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刷卷03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重庆专用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5176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刷卷03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重庆专用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必刷卷03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重庆专用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必刷卷03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重庆专用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必刷卷03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重庆专用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必刷卷03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重庆专用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刷卷03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重庆专用解析版.docx

《必刷卷03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重庆专用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刷卷03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重庆专用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刷卷03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重庆专用解析版.docx

必刷卷03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重庆专用解析版

2021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

第三模拟

(共四个答题,试卷满分:

70分与物理共用:

12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O:

16C:

12Na:

23Ca:

40Cl:

35.5Fe:

5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科学家及其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B.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铕等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了元素周期表

D.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得出了空气中氧气的质量

【答案】D

【解析】A.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故A正确;

B.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铕等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故B正确;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了元素周期表,故C正确;

D.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D错误。

故选D。

2.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雪糕融化B.

电灯泡通电发光

C.

晾晒衣物D.

铁钉生锈

 

【答案】D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雪糕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电灯泡通电发光的过程中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晾晒衣物,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铁钉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3.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将铁钉投入竖直的试管中B.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C.

挤压胶头清洗滴管D.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答案】A

【解析】A.先将试管平放将铁钉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使铁钉缓缓滑入试管底部,不能直接将其投入竖直的试管中,以免打破试管,故A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要与桌面大约呈45°角,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B正确;

C.胶头滴管洗涤时,通过挤压胶头滴管洗涤,故C正确;

D.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必须用灯帽盖灭,故D正确。

故选A。

4.下列物质俗称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A.纯碱NaClB.干冰-H2OC.苛性钠-NaOHD.生石灰-Ca(OH)2

【答案】C

【解析】A.纯碱是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故A错误;

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故B错误;

C.苛性钠是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故C正确;

D.生石灰是氧化钙,化学式为CaO,故D错误。

故选C。

5.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上方会出现白雾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将空气中燃着的硫粉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

D.把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溶液先由无色变为黄色,一段时间后有气泡生成

【答案】C

【解析】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上方会出现白雾,是因为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和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故A正确;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故B正确;C.将空气中燃着的硫粉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故C错误;D.把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盐酸先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后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溶液先由无色变为黄色,一段时间后有气泡生成,故D正确。

故选C。

6.某高性能锂电池,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

Li+MnO2=LiMnO2,已知锂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iMnO2是氧化物   

B.此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Li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

【答案】C

【解析】A.在氧化物中只含有两种元素,LiMnO2中有三种元素,应是含氧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所以错误;

B.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反应物而不是催化剂,所以错误;

C.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该反应符合化合反应的定义和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所以正确;

D.LiMnO2中锂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x+(-2)×2=0,则x=+3价,所以错误。

7.对图中所示实验的分析合理的是()

A.甲:

可用于验证锌、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B.乙:

可依据瓷碟底部出现的炭黑证明石蜡中含有碳元素

C.丙:

压缩空气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丁:

导线触接电源后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导线被磁化

【答案】B

【解析】A.甲中,锌片能和硫酸铜反应,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铁片能和硫酸铜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但无法比较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故错误;

B.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依据瓷碟底部出现的炭黑证明石蜡中含有碳元素,故正确;

C.丙中压缩空气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错误;

D.丁中导线触接电源后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错误。

8.根据你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C.吃松花蛋时可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食醋能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

D.稀盐酸能用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因为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答案】B

【解析】A.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刺激性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B.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不是利用了洗涤剂能溶解油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吃松花蛋时可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食醋能与蛋中所含碱性物质发生反应,能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故选项说法正确。

D.稀盐酸能用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是因为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9.下列化学用语与意义相符的是()

A.N2:

表示2个氮原子   

B.Fe3O4:

表示该物质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

4

C.S2-:

表示硫元素显-2价

D.C2H5OH:

表示该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且1个分子中含9个原子

【答案】D

【解析】A.N2是氮气的化学式,可以表示氮气、可以表示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可以表示一个氮分子、可以表示一个氮分子是由两个氮原子构成的,而2个氮原子表示为:

2N,故A不合题意;

B.Fe3O4是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可以表示该物质中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

4,而不是元素的质量比,故B不合题意;

C.元素的化合价应表示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S2-表示硫离子,也可以表示1个硫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故C不合题意;

D.C2H5OH可以表示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每个C2H5OH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共含9个原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吃出营养、吃出健康”是人们普遍的饮食追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B.食用甲醛浸泡的食物会危害人体健康

C.不吃霉变或超过保质期的食物

D.微量元素对人体十分重要,必须大量服用

【答案】D

【解析】A.人体内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不符合题意;B.甲醛有毒,不能用来浸泡食物,不符合题意;C.超过保质期的食物可能发生了霉变,产生了霉菌毒素,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不吃霉变或超过保质期的食物,不符合题意;D.微量元素对人体作用十分重要,但要合理摄入,否则会引起中毒,符合题意。

