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一中届高三冲刺高考最后一卷文综缺最后两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6725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3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一中届高三冲刺高考最后一卷文综缺最后两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徽省合肥一中届高三冲刺高考最后一卷文综缺最后两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安徽省合肥一中届高三冲刺高考最后一卷文综缺最后两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安徽省合肥一中届高三冲刺高考最后一卷文综缺最后两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安徽省合肥一中届高三冲刺高考最后一卷文综缺最后两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一中届高三冲刺高考最后一卷文综缺最后两题.docx

《安徽省合肥一中届高三冲刺高考最后一卷文综缺最后两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一中届高三冲刺高考最后一卷文综缺最后两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合肥一中届高三冲刺高考最后一卷文综缺最后两题.docx

安徽省合肥一中届高三冲刺高考最后一卷文综缺最后两题

安徽合肥一中

2011年冲刺高考最后1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3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128分)

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4分,共12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0年《福布斯》撰文对美国九大亿万富翁的第一份工作进行了点评,结果发现许多亿万富翁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卖核桃、卖爆米花、送报纸、给汽车加油等并不起眼的职业。

这给就业者的启示主要是要()

A.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B.树立职业平等观

C.努力提高职业技能D.树立竞争就业观

2.2009年某国A商品单位价值量为24元,2010年生产A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与2009年相比货币贬值25%。

某企业生产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比2009年提高了20%。

假如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0年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比2009年()

A.增加了1/4B.增加了1/5C.增加了1/3D.减少了1/4

3.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2011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2011年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

这表明()

①计划调节比市场调节更有效②市场难以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③市场调节是资源配置的基础④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2011年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往国家信访局,与来访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并就政府工作听取意见,这是共和国总理首次与来京上访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

()

①说明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②是我国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具体体现

③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④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了法律途径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之一是民主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下列做法中能够体现这种统一的有()

①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质询

②政协委员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参与行使国家权力

③人大代表审查“国家账本”,发挥监督作用

④民主党派通过政协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决定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6.利比亚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以来,我国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公民行动,成功从利比亚撤出了3万多名同胞,堪称奇迹,举世赞叹。

这一行动体现了我国()

A.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B.积极承担国际责任

C.依法行使自卫权和管辖权D.捍卫国家主权的能力

7.2006—2010年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组织、策划和举办各类对外民间文化交流项目和活动166次,交流足迹遍及30余个国家和地区。

开展民间对外文化交流()

①是基于文化多样性的客观要求②有利于中华文化传播和世界文化发展

③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是文化之间交流、渗透的需要

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8.2010年10月10日,为庆祝“嫦娥二号”奔月成功,安徽某中学举办了系列科普展和“庆祝‘嫦二’奔月,弘扬航天精神”主题教育座谈会。

如果请你为此写一篇新闻报道,下列合适的标题有()

①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②彰显时代精神,促进科学发展

③肩负时代使命,批判继承传统④高擎精神火炬,书写辉煌篇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一张纸上画了一只鸡、一头牛和一片草地(如右图),要求

把这三样东西分成两组,你会怎么分呢?

实验表明,美国

孩子更喜欢把鸡和牛分在一起,中国孩子则倾向于牛和草

地分在一组。

心理学家认为,美国人善于分析不同物体各

自的特征,牛和鸡都属动物,因此在一起;中国人则把不

同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得更重,牛吃草,所以牛和草地在一起。

这说明()

①联系是有条件的,要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②人们的淡识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③基于主观目的的联系具有随意性④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真理性认识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10.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害,但通过同自然灾害作斗争,人们可以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从而更科学地利用自然为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

这表明()

A.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B.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具有内在统一性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11.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

要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当前之所以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因为()

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D.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2.据《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四年,唐太宗下诏修洛阳宫乾阳殿以备巡狩。

给事中张玄素上书切谏,说:

治理天下“惟当弘俭约,薄赋敛,慎终始,可以永固”,而陛下“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炀帝远矣”。

于是,唐太宗下令“所有作役,宜即停之”。

据此可以说明()

A.皇帝与宰相的矛盾十分尖锐B.君主专制的如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衰落D.唐初统治者注意吸取历史教训

13.下列一组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A.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B.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D.促进了雅典文化的繁荣

