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学院本科课程评估工作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7376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2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海洋学院本科课程评估工作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广东海洋学院本科课程评估工作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广东海洋学院本科课程评估工作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广东海洋学院本科课程评估工作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广东海洋学院本科课程评估工作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海洋学院本科课程评估工作方案.docx

《广东海洋学院本科课程评估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海洋学院本科课程评估工作方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海洋学院本科课程评估工作方案.docx

广东海洋学院本科课程评估工作方案

广东海洋大学本科课程评估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加强我校课程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广东海洋大学本科课程建设与评估暂行办法》(校教务〔2007〕44号)以及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学校决定启动本科课程评估工作,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评估指导思想

以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为方向,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推进课程建设的深入开展,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评估原则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条件、过程、效果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三、评估课程范围

全校各本科专业已开设达两轮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除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含近年立项建设)外,原则上均要参与评估。

评估分专业进行每个专业每年选择5-8门课程开展评估。

四、课程建设内容和目标

1、课程基本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培养方案制定完善的教学大纲;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优秀教材;选用合适的、内容新的中外文教学参考书;编写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日历和讲稿;设计内容充实的授课教案;制定作业规范和实用有效的课内外作业及实践活动;设计科学合理的试题库并建立严格的考核体系。

简述为:

有教材、有教学大纲、有教学参考书、有教案、讲稿、有教学日历、有作业规范和习题、有考试大纲和试题库。

2、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3、教学内容优化。

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及系统性,要顺应时代发展,不断优化,保持与时俱进,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4、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研究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和课内外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良好。

5、教材建设。

教材的使用要有一定的稳定性,提倡选用近三年的优秀教材,或国家教育部推荐教材,或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公认较好的适用性强的教材。

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6、课程网站建设。

逐步完善网络平台的内容,提高网络平台的效果,使课程的网络平台具备学生自学、教师备课、师生互动三个基本功能,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最有效的辅助工具。

7、实验或课程设计实践教学。

应具备良好的实验条件,开出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实验,有设计型、综合型和研究型实验,每组实验人数符合大纲要求,开放实验室;课程设计有规范化管理,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良好。

五、评估标准:

依据《广东海洋大学课程评估指标体系》(附件1)进行评估。

评估等级:

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课程、合格课程、不合格课程三个等级。

六、评估组织

1、课程评估工作由学院(部)组织实施。

依据《广东海洋大学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对各考核指标进行自评打分,每门课程需撰写课程建设报告(提纲见附件2)。

2、评估结束后学院应将“广东海洋大学课程评估结果汇总表”报送教务处,教务处组织专家通过听课、查阅教学基本文件、考试试题和试卷等档案资料、对学院评估结果为优秀课程进行核查。

核查结果与学院评估结果都为优秀课程的学校发文给予表彰,每门课程给予5000元课程建设费自主,支持其建设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改革,并推荐申报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评估优秀课程占参加评估课程数的20%,课程评估基本分达到120分,附加分达到30分的课程方可确定为优秀课程。

课程评估基本分达在80分及以下,为不合格课程。

被评为不合格的课程,由所在学院对该课程进行整改,一年后再次组织评估。

3、评估专家由学院从在职及退休的具有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承担过本科教学任务,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教师中遴选。

包括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系正副主任,获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或教学成果奖的第一负责人;教学名师,以及教学督导组成员等。

附件1.《广东海洋大学课程评估指标体系》

2.课程建设报告提纲

附件1:

广东海洋大学课程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主要

观测点

评估标准

分值

自评得分

学校评分

1、

 

42

1-1

课程

负责

人与

主讲

教师

课程

负责人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与教师风范

①课程负责人为副教授以上职称,具有与本课程教学相关的专业教育背景,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得1分;

②课程负责人具有教授职称或博士学位得1分;

③课程负责人主持校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和校级以上科研项目,积极组织本课程建设,包括教材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得1分;

④近3年以第一作者(含通讯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或主编专著1部得1分;

⑤近3年以第一作者(含通讯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2篇以上教改论文或主编1部教材(公开出版发行且为国家规划教材或校级特色教材)得1分;

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成绩显著,曾获得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或在校级授课竞赛中获得2等奖以上的奖励或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含荣誉称号)得1分;

