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劳动力配置习题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53334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劳动力配置习题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宏观劳动力配置习题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宏观劳动力配置习题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宏观劳动力配置习题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宏观劳动力配置习题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劳动力配置习题doc.docx

《宏观劳动力配置习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劳动力配置习题doc.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劳动力配置习题doc.docx

宏观劳动力配置习题doc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

1、宏观劳动力配置作为劳动经济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心任务是研究()的有效配置问题。

A

A、劳动力资源

B、物质资料

C、社会劳动力

D、人力资源

2、宏观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一个重要的(A)问题。

济治会展经政社发、、、、ABcD

3、系统是由若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A)o

A、有机集合体

B、有机混合体

C、有机组合体

D、有机统一体

4、实证分析方法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回答(A)的问题

A、是什么

B、为什么

C、怎么样

D、于什么

5、规范分析方法是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评价经济主体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好坏、制度和政策的交往经高低,它所回答的是(A)的问题。

A、应该是什么

B、是什么

C、怎么样

D、于什么

二、多项

1、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研究范围也包括从(B)的角度研究劳动力资源配置变化规律。

A、产业结构

B、地区发展

C、国家发展

D、国际视角

2、具体来看,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儿个方面(AB)。

A、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自然规律

B、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

C、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社会规律

D、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发展规律

3、与劳动经济学其他科目相比较,宏观劳动力配置问题的特殊性在于(ABCD)

A、社会性

B、经济性

C、变动性

D、相对稳定性

4、系统是由若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

它具有(ABCD)的特点。

A、集合性

B、相关性

C、目的性

D、环境适应性

5、宏观事动力是研究劳动力资源在(ABC)间的配置。

A、产业

B、行业

C、地区

D、社会

6、从宏观劳动力配置的角度看,它具有以下特征(ABCD)o

A、综合性

B、整体性

C、定量性

D、最优化

第二章宏观劳动力配置原理

一、单项

1、关于劳动力这一概念,通常有三种解释,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含义是指(A)。

A、人的劳动能力

B、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C、劳动者

D、智力

2、社会经济的核心问题是(A)。

A、如何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以促进国民财富的持续增长

B、如何提高劳动就业水平促进充分就业

C、如何提高收入分配公平促进共同发展

D、如何提高产品出口促进国家外贸收入增加

3、决定了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的分配次序的是(A)

A、人类的消费次序

B、劳动分工顺序

C、劳动力资源的总量

D、劳动力资源的结构

4、市场条件下劳动力有效配置的前提条件是(A)

A、劳动力个人所有

B、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优化结合

C、生产资料个人所有

D、劳动力的产权归属问题

5、在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的情况下,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与劳动生产率成(A),劳动生产率越高,所需劳动力数()。

A、反比例,越少

B、正比例,越多

C、反比例,越多

D、正比例,越少

二、多项

1、劳动力是劳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宏观劳动力配置研究内容的中心概念。

关于劳动力这一概念通常有如下含义(ABCD)o

A、人的劳动能力

B、劳动者

C、社会劳动力

D、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要正确全面地理解劳动力的概念,要注意把握好这几个方面(ABCD)O

A、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B、劳动力存在于人体之内的

C、劳动的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D、劳动力与劳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劳动力在本质上是指(AB)o

A、人的劳动能力

B、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C、劳动者

D、社会劳动力

4、劳动力资源具有以下特点(ABCD)。

A、能动性

B、资本和自然资源的双重属性

C、价值和使用价值两重性

D、时效性

5、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有(AB)。

A、物质资源的配置

B、劳动力的配置

C、人力资源配置

D、资本配置

6、影响和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众多,将这些因素归为(ABCD)O

A、物质技术因素

B、社会因素

C、经济因素

D、自然条件

7、物质技术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主要有(ABCD)O

A、劳动手段

B、劳动对象

C、生产工艺

D、生产力布局

8、社会经济因素对劳动力的影响,主要包括(ABCD)0

A、劳动条件

B、工作环境

C、劳动组织

D、劳动态度

9、制度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有(ABCD)o

A、降低交易成本

B、提供必要的合作条件

C、提供了激励

D、制度提供规则

10、产权结构通常具有三个基本的特点是()ABCo

A、排他性

B、可转让性

C、强制性

D、收益性

11、目前影响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制度包括(ABCD)o

A、户籍制度

B、工资制度

C、社会保险制度

D、劳动就业制度

第三章我国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的历史变革

一、单项

1、针对当时的就业形势,1980年8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劳动工作会议,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A)