14.著名实业家张謇在《张季子九录·文录》中说: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不足为异。

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他之所以肯定辛亥革命,是因为()

A.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B.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旧的政治制度

C.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辛亥革命使中国走上了民主共和国道路

15.图片资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根据。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

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全国军民在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旗帜下,英勇抗战。

观察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有关

抗日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A.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实现党内合作,奋起抗战

B.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C.中国军民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开辟国外战场

16.下表为19世纪40年代外商在中国开办的企业简表,由下表可知这些企业()

时间

地点

国籍

企业名称

1843年

香港

阿伯丁船坞

1843年

上海

墨海书馆

1845年

广州

柯拜船坞

1845年

宁波

美华书院

1846年

广州

丹麦岛船坞

①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②采用近代化的生产方式

③彻底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④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7.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

地争夺。

到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法国,夺取了法

国在北美的许多殖民地。

观察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图中属于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取的殖民地的代号是()

A.①②③④B.①③

C.①②③D.②④

18.新中国成立前后,在全国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千千万万的农民获得了土地。

随后,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农民组织互助组、试办初级社、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这些改革的共同目的是()18世纪中期的北美殖民地示意图

A.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B.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C.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D.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

19.下图是漫画《大西洋伙伴排座次》,与此对应的国际关系是()

A.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即将形成

B.欧洲希望与美国建立起平等的伙伴关系

C.美苏“冷战”的加剧

D.资本主义国家共同应对“经济滞胀”

 

20.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新中国初期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①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1.右图说明本世纪初美国劳动力在第三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第三产业出现繁荣景象。

这是因为()

①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降低

②“新经济”的发展

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④“自由放任”政策的推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D.①④

22.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两者在本质上的相同之处是()

A.都是从农村开始B.走社会主义道路

C.达到的目的一样D.从中国国情出发

近年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速度逐渐减慢,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据此完成23题。

23.我国当前人口增长模式及老年人口数量变化的根本原因分别是()

A.传统型社会福利B.现代型生产力水平

C.现代型国家政策D.传统型观念转变

读某乡镇养牛循环经济图,完成24题。

 

24.该系统的好处是()

A.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B.农业结构以蔬菜种植为主

C.做到了碳的“零排放”D.实现主产品“产—供—销”一体化

河套灌区与汾渭平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农业战略格局中两个重要农业区,两农业区之间生态环境脆弱,主要是由于其处于过渡性地带。

完成25、26题。

25.小麦种植业选择河套灌区的主导自然因素是()

A.地形B.土壤C.水源D.光照

26.河套灌区与汾渭平原之间区域的过渡性体现在()

A.从半干旱过渡到干旱地区B.从第三阶梯过渡到第二阶梯

C.从森林带过渡到草原带D.从亚热带过渡到暖温带

读安徽省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完成27题。

27.影响安徽省土壤侵蚀强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河流C.降水D.纬度

2005年11月23日10时40分广州地区天气晴朗,卫星过境收集到当地的遥感信息,对各类土地地表温度进行分级(如下图)。

据此完成28题。

28.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组合的五种温度区域气温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①③②C.②⑤③④①D.⑤④③②①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发生特大地震,并引发严重的核泄漏危机,读高空(10km)核泄漏物质随时间扩散影响范围图(天数自核泄漏开始计算),完成29、30题。

29.引起图示污染物扩散的主要风向是()

A.南风B.西风C.东北风D.东风

30.造成核污染在北半球大范围快速扩散的根本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大洋环流

C.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D.太阳辐射

读大陆内、外力作用过程示意图(图甲)与北美洲部分地区岩石年龄分布图(图乙),完成31、32题。

31.图甲中陆地沉积岩()

A.一定是由沉积岩转变而来的B.遭受侵蚀的前提是地壳运动

C.堆积所指的外力只有风力D.岩层沿大陆扩张方向逐渐变老

32.图乙阴影区中大陆岩层年龄差异形成过程中一定出现()

A.地壳不断抬升B.地壳不断下沉

C.陆地面积不断缩小D.陆地面积不断扩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2分)

本卷共6大题,共172分。

33.(30分)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安徽省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储量较大,特别是煤炭资源的地位相当重要。

