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交流会经验材料.docx
《诠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交流会经验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诠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交流会经验材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诠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交流会经验材料
诠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交流会材料
人本定位均衡发展
塑造优质教育新形象
前郭县额如乡小学
2008.4
人本定位均衡发展
塑造优质教育新形象
优质教育是均衡发展的教育,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的思想。
这一发展观的实质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核心是教育的民主化、公平化,也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它最主要内涵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群体的素质,办好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校在实施这一思想过程中,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为终身发展奠基”这一办学理念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点滴成果,今天就相关做法与各位共勉。
一、学校自然情况
额如乡中心小学位于前郭县前部,下辖七所村级小学和一所中心幼儿园。
现有教职工128人,教学班55个,在校学生931人.中心校教学班13个,在校生386人;村小教学班42个,在校生545人。
全乡有幼儿班8个,在班幼儿145人;全乡校舍总面积9073平方米,生均占有面积10.06平方米。
二、主要工作成绩
几年来,我们以前郭县教育局“抓规范管理、树行业形象,办优质教育”为总体目标。
确立“以人为本、为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管理意识,做到:
民主管理、情感管理、制度管理的有机结合,形成群策群力、感情凝聚、行为规范、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
工作成绩在原来比较薄弱的基础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全乡七所村小中有一所标准化村小,两所优秀村小,两所合并后正在建设中村小,2003年学校被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学校被教育局评为办学水平优秀校;2005年被教育局评为校舍建设先进校;2006年被评为松原市标准化学校和花园式单位,中心幼儿园被评为市级示范园;2007年被教育局评为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校;累累的工作硕果记录了额如乡小学前进的历程,也饱浸了广大教职工辛勤的汗水。
三、主要做法及措施
(一)让“办学理念”成为优质教育发展的航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
一所学校要树立自身的品牌,必然要具有科学的办学理念。
创办优质教育,首先要从教育思想的源头抓起,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全体师生共同提炼学校的办学思想,形成“人本化、前瞻性”的办学理念,并发展成师生共同的愿景。
积极宣传倡导学校精神,以此激励师生努力进取。
从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现实教育资源中提取有特点的基因,使之升华为学校共识的价值标准,并积淀为学校优良的教育传统和校风、教风、学风,以此引导学校、教师、学生的良性发展。
我们以此为为依据,通过学习和宣传,使“以人为本,为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在每个人心中扎根,实施在课堂上,践行在实践中。
(二)让“文化建设”成为创办优质教育的丰厚底蕴
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学校的高楼大厦和管理的规范化并不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其文化底蕴深厚程度及文明传承的历史才真正体现出其存在的全部意义,也代表着学校内涵发展的历程。
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工作
1、注重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增强学校凝聚力。
做到精神文化建设与学校办学理念相统一。
我们注重培养了教师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敢于争先的进取意识、爱岗敬业的师德风范、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
2、注重制度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的影响力
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的动力系统,又是创办优质教育的保障系统。
办学行为的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与创新,都必须依靠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它是一个不断朝着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相结合的方向迈进的历程。
在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做到了:
制度的健全、合理、体现严肃性、体现延续性、以人为本、同时又因事而宜,因人而宜。
我们用制度规范人,保证学校有一个健康的工作秩序;用制度激励人,以调动和保护教职工的积极性;用制度培育人,以增强教职工的遵纪意识、守法行为。
3、把环境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有形载体
