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docx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主要内容
专题一:
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专题二:
教育研究的对象、性质与价值
专题三:
教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专题四:
教育研究的范式与准则
专题五: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
专题六:
如何写一篇学术论文
专题七:
如何写开题报告——基于个案的分析
专题八:
申报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方法与技术
补充内容:
中国教育的未来之路——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专题1教育科研的若干问题
讨论的问题: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必要性
二、如何开展教育科研
一、教育科研的必要性
它涉及到三个层面:
(一)学校层面:
科研水平制约学校发展
观念:
学校管理者应确立依靠教育科研发展学校的思想。
方式:
今天的科研不是作坊式的科研,而是需要团队合作来完成。
内容:
基础教育科研尤应以研究教育实际问题为主,结合进行基础教育理论和教材改革的实验。
(二)教师层面:
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影响基础教育科研改革与发展的观念主要有:
一是“神秘”
二是“恐惧”
三是“工具”
四是“无用”
基础教育科研需要树立四个新观念:
一是明确教育科研与振兴教育的关系,树立“科研兴教”的观念;
二是明确教育科研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树立“教育要改革,科研须先行”的观念;
三是明确教育科研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树立“向科研要质量”的观念;
四是教育科研与教师的关系,树立“教师是教育科研主力军”的观念。
(三)学生层面:
培养思维精英而不是考试机器
基础教育目的是养成教育,即以增长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品格、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动作技能等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
容器选择教育、运动竞技式教育。
在以灌输为主要方式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学生成了一部考试机器。
我们主张,应当培养思维的精英,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当他面临问题时,始终以理性思考的方式来面对,他一定会有方法来解决它。
这需要对教育活动开展研究的新型教师。
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它具有双边、共时、交互作用性和要素关系的复合性特点。
二、如何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谈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基础教育科研做什么
(二)教育科研方法是什么
(三)如何申报科研课题
(一)基础教育科研做什么
“以我的语言,讲我的故事,诉我的体悟”
教育科研的过程就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
大体包括四大阶段,即:
1.发现问题
提问:
什么是学校教育问题?
你在教育教学中有哪些问题?
2.了解情况
提问:
你平时有意识地了解过基础教育中的哪些问题?
3.深入思考
提问:
你对教育中的问题做过的反思有哪些?
4.实践验证
提问:
在教育教学中,你验证过哪些假设?
(二)教育科研方法是什么
先讨论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什么是教育研究?
第二个问题:
什么是教育研究方法?
第三个问题:
为什么要掌握教育研究方法?
第一个问题:
什么是教育研究?
首先,什么是科学研究?
科学,是由一系列概念、判断构成的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包含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
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探索性。
第二,创造性。
第三,继承性。
第四,连续性。
科学研究一般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
科学研究执行着解释、预测和控制的功能。
其次,什么是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搜集和分析教育事实,以理解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
叶澜教授总结了近代教育研究的主要特征:
第一,研究的中心问题域集中到学校教育的内部,主要探究如何按照教学对象的本性组织教学活动,力图揭示一般的原则与过程模式。
第二,心理学作为演绎的新前提,开始在教育研究中起基础性作用,系统观察作为研究事实的新方法进入教育研究。
第三,哲学观依然是教育观形成的重要前提。
第四,开始了对教育研究对象、方法、理论基础等方面的研究,教育研究发展的内动力机制初步显现,独立领域初步形成。
第五,教育研究的结果——教育学理论,开始发挥指导实践的功能,显现理论的力度。
北师大裴娣娜教授则认为教育科学研究具有不同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独特特点:
第一,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第二,研究的周期较长;
第三,针对性、实践性强;
第四,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教育研究一般有三个基本要素:
一是现象与客观事实。
二是科学理论。
三是方法和技术。
教育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研究,对于研究社会现象,马克思有过生动的比喻:
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主要发挥作用的是人脑,是每个人的人脑这一独特的、与个体的全部素养联系在一起的“工具”。
第二个问题:
什么是教育研究方法?
方法,指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必须遵循的调节原则的说明。
在黑格尔看来,方法就是工具,是主观方面的某个手段,主观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发生关系。
科学方法,指的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包括收集信息、观察分析、科学假说、实验等。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它既是一种知识的体系(思维方式),又是一种行为规则(行为方式)。
第三个问题:
为什么要掌握教育研究方法?
