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范文四群教育调研报告16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4360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范文四群教育调研报告1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专题范文四群教育调研报告1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专题范文四群教育调研报告1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专题范文四群教育调研报告1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专题范文四群教育调研报告1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范文四群教育调研报告16篇.docx

《专题范文四群教育调研报告1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范文四群教育调研报告16篇.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范文四群教育调研报告16篇.docx

专题范文四群教育调研报告16篇

[专题范文]四群教育调研报告16篇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

(一):

  自我局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严格要求机关干部深入乡村,作民情调研。

  一、乡情概况

  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

末,全乡总人口9924人,其中农业人口9713人。

全乡总耕地面积有亩,其中旱地亩,水田亩,全乡粮食总产量吨,人均有粮公斤,经济总收入139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1414元。

全乡农业生产值完成2145万元。

  二、村基本状况

  乡村地处乡政府东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公里、县城23公里,从村委会到国道为土路,交通方便。

总人口2869人,其中农业人口2783人,下辖21个村民小组。

全村国土面积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气温摄氏度,年降水量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桐油、漆树、核桃等农作物及经济林木。

全村有耕地面积亩,人均耕地面积亩,截止目前,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

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

  该村设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40名,均为少数民族党员,其中男性-1-34名,女性6人。

团支部1个,团员76人。

目前在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区外出务工人员23人。

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的帮扶下,该村粮食增产、经济收入逐年增多,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据调查,单个农户家庭年总经济收入最高达10000元,最低仅有840元,两极分化严重。

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核桃、漆树等为主要经济,由于受气候、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村85%的农户居住在山顶和半山腰一带,不适应种植水稻,养殖业方面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绝大多数村民仅仅依种植几分田地、几棵核桃树、漆树,养几头猪鸡来维持生活。

  三、农村低保工作开展状况

  农村低保工作是一项关注民生、为民解困的重要工作,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各项涉农惠农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全国各地贫民百姓得到了实惠,基本生活有所改善,全县贫困人口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发展迅速。

  据调查了解,目前,乡村已享受农村低保人数达1563人,其中老年人219人,学生104人,残疾人296人,贫困老党员。

21人,其他人员944人。

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占该村总农业人口的56%。

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的社会稳定。

  建立农村低保公示制度。

在申请审批享受农村低保户过程中,村委会主要做到了几方面工作:

  一是严格农村低保申请审批制度。

村委会及时成立由村支书、主任、副主任、村民小组组长组成的工作组,透过调查了解家庭人口基本状况及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做好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对象产生、低保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工作。

  二是及时传达省、州、县农村低保有关政策,通报全村农村低保人数及相关工作状况,共同分析研究当前村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低保实施办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等相关办法和、细则,村委会加强对低保制度的落实,本着“本人申请、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组审定上报、张榜公示、政府审核、民政审批”的农村低保工作方式,认真做好该村农村低保工作,构成了农村低保工作职责制度。

  加强低保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

自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村加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坚持舆论先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村干部透过办宣传栏、贴标语、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把实施农村低保工作的目的、资料、方法步骤、工作程序、资金发放和管理等讲明讲透,做到农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晓。

86.

  据了解,村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专项宣传农村低保相关政策,召开了2次会议,重点动员青年群众用心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参加会议人数达1593人次,印发宣传涉农惠农政策资料500余份。

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坚持原则,规范低保工作程序。

按照县民政局及低保实施办法和工作细则,村坚持动态管理、区别对待、分类施保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低保对象范围,以户为单位,深入调查了解家庭收入,认真核定家庭收入,严格审核审批程序。

  对贴合享受的对象,在本村范围内进行为期7天的张榜公示,公示后无重大异议的,由村委会造册登记并报送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乡政府提出审核意见并张榜公示后报县民政局审批,县民政局审批同意后,经所在村委会再次向社会张榜公示。

  确认无重大异议的,发给由省民政厅统一印制的《云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后方可领取农村低保金。

在低保金发放过程中,乡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到村委会进行集中发放,这样,确保低保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保障。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

(二):

  四群教育民情调研报告材料:

  自我局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严格要求机关干部深入乡村,作民情调研。

  一、乡情概况

  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

末,全乡总人口9924人,其中农业人口9713人。

全乡总耕地面积有亩,其中旱地亩,水田亩,全乡粮食总产量吨,人均有粮公斤,经济总收入139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1414元。

全乡农业生产值完成2145万元。

  二、村基本状况

  乡村地处乡政府东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公里、县城23公里,从村委会到国道为土路,交通方便。

