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治疗程序.docx
《中医特色治疗程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特色治疗程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特色治疗程序
中药直肠滴入法治疗癥瘕、精浊
【中医护理操作]】中药直肠滴入治疗
【部位】直肠
【预期目标】患者慢性盆腔炎、慢性前列腺炎等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患者感觉舒适,未发生不良反应。
【作用】利湿化瘀、温通经脉、软坚散结。
【实施方案】取左侧卧位,每日1次,每次治疗30分钟,滴入量不超过200毫升,一般5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直肠滴入治疗患者最好取左侧卧位,使药物尽快达到直肠子宫凹陷处。
拔除肛管后嘱屈膝仰卧,抬高臀部10至15分钟,静卧1小时以上。
2、为减轻肛门刺痛,宜选用小号肛管,压力宜低,药量宜小;为促进药物吸收,擦管不宜太浅,每次灌肠药液不宜超过200毫升。
3、药液温度适宜,一般为38至40摄氏度。
冬季药温宜偏高,夏季可偏低。
4、直肠滴入治疗最好是晚上临睡前进行,灌后减少活动,以利药物充分吸收。
5、凡肛门,直肠,结肠术后,严重腹泻,肛门疾病,急腹症,疑有肠坏死及穿孔,女性月经期及产褥期禁止行直肠滴入治疗。
【健康宣教】
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强身健体,增强机体抵抗力。
2、加强营养,忌食煎烤、油腻、辛辣之物,宜清淡,易消化吸收之物。
3、保持会阴清洁卫生、干燥,杜绝各种感染途径。
4、遵医嘱随访。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盆腔炎、癥瘕、精浊
【中医护理操作】中医透药疗法
【部位】少腹部
【预期目标】患者腹痛、腹胀症状得到缓解或解除,无不良反应,感觉舒适。
【作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清热利湿。
【实施方案】清洁局部皮肤,取药末适量调成糊状,涂药厚度0.2—0.3厘米,每天一次,每次治疗50分钟,一般7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使用前,检查红外线灯性能是否完好。
2、将中药用温水调成糊状,以不能流动为宜。
温度适宜,约35—38度。
3、治疗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感受,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治疗。
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防止患者药物过敏。
【健康宣教】
1、保持会阴清洁卫生,防止逆行感染。
盆腔炎、癥瘕患者经期及各种妇科手术后阴道流血时禁盆浴。
2、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注意劳逸结合。
3、遵医嘱随时复诊。
艾条灸法治疗盆腔炎
【中医护理操作】艾条灸
【部位】少腹部
【预期目标】患者慢性盆腔炎等病症得到解除或缓解,保健强身,预防疾病,
【作用】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去湿散寒。
【实施方案】将艾条一端点燃固定于艾灸盒内,于施灸部位上;每天1次,每次20-30分钟,5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施灸时注意弹艾灰,防止艾火脱落烧灼皮肤及衣被。
熄灭后的艾条应装入小瓶,防止复燃致火灾。
2、施灸部位皮肤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覆盖无菌纱布,保持干燥,预防感染。
3、过劳、过饱、过饥、醉酒者不宜施灸。
【健康宣教】
1、饮食宜富营养、清淡、易消化;忌生冷酸涩、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物。
2、保持会阴清洁卫生,防止逆行感染。
经期及各种妇科手术后阴道流血时禁盆浴及性生活。
3、加强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
刮痧法治疗感冒
【中医护理操作】刮痧疗法
【部位】背部
【预期目标】所患痧症症状得到缓解或消除。
【作用】扶正祛邪、调节阴阳、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实施方案】每天一次,一个部位刮10-20次,一般5-7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选择舒适体位,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
尽量少暴露皮肤。
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2、刮痧工具要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刮拭前须仔细检查刮痧工具,其边缘必须光滑无缺,防划破皮肤。
4、刮拭前向患者解释刮痧的一般常识,消除恐惧心理,取得患者配合,以免晕刮。
5、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拭。
再次刮拭时间需隔5-7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6、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或血压下降,神志昏迷时应立即停止刮痧并报告医生,紧急配合抢救。
【健康宣教】
1、刮痧后饮一杯温开水或淡糖盐水,并嘱患者休息20-30分钟。
2、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待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一般3小时左右)。
3、平时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4、感冒流行季节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拔罐法治疗各种痛症