⑦课程负责人近三年主讲此门课程不少于两轮得1分。

7分

主讲

教师

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与教师风范

①严格执行课程主讲教师资格制度,任课教师均符合主讲教师资格得1分;

②近三年80%主讲教师承担校级以上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或科研课题(前三位)得1分;

③近三年80%以上主讲教师以第一作者(含通讯作者)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或副主编专著1部得1分;

④整体教学水平高,课程组成员有一定数量教师获得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在校级授课竞赛中获得2等奖以上的奖励或在省级以上授课竞赛中获得奖励得1分;

⑤学术道德端正,在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中,无学术不端行为(不造假、不伪造数据和资料)得1分;

⑥遵循教师道德规范,在命题、改卷和评分过程中无不端行为(不泄露试题内容、不送人情分)得1分;

⑦遵守学校教学经费和科研经费使用规定,无不端行为(不挪用和虚报教学科研经费)得1分;

⑧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行为得1分;

⑨教师爱岗敬业,有一定数量教师获得校级以上师德方面奖励得1分。

9分

1-2

教学

队伍

结构

及整

体素

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配置

①职称结构合理,具有一定数量的教授和讲师,形成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三个层次梯队得1分;

②所有教师具有全日制本专业对应的主干学科研究生以上教育背景得1分;

③所有教师学历和专业教育背景符合《广东海洋大学教师任课资格认定暂行办法》的要求得1分;

④年龄结构合理,形成以35岁以上、50岁以下人员为主体,35岁以下,50岁以上有适当比例的合理年龄梯队得1分;

⑤实验教学教师具有相关学科全日制本科以上教育经历,能独立主讲实验课教学得1分;

⑥非本校学历教师不低于50%得1分;

⑦课程组有2个以上的课程主讲教师,至少1个教辅人员得1分;

⑧聘请有行业背景的专家参与教学团队,为学生开设讲座得1分。

8分

中青年教师培养

①落实课程组负责人制度,有课程组负责人,课程组负责人职责清晰得1分;

②课程组负责人会同系主任审核课程教学计划和试题,落实任课教师,确保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得1分;

③近三年,教师赴境外学习和交流1个月以上,每人次得1分,最高得2分;

④教师积极参加校内教学培训,教师参加培训率90%以上得1分;

⑤赴校外(含通过网络)专题学习一个学期以上或参加国内教学会议并交流,每人次得1分,最高得2分;

⑥落实助教制和导师制,为青年教师配置导师得1分;

⑦导师有效指导青年教师开展课程建设组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得1分;

⑧有教师获得校级以上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称号,或获得校级以上“千百十”重点培养对象(百层次)得1分;

⑨已建成校级以上教学团队得1分。

11分

1-3

教学

改革

与研

教研活动与教学成果

①课程组负责人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有效开展课程资源建设和课程教学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得1分;

②每学期能定期开展教研活动≥3次,有活动计划和活动记录得1分;

③申报省级以上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得1分;

④有2项以上校级以上教改立项课题得1分;

⑤近三年80%以上教师以第一作者(含通讯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2篇以上教改论文得1分;

⑥近三年课程组副主编1部教材(公开出版发行且为国家规划教材或校级特色教材)得1分;

⑦获得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得1分。

7分

2、

27

2-1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编制

①科学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人才培养对本课程教学的要求细化为本课程教学目标,将学生成人成才、学科专业发展、行业企业生产以及就业、创新、创业对本门课程的要求融入课程教学目标得1分;

②科学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充分吸收学科发展中重大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并保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注意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和衔接,避免教学内容脱节、遗漏及重复得1分;

③明确课程教学各环节的基本要求,依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确定理论课、实验课课时,得1分;理论课教学按章编写,并细化至知识点,实践教学要细化至实验(实习)项目,明确教学环节的教学时数或实习天数,得1分;明确各教学环节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对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和技术的基本要求,得1分;明确各教学环节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包括讲授、讨论、习题等方式,实践教学包括演示、操作、设计、参观等形式)得1分;

④明确授课对象,明确课程适宜学习的对象,包括专业、受教育者层次得1分;

⑤明确先修课程,根据课程教学对学生先前知识、能力、素质需要,列出在本门课程学习之前,必须修读的课程得1分;

⑥明确教学参考资料,列出学生学习的教学参考资料,包括教材、专著、论文及主要网站得1分;

⑦明确教学考核要求,列出考核方式以及成绩评定方式得1分;