总人口2869人,其中农业人口2783人,下辖21个村民小组。

全村国土面积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气温摄氏度,年降水量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桐油、漆树、核桃等农作物及经济林木。

全村有耕地面积亩,人均耕地面积亩,截止目前,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

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

该村设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40名,均为少数民族党员,其中男性-1-34名,女性6人。

团支部1个,团员76人。

目前在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区外出务工人员23人。

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的帮扶下,该村粮食增产、经济收入逐年增多,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据调查,,单个农户家庭年总经济收入最高达10000元,最低仅有840元,两极分化严重。

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核桃、漆树等为主要经济,由于受气候、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村85%的农户居住在山顶和半山腰一带,不适应种植水稻,养殖业方面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绝大多数村民仅仅依种植几分田地、几棵核桃树、漆树,养几头(只)猪鸡来维持生活。

  三、农村低保工作开展状况

  农村低保工作是一项关注民生、为民解困的重要工作,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各项涉农惠农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全国各地贫民百姓得到了实惠,基本生活有所改善,全县贫困人口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发展迅速。

据调查了解,目前,乡村已享受农村低保人数达1563人,其中老年人219人,学生104人,残疾人296人,贫困老党员21人,其他人员944人。

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占该村总农业人口的56%。

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的社会稳定。

  

(一)建立农村低保公示制度。

在申请审批享受农村低保户过程中,村委会主要做到了几方面工作:

一是严格农村低保申请审批制度。

村委会及时成立由村支书、主任、副主任、村民小组组长组成的工作组,透过调查了解家庭人口基本状况及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做好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对象产生、低保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工作。

二是及时传达省、州、县农村低保有关政策,通报全村农村低保人数及相关工作状况,共同分析研究当前村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低保实施办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等相关办法和、细则,村委会加强对低保制度的落实,本着“本人申请、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组审定上报、张榜公示、政府审核、民政审批”的农村低保工作方式,认真做好该村农村低保工作,构成了农村低保工作职责制度。

  

(二)加强低保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

自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村加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坚持舆论先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村干部透过办宣传栏、贴标语、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把实施农村低保工作的目的、资料、方法步骤、工作程序、资金发放和管理等讲明讲透,做到农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晓。

据了解,村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专项宣传农村低保相关政策,召开了2次会议,重点动员青年群众用心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参加会议人数达1593人次,印发宣传涉农惠农政策资料500余份。

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坚持原则,规范低保工作程序。

按照县民政局及低保实施办法和工作细则,村坚持动态管理、区别对待、分类施保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低保对象范围,以户为单位,深入调查了解家庭收入,认真核定家庭收入,严格审核审批程序。

对贴合享受的对象,在本村范围内进行为期7天的张榜公示,公示后无重大异议的,由村委会造册登记并报送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乡政府提出审核意见并张榜公示后报县民政局审批,县民政局审批同意后,经所在村委会再次向社会张榜公示。

确认无重大异议的,发给由省民政厅统一印制的《云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后方可领取农村低保金。

在低保金发放过程中,乡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到村委会进行集中发放,这样,确保低保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保障对象手中,同时,方便了低保户。

  (四)按时足额发放低保资金。

县级民政部门下拨那粗低保资金后,由乡民政办负责造册登记、逐户发放应享受保障资金,发放状况按月向县民政局汇报,并核销相关发生业务账务。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由于该村村民居住在山腰半山腰,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还有相当一部

  分尚未享受到农村低保待遇。

二是全村生产资料少,林果地少,耕地面积少,现有人均旱地面积仅为亩,没有可耕种的水田。

加强发展种植业存在必须的困难,由于缺乏管理潜力,全村的养殖业发展态势不明显。

三是进村路面为土路,汛期开车进不了村,需要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有待加强整治;四是保障标准偏低,农民群众生活改善不明显。

在实际工作中,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般是透过贫困线来确定的。

我县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840元,即每人每月70元。

从目前的物价上涨状况看,这点资金只能够买点粮食,买肉类和植物油等生活必需品就显得比较困难。

农村群众在没有相对稳定的经济的状况下,这样低的保障标准是很难维持一个农村居民的基本生存需求。

  五、几点推荐

  

(一)、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按时足额发放低保资金;同时,县级民政部门正确引导农村低保工作,并督促指导好相关工作;

  