【中医护理操作】拔罐法
【部位】腰背部
【预期目标】风寒湿痹所致的腰背痛等症状缓解或消失。
【作用】驱寒祛湿、疏通经络、消肿止痛。
【实施方案】每天一次,每次10-15分钟,一般5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取合适体位,选择肌肉较丰满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不宜拔罐。
2、操作前仔细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如有破损,禁止使用。
3、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不可强拉。
患者感觉异常,立即拔罐。
4、骨突部位、血管丰富部位、心尖搏动处及乳房等部位,不宜拔罐。
5、拔罐过程中,切勿变换体位,以免火罐脱落。
6、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健康宣教】
1、顺应四时气候变化,避免寒邪入侵。
2、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坐、卧、立、行和劳动姿势,不宜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尽量避免弯腰,以减少急、慢性损伤的发生。
3、过于肥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以减少腰部负重。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软组织挫伤
【中医护理操作】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部位】局部软组织挫伤处。
【预期目标】局部肿胀、疼痛缓解或消除;感觉舒适。
【作用】疏通腠理,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实施方案】清洁治疗部位,每天一次,每次10至20分钟,5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电极放置人体后不要开关电源。
2、仪器工作时远离强电器,不要与其共用一个插座,以防干扰和出现电刺激。
3、治疗部位皮肤保持湿润,可先用清水或75%酒精擦拭后再行治疗。
4、使用透热功能时,应缓慢升温,不可升温过快,以免烫伤。
【健康宣教】
1、注意安全,避免患处磕碰。
抬高患肢,必要时制动。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辛辣刺激食物。
3、平时锻炼身体,要量力而行。
活动前先做好准备活动。
中药涂擦治疗骨折术后中、晚期局部肿胀
【中医护理操作】中药涂擦疗法。
【部位】骨折术后局部肿胀处。
【预期目标】局部肿胀、疼痛缓解或解除,无不良反应。
【作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接骨定痛。
【实施方案】将摊好药物的棉纸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每次保留3天,3次为一个疗程。
【注意事项】
1、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2、敷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太薄药力不够,效果差;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被。
3、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
婴幼儿忌用。
4、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的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
【健康宣教】
1、治疗后穿柔软、宽大的衣裤,以免局部摩擦。
2、注意安全,避免患处磕碰。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辛辣刺激食物。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护理操作】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部位】腰部
【预期目标】腰部疼痛减轻,活动自如。
【作用】疏通经脉、消肿止痛。
【实施方案】75%的酒精清洁治疗部位,将自制中药垫置于腰部,每天一次,每次10至20分钟,5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电极放置人体后不要开关电源。
2、仪器工作时远离强电器,不要与其共用一个插座,以防干扰和出现电刺激。
3、治疗部位皮肤保持湿润,可先用清水或75%酒精擦拭后再行治疗。
4、使用透热功能时,应缓慢升温,不可升温过快,以免烫伤。
【健康宣教】
1、睡木板床,纠正不良体位。
2、慎起居,避风寒,注意腰部保暖。
3、避免做强烈弯腰或负重活动,坚持腰背肌锻炼。
艾条灸治疗腹胀、便秘
【中医护理操作】艾条灸
【穴位】神阙(脐中央)、天枢(在脐中即神阙穴旁开2寸处,肚脐向左右3指宽处)、气海(脐下1.5寸)
【预期目标】腹胀减轻或消除,肛门排气、排便,适量进食,情绪稳定。
【作用】疏调肠府、理气行滞、消食。
【实施方案】将艾条一端点燃固定于艾灸盒内,于施灸部位上;每天1次,每次20-30分钟,3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施灸部位先上后下,灸后不按其穴使邪气散去。
2、施灸时注意弹艾灰,防止艾火脱落烧灼皮肤及衣被。
熄灭后的艾条应装入小瓶,防止复燃致火灾。
3、施灸部位皮肤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覆盖无菌纱布,保持干燥,预防感染。
【健康宣教】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富含纤维食物。
2、起居有常,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3、遵医嘱早期进行活动,促进胃肠蠕动。
穴位注射治疗术后呕吐、腹胀
