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备考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6410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语言文字备考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语言文字备考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语言文字备考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语言文字备考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语言文字备考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语言文字备考名词解释.docx

《中国语言文字备考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语言文字备考名词解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语言文字备考名词解释.docx

中国语言文字备考名词解释

1.方言: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方言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2.元音:

元音,又称母音,是音素的一种,与辅音相对。

元音是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

3.音位变体:

 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叫做“音位变体”(Allophones)。

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是其在特定语音环境中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

4.变调:

普通话的音节在连续发出时,其中有一些音节的调值会受到后面的音了声调的影响,从而发生改变。

这种现象,就叫变调。

5.造字法:

“造字法”只是一种习惯的说法,它们实际上是人们从古代文字中归纳、总结出来的构字规则。

6.偏旁:

偏旁是合体字的结构单位。

又称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7.合成词:

合成词是由两个单词连在一起合成一个新词,前一个词修饰或限制后一个词。

8.义素:

即义位的语义构成成分,是词义的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又叫语义特征。

9.语义场:

语义场是在同一个语义系统中,在共时条件下,若干个具有共同义素的义位聚合起来的聚合体。

10.儿化:

儿化是汉语的一种构词方式。

在词根(一般为名词)后面加上儿尾以构成一个新的名词,新名词的含义是对词根名词含义的拓展或者特定化。

由于历史上,地域上,“儿”的读音千变万化,导致出现的儿化的表征亦有所不同。

汉语方言里,北京话以多儿化而闻名。

1.现代汉语:

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1.语言:

从结构上说,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构成语言的要素有语音、词汇、语法。

它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的形式。

2.现代汉语:

狭义上是指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言——普通话,广义上的现代汉语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经典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4.方言:

方言俗称地方话,它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的人民使用的语言。

5.音质:

又叫“音色”,指声音的特色。

它是与语言中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

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主要有三:

发音体不同;发音方式不同;发音时共鸣器不同。

6.音素:

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言单位。

它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

可分为辅音和元音两类。

7.音节:

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

一般来说,一个音节对应一个汉字,儿化除外。

8.声调:

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的变化。

汉语就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

9.调值:

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语音特点有二:

调值主要由音高构成,音的高低决定于频率的高低;构成音调的相对音高在读音上是连续的、渐变的,中间没有停uyan的音类。

10.调位;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声调音位”,简称“调位”。

汉语普通话中有四个调位,即/55/(阴平)、/35/(阳平)、/214/(上声)、/51/(去声)。

11.重位:

由音重构成的音位叫做“重位”,也叫“势位”。

12.时位:

由音长构成音位叫做“时位”。

13.音高:

语音四要素之一。

是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颤动次数的多少,即频率。

在一定时间内振动快、次数多,频率就高,声音就高;反之则低。

语音的高低与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

14.零声母:

普通话里大部分音节都以辅音声母开头,但是也有一些音节的开头不是辅音而是元音,这就是说,它们的声母是“零”,习惯上叫“零声母”。

15.韵母:

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按照传统分析方法,韵母又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

16.调值:

指音节高低升降区直长短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用五度标记法把这种相对音高变化表示出来,就是这些音节的调值了。

17.轻声:

普通话里的每一个音节都有它的声调,可是在词或句子里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原来的声调而读成一个较轻、较短的调子,就是“轻声”。

18.儿化:

指的是普通话里有些音节的韵母发音时加上一个卷舌的动作,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儿”(er)的音色的特殊音变现象。

19.音变:

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它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

20.调类:

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某种语言或方言把调值相同的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即/55/(阴平)、/35/(阳平)、/214/(上声)、/51/(去声)。

21.音位:

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它是按语言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

22.四呼:

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分,可把韵母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简称“四呼”。

23.音位自由变体:

凡是无条件的,即不受环境的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叫做“自由变体”。

24.非音质音位:

也叫“超音段音位”。

在语音中,除了音质以外,音高、音重、音长也能区别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从而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因此也能构成音位。

25.笔画:

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

26.文字:

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世界上的文字可以分为两大类:

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27.部件:

又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28.象形字:

就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就是象形字。

29.指事字:

就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就是指事字。

30.会意字:

就是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方法造的字就是会意字。

31.形声字:

就是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字”。

32.亦声字:

就是会意字兼形声字。

33.多音同义字:

是指表示同一意义的词中的字有不止一个读音。

34.多音多义字:

是一个字的字音不同字义也不同。

35.四定:

是汉字标准化的内容,即对汉字定性

(1)定量:

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

(2)定形:

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

(3)定音:

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

(4)定序:

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

36.异体字:

是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

37.词汇:

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词汇是词的集合体,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38.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

39.词:

词是由语素构成,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40.固定短语:

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词语。

自由短语:

是词跟词按表达的需要的临时组合。

41.略语:

是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

可分为简称和数词略语两类。

42.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

43.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

合成词有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种构词方式。

44.联绵词:

指两个以上不同的音节连缀表示一个意思而不能拆开成两个语素的单纯词。

其中有双声的、叠韵的、和非双声叠韵三种构词方式。

45.词根:

指的是意义是在、在合成词内位置不固定的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词缀:

指的是意义不是在、在合成词内位置固定在前或后的不成词语素。

46.派生词:

不定位语素连续定位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就是一般所说的派生词

47.词义:

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即词的内容。

词义通常是指词汇意义。

词义具有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的基本性质。

48.义项:

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49.义素:

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所以又叫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

义素分析就是把词的义项分解为若干义素的组合。

从义素分析的角度分析词义的方法叫义素分析法。

50.语意场:

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类。

由于各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同,可以分为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和关系义场。

51.基本义:

有的词有几个义项,几个义项之间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其中至少有一个义项是基本的、常用的,叫做基本义。

转义:

其他的义项一般是由基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过来的,叫做转义。

52.理性义:

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做理性义,或叫概念义,主要意义。

理性义是词义的主要部分。

色彩义:

是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的感受的意义部分。

53.同音词:

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

54.单义词:

只有一个义项的词叫单义词。

多义词: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的词叫多义词。

55.同义词: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德语意场叫做同义义场,义场中的各个词叫做同义词。

56.同形词:

书写形式相同的一组词叫同形词。

57.基本词汇:

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词汇,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具有稳固性、能产性和全民常用性的特点。

一般词汇:

语言中基本词语外的词汇是一般词汇。

58.外来词:

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用的词。

59.古语词:

包括一般所说的文言词和历史词,它们来源于古代文言著作。

文言词所表示的事物和现象还存在于本民族现实生活中,但由于为别的词所代替,一般口语中已不大使用。

历史词是表示历史上的事物或现象的古语词。

60.隐词:

是个别社会集团或秘密组织中内部人懂得使用的特殊用语。

61.成语:

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的特征。

62.惯用语:

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是其他格式。

63.歇后语:

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固定短语。

64.多音词:

也叫复音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

65.词义的转换:

表示甲类对象的词转用指称与之有关的一类对象。

 

六、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1.语言的产生

 三种说法:

①劳动说:

劳动过程中需要合作,促使语言产生;②歌唱说:

表达情感的需要;③与生俱来说:

是上帝给的。

 2.语言的发展

 ①语言是以交际工具的身份为社会服务的。

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语言发展的强大动力。

 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

渐变性;不平衡性。

(99年填空;02年大题)

 词汇对社会发展变化的反应最敏感、最直接。

词汇变化的表现:

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词义的发展变化。

 语音变化会影响交际双方的理解,因此变化较慢。

 语法规则变化最慢。

 所以,一般词汇﹥基本词汇﹥语音﹥语法规则(00年填空);

 语言发展的两大规律使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既能随时满足新的交际要求,又能维持稳固的基础,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②社会的发展推动了语言的发展。

——语言发展的外部原因。

 语言系统本身如何发展,是由系统内部的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决定的。

 组成语言的各部分(语言三要素)

 各部分之间处在一种相互制约而又统一的平衡状态,一旦其中的某个因素发生了变化,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并影响到其他因素,系统内部的其他部分就会做出相应的变化调整,以达到新的平衡。

 ③语言的分化和统一是语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两种状态。

 分化:

方言即语言分化的结果

 ★地域方言:

一个原来统一的社会,由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不能保持统一的局面,就会在地域上形成社会的不完全的分化。

这使得各地区居民彼此间的交往减少了。

这时在某一个地区内语言中出现的新成分一般不太容易传播到其他地区去,语言中原有成分的改变或消失也不太容易波及其他地区,于是各地区使用的本来相同的语言,不同点就会不断地增加,各地区的语言就逐渐走上了相对独立发展的道路。

共同语就在各地区形成了变体,形成了所谓的“地域方言”,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词汇上也有不少差别,语法的差别较少。

 汉语七大方言:

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社会方言:

由于性别、年龄、阶层和社会分工等的不同,可以把社会上的人分为不同的群体。

不同群体的人在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一些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特点,因而形成了各自所谓的“言语社团”。

各言语社团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各有自己的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称为社会方言。

(01年名词解释)

 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黑话是特殊的社会方言。

(02年填空)

 统一:

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共同语:

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是一个社会(比如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所共同使用的语言。

 共同语对方言来说是一种高级形式,它引导方言的发展,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准备最后取代方言。

 基础方言:

通常共同语总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基础方言。

 汉民族的共同语:

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

 国语:

多民族的国家里,各民族之间的交际工具,可一种,也可更多。

 ④不同社会之间的接触会引起语言的接触。

 语言接触最常见的形式:

词语的借用。

(02年填空)

 借词(外来词):

指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00年填空)*l4G\u0002鯇\u0010?