学校环境文化是一种潜在的课程,是创办优质教育的外在表现,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对学校的环境文化进行整体规划。
坚持环境文化建设的“文化品味、人文精神和时代气息”,力求“突出特色与个性,突出人文与科学”,努力融情感陶冶、人文关怀、生命价值于其中,以适应新课程对学校环境文化生命性的要求。
我们把重点放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建设“整洁、规范、和谐、文明”的校园。
几年来,我们通过自身挖潜,协调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多方筹措资金改建新建校舍,改善办学条件。
2004年争取乡政府投入资金54万元、国拨资金30万元,新建校舍875平方米,改建校舍854平方米,学校自投1.1万元,建白钢画廊一个;;2005年争取乡政府投入资金7.6万元、硬化了中心校校园6500平方米,学校自投资金0.5万元新建105平方米自行车棚;2006年学校投入资金7.5万元、维修校围墙110延长米,新建花墙75延长米,仿古门楼两个,改建四间办公室,改装150平方米取暖设备,新建23延长米仿古画廊一个,维修中心园地面125平方米,新建操台一个,维修旧校舍200平方米,实施了“千盆花工程”及种植花草美化工程,使学校真正成为四季飘香的花园,孩子们留连忘返的乐园。
由于我们准确把握了学校文化建设方向,坚持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结合。
实现了“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个角落育人”,让“激励、关爱、和谐、文明”在整个校园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正是因为我们在近几年内通过各种途径累计投资达150余万元,使学校成为松原市标准化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向创办优质教育的目标攀援跃进。
(三)、让“教师的成长”成为创办优质教育的基石
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主要积绽者,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校的发展也失去了有形的支撑,成了空中楼阁。
在教师发展方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校本培训工作。
“抓全员培训,重骨干示范,促整体提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
一是认真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培训,一方面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到外地学习、培训,带回先进教育理念,辐射带动全体教师迅速提高,发挥骨干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采取自身挖潜,立足校本培训,学校业务领导组织骨干教师进行校级培训,再由骨干教师对村小教师进行培训;二是组织参加新课程培训,为新课改顺利实施做充分的准备。
同时组织有关专家来校进行教育教学理论讲座,并组织教师收看专家讲座和课堂教学实录等;三是鼓励教师集资购买新课改书籍,为教育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2、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我们以不同类型的教研会、读书汇报会及优质课评选活动等为平台,以各种“教学新秀”、“能手”“标兵”等评选活动为契机,开展着有成效的实战练兵与培训提高工作,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打造名师;
3、开展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
我们扎实开展了教师基本功训练活动,注重创新能力培养,重点开展好读书活动,以提高理论修养;开展教育理论竞赛活动,使教师掌握本学科课程知识结构和编排体系,以提高专业水平;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开展教科研成果展评活动,以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开展论文评选活动,以提高教师归纳、总结能力等;如今我乡小学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先进个人1人。
市级骨干教师5人,市级“三新教师”3人;县级骨干教师15人;县级“十佳教师”1人,教学标兵5人;他们占教师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是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源泉。
4、加强师德建设工作
我们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2教育局“行风建设十不准”》等相关文件精神为工作依据,制定本校的《师德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及《师德考核细则》,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
重点开展好五项活动:
一是我们制定“额如小学师德考查表”,请家长们对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和各项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使学校和教师认识到自己在学生家长们心目中的正确位置,二是要求每位教师在正确自我定位的基础上,写出个人师德查摆材料,使大家在思想觉悟及道德认识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三是开展“手拉手,献爱心”等“践行师德观”活动。
让许多家庭困难和学习困难的学习均得到老师的帮助,使他们感受到了师爱的温暖;四是开展“我最敬爱的老师”评选活动,及“我最敬爱的老师”征文活动,评选出学生最敬爱的教师,抒发孩子们对教师的热爱;五是开展“教师师德建设承诺签名活动”,当评选出的“学生最敬爱的教师”在数百双眼睛的关注下郑重的向全体学生们承诺的时候,每名教师都感受到了一种神圣、伟大和自豪,学生们则挺直了稚嫩的身板,眼中流露出幸福、感激与向往,活动在这一刻达到了高潮,师生的爱洋溢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在每个人的心中流淌和激荡。