按照怀特海的理解:
“我们的生活是在关于发现的经验中度过的。
一当我们失去了这种发现感,我们就会失去心灵所是的那种活动方式。
我们就会沉落到仅仅与过去的平均值相符合。
完全的符合意味着生命的丧失。
剩下的荒芜的无机界的存在。
[1]”
[1][美]怀特海著,刘放桐译.思维方式[M].商务印书馆,2006.57.
几个例子:
例1:
三个和尚的故事
例2:
三角形的内角之和一定要等于180度吗?
例3:
空间的维数是不是一定要整数?
1.实证方法
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在考察研究对象时,强调教育现象的独立性、客观性。
(2)在表述研究结论时,要求以量化资料反映客观属性。
(3)在形成研究思路时,要求事先设计和严格控制实施过程。
(4)选择与处理资料时,强调观测预定变量并检验假设。
(5)在选择研究工具时,重视采用标准的量化检测手段。
基本方法有:
教育测量法、定量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法、内容分析法
(1)教育测量法
基本特点:
根据一定法则,以测验为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从而获得数量化的结果,并通过进一步分析获得相关结论。
它可以把抽象、概括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反映个体发展水平、教育发展状况的方便工具,并提供可靠的数据。
步骤:
确定检测目的、确定测验的内容、确定测验形式、筛选题目、标准化过程、鉴定测验、编写测验指导书
参考文献:
叶盈:
《小学生在学习和娱乐方面受欢迎程度的相关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1
(2)
(2)定量观察法
特点:
定量观察法也是事先设计好的一种方法,有人称之为系统化的、结构性的、标准化的观察。
步骤:
确定观察内容;选择观察方式、观察对象和记录方法;制订观察记录表和记录代码系统;训练观察人员;实施观察并整理资料。
优点:
能系统地、高效地获得大量真实的、确定的观察资料,容易进行观察记录,而且观察结果便于进行系统的定量处理和对比分析。
不足:
对观察设计人员和观察者的理论和技术要求较高,同时观察过程比较呆板,缺乏灵活性。
参考文献:
吴康宁:
课堂教学社会学研究中的现场观察教育研究与实践1998
(1)
(3)问卷调查法
特点:
调查工具标准化、调查过程标准化、调查结果标准化、研究效率高
步骤:
①设计前的探索②设计问卷结构③设计问卷初稿④试用和修改问卷
⑤发放和回收问卷⑥分析调查结果⑦对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
优点:
在比较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
不足:
(1)与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有关;
(2)被调查者的范围受限——因为书面文字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是一种困难;
(3)调查者的主动性难以发挥:
被调查者的真实意图难以理解。
参考文献:
刘良华《教育研究方法:
专题与案例》:
《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P196
(4)教育实验法
两个基本特点:
第一,揭示教育现象或教育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二,教育实验对因果关系的预先设想以假说形式表现出来,实验过程围绕假说展开操纵、控制等一系列干预活动,经观察、分析,最后检验假说。
教育实验的特殊性:
第一,教育实验研究具有教育性。
第二,教育实验使用了比自然科学实验更复杂更高级的技术和方法,特别是理解的方法。
教育实验的逻辑结构:
主要关系到变量,分为三类:
自变量——被假定为原因的变量(原因变量)
因变量——通过自变量的作用而产生变化的结果因素(结果变量)
干扰变量——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因而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
对于自变量要操纵;对于无关变量要控制;对于因变量要观测。
这些变量都是与实验有关,而且是可以测评的可变因素或条件。
步骤:
形成实验假说、界定实验变量、选择实验模式、确定实验对象、制定实验方案、系统实施实验、评价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陈平等:
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的实验研究教育研究,1995(10)
(5)内容分析法
①什么是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对教育文献的内容作客观而系统的量化分析,并加以描述,从而对相关的教育现象作出事实判断的研究方法。
②内容分析法特点在于:
明显的内容
客观的事实
系统的记录
量化的结果
③步骤
抽取内容分析的样本
确定类目与分析单元
具体分析和评判记录
对两人以上的研究进行信度分析
对内容分析结果进行统计描述
参考文献:
马开剑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性别形象差异问题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8(18):
15-18.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实证方法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
用数据说话,以事实求得研究结论。