 意译词:

用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

 语言间相互接触、相互影响产生的特殊现象:

 A.洋泾浜语(皮钦语):

是一个社会的当地人没有学好的外语,是外语在当地语言的影响下出现的变种。

 特点:

 ①语音经过当地语音系统的适当改造;

 ②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

 ③词汇的项目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

 “洋泾浜”通常只有口头形式,一般用于跟外国人交往的特殊场合。

 B.混合语:

“洋泾浜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被社会采用,作为主要的交际工具,并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和继承。

 世界语:

是一种人造的国际辅助语。

 创始人:

波兰医生柴门霍夫,1887年创造。

 词汇材料来源:

拉丁族语言,部分取自日耳曼语、希腊语。

 字母:

采用拉丁字母书写,一母一音。

 重音:

多音节词的重音一律落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

 语法:

只有16条规则,没有例外。

 ⑤口语、书面语

 口语:

是语言的口头形式,是说出来给别人听的语言。

 书面语:

是用文字记载下来供“看”的语言,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使听说的语言符号系统变成“看”的语言符号系统。

 书面语的口头形式:

新闻广播

 文学语言:

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及其相互关系。

(99年大题)

一、什么是符号

  1.符号的含义:

符号就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

  2.符号的构成:

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

形式就是符号外在的形状、结构,它是以某种物质的方式存在的,或者是声音,或者是线条,或者是色彩,等等。

意义就是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任何一个符号,都有一定的意义,形式和意义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中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

形式和意义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1.语言符号:

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

  语言符号又不同于一般符号。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理解,首先,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其次,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再次,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最后,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因而不能生成新的意义。

  2.语言符号的特点: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1)所谓任意性,是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什么样的声音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由什么样的声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

荀子说的约定俗成,反映了人们对语言音义关系的正确认识,说明了音义联系的社会性,说明了语言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约定的符号,反映了音义联系的实质。

为什么人类会有这样多形形色色的语言?

这也只能从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联系的任意性角度来解释。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具体表现:

要求结合人类不同的语言的种种现象来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语言符号的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音义结合具有不同的特点,如:

人、刀、树、水、路、妻子、太阳、月亮……第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如long,如英语uncle,等于汉语的叔、伯、舅、姨父、姑父,aunt等于婶婶、舅妈、姑姑、姨妈;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方言。

人类之所以有多达5500多种语言,根本原因就在于语言音义联系的任意性。

  (3)所谓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其声音形式只能一个一个一次出现,一个音素或一个音节发出来才能紧接着发出另一个音素或音节,形成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

 一、什么是语音

  语音是代表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任何符号的构成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物质形式,以一定的物质材料为载体,这样与意义统一于一体,才能构成完整的符号。

语音就是语言的符号形式。

   二、语音的四要素:

音质、音高、音重和音长。

  三、人类的发音器官

  人类的发音器官由三大部分构成,即动力部分、发音体、共鸣腔。

三部分在发音时协同发挥作用。

  四、音素和音标

  1.音素:

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它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每个音素都有不同的音质,我们在发音时,发音器官稍微有所改变,就发出了不同的音素。

  2.国际音标:

世界上最通行的音标是国际音标,要求掌握常用的国际音标的书写及认读,期末复习重点注意汉语拼音方案中的符号同国际音标符号的区别,不能混淆。

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差别较大,例如辅音,只有f.s.n.l.m五个相同,元音只有i.u.a相同。

要求掌握严式国际音标,因为后面讲互补、讲音位变体必须使用严式音标来表述,所以给汉字注音也要求用严式音标。

 

现代汉语概述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3.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4.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1.语言规范化就是明确某一语言的共同语及其内部一致的标准。

2.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及其内部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他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也要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汉字概说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他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3.汉字的主要特点是它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汉字的结构1.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

从落笔到起笔所写的点和线叫一笔或一画。

2.折笔画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笔画的连接。

3.部件又称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一个合体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组成。

4.部首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具有字形归类作用。

5.笔顺是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6.象形是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

7.指示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

8.会意:

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的造字法。

9.形声:

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的造字法。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1.定量,使之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

2.定形,使之规定现行汉字的标准字形。

3.定序,是规定现行汉字的排列顺序。

使用规范汉字1.错字,指写得不成字,规范字典查不到的字。

2.别字,又叫白字,指把甲子写成乙字。

3.读错字,指把字音念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