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42495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施细则.docx

《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细则.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施细则.docx

实施细则

本细则力求细化、具体,并便于操作。

在工作实践中,会发现目前还没有考虑的事项和某些规定不甚妥当,届时再进行补充、修订,使之充实完善。

1.条头

1.1条头由汉语标题及其汉语拼音、同汉语标题对应的英文或拉丁文字(统称外文)组成。

例如:

caiyousudu

采油速度(rateofproduction)

ZhongguoDizhiXuehui

中国地质学会(GeologicalSocietyofChina)

1.2汉语标题。

人物条的汉语标题,一般用知名度最大的姓名(或字、号、笔名、艺名、别名等)标引。

1.3汉语拼音

条头汉语拼音书写在汉语标题的上方,其拼法和写法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规定。

四声音调可不标。

1.3.1专名(地名、人名、星体名、书刊名、组织机构名、国家名、法规名等)的条头汉语拼音,每一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他字母小写。

例如:

DaqingYoutian

大庆油田

ShiyouXuebao

石油学报

ZhongguoShiyouXuehui

中国石油学会

1.3.2术语和非专名主题词的条头汉语拼音,全部小写。

例如:

shiyou

石油(petroleum)

youtian

油田(oilfield)

youqikaifaguanli

油气开发管理(managementofoil&gasdevelopment)

1.3.3中外地名的条头汉语拼音,原则上按照《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拆分和书写。

1.3.3.1由专名和通名构成的地名,原则上专名和通名分写,每一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例如:

ShanghaiShi

上海市

HeilongJiang

黑龙江

HuaShan

华山

DaYunhe

大运河

Chang’anJie

长安街

1.4.3.2地名通名已专名化的,按专名处理。

例如:

HeilongjiangSheng

黑龙江省

GuangzhouShi

广州市

1.3.4中国人名的汉语拼音按照《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拆分和书写。

如果是单姓,姓与名易区分。

如果是复姓或合姓,则要注意姓与名的拆分和书写:

复姓连写,第一个字母大写;合姓在两姓之间加半字线连接号(-),两姓的每一个字母大写。

例如:

LiSiguang

李四光

TangKe

唐克

SimaQian

司马迁

Lu-FeiKui

陆费逵

TierenWangJinxi

铁人王进喜

1.4外文条头

条头外文原则上是汉语标题指称的概念与外文概念对应,而不是词的对译。

例如:

白口铸铁chillcastiron

自喷采油法naturalflowingproduction

1.4.1条头外文如有多种译法,一般只取最通用的译法,并要求将主题词提前。

1.4.2组织机构的条头外文,除全称外,可加附外文缩写。

外文排正体,第一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和后面每一个实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他字母小写;缩写字母排正体、大写,用分号与全称隔开。

例如:

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ofPetroleumExportingCountries;OPEC

1.4.3人物的条头因已有汉语拼音,原则上不另附英文。

2.释文

2.1释文开端不重复条头,不用系词(如“是”“为”“称为”等)。

条头后空2字接排释文。

2.2释文一般依次由定义和定性叙述、词源、简史、基本内容、研究状况、插图、推荐书目等构成,可视条目的性质和知识内容的实际状况有所增减或调整。

2.3释文要求观点正确、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语言规范、文字精练。

2.4释文要有科学性。

文中所涉及的事实、数据、专名、术语、外文、引文、公式、符号等要认真核对,做到准确可靠、前后一致、全书统一。

有水分的统计数字不应收入。

2.5释文要有客观性,尊重客观事实。

尽可能用中性词语,不用颂扬性语词(例如“伟大”“英明”等),也不用咒骂性语词(例如“走狗”“罪该万死”等)。

要用第三人称撰稿,“我国”应改为“中国”。

对有争议的问题或不同的学说,应客观介绍,兼容并蓄。

2.6释文要有稳定性。

统计数字要注明年份。

时间用语要用世纪、年代、年、月、日等,不用“过去”“目前”“最近”“即将”等相对性时间词语。

2.7释文要有时代性。

在稳定性的基础上求新,运用最新的资料,反映形势的最新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2.8释文要有概要性,紧扣条目主题,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议论、评判、辩驳和论证。

着重核心内容,边缘内容可以少写或不写。

2.9释文要注意体现中国特色。

释文中有中国的内容,要着重反映;同时,要放眼世界,客观介绍国外的内容,尤其是国外先进的知识。

2.10释文要处理好同上下左右条目的交叉关系。

有关联的条目之间,既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又要避免遗漏、彼此都不管,做到相互呼应和协调,在内容上没有矛盾。