A、“三结全”的就业方针

B、统包统配的就业模式

C、劳动力行政调配制度

D、计划配置

2、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是

(B)o

A、1980年8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劳动工作会议

B、《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于问题的决议》

C、1979年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

D、1950-1957年的农业合作化时期

3、与城市劳动力相比,下面“农民工”具有品质特征中不正确的有(D)。

A、农村劳动力一般从事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低技术或无技术的简单劳动

B、他们与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随劳动及分配过程的结束而终止

C、农村劳动力对于失去在城市经济部门的工作机会表现出更强的适应与承受能力

D、农村劳动力劳动收入随劳动总量及劳动强度的增加递增并且弹性较少。

4、国有部门企业表现出与其体制的固有特点相适应的内部职工群体的共同品质特征。

下面这些特征中不属于共同品质特征的有(C)。

A、职工工作岗位相对长期固定但专业技能差

B、职工工资水平低且刚性化

C、职工对计划环境的逐步适应过程同时表现为职工对企业依附的减轻过程.

D、职工对计划环境的逐步适应过程表现为对市场风险厌恶的累积过程

二、多项

1、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一五”时期以后,“统包统配”的方式

靛渐正式建立起来,这种劳动力计划配置方式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有(ABCD)o

A、对全社会范围内的劳动力资源实行统包统配,

B、低工资、高福利的僵化的工资制度

C、劳动力几乎没有流动的自由

D、单一化的企业用工形式

2、统包统配的制度形式主要是为了稳定建国初期的国内局势,这种制度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端,如(ABCD)o

A、造成了待业人员对国家的过分依赖

B、不利于计划生育政策和普及义务教育的推行

C、严重束缚了就业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

D、用人单位不能根据自身需要决定所需的劳动力

3、传统劳动力配置方式的绩效的低下具体表现在(ABCD)O

A、导致用人单位人浮于事和企业富余人员的产生

B、劳动效率低下

C、阻碍了劳动者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实现集中资源加速工业化的实现

4、计划配置的特点主要有(ABCD)O

A、劳动力不表现为商品

B、劳动力要素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由计划部门统一•安排,企业和个人都没有权利进行分配

C、工资不能起到调节供求的作用

D、与粮食、布匹等产品配合使用作为取得消费品的凭证

5、1980年8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劳动工作会议,并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经。

提出了“三结合”的就业方针是指(ABCD)o

A、劳动部门介绍就业

B、自愿组织起来就业

C、自谋职业相结合

D、计划就业

6、总体来看,党史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改革了传统的就业制度,引入市场机制,在扩大就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有(ABCD)o

A、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私营个体经济,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

B、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变就业

C、坚持市场化的改方向,通过市场力量配置劳动力资源

D、劳动力市场已成为劳动力实现就业的主要渠道,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7、《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于问题的决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

新的就业管理体制正在逐步形成,主要表现在(ABCD)o

A、市场机制已成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主要力量

B、劳动力市场中介机构发展迅速,并在配置社会劳动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C、劳动力的流动范围明显加大

D、劳动力市场渐趋统一

8、总体来看改开放以来,城镇劳动力配置二元结构的特征有()ABCDo

A、劳动力配置体制的二元性

B、城乡劳动力配置的户籍壁垒

C、劳动力产业分布特征

D、工资收入调节双轨运行

9、城镇劳动力配置二元结构较长时期地滞留存在主要原因有(ABCD)O

A、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与劳动力退出障碍互为因果

B、体制内劳动力配置者的既得利益则性

C、社会保障制度改严重滞后

D、劳动力供求在总量和结构上都严重失衡

第四章劳动力流动与配置

一、单项

1、由于传统农业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低甚至等于零,所以,如果现代城市部门提供的工资高于维持生存的工资,传统农业部门的劳动供给是(B)。

