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思品知识纲要.docx
《九年级思品知识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思品知识纲要.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思品知识纲要
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抓住历史机遇,实行改革开放,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国家强了起来。
中国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我们在为自己的成就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仍然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止步不前。
3.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怎样深刻的变化?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4.为什么说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5.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持续多长时间?
(1)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这种不发达不只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算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6.我们应如何看待我国现阶段的阶级矛盾?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甚至可能激化,但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7.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1)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8.为什么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回顾历史,我们所以能够经受住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靠的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面对更多的急流险滩,应对更多的风险挑战,要让“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高歌向前,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的根据是什么?
其具体内容和核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1)根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党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具体内容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0.“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2)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11.四项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
如果动摇了其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事业。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12.我国改革的实质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13.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
总结历史经验,我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实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15.我们应该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实际工作中就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
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是什么?
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7.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什么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实践证明,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才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
18.我国现在的民族状况如何?
是如何形成的?
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有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其中由于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把他们称为“少数民族”。
从遥远的古代开始,我国各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疆域辽阔的大地上,历经几千年的民族迁徙、分化和融合,逐步形成了今天中国的民族面貌。
19.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我国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有些少数民族还有或大或小的聚居区,我国在这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了相应的自治区域,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20.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是什么?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时代,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载人了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
21.我们应当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要自觉履行这一责任和义务,我们应做到三个尊重: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22.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什么?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56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23.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提出“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其含义是什么?
(1)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
这一基本方针简称为“一国两制”。
(2)“一个国家”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个主权国家。
“两种制度”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并长期不变。
24.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对于我们坚持“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有何重要意义?
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5.“一国两制”方针对于解决台湾问题有何重要意义?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1.当前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主要有哪些?
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发展战略:
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人才强国。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2)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形势的需要。
(3)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3.我国应如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要开放。
要在对外开放中逐渐融人世界,与世界各国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2)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3)打开国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4)总之,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4.我国人口现状是怎样的?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
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此外,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还表现为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
5.人口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消费资料的前提下,人口越多、增长越快,所需要的抚养、生活费用就越多,能够用于生产的费用和人均占有的消费资料就越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越慢。
同时,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还会增加就业困难,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
6.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我国制定了哪一基本国策?
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惟一正确选择。
7.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和具体要求是什么?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就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晚婚、晚育,一方面有利于青年男女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学习,并且能够更好地抚育后代;另一方面对于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也具有重要意义。
少生,可以减轻国家、集体和家庭的负担,符合国家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
优生,可以提高人口素质。
8.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意义)
实践证明,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
9.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什么?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
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在:
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的自净能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然相当繁重,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益加剧,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等等。
10.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
我们应当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否则,日益恶化的环境将使我们在其他领域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
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现代化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
11.我国为什么要加快科技发展?
(1)人类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源于生产实践,并随着生产的发展,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力量。
纵观科技发展的轨迹,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2)当今世界,科技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4)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12.我们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2)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只有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3)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4)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1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推进科教兴国战略有何重大意义?
应如何推进科教兴国战略?
(1)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科技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实现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14.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是什么?
(资源国情)
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15.人类对大自然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既不能做它的奴隶,无所作为,也不能以主人自居,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
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
16.为什么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说到底都是发展问题?
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一系列世界性问题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而且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这些问题还要靠人类社会的继续发展最终予以解决。
17.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其要求有哪些?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其要求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18.我们应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我们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是怎样产生的?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明具有怎样的特点?
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是世界文明中惟一未曾间断过的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古老文明。
3.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原因是什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的力量已经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了。
4.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千变万化的汉字艺术,气势恢弘、气质端庄的中国建筑,凝聚着深厚民族情感的传统节日,流派纷呈的戏曲艺术,独一无二、讲究天人合一的中华武术,精美绝伦的民族服饰,还有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5.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对当代中国和世界有什么影响?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中华民族在自己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
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不断发展,深刻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而且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6.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哪些传统美德?
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
例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
7.我们该如何传承传统美德?
作为传统道德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继承和发扬内容、形式不断变化的传统美德。
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何重大意义?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9.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0.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考验和种种巨大的灾难,包括自然灾害和外敌人侵。
但是,它们都没有动摇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的意志和信心。
中华民族从未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
其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11.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得到发展,其具体表现有哪些?
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形成的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12.新时期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3.在新时期,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增添了哪些新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都大大增强。
这些精神素质既使中华民族精神的蕴涵更加丰富,又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14.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等。
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1.我国人民是通过什么方式行使权力的?
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们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
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监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最高地位是如何体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要向它报告工作。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对国务院及其各部门提出质询案,如果觉得它们的行为有问题或者对他们的工作不满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提出来要求它们答复,并有权组织调查委员会来对特定问题进行调查。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要有哪些职权?
修改宪法;监督宪法实施;立法权;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
4.什么是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5.依法治国有哪些基本要求?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要求建立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依法办事;处理公务、办理案件都要有法律上的依据,并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
“违法必究”,指凡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不允许任何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6.依法行政有什么重大意义?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7.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8.宪法规定了我国国家生活中的哪些根本问题?
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以及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9.宪法和普通法律在内容上的重要区别是什么?
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普通法律只是对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10.我国颁布过几部宪法?
现行宪法是哪一部?
它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1)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过四部宪法。
(2)1982年宪法是现行宪法,曾经做过四次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