(二)、推荐林业、农业部门帮忙解决实际困难,加大核桃、漆树、草果、黄连等树苗的供应和扶持力度。

  (三)、推荐结合实际,加强农村低保工作调研,适当增加享受农村低保名额。

  (四)、加强做好思想工作,用心协调劳动保障部门,帮忙联系务工场所,正确引导和输送外出务工人员,每年能够至少安排20~30名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三):

  四群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凤庆县教育局yZy

  根据凤庆县教育局四群办的安排,四群工作我的挂钩联系点是大寺乡德乐村鸡街小组,具体负责挂钩5户农户,联系10户农户,我于2012年3月2日,4月10日和5月19日三次前往鸡街小组开展四群工作,共走访了13户挂钩联系户,其中杨文贵户和杨文生户因常年在外地打工没有联系到。

一、大寺乡德乐村鸡街小组基本状况

  大寺乡德乐村鸡街小组位于大寺、江北和县城交界地段,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东与德乐村小河边组接壤,南与德乐村左家小组接壤,西与德乐村兴华小组接壤,北与德乐村大坝小组接壤,占地约1平方公里,海拔约2100米,共有48户人家,192人。

耕地面积:

水田70亩,旱地15亩,林地600亩,核桃400亩,茶叶500亩。

总收入约147万元,人均年收入约5100元。

二、鸡街小组挂钩联系农户基本状况

  调研的鸡街小组13户,耕地面积较少,产业结构单一,大多数农户是以种茶叶、核桃和打零工为生,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从鸡街小组产业发展模式来看:

因人多地少,种植模式单一,加之大多数核桃还没有挂果,还没有进入投产期,茶叶近几年市场价格波动大,大多数农户不从事养殖业,除极少数农户从事建筑和运输外,大多数农户经济较为单一,生活稳定方面还受必须影响。

  从基础设施方面来看:

鸡街小组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整个小组的连接到通县油路的主干道已经修通,并且已经硬板化,大多数农户出行便利,有2户农户有汽车,大多数农户家都购置了摩托车。

  从居住条件来看:

调研的13户农户中有9户已经建起了砖混结构的住房,仅有4户农户还是土木结构,说明近几年鸡街小组农户的居住条件已经大为改善。

  下表是调研的13户农户的基本状况:

  三、做好下步四群工作的几点思考

  1.加强挂钩联系农户综合素质的提高,尽力做好文化帮扶工作。

从调研联系户的文化程度便能够看出,大多数属小学文化,水平较低,农户整体素质不高。

因此,要思考筹在鸡街小组开展科技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贫困农户的文化素质,有利于对农户进行文化培训和扫盲,尤其对农户进行科技培训,帮忙农户实行科学种茶叶,科学种核桃,适合条件的要用心发展养殖业,多渠道增加收入。

引导农户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之路,以项目带动来促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助农增收致富。

2.用心鼓励挂钩联系农户改建危房,提高挂钩联系农户生活条件。

  鸡街小组仍然有4户农户居住在危房中,在进行扶贫决策和帮扶时,要思考到农户的生存问题和居住条件改善问题,把解决

  危房问题放在首位,用心协调部分新农村建设资金资助,鼓励农户建房。

  3.发展扩大种植业和养殖业,多渠道增加挂钩联系农户收入。

从调查状况看,鸡街小组仅靠种植茶叶和核桃只能维持生存,不能更多的增加收入,今后还务必大力发展养殖业。

  ⑴在现有条件下茶叶、核桃种植已有必须种植基础,能够扩大种植面积。

还能够种植有政府扶持经济作物(如烤烟等)。

⑵要充分利用鸡街小组山地较多的优势,毗邻马庄村养鸡场的有利条件,用心发展养鸡产业,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条件,加盟大力发展养殖业,增加农户收入。

  ⑶另外鸡街小组还能够借鉴德乐村里养猪大户经验,鼓励农户多养猪,借助政府的相关政策,调动农户养猪的用心性,增加收入。

  我透过几次的进村入户访民情、田间地头感民生的村情民情调查研究,受到了很深刻的教育,也引发了一些思考,我将本着进一步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困难、帮忙群众致富、维护群众利益来做好下一步的四群工作。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四):

  根据校园“四群教育”工作的安排,我负责我校的王娟、邓娟、刘依婷、李茂彩、辛传娟、王娟五位学生的民情联系工作。

为了保证“四群教育”工作任务能及时有效地完成,能更好地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让她们能安心学习,我在第二阶段的民情工作中采取了入户家访的形式深入挂钩学生家中,调查走访群众,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经济等状况,倾听家长及学生的心声。

  

