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61323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报告.docx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报告.docx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报告

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之迟辟智美创作

《水处置实验设计与技术》

实验报告

实验1颗粒自由沉淀实验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是研究浓度较低时的单颗粒的沉淀规律.一般是通过沉淀柱静沉实验,获取颗粒沉淀曲线.它不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而且也是给水排水处置工程中沉砂池设计的重要依据.

一、实验目的

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

二、实验原理

浓度较低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斯托克斯)公式.

可是由于水中颗粒的复杂性,颗粒粒径、颗粒相对密度很难或无法准确地测定,因而沉淀效果、特性无法通过公式求得而是通过静沉实验确定.

由于自由沉淀时颗粒是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与沉淀高度无关,因而自由沉淀可在一般沉淀柱内进行,但其直径应足够年夜,一般应使内径D≥100mm以免颗粒沉淀受柱壁干扰.

具有年夜小分歧颗粒的悬浮物静沉总去除率η与截留沉速u0剩余颗粒重量百分率P的关系如下:

(1)

此种计算方法也称为悬浮物去除率的累积曲线计算法.

设在一水深为H的沉淀柱内进行自由沉淀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开始,沉淀时间为0,此时沉淀柱内悬浮物分布是均匀的,即每个断面上颗粒的数量与粒径组成相同,悬浮物浓度为C0(mg/L),此时去除率η=0.

实验开始后,分歧沉淀时间ti,颗粒最小沉淀速度ui相应为:

(2)

此即为ti时间内从水面下沉到池底(此处为取样点)的最小颗粒di所具有的沉速.此时取样点处水样悬浮物浓度为Ci,而:

(3)

此时去除率η0,暗示u≥ui(d≥di)的颗粒除去率,而:

(4)

则反映了ti时,未被除去之颗粒即d<di的颗粒所占百分比.

图1颗粒自由沉淀示意

实际上沉淀时间ti内,由水中沉至柱底的颗粒是由两部份颗粒组成,即沉速us≥ui的那一部份颗粒能全部沉至柱底.除此之外,颗粒沉速us<ui的那一部份颗粒,也有一部份能沉至柱底.这是因为,这部份颗粒虽然粒径很小,沉速us>ui,可是这部份颗粒其实不都在水面,而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沉柱的高度内,因此,只要在水面以下,它们下沉至池底所用的时间能少于或即是具有沉速ui的颗粒由水面降至池底所用的时间ti,那么这部份颗粒也能从水中被除去.

沉速us<ui的那部份颗粒虽然有一部份能从水中去除,但其中也是粒径年夜的沉到柱底的多,粒径小的沉到柱底的少,各种粒径颗粒去除率其实不相同.因此若能分别求出各种粒径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比,并求出该粒径在时间ti内能沉

至柱底的颗粒占本粒径颗粒的百分比,则二者乘积即为此种粒径颗粒在全部颗粒

中的去除率.如此分别求出us<ui的那些颗粒的去除率,并相加后,即可得这部份颗粒的去除率.

为了推导出其计算式,我们首先绘制P与u关系曲线,其横坐标为颗粒沉速u,纵坐标为未被去除颗粒的百分比P,如图2所示.由图中可见:

(5)

故ΔP是被选择的颗粒沉速u1降至u2时,整个水中所能多去除的那部份颗粒的去除率,也就是所选择的要去除的颗粒粒径由的d1减到d2时,此时水中所能多去除的,即粒径在d1~d2间的那部份颗粒所占的百分比.因此当ΔP间隔无限小时,则dP代表了小于d1的某一粒径d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比.这些颗粒能沉至柱底的条件,应是由水中某一点沉至柱底所用的时间,必需即是或小于具有沉速为ui的颗粒由水面沉至柱底的时间,即应满足:

图2P与u关系曲线

由于颗粒均匀分布,又为等速沉淀,故沉速ux<ui的颗粒只有在x水深以内才华沉到柱底.因此能沉至柱底的这部份颗粒,占这种粒径的百分比为

,如图4-1所示,而:

