种公共物品并不减少另—个人使用它的能力。

  

(2)私人市场不能提供公共物品。

搭便车者是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免为此付费的人。

由于人们有成为搭便车者而不是成为买票者的激励,市场就不能提供有效率的结果。

一般私人市场不愿更多提供公共物品,在竞争的市场中,如果是私人物品,则市场均衡时的资源配置是最优的。

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将保证消费者面对的是等于商品的边际成本的同样的价格,消费者则在既定的商品产出量上展开竞争。

但是,如果是公共物品,情况将完全不同。

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商品的机会成本总为零。

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消费者要为他所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因此,市场不再是竞争的。

如果消费者认识到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零,他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

如果所有消费者均这样行事,则消费者们支付的数量就将不足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

结果便是低于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零产出。

解析:

2.以公地的悲剧为例说明公共资源面临的困境。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公共资源是指不具有排他性但具有竞用性的物品。

由于公共资源的非排他性和竞用性,则它可能很快就会被过度地使用,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可以用“公地的悲剧”为例来说明公共资源所面临的这种困境。

  假定一个乡村里有一块公共土地,村民们在这块公地上放牧奶牛,且每一个村民都能够毫无限制地使用公地。

  

(1)公地的最优放牧量取决于整个乡村集体在奶牛放牧上的边际社会收益和边际社会成本。

在两种情况下可以按照最优放牧量来使乡村集体的利润达到最大化:

①在乡村集体决策规定在公地上放牧奶牛的数量;②乡村的公地由某个个人所有。

  

(2)如果对公地的使用没有明确的规定,也不存在乡村的集体决策,则结果就是实际的奶牛放牧量将会大大超过最优水平。

因为如果村民可以无限制的使用土地.他们就会把自己的放牧数量确定在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私人成本相等的地方。

如果某个村民增加奶牛的数量,则市场上牛奶供应量增加,价格下降,从而村民的边际私人收益和整个乡村的边际社会收益下降,但该村民的边际私人收益下降的幅度比整个乡村边际社会收益下降幅度要小。

当每个村民都按照自己的边际私人成本等于边际私人收益所确定的放牧量来放牧,则实际放牧量将远超过最优放牧量。

  (3)正是由于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社会收益的差别造成了公地的悲剧:

当个人决定增加奶牛的数量时,他仅仅把个人可能得到的收益和私人成本相比,而忽视了他所增加的奶牛将使得所有其他的村民放牧奶牛的收益下降。

由于每个人都忽略个人行为的社会代价,结果就是公地上奶牛放牧量增加的太多,类似于公地的公共资源由于具有非排他性,当产权不明确时.将会被过度利用,这就是公共资源面临的困境。

解析:

3.即使经济是完全竞争的.当存在公共物品时,为什么也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用于判断市场机制运行效率的一般标准。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在既定资源配置状态下.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即不存在帕累托改进,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2)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是供集体共同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指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公共物品具有两个特性:

  ①非排他性。

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②非竞争性。

非竞争性是指该产品被提供出来以后.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额外成本为零,换句话说.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3)对于公共物品而言,市场机制作用不大或难以发挥作用。

因为公共物品由于失去竞争性和排他性.增加消费并不会导致成本的增加,消费者对其支付的价格往往是不完全的,甚至根本无需付费。

在此情况下,市场机制对公共物品的调节作用就是有限的,甚至是无效的。

  由于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争性,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公共物品的机会成本为零。

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消费者要为他所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

因此,市场不再是竞争的。

如果消费者认识到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零.他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

如果所有消费者均这样行事,则消费者们支付的数量将不足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

结果便是低于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零产出。

  由于公共物品的消费存在免费搭便车的问题,很难通过竞争的市场机制解决公共物品的有效生产问题,市场也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解析:

4.简论“公地悲剧”的解决之道。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公地悲剧得出了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当一个人使用公共资源时,他(她)就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

由于这种负外部性,公共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以下二个方法:

  