A、无弹性的

B、无限弹性的

C、弹性为0

D、弹性为1

2、刘易斯劳动力转移模型的实质内容就是(C)。

A、劳动力有限供给条件下,资本主义部门的扩大和自给农业部门的缩小

B、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资本主义部门的扩大和自给农业部门的扩大

C、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资本主义部门的扩大和自给农业部门的缩小

D、劳动力有限供给条件下,资本主义部门的缩小和自给农业部门的缩小

3、刘易斯劳动力转移模型的核心是(D)。

A、产业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

B、地区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

C、行业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

D、部门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

4、托达罗模型的出发点是(C)。

A、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移民的决策,是根据收入最大化目标做出的

B、发展中国家迅速的工业化能够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吸收尽

C、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移民的决策,是根据“预期”收入最大化目标做出的

D、发展中国家迅速的工业化能够提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能力

5、根据哈里斯一托达罗模型,城乡间劳动的流动主要决定因素是(D)。

A、城乡间生活水平

B、城乡间工作环境

C、城乡间劳动程度

D、城乡间工资率

6、乔根森认为,为了使经济持续发展和避免陷入低水平均衡陷阱,工业部门积累资本是必要的。

但是,其先决条件是(B)。

A、负的农业剩余

B、正的农业剩余

C、正的工业剩余

D、负的工业剩余

二、多项

1、劳动力流动也叫(ABCD)o

A、劳动力迁移

B、经济活动人口的迁移

C、地域性迁移

D、行业性迁移

2、劳动力迁移主要形式有(ABCD)o

A、劳动力在本地更换行业

B、劳动力地域性迁移

C、劳动力行业性迁移

D、易地在其他行业就业

3、通常把劳动力流动类型分为(ABCD)O

A、岗位之间的流动

B、职业之间的流动

C、单位之间的流动

D、地区之间的流动

4、考虑到制度因素,通常根据劳动力流动决策主体的不同,还可以把劳动力的流动方式分为(ABD)o

A、以个人决策为基础的自由流动

B、以政府决策为基础的计划流动

C、以决策政府为基础的H由流动

D、混合决策型劳动力流动

5、农村劳动力转移类型有(ABC)o

A、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

B、向城镇的易地转移

C、向其他农村地区的易地转移

D、向国外转移

6、乔根森则从与刘易斯、拉尼斯、费景翰完全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农业人口的转

移问题,他的观点主要有(ABCD)O

A、农业人口,包括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费结构的变化

B、否认农业部门存在边际生产率为零和低于实际工资的剩余劳动

C、农业剩余是指农业部门产品的增长快于人口的增长

D、在农业人口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的过程中,工资水平并非固定,而是不断上升的。

7、乔根森模型假设包括(ABCD)O

A、经济系统分为现代部门和落后部门

B、落后部门的发展取决于劳动和土地,土地供给固定且边际报酬递减,不存在资本积累

C、现代部门的发展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工资和利润绝对额均呈上升趋势,但相对•比重不变,

D、两个部门的产出随时间而自动增长,这是技术进步的结果。

8、微观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包括(ABCD)o

A、直接转移成本

B、机会成本

C、心理成本

D、风险成本

9、劳动力流动的经济社会效益包括(ABCD)O

A、加速产业分工和技术的转移

B、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C、劳动力输出的出口替代效应

D、劳动力输出的产业扩张效应

10、流动人口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包括(ABCD)o

A、加大了流入地的就业压力

B、外流农村劳动力的兼业性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社会公共服务压力

D、农村劳动力外流使农村支付较高的社会成本。

第五章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

一、单项

1、造成城乡间劳动力流动的主要经济动因是(A)。

A、城乡间的差距

B、户籍制度

C、人力资本的结构

D、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

2、从总体趋势上看,城镇就业人员的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都是呈(B)趋势,乡村就业人员的相对数量总体看呈()趋势,但是乡村就业人员的绝对数量仍是庞大的。

-

A、上升,上升

B、上升,下降

C、下降,下降

D、下降,上升

3、从配置方式上看,不论农村还是城镇,根据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手段和方式划分,1949-1957年大体是(A)o

A、以市场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

B、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

C、劳动力市场逐步得到发展

D、劳动力三结合就业配置

4、从配置方式上看,不论农村还是城镇,根据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手段和方式划分,1958-1978年大体是(B)。

A、以市场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

B、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

C、劳动力市场逐步得到发展

D、劳动力三结合就业配置

5、从配置方式上看,不论是农村还是城镇,从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手段和方式上划分,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大体是(C)o

A、以市场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

B、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

C、劳动力市场逐步得到发展

D、劳动力三结合就业配置

二、多项

1、城乡间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变化趋势的特点有(ABCD)O

A、农村劳动力继续向城镇转移

B、劳动力资源继续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

C、劳动力资源继续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D、劳动力资源向经济收入高的行业和单位

2、决定劳动力资源的规模的因素有(AB)o

A、人口的数量

B、人口的结构

C、人口的质量

D、人口的分布

3、造成城乡间劳动力流动的动机越强的因素有(ABC)o

A、城乡间收入差距

B、社会保障水平

C、个人发展机会。

D、工作环境条件

第六章产业结构与劳动力配置

—*、单项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和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主要信号和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的主要杠杆的是(B)。

A、市场供求

B、价格信号

C、劳动力市场信息

D、物价水平

2、有关产业结构对就业页献的实证分析的论述中,下列选择项不正确的有(D)。

A、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制度因素对要素的配置影响较小

B、改革开放以来,从我国市场化程度来看,第二、第三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较低

C第三产业的发展,市场化的成分较高,受市场供求的影响最小、

D、产业结构对劳动力的供求、工资的决定等都是市场供求决定的

二、多项

1、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相互牵动和推动的关系,在现实经济中呈现出多方面的特征,具体有(ABCD)o

