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模拟卷十二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19362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9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模拟卷十二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浙江省杭州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模拟卷十二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浙江省杭州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模拟卷十二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浙江省杭州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模拟卷十二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浙江省杭州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模拟卷十二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模拟卷十二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浙江省杭州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模拟卷十二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模拟卷十二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模拟卷十二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浙江省杭州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模拟卷十二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浙江杭州九中2019届上学期高三生物模拟卷十二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细胞膜组成成分的是

A.磷脂B.蛋白质C.糖类D.纤维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其次还有少量的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详解】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A错误;

B.蛋白质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B错误;

C.细胞膜中含有少量糖类,C错误;

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不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D正确。

2.蓝细菌与黑藻相比,共有的细胞结构不包括(  )

A.细胞壁B.质膜

C.叶绿体D.核糖体

【答案】C

【解析】

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黑藻属于真核细胞,它们都具有细胞壁,A错误;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黑藻属于真核细胞,它们都具有质膜,B错误;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叶绿体,而黑藻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黑藻属于真核细胞,它们都具有核糖体,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题干中的两种生物分别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明确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3.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子是不育的二倍体,而雄蜂是可育的

B.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单倍体种子

C.二倍体植物的花药离体培养能得到叶片和果实较小的单倍体植株

D.三倍体西瓜不结果的性状可以遗传,它不是一个新物种,但八倍体小黑麦是基因工程技术创造的新物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

物种,简称“种”,是生物分类学研究的基本单元与核心,它是一群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的个体,但与其它生物却不能交配,不能性交或交配后产生的杂种不能再繁衍;即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低温或用秋水仙素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

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多倍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多倍体的成因可能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异常造成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萌发种子会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不能移向两极,从而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子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是不育的二倍体,而雄蜂通过假减数分裂过程,可产生正常的配子,故是可育的,A正确;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幼苗,故B错误;二倍体植物的花药离体培养能得到的单倍体植株无种子,故无果实,C错误;三倍体西瓜不结果的性状可以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由于其不能产生种子,因而是不可育的,不属于是一个新物种,但八倍体小黑麦产生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植物细胞杂交,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A项。

【点睛】注意:

三倍体无籽西瓜是用种子种出来的,但这个种子不是无籽西瓜里的种子,而是自然的二倍体西瓜跟诱导产生的四倍体杂交后形成的三倍体西瓜里的种子。

由于是三倍体,所以本身是没有繁殖能力的,也没有籽。

4.假设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32P标记,并供给不含32P的原料,该细胞进行2次有丝分裂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含32P标记的DNA的细胞所占比例不可能是

A.25%B.50%C.75%D.100%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该细胞进行2次有丝分裂产生的4个子细胞,则有可能经历了2次有丝分裂或一次完整的减数分裂,若进行有丝分裂则DNA复制了2次,若进行减数分裂则DNA进行了1次复制,据此分析。

【详解】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32P标记,供给不含32P的原料(设为31P)中进行分裂。

若进行有丝分裂,第一次有丝分裂后,都含有标记,组成为32P31P;当细胞处于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每个细胞中共4个DNA,其中两个DNA组成为32P31P,两个DNA为31P31P,后期时染色单体随机分开,具有32P标记的染色体也随机进入2个细胞,含有32P的DNA可能移向同一级到同一个细胞中,也可能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到两个子细胞中;所以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2个或3个或4个,含32P标记细胞所占比例可能是50%、75%、100%;若进行减数分裂,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由于DNA只复制一次,因此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的染色体都含32P,比例为100%,故A正确。

5.下图为一个二倍体动物细胞的分裂图。

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则该图表示

A.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内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

C.细胞内含有2个四分体D.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图可知,该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已经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

B.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

C.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不含四分体,C错误;

D.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此时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D正确。

6.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寿命较短与其不含细胞核有关

B.不同细胞中核膜上的核孔数量不同,具体数量与细胞代谢旺盛程度有关

C.核被膜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其中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A.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所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寿命较短与其不含细胞核有关,A正确;

B.细胞核膜上的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不同细胞中核膜上的核孔数量不同,细胞代谢越旺盛,核孔数量就越多,B正确;

C.核膜在有丝分裂的前期消失、末期出现,其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C正确;

D.细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错误。

7.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组织是

A.甲状腺B.唾液腺C.腺垂体D.性腺

【答案】C

【解析】

在激素的分级调节机制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组织是C.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组织是A.甲状腺。

故选C。

8.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保持绝对稳定

B.血红蛋白、神经递质、胰岛素和抗体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内环境的稳定是细胞生存必需的,需要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维持

D.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细胞內液和血浆

【答案】C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温度、酸碱度、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保持动态平衡,A错误;

B.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内环境的稳态需要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维持,C正确;

D.毛细血管壁细胞构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D错误。

9.下列物质中,饥饿状况下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肝糖元B.胰岛素C.胆固醇D.CO2

