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题目.docx
《自然辩证法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题目.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辩证法题目
1.何为科学?
如何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边界限?
2.物质概念与实在概念对于科学研究来讲有何重要性?
3.如果人人都有评判科学理论的权利,并且如果人人都有从事科学的权利,在此情况下,科学的社会组织当是一种什么样的组织?
4.科学能够摆脱形而上学的困扰吗?
5.唯物主义能够说明为何不同的个人选择思想价值观吗?
6.语言与科学是何种关系?
7.科学离不开操作,但科学理论是否可以归结为一种操作主义哲学?
8.“朵拉盒子〞对于科学的隐喻是什么?
9.科学与文化是何关系?
中国的道家思想对于科学开展有何意义?
10.科学家们的激情对于他的个人科学研究有积极意义吗?
11.如何对待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12.对于现代社会来讲,科学是一种新型的吗?
13.如何对待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14.如何理解科学与文明的关系?
为什么科学首先从西方文明中诞生出来?
15.如何对待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16.科学至上主义或者唯科学主义将人类引向何处?
17.中国科学体制有哪些弊端?
如何克制这些弊端?
18.中国大学的“官学〞体制对于科学研究来讲,有哪些负面的影响?
如何消除大学科学研究中的障碍?
19.爱因斯坦,瑞士联邦专利局的一个小职员,是什么原因使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20.结合你所在的学科,你认为,中国的大学应当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或技术创新能力?
21.比拟科学的运行机制与技术的运行机制异同,并以此设计出一个适合中国公民〔不仅仅是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创新的科学技术体制。
22.生物进化与人类认识的进化是否存在着某种关系?
23.如何对待和处理横向科学之间的联合关系?
24.请你从其所在学科出发探讨如何处理科学研究中的复杂性?
25.请你讨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适用围?
26.唯物论的自然观对于你所在的学科研究来讲,其意义是什么?
27.你如何对待数学哲学中的形式主义、逻辑主义、直觉主义和经历主义?
28.哲学思想史上的自然主义对当代技术创造或技术创新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29.请你从其所在学科的角度讨论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30.科学与,中国“五·四〞时期的主题今天仍然需要讨论吗?
31.如何构建科学研究制度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和谐关系?
32.何为科学智慧?
何为人文智慧?
如何对待两种智慧间的关系?
33.是自然为人类立法,还是人为自然立法?
34.毕达哥拉斯说,数是世界的本质。
数学为何能够成为科学研究的普遍工具?
是否存在着一种不用数学的科学?
35.如何对待科学家们对待同一问题的不同研究结论?
36.我们能否使整个社会的所有成员都成为科学研究者或创造者?
37.什么是生命伦理,什么是科学伦理?
如何对待两种伦理规间的关系?
38.如何对待和处理公司的研究开发投资与科技人员的市场流动之间的关系?
39.诚信对于科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40.如何研究科学伦理与科学道德之间的关系?
41.如何对待技术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42.如何对待技术创新者、技术创造者与其个人气质之间的关系?
43.伊朗有开发利用原子能的权利吗?
44.阻碍科学研究吗?
中国人普遍不信教,为何中国的科学技术至今在许多重要的领域仍然落后于西方文明国家?
真的是科学的敌人或人民的鸦片吗?
45.科学开展是否真的存在着像库恩〔BernardCohen〕说的那样革命的时期吗?
46.请问:
你如何对待目前科学研究中的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取向?
47.你如何对待人与自然间的作用与反作用之间的关系?
对于自然,我们终究采取人类绝对中心主义的态度,还是相对中心主义的态度?
48.如果有一天,所有的生产和销售过程都被自动化的流水线所取代,那么,每个个人做什么?
49.为何有许多创造或专利不能商业化?
那些当前不能商业化的技术是否永远都是无用的?
50.科学研究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如何才能将这种风险降至最低限度?
51.如果你的创造或技术创新被他人做了一点小小的改动后再次申报一项新的专利,你做何感想?
52.科学家们如何理解生命的意义?
53.科学有本质吗?
如果有,那是什么?
54.技术创造者最大的快感是什么?
是收入,还是成就感?
55.什么是工具理性?
什么是价值理性?
科学和技术对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二者来讲意味着什么?
56.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再思考
57.人、科学、数学、语言和经历,对于不同的学科来讲,是否具有一样的关系?
58.人、技术、语言三者是怎样的关系?