【中医护理操作】穴位注射
【部位】足三里(屈膝,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预期目标】腹胀、恶心、呕吐缓解或解除;肛门排气、排便,感觉舒适。
【作用】行气和胃、促进胃肠蠕动。
【实施方案】每天一次。
每次穴入药量一般为1-2ml,5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副作用和变态反应,副作用大的药物慎用,凡引起变态反应的药物,必须先做过敏试验。
2、穴位入药量一般为1-2毫升。
3、注意不要将药物注入关节腔、延髓腔、血管内。
4、进针后如果有触电感,必须退针改换角度后再推药,以免损伤神经。
5、操作前应检查包装及注射器有无漏气,针头是否有勾等情况。
凡是用过的针具等,按要求进行毁形处理。
6、患者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慎用,局部皮肤有感染,疤痕或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者禁用。
【健康宣教】
1、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
2、遵医嘱早期下床活动,活动时量力而行。
3、慎起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涂药法治疗毒蛇、毒虫咬伤
【中医护理操作】涂药法
【部位】毒蛇、毒虫咬伤部位
【预期目标】肿胀、疼痛缓解或消除,未发生不良反应。
【作用】解毒消肿、清热镇痛
【实施方案】清洁局部皮肤。
将所用药品用酒精调成糊状,每天一次,每次保留24小时,一般5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药后须将瓶盖盖紧以防止挥发。
2、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3、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4、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堵塞。
5、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
婴幼儿禁用。
6、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
【健康教育】
1、涂药后穿柔软、宽大的衣裤,以免局部摩擦。
2、注意安全,避免患处磕碰。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
忌辛辣荤腥发物,禁烟酒。
4、普及识别毒蛇和毒蛇咬伤后的急救知识。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
【中医护理操作】中药保留灌肠
【部位】直肠或结肠内。
【预期目标】呕吐、腹胀痛等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不良反应。
【作用】解毒、去瘀、泻浊。
【实施方案】取适宜体位,每日2次,每次不超过200毫升,一般3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操作前先了解患者的病变部位,以便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
2、为减轻肛门刺激,宜选用小号肛管,压力宜低,药量宜小;为促进药物吸收,插管不宜太浅。
灌肠前应排空肠内粪便,每次灌肠的药液不应超过200ml。
3、治疗碗、肛管使用后应消毒灭菌。
4、肠道疾病患者应在夜间睡前灌入,并减少活动。
5、清热解毒药温应偏低,以10-20℃为宜;清热利湿药温则稍低低于体温,以10-20℃为宜;补气温阳,温散寒之药温38-40℃为宜;老年人药2稍高。
冬季药温宜偏高,夏季可偏低。
【健康教育】
1、灌肠后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排便。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刺激。
药熨法治疗胃痛
【中医护理操作】药熨法
【部位】胃脘部
【预期目标】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脘疼痛、腹冷、呕吐等症缓解。
【作用】温经通络、理气行滞,散寒止痛。
【实施方案】将中药和盐搅匀装入布袋,加温至50-60℃,用大毛巾保温备用。
每天1次,每次20-30分钟,5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掌握好适应症,热证发烧、皮肤过敏或有疮疖、损伤等不能使用药熨疗法。
2、药熨温度要适当,避免烫伤皮肤。
3药熨包应准备两个,以便交替使用,使药熨能连续进行,效果更好。
4、熨包较热时,热熨速度宜稍快、力度宜稍轻;熨包热度降低后,药熨速度应稍慢、力度稍重。
5、饭后一小时内不宜药熨,脉搏90次/分以上、过饥、过饱、酒醉、孕妇、身体炎症部位禁用。
6、观察皮肤有无潮红、水泡,如有烫伤,立即停止药熨,局部涂治疗烫伤的药物。
【健康宣教】
1、药熨后注意避风保暖,静卧休息,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头或洗澡,嘱患者多喝温开水(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于排除体内毒素。
2、饮食有节,避免过饥、过饱,避免粗糙、酸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过冷、过热食物,戒烟、禁酒。
3、加强锻炼,可参加适量的健身运动。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便秘
【中医护理操作】中药保留灌肠
【部位】直肠
【预期目标】腹胀痛减轻,排便顺利;未发生不良反应。
【作用】润肠通便、行气止痛。
【实施方案】取左侧卧位,温度适宜,每次灌肠药液不超过200毫升。
【注意事项】
1、了解患者的病变部位,以便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拔除肛管后嘱屈膝仰卧,抬高臀部10至15分钟,并静卧1小时以上。
2、为减轻肛门刺痛,宜选用小号肛管,压力宜低,药量宜小;为促进药物吸收,擦管不宜太浅,每次灌肠药液不宜超过200毫升。