2.11同类型条目的释文要有一定的可比性。

2.12释文要充分利用好图表,配置有价值的图和表。

2.13释文要遵守国家有关保密的规定。

引用资料原则上以公开发表的为准;凡涉及国家机密的数据和资料,要报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2.14释文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

凡涉及政治、民族、宗教、外事等问题的释文,一定要贯彻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守法律,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严和权益,慎重地处理各个具体问题,并报送国家各有关部门审批。

2.15释文要用说明文体,以现代汉语书面语撰写。

行文要高度浓缩,做到准确、简洁、通顺,语法要规范,逻辑要严谨。

2.16释文要按规定字数撰写,不能有大的突破。

3.定义和定性叙述

3.1定义是条目主题最本质的表述,直接揭示概念内涵,具有专指性,要求准确、严谨、简明。

3.1.1概念条和一些事件条、事实条等,一般要有定义。

例如:

人工举升采油法 人为地向油井井底增补能量,将油藏中的石油举升至井口的方法。

3.1.2少数见词明义或不言自明的条目,不要勉强下定义。

3.1.3同类型条目的定义,应有可比性。

例如:

油气地质储量

油气可采储量

3.1.4定义放在释文开端,又称、全称或简称放定义之后。

3.2定性语是以归类方式说明所介绍事物的属性,是非专指性的,但具有指类性功能。

3.2.1具体事物条目(包括人物、地名条目等)一般应有定性语。

3.2.2定性语原则上要有国名,但中国古代人物的定性语前已加朝代名,可不加“中国”二字。

例如:

张仲景汉代医学家。

东大寺日本古代佛寺。

3.2.3同类型条目的定性语,应有可比性。

例如:

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3.2.4定性语放在释文开端,又称、全称或简称放定性语之后。

3.3定性叙述是条目主题的定义或定性语的展开或者说明部分,是全条内容的概要提示。

3.3.1定性叙述一般用于定义较为费解或者条目主题的内容较为广泛的条目中,与定义或定性语一起构成条目释文的开头部分。

例如:

向量(vecter)一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又称矢量。

在物理学中的速度、加速度、力等就是这样的量。

舍弃实际意义,抽象为数学中的概念,即为向量。

3.3.2一些条目可以只有定义或定性语,不展开为定性叙述。

3.3.3一些无法写定义或者定性语的综述性条目,应安排引言式的定性叙述。

例如:

yingguowenxue

英国文学(Englishliterature)发端于中世纪,纪历了古英语、中古英语、文艺复兴、17世纪、18世纪、19世纪、20世纪文学7个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3.4同类型条目的定性叙述,应有可比性。

4.词源

4.1词源是条目主题概念或事物、事件等名称来源的知识。

包括名称的最先提出和使用、重要外来语的原文和最先译成汉语的时间、译者等知识。

凡有可靠的资料,都应追溯,并作出简明的介绍。

4.2重要的、含义较深的条目主题,应分别介绍中外词语的由来。

例如:

shiyou

石油(petroleum)自然界中存在于……。

英文Petroleum一词导源于希腊文Petra(岩石)和拉丁文Oleum(油),意思指岩石中的油。

在中国,石油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时沈括的《梦溪笔谈》。

4.3词源知识的介绍不作考证或论证。

如有两说,且均有权威依据的,要两说并述。

4.4条目主题概念或事物、事件等名称,无源可考或知识性不强,不作勉强介绍。

5.简史

5.1简史是追溯条目所述概念、事物、学说等起源和历史演变情况的知识,是条目核心知识的重要组分部分。

5.2简史包括沿革、形成史、发展史、发现史、发明史、研究史等。

5.3非历史性条目简史的篇幅不宜过大,最多不要超过全条释文的1/4,要防止“以史代条”。

5.4简史切忌罗列事实,要善于归纳概括,提倡“简史宜简”。

5.5简史要概括出本专业、本专题的特色。

“史”条和特长条的“史”部分,最好能够分出阶段,写每一阶段的特点和代表性事件、学说、人物、著作等,并尽可能地不去套用古代、近代、现代或原始社会时期、奴隶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时期、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时期、社会主义社会时期等历史、政治史的分期。

5.6简史在特长、长条目中可单列层次标题,在中条目中是否单列层次标题视实际情况定。

6.基本内容

6.1基本内容是条目主题的实质性内容。

它说明概念内涵和外延、事物的基本状况和发展水平以及所涉及的重要人、事和有关的重要数据等。

6.2基本内容是条目释文的主体部分,在释文中应占较大的比重。

6.3基本内容在特长、长条目中,要分段叙述,标出层次标题;在中条目中,可设也可不设层次标题;在短条目中不用层次标题。

7.研究状况

7.1研究状况包括条目主题的学术争论情况、有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和研究方向等内容,只有学术性较强的条目才需要写这方面内容。