59.技术与时间是怎么样的一种关系?
60.人被科学所异化了吗?
如何对待人与科学的关系?
61.人被技术所奴役了吗?
如何对待人与技术的关系?
62.技术与艺术是何关系?
1.自然科学开展与自然观的演变
2.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的现代意义
3.可持续开展观提出的时代必然性
4.我看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
5.从耗散构造理论看某学科的开展
6.系统思想的时代意义
7.我心目中的科学
8.科学精神与医学研究
9.当今科学开展的价值考察
10.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探讨
11.科学问题在某医学学科中的作用
12.我看“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13.“观察渗透着理论〞与观察的客观性的关系
14.科研选题原那么对我的启示
16模拟实验对医学开展的作用
17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之管见
19破解“约瑟之谜
20科学悖论与科学开展
21中国与诺贝尔科学奖
22.诺贝尔医学奖与医学开展
23.科学〔某一具体的学科〕对社会开展的影响
24论中医的科学性
25中医与西医的比拟研究
26我对自然辩证法学科的看法
自然的价值与环境伦理学
1.自然科学开展与自然观的演变
2.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的现代意义
3.可持续开展观提出的时代必然性
4.我看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
5.从耗散构造理论看某学科的开展
6.系统思想的时代意义
7.我心目中的科学
8.科学精神与医学研究
9.当今科学开展的价值考察
10.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探讨
11.科学问题在某医学学科中的作用
12.我看“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13.“观察渗透着理论〞与观察的客观性的关系
14.科研选题原那么对我的启示
16模拟实验对医学开展的作用
17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之管见
19破解“约瑟之谜
20科学悖论与科学开展
21中国与诺贝尔科学奖
22.诺贝尔医学奖与医学开展
23.科学〔某一具体的学科〕对社会开展的影响
24论中医的科学性
25中医与西医的比拟研究
26我对自然辩证法学科的看法
认识科学、非科学与伪科学
摘要:
本文通过对科学定义来源及其方式的分析,给出了科学的一个定义,并根据科学的定义,对于非科学和伪科学的定义做出了解释,而且试着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论证三者的关系。
关键字:
科学非科学伪科学
从“科学〞一词诞生之日起,“非科学〞和“伪科学〞就像它的孪生兄弟一样呱呱坠地。
而这“三兄弟〞的斗争,也从来没有停顿过。
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生了太多多变迁——无论是思想认识还是生产技术——使人们在“科学〞、“非科学〞、“伪科学〞三者之间徘徊。
可能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这三者的区别到底在什么地方,因为很多从前颠扑不破的真理,到后来却成了大家所鄙夷的迷信〔当然,也有很多原来认为的匪夷所思的想法,现在却变成了科学的真理,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时至今日,也没有人能把它们三者的异同剖析透彻,向世人宣告自己的结论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因为真理和谬误就像科学和伪科学一样,都是不停开展而且相互转化的。
按照上面的推论,没有人能够说清楚科学、非科学与伪科学的异同,那么我这篇文章似乎不必要存在了。
但我觉得思考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是因为这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科学,有助于我们认识伪科学,有利于我们认识反科学思潮,还有利于我们的实际生活。
如果这篇文章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和讨论,在人们对科学本质认识的进程中奉献出一点绵薄之力,那么这篇文章就还是有意义的。
下面,我们通过对科学定义来源及其方式的分析,给出了科学的一个定义,并根据科学的定义,对于非科学和伪科学的定义做出了解释,而且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论证三者的关系。
首先介绍科学的含义和特点,那么什么是科学呢?
正如一位科学家所讲:
“什么是科学?
