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实录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课堂实录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课堂实录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课堂实录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教科书()_地理_七年级下_《南方地区》_第二节
课题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运用长江三角洲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能够说出长江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到其他地区。
(3)能够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结合图片和文字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综合分析区位优势的能力。
(2)结合乡土地理,用自己身边的例子阐述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自然环境和经济的发展,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
2、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
我们先来玩一个文字版的开门大吉,根据老师的提示,猜猜这是哪个地区?
(展示课件)你猜到这是哪里了吗?
今天的地理课我们就到长三角地区去旅游,相信这里一定还有很多惊喜等着我们。
根据文字提示,猜猜这是哪个地区。
用猜谜的形式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兴趣。
一、江海交汇之地
二、水乡文化特色与旅游
三、全国最大城市群
师:
在旅游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些准备工作,通过这个准备工作来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旅游准备时
1、哪位同学能读图说出长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
师:
本区被称为“江海交汇之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2、读图描述本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师:
经过前面的准备工作,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到达长三角地区?
旅游进行时
【承转】大家选择的交通工具都各有优势,下面我们就一起踏上旅程吧!
在旅程中,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火眼金睛大作战”,请大家从所给的图片中选出不属于本区域的那一张,并简单介绍理由。
你准备好开始抢答了吗?
第一关:
美食
第二关:
特产
第三关:
民居
第四关:
自然环境
师:
看来大家的知识储备都很丰富,我们的旅游开始了,本区域的旅游资源很多,其中有几个旅游资源需要大家来当导游解说,请大家从下面三个旅游资源任选一个,准备一段介绍词,为大家介绍美丽富饶的长三角地区吧。
小组合作:
我来当导游
【承转】小导游们讲的真好,你发现没有本区的很多旅游资源的形成都与“水”密切相关,形成了独特的水乡文化。
下面我们以长江为例,探究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举一反三:
以长江为例,探究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提供什么?
2)长江上游和下游,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是什么?
3)河流对区域发展有什么不利影响?
【小结】1)有利影响:
灌溉水源、生活用水、工业用水、淡水渔业、水能资源、塑造平原、航运。
2)上游:
主要体现在农业灌溉、发电(“水能宝库”);下游:
主要体现在水运(“黄金水道”)。
3)不利影响:
水污染、洪水
师:
没错,在历史上,成都平原就是一个既受益于长江,又受到洪水危害的地区。
为控制洪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你能举个例子吗?
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李冰父子就组织修建了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都江堰,由此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承转】前面的旅行很顺利,也很愉快。
欣赏了这么多水乡景色,大家想不想去现代化的大都市看看?
师:
本区是全国最大的城市群,你能从图上找出几大城市吗?
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是?
你能说说上海给你的印象吗?
(展示上海-东方明珠塔、夜景、迪士尼乐园、城隍庙照片。
)
师:
其实给老师印象最深的还是上海浦东陆家嘴。
(展示陆家嘴新旧照对比。
)介绍陆家嘴发展过程。
上海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你能根据材料总结它的优势体现在哪方面吗?
(学生在导学案上进行总结)
Ø上海的工业部门齐全,经济总量位居中国第一位。
Ø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吸收外资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Ø上海港是世界第一大港口。
Ø上海的上海吸纳到的海归人才的数量位居国内第一。
Ø大量世界五百强企业尤其高新技术产业的跨国巨头都选择将总部设在上海,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信息。
【承转】上海可以把自己的优势资源辐射给全国各地,
你能读图说说它怎么将优势资源辐射个全国?
师:
其实除了水运,这里还有其他便捷的交通方式。
(展示长三角城际铁路网规划图)
【承转】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个在这里生活的新朋友——张宇墨,他们一家对本区域的城市路网最有感触了。
(展示图片,思考:
)
1、这种生活方式与传统的生活方式比有什么不同?
2、你认为张宇墨家的生活方式是依靠什么实现的呢?
(展示下图)认识“同城效应”。
师:
以上海到昆山为例,每天的高铁和动车有103车次,时间为20分钟左右,价格14.5—24.5元,非常便利。
3、根据材料,分析选择这种生活方式有什么利弊?
4、我们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播放青烟威荣城铁新闻)
师:
除了已经通车的青荣城际铁路,还有将要修建的环渤海城际铁路、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图片),等到他们通车时,不仅我们烟台人可以到全国各地去旅游,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来到烟台,祝愿烟台的明天更美好。
学生自己根据地图资料分析问题,注意读图方法。
学生展示:
上台圈画地图进行讲解。
学生根据设定情景进行选择,并简单介绍原因。
学生抢答。
学生根据所给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并将答案记到导学案上,到台前进行展示。
学生总结河流的作用写在导学案上,并展示交流。
学生交流。
学生读图找出大城市的名字,谈对上海的印象。
学生根据材料总结上海的优势。
学生读图简单解释可以通过海运到达京津唐、珠三角,通过长江到达内陆地区。
学生思考、交流:
1、传统的生活方式是生活、工作在同一个城市。
2、依靠高铁实现。
3、利:
工作机会多、工资高;弊:
路费高、时间长。
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总结分析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方法。
本环节将学过的交通运输业知识进行应用,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并且反应出长三角地区便利的交通条件。
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对本区的旅游资源进行简单了解,为小导游环节做准备。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本区的旅游资源的特色,进行知识的运用与迁移。
同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活动让学生对“河流对区域影响”知识进行整合归纳,并通过成都平原的例子进行知识迁移,运用对比的方法,辩证的分析问题。
复习洪水的治理措施。
培养学生掌握读图步骤:
①读图名②看图例③读图
通过本环节,认识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
认识长三角江海交汇之处优越的地理位置,认识上海对全国的辐射作用。
认识本区发达的城际路网。
通过“同城效应”认识本区发达的高速路网,并通过上海到昆山的高铁时刻表给学生直观感受,认识“同城效应”。
本环节使学生认识经济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教育学生辩证的认识“同城效应”。
总结
师:
这次的旅行你有什么收获?