7.2学科性条目(包括门类条目)、重大知识主题条目等原则上要介绍研究状况。

8.插图

8.1插图既是条目释文的重要组成,又是全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定要着力配置,确保质量。

8.2内容、图题和图注要正确,并要与释文(含表格)相关并一致,游离于释文的图不配。

8.3图中文字、外文字母、数字和符号必须清楚;易混淆的字母、符号等要注明文种、正斜体、大小写。

8.4地图是一类特殊的图件。

它更要注重科学性、政策性、规范性。

8.4.1地图的科学性很严。

地图各要素均具有精确的数学基础,国界、省界、县(市)界和山脉、河湖、海洋等的位置不能有丝毫差错,线条和符号也不能任意混用。

首都、省会和其他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镇等图例表示方式各不相同,不应混用。

不用科学性有问题的地图。

8.4.2地图的政策性很强。

国界、省界、山界、河界、海洋位置等标引,涉及国家的主权,土地的归属权和资源的所有权,常引发外交、民族、宗教等政治问题。

不用政策性有问题的地图。

8.4.3地图的规范性很高。

国界的线符,山脉、河湖的图例,海洋的表示法,首都、省会的图例,历史地图的古今地名区分表示法等,都有规范,而且是世界通用。

不用规范性有问题的地图。

8.4.4地图的时间性较强。

要使用最新的、准确的、权威的地理资料、统计资料和专业资料,或使用最新、稳定、权威的研究成果。

因此,多数地图要在图框内注明资料截止时间。

8.5图题

8.5.1图题表示插图画面内容的主题,每一幅插图要有图题。

人物头像和与条头名相同的单个实物图,一般可不加图题。

8.5.2图题要同插图内容相符,确切地表明画面内容的主题。

8.5.3图题要同条目释文相呼应,既不能游离于释文之外,更不能与释文相矛盾。

8.5.4图题要确切、简明,不用修饰性词语。

字数较多的图题,可以用简称。

8.5.5图题后必要时可括注有关内容。

8.6条目配置插图应加图序号,图序号用图1、图2……表示,不用别的数字表示,也不用上图、下图或左图、右图表示。

一幅图有若干幅分图时,分图序号以(a)、(b)……表示。

8.7图注

8.7.1图注是对插图画面某些剖位的文字说明。

插图中的符号、代号要在图注中或文中加以注释。

8.7.2条目中插图,在释文相应位置要括注(见图×)或如图×所示,并同插图的图号相一致。

8.7.3条目中插图说明要内容正确(含时间、地点、出处等)、简洁明了,所用术语和专名要同释文一致。

8.7.4显微放大的图片,要注明放大倍数。

8.7.5复制报刊、书籍的封面或扉页,以及手稿等带文字的插图,应注明名称、年代、版本。

8.7.6图注置于图题之下。

9.推荐书目

9.1推荐书目是向读者提供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条目主题知识的图书信息,所列的书目应有助于本条目知识的深化。

9.2推荐书目应精选国内外已有肯定性评价的、且适合于普通读者阅读的公开发行的书籍。

一般不选过于专深的学术论文、会议论文集,以及读者不易见到的孤本、善本书籍。

9.3推荐书目不列标准、词典、辞典和百科全书等工具书。

9.4推荐书目不列网上和报纸上的文章。

9.5同一著作或译作有不同版本时,要推荐最好的版本或最新的版本。

而且尽可能地选列国内出版的著、译作,以及国内能找到的外文原文著作。

外文著作要首选英文著作。

9.6推荐书目的编排顺序:

先中文论著,次有中译本的外文论著,再外文论著。

同是中文或外文著述,按重要性或出版年代排序。

9.7推荐书目的著录项目包括:

作者、译者、书名、版次(用阿拉伯数,第一版不写)、出版单位、出版地点和出版年份。

译作先列汉译书刊著录项目,后括注外文的著录项目。

多作者和多译者时,一般只列一或两人,中文著作在一或两人后加“等”字;外文著作在一或两人后加“,etal.”。

外文书编者在姓名后加“,ed.”或“,eds.”。

例如:

丁贵明等编著.油气勘探工程.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童晓光等著.油气勘探原理和方法.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B.A.W.罗素著,马元德译.西方哲学史(第2版).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1