此即为同一粒径颗粒的去除率.取u0=ui.且为设计选用的颗粒沉速(又称截留沉速);us=ux则有:

由上述分析可见,dPs反映了具有us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比,而

则反映了在设计沉速为u0的前提下,具有沉速us(<u0)的颗粒去除量占本颗粒总量的百分比.故:

(6)

正是反映了在设计沉速为u0时,具有沉速为us的颗粒所能被去除的部份占全部颗粒的比例.利用积分求解这部份us<u0的颗粒的去除率,则为:

故颗粒的去除率为:

(7)

工程中经常使用下式计算:

(8)

三、实验设备及用具

(1)有机玻璃管沉淀柱一根,内径D≥100mm,高1.5m.有效水深即由溢流口至取样口距离,共两种H1=0.9m,H2=1.2m.每根沉淀柱上设溢流管、取样管、进水及放空管.

(2)配水及投配系统包括钢板水池、搅拌装置、水泵、配水管、循环水和计量水深用标尺,如图3所示.

(3)计量水深用标尺,计时用秒表.

图3颗粒自由沉淀静沉实验装置

(4)玻璃烧杯,移液管,玻璃棒,瓷盘等.

(5)悬浮物定量分析所需设备有万分之一天平、带盖称量瓶、干燥皿、烘

箱、抽滤装置、定量滤纸等.

(6)水样可用燃气洗涤污水,轧钢污水,天然河水或人工配制水样.

四、实验步伐及记录

(1)将实验用水倒人水池内,开启循环管路阀门2用泵循环或机械搅拌装置搅拌,待池内水质均匀后,从池内取样,测定悬浮物浓度,记为C0值.

(2)开启阀门1、3,关闭循环阀门2,水经配水管进入沉淀柱内,当水上升到溢流口并流出后,关闭阀门.

(3)向沉淀柱内通人压缩空气将水样搅拌均匀.

(4)记录时间,沉淀实验开始,隔2、5、10、15、20、30、40、60min由取样口取样,记录沉淀柱内液面高度.

(5)观察悬浮颗粒沉淀特点、现象.

(6)测定水样悬浮物含量.

(7)实验记录用表见表1.

表1颗粒自由沉淀实验记录表

静沉时间(min)

滤纸编号

滤纸重(g)

取样体积(ml)

滤纸+SS重(g)

水样SS重(g)

C0(mg/L)

沉淀高度H0(cm)

0

1

1.1926

10.00

1.2202

0.0276

2760

1.200

2

2

1.2100

10.00

1.2362

0.0262

2620

1.185

5

3

1.2248

10.00

1.2442

0.0194

1940

1.170

10

4

1.1925

10.00

1.2062

0.0137

1370

1.155

15

5

1.2073

10.00

1.2172

0.0099

990

1.140

20

6

1.2041

10.00

1.2102

0.0061

610

1.125

30

7

1.2246

10.00

1.2292

0.0046

460

1.110

40

8

1.2024

10.00

1.2062

0.0038

380

1.095

60

9

1.3381

10.00

1.3402

0.0021

210

1.080

(1)向沉淀柱内进水时,速度要适中,既要较快完成进水,以防进水中一些转重颗粒沉淀,又要防止速渡过快造成柱内水体紊动,影响静沉实验效果.

(2)取样前,一定要记录柱中水面至取样口距离H0(以cm计).

(3)取回时,先排除取样管中积水再取样,每次约取300~400ml.

(4)测定悬浮物时,因颗粒较重,从烧杯取样要边搅边吸,以保证两平行水样的均匀性,贴于移液管壁上的细小颗粒一定要用蒸馏水洗净.

五、功效整理

(1)实验基本参数整理

实验日期:

2017.4.15水样性质及来源污水厂

水温:

20℃原水悬浮物浓度C0(mg/L)

绘制沉淀柱草图及管路连接图.

(2)实验数据整理

将实验原始数据按表2整理,以备计算分析之用.

