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细菌使用手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48316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合细菌使用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光合细菌使用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光合细菌使用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光合细菌使用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光合细菌使用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合细菌使用手册.docx

《光合细菌使用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合细菌使用手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合细菌使用手册.docx

光合细菌使用手册

一、光合细菌及其作用

l、光合细菌概述

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Bacteria简称PSB)属细菌的一类,有紫硫菌、绿硫菌、紫色非硫细菌和绿色非硫细菌。

我们主要介绍紫色非硫细菌,它们是兼性厌氧菌,属原核生物,光能异养型原核生物门,红色光合细菌纲,红螺菌目,红螺菌科,红假单胞菌属。

它们以光和热为能源,主要利用有机物中的碳,同化其它营养元素进行生长繁殖,是高营养、高效能、多用途的有益微生物。

光合细菌又称光养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群原核生物。

广泛分布于湖泊、海洋、土壤中,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

人类对光合细菌的认识始于19世纪30年代,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对光合细菌进行了一些基础理论研究,1987年11月在上海召开的“第一届光合细菌国际学术会议”大大推动了我国光合细菌的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也取得很大的进展。

诸多研究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在农业、环保医药等方面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现已开发的光合细菌包括l目、2亚目、4科、19属共约49种,其中应用于水产养殖中较多的是红色无荡菌科,一般以紫色非硫细菌和紫硫细菌较为普遍。

近20年来,以小林正泰(1981)、小川巅夫(1985)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学者首先把它应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并把它作为优质钙料和饵料,开展了水产、畜牧养殖等多方面实验。

取得了显著成效。

此后,我国学者亦于近年对光合细菌在水产上的应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2、光合细菌生物学特性

光合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水田、沼泽、湖泊、江海等处,主要分布于水生环境中光线能透射到的缺氧区。

光合细菌的适宜水温为15℃—40℃,最适水温为28℃-36℃。

它的细胞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高达到60%以上,其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较齐全,细胞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极为丰富,Vb2、叶酸、泛酸、生物素的含量也较高,同时还含有大量的类胡萝卜素、辅酶Q等生理活性物质。

因此,光合细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这正是它在水产养殖中作为培水饵料及作为饲料添加成分物质基础。

3、光合细菌作用原理

光合细菌在有光照缺氧的环境中能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同化二氧化碳,与绿色植物不同的是,它们的光合作用是不产氧的。

光合细菌在自身的同化代谢过程中,又完成了产氢、固氮、分解有机物三个自然界物质循环中极为重要的化学过程。

这些独特的生理特性使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显得极为重要。

在水产养殖中运用的光合细菌主要是光能异养型红螺菌科(Rhodospirillaceae)中的一

些品种,例如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anonaspalustris).在自然界淡、海水中通常每毫升含有近百个PSB菌,光合细菌的菌体以有机酸、氨基酸、氨和醣类等有机物和硫化氢作为供氧体,通过光合磷酸化获得能量,在水中光照条件下可直接利用降解有机质和硫化氢并使自身得以增殖,同时净化了水体。

除此之外,细胞内还含有碳素储存物质糖原和聚B一羟基丁酸、辅酶Q、抗病毒物质和生长促进因子,具有很高的饲料价值,在养殖业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SB在厌氧光照条件下,能利用低级脂肪酸、多种二羧酸、醇类、糖类、芳香族化合物等低分子有机物作为光合作用的电子受体,进行光能异养生长。

在黑暗条件下能利用育机物作为呼吸基质进行好氧或异养生长。

光合细菌不仅能在厌氧光照下利用光能同化CO.,而且还能在某些条件下进行固氮作用和在固氮酶作用下产氢。

另外,有些菌种在黑暗厌氧条件下经丙酮酸代谢系统作用也可产氢。

光合细菌还能利用许多有机物质如有机酸。

醇、糖类转化某些有毒物质如H2S和某些芳香族化合物等。

PSB通过生物转化,可合成无毒、无副作用且富含各类营养物质的菌体蛋白,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为养殖业提供了高质量的饲料原料。

PSB菌体中对动物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维生素B12、生物素、泛酸、类胡萝卜素、叶绿素以及与造血、血红蛋白形成有关的叶酸的含量远高于一般微生物,尤其含有人工不能合成的生物素D-异构体。

这些物质在动物机体内都具有显著生理活性在水产养殖中,养殖池按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大小由表层向底部可分为好氧区和厌氧区。