当你没有问我的时候,我知道他是什么,如果你问我,我就不知道了。
〞
有不少思想家为弄清楚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限出了他们的智慧和精力。
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科学是具有可证实性的知识。
批判理性主义者认为,在经历上证实一个普遍性的述是不可能的,而证伪才是可能的,科学借助试错法进步,所以科学的特征是可证伪性。
科学革命构造论者认为科学史说明证伪也不可能是决定性的,提出科学有复杂的历史构造,有型的知识领域是科学否那么就是非科学。
我们再来看一段话:
“……如果说,科学是人类攀登文明顶峰的见证,那么,科学家那么是在神秘莫测的科学王国中披荆棘的探险者。
马克思曾经把科学的入口处比喻成地狱的入口处,对科学家提出这样的要求:
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正是凭借着科学探险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献身的精神,在伟大真理海洋的沙滩上寻觅那晶莹的孵石,向人类提醒整个宇宙的奥秘……〞[1]。
这句话写出了科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即:
探索自然,探索真理。
无论是牛顿的三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是简单的库仑定律,都是人类探索自然的结果,而这些经过历史检验,沉淀下来的理论——不管是试验观测到后来总结的,还是主观的推理——至今没有被推翻。
人们把这些崇高的人所发现的真理〔至少目前是真理〕,尊称为“科学〞,我认为这是科学最古朴的定义,当然,如大家所见,它并不完备。
随着科学的开展,人类对原始的科学定义产生了疑心。
这疑心主要是因为人们发现许多原来的“科学〞,虽然能够经过短暂的时间洗礼和推敲,但是经不起更长久的考验。
比方牛顿定律原来被认为是科学的鼻祖,但是爱因斯坦却把整个物理学带入了新的黑暗,让牛顿的“科学〞土崩瓦解,变成了非常“不完备,甚至初中生都能看出纰漏〞的过时货〔其实这种说法有失偏颇,牛顿力学还是有它的价值的,特别是对于处理宏观问题。
〕。
这种事情不仅仅在发生在物理领域,各个学科都有很多类似的事件,这就让人们不得不对科学重新定义了。
渐渐的,人们不再那么注意科学的结果了,因为根本不能从结果判断一个东西是否科学。
今天认为对的东西,可能随着日子的流逝,发现了它的错误和漏洞,相反,今天认为错的东西,可能以后能被试验验证。
那么什么是科学的核心呢?
人们开场转向研究过程中独特的地方,或许用研究自然过程的特点定义科学,更为恰当。
“研究自然〞这一过程的特点是什么呢?
科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尊重逻辑推理〞,这可以说是科学与迷信的根本区别。
纵观现在流传下来的科学,都是有严格逻辑推理的,即:
〔1〕首先设定根本假设,作为不可证明的公理。
〔2〕一切结论都需要通过比拟严格的数学推导〔因为数学是最强调逻辑的,科学往往用数学工具武装自己,让自己尽量的符合严格的逻辑〕,得出很多与根本假设相差很多的结论。
我们以广义相对论为例,它的根本假设有两条:
〔1〕广义协变性原理,即送有的物理定律在任何惯性系和非惯性系满足协变关系。
〔2〕等效原理,即引力和惯性力在局域是等效的。
根据第一条,爱因斯坦求助于严格的数学——罗伦兹变换——对于很多物理过程在不同参考系进展了分析,得到了“尺缩时涨〞的结论;利用第二个根本假设,推出了光运动的短程线方程,并把这些结论综合,推出了“光线弯曲〞等非常有悖于常理的结论。
然而,这每一步都是严格符合逻辑的,如果看过广义相对论的书,就可以看出这里几乎没有一点纰漏,完全符合人们的思维〔尽管有些问题比拟不好理解〕。
当然,光有严格的逻辑还是不够的,后面我们会提到,有很多伪科学也是逻辑上很好的,但为什么我们还不能把它叫做科学呢?