表2实验原始数据整理表

沉淀高度(cm)

1.200

1.185

1.170

1.155

1.140

1.125

1.110

1.095

沉淀时间(min)

0

2

5

10

15

20

30

40

60

实测水样SS(mg/L)

2760

2620

1940

1370

990

610

460

380

210

计算用SS(mg/L)

2760

2620

1940

1370

990

610

460

380

210

未被去除颗粒百分比Pi

1

0.9493

0.7029

0.4964

0.3587

0.2210

0.1667

0.1377

0.0761

去除颗粒百分比

颗粒沉速ui(mm/s)

10.0000

3.9500

1.9500

1.2833

0.9500

0.6250

0.4625

0.3042

表中分歧沉淀时间ti时,沉淀柱内未被去除的悬浮物的百分比及颗粒沉速分别桉下式计算,未被去除悬浮物的百分比:

式中,C0——原水中SS浓度值(mg/L)

Ci——某沉淀时间后,水样中SS浓度值(mg/L)

(3)相应颗粒流速

(mm/s).

(4)以颗粒沉速u为横坐标,以P为纵坐标,在普通直角坐标纸上绘制P

与u关系曲线.

(5)利用图解法列表(表4-3)计算分歧沉速时,悬浮物的去除率.

表3颗粒去除率η计算

序号

u0

P0

1-P0

△P

us

us·△P

∑(us·△P)

∑(us·△P)/u0

η=(1-P0)+∑(us·△P)/u0

1

2

10.0000

0.0507

10.0000

0.5072

3.2935

0.3293

0.3801

3

3.9500

0.2464

6.9750

1.7185

2.7862

0.2786

0.5757

4

1.9500

0.2065

2.9500

0.6092

1.0677

0.1068

0.6104

5

1.2833

0.1377

1.6167

0.2226

0.4585

0.0458

0.6872

6

0.9500

0.1377

1.1167

0.1537

0.2359

0.0236

0.8026

7

0.6250

0.0543

0.7875

0.0428

0.0822

0.0082

0.8416

8

0.4625

0.0290

0.5438

0.0158

0.0394

0.0039

0.8663

9

0.3042

0.0616

0.3833

0.0236

0.0236

0.0024

0.9263

(6)根据上述计算结果,以η为纵坐标,分别以u及t为横坐标,绘制η与u、η与t关系曲线.见图3,4,5.

六、思考题

(1)自由沉淀中颗粒沉速与絮凝中沉淀颗粒沉速有何区别?

自由沉淀和絮凝沉淀的沉淀条件分歧,以致他们的沉速存在区别.自由沉淀过程中,颗粒彼此没有干扰,只受到颗粒自己在水中的重力和水流阻力的作用,匀速下沉,下沉速度与沉淀高度无关且沉淀过程颗粒的物理性质(如颗粒年夜小、间隔等)不发生改变.絮凝沉淀过程中,颗粒由于相互接触絮凝而改变年夜小、形状和密度,沉淀过程中轨迹呈曲线.

(2)绘制自由沉淀静沉曲线的方法及意义.

本实验通过丈量分歧沉淀时间所对应的悬浮物浓度和沉淀柱高度,算出每个沉淀时间所对应的颗粒沉速u和未被去除颗粒百分比P,绘制P-u关系曲线图.由P-u关系曲线图算出积分

再通过公式

求得悬浮物去除率η,从而可以绘制η-u、η-t关系曲线图.

通过绘制自由沉降曲线,可以了解颗粒自由沉淀的自由沉淀规律和特点,沉淀效果,认识颗粒自由沉淀过程中沉淀时间、颗粒沉速及悬浮物去除率之间的关系,为实际工程应用中沉淀池的设计作理论指导.

(3)沉淀柱高分别为H=1.2m、H=0.9m,两组实验功效是否一样,为

什么?

因为自由沉淀的沉速与沉淀高度无关,因此,沉淀柱高度分歧,所得实验结果是一样的.

(4)利用上述实验资料,按下式计算去除率η:

计算分歧沉淀时间t的沉淀效率η,绘制η与t、η与u静沉关系曲线,并和上述整理结果加以对比与分析,指出上述两种整理方法结果的适用条件.

图3P与u关系曲线

图4η与u关系曲线

图5η与t关系曲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