接着教师们又在写有教师承诺内容的横幅上郑重的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活动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结束,但师生们的爱却萦绕在大家的心头,久久不能离去……
几年来,我乡小学先后有刘丽、张小丽、吕艳侠、周艳杰等教师被评为县级师德标兵,有麻田等二十余名教师被评为乡级师德标兵,在广大教师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我校优质教育的创办注入了源头活水。
(四)、让“德育活动”成为创办优质教育的快乐音符
活动是学校的生命,德育活动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它从学生的角度体现着优质教育发展的外在活力,我校德育工作已形成了“围绕主旋律,平时重点抓,常规多体现,系列创特色,科研促发展”的活动模式。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其它系列教育活动。
做到重点清、要求明、措施实,使广大的学生在广泛的阅读、吟唱中提高了思想道德觉悟。
每一次活动都能达到教育和启迪学生的目的。
2、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发挥好“心语信箱”的作用。
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并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教师,每学期开展两次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同时做好心理障碍学生信件回复工作,这是我们实施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落实人本化思想的有形载体。
3、开展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
建设一支“学为人师、行为典范”的一流班主任教师队伍。
4、扎实开展好学生文化活动。
重点开展好学生文明礼仪活动、感恩教育活动,把德育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实践好学生征文活动、音乐、美术艺术活动等,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几年来先后有近百名学生分别在各级科技艺术大赛、全县文艺汇演及国家、省、市、县各级征文活动中获奖,在学生家长中产生了极佳的口碑。
(五)、让“教学及科研工作”成为创办优质教育的动力
教育教学是学校存在的基础,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大众化、群众化、应用性的教育科研活动,就不会有真正的中小学教育的春天”。
首先我们加强了对常规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实行村小与中心校同步,抓好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核等工作;
1、强化校长周例会制度及工作反思制度,指出上周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部署下周工作。
2、强化校级领导听课、评课、深入教研等“三深入、三指导”工作。
3、强化“三清”训练,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强化课堂巡查,建立课堂巡查制度,制定巡查记录,确保教师正常授课。
5、强化常规检查,包括定期和不定期业务检查,使教学过程得到有力保障。
6、强化教师教学效果考核。
组织好质量检测、单元检测、月考和期末联考,考试之后组织好质量分析会,确保实效。
其次是全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为学校发展提供支撑点,全乡村小均有课题,围绕中心校主课题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好课题承担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课题实践能力;
二是开展好“小问题、大教研”活动,建立好教科研工作的切入点;
三是开好各种教研会、汇报会、展示会等,给教师提供展示教研成果的舞台,促进教研活动的良性发展;
四是抓好课题实施教师的课题日常实践工作,做到实施过程中实施方法的科学规范,确保课题实施的质量;
五是做好课题实施教师实践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阶段总结工作,以确保课题实践成果的积累和完善。
“十五”期间,我校在松原市教科所立项课题《小学高年级语文预、读、导、练课堂教学模式探讨实验》及在前郭县教科所立项的四项课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讨》、《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年级语文合作互动式教学方法”探究》等课题都已经全部结题。
“十一五”期间,我校已经有三项市级课题成功结题,其它两项省级课题及十余项市、县级课题正在稳步实施中。
(六)、让“特色校建设”成为创办优质教育的亮点
学校的特色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表现形式,同时它也为学校内涵的发展增添了亮丽的风景,是学校内涵的真正灵魂,创建特色化学校的途径并不简单,也不雷同,我们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1、进行准确的自身定位。
我们选择了具有自身优势的“读书与作文教学”作为学校特色创建的内容,具体做法是把“校本课程开发、读书活动、文学社团活动、校园文化专刊发行以及作文教学”等工作有机进行整合,做为特色校创建的内容,使工作线路清晰,内容集中,以点带面,全员参与,又具有实效,从而形成鲜明个性,固化并彰显出特色,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我校创建品牌的基础。
2、建立特色化的培养模式,并保持长时间的相对稳定。
首先要打好学生质量的基础,这是学校的真正品牌,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建立稳定的培养模式、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这是学校的质量承诺得以兑现的过程保障。
它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
“培养模式”是一所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