⑧编写课程简介。

扼要介绍课程类别,明确授课对象,阐述课程性质。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明确课程主要内容及课程对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作用,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联系得1分。

11分

2-2

课程

内容

课程

内容选择

①课程教学内容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层次的要求得1分;

②课程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得1分;

③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学科专业发展对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及时补充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和新方法,得1分;

④与已学课程或后续课程无重复得1分;

⑤教学内容涵盖本课程主要知识与技术领域,注重学科交叉,注重联系实际,得1分;

⑥教学内容突出该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事实的教学得1分;

⑦根据课程目的和学生实际水平,确定学习份量,教学内容数量恰当,合理分配学时得1分;

⑧突出对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的培养得1分;

⑨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学校教学条件的实际,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得1分。

9分

2-3

教学

内容

组织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①注重课前和课后学习的指导,对学生课前和课后学习有要求,有指导得1分;

②课程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得当,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无学生投诉得1分;

③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恰当,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紧密,注重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习与实践活动,得1分;

④课程教学内容与相关课程教学内容衔接得当,不重复、不遗漏,得1分;

⑤恰当利用网络教学,课程教学内容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能够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得1分;

⑥能恰当利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分组合作学习和研讨等方式组织课程教学得1分;

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了预期效果得1分。

7分

3、

 

20

3-1

教材

及相

关资

教材及相关资料建设

①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五”国家规划教材、国家及省部级获奖优秀教材及国外引进的优秀教材、及近三年出版(再版)的新教材,且无违规使用自编教材(本校教师编写发行但未经学校批准的教材)得1分;

②根据需要,教学参考资料包括教材、实验(实习)指导书、习题集、参考书、期刊和学习网站等齐全,丰富得1分;

③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资料清单得1分;

3分

3-2

实践

教学

条件

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

①实践教学环节和设备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得1分;

②有实践教学场所,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稳定、运行有序得1分;

③实验开出率100%得1分;

④实验室向校内学生开放,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提供条件,无学生和老师投诉得1分;

⑤实验教学设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一定的选做实验课时和实验内容得1分。

5分

3-3

网络

教学

环境

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①课程网站运行良好得1分;

②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基本资源丰富,并能有效共享得1分;

③有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拓展资源,能够实现有条件共享,每项1分,最多3分;

④课程基本资源质量高,能系统反映本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设计,充分反映课程改革成果,展现课程团队教学风采得1分;

⑤各类基本资源均按照教学单元、专题或模块的框架,予以合理、有序的组织、配置和应用,与知识点、技能点对应清晰,导航简明得1分;

⑥教案或演示文稿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内容准确、系统、完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得1分;

⑦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及其他类型基本资源契合教学要求,针对性、适用性强,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实质性帮助得1分;

⑧已建成的拓展资源,能反映本课程教学特点、建设优势,适应教或学的内在规律;体现了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的创新;具有较高的交互性和智能化水平,开发技术先进,界面友好,兼容性强,系统性、开放性好,用户使用方便得1分;

⑨拓展资源建设目标明确,建设计划详实科学,可操作性,成果形式确定,计划建设的拓展资源适应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基于教学和学习需求,体现本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开发技术先进、兼容性好得1分;

⑩课程网站每年更新率不低于10%得1分。

12分

4、

教学

方法

手段

22

4-1

教学

设计

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①教育理念先进,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多种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得1分;

②依据学生认知规律,正确安排教学内容顺序得1分;

③教学方案设计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得1分;

④教学方案设计注重学生沟通能力、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得1分;

⑤教学方案设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得1分

⑥教学方案设计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选用教学方式恰当,得1分;

⑦教学方案设计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选用教学方法恰当,得1分;

⑧教学方案设计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选用教学手段恰当,得1分;

⑨教学方案设计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选用考核方式恰当,得1分;

⑩立足当前条件实际,放眼未来需要,既重视教材教学内容的传授,又重视科研、生产内容的补充,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得1分。

10分

4-2

教学

方法

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灵活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①有效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得1分;

②有效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得1分;

③有效采用合作式教学方法得1分;

④有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得1分;

⑤积极探索采用其他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教学方法得1分;

⑥讲授式教学方法采用率不高于80%得1分;

⑦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到课率大于90%得1分。

7分

4-3

教学

手段

信息技术的应用

①恰当充分地使用板书得1分;