事实客观、价值中立是其本质特点。
2.质性方法
基本特点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1)在考察研究对象时,强调教育现象的自然性整体性
(2)在表述研究结论时,要求通过描述性资料理解对象
(3)在形成研究思路时,强调保持自然状态和灵活调整
(4)选择与处理资料时,强调全面了解信息的归纳整理
(5)在选择研究工具时,重视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
质性方法研究常常采用“目的抽样”技术,而不是随机抽样技术。
基本方法有:
访谈调查法
定性观察法
叙事研究法
(1)访谈调查法
①主要特点:
调查过程灵活深入;获取信息完整真实;适用范围更广泛
访谈调查法的主要不足:
第一,样本小,费用多,时间长,效率较低;第二,标准化程度较低,难以统计;
第三,调查过程容易产生偏差;第四,访谈调查不能体现匿名的特点,往往不能完全消除受访者的心理顾虑,这会影响受访者的所提供信息的客观性。
②步骤
确定内容方式:
第一,从对访谈过程控制来看,可以选择的有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
第二,从访谈的次数来看,可以选择一次性访谈和重复性访谈。
第三,从访谈对象的数量来看,可以选择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做好访谈准备
调控访谈过程
整理访谈资料
参考文献:
陈向明:
《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一个辍学生的个案调查》,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
(1)
(2)定性观察法
①什么是定性观察法?
定性观察法指研究者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对被观察的人或事所作的开放性观察。
②基本特点:
可以了解到更为真实的信息;可以获得更为完整的资料;可以进行多次观察。
不足:
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因素影响;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够高。
③步骤
确定观察范围
制订观察计划
设计观察提纲:
“谁?
”“什么?
”“何时?
”“何地?
”“如何?
”“为什么?
”
实施现场观察
整理观察资料
参考文献:
吴康宁:
《课堂教学社会学研究中的现场观察》,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
(1)
(3)叙事研究法
①什么是叙事研究?
叙事研究就是以叙述故事的方式来描述人们的经验、行为和生活方式,通过所叙述的故事来探究经验、行为的意义,及其蕴涵的思想和哲理。
在教育研究领域中,叙事研究就是通过描述和分析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师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来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工作、事件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从中发现教育问题,探究教育思想,揭示教育活动特点。
叙事研究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教师自身同时充当叙说者和记述者,而当叙述的内容属于自己的教育实践或解决某些教育问题的过程时,教师的叙事研究就成为“教师叙事的行动研究”。
第二种是教师只是叙说者,由教育研究者记述。
如:
张新平等著.教育管理实践个案研究——实地研究方式[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②四个基本特点:
第一,以质性研究方法为工具:
叙事研究秉承着质性研究的传统,综合运用多种具体的质性研究方法,包括观察、访谈、实物收集、分析定性资料等。
第二,以教育中的故事为对象:
叙事讲述的是人、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故事。
但又不仅仅是讲故事和写故事,在于重述和重写那些能导致觉醒和变迁的教师和学生故事,以引起教师实践的变革。
第三,教育实践者成为研究主体:
教育叙事研究关注教育场景中的真正主体,其中,教师得到了更多反思、提升和重建自己工作经验的机会。
第四,形成认识时采用归纳的方式:
叙事研究采用的归纳而不是演绎的方式。
教育叙事研究重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故事,包括重视这些生活故事的内在情节,不以抽象的概念或符号压制教育生活的情节和情趣。
从结果的表现形式来看,叙事研究报告体现为蕴涵细腻情感的叙事风格,既有细致翔实的故事性描述,又有基于事实的深刻分析;既力图创设出一种现场感,把真实的教育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又要在众多具体的偶然多变的现场中去透析种种关系,解析现象背后所隐蔽的真实,从而使教育生活故事焕发出更改的光辉和智慧的魅力。
叙事研究受到人们关注的重要原因在于:
以往的研究存在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叙事把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经验组织成有价值结构的事件,串缀成有现实意义的链条,从而给看似平凡且单调重复的活动赋予独特的体验和韵味。
教育叙事研究关注教师的生活故事本身,强调教师的个人体验,重视教师的意义感受。
③六个步骤:
第一,确定研究问题。
确定问题是为了确定研究的边界。