(1)政府通过税费改变人们的行为。

如政府解决道路拥挤问题,对于道路拥挤的路段,政府可以对司机收取通行费.本质上.道路通行费就是拥挤外部性的矫正税;有时拥挤只是在一天中某些时段存在的问题。

例如上下班高峰期过往车辆多,那么这些时段的拥挤外部性是最大的。

解决这些外部性的有效方法是,在上下班高峰时收费更高。

这种收费会激励驾车人改变时间表,从而减少拥堵最严重时的交通量。

  

(2)政府通过管制减少公共资源的消耗。

这种管制一般是通过旨在保护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法律。

例如,政府对捕鱼和打猎的季节、数量的限制,同时要求保护鱼苗、幼崽以减少公共资源的使用,并维持动物种群。

  (3)把公共资源变为私人物品。

“公地悲剧”中的土地有一种较简单的解决方法——该镇可以把土地分给各个家庭,每个家庭都可以把自己的一块地用栅栏圈起来,这样每十家庭放牧时就会考虑效益最大化,从而避免过度放牧。

解析:

5.不同类型的物品有哪些?

为什么会出现“搭便车者"和“公地悲剧”?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经济中的各种物品根据其特点可以分为四类:

①私人物品.在消费中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经济中大多效物品都是私人物品:

除非花钱购买.否则就得不到,而且一旦得到,购买者就是惟一获益者;②公共物品,在消费中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

这就是说,不能阻止人们使用一种公共物品,而且,一个人享用一种公共物品并不减少另一个人对它的使用;③公共资源,在消费中有竞争性但没有排他性;④自然垄断的物品,在消费中有排他性但没有竞争性,如警察保护。

  

(2)搭便车者是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付费的人,由于公共物品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争性,所以能够从公共物品获益的人可以避开为公共产品付出费用,这样便出现了“搭便车问题”。

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人们总是希望由别人来提供,而自己坐享其成。

“搭便车问题”意味着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

  由于公共资源不具有排他性,每个人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就会尽可能多地去利用它,又因为公共资源具有竞争性的特点,当一个人使用公共资源时,他(她)就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由于这种负外部性,公共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出现了被经济学者经常使用的“公地悲剧”困境。

政府可以通过用管制或税收减少公共资源的消耗来解决这个问题。

此外,政府有时也可以把公共资源变为私人物品。

解析:

6.灯塔可向过往船只发出信号.使船只躲避危险的礁石。

灯塔发出的光亮程度不同,船只及肘收到信号的概率也不同。

灯塔发出的光亮越强,船只及时收到信号的概率越高,图11一2中的MC曲线表示船只可收到信号的概率在不同情况下的边际成本。

设有A、B、C三条船,每一条船只对不同光亮愿意付出的价格分别由图中的A、B、C三条个别需求曲线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分数:

20)

  

(1)灯塔提供的服务属于私人物品还是公共物品?

(分数: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灯塔提供的服务属于公共物品,因为灯塔具有公共物品的两个属性:

非排他性和非竞用性。

解析:

 

(2)最佳光亮强度是多少?

或者说船只应该收到信号的概率是多少?

(分数: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如图11—2所示,通过将A、B、C三条个别需求曲线纵向加总可得到由D表示的市场需求曲线。

边际成本曲线MC与市场需求曲线D相交点确定最佳光亮强度为Q。

解析:

(3)每条船应支付多少灯塔服务费?

(分数: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如图11—2所示,在Q的最佳光亮强度情况下,C船应付5单位灯塔服务费,B船应付10单位灯塔服务费,A船应付15单位灯塔服务费。

解析:

 (4)灯塔是否可能由私人所有与经营?

(分数: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灯塔可以由私人所有与经营。

在英格兰,灯塔就曾经由私人所有与经营.灯塔服务费可在港口收取。

一般情况下,一定时点只有一条船需要灯塔服务,由悬挂的旗帜来认定其是否已经交费,如未交费,灯塔则不发光。

解析: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考研真题精选3

(总分:

60.00,做题时间:

60分钟)

一、问题与应用

(总题数:

4,分数:

60.00)

1.假设一个美国人每月能生产100件村衫或20台电脑.而一个中国人每个月能够生产80件衬衫或者10台电脑。

(分数:

20)

  

(1)画出中国、美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假设没有贸易情况.两个国家的工人备用一半时间生产两种物品。

(分数: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图3—5所示,如果没有贸易,一个美国工人把一半的时间用于生产每种物品,则能生产50件衬衣.10台电脑。

如果没有贸易,一个中国工人把一半的时间用于生产每种物品,则能生产40件衬衣,5台电脑。

解析:

  

(2)如果中美发生贸易。

那个国家将出口村衫?