这就是因为它不具备科学的第二个特点——尊重事实。
任何探索自然奥秘的行为都是以事实为准绳的,即使是最为理论的研究,也不能脱离事实的检验而存在。
虽然囿于技术条件,很多超前的理论不能通过现有的试验方法进展验证和判断,但是只有当这些理论的被正确的实验现象所检验时〔这里的“实验〞是广义的,并不一定要用仪器,可以是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等等客观实在〕,才能被推崇为“科学的结论〞。
还是以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他的理论可谓是艰深的,但正是由于“引力红移〞、“水星进动速度〞、“光线偏折〞三个重要现象,才让这一理论深入人心,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理论之一〞。
再例如量子力学,对于学物理和数学的人来说,量子力学的思维方式是怪诞的,并且与经典哈密顿方程类比出来的薛定谔方程,也有极大的主观臆断性。
然而,利用量子力学的理论,可以解释超导、原子光谱线分裂等很多从前认为是“怪异〞的现象,这也正是实验对于量子力学的成功检验,因此这一理论在各个领域广泛流传,成为货真价实的“科学结论〞。
历史上无数的科学理论、科学发现,根本上都是得到了客观现象的支持。
也正因如此,以“眼见为实〞为判据,很多理论被从科学的神坛上拉下来,其原因就是因为在自然界中“看不到〞。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这个“事实〞必须是可重复的,不能“只发生过一次〞,否那么你无法让别人相信你的理论。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科学能预测未观察到的现象。
量子力学预言了约瑟夫森效应,量子光学预言了量子拍形成等等,都是很好的佐证。
这点再次就不用赘述了。
以上三点就是现代对于科学的定义,并且这个定义比原来的更好,他不会因为结论的本身的正确与否来判断是否属于“科学的畴〞,它是一个以研究过程的特点为盘踞的定义方式。
当然,我们必须成认这种定义也有局限性,特别是对于第二个“尊重事实〞的特点。
众所周知,其实“看不到〞并不能说明理论是不科学的,正如前面所说,现在看不到,不代表永远看不到,这也是用这种方法定一科学的局限性。
任何事物都是具有局限性的,不可能“一言以蔽之〞,对于这种局限性,我们没有必要深究,因为局限性起的副作用和这种定义的好处比起来,是微缺乏道的。
我们应该相信,或许以后有更好的对于“科学〞的定义方法,可以更好的消除副作用〔但是副作用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这是辩证法的根本原理〕。
或许正是由于这种定义,“科学〞的孪生兄弟们开场出现了——那就是伪科学与非科学。
科学讲究的是严密的证明和推理,在没有证明它正确之前,不可以说他是正确的,在没有证明他是错误之前,也不能说他就是错的。
即使最原始的公理,也只是一种假说。
所以可以毫不讳言的说物理学,其实就是建立在假说根底上的东西。
从数学和物理学上的对公理的定义来看,科学家们一直都是采用这种观点来看。
但是人文学科尤其是精神领域的东西,是无法被证明的。
这些就是非科学的.但是不是说就是伪科学,因为在没有证明他是错误之前,就不能认为他就是错的.然而现在的很多媒体,和很多没有科学素质的人,却认为非科学的就是伪科学,伪科学的就是假的错的东西。
非科学一般没有自己的假设和逻辑推理,经常是借助多种不同学科的知识混淆,然后推出一些并不符合严格逻辑的结论来混淆视听。
特别是非科学一般都不尊重事实,也就是说非科学根本上是纯粹的主观思辨,没有〔或者说搞非科学的人不想〕求助于事实的检验。
这种思辨和哲学上的思辨还不一样,哲学的思辨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总结而生的,而非科学的思辨仅仅是一种盗取哲学思考成果的勾当。
当然,非科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也许并没有在引文中表达出来,那就是非科学一般不能预测现象。
做非科学的人总是妄图用一些自认为新奇的理论去解释世界,然而结果也就只能停留在解释亦有现象上,不能预测任何新的东西。
比方?
论存在与时间?
这本书,通篇都在讲怎么样解释原来的现象,但对于此理论的预测性只字未提。
科学应该是可以预测自然现象的,如果不具备这个功能,那么这一科学或许不能称其为真正的科学,至少不是完整的科学。
上面说了非科学,那么什么是伪科学呢?
顾名思义,“伪〞就是假的,但是这个“假〞还不是一般的“假〞,是“很像真的〞的那种“假〞,也就是通过一些手段来包装理论或者实验结果,让它符合科学的三个特点,使人们相信。
比方曾经红透大江南北的“水变油〞实验等等,都是伪科学典型的代表。
伪科学的本质是非科学的,但是更不好的地方在于它还要伪装自己。
对于伪科学,需要特别提高警觉,因为它的根本目的是欺骗,这和非科学不同。
搞非科学的人,我们也许可以用愚昧来形容他,但是我们可以本着“不知者不怪〞的观点对他们宽容和教育,让他们走上科学的道路;但是对于搞伪科学的人,我们却要严惩不贷,因为他们的动机很明确,就是要利用一些手段,来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或是对金钱的追求,或是对名利的渴望等等。
对于非科学的理论,我们很容易识破,但对于伪科学,正是由于它华美的包装,我们相识破它就更困难,更有甚者会被非科学欺骗一辈子。
上面讨论了不少关于“科学三兄弟〞的容,我们不难总结出下面的表格,来说明三者之间的异同:
科学:
逻辑推理、尊重事实、预测现象;
非科学:
或无逻辑、或不尊重事实、或不能预测,也可能这几种问题兼而有之;
伪科学:
包装自己,使之像“科学〞,但其本质是非科学的。
参考文献:
[1]恩格斯:
?