(一)、入户家访基本状况

  为了保证第二阶段民情工作的顺利开展,能查找到学生所面临困难的根源,以便更好地为他们排忧解难,我采取深入挂钩学生家中进行家访,了解到了如下一些学生家庭基本状况。

  1、刘依婷家的基本状况

  

(1)、家庭成员

  母亲:

查天珍,43岁,高中文化,在家务农。

  父亲:

刘孝金,42岁,初中文化,在外打工。

  外公:

李昌祥,72岁,小学文化,在家务农。

  外婆:

李家琼,68岁,小学文化,在家务农。

  小弟:

刘有力,12岁,就读小学。

  

(2)、家庭经经济收入状况

  家庭的收入主要靠父亲外出打工,以及母亲、外公、外婆在家务

  农,变卖农作物、家禽、家畜收入。

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玉米,年人均粮食收入为9袋(约700市斤),年人均收入为800元左右。

  (3)、养殖状况

  牛1头,鸡18只,猪6头,狗1只。

  (4)、住房状况:

1间(3小隔)土墙瓦房。

  2、邓娟家的基本状况

  

(1)、家庭成员

  母亲:

邓廷仙,41岁,小学文化,在家务农。

  父亲:

邓金刚,49岁,小学文化,在家务农。

  爷爷:

邓文玉,80岁,小学文化,在家务农。

  奶奶:

邓文良,78岁,小学文化,在家务农。

  小弟:

邓付瑞,14岁,就读初中。

  

(2)、家庭经经济收入状况

  由于爷爷奶奶年迈多病,家庭的收入主要靠父母外在家务农,变卖农作物、家禽、家畜收入。

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玉米,经济作物有少量的茶叶、八角,年人均粮食收入为10袋(约800市斤),年人均收入为1000元左右。

  (3)、养殖状况

  牛2头,鸡26只,鸭10只,猪4头。

  (4)、住房状况:

1间(3小隔)土墙瓦房。

  3、李茂彩家的基本状况

  

(1)、家庭成员

  母亲:

邓天会,39岁,小学文化,外出打工。

  父亲:

李元福,41岁,小学文化,外出打工。

  小弟:

李茂发,14岁,就读初中。

  

(2)、家庭经经济收入状况

  由于居住在偏僻的边疆贫困地区,农作物收成不好,靠务农难以养家糊口,更不用说还要供小孩读书。

因此,父母一人长年在外打工,田地荒芜,两个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经济收入主要是靠父母外出打工,年人均收入6000元,每月开支下来已所剩无几。

  (3)、养殖状况

  牛1头,鸡20只,马1匹,猪2头。

  (4)、住房状况:

砖混平房1间,土墙瓦房1间。

  4、王娟家的基本状况

  

(1)、家庭成员

  外公:

王定友,61岁,高中文化,在家务农。

  外婆:

姚盛美,62岁,小学文化,在家务农。

  舅舅:

王乾仿,36岁,大专文化,乡村教师。

  舅母:

侬光兰,30岁,大专文化,乡村医生。

  表弟:

王镭涵,6岁,就读小学。

  

(2)、家庭经经济收入状况

  由于家住边疆地区,农作物收成不好,所收粮食基本能够糊口,很少用于变卖。

种植农作物主要靠年迈的外公、外婆,很是辛苦。

家里的主要收入是舅舅、舅舅的工资收入,舅舅身体有病,还要供两个

  孩子读书,也不容易。

经济收入在年人均6000元左右。

  (3)、养殖状况

  牛1头,马1匹,鸡35只,猪5头,狗1只。

  (4)、住房状况:

砖混平房1间,土墙瓦房1间。

  5、辛传娟家的基本状况

  

(1)、家庭成员

  父亲:

辛永成,38岁,初中文化,在外打工。

  母亲:

胡志清,37岁,小学文化,在外打工。

  奶奶:

杨秀金,80岁,小学文化,在家务农。

  小弟:

辛传杰,14岁,就读初中。

  

(2)、家庭经经济收入状况

  由于家住偏僻山区,粮食作物收成不好,年人均有粮为300斤,基本够吃。

因此,经济收入主要靠父母外出打工所得。

妈妈生病做手术割了一个肾,做不了重活,外出打工的工资很低。

父母外出打工的收入主要是用于生活的各项开支及供姐弟俩上学所用。

父母外出打工每年可挣2万元左右,但开支后所剩无几。

由于给妈妈治病,目前还欠下3万元的债。

  (3)、养殖状况

  牛1头,鸡10只,猪2头。

  (4)、住房状况:

1间(3小隔)土墙瓦房。

  