【答案】A

【解析】

肝糖原位于肝细胞内部,A错误;胰岛素,胆固醇,CO2都可以出现在血浆中,BCD正确。

【点睛】

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血浆:

水约90%,蛋白质,无机盐,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和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气等)。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如:

我们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物质,溶解于血浆(内环境)后,便会被组织细胞利用。

10.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

B.群落的原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C.群落的次生演替速度通常比原生演替快

D.在被毁灭群落基本上所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答案】A

【解析】

【分析】

原生演替发生在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经历的时间长,如裸岩、沙丘和湖底的演替;次生演替发生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经历的时间短,如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

【详解】A.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这里的“取代”是优势取代,A错误;

B.群落的原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B正确;

C.原生演替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次生演替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因此次生演替速度通常比原生演替快,C正确;

D.原有的群落毁灭后留下了大量的有机质,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在被毁灭群落基质上所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D正确。

11.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数目异常,可能导致的遗传病是(  )

A.先天性愚型B.原发性高血压C.猫叫综合征D.苯丙酮尿症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每一种病的发病率都很低,多属罕见病,常见的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有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家族性心肌病、遗传性神经性耳聋、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等;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先天性心脏病、精神分裂症、青少年

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等;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特纳氏综合征(45,XO)、葛莱弗德氏综合征(47,XXY)。

【详解】A.先天性愚型又叫21三体综合征,其形成原因可能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数目异常,A正确;

B.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不是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B错误;

C.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C错误;

D.苯丙酮尿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不是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D错误。

12.某种RNA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其遗传物质需要经过某种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

物质Y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可抑制该病毒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那么Y抑制该病毒增殖的机制是(  )

A.抑制该病毒RNA的转录过程B.抑制该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C.抑制该RNA病毒的逆转录过程D.抑制该病毒RNA的自我复制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该RNA病毒需要经过某种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真核细胞的基因是DNA,因此RNA病毒的转变过程是逆转录过程,据此分析。

【详解】据题可知,物质Y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可抑制该病毒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据此判断,物质Y不抑制DNA分子复制,则该物质抑制是逆转录过程,C正确。

13.下列关于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是多条神经纤维由结缔组织包围而成B.反射弧至少由3个神经元构成

C.多数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D.神经元能接受刺激并沿轴突传送出去

【答案】B

【解析】

【分析】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般包含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多数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基本特性是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许多神经纤维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的结构称为神经。

【详解】A.多条神经纤维由结缔组织包围而成称为神经,A正确;

B.反射弧一般由三个神经元细胞组成,但对于一些特殊的反射弧(膝跳反射)是由两个神经元细胞组成的,B错误;

C.神经元包含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多数神经元有一个长的轴突和多个短的树突,C正确;

D.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并沿轴突传送出去,D正确。

14.下列关于甲状腺激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组织B.甲状腺激素由腺垂体分泌

C.幼年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得呆小症D.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其作用遍及全身所有的器官,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促进生长发育,促进骨骼成熟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作用,此外,甲状腺激素还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幼年时缺少甲状腺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导致呆小症。

【详解】A.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送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A正确;

B.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的,B错误;

C.幼年时甲状腺激素不足,患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是呆小症,C正确;

D.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物质氧化分解,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能量,D正确。

15.如图为原核生物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⑤是肽链,遗传信息的流向为②→③→④→⑤

B.③④⑤水解后都可产生核糖核苷酸

C.①②和②③之间的碱基配对方式相同

D.②和③共含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示意图,其中①②为DNA的两条链,其中②链为转录的模板链,③为mRNA,④为核糖体,⑤为多肽链。

【详解】A.⑤是肽链,遗传信息的流向为②DNA→③mRNA→⑤多肽,A错误;

B.③为mRNA,④为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二者水解后可产生核糖核苷酸,⑤是多肽链,水解后可产生氨基酸,B错误;

C.①②之间配对方式为A-T、T-A、G-C、C-G,②③之间配对方式为A-U、T-A、G-C、C-G,故①②和②③之间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同,C错误;

D.②和③共含有A、T、G、C、U共5种碱基,构成8种核苷酸,D正确。

16.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可以消化自身产生的碎渣

B.RNA、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与核孔有关

C.植物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D.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和细胞代谢活动中心

【答案】D

【解析】

【分析】

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类,功能是消化细胞从外界吞入的颗粒和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壁形成,而细胞壁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详解】A.溶酶体能消化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A正确;

B.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B正确;

C.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最终延伸成细胞壁,而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C正确。

D.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活动中心,D错误。

1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自然选择”理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遗传的变异都是有特定方向的

B.有利变异更容易被保存下来

C.微小变异可以累积成显著变异

D.选择是进化的动力

【答案】A

【解析】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没有方向性,A错误;通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有利变异更容易被保存下来,B正确;微小的有利变异可以通过遗传得到积累,C正确;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D正确。

【考点定位】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

【名师点睛】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①过度繁殖:

地球上的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

②生存斗争:

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包括食物和生存空间等)是有限的.因此,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进行生存斗争.