教育叙事研究的具体问题应是有意义的问题:
研究者想了解的问题,同时又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问题。
所以,确定的问题一是要有价值,二是要有条件去研究它。
第二,选择研究现场。
学校支持、教师关注、研究者的学术热情。
这样才能保证合作研究成功。
第三,进入研究现场。
就是走进教师和学生活动的时空,与他们同呼吸、共生活,这样才能获得“原汁原味”的现场资料。
第四,进行观察访谈。
观察访谈是在研究现场收集资料的过程,是清理研究者的纷繁思路、使研究更加清晰明确的过程,也是促使研究逐步走向深入的过程。
第五,整理分析资料。
在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就是与反映这些事件的种种资料进行对话的过程。
每一次清理资料、阅读资料过程都是研究者与这些文本相遇,会使研究者产生对事件的新感受和新体悟,进而产生新的意义解释。
第六,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一种总结性归纳,它既包含研究者对所观察到的“事”的故事性描述,也包含研究者对“事”的论述性分析。
叙事研究进行分析的根基源于事件,强调细致的描述和深刻的分析,力图在具体的偶然的多变的现场中去透析种种关系。
参考文献:
魏峰.一个“过来人”眼里的农村教育——个人受教育经历的叙事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3(10):
79-82.
(三)如何申报科研课题
1.如何选择教育研究课题
(1)教师在参与学校教育改革或教育研究活动中时,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第一,发现“研究问题”的能力不足。
“感觉自动性”,就是感觉在日常生活中的麻木性;在这种麻木的感觉自动中,一个事物处在我们面前,我们知道它,但是我们不再去看它,因此我们就这一事物无话可说。
第二,对于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缺乏自觉。
(2)对于教师所面对的这两个问题,如何去处理?
第一,了解教改形势,形成独立主见
①专业素养的提升:
读书、思考
②学术视野的拓展
处于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存在着封闭自己的现象,原因在于:
惰化、专业封闭、过度制度化和经验学术
③独立主见的提炼
第二,更新思维方式,深入探究问题
①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
②结合自己的体会分析已有认识的表述
③向习惯的教育行为或活动挑战
第三,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善用策略
①教师个人发现问题的策略
②合作研究发现问题的策略
2.关于文献检索
文献是我们工作的基础,没有文献,我们就缺乏思考的材料。
所以,牛顿说,他之所以做出点成绩,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其实他说是的在别人的研究基础才能做出自己的贡献。
(1)文献检索在教育科学中的作用
①为选定研究课题并确定研究方向提供前提
②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③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2)教育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
①文献等级:
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②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
第一,书籍;第二,报纸和期刊;第三,网络媒体
第四,教育档案;第五,专家询问;第六,非文字材料
(3)文献检索的过程和方法
查找文献不只是一个资料搜集的过程,更是一个分析、研究的过程。
也就是说,要有一个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这样,研究思路就会更清楚。
①文献检索的过程②文献检索的方法
3.如何申报课题
选择研究课题是按一定的标准或条件对可供挑选的课题进行评价、比较,最后作出抉择的过程。
选择研究课题时要避免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范围太大,无从下手;第二,主攻目标不十分清楚;第三,问题太小,范围狭窄,意义不大;第四,在现有条件下难度较大,资料缺乏;第五,属于经验感想而非研究题目。
(1)确立研究课题时的思维策略
①分析课题的研究价值
课题本身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
(2)课题的发展价值
选择课题是一个问题域还是单个的问题。
研究人员自身的条件
研究的客观条件
(3)论证研究课题的步骤和内容
①课题论证的意义②正式论证的主要步骤
③正式论证的主要问题④课题方案评议的主要内容
专题二教育研究的对象、性质及价值
一、教育研究的对象
任何一种历史性的叙事都是对过去事件有选择的整理,因此提出概念与假设都必须运用价值关联的方法。
首先,这里的价值更倾向于表达为逻辑与关于事实的知识,而不是道德评判。
其次,价值关联贯穿于研究的全过程,并且是研究者建构理论的导引与基础,可以说我们的研究过程本身必定是价值关联的过程。
(一)关于教育研究对象的两种不同观点
观点一:
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这种观点是一种“科学取向”的观点。
但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人们有三个疑问:
第一,社会现象有规律可循吗?
