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网页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7234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思政《网页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课程思政《网页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课程思政《网页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课程思政《网页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课程思政《网页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思政《网页设计》.docx

《课程思政《网页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思政《网页设计》.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思政《网页设计》.docx

课程思政《网页设计》

本文以浙江金华商贸学校电子商务中专一年级《网页设计与制作》专业基础课程为例,试着构建全课程的思政教育体系,将单一化的思政课程向多层面的思政课程转化,将思政内容融入到整个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领悟德育内涵。

通过具体教学案例,提出在专业教学中展开思政教育的具体措施以及具体操作,进而分析在专业课中开展思政教育的意义以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希望对职业教育思政课与专业课深度融合理论宝库能有一些丰富和完善的作用。

关键词:

专业课;课程思政;网页设计;教学实践

一、课程介绍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我校电子商务一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网页设计基础、初级应用、页面布局、网站的测试与发布、综合应用等内容。

通过“案例描述”、“案例分析”和“操作步骤”,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把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具体操作中培养应用能力。

通过“知识拓展”追加课外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展示或者爱国主义的教育网页设计素材,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熟练操作。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在网页设计与制作方面奠定基础,使学生具备完整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为社会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高规格专业人才。

二、内容实施过程

在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需要融合课程目标和德育目标,如图一所示。

因此,在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上,综合网页制作课程特点和德育内涵及以往授课的经验,课组进行了教学大纲的修订,即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设定了德育课程发展目标,在案例描述和案例分析环节,融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的思政素材元素。

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载体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关键,本文以模块三中的表格布局教学过程为例。

讲授本案例时教材内容上选的主题是纪念相关活动,以“红旗飘飘,引我成长”为主线,设计并制作网站首页,将学生德育教育及课本知识有机地融合到整个教学任务中,贯彻思政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完成少年强则国强的思政目标。

(1)课前预习,课前一周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预习作业,包括相应的新闻报道,参考资料等。

让学生了解青年节的由来,学会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可在微信群实时交流,开展课前讨论,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2)在课堂45分钟重点体现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第一阶段,10分钟课堂导入,复习已学的表格布局基础知识点的同时,结合课前资料,设计的意图也是为了展示案例、思政教育情景导入,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习热情;第二阶段2分钟,提出本节课的课堂任务,要求学生完成网站“红旗飘飘,引我成长”首页的设计与制作,突破传统教学,以任务为导向,追求课堂实效,创设情境,将课堂内容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第三阶段花25分钟以小组团队的形式实施任务。

学生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按课堂任务单要求操作;教师巡回关注掌握学生技能动态和思维动态,这个过程中教师任务引导,学生团队合作,意在争取能大力渗透职业养成教育和思政教育,使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四阶段3分钟作品展示及评价,上传作品到微信平台,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交流心得,学会交流,表达,分享成功的喜悦;第五阶段,用5分钟进行拓展升华:

布置相关主题的拓展任务,升华家国情怀。

新世纪的青年人,树立远大理想,肩负起历史赐予的使命,高举旗帜,追溯革命精神,把自己的成长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用勤奋成就学业。

培养起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3)教学反思:

将技能实践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课堂,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思想上的感悟,让学习变得有动力,深入思考社会人的责任与使命,做有担当的青年一代,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并建立其我能我行的良好自信心。

思政教育的融入是一个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继续完善本课程的教学思政资源体系和课程专业培养方案,做到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在思想上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渗透。

(4)最后,对全课程的考核,也是检验课程思政教育实施成功与否的参考指标。

在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中,笔者自觉分随堂考核和期末考核两大部分为宜。

随堂考核主要表现在学生实施任务过程中的思想表现以及上交作品的技能表现。

期末考核指学生对整个课程体系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及学生整个学期以来的德育提升。

三、课程思政实施感悟

本文以《网页设计与制作》为例,阐述了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工作,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和育人的结合。

要让思政教育像润物无声的春雨般去影响青年一代,其最佳路径应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包括所有的教育。

所以最有效的学校教育无疑是嵌入学校的所有课程以及校园生活中去。

因此,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应该是一种常态。

职业教育思政课与专业课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将职业教育思政课的改革放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环节中来。

 

课次:

第1讲

授课题目

网页设计

相应章节

说课

授课时间

20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课时

2

授课类型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地点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网页设计》是我校电子商务一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网页设计基础、初级应用、页面布局、网站的测试与发布、综合应用等内容。

通过“案例描述”、“案例分析”和“操作步骤”,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把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具体操作中培养应用能力。

通过“知识拓展”追加课外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展示或者爱国主义的教育网页设计素材,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熟练操作。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在网页设计与制作方面奠定基础,使学生具备完整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为社会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高规格专业人才。

教学重点

数据模型三要素,概念模型

教学难点

数据库基本概念及E-R模型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教具仪器

多媒体

教学环节

作业反馈、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新课内容、课堂小结、知识拓展、作业布置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史。

导入新课:

国防和公安等保密性很强的数据是怎么存储的,怎么设计的?