3、药液温度适宜,一般为38至40摄氏度。
冬季药温宜偏高,夏季可偏低。
4、治疗碗、肛管使用后应消毒灭菌。
【健康宣教】
1、灌肠后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
2、多食富含纤维食物,多饮水。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排便。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便秘
【中医护理操作】中药保留灌肠
【部位】直肠
【预期目标】腹胀痛减轻,排便顺利;未发生不良反应。
【作用】润肠通便、行气止痛。
【实施方案】取适宜体位,每日1次,每次不超过200毫升,一般5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了解患者的病变部位,以便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拔除肛管后嘱屈膝仰卧,抬高臀部10至15分钟,并静卧1小时以上。
2、为减轻肛门刺痛,宜选用小号肛管,压力宜低,药量宜小;为促进药物吸收,擦管不宜太浅,每次灌肠药液不宜超过200毫升。
3、药液温度适宜,一般为38至40摄氏度。
冬季药温宜偏高,夏季可偏低。
4、治疗碗、肛管使用后应消毒灭菌。
【健康宣教】
1、灌肠后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
2、多食富含纤维素食物,多饮水。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排便。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
【中医护理操作】穴位贴敷
【穴位】上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5寸)、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预期目标】各种慢性胃炎症状得到缓解或控制,未发生不良反应。
【作用】温中健胃、疏经活络。
【实施方案】将用姜汁调好的自制中药敷贴,贴于穴位处;每日一次,每次保留6-8小时,7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穴位贴敷疗法应根据病证,结合患者个体的体质状态综合分析施行。
2、如果出现皮肤过敏等情况,则不宜使用。
3、穴位贴敷后,局部皮肤会有灼热、痒感和红润,属正常治疗反应,若出现刺痒、肿、痛较甚或者起泡,应及时将药贴揭下。
4、对于起泡者,应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可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干,涂上紫药水。
【健康宣教】
1、适寒温,注意胃脘部保暖。
敷完药6-10个小时以后再洗澡。
2、饮食有节,避免过饥、过饱,忌粗糙、酸辣刺激性食物,勿食用过冷、过热食物,戒烟、禁酒。
3、加强锻炼,可参加适量的健身运动。
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
【中医护理操作】耳穴压豆
【穴位】角窝上(在三角窝前上方)、心(耳夹腔正中凹陷处)、耳背沟(对耳轮上、下脚及对耳轮主干在耳背呈y字形凹陷部)。
【预期目标】患者异常血压得到有效改善,无不良反应。
【作用】疏通经脉、调节脏腑气血功能。
【实施方案】每次按压1至2分钟,每天按压3至5次;每3天交替至对侧耳部。
【注意事项】
1、取穴宜根据主要病症取其反应明显的穴位,要少而精,每次以贴压2-3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3天更换1次,如有污染及时更换,两组穴位交替贴压,两耳交替或同事贴用。
2、洗澡洗头时保护好耳部,以延长耳穴贴压时间。
3、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禁用。
【健康宣教】
1、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2、保持心情愉快,戒恼怒。
3、保持大便通畅,忌努责。
穴位贴敷治疗胸痹
【中医护理操作】穴位贴敷
【穴位】心俞(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厥阴俞(在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内关(在前臂掌侧,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膻中(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预期目标】胸痹症状得到有效解善,患者情绪稳定。
【作用】调理脏腑、通络止痛。
【实施方案】将用蜂蜜调好的自制中药敷贴,贴于穴位处;隔日一次,每次24小时,5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穴位贴敷疗法应根据病证和寒热虚实等性质,结合患者个体的体质状态综合分析施行。
2、如果出现皮肤过敏等情况,则不宜使用。
3、穴位贴敷后,局部皮肤会有灼热、痒感和红润,属正常治疗反应,若出现刺痒、肿、痛较甚或者起泡,应及时将药贴揭下。
4、对于起泡者,应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可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干,涂上紫药水就可以了。
【健康宣教】
1、贴完药等6-10个小时以后再洗澡。
2、注意饮食调护,忌食寒凉、肥甘及辛燥之品。
禁浓茶、咖啡等。
3、起居有常,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时努责。
4、保持心情平静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穴位贴敷治疗胃痛
【中医护理操作】穴位贴敷
【穴位】内关(在前臂掌侧,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足三里(屈膝,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胃俞(在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预期目标】胃脘痛、纳差症状缓解或解除。