故选D

11.下列肥料中,能与尿素【CO(NH2)2】加工配制成复合肥料的是()

A.(NH4)2SO4B.KCl

C.NH3·H2OD.NH4Cl

【答案】B

【解析】复合肥的定义是含有N、P、K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尿素中只含有氮元素,因此要形成复合肥需要添加P或K;A.C.D选项所代表的物质均只有N元素,无法和尿素配成复合肥,A.C.D选项错误;B选项物质含K元素,符合题意;故选B。

12.归纳与整理知识点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有效方法。

某同学整理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

②用洗涤剂除去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

③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和硬度都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

④墙内开花,墙外可以嗅到花香,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⑤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⑥生煤火炉时,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

A.2个B.3个C.4个D.5个 

【答案】A

【解析】①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故正确;

②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形成的不是溶液,故错误;

③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硬度都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熔点低,故错误;

④墙内开花,墙外可以嗅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错误;

⑤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或加快或减慢),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故错误;

⑥生煤火炉时,可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故正确。

故选:

A。

1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NaCl固体、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可以用水鉴别

B.稀盐酸、NaOH溶液、CuSO4溶液、NaCl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

C.除去铜粉中的Fe2O3,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D.除去Na2SO4溶液中的CuSO4,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答案】D

【解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温度升高、降低,NaCl固体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B.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蓝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Fe2O3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uSO4和Na2SO4溶液均能与Ba(OH)2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

D。

14.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前原溶液是饱和溶液B.n的数值是12

C.甲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是50g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答案】C

【解析】A.蒸发前的烧杯底部没有固体,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1g晶体,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5g晶体,所以蒸发前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错误;

B.蒸发前的烧杯底部没有固体,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1g晶体,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5g晶体,所以第三次蒸发10g水析出5g晶体,所以共析出11g,错误;

C.蒸发10g水析出5g晶体,则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50g甲,故甲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是50g,正确;

D.题中析出晶体是通过蒸发溶剂得到的,不能判断出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错误;故选:

C。

 

15.去除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样品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

CaCl2、MgCl2和Na2SO4。

为除去可溶性杂质,将食盐样品溶于水,依次加入稍过量的三种溶液:

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X,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搅拌、煮沸,得氯化钠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X中有三种成分

B.“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的目的只是为了除去过量的NaOH

C.除杂过程中有Na2CO3参加的化学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D.将氯化钠溶液用题图装置加热蒸发,至水分完全蒸干时停止加热

【答案】C

【解析】A.滤渣X中有四种成分,即硫酸钡、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故A说法错误;

B.“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NaOH和过量的碳酸钠,故B说法错误;

C.除杂过程中有Na2CO3参加的化学反应:

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均为复分解反应,故C说法正确;

D.将氯化钠溶液用题图装置加热蒸发,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D说法错误。

 

16.下列图像与对应叙述不相符的是(  )

A.①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

B.②表示分别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铝粉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

C.③表示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D.④表示铁和AgNO3溶液反应

【答案】B

【解析】A.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减少,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变,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完全反应后,不再改变;选项正确;B.分别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铝粉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开始是酸不足,由酸的质量决定氢气的质量,生成氢气的质量等于参与反应的酸中氢元素的质量,所以消耗相同质量的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图像中应是同一斜线,选项错误;C.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的pH逐渐减小,酸过量时,pH小于7,选项正确;D.铁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反应前后溶质的质量关系如下:

,反应中溶液的质量减小,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不再改变,选项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1分)

17.家庭或企业加工馒头、面包和饼干等食品时,常在面粉中加入膨松剂(如碳酸氢钠),蒸制或烘焙食品中产生大量气体,使面团疏松、多孔,制作的食品松软或酥脆,易于消化吸收。

阅读上面信息后,回答:

(1)信息中提供的膨松剂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碳酸氢钠是一种______________性的化合物(填“可溶”或“不溶”);

(3)碳酸氢钠能使蒸制或烘焙的食品疏松多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答案】

(1)NaHCO3;

(2)可溶;(3)2NaHCO3

Na2CO3+H2O+CO2↑

【解析】

(1)信息中提供的膨松剂是小苏打,即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

(2)由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可知,碳酸氢钠是一种可溶性的化合物。

(3)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大量二氧化碳,使蒸制或烘焙的食品疏松多孔,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

Na2CO3+H2O+CO2↑。

18.人类社会需要充足的能源,良好的环境。

(1)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能源,“可燃冰”的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属于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PM2.5是我国测定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下列措施中能降低空气中PM2.5含量的是___(填字母)。

A.化工厂加高烟囱B.禁止焚烧秸秆C.植树造林

(3)酸雨也是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酸雨的pH___5.6(填“>”、“<”或“="),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含硫煤燃烧所产生的______气体(填化学式)。