第二,研究社会有可靠的方法吗?
第三,研究社会的成果能够检验吗?
这些疑问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大致有这么两个:
其一,因果联系的复杂性;
其二,基于第一个方面的原因,人们还难以准确预测社会现象。
由此我们得到一个结论:
自然科学所进行的研究基本上是一种事实研究(所以有人称自然科学为事实科学),其研究成果有比较严格而且确定的实验检验模式。
而社会科学所进行的研究主要是一种价值研究(有人称社会科学为价值科学)
“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这一观点值得追问的几个问题:
第一,是不是所有的教育现象我们都要去研究?
答案是:
并非如此!
这里涉及一种现象成为研究对象的两个基本条件:
其一,它必须首先进入我们的思维视野;
其二,现象必须具有潜在的价值而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第二,什么不是教育研究的对象?
第三,教育研究是不是价值无涉(valuefree)的?
德国社会科学家马克斯·韦伯十分强调社会科学认识的客观性,但教育领域内的很多东西和价值判断是分不开的。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基本判断:
教育研究不是价值无涉的。
第四,教育研究除了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目标或任务?
观点二:
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
这是一种“问题取向”的观点。
关于“问题意识”的不同看法:
何怀宏认为,学人的问题意识是一种很强烈的精神投入和价值关注。
另有人认为,问题意识是指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活动主体对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或理论问题所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等心理状态,并在其驱动下,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就这一观点我们要问的是:
什么是问题?
首先要区分的是:
日常问题和科学问题。
思考: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对于“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观点我们要追问的问题是:
第一,什么是教育问题?
关于“教育问题”这个概念至少有三种表达:
(1)是指不正常的教育现象。
(2)教育对某事物的产生与出现负有一定的责任的某种事物。
(3)指教育中有待澄清的困惑、有待解决的疑难。
我们认为:
教育学中的“教育问题”应当是第三种问题。
第二,教育问题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
第三,什么不是教育问题?
(二)教育研究的基本对象是教育活动
另一种观点:
教育研究的基本对象是教育活动。
1.什么是教育活动
所谓教育活动,就是一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人类实践活动。
教育活动主要有三种存在方式:
教育观念型存在、教育活动型存在、教育研究反思型存在。
2.教育活动的性质及特点
第一,教育活动是人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建构性活动;
第二,教育活动以人为直接对象,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的;
第三,教育活动主体呈现出复合关系;
第四,教育活动即具有预设性又具有生成性;
第五,教育活动既要使学习者社会化,又要使学习者成人化。
二、教育研究的性质
如何判断一种研究的性质?
三个维度:
学科、属性、功能
教育研究的性质又是什么?
对于教育研究来说,其性质表现为一种“事理研究”。
所谓事理研究,就是探究人所做事情的行事依据(基本理论研究)、有效性和合理性的研究(应用研究)。
如何理解这种“事理研究”?
(一)从三个层面理解教育研究的性质
1.“科学研究”的层面
具有四个特色:
第一,研究对象的问题性;第二,研究内容的创造性;
第三,研究资源的继承性;第四,研究过程的规范性。
2.“教育研究”的层面
第一,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第二,研究目的的综合性;
第三,研究主体的参与性;
3.“中小学教育科研”层面
第一,研究目的的实践应用性;第二,研究方式的反思重建性;
第三,话语方式的具体针对性;
三、教育研究的价值
教育研究的价值具体说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人的理性活动,教育研究具有丰富人类精神文化的价值;
2.作为一种组织行为,教育研究具有激发组织活力、形成组织凝聚力的价值;
3.作为个人的探究活动,教育研究具有不断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价值。
专题三教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西方教育研究的历史演进
它的分期大致有这么两种:
★1:
从人类思考自身教育分为五个时期:
第一,经验、习俗与传统第二,直觉、教条与权威
第三,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第四,教育科学研究(基于实证主义)
第五,教育的人类学、解释学研究(与教育科学研究并存)
★2:
从时间和学科发展状态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
时间
学科发展状态
第一阶段
1900年以前的教育研究
学科萌芽其和独立学科形成期
第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