【作用】温中散寒、清肝泄热、理气和胃止痛。
【实施方案】将用蜂蜜调好的自制中药敷贴,贴于穴位处;隔日一次,每次24小时,5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穴位贴敷法应根据病证,结合患者个体的体质状态综合分析施行。
2、如果出现皮肤过敏等情况,则不宜使用。
3、穴位贴敷后,局部皮肤会有灼热、痒感和红润,属正常治疗反应,若出现刺痒、肿、痛较甚或者起泡,应及时将药贴揭下。
4、对于起泡者,应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可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干,涂上紫药水。
【健康宣教】
1、适寒温,注意胃脘部保暖。
贴完药6-10个小时以后再洗澡。
2、饮食有节,避免过饥、过饱,忌粗糙、酸辣刺激性食物,饮食勿过冷、过热,戒烟、禁酒。
3、加强锻炼,可参加适量的健身运动。
穴位贴敷治疗眩晕
【中医护理操作】穴位贴敷
【穴位】足三里(屈膝,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内关(在前臂掌侧,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
【预期目标】眩晕症状得到有效解善。
【作用】疏通经脉,调节脏腑气血功能。
【实施方案】将用蜂蜜调好的自制中药敷贴,贴于穴位处;隔日一次,每次24小时,5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穴位贴敷疗法应根据病证和寒热虚实等性质,结合患者个体的体质状态综合分析施行。
2、如果出现皮肤过敏等情况,则不宜使用。
3、穴位贴敷后,局部皮肤会有灼热、痒感和红润,属正常治疗反应,若出现刺痒、肿、痛较甚或者起泡,应及时将药贴揭下。
4、对于起泡者,应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可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干,涂上紫药水。
【健康宣教】
1、贴完药等6-10个小时以后再洗澡。
2、眩晕发作时闭目就地坐下或立刻卧床休息,避免跌伤。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
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
【中医护理操作】中医耳穴压豆
【穴位】神门(位予三角窝外上1/3处)、降压沟(对耳轮上、下脚及对耳轮主干在耳背呈y字形凹陷部)、内耳(耳垂正面后1/3中部或6区)。
【预期目标】患者异常血压得到有效改善。
【作用】通经活络、调节脏腑气血功能。
【实施方案】每次按压1至2分钟,每天按压2至3次;每2-3天交替至对侧耳部。
15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取穴宜根据主要病症取其反应明显的穴位,要少而精,每次以贴压2-3穴为宜。
2、洗澡洗头时保护好耳部,以延长耳穴贴压时间。
3、耳部炎症、冻伤部位禁用。
【健康宣教】
1、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2、保持心情愉快,戒恼怒。
3、保持大便通畅,忌努责。
中药直肠滴入法治疗癥瘕
【中医护理操作】中药直肠滴入治疗
【部位]】直肠
【预期目标】患者慢性盆腔炎等不适症状得到缓解或解除,感觉舒适。
【作用】利湿化瘀、温通经脉、软坚散结。
【实施方案】取左侧卧位,每日1次,每次治疗30分钟,滴入量不超过200毫升,一般5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直肠滴入治疗患者最好取左侧卧位,使药物尽快达到直肠子宫凹陷处。
拔除肛管后嘱屈膝仰卧,抬高臀部10至15分钟,静卧1小时以上。
2、为减轻肛门刺痛,宜选用小号肛管,压力宜低,药量宜小;为促进药物吸收,擦管不宜太浅,每次灌肠药液不宜超过200毫升。
3、药液温度适宜,一般为38至40摄氏度。
冬季药温宜偏高,夏季可偏低。
4、直肠滴入治疗最好是晚上睡前进行,灌后减少活动,以利药物充分吸收。
5、凡肛门,直肠,结肠术后,严重腹泻,肛门疾病,急腹症,疑有肠坏死及穿孔,女性月经期及产褥期禁止行直肠滴入治疗。
【健康宣教】
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强身健体,增强机体抵抗力。
2、加强营养,忌食煎烤、油腻、辛辣之物,宜清淡,易消化吸收之物。
3、保持会阴清洁卫生、干燥,杜绝各种感染途径,月经期及各种妇科手术后阴道流血时禁盆浴及性生活。
4、遵医嘱随访。
中医透药疗法治疗输卵管积水、盆腔积液
【中医护理操作】中医透药疗法
【部位】盆腔
【预期目标】患者腹痛、腹胀症状得到缓解或解除,无不良反应,感觉舒适。
【作用】温宫散寒、消炎、疏经通络、调节和改善局部循环。
【实施方案】清洁局部皮肤,涂药0.2—0.3厘米。
每天一次,每次治疗50分钟,一般5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使用前,应检查机器各部位连接是否正常,设置好使用参数。
2、将所用药品用温水调成糊状,以不能流动为宜。
温度适宜,约35—38度。
3、治疗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感受,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治疗。
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防止患者药物过敏。
【健康宣教】
1、保持会阴清洁卫生,防止逆行感染。
经期及各种妇科手术后阴道流血时禁盆浴及性生活。
2、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注意劳逸结合。
3、遵医嘱随时复诊。
艾条灸法治疗腹胀、便秘
【中医护理操作】艾条灸
【穴位】神阙(脐中央)、天枢(在脐中即神阙穴旁开2寸处,肚脐向左右3指宽处)、气海(脐下1.5寸)
【预期目标】腹胀减轻或消除,肛门排气、排便,适量进食,情绪稳定。
【作用】疏调肠府、理气行滞、消食。
【实施方案】将艾条一端点燃固定于艾灸盒内,于施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