A、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打破了原有的就业结构,并产生结构性失业现象,

B、产业结构调整的范围扩大,升级速度加快

C、劳动力技能素质成为制约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

D、劳动力在地区间、部门间的流动性加强。

2、合理的产业结构首先应当满足以下要求,主要有(ABCD)0

A、能满足有效需求,并与需求结构相适应,

B、在保证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吸收较多的就业人数

C、能吸收先进技术,有利于技术进步

D、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

3、改吉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具有以下的特点(ABCD)。

A、由传统的农业国转为门类齐全、初步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

B、由偏重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发展转变为三次产业全面发展

C、由“重重工业,轨轨工业”转变为轨重工业协调发展

D、农业内部结构由片面强调“以粮为纲”转变为农林牧渔全面发展。

4、决定和影响产业间劳动力配置的因素具体包括(ABCD)o

A、城乡居民的水平

B、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

C、工资

D、价格信号

5、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不利于劳动力合理配置的问题主要包括(ABCD)O

A、低下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制约了农业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B、工业生产结构单一,技术水平较低,制约了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C、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内部发展不均衡,结构不合理,阻碍了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的转移

D、行业协调管理不力、地区产业结构雷同不利于劳动力的合理配置。

第七章农业劳动力资源配置

—*、单项

1、对社会劳动力资源在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间的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是(B)。

A、社会总人口规模

B、农业劳动生产率

C、农业政策

D、农广,品贸易

2、有关劳动力资源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受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属性的制约

B、受劳动力资源经济属性的制约

C、既受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属性的制约,也受其经济属性的制约

D、受劳动力资源社会属性的制约

3、决定农业部门规模的首要因素是(C)。

A、工资及收入水平

B、农业劳动生产率

C、社会总人口的规模和结构

D、工业化进程

4、影响劳动力就业选择的主要因素是(D)。

A、工业化进程

B、社会因素

C、农业政策

D、工资及其收入水平

二、多项

1、从劳动力派生需求的性质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然属性来看,原则上决定农业劳动力规模的因素是(AB)0

A、社会成员对农产品需求的数量,

B、社会成员对农产品需求的结构

C、社会成员对农产品需求的品种

D、社会成员对农产品需求的质量

2、影响农业部门劳动力数量变动的因素有(ABCD)O

A、农业劳动生产率,

B、工资及收入水平

C、工业化进程

D、社会因素

3、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特点主要有(ABC)o

A、劳动力市场机制成为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基础,

B、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必然的趋势,

C、离土离乡将成为重要的转移方式

D、农业劳动力的素质不断提高

4、具体来看,我国农业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变动的特点有(ABCD)

A、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总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B、农业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

C、农产品贸易不断增长,农业产业内部劳动力结构不断调整

D、劳动力市场机制成为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基础

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意义有(ABCD)。

A、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B、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C、农村劳动力流动转移将缩小收入差距

D、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6、农业剩余劳动力成功转移的重要标志和条件应当是(AC)o

A、非农产业的发展

B、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C、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D、农业的发展

7、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也可能不是顺利的,可能会受到的制约因素有

(BCD)o

A、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太多

B、生产方式的制约

C、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D、农业剩余劳动力素质低下

8、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具体措施有()ABCDo

A、提升农村劳动力资源素质水平

B、巩固和发展乡镇企业

C、建立和完着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D、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第八章工业劳动力配置

一、单项

1、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Ao

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

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构成

D、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构成

2、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B)。

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

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比例

D、不变资本和可变成本比例

3、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A)o

A、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B、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且反映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C、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变化

D、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旦反映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变化

二、多项

1、决定及影响工业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因素有(ABCD)o

A、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B、竞争和科技革命

C、工业部门的工资率

D、工业产品的贸易政策

2、我国工业部门劳动力数量变化的特点(ABCD)0

A、工业就业增长页献率波动较大,

B、中小企业对就业的页献率上升

C、工业就业增长弹性值下降

D、工业是吸纳就业能力最低的行业之一

3、中国工业就业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就业增长量有所下降,这是由多方面因素

造成的,其主要原因在于()ABCDo

A、发展战略的影响

B、技术因素

C、结构调整因素,

D、劳动力素质

第九章第三产业劳动力配置

一、单项

1、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其重要的决定因素

是(B)o

A、物质构成的变化

B、消费构成的变化

C、价值构成的变化

D、技术构成的变化

2、自来水和电力属于(B)。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

3、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属于第三产业的部门为(D)。

A、流通部门

B、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

C、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D、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