表层生物繁殖旺盛,水质一般较好,底层则积累了鱼虾的排泄物和未消耗尽的食物残料,有机质丰富,造成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氧气,导致地底层形成无氧环境,硫酸盐还原菌大量繁殖,产生对鱼虾有毒害作用的硫化氢、酸性物质等。

养殖地底层的这种环境正好是适于光合细菌生存的条件一是具有厌氧条件,二是光线通过上面覆盖的有氧水层这个光线过滤器,使光合细菌可以吸收到适宜生长的450-550pⅢ波长光。

光合细菌利用池底的鱼虾排泄物、食物残料以及有毒有害的硫化氢、酸性物质作为基质大量繁殖,提高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调节pH,并使氨氮。

亚硝酸态氮、硝酸态氮含量降低,池底淤泥蓄积量减少,有益于藻类和微型生物数量的增加,使水体得以净化。

PSB可进行光合成、有氧呼吸、固氮、固碳等生理机能,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促生长因子、免疫因子等蕾养成分,在功能上可与抗生素相媲美,并且更具有安全性,是生物工程具有前景的研究领域之一。

光合细菌制剂还具有独特的抗病、促生长功能,大大提高了生产性能,在应用方面显示了越来越巨大的潜力。

其它在净化水质、鱼虾养殖、畜禽饲养、有机肥料及新能源的开发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光合细菌培养条件

1、营养条件

光合细菌细胞体构成的元素主要有:

碳、氢、氧、氮、磷、钾、钠、镁、钙、硫和一些微量元素等,它们也是所有生物细胞构成的主要物质.一般情况下,细胞鲜重:

水占80%-90%、无机盐1%-1.5%、蛋白质7%-10%、脂肪1%-2%、糖类和其它有机物I%-1.5%。

其中干细胞含碳45%-55%,氢5%-10%、氧20-30%、氮5%-13%、磷3%-5%、其它矿物元素3%-5%o光合细菌的细胞壁具有半透性,能选择性地让一些营养元素按一定比例进入,在酶的作用下合成自己的细胞组织和裂变的新个体。

营养元素的全面和搭配的合理,是营养条件的关键。

根据这一要求,选用多种无基原料,科学配方,经特殊加工而成的。

光合细菌培养基一,基本符合光合菌的生繁殖所需的营养要求,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固状结晶体便于包装和运输,而且有2年的保质期。

用其生产菌液每毫升含有30-50亿个活体,质量明显优于市场出售的同类产品。

光合细菌培养基,是光合细菌生长繁殖所需各种营养元素的组合体。

每种原料都能得以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生产高浓度的菌液,这无论是对于用户、经销商还是厂家都有很大的益处,对在工业和农业中的推广和普吸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环境条件

有了营养全面的光合细菌培养基,只是给光合细菌提供了“食物”,还需要有适宜光合细菌生长的环境条件,才能培养出优质的菌液,环境条件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l)培养介质:

含菌量较低的清洁淡水、海水或加食盐的淡水。

从经济、实用的角度考虑,地下水含菌量低,为最佳水源;清洁的地表水也可使用:

含氯量较高的自来水应敞口放置两三天后使用;蒸馏水及纯净水固然很好,但是成本太高。

(2)酸碱度:

(pH)值:

7.5-8.5最佳(适应范围6-10)。

(3)水硬度:

PH值中性时10度以下,即调节PH值至8左右时,培养介质中的乳白色沉淀物不宜过多。

(4)温度:

25℃-34℃最佳(适应范围15℃-40℃)。

(5)光照:

3000LX-4000LX最佳,即每25千克菌液需要60瓦左右的电灯光照强度,当然太阳光最好且无需成本。

(6)透气性:

密闭培养效果最好。

(7)容器:

透明的容器或透明塑料袋。

大规模培养可用土池、水泥池等,菌液深度30厘米以下为佳。

             

 3、培养工具的消毒方法

1.加热消毒法:

利用高温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1)直接灼烧:

此法可直接把微生物烧死,灭菌彻底,但只适用于小型金属或玻璃工具的消毒。

  

(2)煮沸消毒:

一般煮沸5~10分钟,适用于小型容器、工具的消毒。

  (3)烘干箱消毒:

亦称为恒温干燥箱消毒法。

 2.化学药品消毒法:

适用在批量培养中,大型容器、工具、玻璃钢水槽和水泥池中。

  

(1)酒精:

浓度为70%的酒精常用于中、小型容器的消毒。

用纱布蘸酒精在容器、工具的表面涂抹,10分钟后,用消毒水冲洗两次即可。

(2)高锰酸钾:

按300ppm配成高锰酸钾溶液,把洗刷洁净的容器、工具放在溶液中浸泡5分钟,取出,再用消毒水冲洗2次~3次即可。

  

三、光合细菌的培育方法

采取直接购进光合细菌培养基,按照培育方法加入菌种和水,即可在3-5天时间培养出大量的合格光合细菌菌液,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每毫升含光合细菌30亿以上)。

自行培育光合细菌的方法非常简单,因而适合用户在普通家庭条件下进行生产培育。

培育光合细菌主要注意应满足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一般采取室外培育或室内培育。

由于冬季温度较低,出太阳的时候较少,使用光合细菌也相对较少,而且室内培育需要保温和补光,增加了培育成本,所以温度低的季节一般不进行培育,若低温季节确需使用光合细菌,可以在温度较好的季节增加培育量,保存光合细菌以各使用。

所以培育光合细菌普遍采用室外光培育方法。

l、室外阳光培育光合细菌

首次培育光合细菌的量,主要看我们的菌种有多少,若我们有足够的菌种,则首次培育即可进行大批量培育,但如果我们的菌种数量较少或我们的使用量本身不大,则可以使用塑料瓶等小型容器进行小批量的培育。

(1)少量培育光合细菌方法

首次培育由于光合细菌菌种数量不多,或是使用光合细菌的量不大,可以先少量培育生产或先行扩种,以后再大批量生产。

一袋光合细菌培养基可生产100公斤光合细菌,生产时光合菌菌种加入量不低于培养量的20%、食盐加入量为培养量的1.8%。

以下以培育生产100公斤光合细菌为例介绍整个培育方法。

培育100公斤光合细菌所需原料:

“鳝宝”光合细菌培养基一袋(440克)、光合细菌菌种20公斤、食盐1.8公斤、清洁水80公斤。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水为不含消毒剂、杀菌剂的清洁水源,一般采用地下水提前一天曝气即可。

如果没有地下水而采用自来水,需提前2-3天盛入容器进行曝气。

培育容器:

可用20个容积为5公斤的透明塑料桶(一般装食用油的油桶,每桶可装5公斤,清洗干净即可),或者采用7-8条鱼苗袋。

也可采用透明的装纯净水的水桶或矿泉水瓶子。

培育生产时将一袋光合菌基、20公斤菌种、1.8公斤食盐及80公斤水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分装到塑料桶或鱼苗袋中密封,置于室外阳光下培育即可。

具体做法为:

先取少量水将光合菌基一袋溶化后倒入一能盛装100公斤的容器,再取少量水将1.8公斤食盐溶化倒入其中,然后加入20公斤光合细菌菌种,最后加入清洁水直至整个培养液达100公斤,加入过释不断搅拌,让原料充分混合均匀,配好后将培养液分装到塑料桶或鱼苗袋密封培育。

将塑料桶或鱼苗袋放到室外阳光下培育,如果阳光过于强烈以致室外温度超过35℃时,应适当遮阳以降温,培育过程中每天摇动培育容器1-2次,晚上不作任何处理。

经光照培育,菌液颜色会变成粉红色,随着培育时间的加长,其颜色会逐步转变成紫红色,这个过程一般需7天左右。

产品检测:

培育完成的光合细菌是否合格从颜色、气味、PH值三个方面检测。

合格的产品颜色应该是紫红色,开盖能闻到一股特殊的臭味,用PH试纸测试其PH值应在8以上。

光亨细菌的培育时间与培育时的天气状况相关,如果天气较好阳光充足,一般7天左右即可培育完成,如果遇阴天或气温偏低培育时间会延长。

培育合格的光合细菌即可使用,也可作菌种继续扩大培育。

(2)批量光合细菌培育方法

通过陆续培育获得了一定量的菌种后,即可根据自己的使用量进行批量生产培育。

以下

以生产1000公斤光合细菌为例介绍整个培育方法。

培育1000公斤光合细菌所需原料:

“鳝宝”光合细菌培养基10袋(4400克)、光合细菌菌种200公斤、食盐18公斤、清洁水800会斤。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水为不含消毒剂、杀菌剂的清洁水源,一般采用地下水提前一天曝气即可。

如果没有地下水而采用自来水,需提前2-3天曝气。

培育容器:

批量培育光合细菌一般采用塑料袋(青贮饲料的筒状塑料袋)较为经济实用,剪取一段6米左右长度的塑料袋备用。

批量培育应选择地势平坦,阳光充足的地方。

地面最好是平整光滑的水泥地面,一定要光滑以防弄破塑料袋,如果地面粗糙,应先用尼龙袋等垫好再放培育塑料袋。

培育生产时将塑料袋一端用绳子捆牢,用一塑料桶盛装清洁水30-50公斤,往桶中加入10袋光合菌基和18公斤食盐充分搅拌溶化,然后将桶中溶液倒入塑料袋,倒入溶液的时候同时加入清洁水和光合菌种,光合菌种量为200公斤,加入水的量为800公斤,完成后将袋口捆牢,然后将培育袋两端分别提几下,让培养液混合均匀,操作时注意掌握分寸,不要弄破塑料袋为宜。

培育袋在室外阳光下培育,如果阳光过于强烈以致室外温度超过35℃时,应适当遮阳以降温,培育过程中每天摇动培育容器1-2次,晚上不作任何处理。

经光照培育,菌液颜色会变成粉红色,随着培育时间的加长,其颜色会逐步转变成紫红色,这个过程一般需要7天左右。

(3)培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a:

培育时间:

光合细菌的培育时间一般为7天左右,但如果遇到光照少或温度偏低,培育时间会延长。

很多用户反应首次培育时温度和光照都较好,但培育7天左右都还不合格,这主要是光合细菌还没有适应当地的水质,建议首次培育时可加大光合细菌菌种比例就可解决,培育合格后的菌液再生产时就正常了。

b:

培育的菌液颜色偏淡:

这主要是由于菌神加入量过少、菌种老化、杂菌过多、光照不足、温度过高或过低、水的硬度过高,将其调节正常即可解决。

c:

培育的菌液颜色变黑:

主要是气温较高的季节,刚培育好的菌液因长时间失去光照。

应及时将其移到阳光下补光,基本可以变红。

d:

培育的菌液颜色变绿:

可能是菌液中绿硫菌大量繁殖所致,建议培育时容器一定要清洗干净,更换水源采用新的菌种再行培育。

2、室内灯光培育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主要采用自然光照培育,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较容易大批量生产,所以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用量,在温度较好、光照较好的季节大量生产,以供满足生产需要。

尽量不在温度较低、光照较差的季节生产,如早春、晚秋和冬季,因在这些时候生产需要增温和补光,增加培育设施成本和能源成本,从而使培育光合细菌成本增加,进行大批量生产操作较为困难。

若在早春、晚秋和冬季温度较低时确需培育光合细菌,就应采取增温补光方式进行培育,与自然培育不同的是需要准备增温补光装置和保温设施。

增温补光装置:

一般使用白炽灯泡,灯泡功率根据生产量及当时气温而定,一般使用40w-200w不等,保证生产时温度达20℃以上40℃以下为宜。

保温设施:

培育保温装置一般采用大纸箱或自制木箱等,箱的大小据生产量而定。

培育容器:

一般采用容积5公斤的透明塑料瓶(清洗衣干净的色拉油瓶即可),便于放入纸箱或木箱中进行培育。

先按生产比例在一塑料桶中加入清洁水、光合细菌培养基、食盐和光合菌种,原料要求及配制方法参考室外阳光培育光合细菌。

加入原料后充分搅拌配制成培养液,然后将培养液装入塑料瓶,再将塑料瓶放入纸箱,在纸箱顶部吊一个白炽灯泡,然后盖好纸箱进行培育。

培育中注意观察箱内情况,若箱内温度过高或过低应及时更换灯泡,适当调节灯泡高度,以防止灯泡过低烫坏光合细菌,每天开箱将塑料瓶提出摇晃后再放入,并调换塑料瓶位置(即将中间部分调到边上),以保证菌液受光均匀。

经常检查灯泡情况,不要靠箱l太近,以防止火灾发生。

—般7天左右检查培育光合菌的颜色、PH值及臭味,培育合格即可使用,若指标未达到应继续培育。

四、培养管理

光合细菌的培养日常管理包括测试、观察和分析处理等三个方面。

1.测试

(1)搅拌:

光合细菌培养过程中必须搅拌或充气,其作用是帮助沉淀的光合细菌上浮获得光照,保持菌细胞的良好生长,每天至少摇动3次,定时进行。

(2)调节光照度:

培养光合细菌需要连续进行照明,白天可利用太阳光源培养,晚间则需人工光源照明,或完全利用人工光源培养。

人工光源一般使用碘钨灯或白炽灯泡。

一般培养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lx~5000lx之间。

(3)调节温度:

在光合细菌的培养过程中,一般在23℃~39℃均能正常生长繁殖,但如果温度过低,可以把培养容器放在箱子里,利用白炽灯炮散发的热提高箱内温度,并根据需要调整箱子的密封程度达到调节温度的目的。

(4)酸碱度的测定和调整:

为了延长光合细菌的指数生长期,提高培养基的利用率和单位水体的产量,测定和调整pH值是一项重要措施。

一般采用加酸的办法降低菌液的酸碱度,醋酸、乳酸均可使用,而最常用的是醋酸。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必须每天测定菌液的pH值,当pH值上升超出最适范围,即加酸调整。

(5)测定光密度(O.D.)值:

光密度值和细胞干重之间是近似线性关系,这种相关关系常用来测定培养物的浓度。

首先根据测定的数据画出相关的标准曲线图,然后测定菌液的光密度值,即可根据标准曲线大致估算出菌细胞的浓度。

光密度值常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通过测定菌液的光密度,可以了解光合细菌的生长繁殖情况。

  2.生长情况的观察和检查:

在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菌液的颜色及其变化来了解光合细菌生长繁殖的大致情况。

菌液的颜色是否正常,接种后颜色是否由浅迅速变深,均反映光合细菌生长是否正常以及繁殖速度的快慢。

此外,通过测定菌液的光密度值及其变化情况,能更准确地了解菌体的生长繁殖情况。

接种后,光密度值迅速加大,表示生长正常、繁殖迅速。

如果光密度值不增加以及菌液颜色不正常、出现菌体附壁等现象,说明培养效果不良。

必要时还可以通过显微镜检查,了解细菌生长情况。

  3.问题的分析和处理:

通过日常管理、检测、观察和检查,了解光合细菌的生长情况,就可以结合当时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光合细菌正常生长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影响光合细菌生长的原因很多,从内因看菌种本身是否优良,即接种的母种的质量是否优良;从外因看,不外乎是光照、温度、营养、敌害、厌气程度等方面。

五、光合细菌的保存

光合细菌生长繁殖除营养条件外,还与光照和温度有关。

温度适宜,即使光照不足,也会生长,只是速度缓慢;温度较低,即使光照充足,也很难生长甚至停止生长;温度过高,则会老化而死。

因此保存菌液,温度是关键。

成品菌液应存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15℃以下为最佳,并保持一定的光照(每天不低于2小时),这是因为光合细菌在营养、光照、温度都适宜的情况下,形成一定速度的生长态势,即“生长惯性”处在生长高峰期的光合细菌生长惯性很强,此时如果突然失去光照或光照很弱,5-10天后,会出现生长旺盛的光合细菌因光合作用失衡,而导致菌体细胞大量死亡,使菌液发黑,并有恶臭。

刚开始发黑时,施以适当光照即能缓解。

所以刚培养好的菌液应尽量降温,逐步减少光照,以减弱生长惯性。

到了生长惯性很弱或没有的时候,光合细菌就进入稳定期(保存期),此时阴凉避光保存会延长保存期,一般可保存6个月左右。

一般情况下,用户在生产过程中,对菌液的保存无须作特别处理。

气温高的季节,在阳光下培养,成熟的菌液仍置于阳光下,不必避光,保存期2-3个月,在此期间可反复培养续种,秋天气温下降后,培养好一批菌液过冬,冰冻前移至室内避光保存,保存期可达8个月左右。

光合细菌保存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高低,温度越低,保存期越长,反之越短。

在夏季高温季节,若暂时不使用,若要保存菌种,最好在中途进行适量的培育续种,这时一般用保存时间不超过3个月的菌种续种为好,然后将培育的菌液保存,或将少量菌液放入保鲜室进行长期保种。