(二)、存在的问题

  1、经济收入低。

由于这些农户居住在偏僻的边疆贫困地区,农

  作物收成不好,靠务农难以养家糊口,更不用说还要供小孩读书。

而外出打工的,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务工也只是吃力气饭,挣不了几个钱。

  2、家庭负担重。

大部分家庭都要供养年迈多病的父母,还要承担两个孩子的学习费用、生活费用,因此,负担重,生活压力大。

  3、家长与学生缺乏沟通。

由于大多数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把孩子丢给父母管理,这样的隔代教育方式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由于家长很少有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导致好多学生性格古怪,学习、生活上出现懒散的现象。

  (三)、解决学生家庭中存在问题的几点推荐

  1、针对学生家长无论是务农还是打工收入都低的现象,我认为除了地理环境所限制外,还有一个更为主要的原因是家长的文化水平太低,因此,要想收入高,提高知识水平是关键。

我推荐家长能够参加一些培训,例如参加我校开展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就是一个很好的提高知识技能,提高经济收入的培训。

  2、我国的农村政策起来越好,我推荐有关政府部门应及时落实优惠的农村政策,如:

低保、困难补助、农村养老保险等,以减轻农民的负担。

  3、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细心关心呵护,家长就应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减少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方法能够是多种多样的,如:

面谈、电话联系、写信、网聊等。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五):

  四群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自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根据县委、政府安排,结合工作和我局”四群”教育工作挂钩村水乡镇菖蒲塘村实际,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严格要求,透过驻村工作,深入挂村联系村组,采取形式多样,入寨串户,走访党员干部、群众,做好民情调研。

现根据菖蒲塘村的实际,概述如下:

  一、菖蒲塘村的发展现状

  基本概貌:

菖蒲塘村属水乡镇较偏山区村之一,位于水乡镇西南方向,东邻五福、南邻袁家、西与何元乡的石头寨村接壤、北邻甸头;村委会距水乡镇政府所在地14公里,距离施姚公路6公里。

2012年底,全村共有11个生产小组,有390户共1705人,以汉族人口为主,经济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济林果种植等,人均纯收入2542元,居全镇第12位,是典型的贫困村之一。

  2012年全村粮食总播种面积3216亩,总产万公斤。

其中小春1600亩,总产万公斤;大春1616亩,总产公斤,其中水稻250亩,产量万公斤,玉米1220亩,产量万公斤。

种植烤烟589亩,产量万公斤;蔬菜200亩,产量2万公斤;茶园360亩,干茶总产量万公斤;核桃1820亩,产量万公斤。

  今年2013年烤烟合同面积868亩,预计产量万公斤,有103户种烟户,目前烤烟种植面积已经落实,正在进行烤烟中耕管理,由于进入雨季后多阴雨寡照天气,烤烟病害较多,将根据实际状况进行杀虫除害耕作管理。

  特色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在镇党委、政府大力扶持下,菖蒲塘村充分挖掘山区特色潜力,做活了”山上”,经济林果已构成必须规模。

目前,全村有林面积10690万多亩已种植经济林果2340余亩,森林覆盖面积到达70%。

  基础设施:

水乡镇至菖蒲塘公路是村民运输的唯一通道。

100%自然村庄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信号履盖率为90%,电视卫星接收设备齐全。

  农村政策有效落实:

贴合政策允许的老、弱、病、残等丧失劳动潜力的人,透过民政部门给予每人每月发放40-45元低保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2012年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参合率达%。

透过多年努力,校园的素质教育不断得到提高,村小学共有教职工26名、学生328多名。

在村民重视后代教育同时,农村生育观念逐年转变。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状况:

2012年菖蒲塘村党支部狠抓自身建设建成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作风扎实、群众信服的干部队伍,坚持按照”五个好”来把党组织建设好。

始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礼貌,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工作目标,大胆谋划发展壮大农村群众经济、带领群众早日致富。

2013年上半年,全村共有党员36个,其中妇女党员2名,党员文化程度都在初中以上,平均年龄35岁。

开展农村党员各类培训2次,共有58人次参加。

  二、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对照扶贫开发目标及建设新农村的要求,认真分析贫困村在开展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和困难。

  贫困的现状、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基础设施较差,经济基础薄弱,农民增收困难,水利资源缺乏;

  在”生产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项经费投入较少,产业结构规划不合理,缺乏长效机制;

  在”乡风礼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文化知识水平偏低,娱乐设施较少,文化建设基础较差;

  在”村容整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的部分村民对卫生的要求不高,认识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