孵个国家将从贸易中获益?

并解释原因。

两个国家可以交易的电脑价格是多少(用衬衫来衡量)?

(分数: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中国将出口衬衣。

对美国而言,生产一台电脑的机会成本是5件衬衣,而生产一件村表的机会成本为1/5台电脑。

对中国而言,生产一台电脑的机会成本是8件衬衣,而生产一件衬衣的机会成本为1/8台电脑。

因此,美国在生产电脑上有比较优势,中国在生产村衣上有比较优势,所以中国将出口村衣。

  ②电脑的价格在5到8件衬衫之间,两个国家都会从贸易中获益,例如.电脑的价格为6件衬衫,换言之.中国出口6件衬衣换回1台电脑。

中国专门生产衬衣(80件),井出口其中的6件,这样就有74件衬衣和换回的l台电脑。

而没有贸易时,74件衬衣和l台电脑在中国是不可能得到的产出。

美国专门生产电脑(20台)并向中国出口其中的1台换取6件衬衣。

这样,美国最后就有19台电脑和6件衬衣,这也是没有贸易时美国不可能得到的产出。

由此可见,贸易使中国和美国所能消费的产品增加,两国都获益了。

  ③一台电脑的价格将在5到8件衬衣之间,如果电脑的价格低于5件衬衣。

美国将不会出口,因为在美国一件衬衣的机会成本为1/5台计算机。

如果电脑的价格高于8件衬衣,中国将不会进口.因为在中国一台电脑的机会成本是8件衬衣。

解析:

  (3)假设中国的生产率赶上了美国.因此,一个中国人每月可以生产100件衬衫或20台电脑。

中国生产率的提高将如何影响着中差两国的经济福利?

(分数: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如果中国的生产率赶上美国,两个的生产率相同时,两国间的贸易将不存在.贸易的好处也会消失。

这是因为贸易的好处产生的原因是它让每个国家都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行交易而得到更多的产品。

如果中国和美国生产电脑和衬衣的机会成本都一样的话,也就是双方都不存在比较优势了.贸易的好处也就不复存在了。

解析:

  (4)如果中国是一个衬衫小国,政府决定对于出口衬衫支付一定量货币来补贴衬衫出口.这种朴贴出口如何影响国内衬衫价格、衬衫消费量以及中美国民的福利?

(分数: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由于假定中国是一个衬衫小国,所以政府用货币来补贴衬衫出口,不会对国际市场上衬衫的价格产生影响,却能提高国内衬衫价格,直到国内价格等于出口价格加补贴。

同时减少国内消费村衫的数量.促进衬衫出口。

福利方面将对中国国民福利造成损害,同时增加美国国民福利。

解析:

2.什么是比较优势?

举例说明。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比较优势的含义

  李嘉图认为各国不一定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即绝对有利)的商品,而只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相对低(即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便可进行对外贸易.并能从中获益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

因此,他认为国家应该按照“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

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但有利的程度不同。

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也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前者应专门生产最为有利(即有利程度最大)的商品,后者应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产的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给贸易双方都带来利益。

 

(2)比较优势理论示例

  如表3—3所示,虽然英国生产两种产品的投人都高于葡萄牙(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其生产呢绒的效率相对酒要高一些。

也可以说,英国在生产呢绒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葡萄牙在生产酒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让英国和葡萄牙进行分工,分工生产的结果是两种产品的产量都高于分工以前。

解析:

3.假设美国和台湾生产小麦和计算机的单位成本如下表所示。

 美国在哪种物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台湾在哪种物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为什么?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本地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通过观察表格资料可得美国每生产1单位小麦的机会成本为0.5单位计算机,台湾每生产1单位小麦的机会成本为3/4单位计算机,可见.美国生产小麦的机会成本低于台湾生产小麦的机会成本,因此,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同理.可以看出美国每生产l单位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2单位小麦.台湾每生产1单位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4/3单位小麦,台湾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低于美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因此,台湾在计算机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解析:

4.假设A国一个工人每年生产100件衬衣或20台电脑.B国一个工人每年生产100件衬衣或10台电脑。

(分数:

20)

(1)假设没有贸易时每个国采的工人生产每种物品各用一半时间.在两国每年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图中标出这种情况。

(分数: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令x表示生产的衬衣数量.y表示生产的电脑数量,则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图3—6所示。

解析:

(2)A国在哪种物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B国在哪种物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分数: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A国生产一件衬衣的成本为0.2台电脑,生产一台电脑的成本为5件衬衣;而B国生产一件衬衣的成本为0.1台电脑,生产一台电脑的成本为10件衬衣,所以A国在电脑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在衬衣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解析:

(3)解释两国贸易时的电脑价格(用衬衣衡量)是多少?

并用具体的数字例子说明两国贸易增加的经济福利。

(分数: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贸易时,一台电脑的价格将在5到10件衬衣之间。

如果电脑的价格低于5件村衣,A国将不会出口,因为在A国一件衬衣的机会成本为1/5台计算机。

如果电脑的价格高于10件村衣,B国将不会进口,因为在B国一台电脑的机会成本是10件衬衣。

  假定两国在进行贸易之前分别用一半的时间生产电脑和衬衣.即A国生产50件衬衣和10台电脑,B国生产50件衬衣和5台电脑,两国进行贸易后,分别只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则福利变化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生产进行重新组合之后,两国生产的村衣数量不变,但现在生产了更多的电脑。

所以,当A国集中生产电脑且B国集中生产衬衣时,这种生产上的重新组合将增大两国经济的规模。

 

解析:

(4)假设若千年后B国的一个工厂每年也生产100件衬衣或20台电脑.你预期这时的贸易形式会怎样,又如何影响两国的经济福利?

(分数: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当B国的工厂每年也生产100件衬衣或20台电脑时,A、B两国都不具有比较优势,但此时双方仍然应该分工生产电脑和村衣,即A国生产电脑,B国生产衬衣,因为之前的分工已经使得两国在生产其优势产品上具有经验、投人等优势,同时可以获得规模效益,但此时两国的经济福利没有变化。

解析: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考研真题精选4

(总分:

65.00,做题时间:

60分钟)

一、问答题

(总题数:

6,分数:

65.00)

1.哪些因素会影响卖者对一种物品的供给量?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  

  影响卖者对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主要的因素有:

  

(1)商品价格水平。

一般来说,一种商品价格越高,卖者提供的数量越多;反之,卖者供给量越少,其表现为商品供给量沿供给曲线移动。

  

(2)投入品价格。

一种物品的供给量与生产这种物品所用的投人品的价格负相关,投入品价格越高,卖者成本越高,物品供给量越少;反之,物品供给量越多。

  (3)技术。

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卖者利润,从而增加供给量。

  (4)预期。

卖者的物品供给量还取决于对未来的预期,如果卖者对未来预期看好,如预期价格上涨,则会增加物品供应量。

  (5)卖者的数量。

卖者的数量同样会影响卖者对一种物品的供给量,若市场上卖同种物品的卖者很多,价格相对较低,单个卖者会减少供给,反之,则会增加供给量。

解析:

2.假设小明对衣服的反需求曲线是P=5-1/2QB。

小华对衣服的反需求函数是P=10-2Qh。

他们两个人对衣服的总需求为多少,如果衣服的价格为每件4元.那么小明和小华对衣服的购买量是多少?

如果衣服的价格涨为10元.那么小明和小华对衣服的总购买量又是多少?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由已知可得小明和小华对衣服的需求函数分别为:

      

  因此,当P≤5时,总需求为Q=QB+Qh=15-2.5P;当5h=5-0.5P;当P>10时,总需求为Q=0。

故两人对衣服的总需求为:

        

  

(2)当衣服的价格为P=4时,此时小明和小华对衣服的购买量为Q=15—2.5P=5。

  (3)当衣服的价格涨为P=10,此时小明和小华对衣服的购买量为Q=0。

解析:

3.供给曲线的移动与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有何不同?

造成这两种移动的原因各有哪些?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