自然辩证法?
人民1971年版
[2]任定成主编?
科学人文高级读本?
大学,2005年版
[3]任定成、王骏、高勘主编?
科学前沿与现时代?
人民,2001年
[4][英]梅森:
?
自然科学史?
译文1980年版。
[5]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
?
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
科学2000年版
[6]汉伯里·布朗著、醒民译?
科学的智慧?
教育,1998年版
[7]亨普耳著、华夏等译?
自然科学的哲学?
三联书店,1987年版
[8][澳]查尔莫斯:
?
科学终究是什么?
,科学技术,2001年版
[9]殷登祥:
?
科学技术与社会导论?
人民教育,1999年版。
里·布朗著、醒民译?
科学的智慧?
教育,1998年版
弟弟看到了莫介意,我把我最喜欢的照片留在我的空间里
[资料介绍]
面对我国目前人口、资源与环境的新特点,针对人与自然如何协调开展的关系,结合自然辩证法,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根底上重新审视和完善可持续开展理论,并积极运用到可持续开展的实践中去,以协调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开展。
[目录]
不存在
[原文]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
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说,人类应该怎样与周围的自然界共处,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起就一直在探寻着思索着。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都知道,人口问题在中国由来已久,人口基数大、增长迅速,成为目前中国开展的沉重包袱。
虽然方案生育体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中国人口的高速增长,但我们看到人口问题在短时间是难于解决的。
资源有限、人口众多、人口整体素质不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的一个瓶颈。
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
五十年代前,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工业根底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但生态恶化问题经历了数千年的累积,已经积重难返。
五十年代后,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开展,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
但这时候污染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开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生态破坏的围也在扩大。
时至今日,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开展的两大难题。
面对全球性的资源危机,我国的能源状况尤为严峻。
虽然我国国土辽阔、矿产丰富,但由于近些年来人们资源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开展而忽略了对矿产的保护与高效率利用,政府措施不得力等诸多因素,我国的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多种矿产开采殆尽、利用率偏低,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可以说,中国经济的开展在很大一局部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的,缺乏可持续性。
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对中国社会的一切思考和决策都不得不以全球性的人口困境、生态困境和资源困境为背景,不得不考虑人口、生态、资源困境对社会开展的强制约束。
人口、资源、环境相关联的人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开展,对中国未来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口问题
中国人口因素造成的制约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庞大人口造成的数量制约和平均受教育程度低下造成的质量制约。
巨大的人口数量是诱发当今中国社会生存困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口数量的过度增长首先造成人口的供养问题。
据有关资料推算,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中国目前全部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是每年32亿吨生物性干物质,在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良性运转前提下,合理的人口承载量为6─8亿人。
......
[参考资料]
[1] 武坚.?
人口、环境、资源约束-决定现代中国社会演进的四个因素?
.光明网-光明观察-学术观点,2005-3-24.
[2] 当代中国环境问题,news.163..2005.03.03.
[3] 林,薛景华,阎广强.?
自然辩证概论?
.中国铁道,1988.
[4] 于 新.我国可持续开展资源战略的哲学分析[J].地质,1998,17
(1):
67.
[5] 世界环境与开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
人民,1997.
[6] 黄顺基,吕永龙.中国经济可持续开展战略框架[M].:
改革,1999.
[7] 王宏广.我国农业可持续开展的对策[M].:
中国环境科学,1995.
[8] 家华.持续开展途径的经济学分析.[M]:
中国人民大学,1997.
[9]易生等:
?
深度忧患———当代中国的可持续开展问题?
今日中国出版1998年版,第22页.
[10]黄选平.人和自然的协调开展就是可持续开展[J].环境与监测,2000,13
(1):
52-54.
[11] 坤民.可持续开展论[M].:
中国环境科学,1997.
[12] 吴郁文.人文地理学[M].:
科技,1995.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根底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根底。
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开展过程。
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开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严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所谓的生物科学素养指的是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根底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根底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的能力。
而这些目标当中无不渗透了自然辩证法的思想。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局部,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开展和科学技术开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开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容是:
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从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容上可以看出,生物科学和自然辩证法存在着很多的交汇之处,具体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高中生物教材中自然辩证法的渗透
以前绝大多数地方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
,其中含2本必修、1本学修。
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科书分为6个模块——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以及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其中3本必修教材、3本选修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