②恰当充分地使用多媒体、视频和录像等资料得1分;

③恰当充分地使用课程网络资源得1分;

④课程网站运行流畅,且点击率高,利用情况好得1分;

⑤课程网站师生互动好得1分。

5分

5、

10

5-1

同行

及校

内督

导组

评价

校外专家及校内督导组评价和声誉

同行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评价结果为优秀得5分;良好得2分;中等、及格及以下不给分。

5分

5-2

学生

评教

学生评价

意见

学生评教结果优秀得5分;良好得2分;及格及以下,不给分。

5分

6、

7分

6-1

考核

 

命题、阅卷与成绩评定

①命题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试卷结构和题量合理,试题难易适度,有标准(参考)答案,评分标准科学得1分;内容过浅或题量不足致使某考场考试全部提前半小时交卷的扣1分;

②阅卷评分科学规范,无误判、错判,减分、加分记号清楚、准确,得分累加无误得1分;出现差错每累计5处扣1分;

③试卷分析科学客观,对改进教学有指导作用得1分;

④课程考核成绩的结构合理,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包括课程实验(上机)、小测验、考勤、作业、课堂讨论等,无实验教学的课程平时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比例不多于30%,有实验课的课程平时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比例不多于50%得1分;

⑤平时作业、测验、实验均能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有科学可行的平时成绩考核办法,且执行情况好得1分。

5分

6-2

试题库

试题库建设与使用

①已建立试题(卷)库,并开始使用得1分;

②试题(卷)库题型全面,题量充足,使用效果好得1分。

2分

7、课程建设规划

12分

7-1

课程建设规划

特色、规划

①形成了明显的课程建设特色,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效果得4分。

②制定了科学的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1],定位准确,思路明确,并有具体的实施计划得4分。

8分

7-2

措施与保障

政策、经费

①院系支持课程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力度大,有与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相配套的措施,执行情况好,成效显著得2分;

②院系有经费投入得2分。

4分

8、

附加

84分

①本课程教学团队获教学成果奖国家级奖励每项10分,省级奖励每项8分,校级奖励每项4分;其他各类教学、科研奖项,国家级每项得4分,省级每项得2分,校级每项1分,累计得分不超过10分。

②本课程教学团队主持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获10/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5分/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2分/项,累计得分不超过10分。

③本课程教学团队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获3分/项,省级科研目获得2分/项,累计得分不超过10分。

④主编国家规划教材每部10分,省部级及校级特色规划教材每部5分,副主编得分为相应级别的主编教材的1/2,参编得分为相应级别的主编教材的1/3,累计得分不超过5分。

⑤近5年教师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得分标准为:

人均数为0者不得分,0.5≥论文篇数>0,得4分;1≥论文篇数>0.5,得8分;论文篇数>1篇者,得16分。

其中国家部委主办刊物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篇折2篇,内部刊物刊载的2篇折1篇(下同)。

⑥近5年教师公开发表科学研究论文(不含教研论文),得分标准为:

人均数为0者不得分,0.5≥论文篇数>0,得2分;1≥论文篇数>0.5,得4分;论文篇数>1篇者,得8分。

⑦近5年教师指导学生发表科学研究论文(不含教研论文),以教师数量计,得分标准为:

人均数为0者不得分,0.5≥论文篇数>0,得4分;1≥论文篇数>0.5,得8分;论文篇数>1篇者,得16分。

⑧本课程在岗的教师为“长江学者”每人加5分;“珠江”学者、省“千百十”重点培养对象(百层次)每人加3分;校级“千百十”培养对象、校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每人加1分,累计得分不超过5分。

⑨本课程组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一、二、三等奖每项分别加10分、8分、5分;获得省级学科竞赛一、二、三等奖每项分别加5分、4分、3分,累计得分不超过10分。

⑩国家级精品课程加10分,省级6分,校级3分。

注:

[1]总体规划包括全面建设规划,校级精品课程、合格课程建设规划(含教学内容、教材编写,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建设规划)。

[2]实践教学含社会调查、实验、实习及其他实践教学活动。

[3]基本项总分140分,附加项最高分84分。

 

附件2:

课程建设提纲

1、课程定位与建设规划

2、教学队伍

3、教学内容

4、教学条件

5、教学方法与手段

6、课程考核

7、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