这需使用我们国家IT技术人员设计处理的数据库,并且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不被窃取或泄密,要求我们学生不要去做违法的事情,要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还需要有防骗意识,不可相信陌生人的言辞,并且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劳而获”的真理;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好本专业知识,增强动手能力,将来能够为国家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网页设计》是我校电子商务一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网页设计基础、初级应用、页面布局、网站的测试与发布、综合应用等内容。

通过“案例描述”、“案例分析”和“操作步骤”,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把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具体操作中培养应用能力。

通过“知识拓展”追加课外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展示或者爱国主义的教育网页设计素材,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熟练操作。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在网页设计与制作方面奠定基础,使学生具备完整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为社会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高规格专业人才。

新课内容:

1.1数据库系统概述

1、数据与信息

数据是信息存在的形式。

那信息是怎么存在的呢?

(要求学生了解以前人们是如何表示信息的?

我们古代:

爱尔兰人描述数据是在大石头上面刻字,刻两道、三道表示某种特殊的含义,这就是符号记事;中国人,在竹签上或牛角上刻这种东西,古代人就是这样做的,从而引出数据的概念?

定义: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事件的记录与描述,也是对客观事物的逻辑归纳。

表现形式:

数据可以是连续的,如声音、图像等;也可以是离散的,如符号、文字等。

数据与其语义密不可分,语义指数据的含义。

例如,“95”是一个数据,被赋予特定的语义后,它可以表示某学生某门课的成绩,这就是信息。

简单来讲,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即

信息=数据+语义

例如,有一条学生成绩信息:

信息学院计算机一班的张三同学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考试中取得了95分的成绩,转换成计算机中的数据,可以描述为(张三,信息学院,计算机一班,数据库原理及应用,95)。

2、数据处理与数据管理

数据处理是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包括对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加工、变换和传输等一系列活动。

数据处理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从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抽取和推导出有价值的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其二是借助计算机科学地保存和管理大量复杂的数据,便于人们能够充分地利用这些信息资源。

数据管理是数据处理的核心,其过程比较复杂,主要包括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存储、维护、检索等操作。

对于这些数据管理操作,人们需要一个通用、高效且使用方便的管理软件,将数据有效地管理起来。

数据库技术正是瞄准这一目标,研究、发展并完善起来的。

3、数据库

从字面意思来说就是存放数据的仓库。

具体而言就是长期存放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可供多用户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尽可能小的冗余度和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张性。

特点:

①把在特定的环境中与某应用程序相关的数据及其联系集中在一块并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进行存储,即集成性。

②数据库中的数据能被多个应用程序的用户所使用,即共享性。

4、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对数据进行管理的大型系统软件,用户在数据库系统中的一些操作都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实现的。

功能:

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等

5、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主要有数据库(及相关硬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开发工具)(及相关软件)、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这几部分。

其中,在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的过程要有专门的人员来完成,这些人被称为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Administrator,简称DBA)。

常用开发工具有:

Java语言、.NET平台及语言如C#等、C语言、PHP、VC++等。

6、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

谈数据管理技术,先要讲到数据处理,所谓数据处理是指对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传播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数据管理则是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为此,数据管理是指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的管理活动总称。

就用计算机来管理数据而言,数据管理是指数据在计算机内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数据管理技术已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及数据库系统三个发展阶段。

7、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1.2数据模型

1、模型定义及分类

模型是现实世界特征的模拟和抽象。

数据模型也是一种模型,它能实现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

数据模型应满足三方面的要求:

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容易为人所理解;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根据模型应用的不同目的,分为两类。

第一类模型是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

一般应具有以下能力:

(1)具有对现实世界的抽象与表达能力

(2)完整、精确的语义表达力

(3)易于理解和修改。

(4)易于向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转换

另一类模型是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等,它是按计算机系统对数据建模,主要用于DBMS的实现。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各种机器上实现的DBMS软件都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

2、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

数据模型描述了系统的三个方面:

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和完整性约束条件。

一般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是严格定义的一组概念的集合。

一、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用于描述系统的静态特性,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

二、数据操作

数据操作用于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是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及对象的实例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

三、数据的约束条件

数据的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

数据模型应该反映和规定本数据模型必须遵守的基本的通用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数据模型还应该提供自定义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机制,以反映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遵守的特定的语义约束条件。

3、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

1)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

实体:

实体是指客观存在并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

属性:

属性是指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

码:

码是指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

域:

域是指属性的取值范围,具有相同的数据类型的数据集合。

实体型:

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必然具有共同的特征和性质。

实体集:

实体集是指同型实体的集合。

联系:

在现实世界中,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是有关联的。

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有以下三种:

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

例如,对于教师、课程与参考书三个实体型,如果一门课程可以有若干个教师讲授,使用若干本参考书,而每个教师只讲授一门课程,每一本参考书只供一门课程使用,则课程与教师、参考书三者间的联系是一对多的:

2)概念模型的表示

最常用的是实体—联系方法。

该方法用E-R图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E-R图提供了表示实体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

实体型:

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

属性:

用椭圆表示,椭圆形内写明属性名。

并用无向边将其与相应的实体连接起来。

联系:

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并用无向边分别与有关实体连接起来,同时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1:

1、1:

n或m:

n)。

班级与学生的E-R图

课堂小结:

本次课我们学习了DB,DBS,DBMS,DBA,数据模型及概念模型E-R图,重点掌握E-R图。

知识拓展:

面向对象模型

作业布置:

预习第一章第一节。

教学

备注

 

教学后记

可能是第二次上课,很多学生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第一节课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到后半段时间学生听课的效率不是很高,这可能与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有关系,这次课主要是知识点的讲解,没有涉及到互动方面。

课次:

第6讲

授课题目

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2.3关系的完整性

相应章节

2.2、2.3

授课时间

20年月日第周星期一第节

课时

2

授课类型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地点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理解关系的定义,能够正确区分型和值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关系模式的定义及表示,理解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的对象

掌握参照完整性的定义方法。

教学重点

关系的定义、关系模式的定义及表示,关系的完整性

教学难点

关系模式的定义及表示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教具仪器

多媒体

教学环节

作业反馈、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新课内容、课堂小结、知识拓展、作业布置

教学过程

作业反馈:

就上节课布置的任务进行适当的提问并作一个评价。

复习旧课:

关系数据语言的分类及完整性约束的分类

导入新课:

在关系模型中,无论是实体还是实体之间的联系均由单一的结构类型即关系(二维表)来表示关系模型是建立在集合代数的基础上的,这里我们从集合论角度给出关系数据结构的形式化定义。

1、理解事物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向同学们灌输大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方法技巧,努力在师生间、生生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理解个体、群体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培养同学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例如微信中的一则信息:

“22名大学生一夜之间被开除:

在最好的位置上懒惰,你到底会失去什么”——引出:

强化制度约束,助推学风建设,推进课堂教学质量;

3、大学生活中的美好回忆(以课堂活动形式展开)——引出:

大学生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4、学校的一次课堂教学检查真实案例——引出:

集体主义教育。

新课内容:

⒊关系(Relation)

定义2.3D1×D2×…×Dn的任一子集叫作在域D1,D2,…,Dn上的关系,用R(D1,D2,…Dn)表示。

如上例中D1×D2笛卡尔积的子集可以构成关系T1,如下表2.3所示:

R表示关系的名字,n是关系的目或度(Degree)。

当n=1时,称为单元关系。

当n=2时,称为二元关系。

……

当n=m时,称为m元关系。

关系中的每个元素是关系中的元组,通常用t表示。

1)基本概念:

关系:

是笛卡尔积的子集,所以关系也是一个二维表。

元组:

对应表的每行

域:

对应表的每列

属性(Attribute):

由于域可以相同,为了加以区分,必须对每列起一个唯一的名字。

候选码(Candidatekey):

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

关系至少含有一个候选码。

主码(Primarykey):

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控使用者称为主码。

主属性(Primeattribute):

候选码中的诸属性。

非主属性(Non-keyattribute):

不包含在任何侯选码中的属性。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侯选码只包含一个属性。

全码(All-key):

关系模式的所有属性组是这个关系模式的侯选码,称为全码(All-key)。

2)基本关系的性质:

①列是同质的(Homogeneous),即每一列中的分量是同一类型的数据,来自同一个域。

②不同的列可出自同一个域,称其中的每一列为一个属性,不同的属性要给予不同的属性名。

③列的顺序无所谓,即列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④任意两个元组不能完全相同。

⑤行的顺序无所谓,即行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⑥分量必须取原子值,即每一个分量都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

关系模型要求关系必须是规范化的,即要求关系模式必须满足一定的规范条件。

这些规范条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关系的每一个分量必须是不可再分的数据项。

规范化的关系称为范式。

例如:

如表2.4的关系就不规范,存在“表中有表”现象,可将它进行规范化为表2.5所示的关系。

2.2.2关系模式

关系模式是一个5元组:

定义2.4关系的描述称为关系模式(RelationSchema)。

一个关系模式应当是一个五元组。

它可以形式化地表示为:

R(U,D,dom,F)。

其中R为关系名,U为组成该关系的属性名集合,D为属性组U中属性所来自的域的集合,dom为属性向域的映象集合,F为属性间数据的依赖关系集合。

关系模式通常可以简记为:

R(A1,A2,…,An)或R(U)。

其中R为关系名,A1,A2,…,An为属性名。

而域名及属性向域的映象常常直接说明为属性的类型、长度。

关系实际上就是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的状态或内容。

也就是说,关系模式是型,关系是它的值。

关系模式是静态的、稳定的,而关系是动态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因为关系操作在不断地更新着数据库中的数据。

把关系模式和关系统称为关系。

2.2.3关系数据库

在关系模型中,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都是用关系来表示。

例如学生实体、课程实体、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多对多选课联系都可以分别用一个关系(或二维表)来表示。

在一个给定的现实世界领域中,所有实体及实体之间的联系的关系的集合构成一个关系数据库。

关系数据库也有型和值之分。

关系数据库的型也称为关系数据库模式,是对关系数据库的描述,是关系模式的集合。

关系数据库的值也称为关系数据库,是关系的集合。

关系数据库模式与关系数据库通常统称为关系数据库。

2.3关系的完整性

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是对关系的某种约束条件。

关系模型中可以有三类完整性约束:

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一、实体完整性(EntityIntegrity)

规则2.1实体完整性规则:

若属性组(或属性)K是基本关系R的主码(或称主关键字),则所有元组K的取值唯一,并且K中属性不能全部或部分取空值。

例如:

在课程关系T中,若“课程名”属性为主码,则“课程名”属性不能取空值,并且课程名要唯一。

对于实体完整性规则说明如下:

实体完整性规则是针对基本关系而言的。

一个基本表通常对应现实世界的一个实体集。

关系模型中以主码作为其唯一性标识,主码中属性即主属性不能取空值。

二、参照完整性(Referentialintegrity)

定义2.5设F是基本关系R的一个或一组属性,但不是关系R的码,如果F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则称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Foreignkey),并称基本关系R为参照关系(Referencingrelation),基本关系S为被参照关系(Referencedrelation)或目标关系(Targetrelation)。

关系R和S可能是相同的关系,即自身参照。

目标关系S的主码Ks和参照关系的外码F必须定义在同一个(或一组)域上。

参照完整性规则就是定义外码与主码之间的引用规则。

1、学习了参照完整性的定义方法,我们要学习“我校课堂教学管理规定”,要求同学们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制度约束,助推学风建设,推进课堂教学质量。

[例1]学生实体和专业实体可以用下面的关系表示,其中主码用下划线标识: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系别号)

系别(系别号,系名)

[例2]学生,课程,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多对多联系可以如下三个关系表示: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系别号)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课时)

选修(学号,课程号,成绩)

例1中,学生关系的“系别号”与系别关系的“系别号”相对应,因此,“系别号”属性是学生关系的外码,是系别关系的主码。

这里系别关系是被参照关系,学生关系为参照关系。

例2中,选修关系的“学号”属性与学生关系的“学号”属性相对应,“课程号”属性与课程关系的“课程号”属性相对应,因此“学号”和“课程号”属性是选修关系的外码,这里学生关系和课程关系均为被参照关系,选修关系为参照关系。

规则2.2参照完整性规则:

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可能是相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

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例如,例1中学生关系中的每个元组的“系别号”属性只能取下面两类值:

空值,表示尚未给该学生分配系别非空值,这是该值必须是系别关系中某个元组的“系别号”的值,表示该学生不可能分配到一个不存在的系中。

即被参照关系“系别”中一定存在一个元组,它的主码值等于该参照关系“学生”中的外码值。

对于例2,按照参照完整性规则,“学号”和“课程号”属性也可以取两类值:

空值或目标关系中已经存在的值。

但由于“学号”和“课程号”是选修关系中的主属性,按照实体完整性规则,它们均不能取空值。

所以选修关系中的“学号”和“课程号”属性实际上只能取相应被参照关系中已经存在的主码值。

三、用户定义完整性(User-definedintegrity)

实体完整性和参照性适用于任何关系数据库系统。

除此之外,不同的关系数据库系统根据其应用环境的不同,往往还需要能制定一些特殊的约束条件。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就是针对某一具体应用的关系数据库所制定约束条件,它反映某一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满足的语义要求。

关系模型应提供定义和检验这类完整性的机制,以便用统一的系统的方法处理它们,而不要由应用程序承担这一功能。

课堂小结:

从这次课,大家应该掌握域、笛卡尔积和关系的定义及表示,关系模式的五元组,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及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的对象。

知识拓展:

关系完整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