焦煤、1/3焦煤、气煤、肥煤、贫煤、瘦煤、无烟煤和天然焦等煤种一应俱全,为国内少见。

但是,煤炭资源是非可再生能源,煤炭城市的未来转型是一个重要课题。

下图是安徽省各个地级市人口构成状况和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

材料二下图是安徽省淮北市煤炭产业集聚产生的产业集群。

(1)根据材料一,写出安徽省城市化水平前六位的城市名称,并比较其成因差异。

(9分)

 

(2)简述安徽省煤炭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8分)

 

(3)根据材料二,说出淮北市煤炭产业的集聚优势及发展方向。

(13分)

 

34.(30分)阅读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历史上长江三角洲不停地发生统一演化(如下图),长江三角洲优越的自然环境逐渐形成,这又进一步为该地区城市群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描述图示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海岸线变化特点,说明这一变化过程中自然地理环境是如何统一演化的。

(10分)

 

(2)每年夏季台风频繁登陆该地区,灾情严重,简述其危害与防御办法。

(12分)

 

(3)请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高在世界城市群中的竞争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8分)

 

35.(32分)货币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对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后期,由于商业贸易兴盛,货币流通量增大,市场上已感到移转铜钱的困难,于是社会信用制度逐渐发展。

这些社会信用制度为解决川蜀铁钱与交换的矛盾提供了信用基础和手段,从而产生了北宋时期的“交子”,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到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暂时放弃金本位制(注:

在金本位制下,金币可自由铸造,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黄金可自由输入输出),这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罗斯福的政策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却“意外”地伤害到了大洋另一端脆弱的中国经济。

——郎成平《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材料三近百年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不断演变,表现如下:

时期

演变

1870-1914年间的古典金本位时期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915-1945年间的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14年一战的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1945-1973年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际货币格局。

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73年以后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各国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

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的货币区域化和美元化时期

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2002年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

材料四(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玫革的理想目标。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纸币“交子”出现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

除了纸币“交子”以外,宋代商业经济和城市繁荣超过前代水平表现在哪些方面?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放弃金本位的影响。

(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百年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不断演变”的主要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变化的因素。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变化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8分)

 

(4)中国提出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有利条件和目的是什么?

(8分)

 

36.(24分)14世纪以后,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启蒙运动相继展开,形成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潮流,猛烈冲击着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绘画,我们的雕塑,我们的知识,总而言之,不胜枚举的一切都是我们创造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各种语言和文字也是我们创造的。

越是想象,我们就越是不能不赞叹这些成果,不能不为这些成果而感到惊异……

——王军、徐秀云《意大利文学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材料二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摘录:

第28条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

至于祈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

第45条必须训示基督教徒,如果他们看见一个贫苦困难的人置之不顾,而使用自己的钱去购买赎罪券,那么他所得到的不是教皇所应许的赦罪,而是上帝的愤怒。

第50条必须训示基督教徒,假使教皇自己知道推销赦罪符者搜刮的情形,他宁肯将圣彼得教堂焚为灰烬,也不愿意用尽信徒们的皮、肉、骨来建筑它。

——周一艮、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反映出他的宗教改革思想。

“但是罗马教廷的人士硬说:

世俗权力不是在精神权力之上,管不着它,请问这是什么基督教义?

……所以我说: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

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同上

材料四根据社会契约,全体公民既然是人人平等的,所以全体就可以规定什么是应该做的事,同时又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去做自己不做的事。

这是使政治体得以活动与生存的必不可少的权利;主权者在创立政府时赋予君主的,也正是这种权利。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材料一表达了“我们”怎样的思想情感?

这种思想情感与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2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马丁·路德哪些思想主张?

(6分)

 

(3)材料三阐述了卢梭哪些思想主张?

他的思想主张对中国近代前期的哪些政治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卢梭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文学和美术发展之间的关系。

(7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18世纪欧洲思想解放潮流兴起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

(9分)

 

37.(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中国政府致力于改善民生。

财政支出

2006年

2010年

社会保障支出

2010.02亿元

3185.08亿元

教育支出

536亿元

2159.9亿元

医疗卫生支出

138亿元

1389.18亿元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加大财政向民生领域投入的经济意义。

(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