S.E.Luris,etal.GeneralVirology,3nded.JohnWiley&Sons,NewYork,1978

A.Emery.TheCoralReet.CanadianBroadcastingCoroporat-ion,Toronto,1981

9.8推荐文章的著录项目。

期刊刊载的为:

作者、文章名、期刊名、卷号和期号、年份;载入书中的为:

作者、文章名、所载书的主编、书名、出版单位、版次(第一版不写)、出版地点、出版年份。

例如:

李旭旦.翁文灏先生对我国地理学的贡献.地理学报,1984(3)

H.B.Fell.EcologyofCrinoids.R.A.Boolootian,ed.PhysiologyofEchinodermata.IntersciencePublishersCo.,NewYork,1966

10.层次标题

10.1层次标题是条目释文中各个层次的知识主题,是便于读者快速寻检的检索手段之一。

特长、长条目必须设置层次标题,中条目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短条目一般不设。

层次标题前不用章节和序号。

10.2层次标题最多不超过3层。

第一层标题仅用于特长条目,在版面上占两行,居中排四号宋体字;第二层标题为不占行的段首标题,排五号黑体字;第三层标题为不占行的段首标题,排五号楷体字。

第二、三层标题后均空一字接写释文。

10.3一般以第三层标题为使用起点,逐层向上使用。

条目释文中只有一层标题时,一般使用第三层标题;有两层标题时,一般使用第二、三层标题。

10.4上层标题之后一般要有提示语,引出下文,然后再设下一层次标题。

要避免上、下层次标题直接相连。

10.5任何一层标题必须有两个或者更多个同层标题才能设立,不能出现只有单个层次标题的现象。

10.6同类型篇幅相近的条目,所用的层次标题要有可比性。

10.7一个条目中的上下层次标题要呼应,避免出现上层标题覆盖不住下层标题或下层标题游离于上层标题的现象;同一层次几个标题要有一定的可比性,避免出现同一层次几个标题参差不齐的现象。

10.8层次标题下的并列事项用“

(1)、

(2)、(3)……”表示,如果“

(1)、

(2)、(3)……”下还有并列事项用“①、②、③……”表示。

并列事项依情况可以分行排,也可以连排。

11.文内参见

11.1文内参见是隐含于释文中的一种检索手段。

它把不同的条目联系起来,帮助读者参阅,并消除不必要的重复。

11.2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设置文内参见:

11.2.1补充本条目内容;

11.2.2可加深对本条目的理解;

11.2.3能扫除本条目的阅读障碍。

11.3文内参见依设参见的位置,可分为随文参见、段末参见、条末参见。

被参见的条目以斜体字显示。

11.4随文参见是条目释文中随处需要设置的参见。

若被参见条条名在文中出现,可直接充当参见词,以斜体字显示()。

若条名未在文中出现,可在适当位置括注,指引参见。

11.5段末参见是条目释文的一段同他条密切相关需要设置的参见。

这种参见放在段末句号之后,加括号,括号后不用标点符号。

11.6条末参见是条目整个释文同他条密切相关需要设置的参见。

这种参见放在释文末尾,另行起写,不加括号,末用句号。

例如:

江南园林……有三个显著特点:

……

见太湖风景区。

11.7文内参见的设置及其所在位置根据释文参见的需要酌定。

11.8文内参见在一个条目中原则上只允许出现一次。

极少数的特长条目如确有必要,允许重复一次。

11.9上下层次、互补、相互对应等的条目,释文内原则上应相互设置文内参见。

11.10大事年表和图片说明可以设置文内参见。

11.11作文内参见要避免以下情况:

11.11.1避免用语分歧,即释文内以斜体形式出现的参见词与所参见条目的标题要完全一致。

11.11.2避免参见扑空,即被参见条目中必须有供参见的内容。

11.11.3避免参见虚条(即参见条)。

参见条目没有实质性内容,不能成为参见对象。

11.11.4避免割裂原词或词组,即不能截取条目释文中复合词或词组的一部分作为参见词。

例如:

不能把“《汉书·地理志》”中的“《汉书》”作为参见词。

11.11.5避免改变词性,即参见词的词性应同条目标题的词性一致。

例如:

“有些国家把法院和监狱建筑在一起”中的“监狱建筑”,不能作为参见词处理。

释文中的“建筑”是动词,而条目标题“监狱建筑”的“建筑”是名词。

11.11.6避免参见进入引文,即引文中出现被参见条条名时不能作参见词处理。

11.11.7避免参见进入推荐书目著录项目。

例如:

“向达辑,《大唐西域记古本三种》,中华书局,北京,1981”中的“向达”、《大唐西域记》”“中华书局”等都不能作参见词处理。

11.11.8避免把常用词都作为参见词,但符合11.2情况时可作参见词。

例如:

石油、天然气、钻井、采油等

11.11.9避免参见过少、过稀,不利于读者查检、阅读,也无法减少不必要重复。

也要避免参见过多、过密,以致横生枝蔓,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每个版面的文内参见,控制在6~10个。

12.又称

12.1条目释文中提到条头汉语标题的另一个或多个名称时,用“又称”,不用“也叫”“也称”“亦称”等。

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用“全称(名)”“简称”“原称”“曾称”“俗称”等。

12.2条目释文中提到条头汉语标题的另一个或多个译名时,用“又译”,不用“也译”“亦译”等。

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用“原译”“曾译”“音译”等。

12.3条目释文中提到条头汉语标题的另外几个名称或译名,原则上并用,不同名称或译名之间用顿号(、)隔开。

12.4条目释文中提到又称时,如为作品名则用书名号。

12.5在条目释文中,“又称”置于定义或定性语之后。

13.引文

13.1条目释文只在十分必要时才使用引文。

遇下列情况可使用引文:

13.1.1必须交代的古代内容很难用现代汉语替代。

例如:

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矣”。

魏徵提出: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13.1.2被引用的文句本身就是精练而重要的知识。

例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13.1.3涉及事物或名称起源的说明。

例如:

算缗……汉元狩四年(前119)“初算缗钱”,“一算,百二十文也”。

13.1.4需要借用有说服力的权威论断。

例如:

“天地不能不生人,而天地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

”(洪亮吉)

“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孙中山)

13.2引文要来源于重要的著作、权威的版本,并注明原始出处(随文说明或夹注),无法注明原始出处的则应注明转引出处。

13.3运用引文既要逻辑清晰,保持其原意,不断章取义,又要力求简明易懂,不用冗长的、深奥难解的引文。

13.3.1引文不能改变原作的语言结构,包括原作的标点符号也要保留。

如发现原作的错别字等可用括注方式说明。

13.3.2引文较长时可以节选,删节处用省略号,要保证原作的意思不被曲解。

13.3.3引文中的数字所用汉字保持原样,不强求同释文统一。

13.3.4引文中有深奥难解的词或字,可在释文中作简要解释。

例如:

曹丕说:

“文以气(指作家的气质和个性)为主”。

13.4引文在条目释文中不应占太多篇幅,不能以引文

连缀的方式替代撰稿人的陈述。

13.5使用引文不应影响条目释文结构的完整和文句的

通顺。

13.6引文出处注明的项目,包括作者、书名、版次、卷次、页码。

同一个条目释文连续使用同一著作的引文,后面的引文可注“同上”字样,写明卷次、页码。

14.表格

14.1表格是条目中资料性内容最直观、清晰、系统的表达形式,应充分地加以利用,可比的、系列化的资料性文字要尽可能表格化。

14.2表格的项目要简约,表格收入的资料是典型的或具有可比性的资料。

14.3表格应加序号,如表1、表2……。

不用上表、下表或左表、右表。

表题末的“表”字可以省略。

14.4表注用①、②指引,注文置于表下。

14.5表内文字最后一律不用句号。

15.公式

15.1条目释文中出现的公式应是介绍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或基本的公式。

15.2条目释文可以简述公式的主题及其价值,一般不讲公式的推导和证明。

15.3简单的单行公式随文连排。

重要的或复杂的公式应单独占行,居中排。

15.4单独占行的公式中符号解释的表述方式如下

P=ρfQH/8810

式中:

P为水力功率,kW;ρf为井液密度,t/m3;Q为油井实际产液量,m3/d;H为液体有效举升高度,m。

15.6公式及其说明中所用符号和角标都按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和单位》及相关行业标准执行。

16.名词统一

16.1名词(包括术语、专名)是条目释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书中要做到统一。

16.2同一概念不同名词的取舍、新产生名词的使用,要遵循以下原则:

16.2.1符合科学性(准确反映事物和概念)、单义性(一名一义)、系统性(繁衍要求)、简明性(易懂、易记、使用方便、无生僻字)的要求。

16.2.2外来名词,除冠以人名、地名的事物、现象、学说、定律名外,原则上用意译名,不用音译名(已习用者例外)。

16.2.3一个概念有不同的名词时要力求统一。

原则上应用学科要服从基础学科,衍生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