教师以校本教材为载体,以师生读书活动为辅助措施,在全乡小学范围内实施作文教学;
第二步:
每个班级每个月做到每生拿出一篇优秀作文,教师从中选出五篇加注评语并上交校雏鹰文学社;
第三步:
学校把全乡上交的作文进行第二次筛选,择优二十篇集中往各儿童报刊投稿,同时学校“雏鹰文学社”组织人员把作品在校宣传阵地上展出,另在校刊上刊载,在全乡各校发行,(报送全乡各机关);
第四步:
每学期末,各班学生作品皆汇集成册,班级间传阅,学校文学社把每月收集的作品集结成册,在全乡各校传阅。
与此相配套,学校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奖励机制,使活动的过程有章可依,措施得法,保障到位。
3、要在即定目标的指引下坚定不移的进行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它是特色校创建的保障,
(七)、让“资源优化、布局调整工作”成为“实现均衡发展、创办优质教育”的有形见证;
1、做好全乡小学教师的均衡配置,这是实施均衡发展的首要因素。
我们把教师从年龄、业务能力、家庭住址等方面进行全面衡量后配置到各村小,使全乡各校的师资水平得到均衡,使全体学生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
对于英语等学科教学,由于师资短缺,我们采取流动教学的方式进行解决,而针对师资水平不高,我们则聘请中学相关学科主管校长及优秀教师进行指导和共同管理,也使全乡学生受到平等的英语教学待遇。
2、进行有效部局调整。
由于一些村小规模过小,布局分散,教育不均衡的问题日益突出,使原本有限的教育资源尤其是教育经费分散投入,效益低下。
因此,我们把合理调整村小学校布局当作缩小乡村教育差别,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
2004年双榆村小撤并到中心校,2005年太平川村小撤并到中心校,2007年,上格村小撤并到下格,新校舍正在施工中,通过布局调整,人力、财力、物力相对集中,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3、优化资源配置。
以资源的现代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几年来,我们本着实用并适度超前的原则,以信息化建设为龙头,全面提高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努力用足用活设施资源,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装备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十五”至今为止,全乡小学用于“新老三室”建设总投资达100余万元。
在老三室建设方面:
中心校与村小平均进行投资用于“老三室”建设,累计资金达45万元;在“新三室”建设方面:
中心校投资26万元建成标准的语音室、微机室、电教室各一个,并建有远程教育网;额如村小投资7万元建有标准的电教室、微机室各一个;砖厂村小投资12万元建成电教室、微机室各一个,并上有标准的远程教育网,真正使村小教育实现了信息化;波拉户村小投资10万元建成标准的微机室、电教室及远程教育网,也实现了村小教育的信息化,我们的此项工作在全县是比较超前的。
真正实现了全乡教育与资源配置的均衡化,使中心校与村小教育实现同步进行和均衡发展。
我们在重视“高建设率”的同时也高度重视“高使用率”,做到使用全员化,充分利用好信息媒体努力开展“每周一节公开课活动”,使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得到有机整合,为全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典型经验
总结我校的前进历程,总结起来有两点经验:
一是要创办优质教育实现均衡发展,首先要有超前意识,要通过“盘活现有资源”及“争取各种外来资金”等途径来加快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以此来推动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二是要统筹兼顾,要在使每一所学校、每一个个体得到进步这一均衡发展基础上,寻求特色发展,前者是创办优质教育的根本,是人本化思想的主要体现,后者是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是当今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殷切期盼。
五、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我们在学校资源配置、整体设施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我们也清醒的意识到我们在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进展相比之下还是比较缓慢的,这是我校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因为我们抓学校建设的关键在于抓好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在于铸造学校的“精神和灵魂”,精神文化才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这样的学校才是创办优质教育的窗口。
分析我校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教师的严重老龄化,全乡小学超过五十岁以上的教师占全乡小学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再加上一些有病的教师,问题就更为严重了,师资水平不高,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这让我们感到担子很沉重,而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还仅仅限于加强校本培训和自身建设方面,还有待于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六、下一步工作设想
今后,我校的各项工作将以教育局“四个四”工作内容为基本依据,落实好“全面规范、全面提高、全面评价”的工作要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完成“普及、发展、提高”三大工作任务,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努力实现两项工作目标:
一是实现“前郭县特色校”的创建目标;二是全乡六所村小全部实现“优秀村小”和“标准化村小”的创建目标。
前郭县额如乡小学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