【答案】

(1)不可再生

(2)BC;<(3)SO2

【解析】

(1)可燃冰蕴藏在海底,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A.化工厂加高烟囱并不能减少污染性气体、粉尘的排放量,不能降低PM2.5含量;B.禁止焚烧秸秆,减少粉尘的释放,能降低PM2.5含量;C.植树造林可降低空气中粉尘含量,还能释放氧气,能降低PM2..5含量;故填:

BC。

(3)酸雨的pH<5.6,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含硫煤燃烧所产生的SO2气体。

19.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构成氢气的粒子是________(填“氢分子”或“氢原子”)。

(2)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粒子共表示________种元素(填数字)。

②图中粒子中,与A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_________(填“B”、“C”或“D”)。

(3)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6

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g

(4)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根据图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氢分子三或3CB2HgO

2Hg+O2↑

【解析】

(1)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则构成氢气的粒子是氢分子。

(2)①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A是硫元素,B是钠元素,C是氧元素,D是钠元素,则图中粒子共表示3种元素。

②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则图中粒子中,与A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C。

(3)A.硫是石字旁,不属于金属元素,故A不正确;

B.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由图示信息可知,质子数为16,则硫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6,故B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则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故D不正确。

故选B。

(4)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为氧化汞加热生成汞和氧气,则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为:

2HgO

2Hg+O2↑

20.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重庆市秀山县的锰资源非常丰富,锰及锰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作用是_____。

(2)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石墨具有_____可制成电极。

(3)钢铁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在潮湿的空气中铁制品容易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用稀硫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属及金属材科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①现有铁、铜、锌三种金属,请选择一种试剂_____(填化学式),通过实验证明它们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②金属钠非常活泼,在自然界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近年来对钠电池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钠制取单质钠,并产生氯气(Cl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与电解水类似)。

【答案】

(1)催化作用

(2)导电性(3)Fe2O3+3H2SO4═Fe2(SO4)3+3H2O(4)FeCl2(或FeSO4、Fe(NO3)2)2NaCl

2Na+Cl2↑

【解析】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作用是催化作用;

(2)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石墨具有导电性可制成电极;

(3)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H2SO4═Fe2(SO4)3+3H2O;

(4)①在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铁、铜、锌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锌、铁、铜,只选用一种试剂达到实验目的,因此可选用硫酸亚铁溶液(合理即可)。

Zn能与FeSO4溶液反应生成铁,说明了活动性锌>铁;铜与FeSO4溶液不反应,说明活动性铁>铜,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铁>铜;②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钠制取单质钠,并产生氯气(Cl2),化学方程式为2NaCl

2Na+Cl2↑。

21.硫酸亚铁晶体是重要的化学试剂。

传统制备方法是用铁屑与稀硫酸反应,因铁屑中含有硫、磷等杂质,与稀硫酸反应会产生刺鼻、呛人的有毒气体。

某科技小组改用铁屑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备硫酸亚铁晶体,流程如下:

(1)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

步骤②涉及到蒸发,蒸发时必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酒精灯、玻璃棒、_______________。

(3)用硫酸铜溶液代替稀硫酸制备硫酸亚铁晶体,优点是____________。

【答案】

(1)Fe+CuSO4=FeSO4+Cu

(2)过滤(3)蒸发皿(4)不产生有毒气体,安全环保

【解析】

(1)铁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2)经过操作一后得到溶液和固体,分离液体和固体的操作是过滤,故填:

过滤;蒸发中除用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还需要蒸发皿,故填:

蒸发皿;

(3)从题目中可了解到“铁屑中含有硫、磷等杂质,与稀硫酸反应会产生刺鼻、呛人的有毒气体”,而使用硫酸铜时,硫酸铜不与硫或磷反应,因此不会有有毒气体产生,安全环保,故填:

不产生有毒气体,安全环保;答案为:

Fe+CuSO4=FeSO4+Cu;过滤;蒸发皿;不产生有毒气体,安全环保。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22.下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B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3)C实验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4)D实验中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搅拌、散热;

(2)试管内产生气泡,且负极产生的气体和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

1;(3)大量晶体析出;(4)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解析】

(1)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沿着烧杯的内壁缓缓的注入水中,并且边倾倒,边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目的是为了,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

故答案为:

搅拌、散热;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分解出氢气和氧气。

而正极连接的试管产生的是氧气,负极连接的试管产生的是氢气,并且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

1。

故答案为:

试管内产生气泡,且负极产生的气体和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

1;(3)进行蒸发操作时,当观察到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就应该立即停止加热,利用余温将剩余的溶液蒸干,从而析出晶体。

故答案为:

大量晶体析出;

(4)当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应该用网罩罩住酒精灯的火焰,使火焰更为集中,使药品集中受热。

故答案为:

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23.在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中,老师让甲同学给大家表演了一个小魔术:

“清水变牛奶,牛奶变雪碧”。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