请大家阅读课本,整理本节课知识。
回顾与交流本节课的收获,解决困惑。
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学生自己梳理知识能更好帮助理清所学知识点的脉络,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拓展训练
1、上海地处南方湿润地区,却成为缺水城市,请问上海成为缺水城市最主要的原因及环节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2、材料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
上海自贸区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
表2为新加坡和上海自由贸易区部分指标对比。
(1)简述上海自贸区的地理位置特征。
(2)上海自贸区今后发展重点之一是金融业,试分析其优势区位条件
(3)阅读材料二,请简述上海应向新加坡学习哪些经验?
学生思考,回答。
鼓励学生多留心生活中的地理,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地理上册,对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湖等自然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在此基础上学习了交通、农业、工业,掌握了基本的学习地理的方法(例如描述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河流对区域影响、分析农业发展条件等),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
而且上节课学习的第一节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学生已经对南方地区的基本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是本区域离学生的生活相对遥远,大部分学生没有到过本区域,对本区域的城市发展情况、旅游资源情况了解不多,另外部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多角度思考能力、对比分析问题能力尚有欠缺。
本节课充分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采用虚拟旅游的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不了解的知识点,采用小资料、温馨提示等方式展现在导学案,然后由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将难点突破。
效果分析
一、课堂效果
首先,本节课教学效率较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其次,本节课关注全体学生,通过学生的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很大的收获,目标达成度高。
最后,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二、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
(共有学生46人)
序号
正确
正确率
1
42人
91%
2
45人
97%
3
41人
90%
4
40人
87%
三、评测结果分析:
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比较好,能够理解本节课的重点“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和难点“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拓展训练部分,有的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还有欠缺。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
本节是南方地区的第二节,在学完南方地区的概况后,选择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南方地区的代表区域。
长江三角洲地区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上,这里自然条件优越,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产区和淡水鱼产区,物产丰富,一直是我国的富庶之地。
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城市、交通和文化的发展,这里又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最快、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长江三角洲地区又处在我国东部的“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对内对外联系都十分便利。
良好的农业、工业、人文基础,使得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而上海作为本区的龙头,其示范作用、辐射作用将进一步加强。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旅游资源还很丰富,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对国内外游客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旅游业十分发达。
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本节教材侧重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文地理内容,选取了区域发展的相关主题。
设计了“江海交汇之地”、“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和“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三个标题来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
二、教学时间:
1课时
三、教学方法:
情景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点评、指导小结)。
四、教材内容的整合和课程资源的取舍:
本节内容丰富,1课时的时间相对紧张,所以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整合和取舍。
本节课以旅游作为一条主线,让学生们模拟旅游的过程,包括:
旅行前的准备(位置和自然环境);旅行中看到的旅游资源(农业、城市群、水乡文化);并在过程中利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进行“河流对区域影响”“同城效应”知识的归纳、迁移、整合,使难点问题化难为简,促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的意识,体现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六、教学难点:
1.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
2.经济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评测练习
1、老张是上海市某单位科技人员,他一有空就到周边市县厂家作技术指导,这说明上海( )
①是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
②是重要的能源产地
③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④妨碍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以长江三角洲和成都平原为例,关于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B.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
C.河流冲积形成河流三角洲,为工农业发展提供平坦的地形和肥沃的土壤
D.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只有“利”没有“弊”
3、上海地处南方湿润地区,却成为缺水城市,请问上海成为缺水城市最主要的原因及环节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4、材料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
上海自贸区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
表2为新加坡和上海自由贸易区部分指标对比。
(1)简述上海自贸区的地理位置特征。
(2)上海自贸区今后发展重点之一是金融业,试分析其优势区位条件。
(3)阅读材料二,请简述上海应向新加坡学习哪些经验?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共分为三个内容:
江海交汇之地、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通过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我认为这节课采用旅游作为主线衔接比较恰当,设计思路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
“火眼金睛大作战”和“我当小导游”两个活动学生反映非常好,作为课堂的小主人有话可说,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将整堂课推向高潮。
然后又落实到“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将本节课的重难点一一突破,使学生在学完本节课后,既有学到新知识的兴奋,又有巩固运用已学知识的成就感。
最后还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课本,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消化。
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
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在课堂上有一部分学生没有举手回答问题,这个时候应该多鼓励学生;在时间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机会上台展示自己。
课标分析
一、课程内容
本课《“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二节。
主要达成以下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
●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