六、光合细菌的简易提纯

“鳝宝”光合细菌培养基是不含任何有机质的纯无基配方,绝大多数细菌都不可能在此培养基中生长。

但由于光合细菌的菌体富含蛋白质,死亡的菌体也可以给一些杂菌提供生存发展的机会,因此使用本方法培育光合细菌,

只是尽最大可能避免了杂菌的入侵,但若操作不当,也有感染杂菌的可能。

如果你的菌种通过多代培育,感觉培育生长速度明显不如以前,就应考虑更换菌种或是进行菌种提纯。

l、调节PH值去除杂菌

光合细菌适宜PH值在8.0左右,在9-10的高碱度情况下仍能生长,而一般杂菌适宜的PH值在7.2-7.6左右。

若把菌液的PH值调节至9.0,杂菌难以耐受甚至死亡,而光合细菌则可以承受并能生长,这样可以筛除一部分杂菌。

2、选用优质菌种

细菌的生长繁殖一般按倍数增长,假设菌种内的杂菌含量较高,培养几次后它们在菌液中的比例不会减少,有些杂菌的生长速度较光合细菌快,比例可能还会增大。

老化的光合细菌活性较差,菌液内的有害代谢物质较多。

此时应另选浓度高、活性强、杂菌少、鲜红色的菌液。

3、加大接种量以抑制杂茵

大规模生产过程中,由于水源、容器及空气的杂菌是不可排除的,因而应加大接种量使光合细菌占绝对优势,这样才能培育出高质量的菌液。

光合细菌含量高了,还能释放抑菌酵素,抑制杂菌的生长。

正常的接种量应不低于20%-25%,在提纯菌种和续种时可将光合菌种量扩大到50%,这样培养周期短、质量好。

七、光合细菌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净化水质、防鱼病

现在泥鳅、黄鳝、四大家鱼、虾等水产养殖密度逐步加大,加上大量投喂人工饵料等,水质很容易恶化,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国水产养殖正在普遍推广光合细菌来净化水质。

光合细菌在水产上的应用是因为其具有优良的特性,光合细菌的固氮作用将水体中的游离氮气固定在自身体内,使得生态系统中的氮含量增加,这对氮限制的水体更有意义。

光合细菌能驱除水体中的小分子有机物、硫化氢等有害物质,降低池塘有机物的积累以净化水质,并能促进物质循环利用。

光合细菌能显著抑制某些致病菌的生长繁殖,达到以菌治菌的目的。

光合细菌主要靠生长繁殖来利用水体中的有机物和铵盐等来净化水质,只有当菌体达数量达到相当的规模时才能显现明显的净化效果,所以要达到较明显的净化效果需要在养殖塘提前就使用光合细菌,不要等到水体都大量出现污染情况时才使用光合细菌,否则在短期内起不到明显的净化效果。

在以往的使用中,有些养殖户反应说用了光合细菌效果不明显,这主要是其养殖水体都已经很污染了,才开始泼洒光合菌,所以刚用后没有看到水质明显变好。

实际使用时应在苗种投放池塘前7-15天,或高温季节到来前1个月左右即开始施用,成鱼养殖一般每亩每次使用光舍细菌5公斤,兑水20倍左右(即兑水100公斤)均匀泼洒,每隔10-15天泼洒一次。

光合细菌宜在晴天有阳光时使用,不宜在阴雨天天使用。

光合细菌不能与消毒、杀菌剂混合使用,养殖过程中防治病害使用了消毒、杀菌药品,一般需要5天以后才能泼洒光合细菌,所以应安排好日常防病用药与使用光合细菌的时间。

使用光合细菌后的效果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越来越明显,刚开始使用时从表面不易直观的看到使用效果,特别是水体已经较污染的情况下才使用光合细菌,使用后短时间感觉效果不明显。

要直观的判定用后是否有效,可以在使用前测下池塘水体的氨氮、溶解氧等水体指标,使用后再测试水体指标对比,就可以直观的知道水体有害物质在降低,水质在逐步变好。

光合细菌对鱼的传染病,特别是细菌和真菌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养殖过程中每隔10-15天泼洒一次,既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又起到较好的防病作用。

2、用于培育苗种

光合细菌对促进幼体生长、变态和和提高成活率都有很好的效果,一是净化水质,改善幼体的生存环境;二是作为饵料被水花苗、贝类的幼体和对虾的蚤状幼体等摄食。

从幼体破膜至出苗的整个育苗期间均可施用光合细菌,每天早晚各投一次,将光合细菌稀释后全池泼洒,或与豆浆、蛋黄等饵料混合投喂。

水花鱼苗投放后1-7天内,按5ppm(即每立方米水体5毫升)全池泼洒光合细菌,以后视水质情况适当增加。

同时以干料的4%加入豆浆中投喂.10天后在泼洒豆浆中加入5%-10%的光合细菌,每天二次。

3、作为动物性生物饵料的饵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