③遗传和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生物个体既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又会出现变异.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出现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④适者生存:

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应环境的生物(或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不适应环境的生物被淘汰,这就是适者生存。

18.某研究小组从某二倍体动物的组织中提取一些细胞,测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假定无变异发生),统计结果如甲图所示,乙图是取自该组织中的一个细胞。

图示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该组织可能来自卵巢,乙细胞属于b组

B.a组细胞中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

2

C.b组细胞中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

D.c组中有一部分细胞可能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甲图a组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为N,属于减数分裂后产生的配子;b组细胞染色体数量为2N,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或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c组细胞染色体数量为4N,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加倍的细胞;乙图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A.由于乙图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而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因此该组织不可能来自精巢,乙细胞属于B组,A错误;

B.a组细胞表示减数分裂后产生的配子,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

1,B错误;

C.b组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或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C正确;

D.c组细胞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加倍的细胞,不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错误。

19.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和基因组测序的叙述,正确的是

A.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5条

B.产前诊断能有效地检测出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

C.遗传咨询的第一步是分析并确定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D.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体细胞中所有DNA碱基序列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21三体综合征患者是体细胞中21号染色体比正常体细胞多一条,所以患者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46条,A错。

产前诊断可有效地检测出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B正确。

遗传咨询的第一步是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庭病史,对是否有遗传病作出诊断,C错误。

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体细胞中一个基因组中所有DNA碱基序列,共有22条非同源染色体和X、Y两条性染色体,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并做出判断的能力。

20.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间期有DNA复制、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和中心体的复制

B.分裂间期DNA复制后,DNA含量和染色体数都加倍

C.分裂前期形成的纺锤体和染色体,分别消失于分裂后期和分裂末期

D.分裂前期形成的染色单体,消失于分裂后期

【答案】A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特点为:

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形成染色单体;前期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出现纺锤体,核膜、核仁消失;中期时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后期发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姐妹染色单体消失;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

【详解】A.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以及中心体的复制,A正确;

B.分裂间期DNA复制后,DNA含量加倍,但染色体数不变,B错误;

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C错误;

D.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出现在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D错误。

21.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需要解开DNA的双螺旋结构

B.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作为模板

C.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

D.A与U互相配对、G与C互相配对

【答案】A

【解析】

DNA复制需要解开DNA的双螺旋结构,A正确;DNA复制的模板是两条链,B错误;DNA复制以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C错误;DNA复制是A与T互相配对、G与C互相配对,D错误。

【考点定位】DNA复制

22.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不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大肠杆菌,适当时间后对标记物质进行检测,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的是(  )

A.3H标记B.32P标记

C.35S标记D.32P和35S标记

【答案】B

【解析】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不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大肠杆菌,适当时间后对标记物质进行检测,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的是32P标记。

【考点定位】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23.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在细胞层次上体现统一性

B.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来源于不同祖先

C.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

D.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繁殖过程中性状不能直接传递给后代

【答案】D

【解析】

【分析】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之间细胞结构虽有比较显著的差别,但它们却是由相同类型的分子所组成,在分子层次上存在着高度统一性。

进化论认为,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物种,由一个祖先物种发展而来,遗传的力量使它们保持某种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

由于所有的动物有一个共同由来,所有的植物有一个共同由来,乃至整个生物界有一个共同由来,生物界既存在着巨大的多样性,又在不同层次上存在着高度的统一性。

进化论认为变异是生物进化的材料,通过自然选择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就可能产生新的生物。

【详解】A.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细胞结构有比较显著的差别,在细胞层次上体现了多样性,A错误;

B.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来源于形同的祖先,B错误;

C.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进化的动力是自然选择,C错误;

D.在生物的繁殖过程中,个体并不是把性状直接传递给后代,传递给子代的仅仅是亲代的

基因,D正确。

24.图①~③分别为一个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③过程中都有ATP的消耗B.①②③过程中都有水产生

C.①②③过程都可进行多次D.①②③过程都需酶催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图中①表示DNA的复制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

【详解】A.图示三个过程都需要能量,因此都有ATP的消耗,A正确;

B.图示三个过程中都会发生单体脱水缩合形成多聚体的过程,因此都有水的产生,B正确;

C.一个细胞周期中,①DNA的复制过程只进行一次,②③过程可进行多次,C错误;

D.①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②过程需要RNA聚合酶,③过程也需要相应的酶,D正确。

25.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是人类的一种伴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病,该病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

在六个患有此病的男孩中,亦发现其他各种不同的体征异常,他们的X染色体均存在如图所示的小片段缺失,分别以Ⅰ~Ⅵ表示患病男孩。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5区域最可能含DMD基因

B.除DMD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